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附件下载:

附件1:“十四五”规划建设水利项目清单表.wps
附件2:“十四五”规划储备重点水利项目清单表.wps

部门解读:

关于《武隆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政策解读

一图读懂:

文件下载:

府办发22号(关于印发武隆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的通知).pdf

[ 索引号 ] 115002320086900349/2022-00037 [ 发文字号 ] 武隆府办发〔2022〕22号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规划计划
[ 发布机构 ] 武隆区政府办公室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2-02-28 [ 发布日期 ] 2022-03-09

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隆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 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武隆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228        

(此件公开发布)


武隆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

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起步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战略机遇期,更是武隆乘势而上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加快建成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绿色发展创新示范区的关键时期,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对全区水安全保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新任务。

根据《武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重庆市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为系统解决水安全保障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研究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区水安全保障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等,形成了《重庆市武隆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是“十四五”期间全区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水安全保障现状及形势

第一节  “十三五”主要成就

十三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水利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认真实施三大攻坚战、八项行动计划,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各类水利投资36.44亿元,其中市级以上国家投入20.82亿元。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快速推进,涉水事务监管持续加强,水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区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成效明显。十三五期间,续建和新开工水源工程9座,总库容3019万立方米,其中续建的接龙、大河沟、核桃3座水库下闸蓄水投入试运行,接龙烟草援建水源工程建设接龙水库左右干渠30公里;新开工的河心水库下闸蓄水投入试运行,仙女山、沙坝、龙宝塘、西山4座水库大坝主体完工,花园水库浇筑左右库大坝砼,沙河水库大坝填筑完成75%。凤山街道广阳片区、双河镇木根片区、文复乡场镇周边、仙女山旅游度假区等区域工程性缺水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持续提升。统筹推进了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左岸城区(大木桥段)建成堤防2.6公里,城区北岸乌江二桥至乌江大桥段库岸防护工程启动实施;治理中小河流39.31公里,治理山洪沟24.83公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7座,整治病险山坪塘336处,新建抗旱引调提水工程和抗旱备用井工程13处,建设抗旱应急水源工程9处,修复水毁工程35处,新建中小河流水文自动遥测水位站5个,已成6个中小河流水文站、955个中小河流监测预警站点全部实行监测维护,建立了监测和预警预报体系,水雨情信息通畅率达到96%十三五期间先后抗御了10余次较大洪灾自然灾害,实现零亡人目标,最大程度减轻了洪旱灾害损失和影响。

水资源节约集约水平不断提高。严格控制用水总量红线,2020年实际用水总量0.8769亿立方米,较控制指标1.16亿立方米少0.2831亿立方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分别下降39%37%,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525增加到0.5451。积极推进大中小型灌区与节水改造、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整治和新建渠道113公里,全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3.8万亩。

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面推行河长制,构建起二级双总河长、三级河长体系,一河一长”“一河一策”“一河一档全覆盖,发布第1234号区总河长令,开展河长巡河、水域清漂、污水三排、河道四乱整治,深入开展清江行动等专项行动。基本完成16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管理范围划界,河道名录登记调查及评价24条,乌江、大溪河水质由类提升为类。全区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57.33平方公里,强力推进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分类整改,完成生态基流问题电站整改138座,完成15处农村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2座电站成功创建绿色水电,16座电站完成安全标准化建设,十三五农村小水电新增装机1.2605万千瓦,总装机达到23.031万千瓦。

脱贫攻坚水利保障成果显著。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2751处,新建和改建场镇供水工程15处,受益人口30.2万人,农村脱贫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全面解决、动态清零。水利部为武隆区量身定制了定点帮扶八大工程,除国家支持建设水利项目外,武隆区还获得政策性银行融资投入7.09亿元用于小型水库和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个人和帮扶单位无偿投入帮扶资金565万元,帮助1609户贫困户贴息发展产业,开展贫困户技能培训375人次,帮助258名贫困学生暑期勤工俭学,指派5名干部到武挂职,开展水利技术帮扶47批次308人次,培训基层干部512人次等。

三峡后续及移民后扶有力有效。三峡后续投资6.38亿元,实施移民安置区精准帮扶、水污染防治等三峡后续项目52个,羊角场镇危岩滑坡避险搬迁7304人全部安置到位,推动建成了羊角古镇。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投入1.37亿元,实施43个项目,12个乡镇17个村73个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一步完善,3.365万人(其中移民人数1.37万人)受益群众出行、饮水、用电、上学、就医等五难问题全面解决;白马航电枢纽工程移民安置启动实施。

水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不断宣传贯彻执行《重庆市水利工程管理条例》《重庆市村镇供水条例》《重庆市河长制条例》,出台《武隆区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维修养护及管护办法》。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法定办理时限75%水利工程设计和专项报告审批质量不断提高;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推行取水许可电子证明,核查取水工程(设施)262个,加强水质监测,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大河道乱占乱倒等执法力度,小水电生态基流实行电子监控,水利工程质量连续五年被评为A级。

专栏1  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15年

十三五规划目标

2020年

指标属性

1

新增蓄引提水能力

亿立方米

--

0.33

0.26

预期性

2

农村集中供水率

%

[79.6]

[85]

[85]

预期性

3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

[73.1]

[78]

[78]

预期性

4

用水总量

亿立方米

[1.01]

[<1.16]

[0.88]

约束性

5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低

%

--

[22]

[39]

约束性

6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降低

%

--

[22]

[37]

约束性

7

灌溉有效水利用系数


[0.525]

[0.545]

[0.5451]

约束性

8

城市防洪达标率

%

60

[93]

[90]

预期性

9

乡镇防洪达标率

%

78

[90]

[90]

预期性

10

山洪灾害预警覆盖率

%

——

[90]

[100]

预期性

11

水情信息自动化采集率

%

——

[80]

[80]

预期性

12

新增治理水土保持面积

平方公里

-

100

357.33

预期性

13

农村水电新增装机

千瓦

——

3.848

1.2605

预期性

14

重要江河河长制覆盖率

%

——

[100]

[100]

预期性

注:1.上表中[ ]内为期末达到数,其余为5年累计值;2.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新增有效灌溉、新增节水灌溉面积、重要江河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城镇和工业用水计量率等指标,由于机构改革后不属于水行政部门主管范围,2020年目标值不再体现。

十三五末,全区已建成水利工程设施8114处,蓄引提水总量10786万立方米,其中有中小型水库30座,总库容5031万立方米,塘坝1673处,渠堰1372条,泵站20;城区及乡镇街道建成堤防护岸34.88公里5级以上堤防达标率85%,农村水电站141处装机23.031千瓦,水土保持率达到70.96%,有效灌溉面积23.8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4%。全区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019处,其中农村集中集水工程2716处,农村集中供水率8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78%。全区建成标准化水厂38处,日供水能力达12.52万立方米/,全区27个街道(乡镇)及重要旅游区域标准化水厂覆盖率达100%

第二节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的关键时期,也是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攻坚期,全区水利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党的十九届全会对水利做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将水利作为基础设施之首,纳入国家经济安全,把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推进用水权市场化交易,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提高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水平作为重要内容,更加凸显了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重庆发展,给予有力指导和重大支持,为全市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党中央做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决策,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及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为武隆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支持武隆南川毗邻地区协同发展特别是将武隆作为全市旅游国际化试点区,为武隆区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展现作为提供了多方面有利条件。武隆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十四五水安全保障提供了坚实基础,但对照新时代、新要求、新任务,全区水安全工作还存在不少差距和突出短板弱项,水安全保障面临新的形势与挑战。

一是水资源分布不均,工程性缺水依然严重。全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大部分区域山高坡陡,河谷深切,喀斯特地貌发育非常典型,水源工程开发难度大,建设费用高、供水成本高,是典型的人在高处走,水在低处流,特别是水资源短缺区、煤炭采空区、高山纳凉区等区域骨干水源少,网络化程度低,调配能力弱,水源供需矛盾突出,全区水利工程蓄引提水能力10786万立方米,人均蓄引提水能力263立方米,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水利工程年平均可供水量约8769万立方米,现状仍缺水约3300万立方米,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城乡供水保障水平差异较大,农村集中供水工程95%为小型工程,工程建设标准普遍偏低、水源不稳定、供水设施老化、净化消毒设施不完备,供水安全保障程度不高。补齐工程性缺水短板,就要加快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构建水源保障程序高、联调联供能力量、水质安全优质的现代水网。

二是水旱减灾体系不完善,洪水风险压力巨大。武隆是典型的山区自然立体气候明显,境内河网发达,乌江贯穿全境,沿江有10个场镇街道依山傍水而建,受多个暴雨带影响,洪水峰高量大,持续时间较长,防洪形势十分严峻。从山形地貌看,1/3以上面积属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约20万人有可能受到山洪灾害威胁;由于历史原因,部分临河乡镇街道人水争地矛盾突出,乌江城区部分区域、羊角街道防洪能力还未完全达标,部分乡镇中小河流最低处防洪能力不足10年一遇,现有12个防洪薄弱风险点尚未根除。从防洪工程看,部分区域现状城乡防洪标准不高,防洪能力偏低,个别城镇和人口聚居重点区防洪措施未达标。从防洪非工程措施看,中小水库、中小河流监测预警系统不完备,局地突发强降雨预测预报整体水平不高,水工程调度、水风险管理、水利信息化未形成完整体系,水利信息智慧化、水利监管标准化整体程度不高。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数量、经济体量、城镇规模不断增加,对防洪保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水旱灾害防御任务依然艰巨。

三是水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建设幸福河湖任务艰巨。武隆区有大小河流199条,河流总长度1212公里,其中集雨面积大于2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7条,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河流11条,农村大部分河流尚未治理,河湖管理范围划定成果尚需巩固提升,岸线保护利用规划约束迟缓,河道管理范围内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四乱问题依然突出,部分河流断面存在生态流量不足、水质不稳定等问题,河长制工作进展成效还不平衡。三峡水库库区以及芙蓉江消落区存在较为复杂的生态问题,全区水土流失面积还有839.9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率29.04%,石漠化问题依然严峻,新老水生态环境问题叠加增加了治理难度。贯彻执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共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就必须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营造人水和谐的良好生态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要求。

十四五时期全区水安全保障工作处于挖潜力、补短板、强服务、激活力、重民生、提质量、建水网的关键阶段,立足人民群众对水安全保障的新要求新期待,充分利用新机遇新条件,妥善应对各种水安全风险和挑战,大力增强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涉水事务监管,深化水利改革创新,建立比较成熟的水治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水治理能力,为强力实施生态优先、旅游引领、三产融合、强区富民发展战略,建设成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绿色发展创新示范区,为充分发挥承接重庆主城都市区、联通黔北的重要联结点功能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第二章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全面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围绕全市一核·百库千川和全区生态优先、旅游引领、三产融合、强区富民发展战略,统筹做好水的安全功能、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筑牢水安全保障底线,突出武隆骨干水网建设,注重长短结合,加快推进防洪减灾、城乡供水、水生态保护修复、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水平,为全区推进乡村振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持全区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水安全保障。

第二节基本原则

坚持节水优先、高效利用。全面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把节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建设节水型社会,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紧扣水安全保障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补齐水利设施短板,补强水利发展弱项,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保障民生的重点水利工程,加快构建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着力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坚持人水和谐、系统治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坚持依法管水、协同治理。构建完备的水治理体系,加强涉水事务监管,强化部门协作,提高化解水事矛盾纠纷、防范水安全风险的能力,加强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水利智能化,提高水利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

第三节目标任务

围绕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自然河湖水系为基础、引调连通工程为通道、调蓄工程为节点、智慧化调控为手段,围绕重庆市规划实施的一核·两网·百库·行动,加快形成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武隆骨干水网,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到2025年,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持续水安澜、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需求,武隆骨干水网初具雏形,涉水事务监管体系基本建成,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到2035年,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基本建成武隆水网,基本实现武隆水利现代化。

城乡防洪能力稳步提升。实施防洪工程提升行动,加快解决城乡防洪薄弱环节,努力消除现状重点防洪风险点,城市、乡镇防洪达标率达到95%以上,全区江河堤防达标率达88%;全面消除现有病险水库安全隐患,病险水利工程整治率达到100%;实施水库和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有防洪任务的河流防汛监测。水旱灾害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及调度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重大水安全事件风险防范化解能力进一步增强。

骨干水网优化配置初具雏形。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加强供水安全风险应对,推进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建设一批水系、库库连通工程,配套供水设施,逐步建立丰枯调剂、联合调配的水资源配置和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新增水库总库容0.26亿立方米,水利工程新增年供水能力0.33亿立方米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以上,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和抗旱应急能力明显增强。

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注重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加快形成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涵养水生态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年用水总量控制在1.21亿立方米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较2020年降低1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

幸福河湖建设初见成效。江河湖库水源涵养与保护能力进一步提升,重点河湖基本生态流量达标率90%以上,切实保护好三峡库区、乌江以及重要支流水生态环境,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5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提高到76%以上。涉水空间管控制度基本建立,河湖岸线保护与生态修复得以加强,水文化、水生态、水景观三水融合理念深入人心。

涉水事务监管体系基本建成。推动水法规体系实施,行业监管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基本实现。水治理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政务服务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和移动服务;主要河湖水域岸线得到有效管控;大中型水利工程安全监测全覆盖,水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明显提升;智慧水利初步实现,推动水利行业工程管理向社会管理转型,基本实现工程管理与社会管理并重。

专栏2  武隆区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主要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年底

2025年

指标属性

1

全区用水总量控制

亿立方米

0.88

[<1.21

约束性

2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

%

15

约束性

3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

15

约束性

4

5级以上江河堤防达标率

%

[85]

[88]

约束性

5

城市、乡镇防洪达标率

%

[90]

[95]

预期性

6

病险水库工程整治率

%

[95]

[100]

约束性

7

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


0.5451

0.55

预期性

8

新增水库总库容

亿立方米

0.26

预期性

9

水利工程新增年供水能力

亿立方米

0.33

预期性

10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

78

85

预期性

11

水土保持率

%

70.96

76

预期性

12

重点河湖基本生态流量达标率

%

[>90

约束性

13

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费收缴率

%

80

[>90

预期性

注:1.表中[ ]内为期末达到数,其余为5年累计值;2.江河堤防达标率是指5级及以上堤防长度中达标堤防长度占比;3.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指供水人口100以上的工程;4. 水土保持率是指区域内水土保持状况良好的面积占区域国土面积的比例;5.重点河湖基本生态流量达标率是指纳入生态流量保障重要河湖名录的河流和湖库控制断面基本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实现比例。6.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费收缴率指集中供水工程实收水费占应收水费的比例。

第三章统筹重点区域水利发展

《武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十四五全区目标定位为:发挥联结重庆主城都市区、联通黔北的重要节点作用,加快打造渝东南旅游集散中心、重庆主城都市区后花园,建设成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户外运动和避暑休闲康养基地、绿色发展践创新示范区、产城景融合发展先行区,携手南川合作发展,联动贵州道真县协同发展。根据自然资源承接市级、区级定位发展要求,按照区级国土空间规划提出一主两辅三重点的空间格局,在此基础上按照不同功能需求和产业空间布局,统筹重点区域四五水安全发展布局。

一主即凤山芙蓉羊角。该区域定位为充分发挥一江两岸山水景观优势及高铁站集聚带动能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打造精致精美、宜居宜业宜游的旅游城市。该区域是武隆集聚新增城镇人口的重要区域,产业布局主要是旅游服务、度假疗养、康体娱乐、现代服务业等产业,该区域以提高供水保障程度、保障乌江两岸防洪安全为重点,加快城区供水工程建设,建成沙河水库、江南水厂,依托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采取以城带乡、以大带小、以大并小等方式,逐步构建城乡融合的供水保障体系,形成城镇多水源互补互联互通的城乡供水新格局加强城区防洪建设和骨干河道综合治理,中心城区乌江左岸防洪达标,右岸库岸防护工程全部实施,乌江三桥至中咀段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和土坎段防洪护岸工程启动实施,有效改善河湖生态环境,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进一步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水土保持等水环境治理力度,改善河湖生态全力抓好三峡库区生态保护和修复、三峡生态屏障带建设,加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及治理,着力解决三峡库区消落区治理、地质灾害防治等问题,加强绿色水系建设、水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进一步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构架和水利大数据建设,引领全区水利信息化发展。

两辅即仙女山、白马。该区域定位为仙女山重点发展喀斯特遗产旅游、山地运动、休闲度假,建成世界知名的国际旅游度假区白马山按照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标准,打造天下情侣文化体验旅游地、全国森林康养度假示范区。该区域产业布局主要旅游业、户外运动业、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等。该区域水安全保障以骨干水源、库库连通、规模化水厂建设为重点,充分挖掘现有水源工程供水调配潜力,加强水源调度和优化配置,大河沟、核桃水库正式投入使用,新建车盘水库,配套建设仙女山度假区供水工程、仙女山供水工程大河沟扩建项目、车盘水厂、万银供水工程、圈岩水厂等,大力提升城镇供水保障和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为两辅旅游度假区实现供水高质量发展。同时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基础设施保障建设工作,优先保护水生态环境,为武隆两辅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水利保障。

三重点即规划航空小镇、高铁小镇及凤来新城。该区域定位为依托仙女山机场规划航空小镇,充分发挥仙女山机场辐射带动能力,集聚旅游度假、休闲娱乐、文化创意、商业商务、生活配套,打造临空特色小镇结合渝湘高铁站规划高铁小镇,坚持站城一体,打造集旅游接待、商业商贸、商务办公、配套居住于一体的枢纽门户围绕高速路门户规划凤来新城,依托一小时可达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三环和武两高速交汇的交通优势,紧密联动两江新区、重庆经开区和三环沿线城镇,积极导入绿色产业,大力发展生态文旅和大健康产业,承接武隆生态搬迁人口和老城区人口疏解努力建设全国近郊型城市新典范、现代高品质生活宜居样板地、区域高水平协同联动桥头堡,成为推进武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该区域是支撑武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融入主城都市区的桥头堡,产业布局主要是新型城镇化、生态工业、新兴制造产业等。该区域以水资源保障和节水减排为重点,建成仙女山水库投入使用,建设金龙湾、姜家溪、凤凰等水库为骨干;实施凤来堰沟湾水厂、凤来新城水厂,以规模化集中供水为主,农村小型集中供水为辅,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工业园区节水减排和水循环利用,以节水减排促保护,维护良好的水域环境。

第四章消隐患防洪水,守护江河安澜

遵循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新理念,按照消隐患、提标准、控风险的思路,加快建设以乌江为主的防洪护岸综合治理以及中小河流防洪薄弱点治理,提高城乡防洪标准,着力解决城乡防洪薄弱环节,提升洪灾防御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第一节实施防洪工程提升行动

加快乌江流域防洪治理。厚植绿色、生态理念,因地制宜打造河岸绿色廊道、水景观生态、亲水平台,实现城市防洪与城市品质的有机融合,促进特色山水滨江休闲城市建设。开展乌江武隆城区、羊角街道等区域防洪护岸工程建设,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规划乌江北岸一桥至三桥段防护工程全部建成,启动实施土坎河段(一期)、乌江三桥至中咀段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南岸),适时开展江口河段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前期研究。十四五期间规划综合治理河道7.2公里,新建堤防护岸工程5公里,新建防护工程2.7公里

加强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坚持河道治理与区域环境相结合,遵循河流自然形态,提高河流自净能力,维护河道生态平衡,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坚持生态治理理念,对城镇及人口聚集重点区河段防洪不达标、洪涝灾害频发、水生态形势严峻的中小河流重点河段实施系统综合治理。对已建直立式硬质堤防护岸,有条件的地方通过软化、绿化、重建等措施进行生态化提质改造,重塑健康自然河湖岸线。有条件的区域,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等实施流域系统综合治理。规划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6处,综合治理河长22公里。

实施山洪灾害治理。坚持确有所需、突出重点、因地制宜、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完善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和群测群防体系,山洪灾害防治实现常态化。在山洪灾害频发地区,以增强沿岸城镇、集中居民点、重要基础设施等防洪对象的山洪灾害综合防御能力为目的,根据轻重缓急实施重点山洪沟综合治理,畅通山洪出路,规划治理山洪沟9处,治理长度27公里。

第二节提升薄弱环节防洪能力

排查整治防洪薄弱点。有条件的区域优化调整城乡防洪标准,着手提升城区、乡镇和农村地区防洪能力,加强防洪薄弱环节排查和整治,建立防洪风险点等级管理制度。配合开展沿江排涝和城区建设、基础设施灾后重建工作试点,有效提升城镇防洪排涝能力。

消除已成水利工程安全隐患。坚持以防为主,扎实做好水库、江河堤防等工程隐患排查和安全鉴定、除险加固,严格水库降等与报废,全面消除现有病险水库安全隐患,对现有6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保障水库工程及下游安全。实现水库安全鉴定和除险加固常态化,同步完成水库雨水测报、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健全水库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同时,及时对堤防水毁及险工险段进行治理。

第三节提高监测预警预报水平

以推进水文现代化为重要抓手,不断加强水文监测、预警预报等设施建设和改造,注重设施日常维修养护。以基础设施标准化、技术装备自动化、信息处理智能化、运行管理高效化为目标,实施水文站和中小河流监测要素全自动化升级改造,加强河流水生态流量监测,完善水文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有效提高中小河流预报精度,新建水文站1处,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有防洪任务的河流水文监测全部提档升级,同时完善水库水雨情监测设施。

第四节加强水旱灾害风险防控

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引发极端天气影响和防洪形势变化,科学提高洪水防御标准,增强全社会安全风险意识,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水旱灾害造成损害。持续推进重要江河(水库)预警断面洪水预报及调度方案、重要中小河流洪水风险图、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旱情应对等各类预案方案编制工作。强化水库汛期调度计划编制和审批,建立完善水库群联合调度机制。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旱灾害)普查工作、重点城(集)镇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实行山洪灾害危险区动态管理,构建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山洪灾害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加强应急抗旱供水保障,加大区域性季节性区域蓄水、储水力度,提升应急抗旱供水能力。加强水旱灾害防御物资储备物资管理,加强专业型、专用型水旱防灾物资储备,全面提升水旱防灾物资保障能力。

专栏3  防洪减灾重点建设任务

大江大河治理

——续建乌江白马电航枢纽工程库区武隆城区段防护工程(北岸苏家河口至乌江三桥段),新建防护护岸工程1.38公里

——新建乌江白马航电枢纽工程库区武隆城区段防护工程(北岸乌江大桥至苏家河口段),新建防护护岸工程0.893公里

——启动实施区土坎镇河段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一期),综合治理河道长度3.095公里

——启动实施乌江三桥至中咀段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南岸),综合治理河道4.1公里

——适时开展实施江口河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前期工作研究。

中小河流治理

——新建石梁河(三溪段、简村段、巴溪沟段)综合治理工程,位于白马镇、长坝镇,综合治理河道长度4公里

——新建大溪河姜家溪段综合治理工程,位于凤来镇,综合治理河道长度4公里

——新建石梁河大元段综合治理工程,位于长坝镇,综合治理河道长度3公里

——新建石梁河白马镇下游段综合治理工程,综合治理长度5公里

——新建大溪河重点河段综合治理工程,位于鸭江镇、平桥镇,综合治理河道长度3公里

——新建老盘河重点河段综合治理工程,位于芙蓉街道、仙女山街道,综合治理河道长度3公里

山洪沟治理

——实施小坪村、木水槽、金龙湾、黄莺乡场镇、桐梓镇场镇、梨子坪大沟、母猪笼、寨子垭大沟、后溪沟等9处山洪沟治理,综合治理长度27公里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实施红山一、二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位于后坪乡,主要建设内容为大坝上下游游坝坡、溢洪道整治,完善管理、监测设施等。

——实施山虎关水库病险除险加固工程,位于赵家乡,主要建设内容为大坝坝体、右右坝肩、取水塔、下游副坝尾水渠整治,完善安全监测设备等。

——实施中心庙水库险除险加固工程,位于仙女山街道,主要建设内容为大坝、放空、取水设施整治以及附属设施整治配套等。

——实施关田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位于鸭江镇,主要建设内容为大坝、溢洪道整治以及附属设施整治。

——实施牛角湾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位于凤来镇,主要建设内容为大坝、溢洪道整治以及附属设施整治。

水文基础设施建设

——升级改造水文站测报系统,对6个水文站改造为智能测报、无人值守。

——升级改造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对全区104个自动雨量站、6个水位站、5个墒情站、5个报汛站设施设备升级改造。

——新建浩口水文站1个。

第五章  抓节水保供水,构建城乡供水网络

坚持节水优先、优化配置,按照强骨干、增调配、成网络的思路,抓紧建设一批重点水源工程,有序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开展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改造,着力为武隆骨干水网夯基垒台、立柱架梁,提升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加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高乡村振兴水利保障水平。

第一节坚持节水优先

深入推进国家节水行动,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建立健全水量分配、监督、考核的节水制度政策,健全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社会协同的节水工作机制,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产业结构、人口规模,深入做好节水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城镇等领域节水,一控总量、二提效率、三健体制四强能力、五增意识。

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强化节水约束性指标管理,健全重要河流主要控制断面基本生态流量目标、区域流域水量分配等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体系,严格实行区域流域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强化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全面推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制度,严格水资源用途管制,对城镇新区规划、工业园区规划、高耗水行业专项规划、涉及取用水项目的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开展水资源论证和节水评价工作。加强对重点用水户、特殊用水行业用水户的监督管理,建立超用水管理督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用水监管能力。2025年武隆区用水总量控制在1.21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均降低1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

强化农业节水增效。根据水资源条件,推广节水型种植模式。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开展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节水灌溉骨干工程,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行喷灌、微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等技术。健全完善灌区量水测水设施,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持续开展农田灌溉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工作,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

推进工业节水减排。严控高耗水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采用差别水价、树立节水标杆等措施,推动高耗水企业加强废水深度处理和达标再利用。在钢铁、纺织、造纸、化工等高耗水行业建成一批节水型企业,引导工业企业推广应用高效冷却、洗涤、循环用水、废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产工艺替代节水工艺和技术,推进企业和园区水循环梯级利用。

加强城镇节水降损。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鼓励新建小区、城市道路、公共绿地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水集蓄利用设施,构建城镇高效水系统。鼓励污水再生利用、中水回用等非常规水源利用,全区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深入推进公共领域节水,强化公共用水和自建设施供水计划管理,加大城区园林绿化节水灌溉设施建设改造,城区市政公共设施节水型器具推广率达到100%

健全节水机制。完善节水监管机制,强化各级各部门主体责任,逐级建立目标责任制,推动将节水主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建立节水激励机制,完善节水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广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培训,普及全民节水知识,充分发挥节水载体的节水示范引领作用。落实阶梯水制度,引导市民节约用水。

第二节加快骨干水网建设

遵循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原则,统筹配置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充分挖掘现有工程供水潜力,适度超前规划建设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水资源配置及重点水源工程,加快已成、在建工程输配水骨干渠道配套设施建设,构建以中型为主、中小微并举的水源工程配置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多源互补、区域互通、互为备用、集约高效、山水绿、智慧智能的水资源安全保障格局。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配置,做好水利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加快构建骨干水网,加强水库周边水生态环境建设,推动与重庆水网对接融合。十三五已完工水库全部验收投入使用,续建沙河(中型)、西山、花园等3座水库,新建金龙湾(中型)、姜家溪、车盘、铜鼓、万峰、石拱坝、磨槽弯、赵云山、凤凰、广阳等10座中小型水库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和提质增效,配合重庆市推动渝南水资源配置工程,适时开展大洞河、大沟、贾角、映月湖、大石箐、小浪坝、三坝等中小型水库前期工作,形成策划储备一批、前期推进一批、开工建设一批、验收投产一批的骨干水网工程推进格局。

第三节有序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高品质生活充分展现的目标,坚持建大、并中、减小原则,构建水源统筹、水量保障、水质安全的城乡供水一体化新格局。条件较好区域积极引入市场机制,优化调整区域供水工程布局,通过城市、城镇供水管网延伸周边村镇和新建规模化工程,逐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努力实现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促进城乡供水融合发展。全区规划新建或改造场(集)镇供水工程12处,配套干支管网651公里,覆盖供水人口15.85万人,其中建设日供水规模0.5万吨以上规模化供水工7处。对集中供水工程重点推行企业化、专业化、规范化管理,推动现有城乡供水主体减数量、增质量、强实力,提升城乡供水保障水平。

第四节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围绕实现巩固拓展水利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水利保障有效衔接,积极推进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稳步提升农村供水标准和质量。通过实施一改三提工程,改善农村供水设施条件,提升人均可供水水量、提升水质达标率、提升工程运行管护水平,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以人口聚集的行政村为中心,依托水源工程建设,改造既有集中小型水厂或者新建规模化供水工程,扩大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范围;人口居住极为分散地区,实施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与改造,完善配套设施,改进制水工艺,规划新建日供水15千吨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2处,新建或改造日供水1千吨以下规范化集中供水工程6处,新建水质提升及水源保障工程1处,新建或规范化改造小型供水工程100处,配套管网设施,覆盖供水人口3.3万人。加强农村饮水水源保护,完善农村饮水工程水质检测监测体系,健全完善农村供水动态监测机制。建立健全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长效机制,建立完善农村居民用水付费制度,加强农村供水工程水费征收管理工作,提高水费收缴率。

第五节实施现代化灌区改造及库库连通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要求,围绕2+6+N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体系为重点,结合改善农村饮水条件、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和美丽乡村建设,争取实施白马山灌区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规划实施2处库库连通工程,加强已成水源工程渠系(管道)改造以及配套,区域有条件的水库实现互联互通,提高灌溉供水保障率,增强农业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专栏4  城乡供水重点建设任务

中型水库

——续建完工沙河中型水库。位于黄莺乡,总库容1064.9万立方米,设计供水量2178万立方米,主要解决中心城区及凤山街道、黄莺乡周边村社供水。

——开工建设金龙湾中型水库。位于鸭江镇、庙垭乡,总库容1067万立方米,设计供水量980万立方米,主要解决鸭江镇、庙垭乡、凤来新城等供水问题。

——继续开展大洞河中型水库前期研究,位于大洞河乡。

小(1)型水库

——续建完工西山水库。位于后坪乡,总库容193.5万立方米,主要解决后坪乡鱼子集镇及4个村用水问题。

——完建姜家溪水库。位于凤来镇,总库容121万立方米,设计供水量326万立方米,主要解决平桥场镇用水及凤来镇4个村供水。

——完建车盘水库,位于白马镇,总库容350万立方米,设计供水量450万立方米,主要解决白马山以及白马镇、凤山街道5个村供水。

——完建铜鼓水库,位于赵家乡,总库容126.5万立方米,设计供水量100万立方米,主要解决赵家场镇及赵家乡2个村供水。

——完建万峰水库,位于火炉镇,总库容252.7万立方米,设计供水量324万立方米,主要解决火炉镇、芙蓉街道4个村供水。

——开工凤凰水库,位于庙垭乡,总库容104万立方米,设计供水量120万立方米,主要解决凤来新城以及周边2个村供水。

——适时开展贾角、映月湖、大石箐、大沟等水库前期研究,分别位于石桥乡、接龙乡、凤来镇、凤来镇。

小(2)型水库

——续建花园水库。位于羊角街道,左库总库容27.32万立方米,右库总库容15.92万立方米,设计供水量53.5万立方米,主要解决羊角街道茶岭片、白马杨柳片用水。

——完建石拱坝水库。位于和顺镇,水库总库容40万立方米,设计供水量85万立方米,主要解决和顺场镇及周边3个村供水。

——完建磨槽弯水库。位于桐梓镇,水库总库容75万立方米,设计供水量110万立方米,主要解决桐梓场镇及周边村社用水。

——完建赵云山水库。位于大洞河乡,水库总库容36万立方米,设计供水量52万立方米,主要解决大洞河乡场镇及周边村社、长坝镇东山村用水。

——开工建设广阳水库。位于凤山街道,水库总库容46万立方米,设计供水量110万立方米,主要解决凤山街道、江口镇部分村社用水。

——适时开展三坝、小浪坝等水库前期研究,分别位于江口镇、双河镇。

城乡一体化及规模化供水保障工程

——仙女山度假区供水工程(一期)。位于仙女山街道,设计供水规模1/,解决仙女山度假区常人口和流动人口用水品质。

——仙女山供水工程大河沟扩建项目。位于仙女山街道,设计新增供水规模0.85/,总规模达到1.05/,解决仙女山度假区常人口和流动人口用水品质。

——双河木根水厂工程。位于双河镇木根村,设计供水规模0.2/,提升双河镇木根集镇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用水品质。

——文复乡场镇水厂工程。位于文复乡,设计供水规模0.1/,提升文复场镇及周边村社用水安全品质。

——凤来堰沟湾水厂。位于凤来镇,设计供水规模0.5/,其中新增0.4万吨/,提升凤来镇、凤来新城中心区用水品质。

——改造和顺、庙垭、平桥、河心、火炉、桐梓、江口、羊角新址等8个供水工程。改造水厂厂区老化设施或供水水源,改造或延伸安装管网106公里,提升8个供水区域饮水安全品质。

——平桥镇场镇供水工程升级改造。位于平桥镇,设计新增0.4/相关设施设备,总规模达到1万立方米/,提升平桥场镇及周边村社饮水安全品质。

——浩口水厂。位于赵家乡,设计新增供水规模0.05/,总供水规模达到0.1/,提升浩口乡场镇供水品质。

——万银供水工程。位于凤山街道,设计供水规模0.5/,解决凤山街道万银片用水问题。

——庙垭和平水厂。位于庙垭乡,设计供水规模新增0.3/,总供水规模达到0.4/,提升庙垭乡场镇供水品质。

——车盘水厂(一期)。位于白马镇,设计供水规模0.5/,解决白马山以及白马镇、凤山街道周边村社用水问题。

——凤来新城水厂(一期)。位于凤来镇,设计供水规模5/,解决凤来新城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用水问题。

农村供水保障工程

——新建沧沟乡水质提升及水源保障工程,新建白果供水工程、花园水厂、杨叉岭水厂、茶园水厂、白石水厂、鱼光水厂、联合水厂、圈岩水厂等规范化集中供水工程8处,新建或规范化改造小型供水保障工程100处,配套管网设施。

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

——规划新建白马山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改造渠道(管道)41公里。

库库连通工程

——实施仙女山片区连通工程,位于仙女山街道,通过管道、隧洞、倒虹吸等工程措施,连通核桃、向阳、大河沟水库水源。

——实施凤来片区连通工程,位于凤来镇,通过新建或改造渠道、管道等工程措施,连通姜家溪水库、衙门沟山坪塘-东风水库-六角水库等水源。

第六章  重保护强修复,持续改善河湖面貌

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始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按照重保护、强修复、优环境的思路,以三峡库区为核心、乌江为骨架、中小河流为网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与治理修复相结合,推进美丽河湖、健康河湖建设,加快实施一批水生态工程,持续改善河湖面貌,助推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需求。

第一节深化实化河长制工作

全面强化一河一长。认真贯彻《重庆市河长制条例》,推动各级河长履职尽责,不断完善河长制考核制度,全面推行河长+检察长”“河长+警长等协作机制,充分发挥民间河长作用,强化巡(护)河队伍建设,建立社会监督员体系,完善河湖巡查管护体系,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流管理保护体制机制。

精准实施一河一策。科学编制、实施新一轮一河一策方案,通过发布区级总河长令等方式推动解决河流管理保护突出问题,持续清理整治侵占破坏河湖的四乱问题;深化跨界河流联防联控机制,深化与相邻区县之间、部门之间流域联防联控、联合会商、联合执法、联合巡河、信息共享等合作,认真开展河流健康评价工作,开展市级示范河流创建,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

智能化推行一河一档。充分运用无人机、视频监控等技术,加强智慧河湖建设,建设全区统一的河流管理保护信息化系统平台,推进智慧河长项目建设和使用,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决策、管理和监督,加强对河湖变化的动态监测,及时掌握河湖水量、水质、水生态等变化情况,提升河流管理保护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第二节大力加强水土保持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对森林植被的管护和培育,持续巩固水土流失治理成果,重点突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重要生态动能区、重要水源地、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以及重点河流两岸的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和空间管控,实施沿江、沿库、沿路、沿城水土保持。严格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强化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加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水文泥沙监测。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以乌江及主要支流水土流失区为重点,把水土流失治理与流域水环境整治、乡村旅游、农村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衔接,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工程措施,规划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50平方公里。

第三节试点推进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

围绕乡村宜居宜业,立足乡村河流特点和保护治理需要,以提升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核心,以恢复农村河道基本功能、修复河道空间形态、改善河湖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主线,以延沧河、木棕河、龙溪河等河流为脉络,以村庄为节点、乡镇为单元,结合村庄建设、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坚持水域岸线并治、集中连片推进,实施水系连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河库(塘)管护等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统筹解决农村水域空间、水生态、水环境、水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营造安全、生态、美丽的农村河湖,争取试点建设武隆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第四节深入实施三峡后续和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

强化水生态保护修复,以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引领,以宜业宜居宜游村庄建设为抓手,着力在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围绕移民安稳致富和促进库区经济发展、消落区综合治理、城集镇小区和农村移民饮水巩固提升等方面,建立健全三峡后续项目库动态管理,加强三峡库区安全监测与防范,重点实施好一批重要河流系统治理与修复、美丽乡村、产业示范、地灾治理、供水等项目37处,促进三峡库区区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做好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以移民美丽家园示范引领为抓手,推进移民后期扶持基础设施、美丽家园、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及时足额发放后期扶持直补资金,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类型创业就业培训,补齐散居移民基础设施短板,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共服务更加完善、人居环境更美、产业兴旺发达、生活品质更优、社会和谐稳定。同时,基本完成白马航电枢纽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工作,满足白马航电工程建设需要。

第五节促进农村水电绿色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发展、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原则,妥善处理水库配套电站开发与河流生态保护的关系,开展小水电清理整改综合评估,对小水电站生态泄放改造进行复核,进一步完善小水电生态流量在线监控平台,健全生态流量泄放监管制度,加强农村小水电生态流量管理。以河流为单元,开展已建小水电站泄流设施、生态机组等升级改造,推动小水电生态运行,积极创建一批生态环境友好、管理规范、经济合理的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加强农村水电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强化农村小水电现代化建设,探索建立小水电生态电价补偿机制和小水电退出激励机制,推动农村小水电规范发展、科学发展、绿色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利用水库水源生态基流或消能流量,配套规划新建4座消能或坝后电站,以利于建立稳定生态基流机制。

专栏5 水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建设任务

三峡后续、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和征地移民安置

——实施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三峡库区移民安稳致富和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库区地灾灾害防治等项目37个,其中:包含续建完成江南水厂,设计供水规模4.9万立方米/;新建和顺镇海螺村农村移民安置区精准帮扶、郭溪沟左岸库岸整治、史家沟山洪沟治理、老盘河库岸整治、羊角街道供水管网改造、马溪河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清水溪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老盘河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杨柳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碑垭大堰加固改建、新坪大堰加固整治、罩子沟库岸综合治理、鹅岭集中供水厂、清水溪冲沟整治、江口镇供水管网改建、城东村农村管网延伸工程等17个水利项目。

——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规划移民直补2634人,建设美丽家园建设项目21个,产业转型升级项目23个,散居移民基础设施12个。

——基本完成白马航电枢纽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工作,征收征用各类土地5026亩、搬迁安置移民10522913人、搬迁企事业单位75家、拆除各类房屋25.11万平方米、迁移各类专业线路89.14公里、征占用各类道路32公里、码头渡口41处。

水土保持

——实施水土保持重点及石漠化治理项目,治理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50平方公里

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

——实施武隆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开展水系连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河湖管护、防污控污、景观人文等建设。

农村水电

——新建沙河水库坝后电站、沙河水库消能电站、西山水库配套电站、姜家溪水库配套电站,分别装机500千瓦3000千瓦4000千瓦1400千瓦

第七章强化新技术应用,推进智慧水利网络

围绕武隆水网、防灾减灾、水生态环境、智慧水利等领域,积极推进BI、盾构、顶管等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以及前沿水利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积极探索应用消落区生态治理、节约用水等水利科技问题的关键技术。加强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水利有效集成和融合发展。

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推动水利基础设施与新基建的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水利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为全区水安全保障提供智能处理、精准决策支持和泛在服务。推动智慧水利大脑,深化水利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打造资源互融、数据互享、信息互通、板块互联、成果互用的水利大系统平台,全面提升预测预报、工程调度和辅助决策支持能力,构建可靠水利信息网。推动智慧水利建设,统筹构建智慧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实行水利工程项目信息一网通览,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全要素智慧管理。推动智慧水利运管,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智慧河长系统建设,对水文测站、水库大坝、农村饮水安全、农村水电站、水旱防御等监测设施进行智慧化升级改造,有效提升险情识别、风险诊断、安全运行、应急处置能力,全面实现水利工程运管智能应用。推动智慧水利监测,利用卫星、雷达、无人机等多种监测手段,建设水利信息监测感知基础设施,加强对江河湖泊、已成水利工程、水利管理活动等信息动态监测和实时采集,构建天空地水利一体化感知网。

专栏6 水利信息化重点任务

智慧化河流建设项目

——续建武隆区智慧化河流建设项目,项目建设主要包括数字河流、视频监控系统、河长制管理系统、网格化视频对讲系统、区级指挥调度系统建设。

智慧水利项目建设

——智慧水利数据中心建设:云环境、服务器与存储各1套、应用支撑平台整合建设,涵盖专项业务系统有河长制信息管理系统、水旱灾防御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水生态空间信息管理系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系统、水利一张图应用系统、水利执法监管与支持系统、节水型社会管理信息系统等软件与硬件建设。设备感知系统建设:实施取用水户用水量监测点、河流及小水电站生态基流监测点、水库视频及水位、雨量监测站等智能化建设、升级与改造。

第八章严管理增能力,提升水利服务水平

按照严管理、增能力、强服务的思路,以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为核心,针对涉水事务监管薄弱环节,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管理为手段,加快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一节依法治水管水,维护良好水事秩序

大力宣传贯彻执行涉水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根据要求相应制订本级实施细则,逐步建立健全水法治体系。加强执法队伍能力建设,优化水资源、河湖岸线、水土保持等管理,统筹监管与执法的协作联动,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实现水利监管执法常态化、规范化。坚持预防为主,强化洪水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取水许可等涉水事项事中事后监管,探索建立水利一张图动态监管机制,强化水工程、水生态空间管控,严厉打击非法采砂、水土保持、涉河建设、河库空间等领域违法行为,深入推进水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积极推进互联网+水行政执法建设,加强水利法治宣传教育,做好水利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信访调解,有效化解水事矛盾纠纷。

第二节严格水资源管理,科学利用水资源

合理分水、管住用水、系统护水为目标,深入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贯彻实施水资源承载能力预警、取水许可告知承诺、生态流量管理等制度,强化水资源在规划决策、项目建设布局及区域发展中的刚性约束作用。全面开展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完成大江大河及重要河流水量分配,基本形成全流域水量分配格局。切实加强取用水许可管理,深入推进取水许可告知承诺制改革,全面实施取水许可电子证照,完善取水许可限批工作制度,优化水资源监控系统结构。加强水资源水环境保护,抓好河流生态流量和地下水管控指标确定,加强市级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和控制断面水量水质监测,建立生态流量、水量监测预警和调度机制,新建水库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全部达标。

第三节深化放管服,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及时修订水行政许可服务指南,持续优化、简化水利政务服务事项办理,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许可公示和一窗受理、一窗出件”“好差评等制度,持续推进一件事一次性办,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广水土保持、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和告知承诺制等审批新模式,探索实施涉水专题一稿制”“零跑动审批新方式,积极探索和推广购买第三方服务开展技术审查。坚持阳光用权,做好行政审批事项事中事后监管。

第四节强化河湖监管,持续改善河湖面貌

严格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科学编制河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划定河湖管理范围,合理划分保护区、保留区、控制利用区和可开发利用区;划定河道管理范围,公布河道名录、建立河道管理基础数据信息库,加强与规划自然资源等部门协作,进一步明确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措施,严禁违法违规开发利用河道岸线资源。

严格涉河建设项目和河道采砂监管。严格涉河建设项目审批和全过程监管,配合重庆市完成河道采砂管理规划,科学划定武隆区可采区、禁采区、保留区以及禁采期,合理确定规划期内可开采总量、年度可开采控制总量。加大非法采砂综合治理力度,规范清淤疏浚砂石综合利用和工程性采砂活动。

强化河道管理能力建设。加强河道管理设施设备建设,推进河流遥感、岸线视频监控预警和采砂现场智能监管等现代化监管方式,探索购买第三方服务等形式,多方式和多形式开展河道监管巡查。深入推进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持续开展清江行动

第五节创新工程管理,提高建管运营能力

抓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不断修订完善水利项目建设管理制度,建立水利工程建管平台,积极推广BI等技术,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全要素智慧管理,对项目设计、招标、监理、进度、施工、质量、资金、变更、合同、验收、运营等关键环节进行清单式管理、全流程监控。加强水利工程造价管理和服务,加强对水利建设资金监管,严格执行水利财政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制度。加强在建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严控质量和安全,建设一批优质工程,积极争创文明工地、大禹奖,强化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及应用。

加强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管理。建立健全已成水库安全责任体系,落实管理制度,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完善水库大坝雨水情测报和安全监测设施,加快推进水库、堤防确权划界工作,加强水利工程水量调度管理,提升水利工程调度科学化、规范化、智能化水平。配合重庆市制定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额和补助标准,定建立水库安全鉴定、除险加固、维修养护常态化机制。推动已成水利工程管护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管护机制,推进水利工程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对小型水利工程推行政府购买服务、集中管理和以大带小管护模式,充分发挥已成水利工程效益。

第九章抓改革激活力,破解水利发展瓶颈

针对水治理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的主要制约因素,按照重创新、破障碍、激活力的思路,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协同发力,推动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除水利改革发展瓶颈,增强水利发展后劲。

第一节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

继续积极争取中央、市级资金,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水利投入政策,积极争取金融信贷、债券资金支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作用。统筹增量项目建设和存量资产盘活,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积极开展水利项目股权化、市场化改革,鼓励支持农村水利工程三权”“三变改革,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探索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统筹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加强水源建设与供水市场的衔接,实行水源工程、供水等一体化建设运营,探索行业社会化投融资模式,鼓励、引导和规范社会资金以BOT(建设运营移交)、BOO(建设拥有运营)、TOT(转让运营移交)、PPP等模式参与水利项目建设和运营。加强水利资产的运营管理,因地制宜发展水经济,公益性较强的水利工程,可采取配置经营性资源,或与经营性较强的自来水厂、旅游、康养等项目融合组合开发经营,提升综合效益,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保障水利建设资金需求,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推进水价水市场和产权制度改革

加快推进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建立健全供水价格形成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根据供水成本、费用和市场供求的变化适时调整水利工程供水价格,落实水价收费标准和收费制度;对执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后无法收回成本的,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财政性资金,对运营单位进行合理补偿。创新价格形成机制,探索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对社会资本参与投资运营的供水工程,可由项目投资运营主体与用户协商定价,但不得违背价格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以灌区改造为抓手,完善农业供水计量设施,继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合理确定农业水价,农业水价原则上应达到或逐步提高到工程运行维护成本水平。建立健全农村居民用水水价形成和水费收缴机制,提高水费收缴率。结合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激活水市场主体,培育发展水市场,因地制宜发展水经济、水产业,促进水利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结合农村三变改革,积极推进农村水利集体资产确权、赋权、活权,盘活农村水利集体资产,稳妥有序开展农村水利集体资产三变改革。对有条件的农村供水、水土保持、移民后期扶持等水利财政资金项目,可试点推进让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持股,享有股份权利。持续巩固提升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成果,不断优化建立与区情、水情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小型水库良性运行管理体制机制。

第三节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大力加强规划、水文、地质、农村水利等方面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招聘和引进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人才,充分利用上级单位、有关培养基地,着力加强对年轻干部政治、业务、管理各方面的培养,建立健全人才发现培养机制,梯次建立人才后备制度,全面提升水利人才队伍能力。加强培养水利技术能手、首席技师和水文首席预报员等应用型人才,实行订单培养”“引进培养,积极支持水利人才横向、纵向输送,加快人才流动,促进水利和其行业融合发展。

第四节大力弘扬水文化

提升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把当地传统文化、自然风光等元素融合到水利工程设计中,体现先进设计理念,积极展示水利工程建筑美学、生态哲学。加强水利文化景观建设,有条件的水利工程逐步开展已成水利工程生态化、景观化、信息化改造,积极融入水文化元素,营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助推全域旅游发展。加强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水利工程修缮、管理和保护,挖掘、传承并发扬其蕴含的先进思想、科学精神。

第十章投资规模及实施效果

第一节投资规模

根据武隆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目标和主要建设任务,在总结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投资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按照重点突出,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分析中央、市级和区级以及项目法人融资能力和投入的可能性、可行性,在确保十三五期间续建项目需求的前提下,结合十四五规划项目筛选情况,按照不同类别投资及其可能的投资来源测算十四五期间全区水利投资规模。经初步测算,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4大类项目99个项目,规划总投资73.54亿元(项目具体规划情况见附表1),其中十四五投资56.41亿元。资金筹措方案为:拟争取市级以上国家投资25.47亿元,社会投资13.15亿元,地方自筹17.79亿元(包括区级财政配套、银行融资、地方债券及项目法人自筹等)。

专栏7十四五规划水利项目投资规模表

序号

项目类别

项目数量

规划总投资(万元)

十四五投资万元

备注

防洪减灾

19

229059

168059


(一)

重要支流防洪治理

4

207670

146670


(二)

中小河流治理

6

8415

8415


(三)

山洪灾害治理

1

3600

3600


(四)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4

5974

5974


(五)

水文基础设施建设

3

3400

3400


城乡供水

34

293989

187419


(一)

重点水源

13

250326

149131


(二)

城乡供水保障

18

38113

32738


(三)

库库连通

2

4000

4000


(四)

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

1

1550

1550


水生态修复保护

45

199859

196167


(一)

水土保持

1

3000

3000


(二)

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

1

15000

15000


(三)

三峡后续

37

70421

66729


(四)

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

1

22805

22805


(五)

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

1

82183

82183


(六)

水库配套电站

4

6450

6450


水利信息化

2

12522

12522


(一)

智慧河流

1

10522

10522


(二)

智慧水利

1

2000

2000


合计


99

735429

564167


第二节实施效果

本规划从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出发,针对我区当前经济发展和水安全保障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进行了规划部署,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水安全保障重点工作。十四五期间将开展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强化涉水事务监管和加快水利改革创新等工作。规划实施后,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将更加完善,涉水事务监管将更加有力,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可更好支撑我区加快融入重庆主城都市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是防洪抗旱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通过大江大河治理、山洪沟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整治、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加高加固了沿江城镇堤防,提高乌江及主要支流河流洪水标准,提高了水文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形成了城乡防洪保护圈、预报预警体系,提高了城乡防洪标准和库岸稳定,城区及城区拓展区新建堤防段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以上,沿江场镇中小河流防洪重点区域标准提高到10年一遇,保障我区沿江10个场镇街道防洪安全,保护城镇人口17.58万人、乡镇人口4万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后降低水库下游地区的防洪风险,防洪能力极大提高;山洪灾害防治措施项目实施后,将大大减少受灾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水文基础设施的实施,增强水文监测能力,提升了水文信息采集、传输和分析处理能力。

二是水资源供水保障能力将显著增强。通过实施骨干水源工程、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城乡供水能力显著提高。竣工验收、续建或新建完工的中小型水库新增库容0.26亿立方米,水利工程新增年供水能力0.33亿立方米以上,城乡供水保障工程实施可增加城(集)镇供水能力4.98/,城乡供水保障工程覆盖人口约19.15万人,有力提升全区供水标准和质量;通过水源工程和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工程的实施,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19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将达到0.55以上,灌溉水平将得到较大提高。

三是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呈现。通过实施三峡库区后续规划,为三峡库区(武隆段)经济社会发展和移民群众安稳到致富注入了强大动力,将有效改善库区生态环境以及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将很大程度改善移民生活环境、带领移民增收致富,确保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和谐稳定;完成白马航电枢纽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工作,能为白马航电工程建设保驾护航,拉动地方投资,扩大就业。实施水土保持,有效减少土壤侵蚀量,降低山洪、泥石流发生率,提高河道水生态环境;通过实施水系连及水美乡村建设,有效解决农村水系存在的淤塞萎缩、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突出问题,极大改善农村水系水生态环境;农村中小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将减少森林砍伐,保护林木植被,改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是智慧水利网络基本建成。通过实施智慧化河流建设项目,有利于针对河流的集防汛抗旱决策支持、河长制综合管理工作、水工程枢纽调度、水资源管理调度等业务系统的综合性平台,能反映水生态整治工程动态,补充现有防汛系统预测预报功能,汇聚水资源调配、水(质)环境监测预警,关联河长制管理涉及的交通、旅游大数据分析,形成以河流为脉的智慧河流可视化综合会商系统平台;实施智慧水利建设项目,有助于掌握本区域水资源现状、水资源使用情况、加强水资源费回收力度、实现对水资源正确评价、合理调度及有效控制的目的,实现了实时在线监测、数据统计与查询、取水计划管理与控制等功能,从而为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技术支撑,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节约用水;实施节水型社会管理信息系统,可实现节水型社会信息自动化管理。

第十一章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切实加强工作领导,强化政策研究,及时研究解决水安全保障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认真落实河长制、农村供水保障、水资源管理等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和完善对相关部门、乡镇(街道)水利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制度。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抓好水安全保障各项任务的实施工作,制定水安全保障具体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全区水安全。

二、科学制定规划,强化前期工作。完善以综合规划为重点、以专项规划为支撑的水利规划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专家论证、公众参与的决策机制,提高全社会对规划的认同度、参与度,强化规划的约束和指导作用。加大前期工作经费投入力度,清单化、项目化储备一批重点水利项目,落实水利项目建设用地、生态环境、林地指标、用电用料等要素保障,把水利基础建设作为空间规划保障重点。加快重点水利前期工作推进,切实做好重点水利建设项目规划论证、技术经济比较、环境影响评价、移民安置规划等前期工作,合理有序安排重点水利项目建设,不定期开展评估总结。

三、完善长效投入机制,稳定水利投入。充分用活用好中央和重庆市关于水利的投入政策,紧扣国家投入重点,紧抓水利部对口帮扶机遇,积极争取中央、市级水利投入。积极争取区级财政对水利投入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水利项目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一般债券,利用好土地出让收益支持乡村振兴政策,争取更多资金投入农村水利建设。整合水利资产,用活用好国有水利企业平台,鼓励通过项目收益权、水利存量资产质押、配置储备资源等多渠道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争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与运营。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水利长效投入机制,保障水利建设资金来源长期稳定。

件:1. 十四五规划建设水利项目清单表

2.十四五规划储备重点水利项目清单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武隆区部门街镇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