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街道办事处,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武隆区口岸和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4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
武隆区口岸和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
为加快融入重庆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推动全区口岸和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和重庆市口岸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渝府办发〔2021〕157号)及《武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武隆府发〔2021〕7号)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区物流业总体实力快速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为“十四五”顺应新形势、适应新环境、完成新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物流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十三五”时期,除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出现明显下滑外,全区货运总量整体呈快速增长态势,港口货运吞吐量增速尤其迅猛。2015年到2019年,全区货运总量增加了1.16倍,其中:公路货运量增加了44.5%,港口货物吞吐量增加了6.33倍。2020年,受新冠疫情冲击,全区物流产业下滑明显,完成货运总量457.72万吨,同比下降50.1%,其中:公路货运量215.49万吨,同比下降59.8%;水路货运量242.23万吨,同比下降35.7%。全年实现物流产业增加值(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增加值)6.31亿元,较2015年增长了52.4%,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8%,对GDP的贡献率为2.1%,拉动GDP增长0.1个百分点。
表1—1 2015—2020年武隆区货运量完成情况一览表
序号 |
项目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
1 |
货运总量(万吨) |
422.42 |
451.68 |
531.19 |
747.38 |
912.87 |
457.72 | |
其中 |
公路 |
371 |
400 |
443 |
509 |
536 |
215.49 | |
水路(港口吞吐量) |
51.42 |
51.68 |
88.19 |
238.38 |
376.87 |
242.23 | ||
2 |
货运总量增速(%) |
8.3 |
6.9 |
25.7 |
40.7 |
22.1 |
-50.1 |
综合运输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十三五”以来,武隆加大交通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全区交通建设共计完成投资108.84亿元,比“十二五”期间增长35.5%,机场、铁路、高速公路和航道等重大项目投资加快推进,促进武隆对外运输大通道建设。一是重庆仙女山支线机场建成投用,填补了周边区域支线机场的空白,提升了武隆区域枢纽地位及可达性,为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跨境无障碍旅游提供支撑。二是渝怀铁路二线建成通车,提高了武隆铁路货运和客运运输能力及服务水平,为打造空铁联运、公铁联运、铁水联运,推进公路运输向铁路运输转移提供便利条件。三是渝湘高速铁路建设启动实施,将全面融入全国高速铁路网络,加强与主城都市区、成渝双城经济圈双核的联系,提高了与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大湾区等发达地区的交通便捷性。四是高速公路建设高标准加快推进,渝湘高速复线、武道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武两高速(平桥至大顺段)已完成对社会投资人招标工作,武丰高速正在进行初步勘察设计,全区高速公路下道口将由6个增加至15个。五是航道港口建设大力推进,武隆白马航电枢纽启动建设将大幅度提升乌江武隆段通航能力,老黄纤货运码头、边滩货运码头、桐麻湾货运码头、万卷书货运码头、芙蓉江旅游码头等5座老码头通过检测评估,大大提升武隆港码头吞吐能力。
物流设施基础得到夯实。五洲国际商贸物流园项目稳步推进,AB区区域性综合验收顺利通过并交付业主,CD区进入验收招展阶段。“二中心一馆一园”(区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区级物流分拨中心、仙女山旅游接待中心O2O体验馆、仓储物流分拨园)建成投入运营。区、街道(乡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基本成型,建成区级电商物流配送中心1个,开通5条物流配送线路。区、乡镇、村三级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包括1个区级电商运营中心、8个镇级电商服务中心、乡村电商网点全覆盖。白马综合物流园、土坎商贸物流园规划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物流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截至2021年,武隆共有物流企业71家,其中:公路运输业9家,水上运输业3家,三方物流企业54家,城区商超内部货运5户。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等物流相关行业从业人员9500人,较2015年增长了53.2%。货运车辆2149台,8599.5吨位,其中大型货车542辆,6440.2吨位,中型货车126辆,361.7吨位,小型货车1481辆,1797.6吨位。货船24艘34059吨位,较2015年货船总吨位增加了1.3倍,货船平均吨位1420吨,较2015年提高了74%。
(二)存在问题。“十三五”时期全区物流业发展取得一定成绩,对照区域性现代经济发展要求,仍存在短板。
产业规模偏小,区域影响力弱。2020年,武隆货运总量457.72万吨、港口吞吐量242.23万吨,仅占全市总量的0.37%和1.46%,物流产业规模较小,对周边区域影响带动能力有限。
交通短板明显,物流通道不畅。对外通道体系尚未完善,无法满足产业发展及潜在物流需求。北上长江经济带、南下陆海新通道的干线铁路和高速公路处于空白状态,乌江航道等级总体偏低,规划港口码头建设推进比较缓慢,不利于快速融入长江经济带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对内,铁路、港口、高速公路等未能有效连接,物流“微循环”不畅。
主体竞争力差,缺乏龙头带动。物流集约化、标准化程度不高,现有物流企业大多从事传统的运输、仓储、货代等物流服务,业务类型较为单一,发展方式较为粗放。缺乏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难以带动武隆整体物流水平的提升。
设施建设滞后,物流供给不足。物流园区建设缓慢,缺乏集约标准的大型物流园区,物流资源集聚能力不强,产业发展规模效应不明显。商贸物流仓储及专业物流仓储等供给总量不足,尤其是冷链仓库缺口较大,且零星分布,城乡末端配送设施等建设亟待加强。
现代化水平低,亟待降本增效。物流运行环节中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等技术手段加持不多,物流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需提高。物流与产业融合深度不够,智慧物流、物流金融等高端业态发展不足。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亟待降本增效。
(三)面临形势。展望“十四五”,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加快发展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逐渐形成,以及“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等多重重大战略叠加,武隆区物流业发展面临着良好的形势和机遇。
新一轮科技革命激发口岸物流发展新动力。当今社会正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初始阶段,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逐渐引发产业革命,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正在发生革命性突破,重大颠覆性创新不时出现,深度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呈现出生产方式智能化、产业组织平台化、技术创新开放化特征,对国际格局的发展、全球分工有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在此背景下,物流产业已经形成依靠技术、业态、模式三大创新源泉的智能化、信息化、平台化创新发展的新格局,将全面提升物流供应链的服务能力和一体化发展水平,推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物流技术创新,深刻改变物流资源配置的方式,减少货物在途、在库以及车辆配货等待时间,为物流产业创新驱动发展和加快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
多重国家战略孕育口岸物流发展新动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物流发展,给予有力指导和重大支持,作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决策,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带来诸多政策利好、投资利好、项目利好,使武隆战略地位凸显,为武隆口岸物流高质量发展赋予了全新优势、创造了有利条件。
区域协同发展创造口岸物流发展新机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重庆“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等区域合作战略的深入推进,为武隆口岸物流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川渝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大环境下,武隆与乐山签订缔结友城协议,推动双边在政务服务、商贸服务、口岸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合作,开启区域协同合作发展新篇章。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提出加快渝湘高铁、乌江黄金水道、武隆—道真高速公路等建设,共同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将大大提升武隆在渝黔两地物资交换、人员交流的作用地位,推动两地共同发展。推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是精准考量全市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武隆可充分发挥承接重庆主城都市区、联通黔北的重要联结点功能,加快打造渝东南旅游集散中心和生态产品集散中心。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抢抓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等战略机遇,围绕武隆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绿色发展创新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强力实施“生态优先、旅游引领、商产融合、强区富民”发展战略,结合以国际化为引领的旅游“三次创业”,遵循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律与趋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挥联接重庆主城都市区、联通黔北的重要节点作用,建设渝南黔北及一区辐射两群的重要交通物流枢纽。
(二)基本原则。
战略引领,统筹布局。充分体现武隆区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叠加优势,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物流产业发展主攻方向,强化区域物流辐射、产业供应链服务能力和对外窗口作用,精准对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发展大格局。结合武隆区现状实际和未来规划,积极融入“全市一盘棋、物流一张网”,实现与主城和周边区县物流协同发展。
市场运作,政府引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物流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畅通物流要素流通渠道,实现物流要素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健全物流市场运行机制,做到放活与管好有机结合,提升监管和服务能力,创造良好营商环境。
网络融合、产业协同。整合水、铁、公、空交通设施,统筹陆上、水上、空中物流信息,构建无缝衔接的多式联运物流信息网络,加强区内物流园区分工协作,加强与南川、涪陵、彭水、道真等周边地区国家物流枢纽及物流园区联动,优化整合拓展对外物流通道,按照“枢纽+通道+网络”运行要求,加快通道网络融合,构建现代化物流组织网络。围绕现代产业规模化聚集化发展及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加强物流与交通、制造、商贸等产业融合,探索通道经济、枢纽经济新范式,培育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基建先行、绿色高效。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交通规划和全区口岸物流发展需求,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积极倡导绿色物流供应链发展系统建设,加强绿色低碳技术与装备应用,推进绿色物流模式创新,打造绿色物流体系,提升物流产业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积极推广使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高标仓、智慧仓等现代物流设施建设,推动设施网络、技术装备、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推动物流降本增效。
(三)发展定位。顺应重庆经济发展的大潮,结合武隆发展基础与形势,武隆口岸物流发展功能定位为“一心、一地、一节点”。
——武陵山区国际旅游商品集散中心。落实武隆旅游“三次创业”行动,结合中新文旅合作计划助力武隆、巫山等区县打造中新(重庆)国际旅游目的地等机遇,依托武陵山区世界级旅游资源,发挥机场和高铁快运优势,围绕“服务业+旅游”,大力推动现代物流发展,以游客满意为导向,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的旅游物资流通体系,助力武隆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和渝东南旅游集散中心。
——重庆南向对外开放重要辅助地区。对接重庆国际陆海物流大通道建设,推动仙女山机场口岸临时开放,助力黔江建设渝东南口岸发展中心,更加全面融入西部大开发、共建“一带一路”及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外交通大通道和内部交通网络基本成形,基本形成带动渝东南、支撑重庆、服务全国的对外开放格局,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处于渝东南领先地位。
——渝东南生活物资分拨重要节点。发挥好“一区两群”连接点作用,突出“承东启西”的区位联结点地位,加快建设白马、土坎、凤来新城3个物流园和城东、仙女山2个物流配送中心,联动渝东南各区县共同推动区域快递、冷链、应急等物流发展,建成主城都市区与渝东南武陵山城镇群生活物资中转分拨的重要功能节点。
(四)发展目标。
1.“十四五”发展目标。
到2025年,实现全社会货运量1200万吨左右,港口货物吞吐量600万吨左右,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下降到12.5%以下,物流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4%以上,物流对全区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逐年提高。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内通外畅、结构合理、智慧高效、绿色安全的现代化物流体系,实现机场口岸临时开放,初步实现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对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能力显著增强。
物流运行网络基本形成。以“干线运输+区域分拨”为特征的多式联运网络基本建成,以“区域分拨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为支撑的城乡共同配送体系基本建成,内畅外联的现代物流运行网络基本形成。
物流内部结构更加优化。东西南三向和航空物流通道具备雏形,货物流向趋于均衡;白马综合物流园、土坎商贸物流园、凤来新城物流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全面展开,各自发挥相应功能;城乡物流共同配送体系更加完善;水路、公路、铁路、航空物流结构更加优化,多式联运加快发展。
物流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完善互联互通的枢纽信息网络,物流枢纽一体化运作、网络化经营、专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与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物流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物流枢纽经济效应充分显现。
绿色智慧物流特征突出。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普遍推广应用,专用运输工具、循环使用托盘、无人仓、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标准化、智能化、绿色化设施设备在物流领域广泛使用,传统物流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表2—1 武隆现代物流发展主要指标一览表
类别 |
序号 |
名称 |
单位 |
2020年 |
2025年 |
2035年 |
综合水平 |
1 |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 |
% |
— |
12.5 |
10 |
2 |
物流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
% |
2.8 |
≧4 |
≧6 | |
物流服务 |
3 |
货运总量 |
万吨 |
457.72 |
1200 |
2000 |
4 |
铁路及水运货运量占比 |
% |
47 |
≧45 |
≧50 | |
5 |
港口货物吞吐量 |
万吨 |
242.23 |
500 |
800 | |
6 |
航空货邮吞吐量 |
吨 |
— |
1500 |
≧3000 | |
7 |
多式联运货运量年均增长率 |
% |
— |
10 |
9 | |
8 |
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率 |
% |
— |
10 |
9 | |
智慧物流 |
9 |
平台信息化交易量比重 |
% |
— |
30 |
45~55 |
10 |
物流企业信息化率 |
% |
— |
90 |
100 | |
绿色物流 |
11 |
物流应急响应时间 |
小时 |
— |
2 |
0.5~1 |
12 |
72小时应急物资保障率 |
% |
— |
90 |
100 | |
融合联动 |
13 |
制造业物流费用率下降幅度 |
百分点 |
— |
0.6 |
1.5~2.0 |
14 |
商贸(含电商)物流费用率下降幅度 |
百分点 |
— |
0.6 |
1.5~2.0 | |
15 |
全市冷链物流百强企业数量 |
个 |
— |
1 |
2 |
2.远景发展目标。
到2035年,渝南黔北及一区辐射两群的重要交通物流枢纽地位更加突出,形成以功能性基础物流为支撑、综合性高端物流快速发展的物流业态格局。对外物流大通道多向畅通,商贸物流平台功能完善,机场口岸正式开放,资源要素聚集辐射能力显著增强,服务质量全面升级,物流成本大幅下降,绿色智慧物流快速发展,全面实现传统物流向现代高效物流转变,物流业成为拉动武隆区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总体布局
围绕建设“渝南黔北及一区辐射两群的重要交通物流枢纽”目标,依托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整合现有物流资源要素,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织密物流通道网络、优化物流节点布局,推动物流行业转型升级,畅通“3+1+N”物流大通道网络、构建“一带两心三园”物流发展空间格局,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一)畅通“3+1+N”物流大通道网络。
“3”为融入全市国际陆海物流大通道,对接国内主要经济区和城市群,联通境外,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3条国际性物流大通道,即:西向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接入亚欧国际物流大通道;东向对接长三角地区、联通长江经济带,接入沿江综合立体国际物流大通道;南向对接北部湾城市群、联通粤港澳大湾区,接入西部陆海新通道。
“1”为融入全球航空物流大通道网络,加快丰富仙女山机场航线网络,加强对接国内各大航空公司,强化与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黔江机场合作,探索依托江北机场实行国际国内的联营模式,结合以黔江机场为主体渝东南口岸发展中心建设,积极谋划论证仙女山机场扩建和临时开放,打造国际旅游航空枢纽,接入连通全国、辐射全球的航空物流大通道网络。
“N”为对接渝东南、渝东北、黔北等周边地区,进行物资集散分拨配送的区域性物流通道。
图3—1 “3+1+N”物流大通道示意图
“一带”为沿谷绿色物流产业带。依托沿东西向槽谷布设的乌江黄金航道、渝怀铁路、渝怀铁路复线、渝湘高速、武两高速等综合交通设施,服务沿线产业、旅游、生活组团需求,合理布局物流设施,打造沿谷绿色物流产业带,助推武隆特色产业发展轴建设。
“两心”为两个城乡物流配送中心。提档升级武隆区仓储物流集散中心、仙女山旅游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覆盖武隆城乡的寄递配送物流网络,科学有效支撑产城景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三园”为三个重点物流园区。充分发挥白马工业组团产业基础、土坎临港多式联运优势和凤来新城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推动白马综合物流园、土坎商贸物流园和凤来新城物流产业园建设,构建武隆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承载空间。
图3—2 “一带两心三园”物流空间格局示意图
四、加快物流通道建设
(一)加强通道载体建设。
1.提速建设铁路网络。在现有渝怀铁路、渝怀二线的基础上,推进渝湘高铁建成运营和涪柳铁路开工建设,积极推进渝万高铁支线涪陵至武隆段前期工作,论证主城区-涪陵-武隆-南川-主城区市域铁路、西安—丰都—武隆—遵义—广西高铁,并争取早日纳入国家市级相关规划。到2025年,“3高1快3普”的铁路网稳步推进,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40公里。
2.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在现有包茂高速、银百高速的基础上,推进渝湘高速复线、武隆—道真高速建设进度,新开工武隆—两江新区高速、垫江—丰都—武隆高速,加快推进白涛-白马-豹岩、丰都游轮辅港-南天湖-仙女山机场-武隆城区(与武丰高速相接)高速前期工作,研究论证武隆大洞河-南川三泉、白涛-双河-接龙-石柱马武高速,争取纳入市上规划。到2025年,初步形成“3横3纵4联”的高速网络,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71.5公里。
3.畅通内河水运体系。以白马航电枢纽建设为主要抓手,推动乌江武隆段65公里航道整治和乌江航道渠化工程,力争武隆境内白马港具备常年3000吨级船舶通行能力,全区三级航道里程达到79公里。建成土坎货运码头,全区港口吞吐量达到500万吨。
4.打造支线航空网络。丰富仙女山机场航线网络,对接国内各大航司航,加快开通各大旅游目的地城市直飞航线,打造干支通、支支通、互联互通旅游航线网络;探索依托江北机场实行国际国内的联营模式和武隆-黔江机场一体化运营模式,积极谋划论证仙女山机场扩建和机场口岸临时开放,争取开辟国际航线,打造国际旅游航空枢纽。到2025年,航空货运吞吐量达到1500吨。
专栏1物流通道载体建设重点内容 |
(一)提速建设铁路网络。续建完工渝湘高铁(武隆段)64公里;力争开工建设涪柳铁路;积极推进渝万高铁支线涪陵至武隆段前期工作40公里、武隆—南川市域铁路60公里、西安—丰都—武隆—遵义—广西高铁80公里。 (二)完善高速公路网络。续建完工渝湘高速复线(武隆段)65公里;开工建设武两高速(武隆段)14公里、垫丰武道高速70公里;加快推进白涛—白马—豹岩30公里、丰都游轮辅港—南天湖—仙女山机场—渝湘高速公路35公里前期工作,研究论证武隆大洞河—南川三泉12公里、白涛—双河—接龙—石柱马武高速50公里。 (三)畅通内河水运体系。续建完工航道整治工程,按照三级通航标准推进乌江武隆段65公里航道整治;白马航电枢纽,力争武隆境内白马港具备常年3000吨级船舶通行能力。开工建设土坎货运码头。 (四)打造支线航空网络。积极对接国内各大航司航,加快开通各大旅游目的地城市直飞航线,打造干支通、支支通、互联互通旅游航线网络;谋划论证仙女山机场扩建和机场口岸临时开放,争取开辟国际航线。 |
图4—1 武隆区“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图
(二)完善通道网络体系。依托铁公水空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构建辐射周边、服务全国、连接境外的“3+1+N”的国内国际物流大通道网络。
1.联通三大国际陆海物流大通道。以武隆为轴点,接入东、西、南三条重庆市国际陆海物流大通道,实现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北部湾城市群及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内主要经济区互联互通,同时打通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及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国际通道。
西向国际陆海物流大通道。依托渝湘高速、渝湘高速复线、武两高速、三环高速、渝湘高铁、南涪铁路、渝怀铁路,建立与主城都市区快速连接,打造渝东南武陵山区城市群进入主城都市区,进而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桥头堡”和“连接点”,推动更多的生活物资、特色农产品经武隆转运分拨。在此基础上,主要由重庆团结村、成都青白江等地接入中欧铁路,经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出入境,发挥中欧班列重要集货节点作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
东向国际陆海物流大通道。发挥水运成本低、运量大优势,依托乌江黄金水道、垫丰武高速、渝湘高铁支线(武隆—涪陵,论证中),实现与涪陵、万州等沿江物流枢纽城市衔接,再经长江黄金水道、沪蓉高速以及规划建设的沿江货运铁路等,加强与长江中下游沿线省市协同联系,推动贵州地区的大宗物资经武隆进出集散。在此基础上,加强同南京港、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等港口合作交流,发展时效要求不敏感的进出口商品运输,并借力上海自贸区等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南向国际陆海物流大通道。依托渝怀铁路和规划建设的万黔货运铁路、黔江—广州铁路等,构建重庆—武隆—贵阳—南宁—钦州—防城港、武隆—黔江—怀化—柳州—钦州—防城港及武隆—黔江—怀化—衡阳—广州的多式联运物流通道,加强同北部湾城市群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联动发展。在此基础上,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跨境公路运输及跨境铁路运输等物流组织形式,经北部湾出境连接东盟,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2. 融入全球航空物流大通道网。围绕国际旅游发展需求,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加快丰富仙女山机场航线网络,强化与重庆江北机场和黔江机场竞合发展,优先开通各大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直飞航线,打造干支通、支支通、互联互通旅游航线网络,推动旅游物流发展。积极策划仙女山机场扩建工作,争取开辟国际航线,推动武隆机场实现临时开放,打造国际旅游航空枢纽,助力以黔江机场开放为核心的渝东南口岸发展中心建设,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通达性,接入连通世界、辐射全球的航空物流大通道网络。
3. 畅通N条区域性物流通道。对接渝东南、渝东北、黔北等周边地区,畅通N条区域性物流通道,增强集聚辐射能力,助力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发展,提升武隆区域物流枢纽功能。铁路依托渝怀铁路、渝怀铁路二线、南涪铁路、涪柳铁路等,联通涪陵、长寿、南川、黔江、开州等周边地区;水路依托乌江,联通贵阳、遵义、彭水、酉阳、涪陵、万州等周边地区;公路依托渝湘高速、渝湘高速复线、南涪高速、垫丰武道高速、武两高速等,联通彭水、黔江等渝东南周边区县,涪陵、南川、长寿等渝中部地区,遵义、铜仁等黔北地区。通过铁路、水路、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实现渝东南、渝东北、黔北等周边地区生产生活物资的集散分拨、转运配送。
专栏2物流通道网络体系构建重点任务 |
(一)联通三大国际陆海物流通道 西向国际陆海物流大通道:打造渝东南武陵山区城市群—武隆—重庆主城区都市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地的生活物资、特色农产品转运分拨物流通道;经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出入境,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 东向国际陆海物流大通道:联通贵州—武隆—涪陵—长寿—武汉—长江中下游沿线省市的黄金水道,推动贵州地区的大宗物资经武隆进出集散,进一步向外延伸,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南向国际陆海物流大通道:构建重庆—武隆—贵阳—南宁—钦州—防城港、武隆—黔江—怀化—柳州—钦州—防城港及武隆—黔江—怀化—衡阳—广州的多式联运物流通道,加强同北部湾城市群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联动发展。经北部湾出入境,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 (二)融入全球航空物流大通道网 加快丰富仙女山机场航线网络,积极策划仙女山机场扩建工作,推动武隆机场实现临时开放,接入连通世界、辐射全球的航空物流大通道网络。 (三)畅通N条区域性物流通道 铁路:依托渝怀铁路、渝怀铁路二线、南涪铁路、涪柳铁路等,联通涪陵、长寿、南川、黔江、开州等周边地区。 水路:水路依托乌江,联通贵阳、遵义、彭水、酉阳、涪陵、万州等周边地区。 公路:依托渝湘高速、渝湘高速复线、南涪高速、垫丰武道高速、武两高速等,联通彭水、黔江等渝东南周边区县,涪陵、南川、长寿等渝中部地区,遵义、铜仁等黔北地区。 |
五、推进物流设施建设
按照“现代仓储、多式联运、加工配送、产品分拨、园区交易”五位一体的思路,整合碎片化的现状物流设施,合理安排新物流设施建设,有序建设“两心三园”综合物流平台体系。
(一)建设物流配送中心。以服务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物流需求为重点,推动城东和仙女山2个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以此为核心构建覆盖全域、布局合理、双向畅通、运行高效的城乡寄递配送物流体系,打通农副产品进城的“最初一公里”及城乡配送的“最后一公里”。
武隆区仓储物流集散中心。发展定位为:依托渝湘高铁通道,立足高铁商务片区,主要服务对象为城市商贸及生活配送,服务中心城区商贸物流,联动辐射东部区域公共商品物流配送,重点布局生活必需品仓储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重点:突出城市配送服务功能,建设四大功能区。一是快递物流总部区,引导全区快递物流总部企业聚集,建设快递物流综合配送中心,打造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对接重庆市公共物流网络,辐射带动渝东南周边区县;二是商品交易市场区,建设农产品、建材、家居、家电、百货、五金、机电等物资的商品交易市场,集展示、交易、仓储一体,布局汽车城(含二手车交易市场)、商贸城建设项目等;三是农产品冷链物流区,建设冷链物流仓储中心,配置冷库、冷链运输设施;四是再生资源集散交易市场和分拣中心。
仙女山旅游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定位为:服务仙女山组团,依托仙女山机场临空优势通道,积极发展临客国际快件物流、保税物流等,打造渝东南旅游集散物流配送中心。主要服务对象为旅居人口及城区人口商贸及生活配送,联动武隆区仓储物流集散中心构建“空—铁—公”一体的公共配送体系,以轻工、商贸流通、农产品交易、城市配送等产业为支撑,以集中仓储、集中运输为主要特征,为农副产品和生活物资提供仓储、运输、信息交互、交易、配送等服务,重点布局生活必需品仓储配送中心等项目,打造渝东南地区旅居人口生活物流服务高地。
(二)建设重点物流园区。结合全市“五枢纽多节点”物流设施布局,加快推进白马综合物流园、土坎商贸物流园和凤来新城物流产业园建设,加强与万州、涪陵和长寿协同发展,助力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白马综合物流园。发展定位为:服务白马工业组团和长坝工业组团,打造工业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围绕机械加工、新材料、页岩气、食品加工、建材等产业发展需求,建设仓储物流中心,重点服务于物料供应和产品销售,提供产品集散、运输、仓储、配送、交易、流通加工等服务,为生产企业物料供应和产品销售提供大宗物资的运输、仓储、交易、流通加工、配送,兼顾城市公共配送物流配套服务等。
土坎商贸物流园。发展定位为:生产服务型和货运服务型物流园,主要提供大宗物资公铁水多式联运服务,同时兼顾部分农业和商业物流。发挥临港物流集散效应,构建多式联运物流体系,覆盖白马工业园、中心城区,开展大宗物资的集中运输、集中仓储,大幅度降低运输、仓储成本。
凤来新城物流产业园。发展定位为:依托凤来新城融入主城都市区一体化发展,打造渝东南专业化、现代化、多功能的现代物流仓储中心、全区公共配送中心,打造集仓储、配送、加工、市场交易、展示、电子商务于一体的现代物流园区,辐射带动高山农产品加工、种植养殖基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发展。按照“一心五区”布局,主要建设内容为:一是综合服务中心,重点建设结算中心、检验检测中心、信息中心、网络中心、服务中心、研发中心(工商税务、邮政快递、金融保险等);二是商务配套区,重点建设餐饮区、娱乐区、购物区、商务区、办公区、总部基地等;三是生产加工区,重点建设粮油加工区、果蔬加工区、畜禽加工区、药材加工区、饲料加工区、旅游工艺品加工区等;四是展示交易区,重点建设会展区、拍卖区、日常展示区、交易区、电商区等;五是冷链物流区,重点建设冷藏区、冷冻区、分拨区、仓储区等;六是产城融合区,重点建设农产品种养示范区、试验区、生态宜居生活区等。
专栏3节点物流园区建设重点工程 |
(一)建设物流配送中心。 武隆区仓储物流集散中心。立足高铁片区,服务中心城区、联动辐射带动东部区域,发展城市商贸及生活配送服务,重点建设快递物流总部区、商品交易市场区、农产品冷链物流区和再生资源集散交易市场和分拣中心四大功能区。 仙女山旅游商品物流配送中心。依托仙女山机场,服务仙女山组团,发展临客国际快件物流、保税物流等,打造渝东南旅游集散物流配送中心。布局生活必需品仓储配送中心等项目,打造渝东南地区旅居人口生活物流服务高地。 (二)建设重点物流园区。 白马综合物流园。服务白马工业组团,打造工业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建设仓储物流中心,提供产品集散、运输、仓储、配送、交易、流通加工等服务,兼顾城市公共配送物流配套服务等。 土坎商贸物流园。发挥临港物流集散效应,打造生产服务型和货运服务型物流园。构建多式联运物流体系,开展大宗物资的集中运输、集中仓储,大幅度降低运输、仓储成本。 凤来新城物流产业园。依托凤来新城融入主城都市区一体化发展,按照“一心五区”布局,打造渝东南专业化、现代化、多功能的现代物流仓储中心、全区公共配送中心,打造集仓储、配送、加工、市场交易、展示、电子商务于一体的现代物流园区。 |
六、推动重点领域物流发展
(一)发展旅游物流。围绕旅游发展和游客满意,加快推进旅游物流信息平台、配送中心建设,逐步完善产业发展环境,建成重庆国际旅游商品集散中心。打造专业旅游物流信息平台。满足游客对旅游信息的交互性、及时性和变换性需求,构建专业的旅游物流信息平台,重点建设能够支持或进行物流服务供需信息的交互网站,将旅游产品的收集、传递、存储、处理、输送等过程全部实现电子化记录,整合“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资源信息,对旅游产品全过程痕迹化管理。建立新型旅游物流配送中心。大力培育“服务业+旅游”融合链,以消费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提质扩容,增加适应旅游国际化的消费供给,加快推进重庆保税港区进口商品直销中心建设,突破传统静态的仓库维护、保管的局限,以领先的物流管理理念、先进的技术设施为支撑,建设仙女山旅游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在传统配送服务基础上,扩展旅游物流市场调查预测、订单处理、配送管理、库存监控等外延服务,为旅游消费者提供真正一站式旅游产品服务。营造良好的旅游物流发展环境。争取各级领导和政府部门通力支持,推动区域联合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打破地方保护壁垒,大力扶持旅游物流产业链中相关产业发展,减少旅游产业发展阻力,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旅游物流市场。
(二)发展多式联运。全面提升多式联运基础设施、组织方式和信息服务水平,逐步形成高效联动的空铁公水联运枢纽。加快完善多式联运基础设施。推进白马枢纽港区、高铁站、土坎火车站、仙女山机场等多式联运节点改造提升,在白马、土坎物流园建设集装箱场站,在仙女山建设临空物流运输设施,建立场站、货运枢纽之间的无缝衔接,建设城区仙女山城市轨道交通。优化多式联运组织方式。大力发展铁水、铁公、公水等多式联运,推进大宗散货水铁联运、集装箱多式联运,探索干支直达等船舶运输组织方式,探索试点“江铁海”“高铁物流+航空物流”等多式联运新方式。提升多式联运服务能力。以“集约化组织、标准化运作、规范化服务、信息化支撑”为导向,统筹空铁公水资源,满足市场主体“一次委托、全程服务、门到门交接”的多式联运需求,提高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多式联运的运行组织与决策支持。鼓励推广滚装运输、驼背运输、甩挂运输等方式,提升多式联运中转装卸效率。
(三)发展大宗商品物流。配套完善大宗商品物流专业设施设备,优化物流组织方式,提升大宗物流承载能力,提高乌江上游的矿石、建材等大宗商品在武隆集散中转流通量能。完善大宗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推进白马航电枢纽、乌江航道整治,畅通乌江黄金航道,推动土坎货运码头等项目建设,完善大宗物资物流节点设施布局,配套专业物流设施建设。优化大宗物资物流组织方式。加强与涪陵、万州港口协作,共同推进重庆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提高对建材、矿石、汽车及配件等大宗物流的承载能力,完善物流组织功能,提高大宗物资第三方物流、铁水联运、水水中转等比例,加快“公转铁”“公转水”运输结构调整,实现大宗物资物流降本增效。提升大宗物资供应链服务水平。加大对物流重大项目的招商落地,聚焦建材、矿石、汽车及配件等大宗物资,积极融入区域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和平台,实现在线交易、实物交割、物流服务、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的大宗商品采购交易服务能力。
(四)发展冷链物流。推进冷链物流体系布局,围绕特色农产品,加快完善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提升本地冷链物流服务需求,构建覆盖武隆城乡的冷链寄递配送物流网络。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存量、稳步拓展增量,加快推动武隆区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打造二级冷链物流节点。积极推进武隆区仓储物流集散中心、凤来新城物流产业园,配套建设冷链基础设施,提高冷链配送水平。鼓励街道、乡镇布局建设26个三级冷链物流节点,服务于产地采摘和禽畜屠宰后的预冷、包装、转运和城镇社区零售期间的保鲜,形成冷链物流“最先”和“最后”一公里全覆盖的设施和网络。优化冷链物流业态。对接现代农业、食品加工等产业,重点针对水果、生猪、山羊、蔬菜等适冷商品,提升冷链物流专业化水平。积极发展冷链共同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社区家庭厨房”等新业态。创新冷链运营模式。推广冷链流通包装、冷藏技术标准应用,规范冷链设施建设运营和冷链物流操作流程,提高标准化冷链流通率。鼓励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打造智慧冷链,加强全程温控和信息追溯,提高食品药品等质量安全保障。
(五)发展快件物流。发挥连接“区”“群”节点功能优势,推动快递物流发展,打造渝东南重要的区域快递分拨中心。强化快递网络建设。推进武隆区仓储物流集散中心建设快递物流总部区,引导全区快递物流总部企业聚集,建设快递物流综合配送中心,辐射带动渝东南周边区县。合理布局乡镇(街道)快递快运网点及村社、小区快递配送末端,形成运行顺畅、便捷高效的快递快运网络。提升快递物流质量。依托渝湘高铁、武隆至涪陵客专铁路等高速铁路,发展高铁快递物流。依托仙女山机场,发展临客国际快件物流,进一步提升快递快运时效,服务特殊电商产品流通。引入快递智能分拣、智能仓储等设施设备,推进快递物流智能化,提升快递物流管理及服务能力。推动快递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快递物流与电子商务协调发展,为电商企业提供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一体化服务;大力推动农村电商扶贫,做大做实精准扶贫成效,进一步整合农村电商网点,聚焦聚力网红网销带货、产业配套服务、电商精准扶贫、网货基地打造等领域发展,引导推动农特产品等种植养殖企业围绕电子商务要求进行生产组织,探索“互联网+农业+旅游”“寄递+电商+农特产品+农户”等模式,畅通农产品进城物流通道,有效带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六)发展应急物流。落实国家和重庆市城市应急管理要求,健全应急保供体系建设,全力保障武隆及周边地区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建立应急物流区域协同机制。加强与黔江、秀山、道真等周边区县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合作,推动建立跨区域专业应急物流组织指挥机构,构建覆盖渝东南和黔北地区的应急物流快速响应和调度系统。优化应急物流资源储备。积极向上争取,在武隆设立重大物资灾备中心和储备基地,补足应急物流仓储、运力资源等短板。优化应急物流储备结构,引导应急储备物资向便于开展干线运输的白马枢纽港区、高铁站、土坎火车站、仙女山机场等物流枢纽节点集聚,确保全区及渝东南城镇群生产生活物资供应及时、充裕、安全。提高应急物流数据化水平。充分利用大数据对物流需求发生重大变化的预研、预判能力,缩短响应时间,为应急状态下生产、流通、物流的合理组织提供全链条数据化引导支撑。
专栏4发展多元物流业态重点任务 |
(一)发展旅游物流。构建专业的旅游物流信息平台,重点建设能够支持或进行物流服务供需信息的交互网站;建设仙女山旅游商品物流配送中心;推动区域联合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扶持旅游物流产业链中相关产业发展。 (二)发展多式联运。推进铁路专用线、货物装卸线、货运站场、集装箱堆场等设施设备建设完善及改造扩能;发展铁水、铁公、公水等多式联运,推进大宗散货水铁联运、集装箱多式联运,探索“干支直达”“江铁海”“高铁物流+航空物流”等多式联运新方式。 (三)发展大宗商品物流。加快推进白马航电枢纽、乌江航道整治和白马、土坎、中嘴货运码头等项目建设,完善大宗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加强与万州涪陵等地区合作,畅通建材、矿石、汽车及配件等大宗商品物流通道。 (四)发展冷链物流。加快武隆区冷链物流基地、武隆区仓储物流集散中心、凤来新城物流产业园配套建设冷链基础设施,以及街道、乡镇三级冷链物流节点建设;积极发展冷链共同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社区家庭厨房”等新业态。 (五)发展快递物流。推进武隆区仓储物流集散中心建设快递物流总部区建设,打造快递物流综合配送中心;合理布局乡镇(街道)快递快运网点及村社和小区快递配送末端;发展高铁快递、临客国际快件物流;推进“快递下乡”“邮政在乡”工程。 (六)发展应急物流。推动建立跨区域跨行业应急物流组织指挥机构,构建应急物流基础性支撑体系、应急物流配送系统和应急物资储备保障体系,设立重大物资灾备中心和储备基地。 |
七、推动物流提质增效
(一)发展智慧物流。积极推广使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交通物流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建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推进货物、载具、场站、卡口、单据等物流数字要素信息采集,整合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物流园区、物流企业等物流信息资源,建设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公路、水路等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作用发挥。建设智慧物流园区。推进白马综合物流园、土坎商贸物流园等重点物流园区智能化建设。鼓励应用物联网技术,加快数字化终端设备的普及使用,运输载具加装智能设备,实现物流全程信息实时跟踪。发展机械化、智能化立体仓库,普及“信息系统+货架、托盘、叉车”的仓库基本技术配置,推动平层仓储设施向立体化网格结构升级。引入智能管理服务系统等,实现园区智能联动、实时调控、高效运营,提高园区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水平。融入市级智慧物流体系。主动对接重庆市“1+5+N”物流信息平台体系,推动与全市水运、航空、铁路、公路和物流园区作业协同和数据交换,共享港口、公路、铁路、航空和园区功能模块,实时交互各类物流动态、单证数据、供需信息,提供标准化服务。推广使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以电子化方式传输和接收船舶到发、货物装卸、仓储理货、报关报检、物流运输等各环节单证,压缩口岸整体通关时间,提高便利化程度。
(二)发展绿色物流。贯穿推动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发展战略,优化货运结构,加强绿色低碳技术与装备应用,降低能耗和排放水平,提升物流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推行绿色运输。优化公水铁运输结构,推进“公转水”“公转铁”,引导运输方式向铁路、水路转移倾斜,增加铁路水路货运占比;优化运输车辆结构,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鼓励企业使用低碳环保型车辆。发展绿色仓储。鼓励和支持物流园区、大型仓储设施应用绿色建筑材料、节能技术与装备和能源合同管理等节能管理模式。使用可再用、可循环、可降解的绿色包材,减少过度包装和二次包装,推行实施货物包装和物流器具绿色化、减量化。使用绿色能源。优化运输车辆结构,推广使用新能源运输配送车辆,提升物流配送标准规范、绿色环保水平。配套建设加气站、充电桩等绿色交通能源设施,大力推动岸电、LED、太阳能、LNG等节能技术在港口、航道和船舶上的使用,进一步促进节能减排,推动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
(三)发展物流金融。推动金融业与物流业深度融合,加强对优质物流企业的金融支持,加快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物流金融服务平台。鼓励金融机构与生产、流通、物流企业和面向流通的各类平台合作,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构建反映供应链上下游运行关系、物流全程透明可追踪、货物安全监管可闭环、货值评估有保障的金融服务平台。拓宽物流企业融资渠道。支持有条件的物流企业申请金融仓储业务相关牌照,支持金融机构联合供应链核心企业构建物流金融风险、信用评级体系,助力物流企业扩大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创新物流金融服务产品。鼓励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围绕在造、在库、在途、在售等环节,推广使用场景化、差异化、数据化的金融产品,着力营造主体丰富、产品多元、鼓励创新的物流金融发展氛围。
(四)壮大市场主体。优化物流业发展营商环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物流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促进物流龙头企业发展,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加强本地物流企业培养。鼓励现有物流企业整合资源,培育一批物流规上企业及市级A级物流企业,逐步形成以大型运输、仓储、货代企业为龙头,以中小企业为依托的区域性运输与仓储物流企业体系。鼓励制造企业剥离物流业务,引导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进一步拓展物流需求外包业务范围,提高物流需求外包功能层次。加大优质物流企业引进。抓住全区产业结构提档升级和大力发展物流业契机,鼓励引进全国物流百强企业乃至国际知名的物流巨头、物流投资商和快递企业来武隆设立区域性物流分公司、物流分拨中心和配送中心等。鼓励引进物流咨询、物流金融、物流设备融资租赁、物流中介等上下游延伸的配套企业,为物流业发展提供智力、方案及技术上的全方位支持。支持物流企业协同发展。鼓励各类物流企业加强业务合作,形成龙头企业为核心、大中小企业共同参与的物流企业协同发展格局,支持物流与制造、商贸、农业生产、信息服务、金融等企业加强供应链协作,探索物流服务模式和业态创新。
专栏5推动物流提质增效重点建设内容 |
(一)发展智慧物流。推动物流数字化,整合物流信息资源,建设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进白马综合物流园、土坎商贸物流园等重点物流园区智能化建设;主动对接重庆市“1+5+N”物流信息平台体系,推广使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二)发展绿色物流。推行绿色运输,优化公水铁运输结构,推进“公转水”“公转铁”,增加铁路水路货运占比;发展绿色仓储,推行节能管理模式和绿色包装材料;使用绿色能源,推广使用新能源运输车辆,配套建设加气站、充电桩等绿色交通能源设施,推动岸电、LNG等技术运用。 (三)发展物流金融。构建物流金融服务平台,助力物流企业扩大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鼓励推出多样化的物流金融产品,提供个性化的物流金融服务。 (四)培育市场主体。培育一批物流规上企业及市级A级物流企业,引导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引进优质物流企业,延伸物流产业链;促进物流企业整合提升、集约发展。 |
八、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依托仙女山机场、渝湘高铁、乌江黄金水道等,畅通对外开放通道,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发展壮大口岸经济,打造全市重要开放节点,支持渝东南口岸发展中心建设。
(一)畅通对外开放通道。
加快推动仙女山机场临时开放。丰富仙女山机场航线网络,积极开通北京、上海、杭州、济南、昆明、重庆等城市直飞航线,打造干支通、支支通、互联互通旅游航线网络。依托武隆仙女山旅游资源及“音乐节”“啤酒节”等节会,加强与国际旅游市场合作,利用144小时落地签通关便利,在条件成熟时开展国际包机业务,推动武隆机场实现临时开放,力争建设武陵山片区特殊商品指定监管口岸。
完善高铁、铁路对外联结通道。全面推进渝湘高铁建设,优化提升普速铁路干线,建设武隆高铁站和客运综合枢纽。对接重庆“米字型”高铁网络建设,融入全国高铁网,增强武隆铁路大通道对外连接能力,打造重要的区域性铁路客货运输节点。
全面融入长江黄金水道。积极对接全市乌江、嘉陵江“两支”航道建设,以白马航电枢纽建设为主要抓手,按照三级通航标准加快推进乌江武隆段航道整治,力争武隆境内白马港具备常年3000吨级船舶通行能力,接入长江黄金水道,打造辐射渝南黔北的白马乌江航运物流口岸中心。
(二)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争取海关、检验检疫机构支持,实现通关服务便捷化。积极争取设立保税物流中心,优化进出口硬件环境。探索完善“离港确认”模式,实现通关物流并联操作。全面推行“船边直提”“抵港直装”,减少集装箱在码头内操作次数,有效降低口岸物流成本。进一步优化口岸通关流程,全面落实“两步申报、两段准入”改革。
强化口岸综合服务效能。加强与主城和万州、涪陵等地的口岸和综合保税区合作,降低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通过行业规范、市场引导等方式,推动口岸经营单位、报关、货代、船运公司等收费主体降低口岸收费标准。细化公布口岸作业时限标准,巩固提升7×24小时口岸通关服务保障水平,确保进出口货物快速通关。
完善口岸治理体系。按照口岸综合绩效评估统一部署,定期对仙女山机场临时口岸建设、运行、营商环境、安全防控等方面开展评价。提升口岸管理能力,建立健全口岸开放、建设、运行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加强口岸安全联防联控,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和完善的市场机制。
(三)培育壮大口岸经济。
加快推动外贸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巩固和发展一般贸易,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发展总部贸易、转口贸易,加快培育外贸出口新产品,积极创建市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支持穗通车业、通耀铸锻等外贸出口企业发展,引导蓝群食品、芙蓉江食品、羊角双鸽豆干等企业“打捆”出口。创新发展服务贸易,积极发展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做优加工贸易,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向品牌、研发、分拨和结算等产业价值链高端延伸。
大力发展口岸特色产业。依托口岸支持临空产业、临港产业联动发展,推动形成“口岸+开放平台”“口岸+产业”“口岸+特色服务”的多元发展格局。争取仙女山机场设立海关指定监管场地和免税店。规划建设分拣仓、转运仓、配送仓等完备的仓储物流体系,形成区域分拨及配送、国际物流服务、国际快件集散、供应链服务等物流产业体系。
加快培育口岸经济主体。提升口岸经营主体发展能级,支持航空、水运口岸经营主体拓展经营服务范围。打造形成集“口岸运营+通道运营+市场运营+服务管理”的综合性口岸运营主体。加快对外贸易主体向口岸聚集,完善口岸配套产业园区建设。
专栏6武隆区对外开放平台重点建设内容 |
(一)畅通对外开放通道。推动武隆机场实现临时开放,力争建设武陵山片区特殊商品指定监管口岸;全面推进渝湘高铁建设,优化提升普速铁路干线,建设武隆高铁站和客运综合枢纽,增强武隆铁路大通道对外连接能力;提升乌江通航能力,建设武隆白马货运作业区,打造辐射渝南黔北的白马乌江航运物流口岸中心。 (二)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积极争取设立保税物流中心,优化进出口硬件环境;推行“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离岗确认”等便利通关模式;推动降低口岸收费标准,降低通关时间,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 (三)发展壮大口岸经济。积极发展一般贸易、数字贸易、总部贸易、转口贸易,加快培育外贸出口新产品,积极创建市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支持临空产业、临港产业联动发展,争取设立机场免税店,规划建设分拣仓、转运仓、配送仓等完备的仓储物流体系。 |
九、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管理。强化区委、区政府对全区口岸物流发展的统筹协调职能,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指导、协调推进和重大问题研究。积极开展物流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加强组织协调能力,对接落实上级要求和政策,研究推动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点任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协助政府部门加强对物流业创新、示范及试点项目推进情况的监督和落实,全面做好口岸物流发展各项工作。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力引导相关主体积极争取国家和市级有关通道建设、枢纽(园区)建设、冷链物流、城市配送、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等政策支持。加大已有政策的落地力度,简化申报流程。加强融资政策支持,积极支持物流项目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市级专项政策,加大对中小物流企业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针对物流企业特点创新产品和服务,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强物流用地保障,优先保障重点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等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供给,加大对物流业发展用地的使用控制,拓宽物流供地渠道,鼓励多种方式向物流企业供应土地。
(三)强化区域交流合作。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关省市合作,扩大物流辐射半径,联合发展通道经济。加强与成渝地区物流合作,从“物流规划协同、基础设施一体化、物流通道共拓共融、开放平台合力推进”等方面推进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加强与渝东南、渝东北、黔北等周边区域口岸物流合作,充分发挥武隆联结主城都市区、联通黔北的区位交通优势,集聚周边区域物流要素,为周边提供优质高效的物流服务。
(四)优化发展营商环境。深入推进物流领域“放管服”改革,提高行政服务效能,促进物流降本增效。加强行业监督管理,探索商务、海关、市场监管等多部门信息共享、协同执法,提升规范性、公开性、透明性。健全信用服务体系,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税务、金融等部门,探索建立物流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信用信息档案,加强信息共享和应用。强化风险管控防范,完善物流行业统计监测制度,加强对物流重点企业运营成本、效率的监测,开展市场运行预测预警。加强物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提升对物流园区、物流设施等重点场所和冷链物流设施安全监管力度,落实安全责任,确保生产经营安全。
(五)完善人才保障机制。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通过与职教院校合作,培养、委托培养等形式培养物流专业人才,完善职业培训中心等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培养符合物流业发展需要的物流管理人才,为企业提供物流人才服务。实施本土物流人才提升计划,鼓励本土物流企业加大对设施物流、公路物流、水路物流、快递物流、物流配送、仓储冷链、多式联运、供应链等短缺技术人才培训力度。加强与国内外物流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完善物流人才引入制度和配套政策,吸引高素质、紧缺型物流人才,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六)强化规划引导落实。充分发挥本规划对全区口岸物流发展的指导性作用,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和引导。结合武隆实际,加强组织协调引导,分解重点任务,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实现项目化、事项化、政策化、机制化推进落实。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跟踪监测规划实施情况,及时协调解决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必要时动态调整规划目标和任务,确保规划落地见效。
附件:武隆区物流业“十四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表
附件
武隆区物流业“十四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性质 |
建设年限 |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
总投资(万元) |
“十四五”投资(万元) |
备注 |
|
合计 |
|
|
|
6,754,400 |
6,174,400 |
|
一、物流通道 |
6,366,800 |
5,906,800 |
| ||||
(一) |
铁路 |
|
|
|
1,770,800 |
1,670,800 |
|
1 |
渝湘高铁(武隆段) |
改扩建 |
2020-2025年 |
渝湘高铁(武隆段)63.8公里 |
900,000 |
900,000 |
|
2 |
涪柳铁路 |
新建 |
2023-2027年 |
境内约铁路20公里 |
200,000 |
100,000 |
|
3 |
仙女山旅游轨道 |
新建 |
2022年开工 |
项目起于渝湘高铁武隆南站,跨乌江后经城区游客接待中心、仙女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连接仙女山机场 |
670,800 |
670,800 |
|
(二) |
公路 |
|
|
|
3,656,000 |
3,296,000 |
|
4 |
渝湘高速复线 |
改扩建 |
2020-2025年 |
境内约65公里 |
1,500,000 |
1,500,000 |
|
5 |
武道高速 |
改扩建 |
2020-2025年 |
境内约46公里 |
500,000 |
500,000 |
|
6 |
武两高速 |
新建 |
2022-2027年 |
境内约14公里 |
696,000 |
696,000 |
|
7 |
武丰高速 |
新建 |
2022-2029年 |
垫丰高速38公里 |
960,000 |
600,000 |
|
(三) |
水运 |
|
|
|
890,000 |
890,000 |
|
8 |
乌江航道整治 |
改扩建 |
2021-2025年 |
境内约65公里 |
20,000 |
20,000 |
|
9 |
白马航电枢纽 |
改扩建 |
2020-2025年 |
—— |
860,000 |
860,000 |
|
10 |
土坎货运码头 |
新建 |
2021-2025年 |
1000吨级杂货泊位1个,散货泊位1个,危化品泊位1个 |
10,000 |
10,000 |
|
(四) |
航空 |
|
|
|
50,000 |
50,000 |
|
11 |
仙女山机场改扩建 |
新建 |
2025-2029年 |
仙女山机场扩建 |
50,000 |
50,000 |
|
二、物流设施 |
317,600 |
257,600 |
| ||||
(一) |
重点物流园区 |
|
|
|
200,000 |
200,000 |
|
12 |
白马综合物流园 |
新建 |
2021-2025年 |
服务白马工业组团,打造工业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建设仓储物流中心,提供产品集散、运输、仓储、配送、交易、流通加工等服务,兼顾城市公共配送物流配套服务等 |
50,000 |
50,000 |
|
13 |
土坎商贸物流园 |
新建 |
2021-2025年 |
发挥临港物流集散效应,打造生产服务型和货运服务型物流园。构建多式联运物流体系,开展大宗物资的集中运输、集中仓储,大幅度降低运输、仓储成本 |
50,000 |
50,000 |
|
14 |
凤来新城物流产业园 |
新建 |
2021-2025年 |
规划占地面积约400亩,依托凤来新城融入主城都市区一体化发展,按照“一心五区”布局,打造渝东南专业化、现代化、多功能的现代物流仓储中心、全区公共配送中心,打造集仓储、配送、加工、市场交易、展示、电子商务于一体的现代物流园区 |
100,000 |
100,000 |
|
(二) |
物流配送中心 |
|
|
|
47,600 |
47,600 |
|
15 |
武隆区仓储物流集散中心 |
新建 |
2021-2025年 |
立足高铁片区,服务中心城区、联动辐射带动东部区域,发展城市商贸及生活配送服务,重点建设快递物流总部区、商品交易市场区、农产品冷链物流区和再生资源集散交易市场和分拣中心四大功能区 |
20,000 |
20,000 |
|
16 |
仙女山旅游商品物流配送中心 |
新建 |
2021-2025年 |
依托仙女山机场,服务仙女山组团发展临客国际快件物流、保税物流等,打造渝东南旅游集散物流配送中心。布局生活必需品仓储配送中心等项目,打造渝东南地区旅居人口生活物流服务高地 |
20,000 |
20,000 |
|
17 |
旅游集散中心管理设施智能化建设项目 |
新建 |
2023年开工 |
智能流量监测系统、大屏展示系统、智能安防系统、应急广播系统、智能梯控系统、智能楼宇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机房系统、应急救援指挥调度系统 |
4,000 |
4,000 |
|
18 |
武隆区东部片区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建设项目 |
新建 |
待定 |
在火炉镇车坝村新村居民点区域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一个,占地30亩。蔬菜加工厂一座,占地10亩 |
2,600 |
2,600 |
|
19 |
武隆特色羊肉方便食品高质化加工及冷链集成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项目 |
新建 |
待定 |
主要开展羊肉休闲旅游食品、生鲜羊肉食品、羊肉及副产品调理制品等食品加工与包装集成新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实现现代食品机械化加工、连续化包装和全程质量有效控制,开发系列特色熟肉和冷链方便食品,形成产加销一体化关键技术体系,大力提高羊肉产品加工深度和附加值,保障食品安全、营养和方便时尚 |
1,000 |
1,000 |
|
三、开放平台 |
70,000 |
10,000 |
| ||||
20 |
武隆机场临时开放口岸 |
新建 |
2025-2029年 |
推动武隆机场实现临时开放,力争建设武陵山片区特殊商品指定监管口岸 |
10,000 |
10,000 |
|
21 |
重庆保税港区进口商品直销中心仙女山店项目 |
新建 |
2021年开工 |
建设进口商品直销中心经营场馆、员工宿舍及配套用房;建设高端智慧休闲度假社区 |
70,000 |
70,000 |
|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武隆区部门街镇网站
其他网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002320015 ICP备案:渝ICP备11006838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20200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