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部门解读:

关于《武隆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政策解读

一图读懂:

文件下载:

府办发67号(关于印发武隆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通知).doc

[ 索引号 ] 115002320086900349/2021-00176 [ 发文字号 ] 武隆府办发〔2021〕67号
[ 主题分类 ] 科技 [ 体裁分类 ] 其他公文
[ 发布机构 ] 武隆区政府办公室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1-11-26 [ 发布日期 ] 2021-12-04

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隆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街道办事处,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武隆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认真贯彻落实

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1126

(此件公开发布

武隆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十三五以来,武隆区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创新条件,着力突出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作用,以大数据智能化引领转型升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科技创新在生态工业经济发展、脱贫攻坚、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聚集优秀人才、提升武隆的品牌、文化、形象和影响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我区科技创新工作在十四五期间,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坚持四个面向,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根据《重庆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武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总体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成效

十三五期间,武隆科技创新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创新体制机制持续完善、创新主体培育成效突出、科技研发投入稳步增长、企业提档升级进程加快创新资源明显集聚、科技创新效应明显、金融创新服务不断优化,科交流普多点发力。科技创新成效同十二五期间对比如下:

表1:十三五十二五科技发展对比

序号

指标名称

2015年

2020年

1

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0.17

0.47

2

科技型企业(家)

0

116

3

高新技术企业(家)

1

6

4

市级以上创新平台(个)

1

4

5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0.52

0.59

6

高新技术产品(个)

2

17

7

创新示范基地(个)

0

11

8

专家大院(个)

2

6

9

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个)

0

9

10

科普示范基地(个)

22

68

11

选派国家三区科技人才(名)

19

114

12

选派市级科技特派员(名)

28

147

13

选派区级科技特派员(名)

64

395


注:【】中为累计值。

1. 创新体制机制持续完善十三五期间,武隆已形成以创新为引领与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持续完善政策体系,成立了武隆区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和武隆区科技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出台和修订了《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隆区贯彻落实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意见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武隆区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武隆区助力乡村振兴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科技示范户)工作实施方案》《武隆区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武隆区农业科技专家大院认定与管理办法》《武隆区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认定与管理办法》《武隆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科技政策措施,创新机制体制进一步完善。

2. 创新主体培育成效突出。多形式宣传和落实科技型企业优惠政策,多措并举加大创新主体培育。新认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11个、科技专家大院(工作站)13个,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市级科技型企业116家、高新技术产品17个。

3. 科技研发投入稳步增长。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领和撬动作用,激励全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大力推动科技创新。20162020年地方财政科学技术支出累计2亿元,区内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累计6000万元,全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从2015年2223.05万元提升至2020年的1.05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由2015年的0.17%提升至2020年的0.47%区域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4. 企业提档升级进程加快。武隆继续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区内创新项目和科技企业,带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推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为武隆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积极争取、利用好全市工业互联网联盟、产业发展联盟的资源,邀请专家团队,对企业开展一对一智能化改造诊断,为企业制定智能化改造方案,推动久味夙豆制品、羊角豆制品等企业开展智能化技术改造,降低用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采取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方式,引导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加快技改升级步伐。着力推动羊角豆制品等企业的增资扩股,通耀铸锻等企业的战略合作,灵烽纸业、莱拓包装等企业的技改扩能,进一步夯实重点产业的发展基础。

5. 科技创新资源显著集聚。通过创新扶持、薪酬激励、待遇保障等政策机制,吸聚各类高层次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围绕《武隆区贯彻落实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意见的实施方案》《武隆区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等文件,配套出台了各项人才政策30余项。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提出8个人才强区系列专项计划,区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国有企事业单位设立引进和奖励高层次人才专项经费,对高层次人才可发放激励性报酬;鼓励用人单位通过技术指导、培训咨询、项目合作等形式,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对用人单位、人力资源中介机构视其引才绩效给予税收返还、人才贷奖励;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分层分类向人才提供安家补助、购(租)房补贴等。十三五期间,共招聘引进各类人才1226名,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111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才3人。选派国三区技人才114人,市级科技特派员147人,区级科技特派员395人。

6. 科技创新发展效应明显。一是创新示范旅游+精准扶贫”“产业+精准扶贫”“电商+精准脱贫全域乡村旅游扶贫模式获评全国典型和世界旅游联盟精品案例,为全国改革创新扶贫开发模式提供武隆样板。二是全域旅游提档提速,建成一个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点),开通武隆全域旅游示范站,白马山天尺情缘景区获国家旅游4A级旅游景区,成功创建首批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三是生态工业提质增效,大梁子风力发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白马航电枢纽项目建设开工,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进展,智能产业实现零突破。四是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发展,2+6+N农业体系基本成型,三品一标产品达到168个,获批国家第二批绿色农业发展先行区,生态旅游增效。五是累计实施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项目19个,围绕2+6+N农业体系,开展病虫害诊断、土壤修复、遗传育种、规范化栽培与养殖、质量检测等示范,积极开展创新创业示范,为我区农业发展质量升级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平台。六是坚持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推进旅游+农业”“旅游+电商”“旅游+体育”“旅游+文化全域发展。

7. 金融创新服务不断优化。鼓励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和市场主体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金融业态、金融服务。启动武隆区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设立风险补偿基金规模5000万元,首期到位500万元,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新冠疫情期间,持续开展再贷款暖企百日行动加大对企业复工复产、脱贫攻坚、春耕备耕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累计发放贷款137笔,发放贷款金额1.28亿元;继续强化信贷支持力度,累计发放贷款10.59亿元;创新推出战疫贷”“房抵e”“惠农e等金融产品,累计发放1.49亿元,帮助企业复工复产。

8. 科技交流普及多点发力。一是与市农科院合作积极推进高山蔬菜市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功申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二是积极促成渝鲁科技协作,申报实重庆市武隆高山蔬菜研究所建设”“山地果园绿色种养循环”“黄精深加工技术应用研究与精准扶贫示范”“武隆区高山茶叶产业关键技术研究应用等项目;三是推进科技特派员和三区科技人才开展进村入企帮扶行动,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围绕区内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引进新品种80余个,推广先进适用技术33项,服务贫困村75个,服务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91个,开展技术指导服务500余次,开办培训班150期(次),培训人员10000余人次,辐射带动20000人以上;四是通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双创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载体,开展创新创业宣传活动;五是通过研学旅行项目与科普活动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普课程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六是推行机器人服务,结合云平台服务,为广大群众提供智能服务;七是积极组织参加高交会”“智博会等活动,拓展创新视野。

(二)存在的不足

1.科技创新主体少。2020年,全区企业总数7979家,其中科技型企业116家、占1.45%,在38个区县中排名靠后。无国家和市属以上独立科研机构和院所。市级备案的科技服务机构有10家,为区属事业单位,但科研条件较差、科研人才缺乏、科研活动不多。现有科研院所中高山蔬菜研究所、高山水果科研基地有实质运行,其余机构运行情况较差。

2.高层次人才匮乏。全区现有专业技术人才8593人,其中正高级19人占0.2%,副高级724人、中级2663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占比39.4%,较全市占比6%50%分别低5.98%10.6%

3.科技创新氛围不浓。《关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武隆委发〔201622号)文件废止后,科技创新激励政策断档,在创新主体培育、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存在政策缺失和漏项,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不大。由于科技创新风险大,在没有财政资金扶持情况下,企业存在不敢创新,全区企业建立内部研发机构甚少。

4.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干部认为科技创新是科技部门、科研机构的事,合作事项也仅局限于自身行业、领域的经常性事务、常规性事务,对组织创新、模式创新、方法创新、技术创新、协同创新等缺乏思考。

(三)面临的形势

当今世界正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围绕科技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全球经济进入网络信息技术革命驱动的结构大转型阶段,融合创新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新引擎、新动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一些重大科技领域正处于颠覆性突破的前夜,新科技产业革命将极大推动传统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变革,不仅带来社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也带来人们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推进自主创新,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在新形势下运用科技创新力量践行新发展理念,多并举化解创新难题,明确了实践要求、指明了行动方向。新开局有新做法,当前,我国科技创新正进入密集活跃期,我国已成为全球科技开放合作的广阔舞台。

重庆市委五届十次全会要求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把大数据智能化作为科技创新的主方向,把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作为主目标,把产业科技创新作为主战场,把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作为主平台,把科技成果产生转化应用作为主抓手,把优化创新生态作为主任务。重庆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的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要求,更加扎实有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武隆地处重庆主城都市区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的连接点,随着十四五重庆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速,武隆水陆空一体交通体系建成,将彻底解决交通瓶颈制约问题,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区域地位将极大提升。十四五期间,武隆坚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深入推动科技创新,融入全市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使创新成为武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紧扣两中心两地战略目标和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重大部署,坚持科技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把大数据智能化作为科技创新的主方向,把产业科技创新、应用科技创新作为主战场,坚定笃行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科技创新迈出新步伐

(二)发展原则

1.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把创新摆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核心位置,通过构建重大创新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提速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提升全区科技创新能力。

2.坚持需求导向。落实激励创新的各类扶持政策,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充分发挥财政金融政策的杠杆作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转化运用,让创新精准创造新的增长点。

3.坚持绿色发展。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线,坚持生态优先,走深走实两化路,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探索产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4.坚持人才优先。把创新人才资源引育摆在科技创新优先位置,立足提升重点产业技术创新水平,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大高科技领域专业人才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三)总体目标

2025年,科技创新主要指标接近全市平均水平,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23%以上,强度达到1%以上(研发经费达到3亿元以上),科技型企业达到18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0家,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8个,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0.77件,成为成渝地区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集聚地,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科技创新取得引领性成果。

——科技创新投入明显提高。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23%以上,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以上。

——科技创新绩效明显提升。创新型经济结构基本形成,构建起知识密集、多点支撑的产业结构,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建成一批科技创新平台,聚集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

——科技创新生态更加优化。厚植创新文化,完善创新政策,激发创新活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构建良好的综合创新生态。

表2:十四五科技发展主要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指标属性

2020年完成值

2025年目标值

年均

1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

预期性

>23

2

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预期性

0.47

≥1

3

科技型企业(家)

预期性

116

180

4

高新技术企业(家)

预期性

6

10

5

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个)

预期性

4

8

其中:国家级平台(个)

预期性

1

3

6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预期性

0.59

0.77

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营业收入之比(%

预期性

1.4

1.6

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中高技术产业产值占比(%

预期性

14.7

17.3

9

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

预期性

8.9

10


注:【】为累计数。

三、重点任务

(一)培育市场创新主体

1.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龙头企业创新引领能力,实施企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工程,鼓励龙头企业加强技术攻关、主导和参与标准制定修订,融入建设面向产业链的开放式创新平台与协同创新中心。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打造一批规模化、特色化孵化载体,推动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体系。实施科技企业成长工程,鼓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引进培育建设研发机构,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科技企业和重点拟上市企业,打造细分行业的单项冠军。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支持中小企业上云”“上规”“上市推动区属国有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多方科技资源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建立相关研发平台,支持企业参与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产学研联合体。

2.提升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巩固拓展向仲怀、陈宗懋院士工作基地等,推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升绿色发展智库研究院、高山蔬菜研究所、岩溶研究基地、北京中科老专家技术中心(武隆工作站)、重庆畜科院武隆分院等平台能级,支持科研院所扩大合作范围,激励引导开展更多科技创新活动。吸引集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重要科研院所和高校来武参与共建,积极推动低重力环境地基模拟平台、微波输能与空天太阳能实验基地、地外生态系统模拟科学实验装置建设。围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新能源汽车制造、页岩气开发利用、智慧旅游等领域,积极争取市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落户武隆。

专栏1  重点创新平台

1. 武隆区山地特色农业研究院。整合高山蔬菜研究所、高山水果种植科研基地、高山茶叶研究所、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研究中心等机构资源,力争组建武隆区山地特色农业研究院

2.武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把武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试验基地和综合创新示范基地,加快推动农产品加工、科研经费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绿色供应链打造等方面实现突破。

3.低重力环境地基模拟平台。利用武隆山区特有的喀斯特地貌构建低重力科学研究基地,在两百米以上高山之间建成月球(或火星)重力环境模拟轨道及实验舱。

4.微波输能与空天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构建微波输能与空天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包含空间聚光、光伏发电-蓄电、天-地微波传输等环节。

5.地外空间生态系统地面模拟科学装置。构建地外空间生态系统地面模拟科学装置,开展密闭空间受控生态系统可循环构建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3. 加大科技创新招商。抢抓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围绕武隆2+6+N产业体系,邀请政商学界领导、专家和学者,定期举办论坛,强化发展战略、创新技术交流,充分利用抖音、快手等新生传媒,组织开展招商推介活动,面向海内外主动吸引科技型企业。充分发挥海外华侨协会及各地商会的窗口作用,扩大科技型企业招商的影响力,举行招商推介活动和经贸洽谈活动。主动开展上门拜访招商,由区领导带队,每年组织到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集团或跨国公司及重点引进对象所在地进行招贤拜访,同步开展我区科技型企业招商活动。

(二)推动特色产业创新发展

1.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大农业科技投入,在推进乡村振兴中更多布局实施科技创新项目。全力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统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一环两园现代农业产业园等资源力量,在西部片区规划示范区、辐射区,加快推动在农产品加工业、科研经费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森林认证、绿色供应链、农村居民收入等方面实现突破,力争2023年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和设施农业。推广物联网管理平台、机器人栽培、高科技育苗、种子改良、分拣分级等技术,发展工厂化栽培、工厂化养殖等工厂化农业,推动智慧农业、设施农业与休闲旅游、农耕体验、观光采摘、创意农业相结合,打造一批农、文、旅、体、科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综合体。发展苕粉、茶叶、豆干、竹笋、银杏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打造3—5个十亿级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保护好板角山羊、大闸蟹、生态鱼、凤羽鸡等种质资源,推广无人养殖、循环利用、生物防治、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技术,打造智慧养殖的运用示范。

专栏2  农业科技创新重点方向

1.优良茶树品种引进及新产品的开发。引进适宜高海拔区域生长的优良茶树新品种,对新品种进行适宜性评价、试验示范,加大推广力度,提高茶树良种化率;开展仙女红红茶工艺技术提升及新产品研发,在现有仙女红生产技术基础上,进行加工工艺及装备改进,大幅提升仙女红工夫红茶品质,研发仙女红系列深加工茶产品。加强规范化种植技术应用推广、完善高山茶叶生产技术规程及质量标准体系,支撑茶叶品牌建设。

2.高山蔬菜栽培示范。依托重庆市武隆高山蔬菜研究所,围绕优势菜类甘蓝、番茄、辣椒、花豆、萝卜等形成区域性连片种植效应,引进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打造好高山蔬菜标志性品牌及全国知名高山蔬菜基地。进行高山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实现生产加工机械化、规范化,提升产品生产效率和质量。

3.特色林果休闲种植。筛选抗病性强、品质好、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品种,提升林果品种及技术的系统研究与示范。坚持全过程绿色食品管理,建设集林果种植研究、生产示范、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农业休闲基地。

4.畜禽良种工程。建成武隆板角山羊资源保护场,完成保种核心群建设,做好武隆凤羽鸡畜禽遗传资源申报,力争纳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持续开展渝东黑山羊武隆保种场渝东黑山羊核心群建设,丰富血缘,加强选育和提纯复壮。

2.加快文旅融合科技创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旅游景区试点推行无人驾驶观光车,推进旅游景区及乡村旅游示范点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加快推动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营销为目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提升景区及乡村旅游示范点智慧水平。构建集无障碍旅游功能、智能管理功能以及智慧决策等于一体的智慧文旅服务平台。创新旅游供给,大力开发科技旅游项目,利用VRAR等现代技术,开发互动式体验项目,打造展现还原喀斯特地貌演变历程的沉浸式岩溶科技旅游博物馆、乌江博物馆、渝东南非遗中心和美术馆等。依托传统工业以及大科学装置旅游项目,建设低重力环境、地外生态系统等主题科技场馆,打造羊角豆干、武隆苕粉等博物馆,推进武隆动漫IP、武隆科技馆、临崖魔幻乐园、星际未来城等一批科旅融合示范基地建设。依托天坑、溶洞、山地和峡谷等资源,开发高空速滑、攀岩、低空飞行等科技体验项目,打造仙女山科技、运动小镇。

专栏3 文旅融合科技创新重点方向

1.全域智慧旅游数字化平台。以国际化、智慧化、特色化、标杆性为目标,建设全域智慧旅游数字化平台,推动旅游数据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真正为游客旅游、领导决策、综合研究、景区和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整合的放大效应。

2.研学营地。大力推动研学旅行项目,开发文化体育旅游产品线路,重点打造出喀斯特岩溶景观、古今生态环境对比、传统文化与现代运动的三大主题、四条研学路线,建设四个配套的研学基地,合力打造全国研学导师(武隆)培训基地、全国高校毕业生(武隆)实习基地,吸引更多高校优秀人才、科研机构等落户武隆。

3.武隆科技馆。融合科技、环保、创新、健康等理念,融入仙女山特色的喀斯特地貌石阵元素,按石阵的特征进行布局,建设教室、报告厅、食堂、宿舍等功能用房。为市民提供探索科学奥秘、体验科技乐趣。

3.加快中医康养科技创新。把中医康养作为武隆科技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主动对接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全国、省市级中医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打造科研基地、研发推广中医产品、发展相关产业,努力打造成渝地区有影响力的中医康养科技创新中心、全国康养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和中国夏季度假休闲之都。推动从旅游地产向康养地产转变,突出招引培育智慧康养项目,在仙女山、白马山加快打造智慧康养产业集群。聚焦休闲养生、康体养生、温泉养生、中医养生等业态,开发智慧健康、智慧体检、智慧医疗等服务和产品,创新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模式,招引医养结合机构,打造智慧康养社区。开发利用中药材资源,引进市场主体、科研机构积极研发和共同打造绿色有机健康的药食同源养生产品集群。

专栏4  开发中医康养产品

以药食两用和药用花卉品种为重点,发展旅游养生大健康产品。深化与重庆中药研究院、重庆药物种植所的合作,围绕山银花、玄参、黄连、黄柏等优势中药材品种,引进优势品种的下游中成药企业,建设高端饮片加工基地及中成药制剂生产基地,开发中医康养新产品

4.加快制造业科技创新。围绕我区新能源客车、旅游商品、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方向,深化工业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引导企业接入工业云服务平台和工业大数据聚合分析应用平台。支持鼓励企业开展智能制造、数字化装备普及行动,大力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创新应用,鼓励制造业企业实施机器换人改造工程,推进人机智能互换、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等技术和装备应用,打造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示范带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围绕新能源客车安全性、智能化、网联化以及轻量化,加快新体系、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方面科技创新,推动新能源客车及汽摩配件智能技术转化应用和产品创新,推动机械制造产业智能化发展。大力开发富有地域特色和仙女山文化等内涵旅游消费品,推动具有武隆特色的轻工和农副品加工创新发展。创新发展绿色材料产业,提高加工机械装备模块化、标准化水平,加快材料产业高效率、高精度以及自动、低耗方向研发应用,积极发展耐热陶瓷、抗菌陶瓷、环保陶瓷等新型陶瓷和光导纤维等产品。依托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发展重量轻、无放射性的人造石。依托丰富的清洁能源资源,开发清洁能源配套装备,大力发展页岩气、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全链条产业。

专栏5  制造业科技创新重点方向

1.智能制造产业。聚焦新能源客车整车生产全产业链打造,推动智能技术转化应用和产品创新,加快培育构建新能源客车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智能穿戴设备研发生产。

2.智能家居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研发适应不同应用场景的家庭互联互通协议、接口标准,提升家电、耐用品等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培育发展智能安防、智能家具、智能照明等智能家居产业集群。

3.页岩气产业。鼓励引导企业开展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关键技术,集成适合武隆地质结构的成套页岩气开采技术和装备。加快LNG储罐及配套产品的研发以及推广应用,打造以液化、储藏、运输、加注为重点的LNG关键技术研发及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4.绿色材料产业。积极发展耐热陶瓷、抗菌陶瓷、环保陶瓷等新型陶瓷和光导纤维等产品。大力发展重量轻、无放射性的人造石。

5. 加快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加快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结合举办中国·重庆(武隆)绿色发展实践国际论坛等会展活动,提升设施和服务智能化水平,增强互动感、参与感、沉浸感,着力打造智能展会集群。加快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应用,培育发展智慧商圈、数字化经营、数字演艺、动漫游戏、短视频、电子竞技、数字娱乐、数字文博等新型业态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发挥凤来新城区位优势,聚集新兴产业,建设多功能、智慧化物流园区,培育壮大智慧物流产业。

专栏6  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重点方向

建设智慧物流配送体系。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为支撑,加强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优化供应链管理和资源配置,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的融合,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融合,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与车联网的融合,提升物流业综合服务能力和整体发展水平。

6. 加快民生领域科技创新。建设智慧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实现全区卫生医疗机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建成区域会诊综合型平台,提升医保业务管理信息化与智能化水平。构建智慧教育大数据平台,实现教育数据从单一领域向全领域的数据汇聚与开发利用,建设同步课堂和专递课堂。支持智慧校园建设,推广智能教具和移动学习终端应用,开展互动沉浸式教学试点,参与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依托雪亮工程,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统筹推进社区治理智能化网络化共治平台建设。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开展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防治技术创新,增强生态环境监管的科技支撑。开拓军民融合领域科技创新。结合夯实智慧基础设施+实施智慧运行+开展智慧服务+发展智慧产业,推动城市智能技术和数据集成,规划布局支撑智慧城市发展的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进智能交通、智能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高度一体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大力提升智慧政务服务水平,与市级平台对接,逐步形成立体联动、部门协同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打造基础网络、应用平台、数据资源、制度标准四统一的智慧政务一体化平台,推动各部门数据适时开放共享互认、工作效率大幅提升,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办公低成本

专栏7  民生领域科技创新重点方向

1.智慧医疗健康服务平台。打造全方位、一站式的健康服务门户,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全区一体化高效快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建成区域一体化智慧诊疗+区域影像中心+区域心电诊断+区域超声会诊综合型平台系统,提供远程会诊、远程诊断、双向转诊、远程教育等服务。

2.慧教育大数据平台。推动网络图书馆、数字校园建设,构建智慧教育大数据平台,实现教育数据的汇聚和开发利用,支撑全区智慧教育高质量发展。

3.慧交通。依托大数据平台,与市级层面数据共享,加快北斗系统在交通运输行业的推广应用,建设路网运行监测与应急处置、交通应急通信指挥调度、交通行政执法综合管理、交通综合视频监控、交通建设项目管理、道路运输安全应急指挥、交通安全生产监察、危险货物运输风险管理信息等系统,为交通综合运输提供服务,打造智慧型交通。

4.智慧城管。统筹推进智慧城管综合平台与城市管理各子系统建设的数据对接,实现对城市管理运行的体征监测和综合管理,提高城市管理的整体水平和服务效能。

5.慧社区:通过数字化信息将管理、服务的提供者与社区住户实现实时进行各种形式的信息交互为小区住户提供智慧化的宜居环境。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1.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鼓励围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文旅产业、清洁能源、新材料、大数据智能化、智能家居等方面开展研究,通过联合科研、成果孵化、市场合作等方式,吸引更多科技成果到区转化。以飞地模式围绕武隆工业园区产业主导方向与重庆市两江新区、高新区等共同开展创新活动,以项目为载体,促进人才与成果的转移转化。与重庆市外的一带一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创新平台共建飞地孵化园,共享区域中心城市的科技、人才、信息资源,助推科技成果在武隆转化应用。

2.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健全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联结机制,积极融入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推动市级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来武开展合作,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移和技术转化,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和中试熟化基地。实施技术交易增长计划,构建科技成果常态化对接机制,培育引进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吸引更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广泛开展技术交易。鼓励科研人员到企业参与项目合作,促进科研人员兼职创新或在职创业,支持科研人员离岗创办企业。健全技术转移人才引进培养体系,积极融入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3.完善科技成果权益分配机制。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支持采用作价入股、拍卖、协议转让等权益分配方式。鼓励企业实行期权股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政策。完善权益分配配套政策,加强对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方式、程序、纠纷解决等的规范指导。

(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1.完善创新决策机制。支持政府与重点龙头企业、行业等开展协同创新,探索建立联合实施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机制。优化完善非共识项目组织实施机制,探索实施非常规评审和决策模式。完善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建立区级科技咨询委员会,建设多层次高水平科技智库,健全科技情报收集研究制度。建立重大科技项目和政策跨部门、跨区域协同会商会审机制。

2.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建立科技创新领域风险监测预警、分类防范和应对处置机制,完善风险防控应急预案,优化重大科技项目调整、变更、终止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增信分险作用,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优化完善风险代偿补偿机制、担保费补贴机制。加强创新理论体系建设,强化科技创新项目负面清单管理。构建科技创新领域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将部门、科技协会、行业协会等纳入风险防控工作体系。

3.完善科研诚信管理机制。推动建立科技业务综合管理系统,对科技计划项目全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对科技成果鉴定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严厉打击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对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要求行为实行终身追究。加强科研诚信信息跨部门跨区域共享共用,对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要求责任人采取联合惩戒措施,推动在行政许可、公共采购、评先创优、金融支持、资质等级评定、纳税信用评价等工作中将科研诚信状况作为重要参考。

4.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加快构建科技创新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先行先试,最大限度地支持和保护科技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合法权益,宽容并纠正科技创新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失败和偏差,对相关创新责任主体实施豁免,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最大限度激发科技创新的巨大潜能,营造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1.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进一步健全人才激励体制机制,完善专家大院(工作站)等相关人才政策的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营造近悦远来的创业氛围,吸引人才向武隆聚集。落实重大科技平台人才集聚专项,针对领军人才、优秀人才建立常态化的一事一议引才奖励机制,用优惠待遇引人,针对创新人员制定量体裁衣留人方案,给予创新人员适当的优质科研项目,充分利用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通过优惠政策,在住房、户口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优先解决,吸引和留住人才。采取脱产、半脱产或远程培训等方式,培训企业专业人才,给各类人才提供更多学习和综合能力提升的机会。建立健全人才普惠性支持措施,加大科技奖励力度,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创新创业人才给予奖励。对创新驱动工作进行宣传报道,广泛宣传创新创业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加大创新创业宣传力度。

2.加快科技人才引育。积极组织参加重庆英才大会、百万英才兴重庆等活动,按程序依法依规评定认定武隆英才。加大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和东西部协作干部人才交流力度,争取纳入千名科研人员交流挂职培养计划,积极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联合筹建人才平台。组建候鸟人才服务机构,用好用活来武休闲旅游的院士、教授、学者等人才资源,建立以才引才联动机制。针对区内重点产业,把引进人才与引进项目结合起来,强化科研团队建设,通过创新创业人才项目建设集聚高端人才,促进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向科技创新团队倾斜,推动武隆在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上实现突破。针对区内注册的高成长型企业,建立一企一策精准培育清单,精准推送服务,努力培育一支具有全球视野、战略思维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家队伍。

3.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创新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养乡土人才,完善市乡镇(街道)村四级科技特派员服务网络。修订完善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的规范管理。强化需求导向,精准掌握各乡镇(街道)产业技术需求,选派科技人员实现精准帮扶。开展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和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运行评估,做好持续跟踪和动态评估,重点考核其支撑和示范引领当地产业发展的作用发挥情况。挖掘宣传科技特派员典型案例,扩大科技特派员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专家人才参与到科技特派员工作中来。加大财政支持,鼓励科技特派员申报项目,支持创新创业和示范推广,给予资金引导,确保特派员工作持续稳定开展。

(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

1.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主动融入知识产权保护试点示范区创建,建立与市级知识产权保护综合服务平台的无缝对接机制。优化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服务水平,强化对企业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业务技能的宣传普及和培训力度,帮助企业建立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引导企业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鼓励企业实施知识产权风险预警或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创建项目。健全知识产权执法司法保护机制,营造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扶持计算机软件、信息网络等版权相关产业发展,完善版权质押、作品登记和转让合同备案等制度,妥善处理保护版权与保障信息传播的关系,既要依法保护版权,又要促进信息传播。

2.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加快科技场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资源建设,升级改造区图书馆,完善农村科普阅览、中小学科技活动室或图书室,鼓励企业、教育机构、乡村旅游点植入科普元素,积极创建市级以上科普基地,努力提升全区公民科学素养。积极开展科普活动,聚焦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以开展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世界水日、粮食日、地球日等群众型科普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卫生健康、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科普宣传活动。创新科普工作形式,持续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建设和完善由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科普互联网、科普画廊等大众传媒共同参与的科普宣传网络,着力打通科普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有计划、有重点的建设一支多层次多领域的科普人才队伍,通过政策引导,吸引更多的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充分利用科技界及社会各界的人才资源,组织一支强大的科普志愿者队伍。

3.强化财政金融支持。发挥财政科技经费引导作用,通过政府引领、市场化运作,撬动各类资本增加对科技创新投入。主动利用重大科学装置、重点科研项目向上争取资金,拓宽科技创新投入渠道。改革财政科技投入体制,统筹整合资金建立科技发展专项资金,保持财政投入稳步增长。完善创新主体科技投入激励政策,出台支持科技创新若干财政金融政策,加大基础研究、产业技术创新、大数据智能化等投入支持力度,鼓励企业采取入股、合作等方式投入资金开展科学研究。实施分类分档奖补,落实企业税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鼓励企业提高研发投入比例,支持科研院所增加研究支出。扩大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和基础研究贷款、产学研融合贷款、科创小微企业贷款等规模,积极探索科技型企业轻资产融资新模式。

4.推进协同创新发展。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深化瑞中友好协会、瑞士国家旅游局等海外机构合作,高质量举办好中国重庆(武隆)绿色发展实践国际论坛,积极参加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智博会、西洽会和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等交流,加速国际创新成果与武隆产业发展需求高效对接。积极对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科技成果在武转化,支持本土企业实施引进转化,深化济南武隆东西部协作,强化农业科技、医疗技术等科研交流,深化与乐山市等合作,推进以文旅科技创新为主导的全面深度合作。推动涪陵、南川、武隆毗邻地区协同发展,联动建设凤来新城,聚焦新兴产业,引进发展绿色科技,建设成为全市有影响力的科创基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产业分工协作,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围绕重庆大学,武隆高山蔬菜研究所、重庆畜科院武隆分院、重庆岩溶地质研究所、重庆药物种植所武隆分所,加强各类创新资源整合,构建起高校+研究院+企业+产业集群的创新生态链。围绕优势产业链条,布局创新链,配置人才链、资金链、服务链,打造研发+试验+孵化加速+产业运营+循环经济的完整产业链条,形成政产学研服用融合创新生态体系,打造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试验生产展示平台及院地合作示范基地。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引领

坚持党对科技创新的全面领导和方向指引,坚定沿着党的指引勇攀科学高峰的信心和决心,加强区委对科技创新的统筹领导,调整充实由区委书记、区政府区长任双组长区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创新驱动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完善跨部门、跨领域的沟通协商机制,统筹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工作,及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研究提出重大政策建议。加强战略谋划,指导区级各部门立足实际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力度。区级各部门要强化科技发展部署,做好与规划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的衔接,抓好重点任务分解和落实。要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统一领导,积极对接全区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充分调动和激发科技界、产业界、企业界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共同推动规划顺利实施。

(二)健全考核制度,强化督查督办

建立全区科技创新工作的指标体系和十四五发展目标,形成推动科技创新的工作台账,强化目标责任落实和动态评价督查,定期开展相关单位科技创新工作推进情况的考核评价。按照科学引领、分类指导、突出特色、方便操作的基本原则,建立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突出考核评估的导向性、前瞻性和激励性作用,全面提升工作效能。

(三)抓好宣传引导,营造创新氛围

常态化组织两院院士、行业领军人才、长江学者等免费游武隆活动。积极参加重庆市杰出英才奖”“最美科技工作者”“巴渝工匠等评选表彰活动。依规开展创新企业家评选活动,举办青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创新领导干部培训班等。强化舆论引导,开展主题宣传,讲好创新故事。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使创新思想得到鼓励、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褒奖,使创新创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武隆区部门街镇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