• [ 索号 ]
  • 115002320086900349/2022-00197
  • [ 发文字号 ]
  • 武隆府办发〔2022〕25号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体裁分类 ]
  • 规划计划
  • [ 成文日期 ]
  • 2022-03-17
  • [ 发布日期 ]
  • 2022-03-28
  • [ 发布机构 ]
  • 武隆区政府办公室
  • [ 有性 ]
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隆区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日期:2022-03-28
字体:【 默认 超大
分享:

各街道办事处,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武隆区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317

(此件公开发布)


武隆区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贯彻落实绿色低碳发展、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推动市域“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全面融入推进以国际化为引领的武隆旅游“三次创业”,持续优化商务发展布局,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根据《重庆市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及《武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特编制本规划。

第一篇 开启商务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是武隆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商务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结合武隆旅游“三次创业”,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开启商务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第一章 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武隆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促进城乡消费繁荣,不断推进全域开放,全区商务经济稳中提质、稳中向好,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一节 商贸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十三五”期间,武隆商贸服务业总体规模持续扩大,实现“经济指标多个翻番”,商贸服务业对经济社会集聚拉动作用明显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2.4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47.09亿元、网络零售额达到39.18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2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44万美元,较“十二五”末均翻了一番以上。商业增加值达到31.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稳定在15%左右,商品销售额突破130亿元,住宿餐饮营业额均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基本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

1 武隆区“十三五”商务发展完成情况表

指标项目

2020年目标值

2020年完成值

指标属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

85

112.4

预期性

商品销售额(亿元)

190

130.7

预期性

住宿餐饮收入(亿元)

55

32.3

预期性

商业增加值(亿元)

36

31.7

预期性

电商交易额(亿元)

30

47.09

预期性

进出口贸易额(万美元)

2000

预期性

利用外资额(万美元)

500

744

预期性

第二节 商贸流通网络不断健全

十三五”期间,全区商贸流通网络体系日趋完善,基本形成了“城区级—乡镇级—社区(村)级”三级网络体系。城区“消费聚焦圈”渐成,城市核心商圈、特色商业街、专业市场、便民商圈布局日趋合理。中堆坝智慧商圈、兴隆商业广场商业综合体招商建设运营,五洲国际商贸物流园运营招商顺丰、欧派、索菲亚、头等舱等50多家知名品牌商家入驻,南滨路商业步行街火热开街,中堆坝“BIN(滨)街”加快规划推进,城东农产品交易市场加速启动,“首店”“加盟店”“特色店”“夜经济”等新兴主体不断聚集。江口镇建成市级商贸百强镇,完成火炉镇、平桥镇等乡镇商贸中心建设。建成乡镇农贸市场24个,总面积突破3万平方米,基本实现乡镇全覆盖。建设红豆农贸市场、兴旺农贸市场等5个城区菜市场,总面积达到2.4万平方米。继续巩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成果,建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村日用品店187个,美丽乡村农资店61个。社区便民商业快速发展,芙蓉西路、中山、油坊、红豆、梓桐等城区社区商圈的业态明显升级。

第三节 电子商务实现跨越发展

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网货加工、品牌培育、人才培养、网络营销等全面发力,获批电子商务进农村全国示范县。推出区长代言、百名干部直播带货、党员直播带货等活动,创建“互联网+新农业+新零售”发展模式和市场体系,建成电商产业园、O2O体验馆,上线京东商城“中国特产·武隆馆”、苏宁易购“中华特色·武隆馆”、寻味武隆微商城等平台,打造以豆干、苕粉、高山茶叶、土酒、脆桃、猪腰枣、甜柿等特色产品为支撑的“寻味武隆”区域品牌,培育网络销售农产品品牌50个。完善三级网络服务体系,建成1个区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3个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站、184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基本实现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构建形成三级电商物流快递,建成区级仓储物流配送中心,5条物流线路串联全区物流配送,采取“四定三统”方式统一将上行下行的物流快件配送到村。电商人才加速培育聚集,5年累计培育或引进新型小微企业168家,本地电商经营主体达267家,网商总数达8016家,电商带动就业3.05万人。

第四节 商旅融合创新亮点突出

商旅文品牌节庆活动融合带动成效明显,持续开展冰雪童话季、露营音乐节、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仙女山马拉松等节庆赛事,成为《爸爸去哪儿2》《疯狂大冒险》《极限挑战》等热门影视节目外景拍摄地,基本形成商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打造形成以仙女山和白马山为重点的旅游休闲商业集聚区,仙女山度假区成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酒店集群,建成运营三星级(标准)以上酒店20余家,旅游度假接待配套房2万余间、床位3万余张;建成运营特色主题商业街7条,建设规模达到30万平方米。白马山度假区打造中国第五大民间爱情故事体验胜地、天下第一爱情表白圣地,观光游览、婚恋会议和森林康养等融合业态快速发展,建成运营白马仙街、浪漫天街等特色主题商业街。

第五节 开放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编制完成了《武隆区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行动计划》,出台了《武隆区外商投资服务事项清单》,成立了武隆区对外贸易促进会。组织企业参加俄罗斯线上商务推介会、第25届澳门国际贸易投资线上展览会等国内外大型展会。对外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城区、园区、度假区、景区等平台开放功能增强,成为全市重要外事接待和入境游目的地,与新加坡等22个国家进行了友好合作交流,与瑞士格林瓦德等6个城市达成“国际友城”意向协议,仙女山与瑞士少女峰结成“共建景区”,境外游客接待量创历史新高,招商引资达历史最好水平,进出口总额突破2000万美元。

第二章 发展机遇与挑战

十四五”时期全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的新格局。商贸发展仍处于机遇期。商贸流通体制改革,激发消费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凤来新城建设上升“市级”战略,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加速发力,航空高铁通道建设开通等重大机遇期,为商务发展提供更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

第一节 “双循环”创造机遇,“高质量”推动升级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发展格局将重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有助于武隆加快参与国内大分工体系,对商务发展赋予了新的结构调整内容。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倒逼武隆优化商贸服务供给水平,进一步释放需求动力,商务发展必须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要求武隆在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实现高质量发展,培育商务发展新动力。

第二节 “互联网+”驱动融合,“新消费”引领方向

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刻改变商贸服务格局和消费方式,驱动武隆商贸服务企业积极转变商业模式,推动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深度融合,实现“买全球、卖全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消费升级,消费需求逐步向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需求并重转变,在线消费、非接触型消费、智能消费、绿色消费、旅游休闲消费、健康养老消费、教育文体消费等消费新增长点亟待开发,为新时期武隆商务发展业态指明方向。

第三节 “人间仙境”彰显气质,旅游“三次创业”凸显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经济界联组会时,对武隆将特色生态资源转化为脱贫攻坚发展优势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称赞过去的“穷乡僻壤”现在都变成了“人间仙境”。武隆区强力推进以国际化为引领的武隆旅游“三次创业”,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人间仙境”的气质塑造,旅游“三次创业”的理念格局,“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建设情怀,有利于武隆打造人文旅游交流中心,进一步突出生态、山水等特色,推动商旅文融合互动,丰富商贸服务内涵,促进商务高质量发展。

第四节 “双城并进”升级载体,“航空高铁”汇聚流量

凤来新城上升市级战略,着力打造区域高水平协同联动桥头堡、全国近郊型公园城市新典范、现代高品质生活宜居样板地,中心城区加快建设主城都市区后花园,“双城并进”格局将进一步拓展产城景融合发展先行区新空间,为武隆商务发展提升载体档次。仙女山机场建成通航,渝怀二线铁路建成通车,G65武隆西互通建成投用,白马货运码头即将建成,渝湘高铁武隆段、渝湘高速复线、武道高速等开工建设,武两高速、垫丰武高速加快推进,全方位联通“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推动武隆快速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衔接联动贵州等周边城市,进一步汇聚城市人流、物流、商流,推动旅游、高端商贸、物流等跨越发展,为武隆商务高质量发展创造通道基础。

第五节 面临的新挑战

全区商务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商务发展仍面临的矛盾和挑战:从国际宏观层面上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深层次影响正在加深,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全国全市看,经济下行压力也仍然较大,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还很繁重。从全区自身看,商务高质量发展水平仍然不足,商贸规模、功能水平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较大,与国际化城市形象定位不匹配,一是商业设施现代化水平不够,缺乏网点高度聚集的核心商圈、繁华核心街区、形象突出的特色商业街和综合娱乐场所等载体,缺乏吸引外来游客的综合性商业聚集场所和体验性消费项目。国际化消费集聚区、美好消费场景打造滞后,商业设施的“购物”“消费”“体验”等功能仍有待完善,智慧商圈建设较为滞后,与渝东南旅游集散中心、主城都市区的后花园城市形象仍有距离,距离居民美好生活需求仍有一定差距。二是商贸流通总体规模偏小,缺乏集散能力和产业带动力较强的产地型农产品交易市场以及外来商品的销地型专业市场,聚合辐射力不够强,城区农贸市场有待进一步升级。三是商旅文融合发展不够。商旅文融合发展项目实施进度较慢,旅游购物、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等总体发展仍显滞后,外部净流入的购买力增长仍不够理想,二次旅游消费收入所占比例较低。四是物流基础设施较差,尚未建成高效、完备的物流配送体系,现代物流园区建设滞后,冷链仓储配送体系不健全,满足高端时尚消费和满足中低端城乡社区消费的多层次流通体系不完善。五是企业要素保障难、运行成本高,发展环境仍有待优化。六是商贸主体培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品牌连锁企业、限上企业数量仍然偏少,特色小店、夜间经济市场主体有待进一步扶持。从数据分析,武隆城镇居民收入在全市处于中等水平,但受自身消费水平、消费设施不完善及新兴消费热点尚未形成等影响,较多居民本地消费意愿不强,网上消费和到主城区、涪陵区消费较多,全区整体消费呈现出一种低档消费基本可控、中高档消费供给不足的断层结构。

十四五”期间,全区商务发展机遇与挑战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将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开启商务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第三章 发展思路及总体目标

第一节 发展思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中央、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力实施“生态优先、旅游引领、三产融合、强区富民”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加快建设成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绿色发展创新示范区。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完善党领导商务发展的制度和机制,为商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做到商贸发展为了人民、商贸发展依靠人民、商贸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增强商贸服务民生能力,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民在商贸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商务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发展动能,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以深化改革促进形成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持续增强商务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系统性、全局性、战略性、整体性谋划和推进,树立大商务大融合大发展理念,强化横向协作、纵向联动,推动商务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第二节 发展定位

突出武隆区位、资源比较优势,全方位融合推进以国际化为引领的武隆旅游“三次创业”,推动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顺应消费升级趋势,运用“互联网+”新模式、新业态,突出“国际化”“融合化”“特色化”,建设国际旅游消费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商旅融合开放高地。

国际旅游消费区域性中心城市。国际化打造城市和度假区消费商圈,加速社区便民商圈、集镇商圈体系建设,推动全域商旅文农体融合发展,培育形成布局合理、业态多样、辐射力强的“多元融合消费空间”。以“文旅+”引领融合商贸服务业态提升,整合凝聚国际高端商业资源,大力发展研学旅行、商务会展、高峰论坛、节赛活动等延伸产业,积极开发旅游消费新模式新热点,不断丰富消费内涵和消费产品供给,集聚国内外品质商业资源和知名品牌能力明显提升,城市生活便利度和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提高,建成渝东南商旅文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打造成为国际旅游消费区域性中心城市。

世界知名商旅融合开放高地用活用好“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旅游示范区”等城市形象名片,以旅游引领带动全域开放发展,提升凤来新城、旅游度假区、产业集聚区等重点开放平台功能,强化国内外区域协同发展,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朋友圈”,大力培育外向型产业集群,提升外贸外经外资发展水平,逐步形成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多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努力建成中西部国际交往重要展示区,打造世界知名商旅融合开放高地。

第三节 发展目标

按照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商务发展实现新跨越,到2025年,国际旅游消费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商旅融合开放高地基本建成,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培育形成布局合理、业态多样、辐射力强的商贸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渝东南旅游商品集散中心,旅游带动消费能力更加突出,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产品内容更加丰富,内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集聚国际资源要素能力大幅增强,商务服务民生能力持续提升,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4亿元,商品销售额达到190亿元,商业增加值达到48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2.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年均保持在800万美元。

2035年,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商旅融合开放高地,国际旅游消费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商旅融合开放高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升,成为全球旅游消费时尚潮流的引领者,世界知名的旅游度假和休闲天堂,国际交往水平能力明显提升,全面融入全球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基本形成。

2武隆区商务发展“十四五”目标表

类别

序号

指标

单位

2020

2025

指标

属性

国内贸易

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12.4

174

预期性

2

服务消费占总消费比重

%

40%

预期性

3

商品销售总额

亿元

130

190

预期性

4

餐饮住宿业营业额

亿元

32.3

45

预期性

5

商业增加值

亿元

31.7

48

预期性

6

网络零售额

亿元

39.18

60

预期性

开放经济

1

进出口总额

亿元

1.36

2.5

预期性

2

实际利用外资额

万美元

744

4000

预期性

备注:带【】为五年累计数

第二篇 建设国际旅游消费区域性中心城市

发挥商贸融合服务功能,全面推进以国际化为引领的武隆旅游“三次创业”,着力探索“消费+旅游”发展新路径,不断优化旅游消费空间,积极培育消费新业态、新热点,推动消费提质升级,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打造业态丰富、品牌集聚、环境舒适、特色鲜明的国际旅游消费区域性中心城市。

第四章优化“两核两区五节多点”布局构建全域消费集聚空间

立足东西部协调互补的产城景融合发展空间格局,以中心城区、凤来新城、仙女山旅游度假区、白马山旅游度假区为主要载体,优化“两核两区五节多点”商业设施布局,构建点线面结合、产城景融合的全域消费集聚空间,全面提升国际旅游消费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消费承载力。

第一节 高标准建设两大城市核心商圈

优化中心城区、凤来新城消费商圈布局,引导商业业态升级,推动智慧商圈建设,促进城市商业集聚度不断提升,打造成为全区消费中心、商贸中心、休闲中心。

提档升级中心城区核心商圈。围绕“一江两岸”和凤山-芙蓉-羊角片区,着眼于商贸结构调整,推动商业设施、形态提档升级,建设成为具有文化底蕴的都市休闲人文商圈。精心提升“一江两岸”景观品质、文化精神内涵,建设文化氛围浓郁的餐饮住宿、休闲娱乐风情水岸,形成生态自然、休闲娱乐的滨江休闲商业示范带,打造武隆“特色山水·滨江休闲”城市会客厅。强化凤山、芙蓉、羊角商业业态错位发展,引导凤山片区布局中高端消费场景,推动羊角文化体验消费精品化发展,引导芙蓉片区打造地方特色消费场景,适时推动“半山城区”商业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建成辐射周边消费购物中心和美食集聚区。推进中堆坝智慧商圈建设,布局规划商圈移动摊位运营,加强商业信息技术运用,优化提升商圈消费环境。大力推动兴隆商业广场、南溪沟、棉花坝高铁商务区、五洲国际商贸物流城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投运。加快推进中堆坝锦秀阁特色美食城、BIN(滨)街、世纪五龙城建设,引导国平时代天街、芙蓉中路、建设中路等商业街业态升级,提质芙蓉西路美食街、南滨路美食街,推动新天地夜经济示范区培育成为市级特色夜市街区。推动中心城区商贸与文化创意、旅游、金融等服务业联动发展,建设现代高端商贸商务集聚区。加快城东高山生态农产品交易市场、汽车交易市场、汽车4S店等市场建设,提档升级电商物流产业园,建设武隆区仓储物流集散中心。依托江山赋、山水华府、隆城国际、江上明珠、锦玉华庭等商业住宅开发,推动中心城区社区商圈的改造升级,规划布局棉花坝等新型社区商圈,丰富餐饮、品质阅读、休闲娱乐、教育培训、健身、精品超市等社区商业,打造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的社区服务圈。

专栏1中心城区核心商圈布局导向

一、标志性商业综合体

兴隆商业广场:位于中堆坝,项目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营业面积28000平方米,打造“武隆第一休闲购物中心”及“武隆九街”餐饮娱乐夜生活新地标。

南溪沟商业综合体:从芙蓉中路苏家河桥至南溪沟,建设经营面积6万平方米,集时尚品牌购物、旅游商品购物、特色品牌餐饮、星级商务酒店、商务办公、金融服务、会议与展览、文化娱乐、商务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商贸中心。

棉花坝高铁商务区:以高铁枢纽站为中心,突出发展总部经济、高端商贸、现代商务,布局棉花坝综合物流园区、跨境贸易交易中心和高铁商贸城等高端项目,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便捷、业态高端、服务完善的高铁商务圈。

五洲国际商贸物流城:建设集网商网货品牌设计、加工、物流、融资、培训为一体的电子商务产业链专业市场,打造现代化商品交易中心、仓储配送中心、电商(分拣)物流中心。

二、特色商业名街名镇

业态提升类:芙蓉西路美食街、芙蓉中路商业购物街、建设中路商业购物街、国平时代天街、民居民俗文化老街、羊角古镇。

规划建设类:南滨路商业步行街、中堆坝BIN(滨)街、新天地夜经济街区、中堆坝锦秀阁特色美食城、世纪五龙城综合步行街

三、社区便民生活圈

改造提升类:芙蓉西路、中山、油坊、红豆、梓桐等老城区社区商圈。

规划建设类:中堆坝、棉花坝等新型社区商圈的规划打造。

商业业态升级:完善便利店、菜市场等社区商业网点,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集聚餐饮住宿、育幼服务、教育培训、美容美发、家政和维修等居民生活服务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

高起点规划建设凤来新城核心商圈。聚焦服务主城都市区的城郊型经济,充分发挥“区群”联接点功能作用,加强凤来新城7个乡镇联动布局,统筹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把凤来新城打造成为主城近郊康养、度假、休闲优选胜地和全国产城景融合示范区。在凤来城市综合服务核心区姜家溪两支的中间地带,重点推进大型购物中心、高端商务楼宇等新城地标性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凤来新城CBD。加快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的物流园区建设,打造服务主城都市区、辐射渝东南和黔北地区的物流集散中心和一批专业市场。深入挖掘大溪河片区的书院文化、寨堡文化、红色文化等,带动山水体验、田园休闲、度假养生等业态发展,布局山乡文化体验旅游商业设施。融入现代时尚购物、美食广场、高端住宿一体,建成辐射周边的消费购物中心和国际旅游购物区。积极培育新型消费,建设场景化、智能化、体验式、互动型、综合型消费场所,发展参与式、体验式、个性化定制等消费模式和业态。培育发展总部经济、现代金融、商务会展、法律服务、工业设计等高端服务业。

第二节 错位建设两大度假区商业中心

国际化打造仙女山度假区商业中心。聚焦“国际化、品质化、人文化”,围绕仙女山度假区“一心、一环、五组团”功能布局,完善度假区集行政办公、商业服务、游客集散、会展旅游为一体的商业体系,构建旅游度假与商业共同高质量发展格局,打造区域性国际消费目的地。加快国际化商业设施布局,融入国际消费文化、体验元素,推动阳光童年、欧洲风情商业街等国际消费场景建设,引入国际进口商品交易中心,加快建设国际会议会展中心、进口商品展示分销中心。完善仙女山综合服务中心接待服务设施,建设仙女山旅游集散中心,提升度假区接待设施水平。推动核心度假组团商业服务设施提质工程,加快仙女山度假区已建成的仙女山天街、夜宴仙女山、金马广场等特色商业街品牌形象创优提升,推动仙女山住宿餐饮整体提档升级,引进国际品牌酒店、国际品牌餐饮,国际化的医院、学校、商务楼宇、生活社区,建设国际化的商圈、购物街。建设国际友好城市保税交易中心,打造具有发展弹性的非遗园区。推动仙女山机场组团建设仙女山临空经济区,强化区域性国际快件集散功能,打造区域性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推动归原小镇组团打造集田园耕作、乡村旅游、艺术文创和基础配套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推动印象武隆组团差异化、集群化打造全国体验式文化休闲目的地。森林公园度假酒店组团注重提升华邦酒店、拙雅精品酒店、新华会议中心服务品质,以仙女山冰雪城带动旅游消费。

专栏2 仙女山度假区商业布局导向

一、重要商业综合体

阳光童年:项目包含接待中心、中国驿站、丹麦驿站、瑞士驿站、日本驿站、荷兰驿站等多个娱乐驿站,打集生态观光、主题娱乐、休闲度假、康体养生、商务会议等功能为一体的国际文化旅游消费综合体、国际文化交流展示中心。

中国·武隆懒坝LAB:项目包含净心寺、禅境艺术公园及商业和度假地产,以当代艺术为驱动,融观光旅游、国际人文、休闲养生于一体的创新型全域文化旅游消费综合体。

仙女山临空经济区:项目位于仙女山机场组团,布局产业交流中心、创新科技中心、航空培训基地、航空疗养基地、民宿酒店、商品交易中心等,打造成集休闲旅游、接待服务、购物、信息咨询于一体的临空经济区。

仙女半山太阳季:项目主要依托法国皮埃尔公司PVCP度假产品建设太阳季度假世界、仙女半山华西国际康养中心、医养科研中心、抗衰康养小镇(生命小镇)、国际品牌酒店、精品酒店、民宿酒店和旅居、康养酒店群、标准化智慧康养社区等。

重庆保税港区进口商品直销中心:位于仙女山度假区,建设多品类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配套建设经营场馆、员工宿舍及配套用房。

仙女山农贸市政综合体:餐饮、特产购物店、超市、菜市场。

二、特色商业名街名镇

业态提升类:仙女山天街、芳草地·商业街、七色天街商业街、夜宴仙女山商业街、金马广场商业街、懒人村落商业街、仙山流云商业街、布鲁克林商业街等。

规划建设类:仙女山国际生态康养小镇、仙女山文旅科技小镇、仙女山欧洲风情商业街。

融合打造白马山度假区商业中心。强化白马工业新城和白马山旅游度假区商业联动发展,打造生产性服务商业集聚区、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提升白马工业新城商贸商务服务能力,加快推动白马黄荆坝中央商城建设,强化商务会务、教育科研、体育休闲等多功能商务综合体布局。以“阳光、氧气、养心”为意境主题推动度假区、工业园区深度融合,合理发展低密度、高品质旅游地产,探索布局特色小镇和森林总部经济,重点开发观光旅游、观赏旅游,大力发展避暑休闲、生态康养、乡村体验、体育运动等融合业态,打造天下情侣文化体验旅游地、国际森林康养度假示范区。以爱情为主题内涵提升白马仙街、浪漫天街等商业业态,引导布局爱情主题餐饮、巴国文化体验店、特色休闲茶吧、茶主题餐厅、茶主题客栈、浓情蜜语吧、青年旅社等商业设施,丰富完善特色餐饮、民宿客栈、房车露营、户外拓展、研学教育、茶产品加工业态布局,打造观光游览、婚恋会议、亲子娱乐、休闲运动和森林康养等四季休闲产业。加快白马山度假区布局国际会议中心、中医药疗养中心、室内体育场馆、亲子娱乐酒店、温泉酒店、蜜月度假酒店以及康养类度假项目。

第三节 联动培育五个乡镇商贸节点

发挥江口镇、长坝镇、火炉镇、桐梓镇、双河镇等中心镇、特色镇商业集聚效应,依托区位条件、产业发展方向、历史文化底蕴等特点,优化商业服务功能布局,构建能满足当地消费、布局合理、业态新颖、特色经营的产业主导型、交通枢纽型、商品集散型、边贸带动型等各具特色的乡镇商贸节点,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商贸服务发展。引导重点商贸镇突出特色、优势,围绕乡镇主导产业,在优化场镇空间布局基础上,布局商贸核心街区、特色商业街、乡村旅游示范村(点)、物流配送等设施为载体,丰富完善乡镇综合超市、标准化农贸市场、便利店、农资店、专业(卖)店、特色餐饮店、乡村酒店、特色农家乐等主要业态,推动乡镇商贸服务布局提档升级。

专栏3 五个乡镇商贸节点发展导向

江口镇:旅游集散型商贸节点。围绕“芙蓉江”片区旅游资源,带动黄莺乡、文复乡、石桥乡、浩口乡,辐射贵州道真地区,突出打造黄草生态鱼美食园、滨江生态美食城、滨江休闲娱乐街和旅游商品购物市场,打造精品农味、运动康体、水乡文创等商贸服务设施。

长坝镇:生态工业型商贸节点。突出商贸服务与工业组团生产联动,强化生产服务相关商业设施布局,联动凤来新城-白马组团,打造市场交易、物流配套、商住配套等多功能商业设施,重点引导布局专业物流、冷链仓储物流、购物、餐饮、仓储物流等业态。

火炉镇:商贸服务型商贸节点。围绕全区东北部区级公共服务中心,积极完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旅游接待设施,发展集散型商贸市场、休闲娱乐、专卖店等商业设施。

桐梓镇:边贸休闲型商贸节点。依托垫丰武高速通道,联动接龙乡-后坪乡,协同丰都南天湖等景区,积极完善区域公共服务设施,发展边贸型商贸市场、休闲娱乐、专卖店等商业设施,开发利用好后坪天坑自然遗产地,打造精品农味、运动康体等为一体的边贸休闲商贸节点。

双河镇:休闲康养型商贸节点。以仙女石、九耙树、二路红军遗址等景区,依托高山蔬菜等特色农业,完善养生度假服务设施,打造集健康养生、文化娱乐、居家养老于一体的商贸节点,丰富住宿餐饮、生态养生、农耕体验等乡村消费服务设施。

第四节 特色打造乡村商贸融合示范点

依托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为轴线,围绕乡村旅游整体空间布局,突出武隆最美丽的山水林田湖草洞峡,充分融合沿线“乡村旅游、现代农业、文化创意”等资源,塑造形态多样的商贸融合发展示范点,全面构建武隆乡村商务发展格局。推进芙蓉江片区、大溪河片区、桐梓山片区等多片带动多点的乡村商旅文融合亮点开发,打造避暑纳凉、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等产品。突出乡村度假休闲型(农家乐型)、原生态文化村寨型、民族风情依托型、特色产业带动型、农业观光开发型、生态环境示范型、红色旅游结合型等多元化融合业态开发。完善特色商品开发、农家乐建设、特色民宿打造、乡村节会等商业设施功能,着力塑造一批民族特色浓郁的民族村寨院落,建设一批服务优良的星级农家乐,开发一批具有风味特色的地方美食,精心培育一批民族特色的民宿基地,开发建设一批养生、养老、康复生态基地。

专栏4乡村商贸融合示范点建设导向

商业+旅游融合示范点:主要分布在武隆中心城区以外的区域,依托万峰林海、黄柏渡、万银片区、清水片区乡村旅游示范点,以旅游公路串联武隆最美丽的山水林田湖草洞峡,围绕火炉万峰林海—土地犀牛寨—后坪天池苗寨—沧沟青杠,羊角永隆—黄莺复兴—赵家白院子—白马老凉水寨,双河木根铺—仙女山归原田园,石桥湖、蔡兴坝—浩口田家寨—文复马厂坝,和顺寺院坪、打蕨村—大洞河乡大洞河、鸡尾山地质公园、赵云山、穆杨沟、大佛岩等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为代表的旅游资源,突出休闲度假、观光娱乐、森林康养带动,布局度假酒店、乡村酒店、特色农家乐等,打造城郊乡村休闲旅游融合。

商贸+农业融合示范点:依托高山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区,重点包括桐梓镇、土地乡、后坪乡等高山有机茶区、芙蓉江流域特色老鹰茶区,以及沿仙女山、白马山、桐梓山等高山蔬菜产业带,围绕草食牧畜、冷水鱼、中药材、茶叶、调味品、高山蔬菜、本土油料等效益农产品,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生态农产品流通示范点、全国有机农产品直供基地、中药材产地集配点,引导开发乡村农事休闲度假、江河湖水休闲度假、传统村落度假、养生养老度假等业态。

商贸+文化融合示范点:主要依托文化旅游和民俗文化创意区,系统挖掘山水文化、乌江流域文化、纤夫文化、红色文化历史积淀,包括文复苗族土家族乡、石桥苗族土家族乡、浩口苗族仡佬族乡,突出发展民俗文化体验、民族特色产品加工,适度布局文化体验型特色商业门店,开发纤夫服饰、仡佬族民族服饰、乌江奇石等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工艺品,发展遗产探秘、避暑休闲、农耕体验、田园度假等文化型旅游体验消费设施。

1 商旅文融合重点资源分布示意图

第五章 创新培育多元商贸业态 建成知名旅游消费新地标

主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以新型消费为引领,进一步繁荣消费市场、释放消费活力、扩大消费规模、提升消费品质,不断提升武隆消费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打造成为接轨国际、辐射全市、引领渝东南的区域性知名旅游消费新地标。

第一节 优质发展旅游服务性消费

壮大健康旅游服务消费。大力发展康养产业,将健康、养生、养老、避暑、休闲、旅游等多元化功能融为一体,以打造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为引领,引进培育食疗养生、山林养生、气候养生、中医养生、温泉养生、体育养生、清净养心等康养业态,构建“药、医、游、食、养、管”六位一体的大健康产业体系。建设面向高端人群的颐养型养老机构和连锁度假式健康养老基地,培育引进养老、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机构。推进仙女山国际生态康养小镇、和顺镇地质文化生态旅游康养小镇、仙女山温泉休闲康养基地、白马山高端文化休闲度假小镇、生态气候宜居监测研究示范站、武隆国家气候养生旅游示范基地等一批国家级、市级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引进国内外知名的专业健康咨询、健康体检机构,提供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理疗修养等服务。

推动体育旅游融合消费。充分利用武隆山水优势,强化旅游与体育融合发展。将山地运动、水上运动、户外运动与旅游功能融为一体,培育露营、滑雪、户外探险、攀岩、滑翔、跳伞、滑板、骑马、划船、摄影、钓鱼等户外休闲和户外运动旅游业态,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房车露营基地、极限探险公园、航天飞行基地、水上游娱中心等项目,打造仙女山运动村落、自驾游及房车营地、乌江画廊沿线景点等一批体旅融合示范基地。

多元立体发展社会服务消费。推动家政、托育、教育培训等生活服务业提质扩容,培育壮大特色服务品牌,推动生活服务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大力发展家政服务,加快全方位、规范化、标准化的家政服务平台建设,创建“仙女姐姐”家政服务品牌,发展连锁家政公司,建立供给充分、服务便捷、管理规范、惠及城乡的居民和家庭服务体系。推动家政服务业与养老、育幼、物业、快递等融合发展。引导社会力量举办非学科性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城乡社区人文艺术、母婴技能、职业技能等教育服务,提升特色教育消费。大力发展“互联网+社会服务”,促进教育培训、医疗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服务等领域消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完善服务业地方标准体系,推动完善养老、家政、托育、民宿等服务标准,提升服务质量。

第二节 多层次拓展旅游商品消费

巩固升级传统消费与实物消费,稳步促进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着力提升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品质,丰富消费品品类,推动扩大基本消费,拓展中高端消费。

丰富旅游商品消费供给。大力发展“国际范儿”城市首店,集聚发展“首店经济”和“首发经济”,招引发展行业内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品牌首店和创新商业模式的全新旗舰店、概念店、体验店、融合店,加快集聚国际品牌和流行品牌,提升国际化消费体验,打造区域性国际品牌承接地。传承创新“武隆味儿”特色小店,结合商业街改造升级,着力发展“小店经济”,集聚“武隆羊肉”“羊角豆干”“仙女红茶”“七彩陶”等非遗、老字号品牌,挖掘培育具有武隆特色、文化手工艺、特色小吃、特色饮品及休闲娱乐等特色小店。加速家电、家具、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向绿色智能、时尚品质转变。提质发展跨境消费,建设进口商品分销体系,发展保税展示交易、跨境电商等新业态。

强化旅游商品开发。依托仙女山、白马山、芙蓉江、后坪国际户外运动等景区,加强旅游景区商品购物区建设,扩大购物在旅游消费中的比重。注重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提升文化内涵和附加值,加强旅游商品创意设计、生产加工和展销交易,深度孵化培育“武小仙”“隆小马”系列、七彩陶、蜡染等文化创意商品,推动旅游工艺品生产基地建设,开发“文盛武隆”系列地方特色文创产品,推动一批具有特色的老字号产品向国际化旅游商品转化。开发具有武隆特色的便于携带,集观赏性、实用性、纪念性于一体的纪念品和旅游配套用品体系,培育体现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形成“武隆礼物”特色旅游商品。组织旅游商品营销专题活动,参加全国性旅游商品展销会等,推动旅游商品进入全国知名连锁体系。定期举办旅游商品交易会,提高武隆旅游商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推动商品市场创新发展。推动五洲国际商贸城等重点商品市场向全渠道平台、供应链服务、定制化服务等多种集成服务转型,加快城东农产品交易市场、汽车交易市场、旅游商品交易市场等布局建设。加快批发业转型发展,支持传统批发企业打造供应链协同平台,实现商品批发向供应链管理服务转变,促进产供销有效衔接。创新零售商业模式,加速实体零售与网络零售融合,深入推进全渠道、复合式经营,发展“一站式购物”“商品+服务”等综合业态,推动零售业向体验式、社交化、智能化转型。鼓励实体商店、市场数字化改造,推动传统百货、购物中心、批发市场改造提升。提升乡镇农贸市场和城区菜市场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加快高山生态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建设。

第三节 品牌化提升住宿餐饮消费

以培育特色餐饮聚集区和钻石级酒家、绿色饭店为抓手,大力实施品牌化战略,优化武隆餐饮住宿结构,推进住宿餐饮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住宿餐饮业的档次水平,到2025年,餐饮住宿业营业额达到45亿元左右,打造成为全市知名的“美食之城”。

推动特色餐饮集聚发展。深入挖掘生态特色餐饮文化,健全餐饮服务标准体系,大力推进餐饮企业集群化、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拓展“武隆菜谱”内涵,研发推广白马山特色菜系,丰富完善武隆本地餐饮菜品体系。积极引进重庆火锅、重庆小面等重庆特色美食、国际国内各大菜系及美食,培育具有本土特色的国际化餐饮产品,适度发展高档会所式商务餐饮,丰富中端商务餐饮层次。推动中堆坝锦秀阁特色美食城打造汇聚川渝湘黔地方餐饮特色的美食地标。提档升级打造芙蓉西路市级美食街,积极培育“碗碗羊肉”“羊角豆干”等特产美食街,打造成为富含民俗文化内涵、彰显地域风情特色品牌美食街。到2025年,成功打造区级以上特色美食街10条,创建“重庆市级美食街”3条,“中华美食街”1条。

优化住宿多元服务结构。引进国际知名品牌酒店,以风情别墅、特色民宿为特色,发展文化主题酒店、经济型酒店、度假类酒店等多种类型的住宿业态,实现旅游景区住宿接待多元化。引导现有酒店上档升级,加大星级酒店建设力度,满足商务、旅游、会展等高端餐饮需求。盘活乡村闲置资源,重塑乡村优良民风民俗,打造观江听风、森林秘境、民族风情、乡土农家等民宿集群。到2025年,引进国际知名品牌酒店3家,培育形成30家以上三星级酒店、绿色饭店的规模布局。

专栏5住宿餐饮建设导向

特色美食集聚区:中堆坝锦秀阁特色美食城、芙蓉西路美食街、羊角碗碗羊肉特色美食街等。

重点酒店、饭店:提升明宇尚雅酒店、宏福酒店、瑜珠花园酒店、长松酒店等服务水平。建设仙女山科学营酒店、仙女山度假区温泉度假酒店等。

连锁商务酒店:引导布局一批连锁商务酒店,完善经济型住宿体系。

第四节 特色化发展会展节庆消费

深入挖掘生态、人文和资源优势,培育特色国际会展品牌,努力把武隆打造成为渝东南会展中心和全市会展名区,到2025年,会展产业收入超过1亿元。

创新打造区域性会展会议中心。加快仙女山旅游度假区国际会展会议中心建设,用好“世界旅游目的地”、“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两张名片,打造休闲度假国际会展会议目的地。全面塑造国际论坛、国际赛事、文体活动等会展品牌,巩固和壮大已有的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中国·重庆武隆绿色发展实践论坛、仙女山国际露营音乐节、仙女山啤酒节等品牌,积极吸引国际著名会展公司来武设立分支机构和开展会展业务,提高展会的档次和专业服务水平。鼓励会展服务企业开展展馆经营、展位搭建、传媒推广、线上营销等服务,延伸会展服务价值链。

构建全季特色节庆节会体系。坚持“以节为媒、包装产品、促进消费”,加快全季节旅游消费主题活动策划,营造“旺季更旺、淡季不淡、全年无淡季”的节会氛围,构建“年度有重点、季季有主题 、月月有亮点、周周有活动”的节会活动体系。着力延长“赛事”消费链,发展赛事周边、赛事观摩等商业业态,联动旅游景区一体化营销,积极发展赛事过夜经济。

专栏6 重点展会节会活动

会展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仙女山旅游度假区国际会展中心建设,集展览、展示、会议于一体。

会展会议品牌:绿色发展实践论坛、中国页岩气发展论坛、国际山地旅游度假论坛等。

国际赛事品牌:武隆杯国际青少年美术大赛、莫扎特国际青少年音乐比赛、WTA超级精英赛、国际健身节等。

四季”特色节会品牌活动:春季系列:以“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为主题,持续办好庙垭油菜花、火炉桃花、大洞河杜鹃花等春赏花活动和国际越野赛、白马山仙女红茶采茶节、国际风筝节等春季节赛活动,策划一批青少年研学春游、农耕主题拓展体验、环乌江画廊旅游带骑车、趣味踏青等活动。夏季系列:以“夏日纳凉、避暑天堂”为主题,持续办好芙蓉江龙舟锦标赛、白马山七夕音乐节、仙女山啤酒节、仙女山露营音乐节、国际户外运动公开赛等节赛活动,培育全国徒步露营大赛(武隆站)等品牌,策划一批七夕恋爱、纳凉避暑、水上游乐、体育健身、户外探险等活动。秋季系列:以“秋高气爽、硕果累累”为主题,持续办好丰收欢乐节、美食节等活动,策划一批采摘体验、赏秋叶、旅游交易博览会、畅游金秋、夜游夜演、亲子娱乐、非遗文化体验、乡村音乐会等活动。冬季系列:以“银装素裹、瑞雪纷飞”为主题,持续办好仙女山雪地马拉松大赛、仙女山浪漫雪地婚礼等活动,策划一批冰雪运动、赏雪摘果、年俗迎新等活动,把“冷天气”变成“热经济”。

第五节 创新培育消费新业态

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围绕临空经济、网红经济、假日经济、夜间经济、体验经济等新经济热点,培育布局多元融合的消费新业态新热点,引领渝东南新兴旅游消费新潮流。

增强科旅融合产品供给。坚持旅游业与科技融合,以科技创新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将教育、展览、体验、娱乐、旅游等多元化功能融为一体。创新星际畅游、迷宫等互动体验业态,推进武隆动漫IP、仙女山科学营、临崖魔幻乐园、星际未来城等一批科旅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工业科普旅游,让游客深度体验武隆特色产品生产工艺、生产流程,打造羊角豆干、武隆苕粉、新能源汽车博物馆或展览厅。

增强夜间经济产品供给。加快推进新天地夜经济示范区、仙女山旅游度假区、羊角古镇等夜间消费集聚区产品提档升级和规划布局,全力创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通过灯光设计、场景变换全面塑造“不夜武隆”的夜间消费场景。加快策划夜间旅游节目表演,打造一流的城市夜景品牌,丰富夜市、夜展、夜秀、夜游等夜间经济产品。积极营造市民和游客可触可感的夜间消费环境,促进文化娱乐、休闲消费升级,不断推动夜间消费更加趣味、更有品味、更广参与。

培育“临空总部”消费业态。发挥仙女山临空经济优势,高标准高规格建设临空国际消费中心,培育与国际接轨的高端商品消费链和商业集群。着力引进具有高端要素配置能力的总部型零售企业在武隆设立全球总部、区域性总部和采购中心、结算中心、运营中心等功能性总部,构建形成“武隆总部-全球市场”消费发展新格局。

培育“云旅游”消费业态。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促进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创新推出“武隆云逛街”“云端美食节”等线上节会活动,推出“武隆山水人文地标”在线数字展览,打造一批VR旅游、AR旅游、3D场景展示等互联网旅游业态,拓展“云消费”新空间。全面塑造挖掘仙女山、白马山、“武小仙”、“隆小马”、纤夫文化、碗碗羊肉等特色IP,引入一批网红消费“爆点”和产品“卖点”,打造网红消费市场的制高点。

培育“绿色低碳”消费业态。提倡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消费理念,引导绿色消费成为新时尚。加大节能节水产品、资源再生产品、新能源产品等消费品生产力度,推广应用节能产品和绿色环保产品,增加绿色消费产品供给。支持市场、商场、超市等商业网点开设绿色消费品专柜、专区,鼓励创建绿色商场、绿色饭店,提供绿色消费空间。倡导商家和消费者使用简化包装、绿色包装。推广绿色低碳采购,支持商贸流通企业与绿色低碳商品生产企业(基地)对接,合力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

第六节 推进旅游消费国际化

全方位营造国际化消费环境,全面推进以国际化为引领的武隆旅游“三次创业”,不断提升“消费+旅游”经济质量效益。充分利用仙女山“人间仙境”“临空经济”优势,发挥过境通道宣传平台,动态展示武隆消费“新场景”“新业态”等国际化形象内涵。借助国际交流活动及平台传播“世界武隆”品牌形象,做好事件营销和相关活动的深度报道,不断扩大“武隆消费”的全球影响力。积极发展“智慧街区”“智慧商圈”,推动主要消费区域设施便捷化、消费便利化,提供全方位数字生活新服务。健全消费金融服务体系,稳妥开发适应新消费趋势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规划布局离境退税定点商店,优化离境退税服务。健全消费者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国际化服务标准体系。健全市场监测、用户权益保护、重要产品追溯等机制。健全消费领域信用监管体系,加强信用信息采集,开展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强化社会监督。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和消费后评价制度,鼓励线下实体店主自主承诺无理由退货。完善消费环节经营者首问责任制和赔偿先付制度。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推动商圈和特色商业街负面清单管理,支持有条件的社区允许开展限时、分段、有序的夜间商业活动。

第七节 规范化发展特种商业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充分整合现有再生资源回收渠道,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建设,形成以社区回收站点为基础,集散市场为核心,加工利用为目的,点面结合,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逐步提高回收集散加工能力,促进再生资源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到2025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回收率达到80%以上。

专栏7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生活性再生资源回收

依据城市每1000—2000户居民设置一个简易收购站点或固定收购站点的标准设置回收网点,加强线上线下回收联动。

——非居民区再生资源回收

对非居民区再生资源的回收,采取回收企业定时、定点上门回收的方式,由统一标识、封闭式分类回收车运输至集散市场。从事运输回收的人员需经过岗位培训,统一着装,规范作业。

——再生资源集散交易市场和分拣中心

在武隆区仓储物流集散中心设立1个规范的具有储存、集散、初级加工、交易、信息收集发布等功能的再生资源集散交易市场或再生资源分拣加工中心。

加强成品油行业管理。制定完善加油站行业专项规划,坚持布局合理、有序竞争、保障经济发展及人民财产安全的原则,新建与调整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统筹考虑现实需求和长远发展,建立与武隆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满足消费需求、功能完善的成品油零售服务网络体系。到“十四五”末,全区规划布局加油站总量29座,其中:新规划加油站6座,调整“十三五”规划年限未建加油站22座(含已批未建8座),迁建1座。

专栏8 十四五”期间成品油行业发展规划布点表

序号

规划加油站

(点、船)名称

规划加油站

(点、船)地址

服务半径

(公里)

规划建设规模等级

规划建设类型

拟分年度实施时间

备注

1

仙女山白果加油站

武隆区仙女山街道白果村

10

三级

新规划

2022


2

凤山万银加油站

武隆区凤山街道万银村

20

三级

新规划

2023


3

沧沟大田加油站

武隆区沧沟乡大田村

15

三级

新规划

2024


4

仙女山荆竹加油站

武隆区仙女山街道荆竹村

8

三级

新规划

2024


5

和顺打蕨加油站

武隆区和顺镇打蕨村

8

三级

新规划

2024


6

和顺边滩加油站

武隆区和顺镇海螺村

20

三级

新规划

2025

预留调规

第六章 全力发展商贸物流 打造渝东南旅游商品集散地

第一节 建设“两心三园”商贸物流平台

按照“现代仓储、多式联运、加工配送、产品分拨、园区交易”五位一体的思路,有序建设“两心三园”综合物流平台体系。提档升级武隆区仓储物流集散中心、仙女山旅游商品物流配送中心,科学有效支撑产城景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白马、土坎多式联运优势,积极推动白马综合物流园建设营运,加快推进土坎商贸物流园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凤来新城物流产业园。科学规划设置物流园区服务区域,科学合理配置商贸物流功能区,提升园区管理服务水平,促进二、三产业集聚联动,提高生产、生活流通效率,打造武隆商贸物流集聚发展平台。

武隆区仓储物流集散中心:依托渝湘高铁通道,立足高铁片区,主要服务对象为城市商贸及生活配送,服务中心城区商贸物流,联动辐射带动东部区域公共商品物流配送,重点布局生活必需品仓储配送中心等项目。突出城市配送服务功能,重点建设四大物流配送功能区。快递物流总部区:引导全区快递物流总部企业聚集,建设快递物流综合配送中心,打造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对接重庆市公共物流网络,辐射带动渝东南周边区县;商品交易市场区:建设农产品、建材、家居、家电、百货、五金、机电等物资的商品交易市场,体现展示、交易、仓储一体布局汽车城(含二手车交易市场)、商贸城建设项目等;农产品冷链物流区:建设冷链物流仓储中心,配置冷库、冷链运输设施;再生资源集散交易区:建设再生资源市场和分拣中心,配套再生资源分拣、包装、交易设施。

仙女山旅游商品物流配送中心:服务仙女山组团,依托仙女山机场临空优势通道,积极发展临客国际快件物流、保税物流等,引入国际进口商品交易中心,建设国际友好城市保税交易中心,打造渝东南国际旅游商品集散配送中心。主要服务旅居人口及城区人口商贸及生活配送,联动武隆区仓储物流集散中心构建“空—铁—公”一体的公共配送体系,以轻工、商贸流通、农产品交易、城市配送等产业为支撑,以集中仓储、集中运输为主要特征,为农副产品和生活物资提供仓储、运输、信息交互、交易、配送等服务,重点布局生活必需品仓储配送中心等项目。

白马综合物流园:服务白马工业组团,打造工业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建设仓储物流中心,以轻纺、服装、建材、食品等产业为支撑,重点服务于物料供应和产品销售,辐射带动高山农产品加工、种植养殖基地,以及中药材生产基地提供产品集散、运输、仓储、配送、交易、流通加工等服务,为生产企业物料供应和产品销售提供大宗物资的运输、仓储、交易、流通加工、配送等服务,兼顾城市公共配送物流配套服务等。

土坎商贸物流园:发挥临港、临铁物流功能,依托乌江航道升级,承接贵州通江入海转运物资运输,与涪陵龙头港区发挥联动,定位为生产服务型和货运服务型物流园,主要提供工业物流服务,同时兼顾部分农业和商业物流。依托渝怀铁路货运站点,构建多式联运物流体系,覆盖白马工业园、中心城区,开展大宗物资的集中运输、集中仓储,大幅度降低运输、仓储成本。

凤来新城物流产业园:依托凤来新城融入主城都市区一体化发展,定位渝东南商贸市场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城都市区重要物流节点,承载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生产、生活物资集散功能,打造渝东南专业化、现代化、多功能的现代物流仓储中心,打造集仓储、配送、加工、市场交易、展示、电子商务于一体的现代物流园区。

2两心三园”物流平台体系示意图

第二节 加快构建物流运输通道体系

加快畅通物流大通道网络。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3条国际性物流大通道,即:西向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接入亚欧国际物流大通道;东向对接长三角地区、联通长江经济带,接入沿江综合立体国际物流大通道;对接南向北部湾城市群、联通粤港澳大湾区,接入西部陆海新通道。融入全球航空物流大通道网,加快丰富仙女山机场航线网络,强化与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黔江机场合作,积极对接国内各大航司,积极筹划仙女山机场扩建和临时开放,打造国际旅游航空枢纽,接入连通全国、辐射全球的航空物流大通道网络。对接渝东南、渝东北、黔北等周边地区,形成物资集散分拨配送的区域性物流通道。

3武隆区主要物流通道示意图

加快多式联运设施建设。促进多种运输方式顺畅衔接和高效中转,在白马、土坎物流园建设集装箱场站,发展公水联运,打造水路货运枢纽;积极争取规划建设平桥铁路货运枢纽,发展公铁联运;建设临空物流运输设施,建立场站、货运枢纽之间的无缝衔接,逐步形成高效联动的公铁水空联运枢纽。

第三节 健全城乡一体化配送体系

建设公共配送中心。依托武隆区仓储物流集散中心、仙女山旅游商品物流配送中心“空-铁-公”多式联运功能,共同构建区级公共物流配送中心,联动凤来新城物流园区建设凤来新城公共配送副中心,构建形成“两心一副”公共配送中心体系,突出以物流配送联动一体化带动产城景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重点打造以日用百货、工业日用品、医药类产品为重点的综合型现代公共配送中心,依托渝湘高铁、渝湘高速等物流通道设施,强化与全市物流分拨中心形成无缝对接,提升公共配送中心专业水平。

完善末端配送网点。鼓励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乡镇商贸中心完善配送功能,按服务人口1500户左右,服务半径200—500米总体布局原则,在社区和村镇布局建设共同配送末端网点100个以上,构建形成布局合理、覆盖面广的末端配送网点体系。

推动城乡一体化配送。发挥龙头企业和邮政、供销合作社的网络和服务优势,完善农资配送网络体系建设,形成“配送中心+连锁店+经营网点+农户”四级配送模式,建立完善“布局合理、双向高效、种类丰富、服务便利”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着力提高农村商业网点统一配送率,加快促进农村商品双向流通。

推进城市共同配送。立足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渝黔毗邻地区协同发展,加强物流园区无缝对接,协同推进农产品、冷链、电子商务等专业物流共同配送。鼓励交通、邮政、商贸、供销、出版物销售等开展联盟合作,进一步完善存储、转运、停靠、卸货等基础设施,提高共同配送能力。整合厂商、供应商、代理商、商贸流通、物流配送等企业物流资源,建立互利互惠、长期稳定的配送联盟。

第四节 大力发展商贸专业物流

全面发展商贸物流。以全面提升消费规模与品质为导向,持续发展并做大做强满足百姓日常生活需求的商超、餐饮食材物流。大力发展“农超(餐)对接”商超(食材)物流,构建从产地到商超卖场、餐桌全链条温控管理的冷链保鲜体系,实现农产品“产地直供”“整筐入库”“生鲜上架”与全程质量安全追溯管理。鼓励品牌商超、餐饮企业以多种业态形态拓展城市社区、农村乡镇末端销售网点,与城乡高效配送互动做大商超、餐饮物流规模,以城带乡促进农村消费扩容提质。鼓励支持商超、餐饮企业从源头上进行采购订货、干支配送、计算运费、收发货和验货,实现全程“不倒托”“不倒箱”“快进快出”,提升商超、餐饮物流运作效率。扶持大中型商超企业发展自营物流体系,构建中心仓、中转分拨仓与前置仓相结合的商超物流网络,着力推进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鼓励构建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可追溯的食材供应链体系,发展“超市+种植基地+农户”“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社区家庭厨房”“生鲜净菜配送”“外卖食材统购统配”等创新模式,规范“互联网+餐饮”外卖领域即时配送市场。

全力发展电商快递物流。促进电子商务与物流业协同发展,积极引进电子商务物流(快递)企业在武隆建设快件处理中心及陆运集散中心。培育发展1—2家快递物流配送骨干企业,支持建设电子商务云仓、共享仓库等管理规范、自动化水平高的电子商务公共仓储,推进仓配一体化。整合完善城乡快递物流网络,建设快递物流公共配送中心和以快递实体门店、智能快件箱等为载体的城市末端公共取送点。发展城乡一体化共同配送等集约化配送模式,鼓励快递、物流企业整合往返干线运输,开展农村支线集中配送。推进农产品产地、集散地和加工区的冷藏保温仓储设施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建设电子商务集配中心和农产品主产地田间市场。

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加强重点乡镇食品及日用品物流配送中心、农资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积极引进主城都市区冷链企业进行技术转移及完善区域配送网络,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大力发展冷藏运输车,加快发展有配送功能的果蔬等高温库,配套发展肉类、水产品等低温库;加强各种新型冷链物流装备与技术应用,支持大宗鲜活农产品产地预冷、销地冷藏、保鲜运输、保鲜加工等设施设备建设和流程管理、标准对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坚持区级生活必需品储备制度,加强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健全应急保供体系,强化应急能力建设,全力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积极优化商业代储企业及商业结构,加强应急保供日常管理,保障储备物资数量真实、质量可靠、调运可行。做好大米、食用油、食糖、猪肉、成品油等重要商品储备工作。推进蔬菜供应基地建设,巩固完善产销链条,确保市场供应。推进保供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增强市场异常波动的预警、分析、处置能力。

完善发展逆向回收物流体系。结合垃圾分类、“无废城市”建设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发展再生资源、餐厨废弃物逆向回收体系物流,探索逆向物流创新发展模式,鼓励销售与回收渠道网络共用、物流配送与逆向回收运输同步,推动“互联网+回收”模式与新业态,完善布局合理、重点突出、绿色环保、循环利用的逆向回收物流体系,提升回收物品的收集、分拣、加工、搬运、维修等管理水平,促进再生资源集中化、专业化、无害化处理与循环利用。

积极发展生活相关专业物流。促进医药、家电、服装、烟草、图书、汽车、钢材、散装水泥、家居建材、粮食、餐饮主食等专业物流发展,满足流通专业化发展需要。

第五节 提升商贸物流现代化水平

大力发展以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为主的商贸物流现代化,强化数字赋能,加快线上线下融合,促进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提升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大力推广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积极推广使用标准化现代物流装备,建设标准化仓库,培育商贸物流标准化重点企业和管理品牌。提高商贸物流社会化水平,鼓励骨干物流企业和第三方机构搭建面向社会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构建覆盖城乡物流信息网络。提升商贸物流信息化水平,推动智能仓储系统建设,鼓励应用智能化物流装备,完善智能物流配送体系,推进货运车联网与物流园区、配送网点信息互联,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充分利用5G、区块链、物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大商贸物流软硬件及相关要素数字化、智能化推广应用力度。

第七章 提质发展电子商务 打造农村电商示范升级版

坚持国内国外、城市农村、线上线下、实物服务互动融合,激发电子商务创新动力、创造潜力和创业活力,高质量发展电子商务,打造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版。到2025年,网络零售额达到60亿元。

第一节 高质量发展电商产业

着力培育高成长性电商平台。加快推动武隆国际贸易数字经济产业园,加大电商平台扶持力度,培育打造垂直平台、特色平台、区域平台,积极引进国内外社交电商、社区团购、新零售等新兴领域和高成长性电商平台。提升五洲国际电商产业园集聚能力,着力提升电商站点运营能力,推进农村电商网点多功能复合化,积极探索“片区发展强融合—联结站点强带动—个别站点强服务”的运营管理模式,构建电商发展新格局。

打造全生态链的高品质电商。积极支持企业采取新技术、新理念发展高端电子商务,发展VRAR和视频购物等个性化服务,提高全区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提升发展层次。引进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外来电商企业及电商平台落地投资创业,并设立运营中心、结算中心和大数据中心,打造羊角电商小镇、村播学院,带动培育一批善运营有实力的网商、微商。在前期招商引资基础上,利用各方优势,大力整合阿里巴巴、颐高集团、猪八戒网等项目平台资源,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招引孵化多类型电商产业,打造完整的高品质电商生态圈。

培育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加快推进武隆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加快建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鼓励跨境电子商务业态创新,优化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出口业务等模式。支持建设出口商品“海外仓”和海外运营中心,串联打通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探索跨境电商产业全链条协同发展,打造跨境电商完整产业链和生态圈。

第二节 做大做强区域性电商品牌

实施电商品牌培育工程,培育“寻味武隆”区域公共品牌和“五农人”等名优企业品牌,完善区域公共品牌准入制度。动态梳理5个网货大品类“拳头”产品,20个中品类和100个小品类产品,分类进行产业培育和品牌推广,着力产品开发包装,打响特色产品知名度。打造“电商+体验+销售”新模式,大力开展“高山生态火锅美食节”“水果采摘节”等大规模农产品促销活动。支持电商龙头企业在城市商圈、社区试点设立农产品体验店、自提点和提货柜,建立社区农产品直供系统。组织开展“山货上头条”“网络直播”,培育“乡土网红”等营销推广活动。

第三节 实现农村电商提档升级

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版),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及深加工,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改造,推动“三品一标”“一村一品”等农产品网上销售,打造5个以上网货生产加工基地。培育壮大特色农村电子商务平台,进一步探索“基地+城市社区”的直配模式,推动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卖得掉、卖得快、卖得好、卖得远。着力提升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支撑体系,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降本增效,实现有条件、有需求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电商服务、快递物流、冷链集配体系全覆盖。持续巩固电子商务扶贫行动成果,大力推进电子商务消费带动产业振兴,畅通城乡资源、人才、技术流通渠道,建立电子商务站点与农户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农村电子商务融入乡村振兴和数字乡村发展。培育一批农村电商带头人,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子商务应用能力。到2025年,建成乡镇全覆盖电商综合服务站、行政村全覆盖电商服务点,培养500名新型农村电商人员。

第四节 推动数字商务提档升级

从传统电商向智慧商务过渡,推进智慧商圈、智慧会展等重点项目建设,创新电子商务产业模式和组织形式,大力推广数字技术在商务领域应用和发展,鼓励无人超市、智慧商店、自助酒店等智能服务体系应用新场景发展。大力实施电商直播带货“13551工程,打造全市电商直播应用示范基地,开辟农产品出村进城和工业品下乡新渠道。推动邮政、快递物流、农村客运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降低快递物流成本,改善农村电子商务消费环境,打造“电商+体验+销售”新模式,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广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提升企业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的应用水平,依托电子商务消费大数据,以销定产,打造线下网货定制生产基地,以新零售带动新制造。

第五节 完善升级电商支撑体系

升级电商公共服务体系支持乡镇(街道)建设完善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村(社区)建设完善电子商务服务站点设施。大力开展网店建设、数据分析、仓储管理、营销推广、视频美工、售后服务、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和代运营等电子商务服务业,提升电子商务服务水平。培育一批专业化电子商务技术服务商。促进电子商务与金融融合发展,创新电子商务金融模式,鼓励电商平台依法合规开展供应链金融、消费信贷等服务。

升级电商人才体系。建立可持续的电商人才培养培训机制,推动职业教育中心开设电子商务课程,建立合作培训模式,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培训实训基地。整合干部教育、人力社保、扶贫、商务、农业、移民等培训资源,建立长效培训机制,结合“千店带万户”战略提升行动,多渠道开展实用型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培养电子商务职业技术人才大军。构建多样化的电子商务培训组织体系,探索常态化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式。加大电子商务领域的企业家、创新创业人才和高层次专家引进力度。

升级电商供应链体系。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改造,重点培育拳头农产品品类,农村电商产品生产基本实现标准化、产业化。升级建设物流配送乡村线路,完善电商集配中心和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升级电商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信息共享、源头追溯等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推广应用“一品一码”、“一户一码”等技术,基本实现原生态产品有记录、质量可监管。

专栏9 电子商务发展重点项目

电子商务载体平台项目:武隆国际贸易数字经济产业园、武隆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武隆五洲国际电商产业园。

网货基地项目:1个直播带货示范基地、5个以上网货生产加工基地。

电商支撑体系项目:武隆区电子商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体系等项目建设。

第八章 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 建设特色农产品流通示范区

进一步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的农产品市场合理布局和设施建设,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安全规范、畅通高效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成重庆规模最大、全国知名的高山生态蔬菜等农特产品流通集散地。

第一节 加快农产品市场网点设施建设

充分发挥高山生态农产品优势,建成区域性现代化农产品加工贸易产业园区,强力推进区域性高山生态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建设,建成集农产品交易、加工、贮藏、运输、配送和综合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产地销地混合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加快片区性集配中心和便利性田头市场建设,提高片区性农产品主产地冷链集配处理能力,建立通畅的农产品快速运输系统,把冷链物流体系延伸到田间地头,打通农产品物流“最初一公里”。开展农产品集中展销、储存、配送及信息服务等业务,建立跨区域全国性农产品市场体系。继续提升乡镇农贸市场和城区菜市场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发展景观化、主题化、智慧化和生态化社区菜市场。落实公益性农批市场补贴等相关优惠政策,规范完善农贸市场以及农产品零售终端的经营管理。

专栏10 农产品市场体系重点建设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及规模

性质

功能定位

批发交易和加工贸易市场

1

高山生态农产品交易市场

渝湘与垫丰武高速交汇处(100亩)

新建

展销、冷链物流、农资农技、检测,打造高山生态农特产品贸易中心

2

高山生态农产品加工交易产业园

武两高速公路凤来镇出口附近(4500亩)

新建

加工、交易、物流、检测和研发等,打造高山生态农产品加工贸易产业园

片区性集配中心和便利性田头市场

1

桐梓镇、火炉镇、江口镇、双河镇、鸭江镇、黄莺镇、长坝镇、和顺镇8个集配中心

各集配中心形成冷库容积500吨,集配加工面积1000平方米左右

新建

集货、预冷、分选、加工冷藏、配货、收储、可追溯和信息等功能。

2

后坪乡、土地乡、沧沟乡、文复乡、浩口乡、白云乡、赵家乡、大洞河乡、平桥乡、庙垭乡、仙女山街道、羊角街道12个田头市场

各田头市场建在交通便利处,冷库容积100吨,集配加工500平方米左右

新建

收货、预冷、分级、包装、检验、装配等商品化处理功能。

标准化社区菜市场

1

油坊沟菜市场

下油坊沟—渝兆·新天地(8000平方米,摊位360个)

改造

采取星级菜市场+超市+检测分拨+土特产交易的综合性农产品市场。

2

江北菜市场

芙蓉西路(3000平方米,摊位200个)

改造

经营各类农产品及食品和日用品并设检测室的标准化社区菜市场和超市。

3

三桥菜市场

梓桐东路(4500平方米,摊位220个)

新建

经营各类农产品及食品及日用品并设检测室的标准化社区菜市场和超市。

4

棉花坝菜市场

棉花坝社区(3000平方米,摊位180个)

新建

经营各类农产品及食品及日用品并设检测室的标准化社区菜市场和超市。

5

中堆坝菜市场

中堆坝社区(3800平方米,摊位230个)

新建

经营各类农产品及食品并设检测室的标准化社区菜市场。

6

白马菜市场

白马镇六方坪(6000平方米)

改造

经营各类农产品及食品并设检测室的度假区标准化菜市场。

7

天尺坪菜市场

天池坪度假村(2800平方米,摊位210个)

改造

经营各类农产品及食品及日用品并设检测室的标准化社区菜市场。

8

兴旺农贸市场

芙蓉中路58号(2400平方米,摊位160个)

改造

经营各类农产品及食品并设检测室的标准化社区菜市场。

9

红豆农贸市场

南城中央广场西侧(2800平方米,摊位180个)

改造

经营各类农产品及食品并设检测室的标准化社区菜市场。

第二节 创新农产品市场流通方式

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模式创新。开展农商对接,大力推广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农餐对接、农网对接、农展对接、农厂对接、农校对接、社区支持农业(CAS)、集团消费形式对接等产销对接模式。推进批发市场、超市、餐饮企业、学校食堂等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合作社的产销关系,发展联合采购。鼓励农产品市场及批发商建设销地加工配送中心,支持批发商与农民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加大对农民合作社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农民合作组织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产品流通体系中与农民直接相关的流通主体成长。整合涉农信息服务资源,构建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农产品流通信息共享。

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技术体系。加快新型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应用,建立市场交易、物流配送等方面的供求信息平台,实现与全国主要农产品市场的联网。积极发展智慧型电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推动智慧化社区标准化菜市场建设,提升农产品交易及物流信息化水平。积极推广农产品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鼓励采用冷链仓储物流功能性设备,提高冷链技术装备水平。推进农产品分等分级和包装上市,建设农产品分选、包装设施,积极宣传农产品分等分级知识,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运销商按统一标准对农产品进行分等分级,实行规格化包装,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整体形象。

第三节 培育农产品市场经营主体

鼓励农产品流通企业和批发市场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特许经营等方式实现跨区域发展,推动连锁经营。支持国有流通企业和供销合作社参与农产品产销体系建设。培育壮大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各类流通中介组织,引导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的经营活动向加工、流通领域拓展延伸。鼓励从事运销批发经营的商贩向企业化方向发展,大力培育各类创新型规模化农村市场流通主体。

第三篇 建设世界知名商旅融合开放高地

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和重庆对外开放战略,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强化区域协作共赢、互联互通,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形成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和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努力将武隆建设成为全市内陆开放高地重要展示区,打造成为带动周边、对接重庆、辐射全国、闻名世界的商旅融合开放高地。

第九章 完善开放通道网络体系 以旅游引领商贸开放

构建形成陆、水、空、网、管立体化互联互通、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内陆开放通道网络体系,向全球推广好“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旅游示范区”城市名片,提升凤来新城、白马工业园区、商贸物流集聚区、现代农业园区等重点开发开放平台功能,打造对外引资新高地,不断拓展对外开放发展新空间。

第一节 完善对外开放立体交通体系

统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公铁水空四种方式、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类要素,加快形成贯通“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开放大通道。

构建“一支七点”枢纽航空网络。加快推进仙女山机场航线开发,力争到2025年开通国内航线12条以上;推进武隆通用航空(一期)和白马山、芙蓉江、后坪、鸭江、武隆城区、凤来、万峰7个直升机起降点、停机坪前期工作。推动仙女山机场与北京、成都、铜仁、黔江、张家界的旅游航空通道建设,打造“航空巴士”,助力发展“航空+旅游”新业态。构建联结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区域的航空网络。启动仙女山机场国际航空港建设的基础工作,力争建设武陵山片区特殊商品指定监管口岸。

完善高铁、铁路对外联结通道。全面推进渝湘高铁建设,优化提升普速铁路干线,建设武隆高铁站和客运综合枢纽。对接重庆“米字型”高铁网络建设,融入全国高铁网,增强武隆铁路大通道对外连接能力,打造重要的区域性铁路客货运输节点。加快铁路通道建设,续建完工渝湘高铁武隆段,开展西安—丰都—武隆—遵义—广西高铁、武隆至涪陵城际高铁、涪柳铁路研究论证,力争构建“二高二快三普”铁路网络。

构建东西南北全方位公路交通通道。建成“二横二纵四连接”高速公路网以及“五纵四横”普通公路网,推进构建“四纵三横两连接”高速网络,加强与航空支线机场和高铁站连接集散功能,增强对渝东南、黔北区县辐射带动能力,建设区域性公路交通枢纽,加快完善高速公路骨干通道,续建完工渝湘高速复线(武隆段)、武道高速,开工建设垫丰武高速、武两高速,推进白涛至白马高速等前期工作,开展“武隆丰都涪陵”大仙女山轨道连接线、武隆至务川高速、武隆至石柱高速、武隆大洞河至南川大有高速、涪陵白涛至武隆双河至接龙高速等研究论证。

推进乌江航道整治,全面融入长江黄金水道。实施乌江航道等级和能力提升工程,畅通与涪陵龙头港大通道。以白马航电枢纽建设为主要抓手,对接联动重庆、贵州乌江上下游流域和长江黄金水道高品质发展乌江航运。按照三级通航标准开展乌江航道渠化工程,力争达到武隆境内白马港具备常年3000吨级船舶通行能力。发展乌江货运枢纽,完善周边集疏运配套设施,建设武隆白马货运作业区,发展土坎货运作业区,打造辐射渝南黔北的白马乌江航运物流口岸中心。

第二节 推进特色山水城市全域开放

强化核心区域开放。依托凤山-芙蓉-羊角组团、仙女山组团、白马组团打造“产城景融合发展核心区”,发挥城区滨江亲水优势,推进城市宜居品质、生态景观、特色风貌、旅游功能优化提升,注重凸显武隆全域旅游国际化城市开放效应,培育以现代服务业、休闲旅游业为主体的城市业态,积极拓展服务贸易,联动棉花坝高铁商务区,加快老城记忆、乌江博物馆、区美术馆、瓦厂坝滨江体育中心等项目建设,提升中心城区的对外开放水平,打造对外开放核心区域。

加快拓展区域开放。依托凤来新城,联动平桥、鸭江等乡镇,推动西部产城景融合发展拓展区开发开放,建设引领武隆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对接主城都市区的门户区域,发展康养产业、特色生态工业、现代服务业、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积极打造工业和特色农业出口示范基地。

统筹示范区域开放。统筹推进东部产城景融合发展示范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继续抓好国家级示范基地建设,巩固高山蔬菜区域标准化示范区和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成果,推动有条件乡镇实现开放发展。

第三节 高品质打造旅游度假区开放平台

发挥旅游产业对武隆对外开放的引领和“龙头”带动作用,高品质塑造仙女山、白马山旅游度假区核心载体功能,匠心打造世界一流开放旅游精品景区,打造武隆全域旅游国际化开放平台。引入国际型管理和运营人才,对接国外资源和市场,推动星际未来城、阳光童年、仙女半山太阳季、懒坝LAB、羊角古镇、天尺情缘、天下鹊桥、飞天之吻、龙马养生谷等一批产业化重大项目建设。以国际眼光做好仙女山、白马山项目设计和景观设计等,引入国际文化元素、经典元素、潮流元素等,引领国际潮流和审美。高标准建设仙女山国际会展(会议)中心、仙女山保税港免税商品直销中心等重点项目。对标国家大型酒店、机场和国际旅游胜地,从外语、家政、维修、出行等方面,提升度假区国际化服务水平。强化跨景区合作开放和营销,策划和编制《客源国(地区)旅游营销战略与行动计划》,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文化、艺术、音乐、影视合作项目。

第四节 高质量推动特色产业集聚区开放

提升工业园区、商贸物流集聚区、现代农业园区等重点开发开放平台功能,打造对外引资高地。

强化工业园区开放发展。按照园城融合、集群发展模式,注重内资外资并重,围绕工业园区一园四组团空间格局,将凤来新城打造成为两江新区拓展园,紧紧围绕生态工业产业集群,着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消费品工业、新能源汽车及汽摩零部件、绿色建材,提速发展白马组团、鸭江组团、平桥组团、长坝组团外向型产业集群,推动园区企业加强出口型产品生产。

推动商贸物流集聚区开放。依托“核心商圈”“度假区商业中心”、五洲国际商贸物流城、城东农产品交易市场等商品贸易集聚平台,打造区域性商贸服务开放平台。推动白马综合物流园、土坎商贸物流园提升商贸物流服务水平,建立服务周边城市共同配送体系。积极对接自贸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争取创建国际进口商品交易中心,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商品物流分拨中心,谋划建设外贸出口生产加工基地和产业合作园区,大力发展跨境商贸。积极规划建设“临港加工区”“金融楼”“总部经济楼”“仙女山文旅产业集聚区”等对外经济开放平台。

打造农业加工出口生产基地。围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体系,加快双河镇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工程区、火炉镇梦冲塘现代农业园区、白马镇天尺坪现代农业园等市级示范园区和黄莺乡复兴出口蔬菜农业园区、鸭平立体循环农业示范园区、桐梓山山地农业示范区、芙蓉湖休闲观光农业园等区级示范园区开放发展,建设有机食品生产、绿色无公害蔬菜、养生食材等现代示范冷链物流出口基地,培育出口农产品知名品牌。

第十章 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双循环 强化区域协同联动

第一节 全面提升国际交往水平

深化与新加坡、白俄罗斯、匈牙利等“一带一路”国家友好合作,与瑞士、意大利、日韩等交流合作,与“国际友城”“共建景区”密切合作,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朋友圈”,打造融入建设全市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重要支撑点。着力推动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推进中新智慧城市建设合作试点,加强与新加坡在经贸、投资、交通物流、智慧城市建设、科教、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交流。大力推广“自然的遗产、世界的武隆”品牌价值,增强全球影响力,围绕东南亚、欧美、日俄韩等目标市场,发挥华裔华侨桥梁纽带作用,开展国际品牌营销。积极参与承办国际展会赛事活动,织密交流网络,丰富国际交流载体,壮大国际化产业,密切国际往来。

第二节 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强化与重庆主城都市区、成都都市圈相向发展,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打造川渝非毗邻地区合作样板。积极融入成渝地区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大力承接优质产业和产业集群转移,提供产业配套服务。对接成都高新产业示范区、重庆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推动成渝重大平台功能向武隆延伸和拓展。参与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加强与四川省乐山、九寨沟等知名旅游目的地协同联动,做大做强全域旅游、大健康产业等优势服务业。加强技术交流、经验共享,共同发展成渝地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加强成渝科技创新合作,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提升协同创新能力。严格执行川渝统一环保标准,坚持一张负面清单管理两地,切实加强生态共建和环境共保。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便利化,全面加强民生领域合作,建设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程,努力缩小区域、城乡间差距。提高生产生活便捷度,推进户籍迁移、社会保险认证和转移、异地就医结算等便利化,探索建立异地市民享受同等化待遇体制机制,促进人口高效流动,吸引川渝人才汇聚武隆。

第三节 推动武隆南川毗邻地区协同发展

抓住用好“武隆南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为市级六大协作示范平台的重大机遇,细化合作机制、合作载体和合作内容,与南川携手打造涵盖武隆区凤来镇、庙垭乡、平桥镇、鸭江镇、和顺镇、大洞河乡、白云乡等7个乡镇和南川区水江镇、山王坪镇、骑龙镇、中桥乡等4个乡镇共910平方公里的全市跨行政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样板。抓好规划布局,明确建设时序和实施步骤,充分发挥用好全市跨行政区合作示范平台优势,推动武隆、南川毗邻地区协同发展,以“凤来新城”为核心,城市组团、康养组团、生态产业组团为支撑,重点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特色产业集聚协同、产城景融合发展示范、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保联防联治等合作事项,联动武隆和南川全域打造主城都市区与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融合发展示范区。

第四节 引领带动渝东南及周边区域发展

联动彭水、黔江、酉阳等周边区县,共同开发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旅游资源,打造“武隆—彭水—黔江—酉阳”乌江画廊旅游示范带,整体打造渝东南商旅文融合示范区。积极推动渝东南武陵山区商贸联动发展,加强渝东南商业规划布局的战略性合作,促进商贸互联互通。协作推进渝东南商贸物流联动发展,依托乌江航道、渝湘高铁及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加强货物物流、电子物流、冷链物流、保税物流、铁路物流和多式联运等领域合作,共同推进物流基地和区域性物流通道建设,联合建立跨区域、跨行业的物流配送中心、专业批发市场及面向周边省市连接长江流域的重要物流基地。联动仙女山机场、张家界荷花机场、铜仁凤凰机场、黔江武陵山机场等构建旅游空中快线。加快推进渝东南之间铁路和高速公路通道建设,实现便捷联通。加强与渝东南各区县互访,推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才交流等重点领域合作,促进渝东南地区协同发展。

第五节 携手主城都市区打造东三环产业带

协同主城都市区建设东三环产业带,依托三环高速、武两高速、南涪铁路,加强与两江新区、重庆经开区、涪陵区、长寿区等产业协同,围绕生态环保、科技创新、商贸物流等领域,推动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智能信息等产业补链成群,打造承接主城都市区产业转移外溢前沿阵地,共同推动重庆东三环高速沿线区域加速集聚发展。加快构建与“一区”产销对接机制,推动特色产品和服务进入“一区”市场。

第六节 联动黔北地区协同发展

全面落实渝黔合作内容,与黔北地区深化商贸合作交流,共同提升区域发展整体能级。主动与道真、务川、正安等黔北地区市县对接,建立商贸流通“绿色通道”,围绕商贸物流、边贸消费、农产品流通等重点领域开展合作,带动人流、物流加速集聚,建设渝黔合作先行示范。整合武隆与黔北地区的文旅资源、生态康养资源、农特产品资源、中药材资源,共同打造中药材交易市场,共同建设一批跨区域市场平台。加强商品流通、会展经济等方面合作,合作或轮流举办品牌会展。在武隆与黔北区县交界地带联合打造一批渝南黔北历史传统村落、民族风情小镇、特色边贸集镇,深化边贸旅游合作,加强边贸旅游品牌宣传和市场营销,扩大边贸旅游消费。携手道真、务川,共同挖掘传承仡佬少数民族文化,打造仡佬少数民族文化示范区。

第十一章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全面提升外资外贸水平

主动适应国际环境新变化和国内发展新要求,切实做好外贸、外资、外经工作,积极培育有竞争力的新型开放主体,全面提升利用外资水平,推动招商引资迈上新台阶,着力打造对外贸易强区。到2025年,进出口总额突破2.5亿元,累计招商引资额达到1500亿元以上。

第一节 培育特色外向型产业

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以旅游线、产业链、农产区为连接,挖掘推进路径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产品创新,强化“文旅+”深度融合引领,推动农业与文旅、工业与文旅、商贸与文旅融合发展。培育以医养抗衰、高端体验、研学旅行、商务会展、高峰论坛、节赛活动等新产品为核心的旅游新业态。推进阳光童年、星际未来城、天下鹊桥等重大项目建设,延伸拉长旅游产业链条,不断增加旅游综合收入。加强与山东济南、湖南张家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瑞士少女峰景区的合作。拓展韩国、东盟、欧美乃至非洲等国际市场,提升武隆旅游国际化开放水平。

培育外向型特色工业集群。坚持把工业作为开放的重头戏,做大盘强外向型特色工业集群,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依托资源、产业、乡情优势,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和重庆主城都市区产业转移,积极培育对外贸易备案主体企业、拥有自主进出口权的外向型工业企业。支持拥有自主创新品牌的企业走出去建立分支机构,支持科技型企业加强跨区域产品技术合作。培育引进新能源汽车、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电子芯片和专业化机器人等行业领军企业。

发展外向型特色效益农业。坚持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提升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产品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重点发展高山蔬菜、特色水果、特色经果林、高山茶叶等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建设有机食品、绿色无公害蔬菜、养生食材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培育高山蔬菜、高山茶叶等出口创汇品牌。着力推进农产品出口示范区、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强化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的国际推广,推动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到2025年培育涉农外向型企业10家以上。

培育辐射力强的生产性服务业。以生产需求和转型升级为导向,构建以现代物流、专业服务、电子商务、售后服务等为主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业,推进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积极发展产业金融、农村金融、消费金融等金融业态,引进和培育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培育信息技术、商务咨询、文化创意等创新创意型产业。

第二节 加快推动外贸转型升级

加快推动外贸方式优化。巩固和发展一般贸易,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发展总部贸易、转口贸易,加快培育外贸出口新产品,积极创建市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推动企业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巩固传统市场,以东盟为重点持续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支持穗通车业、通耀铸锻等外贸出口企业发展,引导蓝群食品有限公司、芙蓉江食品有限公司、蜜园专业合作社、羊角双鸽豆干厂等“打捆”出口。创新发展服务贸易,积极发展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巩固旅游、对外工程承包等传统服务贸易领域的规模优势,重点培育通信、金融、保险、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等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领域发展。积极拓展服务外包行业领域,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远程医疗、数据处理、劳务、工业设计、医药研发等领域服务外包。做优加工贸易,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向品牌、研发、分拨和结算等产业价值链高端延伸。

壮大外贸市场主体。深入开展争创“双百”活动,加强对百强企业和百佳企业的培育,建设外贸企业核心队伍。重点扶持出口导向型大企业,着力培育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经贸大企业。积极扶持中小外贸企业成长壮大, 加快培育发展一批规模效益型、科技创新型、持续成长型的“小巨人”外贸企业,引导和协调“小巨人”企业进入大企业发展体系,形成科学的企业规模梯次结构。到2025年,累计培育3家进出口额超1000万美元的外贸大企业。

提升外贸出口竞争力。坚持“保市场”和“拓市场”并举,优化出口市场结构,深耕美国、韩国等传统市场,更加重视东盟、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开拓和周边市场培育。加快运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升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增强开放型产业创新能力,鼓励企业从引进创新向自主创新升级,进一步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支持企业建立国际认可的产品检测和认证体系。引导和鼓励企业通过在境外设立贸易公司、专卖店以及并购、参股获取产品销售渠道等方式,建立起直达终端客户的产品销路。支持区内通用铸锻、智能制造、轻工能源、农产品加工等生产企业创立自主出口品牌。

第三节 全面提升利用外资水平

提升外商投资促进力度。创新外资利用方式,注重引资、引智、引技相结合,同步引进资金、人才、先进技术、关键设备、管理经验等。壮大利用外资规模,发挥重大外资项目示范效应,加大新能源商用汽车及汽摩零部件、旅游商品食品、复合型建筑材料、智慧家居产业等重点优势产业利用外资力度。提升开放平台引资质量,增强绿色发展实践国际论坛、国际山地旅游度假论坛等活动平台影响力,吸引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开展产业链招商、市场化招商和定向招商,支持举办境内外投资促进活动,丰富招商引资渠道和方式。鼓励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

健全外商投资服务体系。全面贯彻《外商投资法》及实施条例,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营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建立健全“一窗受理”的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保护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健全外商投资全流程服务体系,提供外商投资一站式服务。全面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提升外籍人士来武隆工作便利化水平。

第四节 推动“走出去”健康发展

主动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重点推动有实力的企业 “走出去”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以“走出去”带动“销出去”和“引进来”,提升武隆运用和配置全球要素的资源。大力鼓励新材料、汽车零部件、优质农产品加工等具有产业优势的企业开展对外投资,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布局海外生产和营销服务网络,着力培育几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知名品牌的武隆本土跨国公司。鼓励企业利用自身产业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融资优势,参与境外工程招投标、境外工程分包,努力提升企业的境外工程承揽能力。创新“走出去”合作方式,鼓励企业通过投建营一体化、第三方市场合作、银企合作等方式,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支持中小企业抱团开展国际化投资与经营,提高跨国经营能力和水平。健全“走出去”管理机制,构筑“走出去”投资信息服务体系,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支撑和保障,加强“走出去”风险防控。

第四篇 强化商贸规划实施和管理

建立健全商务发展实施机制,形成推动商务发展规划实施的强大合力,确保“十四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第十二章 优化完善商贸治理体系

第一节 全面优化商贸发展环境

改革创新商贸监管机制,推进商务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落实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发现并清理商务领域市场环节的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推动实现“非禁即入”。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对成品油流通、报废机动车、商业单用途预付卡等规范管理。探索对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的模式。健全法律服务工作机制,促进商务企业提升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推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加强商务诚信体系建设,健全商务领域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完善信用审查程序、信用公示制度、失信惩戒机制,创建一批“诚信经营”示范街、店、企业。加强行业统计监测体系建设,开展市场运行预测预警,加强重要商品追溯管理,推动流通安全体系建设。推进商贸物流、交通运输、旅游、餐饮等重点领域绿色转型。

第二节 加强商贸行业协会建设

发挥行业协会和商会的纽带作用,建立健全商务领域企业服务体系,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鼓励引导商贸行业协会建立完善行规行约及行业标准。提升电子商务协会、餐饮协会等行业协会现代化运作水平,打造现代化的商贸资源整合平台,引领商业升级。

第十三章 健全规划领导和保障机制

第一节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党对商务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作用,建立完善研究商务发展战略、分析商务发展形势、研究商务发展重大政策、推进商务规划实施的工作机制,提高党组织对商务发展重大问题的科学决策、科学管理水平。建立全区商务发展、对外开放工作推进机制,强化规划实施协调配合,建立部门联动、区域协同的工作机制,推进商贸、会展、物流、旅游、交通等行业信息资源共享,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共同对重大项目及涉及政府扶助资金运用的决策进行协同研究,扎实推进规划各项任务的落实。

第二节 强化投资和项目支撑

发挥投资对稳定商贸增长的关键性作用,鼓励运用多种投融资方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商贸项目投资营运。坚持以规划落实项目、以项目落实规划,完善商务发展“十四五”重大项目库,坚持商贸综合体、大型专业市场等重大商贸项目实行商业开发商制度,发挥重大项目对转变商贸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转型的带动作用。强化政府项目监管,提高政府投资收益,提高对社会资本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保障投资人权益,增强社会投资信心。

第三节 用活用足各项政策

加大财税和价格政策支持力度,争取落实市级内贸资金更大规模支持武隆商务发展;扩大区级商业发展资金和城市建设配套商业专项资金规模。落实和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政策,进一步推进工商用电用气同价;有效运用土地政策,地方政府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物流配送中心以及民生商业设施等流通基础设施用地,优先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并予以保障。

第四节 健全监管体制机制

加强与全市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武隆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国土空间规划、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规划的衔接协调。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要根据本规划精神,出台配套措施,统筹推进辖区商务发展。完善规划调控体系,加强年度计划与本规划衔接,对主要指标设置年度目标,分解落实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任务,明确牵头单位和工作责任。建立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开展年度监督、中期评估和终期检查。规划实施过程中宏观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按规定程序对规划进行调整并及时发布规划相关信息,接受全社会监督。


附件:武隆区商务发展“十四五”重点项目表


附件

武隆区商务发展“十四五”重点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定位与建设内容

牵头单位

建设

性质

实施时间

商业中心建设




1

南溪沟商业综合体

从芙蓉中路苏家河桥至南溪沟,建设经营面积6万平方米,集时尚品牌购物、旅游商品购物、特色品牌餐饮、星级商务酒店、商务办公、金融服务、会议与展览、文化娱乐、商务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商贸中心。

区商务委

新建

2022—2025

2

棉花坝高铁商务区

以高铁枢纽站为中心,突出发展总部经济、高端商贸、现代商务,布局棉花坝综合物流园区、跨境贸易交易中心和高铁商贸城等高端项目,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便捷、业态高端、服务完善的高铁商务圈。

区发展改革委

新建

20222025

3

仙女山临空经济区

项目位于仙女山机场组团,布局产业交流中心、创新科技中心、航空培训基地、航空疗养基地、民宿酒店、商品交易中心等,打造成集休闲旅游、接待服务、购物、信息咨询于一体的临空经济区。

区发展改革委

新建

2022—2025

4

黄荆坝中央商城

引导布局时尚百货、家居家电等专业(卖)店、品牌餐饮店、娱乐城、经济型商务酒店等,建成白马最具档次的大众时尚购物、品牌餐饮、健康休闲娱乐中心。

白马镇人民政府

续建

2022—2025

5

凤来新城核心商圈

在凤来城市综合服务核心区姜家溪两支的中间地带,重点推进大型购物中心、高端商务楼宇等新城地标性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凤来新城CBD,集中购物、餐饮、商务、仓储物流等多功能。

区商务委

新建

2022—2025

6

兴隆商业广场

依托中堆坝建融媒体中心地段建筑,建室内综合业体。引进星巴克、麦当劳、米其林等国际知名特色餐饮。

区城市发展(集团)公司

新建

2022—2025

7

城区社区邻里中心建设

推进芙蓉西路、中山、油坊、红豆、梓桐等老城区社区商圈的改造升级,依托江山赋、山水华府、隆城国际、江上明珠、锦玉华庭等商业住宅开发,推动中堆坝、棉花坝等社区商圈的科学规划和全新打造。

区商务委

续建

2022—2025

特色商业名街名镇



2022—2025

8

仙女山度假区欧洲风情商业街

布局具有欧洲人文风情特点的文化娱乐、餐饮美食、休闲体验等商业业态,打造国际化商业品质街区。

区仙管委

新建

2022—2025

9

南滨路商业步行BIN(滨)街

围绕南滨路步行道,重点以中堆坝BIN(滨)街、新天地夜经济示范街区为节点打造滨水茶饮休闲、老街文化休闲、美食娱乐、购物体验等商业业态,配套完善商圈旅游购物等服务设施,打造滨江娱乐休闲天地。

区商务委

新建

2022—2025

10

武隆“会客厅”及世纪五龙城“四方街”步行街

建设从火车站出口至城区游客接待中心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美食品鉴、购物、民俗文化体验等为一体,独具武隆特色综合性的“四方街”步行街,力争塑造成为全市十大特色步行街之一。

区商务委

新建

2022—2025

电子商务发展


2022—2025

11

武隆五洲国际电商产业园

建设集网商、网货品牌设计、加工、物流、融资、培训为一体的电子商务产业链专业市场。

区商务委

新建

2022—2025

12

武隆国际贸易数字经济产业园

建立集采中心,以“互联网+大数据+品牌+外贸渠道+本地制造”为主线,搭建跨境双创平台打造产业吸附功能强的产业聚集体。

区商务委

新建

2022—2025

13

武隆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

搭建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吸纳跨境电商企业入驻,发展跨境电商或利用跨境电商开展外贸业务,实现跨境电商产业集聚融合发展。

区商务委

新建

2022—2025

商品专业市场


2022—2025

14

武隆区城东高山生态农产品交易市场

项目新建一个年交易量为30万吨的高山生态农产品交易市场。

区商务委

新建

2022—2025

15

汽车交易市场(含汽车4S店)

集多个品牌汽车4S店,建设集乘用车、商用车、二手车交易,上户服务,维修、保养、美容,物流运输等于一体的汽车专业市场。

区商务委

新建

2022—2025

16

渝东南旅游商品交易市场

设立旅游商品交易市场,建成渝东南规模最大旅游商品集散地。

区文化旅游委

新建

2022—2025

17

重庆保税港区进口商品直销中心

位于仙女山度假区,建设多品类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配套建设经营场馆、员工宿舍及配套用房。

区商务委

新建

2022—2025

18

武隆区七彩陶产业园

发挥七彩陶产品优势,以彩陶为主题,集国际文化交流、文化科研、休闲、旅游、地产开发为一体,将逐步发展成为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

区商务委

新建

2022—2025

19

乡镇标准化农贸市场

与核心街区相邻或相近,813乡新建或改建1500—3000平方米标准化农贸市场。旅游乡镇应建景观化生态农贸市场并纳入旅游体系,农贸市场可因地制宜融入商业综合体建设。

区商务委

新建

改造

2022—2025

商贸物流设施


2022—2025

20

凤来新城物流园

按照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要求,依托凤来新城融入主城都市区一体化发展,打造渝东南专业化、现代化、多功能的现代物流仓储中心、全区公共配送中心,打造集仓储、配送、加工、市场交易、展示、电子商务于一体的现代物流园区。

凤来新城开发公司

新建

2022—2025

21

武隆区仓储物流集散中心

依托渝湘高铁通道,立足高铁片区,主要服务对象为城市商贸及生活配送,服务中心城区商贸物流服务,联动辐射带动东部区域公共商品物流配送,重点布局生活必需品仓储配送中心等项目。

区商务委

新建

2022—2025

22

武隆智慧物流信息管理(电商)平台直播基地

位于武隆区羊角古镇,主要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园区管理服务必需的信息系统和电商网货直播基地。

区商务委

新建

2022—2025

23

武隆仙女山旅游商品物流配送中心

建设旅游商品综合物流信息中心、货物配送中心、餐饮服务楼和职工宿舍,完善仓库、多功能广场、室外停车场等配套工程。

区商务委

新建

2022—2025

24

白马综合物流园区

在货运枢纽基础上选园区适宜地块,具仓储、货运、交易、商务办公和停车场等功能,打造全区规模最大工业物资交易和物流园区,重点推动物流运输生态廊道建设。延伸建鸭江公铁联运物流中心、和顺物流中心,辐射周边组团节点,提供高效物资交易和物流服务。

区商务委

续建

2022—2025

25

土坎商贸物流园

依托渝怀铁路货运站点,构建多式联运物流体系,覆盖白马工业园区、中心城区,开展大宗物资的集中运输、集中仓储。

区商务委

新建

2022—2025

26

乡镇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

各乡镇根据产业特点,建设柑桔、梨、蔬菜等果蔬,猪肉、冷水鱼、肉兔等产地集配中心。

区商务委

新建

改造

2022—2025

27

武隆区优势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建设项目

优选武隆优势特色农产品3—5个,采取强链、补链措施,建设产后商品化处理设施,完善冷链物流设施,拓展建设末端销售网点,培育供应链主体,使每个优势特色产业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形成安全、高效的全程冷链无缝连接的供应链条。

区农业农村委

新建

2022—2025

会议会展


2022—2025

28

武隆仙女山旅游度假区国际会展中心

集展览、展示、会议于一体建设室内展厅和室外展场。室内展厅内设咖啡厅、多功能厅、会议室、地下停车库、仓库、写字间等配套设施,提供会议、商务、展品运输、展览工程、泊车等多种日常服务;室外展场可开展大型活动及开幕仪式。

区商务委

新建

2022—2025

特种商业


2022—2025

29

武隆再生资源分拣加工中心

在武隆区仓储物流集散中心建设集分拣、仓储、初加工、交易、信息收集发布、办公区、员工生活区于一体。

区商务委

新建

2022—2025

30

武隆报废汽车拆解中心

报废汽车零部件回收、拆解。

区商务委

新建

2022—2025

31

武隆区城乡加油站

新建加油站6座。

区商务委

新建

2022—2025

版权所有: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002320015 ICP备案:渝ICP备11006838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20200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