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街道办事处,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武隆区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区政府第2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0月24日
(此件公开发布)
武隆区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
城乡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增加。截至2020年底,武隆区已建成政府与社会公共体育场地设施面积66.889915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97平方米,新增社会足球场地7块。城区建有一场一馆一池,登山步道2条,全民健身路径10余条,实现15分钟健身圈目标。农村建成乡镇全民健身广场15个,登山(健身)步道32条,社区健身点15个,农体工程覆盖176个村。在中堆坝新建1个两江四岸智慧健身长廊,智慧体育建设开始起步。体育部门所属大型体育场馆全面实行免费低收费开放。
全民健身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十三五”期间,武隆区经常参加锻炼人数比例占全区总人数的44.5%,街道、乡镇基层体育组织共有26个,覆盖率达98%以上,构建起了城乡、社区群众体育健身组织网络。在职工体育方面,全区各部门、街道、乡镇、协会常年举办篮球、羽毛球、登山等活动,总数达到500余场;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区运动会,每届均有80个以上参赛队5000余人参加。在社会体育方面,通过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等方式,扶持、鼓励社会组织发展,全区共注册篮球、足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跆拳道、武术、登山、跑步、旅游露营、体育舞蹈、游泳、钓鱼、棋类、门球、老年人体育协会等单项体育协会16个,体育企业14家。老年人体育协会下设25个分会,共有会员5000余人。在农村体育方面,各乡镇充分利用已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及乡镇健身广场,每年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200次以上,参加人数达2万人,有效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截至2020年底,武隆区国民体质达标率为90%,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达1056人,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为2.6人。
竞技体育实现新突破。“十三五”期间,武隆区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升,在市级体育比赛中共计获得60枚体育赛事奖牌。其中,跆拳道项目在市运会上共获得包括1枚金牌在内的三枚奖牌并取得两个第五名的优异成绩。除此之外,男子三人制篮球赛甲组、乙组和女子乙组分别获得第三名、第七名和第四名,女子五人制篮球赛获得第五名,女子足球项目获第十二名,优势项目竞技成绩不断实现新突破,截至2020年底,在训运动员人数达到460人次,现有一级以上注册裁判员11人。“重庆市芙蓉江龙舟锦标赛”成功打造为重庆市传统体育知名品牌赛事。
户外运动品牌效应凸显。中国重庆武隆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已成功举办十六届,是当前国际户外运动水平最高、强度最大、设计最科学、最具挑战性的世界知名顶级赛事,已先后吸引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支运动队伍参赛,在国际户外运动中具有极大影响力和号召力。建成全国唯一山地户外运动主题展馆仙女山国际户外运动展览馆,成为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文化的重要窗口和展示平台。成功举办五届中国武隆国际百公里山地越野赛,参赛运动员连年成倍增长,已成为国内知名群众性越野品牌赛事。策划举办全国徒步大会(武隆站)活动。成功获“中国户外运动基地”称号和全国首批“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重庆市体育局关于印发《打造全国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渝体〔2018〕438号),规划建设“武陵山区户外运动·武隆示范区”。成为《爸爸去哪儿2》《疯狂大冒险》《极限挑战》等热门影视节目外景拍摄地,并以品牌赛事带动群众广泛参加体育活动,推动户外体育运动不断发展。
青少年体育蓬勃发展。“十三五”期间,武隆区深入推进体教融合,不断加强业余训练工作,对在校教练及学校管理制定了规范化政策,逐步提升训练机制。全区形成了以区业余体校、各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业余训练点为主体的网络体系,开设田径、足球、篮球、跆拳道、空手道、网球、武术等7个训练大项,在各训练点坚持业余训练学生达到800多人,年均向市级运动队、高等院校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40余名,向市级重点体校、高等院校等输送95名优秀运动员。
体育产业初见成效。武隆喀斯特旅游区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内开展有仙女山冰雪城、滑雪、滑草、骑马、射箭、高空速滑、卡丁车、草地摩托、CS射击等10余项体育运动项目,常年为游客提供服务,自2018年以来,武隆喀斯特旅游区年均接待游客达500万人次,年均营业收入达5亿元左右,其中体育旅游接待约150万人次,体育旅游收入约5000万元。体育民营企业不断发展,仙女峡漂流、武隆游泳池、泳漫游泳馆、滑翔伞等持续发展,新发展洋磊射击馆、仙女山民俗马术等体育经营项目。体彩销售成效显著,2020年全区体彩销售网点达33个,“十三五”期间销售总量达3.8亿元。截至2019年底,武隆区体育产业从业人员已增加到4195人次,培育市场主体937家,体育产业总产值达6.84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同期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7%。
“十四五”期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武隆区体育发展面临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
体育强国建设目标推进体育发展开创新局面。“十四五”时期我国健康中国、全民健身战略全面实施,体育强国建设进行深度推进,党和国家对体育的重视和支持更加有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和业态结构融合升级为体育供需两侧提质扩容提供重要机会。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为体育发展开辟了新空间,体育在增强人民体质、服务社会民生、助力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新的教育理念、消费观念、消费模式、技术应用、传播方式以及城镇化建设将赋予体育更强大的内生动力,为体育改革发展提供新的环境。
体育产业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增长点。“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体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出新要求。中国体育用品业由制造大国向消费大国、制造强国逐步迈进。公众对健康的重视与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对文体娱乐活动的需求进一步大幅提升,体育消费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体育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绿色产业、朝阳产业,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助推体育产业迈上新台阶。“十四五”时期,智慧体育将成为体育发展新方向,直播健身、网络赛事、在线培训、线上销售等体育产业新模式发展迅猛。线上线下互动参与体育运动成为健身活动新发展趋势。体育产业领域数字化为发展新业态,体育数字化将沿着“数字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数字技术”两条路径快速发展。新技术应用将持续改变体育发展方式、推动体育快速崛起、更好满足广大群众健身与健康需求、进一步提升竞技体育水平,从而构建起健康的体育产业新生态。
重庆“一区两群”战略定位为武隆体育发展指明方向。作为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重要节点城区,重庆对武隆发展提出了高屋建瓴的战略目标定位,指出要发挥武隆联结重庆主城都市区、联通黔北的重要节点作用,加快打造重庆主城都市区后花园,建设成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户外运动和避暑休闲康养基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示范区、产城景融合发展先行区。就体育发展而言,进一步提出要依托山地特点、生态资源和民族特色,着力推进文体旅融合发展,把旅游目的地营销和体育赛事有机结合,实现聚人、育人、健人,打造户外运动和民俗体育休闲旅游服务带,同时要消除区域和城乡差异,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体育服务。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突出。目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体育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未来五年,我国仍然面临大国战略竞争的严峻考验,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逐步加大,体育产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影响持续,武隆区体育行业恢复仍需较长周期。国内体育行业产能恢复不确定性加剧,国内体育市场竞争不断加强,武隆区国际体育赛事与国际体育交流活动受到阻碍。
体育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目前武隆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体育设施建设、利用和开放等问题还需不断破解。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新建体育场地设施规模小、分配不均,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仍不能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力度还不强。竞技体育训练场地供给不足,无法满足武隆区项目训练需要。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场馆运营模式有待创新。
人才队伍建设亟需加强。人才资源总量不足,区域、城乡之间人才分布不均匀。人才队伍薄弱,管理人才缺乏,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短缺。自上而下的人才培育体系尚未健全,体育领域对体育人才吸引力不足。竞技体育发展动力不足,核心竞争力较弱,人才流失较为严重,专职教练员匮乏,后备人才培养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体育产业发展潜力挖掘不足。目前武隆区体育产业基础薄弱,产业体系不完善,产业结构不合理,体育竞赛表演,体育休闲健身,体育场地和设施管理,体育经纪与代理、广告与会展、表演与设计服务,体育教育与培训,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与销售等业态发展均处于全市中下水平。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刚刚起步,体育经营项目单一。体育服务消费动力不足,体育产业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体育综合价值发挥较差,与文化、旅游、健康、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等融合程度较低。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精神,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重大战略机遇,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体育强区”“健康武隆”建设目标,加快建设武陵山区户外运动·武隆示范区,加快建成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基地,将户外运动旅游融入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建成国际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融合发展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构建体育新发展格局,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体育强区开好局、起好步。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体育发展的体制机制,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和国家对体育发展的战略部署上,为全区体育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政治保障。
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突出体育作为促进人的健康、幸福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利国利民事业定位,着力解决好武隆区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积极响应体育民生诉求,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穿体育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从武隆区体育发展实际出发,遵循现代体育发展内在规律,顺应社会发展新趋势,加快转变体育发展方式,实现体育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科学研判全区体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体育发展社会化、市场化。更新体育理念,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体育发展活力,为建设体育强区奠定坚实制度基础。
坚持系统观念。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坚持一盘棋全域布局,统筹规划,系统推进,整合资源,凝聚体育发展新合力,形成全域开放、全域协同、全域创新的体育高质量发展格局。注重防范重大风险挑战,整体性推进体育发展,实现体育发展的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相统一。
坚持错位发展。准确把握和定位武隆区在黔东南地区乃至重庆、全国体育发展格局中的位置,找准着力点,实现错位发展。立足既有体育发展基础、区位优势,深入挖掘、整合相关资源,引导体育特色化、差异化、亮点化发展。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弘扬体育精神,优化顶层设计,围绕一个中心,强化两个基础,推进四项改革,实施四大战略,推进八大工程,建构七大体系,实现武隆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跨越式发展。
一个中心:以建设体育强区为中心目标,推动武隆体育全面发展。
两个基础:打牢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两个基础,实施体育发展双轮驱动。
四项改革:持续推进和深化体育治理体制机制改革、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育产业投融资体系改革、体教融合改革。
四大战略: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融合发展战略、数字智慧战略、人才战略。
八大工程:深入开展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山水体育旅游工程、体育精品赛事工程、体育志愿服务工程、体育文化精品工程、体育城乡统筹发展工程、体育品牌营销工程、民族民间体育工程。
七大体系:着力构建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体系、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体系、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体系、体育投融资体系、体育对外交流合作体系、体育发展保障体系。
到2025年,夯实体育强区建设基础,体育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全面发展,市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基本形成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格局。
——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城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全区人均场地面积达到或超过2.6平方米,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数量达到1块。全民健身生活化、健身意识不断增强,经常参加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8%以上,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3人以上,国民体质达标率显著改善。组织全民健身赛事活动600场以上,打造武隆全民健身赛事特色品牌。实现便民体育设施全覆盖,公共体育设施和符合条件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率达100%。大力发展智慧体育,初步构建起管理高效协同、服务普惠便捷、技术互联共享的智慧体育服务体系,初步实现“体育智治”。
——竞技体育水平持续提升。保持和提升优势项目竞争力,调整改进弱势项目,项目布局进一步优化,资源不断整合,人才梯队有效衔接,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升。承办体育赛事的能力显著提升,竞技体育训练设施水平显著改善,科学训练体系进一步完善,在国内重要赛事中取得佳绩。
——发展更全面健康的青少年体育。基本建成完善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青少年体育活动广泛普及,青少年身体素质明显提升,普遍掌握1—2项体育技能。基本建立体教融合长效机制,体育运动在校园深入推广,学生树立科学健身理念。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形成以特色体育学校为骨干,以社会办体育为补充的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建成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基地。依托武隆区独特山水资源禀赋,以建设全国首选户外运动旅游目的地和国际山地户外运动胜地为中心目标,加快山水户外运动项目资源挖掘与开发,进一步升级拓展户外运动旅游产业,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国际知名的山水户外潜优势项目群。进一步扩大中国重庆武隆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等现有国际赛事影响力,引进更多高水平赛事,打造1—2项具有自主品牌的原创性户外运动赛事。
——打造竞争优势明显和体系完备的体育产业。符合武隆区发展实际和资源禀赋的体育产业布局进一步形成,特色鲜明的体育产品体系更加优质,门类齐全和发展集聚的体育产业体系更加丰富,体育与旅游、文化、康养、休闲等领域深度融合,市场主体培育进一步优化,体育消费增长升级,体育投融资体系取得新突破。
——形成独具特色的体育文化。打造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城市体育品牌标识,进一步丰富武隆区城市体育文化内涵,做强做靓“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城市”体育品牌。全区优势传统体育文化得到良好的保护利用和传承,体育与民族文化进一步融合发展。区域和国际化体育文化交流逐步提升,体育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武隆区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更加彰显。
表1 武隆区“十四五”时期体育发展指标表
项目 |
主要指标 |
2020年 |
2025年 |
体育 事业 |
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 |
44.5 |
48.0 |
国民体质达标率(%) |
90 |
>93.0 | |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平方米) |
1.97 |
2.6 | |
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人) |
2.6 |
3.0 | |
体育 赛事 |
市内外及国际赛事获得奖牌数(枚) |
60 |
>70 |
年承办市内外及国际赛事(场次) |
4 |
>20 | |
青少年 体育 |
每年向市级运动队输送人才数量(人) |
2 |
4 |
市级及以上体育特色学校数量(个) |
13 |
>20 | |
市级及以上体育后备人才重点单项训练基地(个) |
0 |
1 | |
在训运动员规模(人) |
460 |
>600 | |
体育 产业 |
全区体育产业总产值(亿元) |
6.8(2019) |
12 |
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
1.47(2019) |
2.0 |
通过“十四五”的奋斗努力,全区体育发展取得显著进步,体育强区、健康武隆基本建成,全区体育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全民健身活动更加便利,各项评价指标达到国家标准;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处于渝东南地区前列;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身体素养显著提升,健康状况大幅改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更加先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结构全面优化;体育产业做优做强,体育消费水平大幅提升,体育产业成为全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5亿元;体育文化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显著提高;体育对外交流合作更加成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或超过5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或超过2.7平方米,《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城乡居民人数比例达到或超过97%,人民群众的体育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深入贯彻落实《重庆市全民健身条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抓好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建设,推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深入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构建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网络。合理布局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形成以城区体育馆、体育公园为龙头,社区、镇街体育场馆为主体,以小区、教育系统和商业经营性体育设施为基础的体育设施服务体系,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基本建成覆盖城乡、方便快捷、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全区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体系。充实、完善、提升城区、镇街、社区(村居)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继续有序推进各类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探索逐步开放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分时段低收费开放管理模式,形成居民城区10分钟体育生活圈和农村30分钟体育生活圈。
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科学规划布局,完善与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相匹配的公共体育配套设施。统筹利用城区空置场所、地下空间、公园绿地、建筑屋顶、权属单位物业附属空间等零星用地、低效用地,与住宅、商业、文化、娱乐等建设项目综合开发和改造相结合,新建或改扩建一批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市民多功能运动场、市民健身房、中小型体育馆、体育公园、健身广场、健身步道、骑行道、“微公园”“微广场”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加强足球、篮球、跆拳道、空手道、羽毛球、游泳、冰上运动训练中心等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体育场所。结合武隆山地特色资源,打造武隆国家标准千里登山步道。加快建设环仙女山标准登山步道体系、环白马山健身步道体系、环凤来新城健身步道体系、环芙蓉江健身步道体系、环桐梓山沿线步道体系。支持开展山地户外、水上运动、冰雪运动、汽摩自驾营地、低空运动等户外运动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公共体育场地供给均等化。落实国家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制定完善与武隆全民健身发展阶段相契合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推动城乡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均衡发展。支持有条件的乡镇新建一批健身广场、全民健身中心、足球篮球场、羽毛球场、社区室内健身房、多功能运动场等体育健身场地及器材设施。巩固体育扶贫工作成果,开展体育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加大对脱贫地区基层综合性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中心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维修改造和提档升级,努力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推进城乡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均等化。合理做好城乡空间二次利用,积极推广多功能、季节性、可移动、可拆卸、绿色环保的健身设施。
提升体育场馆运营水平。坚持公益属性,发挥公共体育场馆的服务功能,鼓励大型体育场馆加强闲置空间综合利用,拓展服务领域和经营范围,开展健身、竞赛、培训、娱乐、商业、康养、旅游、停车等复合经营服务,提高综合效益。探索体育场馆所有制改革(混改)和薪酬体制改革等多种改革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体育场馆“两改一建”,不断盘活体育场馆存量资源。推行体育场馆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支持场馆运营管理实体通过品牌输出、管理输出、资本输出等形式实现规模化、专业化运营。
加强科学健身宣传引导。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通过举办科学健身讲座、互联网+、智慧体育等多种渠道开辟健身服务平台,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营造科学健身文化氛围,提高城乡居民科学健身意识和健康素养。
普及推广全民健身项目。大力支持发展健身跑、健步走、跆拳道、路跑、游泳、自行车骑行、球类、登山运动、房车露营、智力运动、电子竞技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扶持推广武术、围棋、象棋、龙舟、风筝等传统体育项目。着力开展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轮滑、太极拳剑、广场操舞等群众性业余赛事活动。推广越野、徒步、登山、速降、攀岩、马拉松、自行车、赛车、游泳、漂流、帆船、航空、滑翔伞、马术、飞镖、射箭、定向等山地户外活动。落实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响应“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号召,狠抓武隆地理优势,大力推广滑雪橇、冰上自行车、冰上龙舟、雪地拔河、雪地足球、冰雪电竞等冰雪娱乐运动项目。积极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进社区,普及冬奥知识和冰雪运动。
支持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加大经费投入,建立覆盖广泛、层级清晰、便于参与的赛事活动体系,推动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常态化、规模化、社会化。建立全民健身竞赛活动激励机制,加大向社会力量购买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服务的力度,扩大彩票公益金资助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办赛主体的范围,探索多元主体办赛机制。运用现代科技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举办线上和智能体育赛事活动,推动网络赛事活动形成新业态。
打造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品牌。持续开展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运动会、全民山地户外运动、冬季冰雪运动推广普及、特色民族体育运动等主题活动,打造武隆全民健身赛事特色品牌。鼓励社区、乡镇(街道)广泛开展适合社区居民的体育健身活动,形成一乡镇(街道)一亮点,一村(社区)一特色。到2025年,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
推进重点人群参与体育健身。构建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的重点人群体育活动保障体系。推广适合重点人群的体育健身项目、健身方法和体育器材。鼓励推广符合老年人运动特点的门球、太极拳剑、健身气功、广场操舞等运动项目,推动老年人掌握1—2种以上科学健身技能,支持社区提供老年人健身指导服务,利用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场所组织开展老年人体育健身比赛。加强职工体育服务,在各行各业开展工间操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和行业体协作用,组织开展各类职工体育活动和比赛。加强残疾人健身与康复的分类指导,完善残疾人体育设施,推进社区残疾人健身点建设,增强残疾人健身便利性。加强对青少年、妇女、外来务工人员、农民等其他重点人群的健身服务供给。继续实施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切实做好新时代农民体育工作,助推乡村振兴。
健全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推进体育总会和单项体育协会建设,建立覆盖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带动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强化篮球、乒乓球、足球、羽毛球、钓鱼、登山、武术、游泳、跆拳道等单项协会的裁判员培养功能,培育壮大等级裁判员队伍。大力培育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社区体育健身团队等形式的体育健身组织。重视发挥网络体育健身组织、草根体育健身组织和健身骨干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引导、服务、规范全民健身活动健康发展。鼓励有市场潜力的健身项目积极发展为项目联盟。
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向独立法人组织转变。完善体育总会、各单项体育协会内部治理结构,通过委托、公助民办、购买服务等方式,提高体育社会组织服务水平和效果。健全注册招募、服务记录、管理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广泛吸纳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激发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活力。
构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组织网络。积极招募社会体育指导员、广大教练员、体育教育和科研工作者、业余体校和训练点优秀学生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实现全民健身组织网络覆盖乡镇(街道)。鼓励志愿者参与场地管理,充分利用现有学校各类体育场馆,为周边居民提供更多、便捷的健身场地。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六进”活动,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继续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全民健身器材维修人员等培训工作,提升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争取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满足需求。完善激励机制和经费投入机制,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群众活动、科学健身指导、维护健身器材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建设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管理服务网络平台。
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资助鼓励现有体育场馆智能化改造,推进体育场馆按技术规范配置信息化管理服务系统,加强智能化技术、机器代人等技术应用,全面推进体育场馆的数字化运营能力。新建、改建1—2个益智健身苑点、智慧健身长廊。推进智慧健身路径、智慧健身步道、智慧体育公园建设。依托已有资源,着力提升全民健身信息化水平,加快建立全民健身智慧服务平台,提升智慧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规划建设体育科技展览馆、数字体育科普馆等项目,增强体育运动科技感、体验感、观赏性与教育性。
推动竞技运动训练智慧化。以训练需求为导向,加快建设智能化科学训练基地。加快智能化体育装备、训练器材、体育专用芯片引进,支撑科学选材、训练、竞赛、管理等体育全过程数字化升级。整合现有训练、人才、竞赛、服务保障等信息系统,挖掘分析竞技体育相关数据,打造数据驱动的精准训练模式,科学指导竞技体育备战工作,促进训练理念、竞技战术提升,全面提升竞赛组织管理、运动选材、情报信息、选育培养、监督管理等方面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实施体育产业数字化战略。推进5G、超高清、VR/AR/MR、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体育产业相关业态中的深度应用,推进体育产业“上云用数赋智”。以马拉松、自行车等运动项目为突破,依托智能信息设备和数字化技术,推行以参赛流程线上管理、参赛数据及时反馈、竞赛体验云上共享为特征的数字化办赛模式,建立“云上赛事直播厅”。支持直播、短视频、游戏等在线体育产品创作与生产,打造数字体育经济生态。
增强体育数据支撑能力。加强体育基础数据统计系统建设,建立武隆智慧体育数据应用平台,全面集聚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体育基础数据,实现各项体育基础数据及重要体育业务数据的采集和统计数据的统一数据归口,动态掌握场地设施、体育组织、体育活动、体质测试、等级评定等大数据资源,加强各类体育大数据的整合集成,形成并完善全区体育数据池、数据仓库、数据集市,切实为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制定体育数据资源共享机制及管理办法,明确体育数据资源采集、管理、发布与共享要求。
强化体育信息化网络安全保障。加强体育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全面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快安全可控软硬件产品的应用,建设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系统,提高全方位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场地设施、训练备战、体质监测、体育彩票等全区体育数据和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管理与防护,提升体育数据溯源能力,有效防范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专栏1 “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重点项目
体育公园:龙山文化体育公园(包括但不限于健身步道、健身广场、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室内羽毛球场、室内游泳馆、乒乓球场、自行车骑行道、健身器材区等,以及配套的生态停车场、公共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 凤来新城姜家溪智慧体育文化公园(包括但不限于体育场、体育馆、健身步道、健身广场、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室内羽毛球场、室内游泳馆、乒乓球场、自行车骑行道、健身器材区等,以及配套的生态停车场、公共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和体育健康产业运营设施)。 健身步道:环仙女山标准登山步道体系(新建桃花山至仙女山体育场登山步道、乌江二桥至朝天望登山步道、院子至梦幻谷—印象武隆—渡槽—裂上—石苗登山步道、仙女山后山—犀牛寨—千年银杏王—二王洞—狮子堡登山步道、土地天生—沿河、健走步道、接龙骑行步道等);环白马山健身步道(接待中心步道、山虎关水库环湖健身步道、万银户外登山步道、凤舞黄渡五彩骑行步道、羊角古镇步道等);环凤来新城健身步道体系(凤来大道健走步道和骑行步道,环凤凰寨健走步道和骑行步道,凤凰寨、狮子寨、麒麟寨、高岩寨健走步道,荷花园(中央公园)、六角水库、双乌龟水库临水健走步道,高寿村都市区城郊旅游示范点健走步道、大溪河健走和骑行步道等);环芙蓉江健身步道体系建设(浩口场镇健走步道、芙蓉洞—冉家湾—芙蓉江登山步道、贾角山登山步道等);桐梓山沿线步道体系(后坪文凤山健走步道、桐梓云上梯田登山步道、沧沟—大田健身步道、火炉政府—寨子堡—环城公路健走步道等)。 全民健身中心:白马山度假区、芙蓉街道、南溪沟、羊角街道、凤来新城全民健身中心等 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方坪山地户外运动营地、仙女山荆竹山地户外运动营地、凤来新城姜家溪水上户外营地、凤凰寨山地户外运动营地、仙女山后山(接龙)户外运动营地、沿沧河大峡谷水上户外运动营地、大田水上户外运动营地、仙女山山地户外营地、大洞河户外运动营地、一线天山地户外营地、冉家湾游船码头等。 公共体育场标准田径跑道和足球场:建设吴家坪标准田径跑道和标准足球场,凤山街道、凤来新城公共体育中心、仙女山街道标准田径跑道和足球场,浩口田家寨滨水足球场,羊角街道、桐梓镇、平桥镇等乡镇街道11人制标准足球场,接龙乡、长坝镇、江口镇等乡镇7人制(8人制)足球场、5人制非标准足球场等。 群众滑冰场:规划建设桐梓镇、浩口乡田家寨、仙女山旅游度假区、白马山滑冰场。 全民健身场地器材补短板项目:建设白马山度假区天尺坪全民健身综合体,羊角街道、凤山街道、鸭江车浩湾、凤来镇、江口镇、鸭江镇、黄莺乡、大洞河乡等乡镇(街道)多功能运动场建设等。 智慧体育:武隆体育馆、仙女山体育馆信息数字化升级;芙蓉街道、凤山街道、仙女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智慧健身长廊;智慧体育公园建设;智能化体育装备、训练器材、体育专用芯片引进;体育科技展览馆;数字体育科普馆;智能化科学训练基地;“云上赛事直播厅”项目;武隆智慧体育数据应用平台建设。 |
重点培育优势项目。对照大型运动赛事项目设置,立足武隆竞技体育发展实际,着力发展跆拳道、空手道、篮球等优势项目,提升足球、武术、网球、羽毛球等潜优势项目的竞争力,力争在竞技比赛中取得突破。持续完善现有训练基地建设,加快建设武隆亚高原户外运动训练基地和专业运动队夏训基地,成功创建1个以上市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重点单项训练基地。成功创建1—2个市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单项训练基地。积极创建国家单项体育训练基地。
着力弥补短板项目。进一步科学规划田径、游泳、自行车等基础项目的发展路径。积极补齐排球、乒乓球等“三大球”和“三小球”中的短板项目。强化项目竞争意识,进一步加大基础体能训练力度,弥补体能短板。深化业余体校的项目发展,巩固田径、足球、篮球、跆拳道、空手道、网球、武术等7个训练大项,开拓1—2个新训练项目。
积极发展特色竞技运动项目。结合武隆区实际,逐步谋划攀岩、射击、赛车、马术、铁人三项等山地、户外竞技项目。积极谋划冬季项目,探索发展雪车、雪橇、单板滑雪、花样滑冰、冰壶、陆地冰壶、轮滑、冰球、轮滑冰球等运动项目,助力全市冬季项目跨越式发展。新建项目训练场馆,全面铺开冰上运动训练中心、雪上项目训练基地等场馆建设。
构建现代化竞赛体系。依托全区竞技体育重点项目类别,建立健全分类竞赛体系。建立与市运会、全运会及其他国际国内比赛紧密结合的大型体育竞赛管理体制,建立既顺应市场需要,又符合青少年运动发展规律,且与国际接轨的单项竞赛制度。着力推动赛事运营改革,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府补贴赛事活动等引导机制,严格加强竞赛管理,规范竞赛秩序。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充分调动全区学校、企业、俱乐部以及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赛事的积极性,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承办形式多样的系列赛、大奖赛、分站赛等。积极培育职业化竞技品牌赛事。完善赛事人员配置、强化赛事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单项运动协会进行赛事设计、组织、审批、认证、管理和监督,有效增强体育赛事的专业性。完善竞赛保障措施,强化赛事组织机构、体育主管部门、医疗部门以及公安机关的联动管理,营造安全、和谐的竞赛环境。
积极申办高水平竞技体育赛事。积极申办篮球、羽毛球、网球、乒乓球、武术、跆拳道、空手道等具有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的高水平职业体育赛事,引进赛车、马术等具有项目基础、适应武隆地形与气候的特色竞技体育赛事。积极承办全市综合性运动会和国家级单项赛事,依托竞技体育赛事不断提升竞技运动影响力,满足人民群众观赏高水平竞技赛事的体育文化需求。
推进竞技体育多元化备战。建立以区文化旅游委、区教委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竞技体育备战机制。深入推进体育协会改革,鼓励体育协会参与备战管理,体育俱乐部、体育训练机构等社会组织对备战训练提供支持。打造“专青少”人才培育绿色通道,畅通中小学优秀体育人才输送渠道。
提升科学训练水平。完善运动员选拔、教练员选聘、训练、基地建设管理等制度,做好竞技赛事的备战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定期开展运动员测试评估和科学追踪,对重点运动员进行跟踪监测。加强与区外高校、研究院的交流合作,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系统引进前沿训练理论与方法,不断提升理论水平与研究能力,增强训练效能。积极构建本土特色项目训练体系,培养一批户外运动人才。加强对运动员的心理诊断与科学训练,完善训练、科研、医疗三位一体的综合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复合型体育团队。优化训练基地布局,打造集“训科医保”及信息化于一体的训练基地。健全以区业余体校、各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业余训练点为主体的业余训练网络体系。持续规范训练内容,开拓新训练点。积极开展运动队军训活动,定期组织革命传统教育,着力提升运动员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打造作风优良,能征善战的优秀运动队。完善对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团队人员的奖励机制,激励备战积极性。
建立反兴奋剂长效治理机制。构建反兴奋剂组织体系,联合运动员、教练员、管理人员、辅助人员,按照“谁组队、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责任明确的工作格局。建立兴奋剂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各运动队饮品、肉食品、药品和营养品安全使用检测监控。构建兴奋剂监督体系,提升检查力度和科学性,畅通兴奋剂问题的举报渠道,做到兴奋剂监督工作全覆盖、高频次、无规律。构建运动员及辅助人员反兴奋剂诚信体系,加强反兴奋剂宣传教育工作,加大处罚和责任追究力度。构建反兴奋剂综合治理协调机制,开展对单项协会、俱乐部、学校运动队等评估考核,将考核指标与各项评估、奖励、保障工作挂钩。
完善运动队保障制度。积极建立以运动员为中心,以教练员为首要,以条件保障为基础的运动队保障体系。加快裁判员、管理人员、科医教辅人员等竞技体育人才保障、评价、激励、交流的标准化建设。认真落实运动员聘用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障、行业保障、职业辅导、就业安置等各项政策。支持使用体彩公益金资助建成的体育设施所在单位,安排一定比例岗位用于聘用退役运动员。积极加强与市、区人才交流中心的对接,搭建退役运动员就业平台,完善运动员职业辅导、职业转型培训工作、就业安置等政策。做好运动员保障信息服务工作,继续深入运动队伍一线,调研了解运动员群体职业发展和社会保障需求,积极提供训练、就业等咨询服务。引导退役运动员自主创业,积极搭建运动员就业实训平台,畅通教练员晋升渠道。
探索职业体育发展。遵循市场经济与项目发展的客观规律,建立职业体育人才、赛事、训练等政策制度,加强行业监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经营职业俱乐部,积极引进高水平的运动员、教练员和管理人员,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俱乐部经营管理运行机制。依据武隆区地形地势与市场需求,适时推进水上项目、冰雪项目、山地项目等户外项目的职业化发展,逐步建立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的职业体育发展体系。
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建立健全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趋势引导机制,将促进青少年提高身体素养和树立健康理念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强壮体魄、锻炼意志、健全人格。联合学校、家庭、企业、社会组织等大力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增强体育宣传教育,努力营造青少年健康发展的积极氛围。加强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相融合,全方位培养学生健康意识与体育兴趣。
充分普及体育技能。强化学校体育教学训练,进一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在遵循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基础上,注重青少年体育素养渐进式培养。优化中学、小学、幼儿园体育课程衔接,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适应幼儿身心特点的游戏活动,启蒙健康思想与兴趣爱好。在义务教育阶段,帮助学生掌握跑、跳、投等1—2项基本运动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在高中阶段,进一步挖掘学生运动专长,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加强对篮球、足球、羽毛球等集体球类项目的推广,鼓励学校、社会机构广泛开展户外项目、冰雪项目以及武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加强学生军训。健全体育锻炼制度,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运动,定期举办学生运动会、校园体育节,鼓励组建校园体育兴趣小组、社团和俱乐部,积极举办青少年体育竞赛,鼓励学生参与常规课余训练,合理安排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引导学生形成体育健身的良好习惯。
推动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合理布局青少年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持续加大青少年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建设力度,建好满足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需求的场地设施、专用教室。配好体育教学所需器材设备,建立体育器材补充机制。全面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青少年开放。加大对青少年体育运动专项财政支持力度。推动青少年公共体育运动配套设施、人才培养、健康指导、系列活动等服务资源向农村等偏远地区倾斜。着力强化农村体育教师培训力度,配齐配强体育教师,提升农村地区体育教育。
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赛事。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政府四方联动的青少年体育活动赛事网络。依托户外项目、冰雪项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武隆特色项目以及篮球、足球、羽毛球、武术、跆拳道等基础项目,开展青少年特色赛事。积极举办多元主体参与、多种形式、多样内容的青少年活动。创建武隆特色青少年活动品牌,搭建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活动平台,不断丰富和完善青少年体育活动体系。推动竞赛与选拔相结合,进一步建立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为一体的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深化校园运动会改革,探索开展赛事项目预赛。积极探索成渝双城经济圈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联办互通的交流机制,促进川渝青少年交流。
建立健全青少年体育组织网络。积极支持社会力量通过直接创办、联合培养等方式,与教育部门共同参与青少年体育发展,构建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管理体系,完善多元主体的青少年体育组织网络。大力发展青少年体育培训,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资金补助等方式引进市场化体育培训机构为学校体育课外训练和竞赛提供指导。推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建立完善青少年社会体育俱乐部竞赛、训练和培训体系,对示范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开展政策扶持。建设青少年户外体育运动营地,积极塑造青少年体育组织品牌。支持体育单项协会吸纳青少年会员。鼓励体育社会组织为学校体育活动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
构建体教融合长效发展机制。以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体发〔2020〕1号)及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体育强市的实施意见》(渝府办发〔2021〕2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建立健全体教融合政策体系,制定全区青少年体育发展项目布局规划和全区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布局规划。鼓励体育部门同教育、卫生健康部门建立青少年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学、课余训练、竞赛、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评估、指导和监督。把青少年体育工作纳入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并列入工作日程。完善青少年体育课程体系建设。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充实体育课程内容,逐步增加体育课时。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强化青少年体育教材体系建设。探索编制立足武隆特色,融通中外具有实践性的创新体育教材。继续支持中小学校及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的体育工作,积极完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强化青少年体育项目管理,促进全区青少年体育在制度保障、项目布局、梯队构建等方面形成统一、有序的发展格局。
深化体校改革。加强业余体校建设,进一步贯彻落实《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管理办法》精神,健全分类分层次的体校管理体系。拓展业余体校办学功能,成立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配备复合型教练员保障团队,积极与全区中小学校开展场地设施、教学服务、师资力量等合作。支持体校教练员参与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完善篮球、跆拳道、羽毛球等重点项目教练员、经费及场地设施保障,制定体校教练员为中小学校和体育社会组织提供运动技能培训服务补助标准,按规定领取报酬。
健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以区文化旅游委、区教委为主导,学校为主体,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多方共同领导、研究、组织青少年体育发展工作。完善体育后备人才选拔、输送、培训、激励办法。积极推进科学选材,成立青少年选材工作团队,建立健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信息管理系统,引进和建立青少年选材育才专家和服务团队,推进业余体校配置专兼职人员负责青少年选材工作,建立优秀运动员后备人才库。依托体育基础较好的中小学校及业余体校,实施青少年体育拔尖人才建设工程,确保全区体育尖子人才精英梯队建设,保障优秀青少年体育人才持续向市体育运动学校或专业运动队输送。健全协同育人机制,落实优秀体育人才学籍管理、就学、升学等问题,为学生纵向升学和横向进入专业运动队、职业体育俱乐部打通通道。积极建设青少年体育训练基地,开展区业余体校青少年专项训练基地建设。培养一批青少年户外运动人才。培育与引进高水平的冬季项目运动员、教练员和管理人员队伍,全力推动冬季项目在体育强区建设中突破性发展。优化发展山地户外竞技体育人才建设,扩大参与人群,构筑青训体系,提升山地户外运动人才的竞争实力。提升教练员、科研、医务人员的青少年体育知识水平,以科学的理论和专业程序开展青少年体育人才培育工作。
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实施“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工程。认真梳理武术、摔跤、棋类、射艺、龙舟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整合武隆中小学传统体育项目,继续推进建设一批青少年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持续完善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竞赛、师资培训等工作,对传统特色学校建立高水平运动队,给予相应政策和经费支撑。
建立新型体育教师与教练员队伍。落实《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完善教练员聘用制度。积极推荐高水平教练员和优秀退役运动员担任学校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分期分批次分类对基层体育教师和教练员进行训练及执教能力培训,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教练和专家与本土教练进行技术指导和行业支持,不断提升体育教师与教练员的项目技能和体育教学水平。
积极完善青少年体育评价机制。深入推进学校体育评价机制改革。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健全体育教师岗位评价与职称评聘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体育教师素质的首要标准。围绕教会、勤练、常赛要求,完善体育教师绩效工资和考核评价机制,将体育教师课余指导学生勤练和常赛,以及承担学校安排的课后训练、课外活动、课后服务、指导参赛和走教任务计入工作量,并根据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竞赛成绩,在绩效工资内部分配时给予倾斜,确保体育教师在职务职称晋升、教学科研成果评定、教学表彰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优化体育教师岗位结构,畅通体育教师职业发展通道。鼓励提升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积极申请体育专项课题。建立以向市优秀运动队输送为核心指标的教练员绩效评价体系,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练员绩效考核与奖励机制。健全教育督导评价体系。将学校体育建设纳入政府和学校的工作考核内容。把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素质测评情况和学校开展体育工作情况等纳入教育督导评估范围。
充分利用武隆区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特色优势,充分发挥武隆区既有体育发展基础,着力培育能够支撑起全区体育产业发展的点面,形成“一心、一堡、三山、三带、多点”的发展格局。
一心:以武隆区主城区为主要空间范围的体育产业发展集聚中心,重点发展体育健身休闲服务业、体育彩票业、体育竞技表演业、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业、体育培训与体育创意产业。
一堡:以凤来新城为中心,发挥其主城近郊康养度假休闲优选胜地、主城都市区后花园重要载体和前沿阵地以及联通黔北重要联结点的功能,利用“武隆南川”一体化发展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智慧高山休闲体育、运动康养、现代体育服务业、体育装备制造、体育平台经济、体育会展等领域。
三山:依托“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基地”品牌,分别以仙女山、白马山、桐梓山为中心区域,重点发展特色山地体育、体育演艺、体育赛事、低空飞行、极限运动、冰雪体育、运动休闲、运动康养、户外探险等特色体育产业。
三带:依托武隆区境内的两江四河,打造以乌江风光带、芙蓉江、木棕河为中心区域的沿河体育旅游带,重点发展水上体育赛事、体育表演、体育休闲、水上娱乐、体育康养、体育民俗体验、民族民间体育等产业业态。
多点:依托武隆区山地、湖泊、田园、民俗等生态人文资源特色,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体育产业的城乡统筹,以羊角古镇、江口镇、平桥镇、鸭江镇、桐梓镇、双河镇、凤来镇、庙垭乡、黄莺乡、沧沟乡、后坪乡等为重要节点,重点推动乡村传统体育、少数民族体育、乡村休闲体育旅游的产业化开发,助推乡村振兴,形成体育产业多点发展。
全力发展户外运动。围绕建成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基地目标,紧密结合武隆神奇山水特色、户外运动资源优势,加大力度开发山地运动、水上运动、山水结合户外运动、特色体育运动、汽车运动、冰雪运动、低空运动等特色户外运动,构建七大户外运动产品体系,全面打造武陵山区户外运动示范区。持续推动开发登山、攀岩、定向、徒步、丛林穿越、户外探险、速降、滑板、滑草、滑索、滑雪、骑马、露营、山地自行车、山地摩托车、卡丁车等山地运动项目。积极布局游泳、漂流、划船、垂钓、龙舟、独竹漂、皮划艇等水上运动。深度开发越野跑(赛)、野外生存等山水一体相结合的山水户外运动。错位发展登雪山、溶洞探险、原始森林探险、狩猎、射箭、拉力赛、滑翔、攀岩、潜水、蹦极、冬泳、跑酷、夜跑等特色体育运动。健全汽车运动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集租赁培训服务、表演体验于一体的汽摩运动基地,建立一批具备自驾集散、线路定制、租车服务、竞赛表演、露营夜市等功能的房车汽车营地,完善汽摩车露营配套服务。特色发展冰雪运动,完善室内滑雪场、室外滑雪道等冰雪运动场地设施,打造仙女山冰雪小镇,丰富冰雪马拉松、滑雪橇、冰上自行车、冰上龙舟、雪地拔河、雪地足球、冰雪电竞等冰雪运动项目,开发冰雪火锅、雪屋体验、雪地温泉、冰雪运动会及其他趣味冰雪项目。因地适宜发展低空运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旅游直升机观光体验、特技飞行表演、滑翔伞、热气球、动力伞表演、跳伞等低空运动旅游项目,打造航空度假小镇,推动建设航空飞行营地和航空运动俱乐部。
高标准构建户外运动赛事体系。依托武隆山水生态格局、在现有户外赛事基础上,不断完善户外赛事体制机制与场地建设,丰富赛事内容,积极探索新兴赛事,全力构建“品牌赛事、业余精品赛事、表演赛事、群众赛事”四位一体的武隆户外运动赛事体系。升级打造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武隆百公里国际越野赛、重庆市龙舟公开赛暨芙蓉江龙舟锦标赛、仙女山马拉松、徒步中国等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顶级品牌赛事。引进国际马拉松、国际攀联世界杯攀岩赛等国际性赛事。新培育“仙山论剑”系列武术比赛、全国汽车场地越野赛、全国徒步露营大会、乌江皮划艇漂流赛、登山步道联赛、森林马拉松、微型马拉松、迷你马拉松、汽摩露营、自行车速降、乌江纵渡漂、低空跳伞赛、高桥跳伞赛、青少年航空模型赛等业余精品赛事。积极引进和举办汽车摩托车表演赛、武术表演等国内外高水平体育表演类赛事。大力举办城市乐跑、群众伴跑、全民篮球、全民羽毛球、全民运动会、全民健身登山比赛、全民广场舞等群众赛事。注重赛事创新,不断丰富户外赛事类别,积极培育和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长期驻足武隆的高水平、有影响、有特色的体育赛事和品牌,鼓励社会各界承办或以冠名、特许、指定、专营等方式赞助体育赛事。拓宽户外赛事参与的广泛度,开发专业选手、业余选手、群众都能参赛的迷你山地越野公开赛、丛林穿越等趣味性强、参与性强的赛事,注重专业类赛事与非专业类赛事以及不同年龄群体赛事相结合。
培育发展体育节庆会展。依托户外体育产品项目,积极举办户外运动嘉年华、国际飞行嘉年华、露营音乐节、户外电影节、汽摩文化节、冰雪旅游节、冰钓节、(冰雪)嘉年华、徒步美丽乡村行、“11.11”登山节等集运动、饮食、购物、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体育节庆活动,发挥体育节庆对关联产业的撬动作用。创新开发山地夜跑节等夜间节庆活动,着力发展武隆夜间经济。促进体育与会展业相融合,推动建立体育资源交易平台,推进赛事举办权和转播权、无形资产等具备交易条件的资源流转,培育体育营销会展品牌,打造体育营销会展中心。充分利用现有会展品牌优势,培育与引进国际化、专业化的体育会议、论坛,打造国际知名户外体育旅游会议目的地。
推动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坚持以体育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体育,推动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以户外运动与旅游融合为重点,统筹开发以户外运动为主题的特色体育旅游线路,培育以户外健身休闲为特色的旅游度假基地,积极发展体育主题公园、户外运动基地等体育旅游载体。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后坪国际户外探险运动区为核心,建设一批特色化极限户外探险公园、训练基地,设计主题化、特色化体育旅游探险路线,建成桐梓山国际户外探险运动旅游区。建设武隆喀斯特研学工场、“仙女山·树顶漫步”自然教育营地等集运动、康体、养生、观光、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户外体育旅游综合体,推进打造万龙武陵山滑雪四季度假天堂、凤来山地公园、白马山户外定向基地、乌江画廊沿线景点等一批体旅融合示范基地,力争引入企业投资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山地户外公园、水上游娱中心等体育旅游项目,支持品牌赛事表演、地方传统体育竞赛表演等活动,推动具有消费引领带动作用的体育竞赛表演产业集聚发展,将武隆建成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和国际客人的山地休闲度假后花园,助推武隆旅游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体育、康养、研学、探险、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综合体转变。
促进其他“体育+”产品融合发展。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实施“体育+”工程,鼓励体育与文化、康养、休闲等融合发展、协同增效。引导发展体育演艺、体育电影、体育音乐、体育美术、体育摄影、体育动漫、电子竞技、体育游戏、体育文创等体育文化产品,形成一批体育文化融合发展企业,打造武隆体育文化创意基地。以打造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为引领,引导培育康体养生、运动医养、照护康复、营养饮食、健康管理、体育康养教育培训等体育康养产品,打造适合不同年龄群体的体育康体娱乐产品和服务。以武隆特色地形、农业生态、田园风光、农耕文化以及相应的体育设施为依托,重点发展集返璞归真、释放压力、寻求刺激、冒险、健身、娱乐、休闲等为一体的运动休闲、乡村体育民俗体验、乡村传统体育观赏、乡村健身运动休闲、探险(刺激)型体育等产品类型。拓展森林项目、山地自行车、摩托车、卡丁车、轮滑、跑酷、定向越野、徒步等山地户外休闲运动。紧密结合美丽宜居乡村、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鼓励创建休闲健身区、功能区和田园景区,建设运动休闲特色乡村。开发以户外运动、体验探险为主题的乡村旅游项目,提档升级万峰呐溪原乡乡村旅游项目,规划建设仙女山荆竹户外运动公园、青龙湖(接龙水库)亲水运动乐园、二龙洞—犀牛寨亚洲最高洞厅探险科考线路等,有效丰富武隆体育旅游业态。
专栏2 “十四五”时期体育产品重点项目
户外运动项目:凤来山地公园、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基地、白马山户外定向基地、白马山冒险丛林、万龙滑雪场、桐梓山国际户外探险运动旅游开发、接龙生态体育小镇、仙女山后山(接龙)户外探险区、二龙洞—犀牛寨亚洲最高洞厅探险科考项目、仙女山荆竹户外运动公园、无动力运动公园、“乌江大峡谷”极限运动基地文化旅游开发综合体、大洞河峡谷户外运动营地、双堡国际户外探险旅游区、后坪片区国际户外探险运动基地、3—5天短期户外旅游线路、山地户外产业基地(园区)、筹建国际户外运动联盟等。 水上运动项目:大田水上户外运动营地、延沧河大峡谷水上户外运动营地、芙蓉江独竹漂训练基地、芙蓉江运动乐园项目、黄草水上娱乐项目、青龙湖(接龙水库)亲水运动乐园、仙女峡漂流、木棕河漂流、姜家溪水上运动娱乐项目、鸭江小山峡水上运动娱乐项目、水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乌江游轮、乌江画廊皮划艇、乌江水上娱乐旅游路线、垂钓等。 冰雪运动项目:武隆—中国雪钻国际滑雪运动康养度假区、冰上运动训练中心、雪上项目训练基地、仙女山室内滑雪场、仙女山室外滑雪道、仙女山冰雪小镇、白马山滑雪场、冰雪马拉松、仙女山彩虹滑道、雪地旋转木马、滑雪橇、冰上自行车、冰上龙舟、雪地拔河、雪地足球、冰雪电竞、冰雪火锅、雪屋体验、雪地温泉、冰雪运动会等。 汽车运动项目:武隆汽摩运动基地、仙女山国际房车自驾露营基地、白马山天尺情缘景区房车营地、长坝汽车自驾营地、桐梓云山梯田汽车露营基地、接龙田坝自驾营地等。 低空运动项目:航空度假小镇、白马山直升机观光项目、滑翔伞、热气球、动力伞、航空飞行营地、仙女山低空飞行项目、航空运动俱乐部等。 户外赛事表演项目: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武隆百公里国际越野赛、重庆市龙舟公开赛暨芙蓉江龙舟锦标赛、仙女山雪地马拉松大赛、“仙山论剑”系列武术比赛等品牌赛事;全国冰雪运动会、全国汽车场地越野赛、全国徒步露营大会、乌江皮划艇漂流赛、徒步中国、登山步道联赛、森林马拉松、微型马拉松、迷你马拉松、汽摩露营、自行车速降、乌江纵渡漂、低空跳伞赛、高桥跳伞赛、青少年航空模型赛等业余精品赛事;汽车摩托车表演赛、龙狮表演等表演赛事;城市乐跑、群众伴跑、全民篮球、全民羽毛球、全民运动会、全民健身登山比赛、全民广场舞等群众赛事。 体育节庆会展项目:仙女山露营音乐节、户外运动嘉年华、国际飞行嘉年华、汽摩文化节、冰雪旅游节、冰钓节、(冰雪)嘉年华、徒步美丽乡村行、“11.11”登山节、山地夜跑节等。 体旅融合项目:武隆区城市体育公园、中国武隆国际体旅产业谷、仙女山运动村落、荆竹片区临崖魔幻乐园、仙女山旅游度假区金鼎山森林旅游体育文化休闲运动中心、仙女山军民融合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仙女山航天文旅康养小镇、“仙女山·树顶漫步”自然教育营地综合开发项目、白马山文旅康养小镇体育场馆、白马山度假区运动康养综合体、黄莺大峡谷景区项目、乌江画廊蓝色风景带项目、万龙武陵山滑雪四季度假天堂、天下鹊桥项目、武隆喀斯特研学工场、体育夏令营、冬令营等。 其他“体育+”项目:道润中国·武隆仙女山武学康养文化国际交流中心文旅综合体、国际康养运动小镇(以白马山森林公园为基础,建设集国际化高端酒店、国际康养、国际运动赛事、国际休闲旅游、文化展示为一体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康养胜地·生态开放游憩乐园)、仙女山青少年科学示范营地、电竞城、上战中国武隆武源圣地项目、呐溪原乡提档升级项目等。 |
加快发展体育健身服务业。积极培育体育健身市场,引导大众体育健身消费。进一步开发不同档次、不同类型且具有武隆特色的体育健身项目,积极发展体育健身、时尚健身、健身指导等健身服务业,支持引入体育健身企业品牌经营和连锁经营,培育一批优秀体育健身企业。
培育发展体育中介培训服务业。按照“培育主体、丰富产品、体教结合、模式多元”思路,支持创办专业培训机构,开发特色培训项目,拓展体育培训产业。重点发展足球、篮球、跆拳道馆、空手道馆、健身俱乐部等各类体育项目培训机构。积极培育一批体育培训品牌,鼓励开发高中低端相结合、覆盖不同人群的体育培训产品,发展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的体育培训模式,开发运动健身线上直播、在线培训等项目,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加大青少年体育培训服务供给,培育潜在体育消费市场,拓展篮球、足球等一批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基础好的运动项目培训市场,开发标准化培训课程。与市内外体育院校等专业机构开展合作,加大篮球、足球、跆拳道、空手道、羽毛球等各类运动项目师资培养力度。积极拓展家庭体育教育市场,通过少年儿童带动家庭成员参与体育培训。
稳步发展体育彩票业。确保体育彩票销售安全稳定,力求销量逐年稳步提升和体彩公益金筹集能力不断增强。不断扩大体育彩票市场规模,加强地面店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系统建设,提高系统运维及安全防控水平,提升信息管理能力和整体抗风险能力。实施渠道转型升级工程,完善星级网点建设,丰富渠道业态形式,优化购彩服务,规范在线销售和电话投注,拓展体育彩票销售渠道。实施产品强基挖潜工程,整合优势玩法营销资源,开发多样化投注方式,加强培训引导和营销推广,培育市场新增长点。加大专管员、销售员和管理人员培训培养力度,大力提升体育彩票人才队伍专业化水平。推动责任彩票建设,坚持依法治彩、依法管彩,更加注重安全体系建设,更加体现公益属性,更加强化行风建设,不断巩固发展体彩公益公信成果。
引导发展体育制造业。引入一批户外运动服装、装备制造、训练设施等体育装备企业品牌经营和连锁经营。推进户外运动向生产端、销售端延伸,培育构建运动器材、运动装备等制造销售产业链条。重点鼓励引导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云计算技术等为支撑的现代体育装备产品。支持体育装备自主品牌创建和培育。
搭建体育产业发展平台。大力推进体育产业基地、产业园区、运动休闲小镇、体育服务综合体等平台建设,发挥产业基地、园区、小镇及综合体等产业发展平台功能,为体育产业聚集发展提供良好公共基础设施条件和技术服务平台,创造优良投资、创业、发展环境,通过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产业聚集、辐射和带动效应,以局部示范效应带动体育产业整体发展。研究制定促进重点体育产业基地发展的专项政策,吸引体育企业入驻,发挥龙头体育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构建合理市场主体体系。支持体育企业进行资源整合,鼓励文化、旅游、教育、健康养老等领域的龙头企业拓展体育服务业,支持民营企业拓展体育经营范围。在户外运动、赛事运营、健身休闲旅游等领域,选择培育3—5家龙头体育服务企业。降低创业成本,研究制定扶持体育小微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推动体育产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完善体育市场监管体制。继续推进体育执法纳入文化旅游综合执法范畴,细化监管举措,不断完善体育赛事活动、体育培训等体育市场重点领域的监管制度体系。进一步落实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监管,切实保障消费者人身安全。探索新兴运动项目监管,推动新兴体育项目有序、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规范作用,贯彻落实重庆市体育局关于转发《体育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体育领域事中事后监管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的通知(渝体〔2020〕75号)政策性文件要求。推进体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体育企业信息归集机制,健全信用约束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激发大众体育消费潜能。推动体育消费线上线下融合创新,探索体育产品多渠道发布、多网络分发、多终端呈现,鼓励把体育消费嵌入各类消费场所,依托社区生活综合服务中心、城乡便民消费服务中心等打造群众身边的体育消费网点。推进线上线下体育消费融合发展,打造体育服务在线对接、运动体验即时分享、体育社交互联互通等云上新体验,助推体育健身直播、线上培训、体育游戏等消费新业态,建设一批线上线下融合的体育新消费体验馆,通过线上导流促进线下繁荣。发展基于5G、超高清、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新一代体验型体育消费内容,创新体育消费场景。推动体育元素融入商业业态,积极推动体育展览、体育演出、体育节庆等项目与商圈、商街、商场联手,形成一批品牌化体商联动项目。支持培育武隆户外体育用品品牌,推动发展品质化、专业化、特色化体育产品。推动夜间体育、假日体育、专业体育健身器械及户外体育用品交易租赁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强化体育消费政策改革。创新体育消费引导机制,通过公共财政补贴、优惠减免、发放消费券、举办体育旅游消费季等方式促进体育消费。推动实施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完善体育健身、体育娱乐、体育旅游等行业的电子消费环境,推动体育消费数字化,提升体育消费便捷程度。积极培育体育保险市场,引导保险公司完善场地责任保险、运动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险产品。
营造良好体育消费市场环境。加大体育市场监管力度,有效净化消费环境。加强体育市场安全管理,强化对体育设施的质量安全监管。加强12315行政执法体系和消费者维权信息化建设,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消费者维权服务体系,强化对消费者权益的行政保护。开展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利用网络、广播电视、维权服务点电子公示牌等多种形式公开投诉产品和服务信息。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和消费后评价制度,大力优化线上消费环境。进一步完善体育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信用记录并逐步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推动体育企业建设成为放心消费单位。推进体育消费试点城区建设。
建立健全体育投融资管理机制。积极推进体育投融资体制改革,强化“项目池”“资金池”“资源池”对接,加强财政资金、国有资产、金融资源“三资融合”,制定完善体育投融资政策,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科学、合理、高效的体育投资融资机制。建立完善政府相关部门、金融机构、担保机构与体育企业的协调沟通机制,加强改进金融机构对体育的信贷管理和服务。深化“政银合作”机制,加大投资审批、信用贷款、土地使用、税收优惠和申请专项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适时召开特色体育项目融资推介会、招商会,促进特色体育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交流合作。
推动体育投融资主体多元化。完善创新现有投融资制度,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体育投融资体系。引入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市场化参与的体育发展投资基金。设立国有体育投资集团或引入专业体育投资运营公司,扶持民营资本设立体育投资公司。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培育发展体育产业链,放宽体育产业市场准入要求,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资运营体育产业项目。
推进体育投融资方式多样化。综合运用银企合作、贴息贷款、融资担保、专项发展资金、设立引导基金等多种手段,审核推荐优秀体育项目。通过财政资金、配套资助、项目补贴、奖励等不同方式,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体育发展力度,通过投融资平台放大杠杆作用和规模效应。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探索知识产权、体育品牌等无形资产的评估、质押、登记、托管、投资、流转和变现等办法,开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供应链融资、并购融资、订单融资等贷款业务,鼓励各类担保机构对特色体育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加大对体育企业的有效信贷投入。完善体育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制定完善资产评估、登记、流转和托管等管理办法,引导预期收益好、品牌认可度高的体育企业探索通过相关收费权、经营权抵(质)押等方式融资筹资。
打造“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城市”体育品牌标识体系。以发展武隆山地户外运动旅游为核心,挖掘武隆山地户外运动文化内涵,设计包含数字化在内的户外运动品牌标识,创作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城市宣传口号、主题曲、吉祥物等,构建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城市IP体系。在武隆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创意设计等方面,融入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城市形象设计元素。鼓励发展相关体育电影、电视、游戏、音乐、文创等IP衍生产品,打造一批彰显武隆体育特色的体育文化精品。
丰富武隆城市体育文化内涵。挖掘提炼运动项目特色,凝练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城市精神,讲好以运动员为核心的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城市文化故事。树立具有优秀品质和优异运动成绩的体育明星形象,实施体育明星形象塑造工程,组织运动队和体育明星开展各类公益活动,传播武隆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城市文化。全面收集有代表性的武隆品牌赛事成绩册、宣传材料、参赛奖杯、奖品、纪念品等体育实物,系统梳理相关重要体育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资料档案,做好体育文物藏品征集和收藏管理保护工作,推动武隆体育博物馆建设。提档升级仙女山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展览馆,打造集户外文化传播、户外项目体验、户外用品展销于一体且具有良好市场运营能力的国际户外运动生活馆。以各类体育赛事活动、节会等为平台,广泛开展以户外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活动,营造户外运动文化氛围,宣传推广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城市形象,提升武隆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城市的认可度、知名度和美誉度。
加强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保护和开发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纤夫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等乌江流域文化和民族特色资源,弘扬传统体育文化中蕴含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加强优秀民族体育、民间体育、民俗体育的保护、推广和创新,推进传统体育项目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开展体育文物、档案、文献等普查、收集、整理、保存和研究利用工作,给予体育文化科研工作经费支持。通过项目进校园的方式,加强对武术、舞狮、垂钓、舞龙、龙舟等民族民间民俗体育的保护、推广和创新,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加强体育史料和书籍的编撰工作,编写《武隆体育志》《武隆体育年鉴》。
促进体育与民族文化融合发展。依托武隆民族文化资源,广泛吸取国内外民族文化与体育融合发展成功经验,积极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并促进其与武隆区特色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发展舞龙、龙舟、摆手舞、背篼龙、独竹漂、陀螺、珍珠球、射弩、木球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体育民俗体验、体育旅游服务、旅游精品赛事活动、体育培训等业态,创新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服装、道具等手工制品,开发具有武隆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器材。扶持板鞋竞速、高脚竞速、蹴球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打造渝东南少数民族体育传承基地。提档升级石桥湖独竹漂训练基地建设。依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打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小镇。
加强体育宣传与舆论引导。加强对体育文化宣传工作的领导,加强武隆区各部门对体育文化宣传工作在建设体育强区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重视程度,建立、完善体育文化宣传工作领导管理机制。提升新闻宣传策划组织水平,在日常宣传基础上,把握新闻宣传规律,找准主题宣传契合点,围绕重点任务和重要工作,进行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的主题宣传,体现武隆区“国际知名户外运动胜地”形象。加强对媒体及舆论的引导与管理,拓宽思想舆论传播途径,主动与市级、国家级媒体加强联系,建立融洽关系,做好配合协调,引导媒体对武隆区体育文化开展全面、准确、客观的宣传报道。建立舆情反应处置机制,提高舆情风险防控意识,时刻关注重点事项、重点项目、重点人员、重点时间节点,做好舆情监测、研判和处置,严格落实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机制。加强体育文化宣传干部队伍建设,选配一批政治立场坚定、写作能力强、策划水平高、善于沟通的人才从事武隆体育文化宣传工作,加大对领导干部及体育文化宣传干部的业务培训,提升武隆区体育文化宣传干部素质水平。
强化数字网络营销。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超算、5G等技术,加强品牌数字化建设,促进品牌网络化共享、集约化整合、协作化开发、高效化利用。坚持“移动优先”原则,把体育系统各级各类官网、“两微一端”作为体育宣传、信息发布的重要阵地,提升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智能化水平,强化网络安全管理与责任。构建体育全媒体传播格局,打造体育融媒体产品,综合运用电视、广播、网络、会展、短视频平台等立体传播网络,与官方网站、“两微一端”、视频门户等网络媒体结成营销联盟加强对外宣传推广,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全面讲好体育故事、传播体育声音、梳理好体育形象。
加强区域联合营销。发挥武隆联结重庆主城都市区、联通黔北的重要节点作用,加强与渝东南武陵山区片区交流与合作营销力度。搭建武陵山武隆体育联盟营销平台、活动平台、产业平台,建立辐射整个武陵山区域的户外运动旅游集散中心和体育联盟大数据中心,联合开展体育民俗文化、体育康养、体育休闲、品牌赛事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武隆武陵山片区体育影响力。扎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合作框架下的体育交流活动,结合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协同发展,制订实施共建体育发展行动计划,搭建体育交流平台,丰富民间体育交流,打造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和精品线路,积极开展体育竞赛交流活动,积极协助推动成渝场馆“一卡通”工作,积极向国家体育总局、重庆市体育局申办成渝两地区域性体育赛事活动,推动在体育旅游、体育产业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与共建共享。
推动国际化体育文化交流。用好“I-WULONG”国际网站和海外社交平台,加强武隆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城市的宣传推广。继续前移上移各办赛平台,在国内外重点城市常年设立办赛筹备处与市场开发中心,推动武隆品牌赛事与国际化接轨。加强与国内外体育组织等专业机构的交流合作,筹办国际户外运动众创基地,积极举办国际户外运动论坛,深化武隆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城市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武隆品牌赛事的国际影响力。深化国际户外运动公开赛,大力引进WTA超级精英赛等品牌体育赛事,与莱茵体育、阿里体育等世界知名体育赛事运营商合作,将专业赛事延伸到业余赛事、群众赛事,延长赛事时间,拓展赛事项目,加快推进品牌赛事活动的市场化、产业化运营。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各级党委(支部)主体责任,联合区级各部门配合实施各项目标任务,切实保障体育高质量发展。严格落实党中央“规定动作”,扎实做好“自选动作”。增强体育“十四五”规划与体育年度计划的有效衔接,做好体制保障、政策保障、财政保障、人才保障、用地保障、监督保障,全力支持“十四五”规划落到实处。
深入推进体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提升体育发展效能。建立文化旅游与发展改革、教育、财政、人力社保、规划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城市管理、卫生健康等相关部门的长效协调工作机制,建立武隆区体育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协同提升体育发展服务水平。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加大体育市场向社会资本开放力度,创新投融资方式。着力强化市场监管,营造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继续推行政社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开,将适合由体育社会组织或机构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体育社会组织或机构承办。积极推动市体育局与武隆区政府签订共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武隆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精品赛事、精品路线、精品项目打造、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体育旅游企业培养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依托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深入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促进区域内体育资源共享、体育产业共建、体育赛事共办、体育人才共育等方面的交流互动。
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推进体育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及系列指导意见,全面掌握重庆市现行体育发展相关政策法规,研究制定有利于武隆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配套政策,为体育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创新体育政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有关体育资金、税收、人才、用地等方面的政策保障,确保从政策供给方面切实支持体育快速健康发展。健全体育执法程序,加强体育执法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对青少年、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社会组织、体育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法制宣传教育,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和体育市场有序发展。
积极争取中央、市财政支持,加大政府基金与公共财政预算的统筹力度,将体育工作经费列入全区财政预算,每年统筹预算安排公共财政和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体育强区建设的资金与当地经济发展同比例增长。建立政府、社会、市场共同参与的多元体育投入机制,将体育相关建设纳入武隆区文化建设与健康建设范畴,通过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多种手段引导和激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建设。完善体育产业专项资金管理,创新资金使用方式,积极落实体育产业领域PPP模式的推广运用。对龙头企业、重大项目和新兴业态进行重点扶持,围绕户外运动、品牌赛事、体育旅游、低空飞行等领域,给予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奖励,吸引高端投资商和专业运营商落地。对民营和小微体育企业进行资金扶持,强化对体育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技术改造、创新型人才培养、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支持。
健全体育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机制,营造充满生机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制度体系,加快构建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梯次分明、素质优良的体育工作者队伍。实施高端紧缺体育人才培养计划,着力培养体育新领域拔尖创新人才、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擅长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落实引进高层次体育专业人才各项优惠政策。发挥高校院所、智库平台、体育旅游企业、园区基地、创业创意孵化器等各自优势,创新产学研用合作培养人才模式,加强政校、校企合作,共建体育专业人才孵化基地。实施“六个人工程”,加强教练员、竞技体育管理人员、裁判员、体能训练师、心理训练师、康复师六类人才能力素质培训,提升人才质量。加强体育人才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建立武隆区体育人才数据库。
实现“多规合一”,提高体育用地效率。将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利用城市广场、公园绿地、河堤绿道、城市空置场所等资源,建设便民健身设施。除具有举办大中型体育比赛功能的体育用地外,用于训练及服务于大众健身的体育用地容积率参照同区域的商业用地,不低于同区域图书馆、博物馆的容积率,最大限度节约集约利用体育用地。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体育设施低碳节能运营。鼓励通过技术手段提高能源和水资源利用率,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减少污染排放,加强体育设施节能环保监管力度。
加强规划监督指导与管理,强化安全监管,做好重大赛事活动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强化项目管理,加强对入库项目的统计分析与跟踪指导,形成“策划一批、实施一批、建成一批”的梯次持续发展格局。建立健全规划任务的动态调整机制,实时跟踪掌握重点任务进展,加强重大项目的统计分析,跟踪项目进程,采取切实有效的调整措施,确保本规划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制定允许开展的分类体育赛事活动目录、申请条件和申办程序,完善体育赛事活动注册管理。开展科学的综合评估工作,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体育产业、户外运动、体育文化等方面综合评估政府体育工作,职责履行采取数据与评定相结合。开展科学的综合评估工作,建立目标任务考核制度,开展年度检查、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规划实施效果引入第三方评估,确保规划提出的任务落到实处。完善体育相关服务建设,建立体育“一站式”服务机制,强化服务管理,建立多部门联合一站式服务机制和专项例会制度。
附件:1. 武隆区“十四五”全民健身重点项目
2. 武隆区“十四五”体育产业重点规划项目
3. 武隆区“十四五”全民健身赛事和活动
序号 |
项目 类别 |
项目所 在乡镇 |
项目名称 |
项目所在地址 |
项目建设内容 |
项目建设(改扩建)体育场地面积(平方米、千米) |
项目建设总投资(万元) |
1 |
体育公园 |
芙蓉街道 |
武隆区文化体育公园 |
武隆区芙蓉街道 |
1.新建标准化网球场6片(室内、室外各3片)、室内羽毛球场6片、集中乒乓球场1片、篮球场4片(室内、室外各2片)、5人制足球场2片,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2.新建一条彩色健走步道3000米;3.新建一条自行车骑行道2000米;4.新建室外健身器材区,包括体质测试墙、智能健身器材;5.儿童活动区:沙坑、秋千、爬梯、滑梯、攀爬网架等;6.新建健身广场一个,约1000平方米;7.新建生态停车场1000平方米;8.新建公共厕所2座,200平方米;9.新建室内游泳馆1个。 |
100000 |
20000 |
2 |
健身步道(健走步道、登山步道、骑行步道) |
凤来镇 |
高寿村都市区城郊旅游示范点健走步道建设 |
红豆树—高岩寨—扶贫车间—松佛寺 |
新建步道:宽2米,长5000米,步道基础建设工程,路面彩色沥青;栈道步道500米;配套标识系统。 |
5 |
100 |
芙蓉街道 |
东山健走步道 |
陈家湾—盖坪 |
新建登山步道。 |
5 |
100 | ||
火炉镇 |
寨子堡健走步道 |
火炉政府—寨子堡—环城公路 |
健身步道。 |
5 |
50 | ||
鸭江镇 |
大溪河健走步道 |
鸭江纸厂至河口段 |
在大溪河沿线新建滨河健走、骑行道长5千米,宽1.5—2米,配套建设占地300-1000平方米的休闲场地2个等。 |
5 |
2000 | ||
2 |
健身步道(健走步道、登山步道、骑行步道) |
后坪乡 |
文凤山健走步道项目 |
文凤村、高坪村 |
5公里健身步道。 |
5 |
500 |
浩口乡 |
场镇健走步道 |
何家村白岩坪至场镇 |
新建人行步道2米宽、护栏、休闲亭椅等。 |
7 |
500 | ||
沧沟乡 |
沧沟乡健走步道 |
沧沟村、大田村 |
新建健身及登山步道5公里。 |
5 |
300 | ||
赵家乡 |
山虎关水库环湖健身步道 |
山虎关水库环湖 |
新建健身步道6公里。 |
6 |
350 | ||
大洞河乡 |
健走步道 |
大洞河乡街道至焦王寨 |
环线健身步道。 |
10 |
80 | ||
庙垭乡 |
凤凰寨健走步道 |
庙垭街道、白云书院至凤凰寨 |
凤凰寨环线健身步道20公里。 |
20 |
120 | ||
长坝镇 |
社区健走步道 |
长坝社区至大元村腰占桥 |
5公里健走步道。 |
5 |
300 | ||
仙女山街道 |
桃园村健走步道 |
院子至梦幻谷、印象武隆停车场至渡槽、裂上至石庙 |
健走步道。 |
7.1 |
300 | ||
芙蓉街道 |
桃花山国家标准登山步道 |
桃花山-荆竹村 |
新建登山步道30公里。 |
30 |
480 | ||
文复乡 |
芙蓉洞,冉家湾,芙蓉江登山步道 |
起点芙蓉洞经三台屋基冉家湾传统村落,止于芙蓉江边简易码头 |
在原有道路的基础设上建设登山步道10公里。 |
10 |
400 | ||
接龙乡 |
接龙乡10公里登山步道 |
接龙乡接龙村接龙场组-接龙乡小坪村白果树-土地乡犀牛寨 |
10公里登山步道。 |
10 |
300 | ||
石桥乡 |
贾角山登山步道 |
石桥乡贾角村活动室对面武务路旁至贾角山顶,由南家山返回。 |
用条石砌成2米宽的登山步道,中途和山顶各建一个凉亭和厕所。 |
10 |
600 | ||
2 |
健身步道(健走步道、登山步道、骑行步道) |
芙蓉街道 |
黄金村沿江崖 登山步道 |
西郊组猴子槽—余家槽云上牧羊谷 |
公路硬化,步道,公厕,停车场,休闲(观景)长廊(亭子),栏杆,自来水管道铺设。 |
10 |
200 |
桐梓镇 |
云上梯田登山步道 |
桐梓镇桐梓村盛家坪天台山广场至香树村党群服务中心至纸坊沟至官田村凉风垭至孔家坪野猪池至回阳山至池塘坪至凉风垭口至天台山广场环道 |
6个公厕、10个观光亭、15公里护栏,5公里塑胶健走步道铺设,10公里登山步道建设,15公里自行车步道建设硬化,指路牌20块,太极吐纳健身亭4处等。 |
11 |
1000 | ||
凤山街道 |
万银户外登山步道 |
万银村(乌江二桥至朝天望) |
乌江二桥至朝天望新建1.5米宽石板路,登山步道12公里。 |
12 |
1000 | ||
羊角街道 |
登山步道 |
羊角碛社区-关滩村-土坎社区-朝阳社区 |
登山步道,休闲亭,导示标识,警示标识,劝示标识,路书等。 |
15 |
500 | ||
凤山街道 |
凤舞黄渡五彩骑行道 |
长途河至仙女峡漂流起点 |
长途河至仙女峡漂流起点新建五彩骑行道。 |
15 |
2000 | ||
接龙乡 |
接龙骑行道 |
接龙长组至蒋家弯组 |
15公里骑行道。 |
15 |
400 | ||
平桥镇 |
大溪河骑行步道 |
平桥中学至大溪河河堤 |
在大溪河沿线新建滨河骑行道长30千米,宽1.5—2米,配套建设占地300-1000平方米的休闲场地10个等。 |
30 |
2000 | ||
3 |
全民健身中心 |
芙蓉街道 |
芙蓉街道全民健身中心 |
柏杨村(实验小学南端地块) |
新建全民健身中心约2100平方米,羽毛球场4片、网球场3片、篮球场2片,更衣室、厕所;室外健身场地800平方米,包括室外健身场地(健身器材)、室外停车场、绿化、通道等。 |
2900 |
1500 |
白马镇 |
武隆区白马山全民健身中心 |
武隆区白马镇豹岩村 |
新建全民健身中心约5800平方米,羽毛球场4片、网球场3片、篮球场2片,搏击馆、射箭馆、体操健身馆。 |
5066.05 |
3000 | ||
3 |
全民健身中心 |
芙蓉街道 |
南溪沟全民健身中心 |
南溪沟 |
室内总建筑面积2176平方米,包括篮球场1个、羽毛球场1个、网球场1个、更衣室、厕所;室外健身场地150平方米,包括室外健身场地(健身器材)、室外停车场、绿化、通道等。 |
2176 |
1500 |
凤来镇 |
凤来镇健身中心 |
凤来镇 |
新建室内运动场1个,标准化建设篮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等其他健身附属设施 |
2000 |
1500 | ||
4 |
公共体育场中标准田径跑道和标准足球场 |
凤山街道 |
公共体育场(消防) |
凤山街道吴家坪 |
标准田径跑道周长为400米,弯道半径为36.5米,两圆心距(直段)为84.39米;环形跑道8条,直跑道8条—10条,每条跑道宽度不低于1.22米。标准足球场地按照11人制标准足球场设置。 |
8000 |
1500 |
凤来镇 |
凤来新城公共体育场 |
凤来镇街上 |
新建11人制标准足球场1个,新建周长为400米标准田径跑道1个、跑道8条。 |
15000 |
1000 | ||
芙蓉街道 |
体育场 |
中兴村桃子坝组 |
修建体育场(含标准足球场和田径跑道)。 |
7140 |
1000 | ||
浩口乡 |
田家寨滨水足球场 |
浩口村浩口组 |
标准足球场和环形标准田径跑道。 |
7300 |
600 | ||
仙女山街道 |
竹园安置点健身广场 |
明星村明星组 |
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 |
5000 |
500 | ||
5 |
社会足球场(5人制、7人制、11人制) |
仙女山街道 |
足球场 |
白果村苏岭组 |
田径跑道、足球场。 |
2000 |
150 |
火炉镇 |
火炉足球场 |
原铁器社 |
足球场、长跑赛道。 |
7140 |
2000 | ||
桐梓镇 |
足球体验场 |
桐梓镇桐梓村 |
新建5人制足球体验场(场平、草坪或者塑胶)。 |
1200 |
100 | ||
平桥镇 |
平桥新城社会足球场地 |
王家湾 |
占地5000平方米,新建7人制足球场1个,配套田径跑道、沙坑等。 |
5000 |
500 | ||
5 |
社会足球场(5人制、7人制、11人制) |
接龙乡 |
足球体验场 |
接龙乡小坪村 |
新建5人制足球体验场。 |
700 |
100 |
长坝镇 |
长坝镇社区5人制足球场 |
社区上场口(小学侧面) |
5人制足球场。 |
600 |
80 | ||
长坝镇 |
长坝镇何家堡村足球场 |
何家堡村安置点 |
7人制足球场。 |
2000 |
150 | ||
仙女山 |
社会足球场 |
荆竹村坨田组沙坝 |
7人制足球场。 |
2925 |
1500 | ||
6 |
群众滑冰场 |
桐梓镇 |
桐梓滑冰场 |
桐梓村,香树村 |
新建滑冰场(滑雪、滑草)场一处,场平,种植草,安全设施等。 |
10000 |
100 |
浩口乡 |
田家寨滨水滑冰场 |
浩口村浩口组 |
室内溜冰场。 |
1000 |
500 | ||
7 |
全民健身场地器材补短板项目 |
羊角街道 |
羊角街道多功能运动场 |
羊角街道 |
健身器材配套。 |
600 |
50 |
凤来镇 |
凤来乡多功能运动场 |
凤来乡送坪村 |
健身器材配套。 |
600 |
20 | ||
江口镇 |
江口镇多功能运动场 |
江口镇谭家村活动室 |
健身器材配套。 |
700 |
20 | ||
鸭江镇 |
车浩湾健身广场 |
车浩湾社区广场 |
健身器材、乒乓台、羽毛球场。 |
4500 |
60 | ||
黄莺乡 |
全民健身场地器材补短板项目 |
黄莺乡群力村 |
健身器材配套。 |
600 |
30 | ||
白云乡 |
红色村健身广场 |
红色村活动室 |
羽毛球场设备、健身器材安装。 |
700 |
20 | ||
凤来镇 |
青龙村党群服务中文化广场项目 |
凤来镇青龙村 |
党群服务中心球场升级改造油漆地板870平方米(包括标准化篮球场、球场划线、广场椅9把、太阳能灯10盏)。 |
870 |
30 | ||
7 |
全民健身场地器材补短板项目 |
黄莺乡 |
全民健身场地器材补短板项目 |
黄莺乡双河村 |
健身器材配套。 |
600 |
30 |
黄莺乡 |
全民健身场地器材补短板项目 |
黄莺乡黄莺村 |
健身器材配套。 |
600 |
30 | ||
黄莺乡 |
全民健身场地器材补短板项目 |
黄莺乡新树村 |
健身器材配套。 |
600 |
30 | ||
黄莺乡 |
全民健身场地器材补短板项目 |
黄莺乡复兴村 |
健身器材配套。 |
600 |
30 | ||
黄莺乡 |
全民健身场地器材补短板项目 |
黄莺乡隆兴村 |
健身器材配套。 |
600 |
30 | ||
黄莺乡 |
全民健身场地器材补短板项目 |
黄莺居委 |
健身器材配套。 |
600 |
30 | ||
接龙乡 |
接龙乡多功能运动场 |
接龙乡小坪村 |
健身器材配套。 |
600 |
30 | ||
接龙乡 |
两河村健身广场 |
接龙乡两河村 |
健身器材配套。 |
600 |
30 | ||
接龙乡 |
全民健身场地器材补短板项目 |
接龙乡接龙村 |
健身器材配套。 |
800 |
30 | ||
浩口乡 |
邹家村健身器材 |
邹家村铺子坪 |
健身器材及配套设施的安装。 |
100 |
5 | ||
浩口乡 |
接官村村健身器材 |
接官村接官坪 |
健身器材及配套设施的安装。 |
100 |
5 | ||
浩口乡 |
三汇村村健身器材 |
三汇村田坝组 |
健身器材及配套设施的安装。 |
100 |
5 | ||
浩口乡 |
场镇健身器材 |
浩口乡何家村 |
健身器材及配套设施的安装。 |
1000 |
20 | ||
桐梓镇 |
天台山公园 |
桐梓村 |
配置公园健身器材。 |
1200 |
30 | ||
7 |
全民健身场地器材补短板项目 |
桐梓镇 |
烈士陵园广场 |
桐梓村 |
配置广场建设器材全套。 |
2500 |
60 |
江口镇 |
坳二场篮球场 |
江口镇黄桷村坳二场组 |
篮球场。 |
600 |
13 | ||
黄莺乡 |
黄莺健身广场 |
黄莺社区 |
广场改造升级。 |
2000 |
300 | ||
庙垭乡 |
庙垭广场改扩建 |
庙垭乡街道 |
篮球场和羽毛球场塑胶重建,完善附属设施设备。 |
1600 |
100 | ||
庙垭乡 |
篮球场地改扩建 |
庙垭乡凤游村 |
篮球场塑胶铺设,完善附属设施设备。 |
1000 |
50 | ||
庙垭乡 |
篮球场地改扩建 |
庙垭乡云丛村 |
篮球场塑胶铺设,更换篮球架,完善附属设施设备。 |
1000 |
50 | ||
庙垭乡 |
篮球场地改扩建 |
庙垭乡蒲坪村 |
篮球场塑胶铺设,更换篮球架,完善附属设施设备。 |
1000 |
60 | ||
庙垭乡 |
篮球场地改扩建 |
庙垭乡双桥村 |
篮球场塑胶铺设,更换篮球架,完善附属设施设备。 |
1000 |
50 | ||
桐梓镇 |
桐梓镇儿童活动园 |
桐梓镇桐梓村下街组 |
秋千、滑梯、沙坑、平衡木等。 |
200 |
50 | ||
桐梓镇 |
羽毛球场建设 |
桐梓镇香树村天台寺组 |
增加场内设施、场馆修复。 |
400 |
6 | ||
大洞河乡 |
篮球场改扩建 |
大洞河乡街道 |
篮球场和羽毛球场塑胶重建,完善附属设施设备。 |
1600 |
100 | ||
大洞河乡 |
篮球场改扩建 |
大洞河乡幸福村 |
篮球场和羽毛球场塑胶重建,完善附属设施设备。 |
800 |
40 | ||
大洞河乡 |
篮球场改扩建 |
大洞河乡红宝村 |
篮球场和羽毛球场塑胶重建,完善附属设施设备。 |
800 |
40 | ||
大洞河乡 |
篮球场改扩建 |
大洞河乡百胜村 |
篮球场和羽毛球场塑胶重建,完善附属设施设备。 |
800 |
40 | ||
7 |
全民健身场地器材补短板项目 |
芙蓉街道 |
体育运动设施建设 |
中兴村 |
新建标准篮球场一块及相关配套。 |
70 |
20 |
芙蓉街道 |
体育运动设施建设 |
三坪村 |
铺设篮球场塑胶一块及相关配套。 |
70 |
15 | ||
芙蓉街道 |
体育运动设施建设 |
青吉村 |
铺设篮球场塑胶一块及相关配套。 |
70 |
5 | ||
芙蓉街道 |
体育运动设施建设 |
堰塘村 |
新建标准篮球场一块及相关配套。 |
70 |
20 | ||
芙蓉街道 |
体育运动设施建设 |
黄金村 |
铺设篮球场塑胶一块及相关配套。 |
70 |
15 | ||
芙蓉街道 |
体育运动设施建设 |
中鱼村 |
铺设篮球场塑胶一块及相关配套、添置乒乓球台1张。 |
70 |
10 | ||
芙蓉街道 |
体育运动设施建设 |
石龙村 |
铺设篮球场塑胶一块及相关配套。 |
70 |
5 | ||
芙蓉街道 |
活动室广场 |
东山活动室 |
场地硬化、健身器材配置。 |
600 |
25 | ||
芙蓉街道 |
柏杨健身广场 |
柏杨村村民委员会 |
篮球场改(扩建),树胶球场、羽毛球场、健身器材配套。 |
500 |
50 | ||
凤山街道 |
芦红片区全民健身综合体 |
芦红村 |
含芦红村、广坪村、出水村、杨家村,完善运动健身器材,包括必要的餐饮配套服务、商业配套服务、场馆管理办公室、卫生间、医务室等配套设施等,新建塑胶篮球场。 |
4000 |
600 | ||
凤山街道 |
芋荷村全民健身中心 |
芋荷村便民服务中心 |
新建塑胶篮球场、完善运动健身器材。 |
1500 |
100 | ||
凤山街道 |
万银村全民健身中心 |
原万银村游客接待中心(现居民安置点) |
配套建设室外健身活动场地,完善运动健身器材。 |
1000 |
100 | ||
凤山街道 |
走马村全民健身中心 |
走马村便民服务中心 |
改扩建篮球场,篮球场塑胶铺设,更换篮球架,完善附属设施设备。 |
1000 |
80 | ||
7 |
全民健身场地器材补短板项目 |
凤山街道 |
城东村全民健身中心 |
城东村便民服务中心 |
改扩建篮球场,篮球场塑胶铺设,更换篮球架及其他健身器材。 |
800 |
90 |
凤山街道 |
万银村全民健身中心 |
原万银村游客接待中心(现居民安置点) |
完善运动健身器材。 |
600 |
40 | ||
凤山街道 |
出水村全民健身中心 |
出水村居民安置点 |
完善运动健身器材。 |
600 |
50 | ||
凤山街道 |
杨家村全民健身中心 |
杨家村便民服务中心 |
篮球场塑胶铺设。 |
700 |
30 | ||
凤山街道 |
广坪村全民健身中心 |
广坪村便民服务中心 |
篮球场塑胶铺设,完善健身器材。 |
700 |
50 | ||
白云乡 |
莲池村健身广场 |
莲池村活动室 |
2000平方米健身广场及健身器材安装。 |
2000 |
150 | ||
白云乡 |
红云村健身广场 |
红云村活动室 |
600平方米健身广场及健身器材安装。 |
600 |
50 | ||
土地乡 |
室内篮球场、羽毛球场、停车场、公厕及设施等 |
土地乡沿河村 |
新建室内篮球场、羽毛球场、停车场、公厕及设施等。 |
750 |
1200 | ||
长坝镇 |
胜利村篮球场 |
胜利村活动室 |
塑胶篮球场,健身路径。 |
1200 |
30 | ||
长坝镇 |
鹅冠村篮球场 |
鹅冠村活动室 |
新建篮球场,健身路径一批。 |
2000 |
80 | ||
长坝镇 |
茶园村篮球场 |
茶园村活动室 |
改建篮球场,健身路径一批。 |
2000 |
65 | ||
长坝镇 |
前进村篮球场 |
前进村活动室 |
塑胶篮球场,健身路径。 |
1500 |
50 | ||
长坝镇 |
简村村篮球场 |
简村村安置点 |
新建篮球场,健身路径一批。 |
2300 |
95 | ||
7 |
全民健身场地器材补短板项目 |
长坝镇 |
红光村篮球场 |
红光村活动室 |
新建篮球场,健身路径一批。 |
2000 |
85 |
仙女山街道 |
全民健身中心 |
白果村苏岭组 |
健身中心。 |
2000 |
80 | ||
仙女山街道 |
全民健身中心 |
桃园村万家沟组 |
全民健身中心。 |
800 |
80 | ||
仙女山街道 |
吊嘴体育公园 |
庙树村庙树坝组 |
休闲、娱乐、健身。 |
2000 |
120 | ||
仙女山街道 |
个私一条街健身广场 |
仙女村铁炉组 |
个私一条街。 |
12000 |
600 | ||
仙女山街道 |
全民健身广场 |
仙女村铁炉组居民点 |
健身广场。 |
2000 |
800 | ||
仙女山街道 |
全民健身中心 |
庙树村庙树坝组 |
健身中心。 |
1500 |
60 | ||
仙女山街道 |
篮球场 |
龙宝塘村活动室旁 |
篮球场。 |
500 |
150 | ||
仙女山街道 |
健身器材 |
桃园村万家沟组 |
补充健身器材。 |
800 |
30 | ||
仙女山街道 |
健身器材 |
桃园村大河组 |
补充健身器材。 |
600 |
15 | ||
仙女山街道 |
健身器材 |
荆竹坪、水竹坪、杨柳组 |
补健身器材。 |
2000 |
260 | ||
仙女山街道 |
健身器材 |
庙树村河坝组 |
补充健身器材。 |
250 |
25 | ||
仙女山街道 |
健身器材 |
庙树村庙树坝组 |
补充健身器材。 |
250 |
25 | ||
仙女山街道 |
健身器材 |
白果村苏岭组 |
补充健身器材。 |
500 |
50 | ||
仙女山街道 |
健身器材 |
白果村双岭组 |
补充健身器材。 |
1000 |
100 | ||
7 |
全民健身场地器材补短板项目 |
仙女山街道 |
体育健身器材 |
龙宝塘村活动室旁 |
体育健身器材。 |
500 |
30 |
仙女山街道 |
健身器材 |
庙树村小河组 |
补充健身器材。 |
250 |
25 | ||
8 |
新增配置智能健身器材等智能设施设备的智慧健身设施 |
芙蓉街道 |
武隆体育馆智慧健身长廊 |
芙蓉街道 |
安装智能器材等智能设施设备的智慧健身设施,升级改造场馆周边的附属配套设施。 |
1000 |
20 |
凤山街道 |
南滨路智慧健身长廊 |
凤山街道 |
安装智能器材等智能设施设备的智慧健身设施,升级改造场馆周边的附属配套设施。 |
1000 |
50 | ||
仙女山街道 |
度假区智慧健身长廊 |
仙女山街道 |
安装智能器材等智能设施设备的智慧健身设施,升级改造场馆周边的附属配套设施。 |
1000 |
50 | ||
9 |
信息化数字升级改造公共体育场馆 |
武隆区 |
武隆区体育馆 |
武隆区 |
安装智慧、信息化数字系统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场馆周边的附属配套设施。 |
1000 |
1000 |
仙女山街道 |
仙女山体育馆 |
仙女山街道 |
安装智慧、信息化数字系统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场馆周边的附属配套设施。 |
1500 |
1000 | ||
10 |
新建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中心、山地户外营地、汽车自驾营地、公共船艇码头及配套设施) |
仙女山街道 |
荆竹山地户外运动营地(全国青少年户外运动营地) |
仙女山街道 |
与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联合建设全国山地户外运动营地,配套建设30公里健走、登山及骑行步道,建设国际户外运动展览馆、房车露营基地、自驾营地、射箭营地、自然教育、极限挑战、山地越野等户外运动项目及农事互动体验区、林下休闲、乡村民宿等九大功能区。 |
360000 |
3000 |
10 |
新建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中心、山地户外营地、汽车自驾营地、公共船艇码头及配套设施) |
土地乡 |
沿沧河大峡谷水上户外运动营地建设 |
土地乡沿河村 |
水上游乐场、户外露营基地、公厕、生态停车场、连接路等配套设施建设。 |
15000 |
1300 |
沧沟乡 |
大田水上户外运动营地 |
沧沟乡大田村 |
水上游乐场、户外路营基地、公厕、生态停车场、连接路等配套设施建设。 |
30000 |
4000 | ||
接龙乡 |
仙女山后山(接龙)户外运动营地 |
仙女山后山片区(南天湖-两河水库-二王洞-二龙口-千年银杏王-犀牛寨沿线) |
依托接龙乡接壤仙女山、南天湖国际旅游度假区,每年上1000万游客存在运动旅游刚性需求,利用辖区内高山水库、二王洞厅、沿昌河峡谷、千年银杏王、二龙口流雾等特色户外景观资源,配套建设仙女山后山户外探险公共服务中心、露营基地、汽车营地、洞穴探险区、太翼王寨探险区、开发后山四季越野动线线路、高山民宿,连通两条登山及骑行步道,形成特色山地运动旅游集聚区。 |
5000 |
1500 | ||
仙女山街道 |
山地户外营地 |
桃园村大河组 |
公共服务中心、露营基地、生活服务区等。 |
46000 |
6000 |
序号 |
项目名称 |
规划地点 |
主要规划内容 |
规划性质 |
项目投资(万元) |
责任单位 |
1 |
仙女山全国亚高原训练基地项目 |
仙女山街道 |
依托仙女山体育中心,完善民俗赛马场等配套设施,建设亚高原体育训练基地。 |
改扩建 |
12900 |
区文化旅游委 |
2 |
仙女山冰雪项目 |
仙女山景区 |
提档升级仙女山室内滑雪场、仙女山室外滑雪场。 |
续建 |
500 |
区旅游产业 (集团)公司 |
3 |
呐溪原乡提档 升级项目 |
火炉镇 |
建设云海仙居(四合院)、装配式木屋潇湘馆、文化景观提升、呐溪时空漫行逍遥骑行一体化、垂钓藕香榭、研学基地等。 |
续建 |
1500 |
区旅游产业 (集团)公司 |
4 |
白马山冒险丛林项目 |
白马山 |
开设丛林魔网/丛林穿越、丛林山车、云端遨游、石林儿童乐园、真人CS等项目。 |
续建 |
990 |
区旅游产业 (集团)公司 |
5 |
体育彩票销售提档增效行动项目 |
武隆区 |
新增5-10个体彩销售点,全区体彩销售点达到40个以上。 |
续建 |
1000 |
区文化旅游委 |
6 |
仙女峡漂流项目 |
凤山街道 |
提档升级仙女峡漂流配套设施。 |
续建 |
1000 |
区文化旅游委 |
7 |
木棕河漂流项目 |
沧沟乡 |
提档升级配套服务设施。 |
续建 |
500 |
区旅游产业 (集团)公司 |
8 |
仙女山荆竹户外运动营地项目 |
仙女山街道 |
建设户外展览、房车及自驾营地、射箭营地、自然教育、极限挑战、山地越野、露营基地等户外运动项目及农事互动体验区、林下休闲、乡村民宿功能区。 |
新建 |
1600 |
仙女山街道 |
9 |
武隆区城市体育公园项目 |
武隆城区 |
建设标准化田径场、网球场、室内羽毛球场、集中乒乓球场、篮球场、自行车骑行道及基础配套设施等。 |
新建 |
20000 |
区城市管理局、 区文化旅游委 |
10 |
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展览馆项目 |
仙女山游客接待中心 |
打造集户外文化陈列展示、户外用品销售、特色户外运动项目体验为一体的国际户外运动生活馆。 |
新建 |
800 |
区文化旅游委 |
11 |
金鼎山森林旅游文化休闲运动中心项目 |
仙女山度假区 |
建设森林旅游、康养娱乐、儿童游乐系列,仙女文化主题、山地车系列运动主题的综合休闲运动中心。 |
新建 |
2000 |
仙女山街道 |
12 |
仙女山国际房车露营基地项目 |
仙女山景区 |
建设房车营地、露营基地,完善厕所、水电等配套,设置餐饮、购物、音乐等相关业态。 |
新建 |
1500 |
区旅游产业(集团)公司、区文化旅游委、区仙管委、仙女山街道 |
13 |
水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基地项目 |
江口镇 |
打造重庆市首个国家级水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形成以水上运动、低空游览、亲子研学、户外休闲为业态的体育旅游目的地。 |
新建 |
3100 |
区水利局、江口镇 |
14 |
国家标准300公里登山步道项目 |
武隆区 |
依托国际户外公开赛历届线路,选择精品路段,打造国家标准步道示范段,沿途配套露营基地、应急救援及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
新建 |
5000 |
区旅游产业 (集团)公司 |
15 |
仙女山低空飞行项目 |
武隆区 |
合作运行仙女山景区低空飞行项目,由合作公司负责前置手续办理及日常经营维护,无需动工建设。 |
新建 |
2000 |
区旅游产业 (集团)公司 |
16 |
中国武隆国际体旅产业谷项目 |
石桥乡 |
项目以1680米海拔绝壁为界,横跨渝贵两地,以芙蓉仙山绝壁平台为界,将地块划分为三大区“道真片区1680米悬崖台地-体育探险版块”“芙蓉仙山1200米绝壁台地-体育养生版块”“芙蓉湖300米水景台地-体育文旅版块”,统一规划,按序开发。 |
储备 |
2000000 |
区文化旅游委 |
17 |
武隆区大洞河峡谷户外运动营地项目 |
大洞河乡 |
建设峡谷户外运动营地以及自驾车露营基地,开展山地越野、河谷穿越、攀岩、探穴、漂流等峡谷探险项目。 |
储备 |
3000 |
区旅游产业 (集团)公司、区白管委 |
18 |
双堡国际户外探险旅游区项目 |
长坝镇 |
利用高速公路施工便桥打造蹦极、攀岩、漂流、峡谷探险、索道、民俗风情体验等项目。 |
储备 |
5000 |
区旅游产业 (集团)公司、区白管委 |
19 |
武隆汽摩运动基地项目 |
武隆区 |
引进专业团队打造汽车摩托车竞赛表演基地。 |
储备 |
10000 |
区文化旅游委 |
20 |
白马山全民健身 中心项目 |
白马镇 |
新建全民健身中心约5800平方米,羽毛球场4片、网球场3片、篮球场2片,搏击馆、射箭馆、体操健身馆。 |
储备 |
5000 |
区旅游产业 (集团)公司 |
21 |
二龙洞-犀牛寨亚洲最高洞厅探险科考项目 |
接龙乡、土地乡 |
打造洞厅探险科考项目。 |
储备 |
5000 |
土地乡、接龙乡 |
22 |
仙女山后山(接龙)户外运动营地项目 |
仙女山街道、双河镇、接龙乡 |
建设仙女山后山户外探险公共服务中心、露营基地、汽车营地、洞穴探险区。 |
储备 |
3000 |
接龙乡 |
23 |
大田水上户外运动营地项目 |
沧沟乡 |
水上游乐场、户外露营基地、公厕、生态停车场、连接路等配套设施建设。 |
储备 |
1500 |
区旅游产业 (集团)公司 |
24 |
延沧河大峡谷水上户外运动营地建设项目 |
土地乡 |
水上游乐场、户外露营基地、公厕、生态停车场、连接路等配套设施建设。 |
储备 |
1300 |
土地乡 |
25 |
桐梓云山梯田汽车露营基地项目 |
桐梓镇 |
公厕1个、附属配套设施。 |
储备 |
1000 |
桐梓镇 |
26 |
后坪片区国际户外探险运动基地项目 |
后坪乡 |
建设二王洞洞穴群探险步道、灯光系统,在天池苗寨苗王山建设绝壁速降、极限攀岩等运动项目,打造后坪国际户外探险运动探险基地。 |
储备 |
3000 |
区文化旅游委 |
27 |
黄莺大峡谷景区项目 |
黄莺乡 |
新建观光索道、游乐设施及景区配套服务设施。 |
储备 |
20000 |
区旅游产业 (集团)公司、区白管委 |
28 |
武隆-中国雪钻国际滑雪运动康养度假区综合项目 |
仙女山街道 |
建设集高端人群的康养,旅游,培训,滑雪设备器材的制造及培养未来的滑雪世界冠军产业为一体的综合项目。 |
储备 |
20000 |
区招商中心 |
29 |
白马山天尺情缘景区房车营地项目 |
白马山 |
建设房车营位及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
储备 |
1500 |
区旅游产业 (集团)公司 |
30 |
芙蓉江运动乐园项目 |
江口镇 |
建设漂浮运动体验区、芙蓉塔、芙蓉花岛、滨水栈道、水岸森林康养基地、滨水休闲港湾等,建设芙蓉江路亚垂钓基地,打造水上游乐项目综合体。 |
储备 |
5000 |
区旅游产业 (集团)公司 |
31 |
乌江画廊蓝色风景带项目 |
武隆区 |
建设水上游乐、旅游码头、两岸防护及景观带提升等。 |
储备 |
15000 |
区文化旅游委、区旅游产业(集团)公司 |
32 |
武隆接龙生态体育小镇 |
接龙乡 |
建设星空露营基地、体育运动中心、越野车赛道、山地自行车骑行、民俗、生态小院、康养中心、种植苗木基地等。 |
储备 |
34000 |
接龙乡 |
附件3
武隆区“十四五”全民健身赛事和活动
序号 |
举办单位 |
赛事及活动名称 |
举办单位 |
参与部门 |
举办地址 |
备注 |
1 |
武隆区 |
中国武隆国际百公里山地越野赛 |
中国登山协会、重庆市体育局、区人民政府 |
区体育局、区卫生健康委、区旅游产业(集团)公司 |
武隆区仙女山街道 |
3000人次 |
2 |
武隆区 |
全国徒步大会 |
中国登山协会、重庆市体育局、区人民政府 |
区体育局、区卫生健康委、区旅游产业(集团)公司 |
武隆区仙女山镇 |
3000人次 |
3 |
江口镇 |
重庆市芙蓉江龙舟锦标赛 |
市体育局、区人民政府 |
区体育局、区卫生健康委、区旅游产业(集团)公司、江口镇、石桥乡 |
武隆区三河口 |
1000人次 |
4 |
仙女山街道 |
重庆·武隆仙女山马拉松 |
市体育局、区人民政府 |
区文化旅游委、区旅游产业(集团)公司 |
仙女山国家旅游度假区 |
3000人次 |
5 |
羊角街道 |
球类运动邀请赛 |
区委、区人民政府 |
区文化旅游委,羊角街道 |
羊角街道 |
500人 |
6 |
凤来镇 |
凤来镇农民运动会 |
凤来镇人民政府 |
凤来镇文化旅游服务中心 |
凤来镇体育健身广场 |
200-300人 |
7 |
桐梓镇 |
云山梯田半马越野赛 |
桐梓镇人民政府 |
文化旅游服务中心 |
重庆市武隆区桐梓镇官田村 |
200人 |
8 |
桐梓镇 |
“桐花杯”羽毛球邀请赛 |
桐梓镇人民政府 |
文化旅游服务中心 |
桐梓镇 |
200人 |
9 |
石桥乡 |
武隆区职工运动会 |
石桥乡人民政府 |
文化旅游服务中心 |
石桥乡 |
1000人 |
10 |
鸭江镇 |
庆五一篮球比赛 |
鸭江镇人民政府 |
鸭江镇文化旅游服务中心 |
鸭江镇综合文化广场 |
镇级各单位、各村(居)参加 |
11 |
鸭江镇 |
国庆节全民运动会 |
鸭江镇人民政府 |
鸭江镇文化旅游服务中心 |
鸭江镇车浩湾广场 |
镇级各单位、各村(居)参加 |
12 |
鸭江镇 |
全民健身登山比赛 |
鸭江镇人民政府 |
鸭江镇文化旅游服务中心 |
鸭江镇小三峡 |
镇级各单位、各村(居)参加 |
13 |
浩口乡 |
边区篮球赛 |
浩口乡人民政府 |
浩口乡 |
浩口乡 |
渝南黔北约16个乡镇参加 |
14 |
浩口乡 |
庆祝建党105周年活动 |
浩口乡人民政府 |
浩口乡 |
浩口乡 |
辖区内体育竞技,约10支球队 |
15 |
庙垭乡 |
庙垭乡全民运动会 |
庙垭乡人民政府 |
庙垭乡文旅服务中心 |
庙垭乡广场 |
1000人 |
16 |
庙垭乡 |
庙垭乡全民趣味运动会 |
庙垭乡人民政府 |
庙垭乡文旅服务中心 |
庙垭乡广场 |
500人 |
17 |
庙垭乡 |
庙垭乡全民运动会 |
庙垭乡人民政府 |
庙垭乡文旅服务中心 |
庙垭乡广场 |
1000人 |
18 |
平桥镇 |
庆五一篮球比赛 |
平桥镇人民政府 |
平桥镇文化旅游服务中心 |
平桥镇综合文化广场 |
镇级各单位、各村(居)参加 |
19 |
平桥镇 |
国庆节运动会 |
平桥镇人民政府 |
平桥镇文化旅游服务中心 |
平桥镇王家湾广场 |
镇级各单位、各村(居)参加 |
20 |
平桥镇 |
七一乒乓球比赛 |
平桥镇人民政府 |
平桥镇文化旅游服务中心 |
平桥镇王家湾广场 |
全体镇干部参加 |
21 |
平桥镇 |
全民健身登山比赛 |
平桥镇人民政府 |
平桥镇文化旅游服务中心 |
平桥镇森林公园 |
镇级各单位、各村(居)参加 |
22 |
大洞河乡 |
大洞河乡全民运动会 |
大洞河乡人民政府 |
大洞河乡文旅服务中心 |
大洞河乡月亮湾广场 |
800人 |
23 |
大洞河乡 |
大洞河乡全民运动会 |
大洞河乡人民政府 |
大洞河乡文旅服务中心 |
大洞河乡月亮湾广场 |
800人 |
24 |
大洞河乡 |
大洞河乡全民运动会 |
大洞河乡人民政府 |
大洞河乡文旅服务中心 |
大洞河乡月亮湾广场 |
800人 |
25 |
长坝镇 |
长坝镇职工运动会 |
长坝镇人民政府 |
长坝镇社区 |
社区广场 |
200人 |
26 |
长坝镇 |
长坝镇中学生运动会 |
长坝中学校 |
长坝中学 |
长坝中学 |
1500人 |
27 |
长坝镇 |
长坝镇小学生运动会 |
长坝小学校 |
长坝小学 |
长坝小学校 |
1200人 |
28 |
长坝镇 |
长坝镇运动会 |
长坝镇人民政府 |
长坝镇社区 |
长坝镇社区 |
600人 |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武隆区部门街镇网站
其他网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002320015 ICP备案:渝ICP备11006838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20200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