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部门解读:

关于《重庆市武隆区应急管理十四五发展规划和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政策解读

一图读懂:

文件下载:

府发20号(关于印发重庆市武隆区应急管理“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通知).pdf

[ 索引号 ] 115002320086900349/2021-00168 [ 发文字号 ] 武隆府发〔2021〕20号
[ 主题分类 ] 应急管理 [ 体裁分类 ] 规划;其他公文
[ 发布机构 ] 武隆区政府办公室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1-11-22 [ 发布日期 ] 2021-11-24

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武隆区应急管理“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通知

街道办事处,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现将《重庆市武隆区应急管理十四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

20211122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武隆区应急管理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

武隆区应急管理十四五发展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时期20212035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机构改革之后,全力构建应急能力体系和应急管理体制的关键时期。特别是武隆区应急管理十四五发展规划处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一个应急管理发展五年规划,也是推动安全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武隆区应急管理十四五”发展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指导全区未来五年2035应急管理事业健康发展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回顾过去五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区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治形势不断好转,各项应急管理机制和应急救援、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日趋完善,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基层基础工作短板逐步改善,社会治理能力与水平有效提升,事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安全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到有序推进,基本实现了十三五时期安全发展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开展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方面仍面临诸多突出问题,如应急管理链条衔接不畅、一般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基础保障设施投入不足、基层末梢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不高、科技化信息化手段运用不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比较薄弱等,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现代应急管理体系仍未形成,安全运行的脆弱性仍未在本质上得到根本改善。

本规划紧密结合国家和重庆市未来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的方针政策,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区委《关于制定重庆市武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结合武隆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在认真总结十三五工作和全面分析区域发展的现状与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方向性的安全发展保障措施,助力武隆全面打造新时代大安全、大应急的管理格局。本规划是《武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专项规划之一,是全区各级各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职责的重要依据和行动纲领,全区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学习,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确保规划目标任务的实现。

第一部分 发展回顾与机遇挑战

一、主要工作与成效

十三五安全发展规划实施期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大力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将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治、应急管理发展、防灾减灾救灾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高规格推进全区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定期研究解决重大突出风险隐患问题,快速有效应对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着力推进基层治理、网格管理等一系列精细化措施,实现了经济与安全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总体目标。全区各级党政部门严格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层层落实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责任,持续推进隐患治理、风险防控、依法治安、科技强安、宣传教育、产业调整等各项措施,确保了全区十三五期间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形势平稳向好。

(一)事故压降成效明显。十三五安全发展规划实施期间,累计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55起、死亡161人,较十二五期间221起、死亡243减少6682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0.0%33.7%;累计发生市上考核控制指标生产安全事故57起、死亡60人,较十二五期间71起、死亡81减少1421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9.7%25.9%;实现了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亡人事故零发生,全区安全生产发展总体趋于持续稳定好转态势。2020年,全区共发生道路交通、建设施工和工矿商贸等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7起、死亡28人,较十三五初期(2016年3639人)起数下降25.0%、死亡人数下降28.2%;其中发生生产安全市上考核控制指标事故10起、死亡11人,较十三五初期(2016年1819人)事故起数下降44.4%、死亡人数下降42.1%十三五时期五年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分别为0.100.050.080.040.05,均低于十三五规划的控制范围0.1,实现了规划目标,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趋于持续稳定向好,有力地保证了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安全监管责任机制进一步得到完善,出台了安全改革发展、领导干部责任制、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安委会和减灾委机构调整等系列文件,形成了党政主要领导共同负主要领导责任的双责机制。将全区党政部门安全生产职责写入三定方案,进一步梳理和明确了全区党政领导和党政部门的安全监管职责。基本完成了区、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工作,理顺了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治、消防、公共安全等各类安全议事机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不断优化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初步实现防治救衔接、条块线融合目标。区委区政府印发了《武隆区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和地质灾害防治建设安全保障型城市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武隆区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办法》《武隆区安全生产追责问责办法》等文件,着力构建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制定了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建设施工、道路交通、特种设备、食品药品、地质灾害、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15个行业领域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标准和负面清单,各项安全管理机制日趋完善。

(三)基础短板不断夯实。通过高点定位、高效投入、高质推进,实施找短板、补欠账、惠民生的专项行动计划,补齐安全基础短板。在十三五安全发展规划实施期间,新建或改扩建公路2618千米、安装钢护栏1216.3千米,完成了40处地质灾害点工程治理,新建了各类型水库9个、整治病险水库8处,完成了822千米的森林防火通道建设,完成了75个老旧住宅消防设施改造、建设社区微型消防站24个,更新改造老旧电梯61台,建成了应急避难场所98处(其中,规划内11处、规划外87处)等,全区安全环境得到持续优化,安全生产基础条件逐步改善。

(四)监管效能持续优化。持续开展事故高发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健全完善了关键节点统一调度、集中会商,重点领域联合执法、联合惩戒,突出隐患集中约谈、挂牌督办的工作机制,实现了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召开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活动等重要时段全区生产安全事故零发生的良好成绩。全面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研判识别出风险点位1350余个,梳理出9个事故高发易发风险领域,使重大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在十三五安全发展规划实施期间,积极利用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关闭淘汰了一批高危低端产业,共关闭煤矿11个、非煤矿山6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1家,全区境内煤矿、烟花爆竹生产等高危企业实现全部关闭退出,非煤矿山启动整合重组。

(五)应急体系日渐成熟。完成1个总体预案和45个专项预案修编修正工作,预案管理逐步规范化。建立应急专家库,按1+7模式组建了80人的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完成乡镇(街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了应急物资统一调拨机制,畅通应急管理链条。强化预警平台建设,及时启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年均处置险情1000条。出台了突发事件响应、应对、指挥三个指导办法。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仅2020年全区就先后成功应对14次极端暴雨天气、151起新增地质灾害灾(险)情,紧急避险撤离群众3901193人,成功处置应对了大溪河超警戒水位影响鸭江场镇安全险情以及白马牛儿湾滑坡和土地中堡滑坡险情,实现了受灾人员零伤亡,得到了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的高度肯定。

(六)科技保障稳步提升。强化落实科技兴安战略,积极探索科技化管控手段。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全区地灾监测预警智能化管理,全面推进地灾气象风险预警和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远程监控,建立完善了地灾风险防控体制机制,形成全民参与的防灾减灾格局。全区在35处重大地灾隐患点安装了专业监测设备,在20处隐患开展了普适性专业监测,在70处重大地灾高风险区安装了地灾雨情告知系统,在10处灾(险)情率先推出电子围栏防范撤离人员回流系统。结合推进武隆区遥感影像图进程,建成了地质灾害移动管理平台,实现了便携式地灾移动管理一张图,科技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七)安全宣传亮点纷呈。以事故警示为切入点,持续推进线上”“线下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充分运用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和武隆区安全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安、应急QQ群等媒体平台,推进安全生产月、消防安全周、交通安全日、5.12防灾减灾日、建安系列行动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年均发布各类安全信息超过余条,受众人次超20万人次。

(八)社会共治格局初步形成。与重庆美高科技有限公司、136地质队、南疆地质队和市级有关部门所属专业队伍等技术支撑单位签署合作协议,积极借助专业机构加强决策支持和技术支撑。全区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客运企业等高危企业全部开展了安责险投保。完善了事故隐患举报奖励机制,搭建了举报平台。推行基层网格化管理模式,开展了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和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等创建工作,社会共治共享大安全格局初步形成。

专栏一:武隆区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效

序号

分  类

成  效

1

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20162020年分别为0.100.050.080.040.05,均低于十三五规划的控制值≤0.1

2

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

十三五期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较十二五时期分别下降30.0%33.7%

3

市上考核控制指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

十三五期间市上考核控制指标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较十二五时期分别下降19.7%25.9%

4

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十三五期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十二五期间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6起、死亡22

5

淘汰关闭落后企业

关闭煤矿11家、非煤矿山6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1

6

道路交通改造提升

新建或改造公路2618千米、安装钢护栏1216.3千米。

7

地质灾害治理

完成了40处地质灾害点工程治理

8

防汛抗旱工程治理

新建各类型水库9座,整治病险水库8

9

新建改造森林防火通道

新建改造森林防火通道822千米。

10

消防安全

改造75个老旧住宅小区消防设施,完成61台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建设社区微型消防站24个,安装简易喷淋装置525处。

11

应急避难场所

建成应急避难场所98

12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成立了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完成了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2级标准化建设,建设了800平方米应急物资仓库、储备了各类应急物资8000余件,按1+7模式组建了80人的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

二、突出问题与短板

(一)基础短板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善。消防安全基础设施薄弱、老旧房屋数量庞大、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差、沟渠箱涵水管漏水锈蚀、桥梁结构风险隐患突出、老旧住宅规划先天不足、非煤矿山和建设施工等行业现场安全投入不到位等客观短板总体上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相关事故风险随着时间推移有逐年递增风险,城市公共安全的脆弱性将在一定时期内不能消除。

(二)产业结构安全风险隐忧大。辖区传统产业依然是主导,小微企业数量占比超过95%,中小企业整体安全设施、资金保障、人员素质、管理水平能力偏差,极易诱发一般生产安全事故。传统市场、商场超市、歌舞娱乐场所、三小场所是火灾高发易发领域区域,人员密集、易燃物多,存在发生恶性火灾事故的风险。

(三)部分行业领域事故形势严峻。十三五安全发展规划实施时期道路交通、建设施工、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等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年均死亡20人以上,占年均亡人事故总数约85%以上。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极高,2018年发生了5.13腌菜池中毒死亡2人事故,这也是十三五安全发展规划实施时期发生的一起影响较大的生产安全事故。道路交通事故总量居高不下,除2019年外,其他年份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在20起、20人以上,占事故总量60%以上。居民住宅和电气火灾事故时有发生,在十三五安全发展规划实施时期共发生4起农村家庭火灾人员伤亡事故。

(四)自然灾害防控压力较大。辖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质灾害、防汛抗旱以及森林防火压力较大,仅2020年汛期59月),区气象部门共发布预警信息45条,汛期降水总量1010.4毫米,较常年653.5毫米显著偏多54.6%;全区共发生统计口径自然灾害事故11起(其中洪涝灾害5起、冰雹灾害2起、滑坡灾害3起,森林火灾事故1起),先后出现13轮大雨到暴雨、局大暴雨天气,局最大降雨量达240.2毫米,导致26个乡镇(街道)、81812人不同程度受灾,直接经济损失约15962万元。在高温汛期,全区森林火险等级高,常年为黄色以上森林火险信号,森林防火工作压力极大。

(五)应急管理机制有待完善。统筹协调性不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整合力度不足,处于简单叠加的状态,在应急救援力量、”“”“的责任链条衔接、应急处置协调联动、救助资金保障与应急物资调配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突出问题,还未真正形成链条化的应急管理体系。各议事协调机构设置数量多但职能职责发挥不够好,相关职能相互交叉,仅区应急管理局就加挂了区安委办、区减灾办、区防汛办、区地指办、区森防办、区危安办、区矿安办等多块牌子,乡镇(街道)层面议事协调机构数量更多,不利于有效的统一调度。

(六)信息化手段运用偏弱。十三五安全发展规划实施时期全区在部分行业领域推进了一系列的科技监管手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看,科技化信息化手段在安全监测预警、执法监管、指挥决策、救援实战中的运用仍然占比较低,遥感监测、物联网、AI技术和超前感知等智能化感知、监测、预警、处置系统应用水平不高,运用新科技、新技术推动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还亟待加强。

三、历史机遇与挑战

(一)历史机遇。武隆区十四五应急管理发展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时期是武隆区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全国文旅融合示范区”“武陵山绿色发展先行区和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时期,全区产业、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加速集聚,新基建在各领域多点开花,全区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一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多个重要的政策文件,将安全发展与事故灾害防御能力建设提到了重要位置,特别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统筹推进安全与发展提升到更加重要高度,为深入推进应急管理领域改革发展、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二是法治能力水平在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法》《重庆市安全生产条例》等一批重要的法规将对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促进全社会遵法守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三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创新的逐步深化,武隆区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提质增效,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旧城改造进一步迈步推进,城区老旧面貌将焕然一新,历史遗留短板将得到本质改变,重大风险将得到有效防控,安全发展环境会得到显著优化,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四是新基建带来科技发展的新机遇,随着新工艺、新科技、新装备、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的预警预报、监管效能、应急救援、风险防治等科技化水平将得到有效提升。五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成功应对为应急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基层治理经验,对强化基层安全生产末梢管理、筑牢防灾减灾救灾人民防线、打造应急管理社会共治共享格局增添了强大的政策合力。六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为武隆区十四五应急管理2035年远景目标编制提供了根本遵循,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远景目标的建议》为全区今后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理念和新要求。

(二)面临的挑战。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对安全发展影响将长期存在。虽然我国目前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但国外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仍然非常严峻,新冠肺炎疫情很可能将长期存在,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极为深远。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在武隆区十四五应急管理发展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初期,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将不容乐观,大量的小微企业在安全投入、安全保障、人员培训、管理机制等方面很难得到较好的落实,严管严惩与六稳”“六保”若不能有效的平衡,安全形势将十分严峻。此外,失业群体增多,各类不可控的矛盾因素叠加,公共安全的问题将有可能凸显。二是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安全风险剧增。在应急管理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期间,我区的城市、交通、水利、地灾治理、乡村振兴、产业调整、企业重组项目将进一步加快推进,仙女山机场后续工作、高速公路复线、渝湘高铁、乌江白马航电枢纽工程、凤来新城、页岩气开发等一批重大项目将持续推进并相继建成,但大规模的建设工程涉及的环节多、时间长、空间广,坍塌、高坠、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等事故风险将会凸显。三是极端天气多发频发灾害防治形势严峻。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总体增多增强趋势明显,多灾并发和灾害链特征日益突出,高温、防汛、干旱、地质灾害的风险将进一步加剧,自然灾害面临更加复杂的严峻形势和挑战。从长远来看,武隆区的应急救援能力与可能面临的突发灾害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应急队伍共训、共练、共建、共战机制不完善,预警响应、灾情会商、信息共享、协调处置等联合指挥机制还不够健全,防灾减灾救灾压力将十分艰巨。四是新产业新业态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新挑战。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给安全发展、管理、运行带来新问题、新风险,存量风险和新增风险交织叠加并日趋复杂,应急救援需求以高危行业为主向其他行业领域不断延伸,对处置过程的专业性、时效性要求将越来越高。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标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治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紧紧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历史机遇,以推进应急管理机制改革发展为动力,以提升应急管理现代化能力为主线,着力建机制、补短板、强能力、促协同,统筹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全面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应急管理水平,最大限度降低事故灾害风险和损失,全力保障全区经济和社会健康平稳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改革引领,创新驱动。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全面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加快安全生产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推动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依法治理,系统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强化执法的严肃性、权威性,发挥科学技术的保障作用,推进科技支撑、应急救援和宣教培训等体系建设。

(三)预防为主,源头管控。实施安全发展战略,把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贯穿于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生产、经营等各环节,严格市场准入,不断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强化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工程防御、宣传教育、社区减灾等基础性工作,有效控制事故灾害风险。

(四)各司其职,齐抓共管。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各司其职抓好责任落实。强化行业监管、专业监管和属地管理、企业主责,对重点行业领域实施联合检查联合惩戒,共同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五)夯实基础,共建共治。以基层治理改革为契机,充分发挥基层力量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方面的基础防线作用,打通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专业机构、金融保险等市场机制作用,提高应急管理全链条社会化参与程度,实现社会共治、责任共担、安全共享。

(六)整合资源,链条推进。加强资源有机整合,推动链条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构建统筹应对各灾种、有效覆盖防灾减灾救灾各环节、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

三、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2025年,建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全区应急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显著增强,应急响应、指挥、处置能力和基层基础保障能力显著提升,重大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得到有效控制,坚决防控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自然灾害防治能力进一步提高,工业园区、凤来新城等功能区应急管理能力明显加强。全区应急管理体系、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跃上新台阶。

(二)分类目标

1.生产安全事故明显下降。2025年,全区安全生产综合管理能力显著提升,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科技兴安水平明显提高,监管体制机制基本完善,市民安全素质显著提升,生产安全事故控制指标全面下降。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37.5%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下降10%以上市上考核控制指标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在“十三五”基础上下降5%努力实现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零发生。

2.防灾减灾成效明显。2025年,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基本建成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自然灾害预警、救助体系。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重控制在1%及以下努力实现地质灾害监测点安全事故死亡人数零发生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02‰以内。

3.应急救援能力得到提升。2025年,全面形成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信息化发展达到较为领先水平;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打造一支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能力得到有效保障。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规上工贸企业应急预案备案率达100%各乡镇(街道)、区级重点行业部门和重点企业每年至少开展1次以上应急演练新建一个综合应急队伍训练场地。

专栏2:                         武隆区十四五时期分类预期目标

序号

分类

指标

指标值

1

安全

生产

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下降37.5%

2

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

十三五基础上下降10%以上

3

市上考核控制指标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

十三五基础上下降5%

4

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力争实现发生

5

防灾

减灾

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重

1%

6

地质灾害监测点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力争实现发生

7

森林火灾受害率

控制在0.02‰以内

8

应急

救援

应急预案备案率

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规上工贸企业应急预案备案率达100%

9

应急演练

各乡镇(街道)、区级重点行业部门和重点企业每年至少开展1次以上应急演练

10

训练场地

新建1个综合应急队伍训练场地

2035年末,按照武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对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规划发展要求,结合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关于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发展,确保事故防控、应急管理、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能力适应届时工作需要;基本实现安全管理科技化、智能化、网格化、现代化。到2035年,全区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025及以下,全区各类事故亡人总数在十四五基础上再下降10%以上,市上考核控制指标生产安全事故再下降5%以上;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生产总值比重控制在0.5%及以下。

专栏3:                     武隆区2035年远景目标分类预期指标

序号

分类

指标

指标值

1

安全

生产

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0.025

2

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

十四五基础上下降10%

3

市上考核控制指标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

十四五基础上下降5%

4

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力争实现发生

5

防灾

减灾

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重

0.5%

6

地质灾害监测点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力争实现发生

7

森林火灾受害率

控制在0.02以内

8

应急

救援

应急预案备案率

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规上工贸企业应急预案备案率达100%

9

应急演练

各乡镇(街道)、区级重点行业部门和重点企业每年按届时规定开展应急演练

10

训练场地

全区综合应急训练场地数量达到届时规定标准

第三部分 主要工作任务

本规划重点围绕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治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通过以基础防范为切入点,优化组织架构,理顺责任链条,完善管理机制,夯实基础短板。通过以过程管理为着力点,落实风险防控,加强法治建设,实施科技兴安,推动社会共治。通过以救援保障为落脚点,整合应急资源,疏通条块环节,提升专业能力,快速处置险情,全力打造与全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大应急管理格局。

一、坚持顶层设计,优化组织架构,筑牢权威高效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一)完善应急管理组织架构。全面总结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后存在的不足,及时修改完善三定方案,推进乡镇(街道)层面应急管理机构精细化改革,在人员编制、组织架构、职能划转上进一步优化,形成上下衔接、左右畅通的应急组织架构。优化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体制,建立健全区应急委双主任制,规范应急状态下的专项指挥部设置,完善应急指挥、应急响应等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健全安委会消防、交通、建设、旅游、学校、危化品等专业办公室运行机制,完善风险会商、防控协同等制度。

(二)理顺应急管理运行体系。完善应对重大事故灾害1个总指挥部+4个分指挥部保障机制的应急工作体系,探索形成扁平化组织指挥体系、防范救援救灾一体化运作体系。积极推动从单项应急管理向综合应急管理转变,加快交通、水利、林业、通信、消防、医疗卫生、救援、食品药品、环境、能源等领域应急资源整合,建立协调应急管理机制,实现纵向管理指挥通畅有效、横向协调合作迅速有序的智能化、网络化、大数据应急管理体系。

(三)织密应急管理责任网络。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三个必须,建立完善党政领导责任制清单,进一步发挥党委政府对安全应急工作的核心领导作用。强化应急管理部门综合监管职责,落实统筹协调督促,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防灾减灾救灾责任体系,进一步明确武隆区党政部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工作等系列责任制规定,及时梳理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监管责任,消除安全监管和灾害防治盲区和漏洞。落实行业监管、专业监管和属地管理,推动各行业部门建立行业领域安全管理办法,形成职责明确、权责一致、条块清晰的安全管理责任网。

(四)健全责任落实监督机制。优化安全生产、消防、道路交通、防灾减灾等考核机制,健全完善应急管理综合考核制度,全面科学优化考核标准,建立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日常考核与现场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责任落实监督,充分运用督查、警示、约谈、通报、重大隐患挂牌督办等工作机制,打好监管组合拳。落实安全生产事故一案双查,严格实施一票否决制度,将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履职情况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健全完善事故调查组织、事故责任追究、经验教训反馈和整改措施落实评估机制,通过事故反思,及时补足应急管理链条的缺位。

二、聚焦风险领域,实施分级管控,构建精细化的防范化解风险机制

(一)健全风险预判与评估机制。定期开展辖区内生产安全事故与自然灾害风险分析研判会议,切实加强对风险季节性、阶段性特点和发展趋势的研判分析,及时发布各类安全预警信息,制定科学的管控方案,实现风险超前防范、隐患即时治理。定期组织辨识评估辖区内各行业领域的公共安全风险,建立完善区域安全风险数据库,不断完善红橙黄蓝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指导推动重点企业落实风险评估标准规范,督促高危企业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安全风险分布图,按照分区域、分级别、网格化原则严格实施差异化动态监管。

(二)聚焦突出风险领域落实分级管控。针对辖区交通运输、建设施工、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消防、旅游、工商贸、特种设备、有限空间、地质灾害、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突出风险行业和领域,全面开展专业风险排查评估,实施风险分级管控,从防范机制、源头防控、技术治理、综合整治、安全警示等方面逐项进行研究,提出具体工作措施,落实有效监管手段。健全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和重大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定期对红色、橙色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和预警。建立重大风险联防联控机制,综合采取行业规划、产业政策、行政许可、科技推广、技术治理等手段,切实将重大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

(三)着力推进专项治理和综合整治。聚焦桥梁、隧道、电力、油气等重大工程和设施开展专项治理,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针对全区十四五期间的事故高发领域,持续开展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典型灾害重点隐患排查治理和电动自行车、重点车辆、危险化学品、油气输送管道、电气火灾、建设施工、特种设备、旅游、三小场所等专项整治,防范化解安全突出风险。强化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安全责任措施落实,建立完善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和重大风险管控挂牌警示制度,定期向全社会公布本行业领域重大风险及其管控情况,有效提升行业安全管理水平。

专栏4:                  武隆区十四五时期开展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规划

序号

分类

主要工作任务

1

非煤

矿山

扎实推进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积极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严格进行分类管理,对隐患要及时督促企业开展整治。

2

对特种作业人员加强安全警示教育、技术培训,严格操作规程。

3

严厉打击各类非法开采、非法经营、非法转让、违规作业和超层越界开采等非法违法违规行为。

4

危险

化学品

扎实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开展工贸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危险化学品企业现场安全管理提升整治行动、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能力提升行动、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质增效行动、危险化学品等重大危险源专项检查督导行动、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风险防范和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等专项行动

5

开展推动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许可回头看专项行动、化工医药企业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

6

消防

安全

扎实推进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组织开展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工程,建立消防车通道联合执法管理机制,开展消防通道综合治理

7

针对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等重点场所,制定实施消防安全能力提升方案,建立健全专兼职消防队伍

8

聚焦老旧小区、电动车、彩钢板建筑、家庭加工作坊、三合一场所等突出风险,升级改造消防设施,分阶段集中开展排查整治

9

民政、教育、文化、文物、民宗、商务、卫健等重点行业部门建立完善行业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落实行业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开展消防安全达标工程建设

10

推行消防大数据管理,推动建设基层消防网格信息化管理平台、火灾监测预警预报平台,建成消防物联网监控系统,建成消防数据库

11

实施消防安全素质提升工程,消防宣传五进工作,加强消防安全素质教育和重点人群分级分类培训,推广使用全民消防学习云平台,发展壮大消防志愿者队伍,建成消防科普体验中心、消防科普体验馆和消防主题公园。

12

开展电气火灾防范专项治理,强化电气安全全链条监管,加大对电气产品全流程以及电工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

13

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整治,持续加大对违规进楼入户充电、飞线充电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大力推广建设先进适用的集中充电设施

14

道路

交通

扎实推进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深入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全面排查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制定完善整治提升计划

15

加强对老旧客车、卧铺客车和载重货车的重点监管,督促客运企业及时报废淘汰老旧客车,鼓励安装前轮爆胎应急装置,推动公交车科学安装驾驶室隔离设施,划设乘客安全警戒线,张贴警示标识标语,加强对货车辅助制动装置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推进治超站称重联网,切实落实一超四罚措施

16

严格落实对危险货物托运、承运、装卸、车辆运行以及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罐式车辆罐体、可移动罐柜罐箱的监管,严格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经营许可和对企业的考核监督检查

17

严格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监督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职履责监管,两客一危企业主要负责人100%落实安全生产八个一措施,加强运输车辆和驾驶人动态监管,对存在重大隐患的运输企业实施挂牌督办

18

道路

交通

构建常态化共建共治机制,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安全监管职责分工,利用数字政府等平台实现成员单位之间信息共享和执法互认

19

开展重点车辆专项整治,重拳打击三超一疲劳、非法载客、车辆违法分包、客货运混装、废车及违规改装车病车上路、酒驾醉驾毒驾、电动自行车非法营运、超员、逆行、冲红灯、占道行驶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

20

开展交通设施隐患专项整治,对事故多发、风险突出路段和城区道路进行重点整治

21

建设

施工

扎实推进建设施工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定期研判高处坠落、机电伤害、分项分包、深基坑和施工坍塌等事故并制定预防控制措施,完善重点建设施工企业事故防范监管体系,促进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

22

明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企业的安全责任,落实智慧工程建设。

23

健全建设施工领域技术支撑体系、应急救援体系、企业诚信体系和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企业黑名单制度,坚决防控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24

旅游

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制度、旅游安全管理机构建设和落实各项涉旅安全管理责任

25

定期开展旅游道路、旅游景区、旅游剧场、旅游消防、旅游设施、旅游食品和宾馆酒店、特种设备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26

定期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应急救援演练,做好节日假期和涉旅活动、宣传营销等时期的应急预案和安全监管,严格从业人员安全信息动态管理,确保三项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

27

工业

园区

凤来

新城

等功

能区

扎实推进工业园区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完善工业园区、旅游开发区、凤来新城等功能区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以功能区管理机构为依托,通过单独设置内设机构,或在内设机构加挂牌子等形式明确负责功能区安全生产监管职能的机构;初步建成凤来新城消防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并投入使用;按时完成仙女山机场临空经济区消防业务用房和消防站机场消防建设,按时完成棉花坝特勤消防站建设。

28

建立工业园区、旅游开发区、凤来新区等功能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开展功能区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估;对已建成投用的功能区每5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估

29

加快功能区信息化建设,按照全市规划部署和要求完成工业园区安全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对接,实现对园区内企业、重点场所、重大危险源、基础设施实时监控、动态监测、自动预警和可视化管理

30

城市

建设

扎实推进城市运行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优化城市安全韧性体检指标,突出城市基础设施安全和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双体检”。

31

全面开展危险房屋使用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对高风险区域危险房屋为整治重点,依法查处违法建设、非法违法改建改用行为,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落实闭环整治措施

32

城市

建设

根据城市建设安全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强化落实建筑物所有权人和参建单位的主体责任,以及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

33

开展摸底调查,加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安全管理,推动开展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信息及监测预警管理平台建设

34

加强公用设施建设、安全和应急管理;推动城市安全发展,按时完成武隆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35

狠抓施工现场重大风险防控,开展起重机械、高支模、深基坑等专项治理,依法打击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

36

工贸

企业

扎实推进工贸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依法开展有限空间安全作业条件确认,全面、彻底地排查企业有限空间安全管理情况,建立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台账档案。

37

健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有限空间、涉尘涉爆涉气涉毒等作业审批、作业前检测校验等工作,严密防范和遏制有限空间作业引发中毒窒息等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健康事件发生。

38

严格核查粉尘涉爆企业数量,切实加强作业现场安全监管人员和企业负责人、安全员的粉尘防爆知识培训。

39

督促指导粉尘防爆企业开展通风、降尘和安全标准化创建,配齐相应检测设备。

40

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格落实监管责任,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四)完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确定事故隐患辨识、评估和分级标准,指导和规范企业开展事故隐患自查、自改、自报工作。完善重大事故隐患挂牌分级督办制度,在精准分析事故和科学研判风险的基础上,针对事故多发频发的重点乡镇(街道)、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问题及重大隐患,实施挂牌整治制度,将挂牌整治成效纳入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一票否决和年度工作考核,推动重大风险有效管控和重大隐患排查整治。建立事故隐患数据库与重大事故隐患动态分布图,实施事故隐患分级分类监管,实现隐患排查、登记、评估、报告、监控、治理、核销的全过程记录及闭环管理。

(五)加强引导把好源头准入关。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严格实施规划、规模、安全条件、人员素质四个准入,完善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安全准入标准,研究建立招商引资安全风险评估制度,落实重大安全风险一票否决。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传统高风险行业企业开展安全技术和工艺设备改造更新,通过资金奖补、兼并重组等途径,引导安全保障能力低、长期亏损、扭转无望的低端企业主动退出。

三、加强法治建设,打造专业队伍,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加强干部队伍理论学习。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和批示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区党校培训的重要课程,组织安排专题学习。分级分批组织安全监管干部、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执法人员定期开展轮训,深入开展典型事故案例剖析,通过领导干部带头讲、专家学者深入讲、一线工作者互动讲,分级分批组织开展学习。充分利用学习强安APP平台,实时更新学习国家、市有关安全应急管理方针政策规定,定时推送最新专题报道、学习访谈等内容,提高干部安全风险意识和防范化解能力。

(二)强化监督执法检查能力建设。加强安全生产执法队伍建设,结合乡镇(街道)综合执法改革工作,强化基层安全执法力量,推进安全生产执法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安全执法人员能力提升、考核培训、轮岗交流、待遇提升、督查检查、现场执法等各项机制。严格做好区、乡镇(街道)应急管理部门专业人才招录工作,着重引进具有法律专业、地质工程、安全工程、信息工程等相应学科背景和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提高安全监管执法岗位招录比例,逐步实现监管执法队伍年轻化、专业化,力争在十四五应急管理发展规划完成前(2025年)实现具有安全生产相关专业学历和实践经验的执法人员比例不低于在职人员的50%;到2035年实现具有安全生产相关专业学历和实践经验的执法人员比例不低于在职人员的100%。大力推进双随机监督检查和分级分类监管制度,推行远程监管”“线下执法互联网+监管模式,整合优化执法资源,推进执法信息共享,将高危企业生产过程监控视频和安全生产数据接入监管平台。坚持将执法工作融入服务之中,组织专家组开展精准指导服务,实行远程会诊与上门服务相结合,帮助企业解决安全生产难题。

(三推进安全生产法治建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应急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加强执法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强化执法监督和案卷评查,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加强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安全生产执法力度,综合运用联动执法、失信惩戒、公开曝光等有效手段,依法严惩违法违规行为。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制度,加大对安全生产各环节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针对历史遗留建筑、电动车充电、老旧房屋、三小场所等执法监管中遇到的问题,探索研究制定我区相关规定,并积极推动市级层面的立法。

(四)打造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拓展完善应急管理专家库,充分发挥应急专家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撑作用。多举措加强全区综合性救援力量建设,以区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为补充,打造全灾种、大应急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在重点行业领域,新建一批专业救援队伍。建立平战结合的执勤训练模式,扩展救援队伍对森林火灾、洪涝灾害、超强暴雨、有限空间、地震灾害等应急处置能力,建立联勤、联训、联战、联调机制,提升专业应急救援综合抢险救灾能力。出台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救灾的政策,加大政府推动、引导、支持力度,培育安全应急志愿者服务组织,完善应急救援社会化有偿服务、物资装备征用补偿、救援人员人身安全保险和伤亡抚恤政策。

四、坚持科技引领,推进智能监管,打造高效的科技保障支撑体系

(一)加强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落实武隆区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监测预警信息化的要求,建设公共安全风险防控平台,立足高风险领域,实现风险监测预警信息化管控。进一步强化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信息发布和气象风险管理,建立气象灾害敏感单位数据库,增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队伍和装备建设,提高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水平。完成全区重要江河、水库大坝安全监测与预警分析,建设智能监测及标识系统,建立监测信息共享制度。加强地质灾害监测网建设,开展地质灾害专业监测,开展武隆区地质灾害隐患监测。突出抓好森林火险预测预报系统、火情瞭望监测系统、防火阻隔系统、林火信息及指挥系统、林火扑救系统建设。加强老旧房屋、高层建筑的预警监测,建立贯穿房屋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档案。强化雷达探测、光纤传感技术、5G远程控制、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应用,提升安全生产、自然灾害智能感知及监测预警能力,推进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防范科技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在防灾减灾救灾中的支撑作用。

(二)打造智慧+信息化监管平台。推广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智能纳管、有限空间在线监控、建设工地可视巡查、重大危险源动态监测智能化监管平台,逐步推进三小场所智能烟感、红外线监测、餐饮场所燃气泄漏报警装置安全监管试点项目,提高事故高发领域科技监管效能。建设智慧消防信息化平台,实现远程指挥、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等功能,确保火灾高危单位和高层公共建筑消防远程监控系统联网率达到100%。推进武隆智慧交通建设,通过接入武隆智慧交通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平台共用,提高交通堵点乱点与违法违规行为的快捷治理。建设水务智慧感知体系,实现对全区水库、河道断面、雨水管网、排水口等的全面监测。

(三)推动精细化科技化治理。推动全区运行应急管理指挥平台建设,加强数据互联共享,实现全区多部门视频监控点位互通,实时接入气象、地灾、水利、林业、消防、交通、旅游等相关重要数据,集成建立全区应急物资装备、预案、队伍等数据库,打造应急信息数据库、信息交换、指挥调度集成一体的指挥系统平台。持续推进大网格管理改革,推动多网合一,整合网格采集、城市管理、安全生产、12350热线、网络舆情、信访投诉等城区事件业务,打通大采集、大分拨、大联动等关键环节,实现全区社会事件集中受理、智能分拨、协同处置、全程监管、统一考评的闭环运转,深化大数据运营能力。完善人口信息、法人信息、房屋信息等城市基础要素信息,为全区公共安全建设提供共性、基础数据支撑能力。

(四)加大现代化应急装备推广应用。加强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共性基础科学成果应用,积极争取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治理、安全生产保障与重大事故防控、紧急医学救援与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综合应急技术装备、智能应急等在武隆的应用示范,提升装备现代化能力,加强应急救援和工程抢险类大型装备、特种设备器材配备包括应对山体滑坡、森林火灾的空中救援直升机、生命探测仪、无人机、拦河链、冲锋舟、应急指挥车辆等装备的配置。强化泵体供水技术、光纤传感技术、液压破拆技术、无人机、水下机器人、多种气体检测仪等应急先进装备技术的推广应用;适时满足季节性需要的防灾减灾救灾常规性应急物资储备;加强区应急救援物资库规范化建设;启动重点和边远乡镇(街道)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站建设。

(五)加大传统高危行业新技术应用。结合推动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加快淘汰安全性能低下的落后产能;积极鼓励和大力扶持传统高危行业技术革新和机器设备升级换代,着力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示范工程项目,积极推广可有效降低安全风险的新工艺、新设备。对危险性较大的传统工艺,进一步加大工艺替代的推广应用力度,提升企业安全水平。

五、夯实基础短板,优化安全环境,筑牢全区安全发展的生命线

(一)夯实安全基础设施短板。在完成十三五安全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持续加大安全投入资金保障力度,充分借助旧城区改造、新农村建设等政策红利,进一步夯实全区安全基础短板。实施老旧房屋加固工程,多手段采用科技监测房屋的变形和沉降监测,落实房屋安全分级管控措施,探索保险+服务的模式,逐步推进CD级老旧房屋整治。逐年落实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大修及其相关资金补助,持续优化辖区电梯安全性能。深入开展江河、水库安全保障整治提升工程,推进乌江武隆段、大溪河武隆段防洪设施更新改造。对辖区老旧桥梁开展专业监测,通过加固改造工程及时整治危险桥梁。推进校安工程,加大老旧危险校舍改造力度,分批推进一批学校的改扩建工程。推动高速公路复线、高铁、乌江白马航电枢纽工程等批重大交通工程项目的实施,不断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大力推行农村道路白改黑和生命工程建设,提升辖区交通安全基础设施整体水平。

(二)筑牢防灾减灾坚实基础。一是提升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抗灾能力,将韧性城市理念融入武隆区规划设计及安全防御体系建设的全过程;按照区安委会区减灾委印发的《武隆区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推动城市安全发展,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二是完善自然灾害风险防控体系,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推动落实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等建设,持续开展危险边坡、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提升灾害防治能力。三是增强重点片区防洪能力,开展重点防汛动态整治工作,统筹防洪调度措施,提高流域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开展山洪灾害防治,进一步加强两边(山边、水边)防汛防洪薄弱环节建设,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针对防汛防洪排涝工作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开展河道治理、山洪灾害防治、重点涝区排涝、城市防洪排涝整治、突发事件供水能力等方面的补短板建设。四是开展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按时完成全区自然灾害普查任务,全面掌握自然灾害风险隐患,研究制定科学实用的灾害综合防治措施,切实保障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提升城市应急保障能力。将应急避难场所和紧急疏散通道纳入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总体规划,建立完善武隆区避难场所有关实施细则,分期分批新建或改建室内外应急避难场所,进一步拓展公共场所的应急避险功能。完善消防站点布局规划,按国家标准提高消防站布局和建设规模,加强消防站点通信设施、防护装备、抢险救援器材、灭火器材等装备配置。强化应急救援保障资源和急物资保障机制的建设,梳理制定紧缺救助物资清单,加大个人防护装备和综合应急救援器材装备采购力度,建立应急资源全流程一体化智能保障及调用平台。完善事故伤员应急救治绿色通道协调机制,提升突发事件现场检伤分类救治和伤员快速安全转运的能力。

(四)推动应急教育基础建设。采取政府投资、政府引导、社会投资等方式,积极争取在武隆建设一个综合性应急科普教育基地。积极开展应急避险、逃生自救、居家安全、防震减灾、公共安全、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等科普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知识和应急避险能力。推动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平安社区创建工作。结合城市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治理等项目,积极探索建设防灾减灾救灾主题公园、主题小区、主题道路,按标准化打造一个具有武隆特色的综合减灾社区。

六、加强宣传教育,精准实施分类培训,构建应急文化引领体系

(一)拓宽应急宣传教育社会面。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线上线下”“安全生产月的互动融合,不断拓宽安全文化推广传播渠道。鼓励创作和传播安全公益作品,推进安全宣传教育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景区、进机关,不断提升全民安全生产与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完善以安全教育场馆、体验基地、安全文化走廊等为主体的布局均衡、覆盖面广、辐射力强的安全文化基础设施网络,不断拓宽宣传推广渠道。鼓励创作和传播安全公益作品,积极开展安全知识培训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活动。加强高层建筑等场所灾害逃生指南宣传工作。打造集知识性、趣味性、体验性、安全性为一体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阵地。

(二)构建精准化的分类培训体系。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纳入全区领导干部任职、党校培训及机关业务能力培训课程,提升干部的安全应急管理能力水平。将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职业教育、义务阶段教育内容,制定实施全民公益安全教育计划,大力推行安全第一课,依托学习强安平台开展市民普惠性安全教育,为辖区市民提供终身可追溯的教育培训记录服务,并作为上岗就业、享受优待优惠政策的重要依据。针对武隆的产业发展和事故高发、风险集中的行业领域,建立安全警示、约谈、考核等机制,并精准开展分类培训,切实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与防灾能力。

(三)着力打造应急文化阵地。将安全教育纳入全区精神文明建设体系,运用安全文化广场、安全文化长廊、安全文化小区等宣传场所,结合开展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宣传周、每年12月第一周安全宣传周活动打造具有武隆特色的安全文化。开展减灾示范村(居)和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基地创建工作,对照相关标准,创建出具有武隆特色的减灾示范社区。依托减灾示范社区,在全区推广应急大喇叭应用。开展常态化应急疏散演练,支持引导村(居)群众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倾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坚实防线。

七、完善预案体系,加强协调联动,推动突发公共事件得到高效处置

(一)完善灾害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健全完善武隆区应急预案编制、评审、备案指引体制,构建覆盖全区域、全灾种、全行业、全层级、全过程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推动实现政府、部门、企业、村(居)预案有效衔接。建立武隆区综合应急预案与各部门应急预案的衔接评估系统,确保应急预案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实用性、针对性。完善重大以上灾害事故情景库,建设预案演练数字化平台。加强各部门应急预案备案前可行性评估,强化各类各层级应急预案衔接融通和数字化应用。强化应急预案演练过程管理,推进应急预案演练向实战化、常态化转变,提升应急演练质量和实效。注重应急演练分析研判、总结评估,发挥演练成果对应急预案的调整修复、改善提升作用。

(二)加强应急救援响应与信息上报。建立健全应急救援组织指挥体系。建立完善事故灾害信息搜集报告制度,理顺调整完善各级安全生产、消防、减灾、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森林防火等工作协调机制,加强专项综合指挥协调工作。完善信息报告体制机制,提升突发事件信息获取的时效。完善事故灾害分级响应制度,统筹协调应急力量,提升指挥官现场应急处置技能。

三)做好突发事件现场处置。进一步建立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健全应急值班值守和突发事件信息上报机制,提高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的及时性、全面性、准确性和规范性。完善各部门、行业领域之间及政府与企业、队伍之间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应急救援领域区域交流与合作,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完善预警信息发布、会商研判、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协调联动等机制,建立健全灾害事故调查评估制度,提高应急救援救灾效率。完善事故现场救援统一指挥机制,探索推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行政指挥部和专业指挥部双指挥部模式,提升事故信息采集和分析决策能力。

(四)落实事故灾后评估反思。严格依法依规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和涉安事件调查,认真做好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事件的分析评估,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依法开展事故责任追究,推动和促进灾害防范与整改措施的落实。建立健全灾后救助和恢复重建工作机制,及时开展事故灾害应急救援,对可能受灾害影响的群众实施避险搬迁,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认真开展事故、灾害的后期评估,检验应急预案存在的不足,及时修改完善预案方案,组织开展相关安全问题的全面排查和整改。健全灾害风险管理的标准、规范、评价指标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加强对风险评估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

八、推进末梢治理,发挥市场效能,打造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一推动精细化基层治理改革。结合社区治理体制改革,不断丰富完善基层安全管理制度机制,增强乡镇(街道)、村(居)安全管理人物的配置,推动社会资源和服务向社区聚焦,全面推广精细化、精准化安全服务。深化物管企业参与基层治理,完善物业企业承接公共安全管理事项清单和程序,加强物业小区有限空间作业、电动车停放充电、公共区域道路交通、居民住宅电气火灾、小散工程与零星作业、高空坠物等风险区域的精准管理,打通社会治理从政府到居民的最后一公里。着力推进网格化综合管理,以现有社区网格为基础,将综治、安全、城管、消防等基层网格进行有机整合,实行区、乡镇(街道)、村(居)三级管理和扁平化垂直指挥调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义工、社团、工会、行业协会等党群组织参与安全管理、巡查、举报、宣传等,发挥群众群防群治作用,建立完善12350安全隐患举报系统,加大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有奖举报的宣传和奖励力度。

(二)完善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坚持政府引导、部门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以服务企业安全生产、服务政府安全监管监察、服务公众安全教育为导向,加快建立主体多元、覆盖全面、综合配套、机制灵活、运转高效的新型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规范辖区内的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治第三方机构,完善政府购买安全专家服务制度,建立支持培育、违规退出机制,充分发挥专业机构和专业人才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在交通运输、建设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物品、工矿商贸、特种设备、加油加气等高危行业领域全面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鼓励其他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切实发挥保险机构参与风险评估管控和事故预防的作用。

(三)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善和落实重在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链条、制度成果、管理办法、重点工程、工作机制和预防控制体系,建立健全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落实第一责任人法定责任,推动企业建立安全生产自我约束的内生机制。持续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制定和完善相关行业领域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重点清单(负面清单),督促指导企业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健全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落实企业安全承诺制度,推动企业向社会和全体员工公开落实主体责任、健全管理体系、加大安全投入、严格风险管控、强化隐患治理等情况。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进一步健全完善专项整治责任清单,严格精心制、按作战、对督考,切实加大对各类违规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作为压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的重要手段。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失信行为联合惩戒、黑名单制度,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安全生产联合惩戒机制。

(四)优化企业安全发展营商环境。在依法行政的基础上,牢固树立安全是最好的营商保障的发展理念,围绕优商、稳商、促商提供优质安全服务精准发力。依托互联网+行政审批信息化,提升智慧安全政务服务空间,大力推行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网上审批,实现行政审批事项零上门少上门服务。坚持服务+监管工作理念,在坚守法律刚性的前提下,建立弹性执法机制,采取事前提醒、建议、辅导、告诫、示范以及其他非强制性行政管理方式实施行政指导。推行清单+指引安全服务,为辖区生产经营单位量身定做安全巡查清单,帮助企业认清辨识重大风险隐患,指导企业开展隐患治理与风险防控,优化生产经营环境。加大政府购买安全专家服务力度,通过免费开展线上教育培训+线下上门服务,切实减轻小微企业负担,解决部分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无人管、不会管、管不好等问题。

第四部分  重点项目

在武隆区十四五应急管理发展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时期,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坚持从实际出发,针对涉及全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全局的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重点开展道路交通提升、地质灾害治理、防汛抗旱工程、森林防火工程、消防设施改造、监测预警、信息指挥系统和应急队伍、物资保障、培训演练等十个方面、总投资约57.4亿元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项目筹资坚持积极争取国家资金为主导、政府配套为补充并统筹社会参与、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项目跟踪落实制度,推动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在2035年全面达到届时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发展标准和应急保障能力。

一、道路交通提升工程项目

319国道等国省道共447公里实施改造升级;对农村道路实施生命工程和白改黑改造建设;完成公路安防设施工程500公里,危桥改造20座,治理公路灾害点25项目预算总投资29.9亿

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

对重点地质监测灾害点实施监测、搬迁和整治,项目预算总投资5.5亿

三、防汛抗旱工程项目

新建一批防汛抗旱工程,对病险水库、山坪塘和重点防洪区域进行整治,项目预算总投资8亿元。

四、森林防火工程项目

在重点林区规划建设防火通道、消防水池、标准检查站和视频监控系统,项目预算总投资8亿元。

五、消防能力建设工程项目

75栋老旧居住建筑消防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完成凤来新城消防站项目建设,按时完成仙女山机场临空经济区消防站项目建设,完成棉花坝特勤消防站项目建设。项目预算总投资2.1亿

六、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工程建设项目

建设完善气象、地质灾害、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监测预警系统,项目预算总投资0.7亿

七、信息指挥系统工程建设项目

1. 应急平台建设项目:完成区级综合应急平台建设,实现与市、区、乡镇(街道)应急平台对接,具备应急值守、信息汇总、事态跟踪、指挥协调等功能,投资0.15亿

2. 市安防监控指挥系统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在城区主干道、重点单位和交通事故高发路段安装电子眼,城区基本做到无盲点,实现公安机关应对社会治安、道路交通、群体性事件等监控与指挥一体化。投资2亿

上述项目预算总投资2.15亿元。

八、应急队伍能力建设项目

以区消防救援队伍为主要力量,以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应急救援队伍为补充,按常、专、群组建方式,建立健全全区应急救护、救援队伍;在区级重点部门、乡镇(街道)、重点企业内部组建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应急救援培训与应急演练。项目预算总投资0.1亿元。

九、应急保障能力建设项目

1.完善区应急物资综合仓库建设加大避险搬迁和应急救援生活用品、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应急药品和机动车辆的储备,做到储备品种齐全、数量充足、质量安全,保证储备物资能够满足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需要。投资0.3亿元。

2. 开展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按时完成全区自然灾害普查任务,全面掌握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查明重点行业、区域防灾减灾救灾抗灾能力,对照要求制定科学实用的灾害综合防治方案,切实保障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投资0.15亿元。

3. 积极推进重庆市地灾科普馆项目建设。在凤来新城新建设《重庆市地质灾害科学普及馆》(简称重庆市地灾科普馆),努力打造成为全市乃至全国地质灾害科普教育基地。项目用地10投资0.4亿元。

上述项目预算总投资0.85亿元。

十、培训训练演练建设项目

1个综合性应急救援训练基地。稳步推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的四进入体系建设;在各类中小学校开展以防地震、防火灾、防踩踏为主题的应急避险演练;在重点企业组织开展以预防、避险、自救、互救为主题的危险事故应急演练;在区政府、区级重点部门、乡镇(街道)每年组织开展一次综合应急演练。项目预算总投资0.1亿元。

第五部分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市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充分发挥市、区两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联席会议的领导协调作用。区级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合作、上下联动、明确事权、各司其职,共同做好各项工作。切实加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工作、应急体制改革的组织领导,健全管理体制机制,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形成合力,提高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效果。做好部门发展专项规划与本规划有关内容的衔接与协调,确保规划任务有序推进、目标如期完成。

二、加强法律保障

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重庆市安全生产条例》《武隆区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办法》《武隆区安全生产追责问责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将其有效落实到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工作体系中。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和依法实施力度,实现依法防灾、依法监管的工作局面。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执行办法,规范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保障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各项工作的实施。

三、加强资金保障

区政府要强化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主体责任将工作统筹纳入每年政府工作报告,切实将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完善资金投入机制,拓宽投入渠道,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程建设、人才培养、科普宣传和教育培训等方面的经费投入。建立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加强资金监督、管理和使用。

四、加强人才保障

紧密结合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发展战略,统揽全局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基层灾害信息员、社会救援力量、志愿者等队伍建设。培养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工程技术、抢险救灾等方面专业人才,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专业人才教育培训,扩充人才队伍数量,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高人才队伍素质,努力形成一支能应对不同灾种,满足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需要的应急救援队伍;努力打造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业过硬的应急人才队伍。

五、加强科技保障

坚持科技兴安战略,建立健全和依托政府引导、院所研发、中介推广、企业应用的工作机制,探索推进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遥感、导航定位、移动通信等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努力构建安全科技覆盖各领域、各辖区且布局合理的安全科技支撑保障平台;示范推动金属制品加工、粮食加工、纺织品加工等粉尘爆炸环境监测预警技术、远程信息传输和电气设备防爆技术研究;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促进安全生产与防灾减灾救灾科技手段在全区得到全面应用。

六、加强考核评估

建立规划实施跟踪评估制度,加强对本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区安委办、区减灾办、区应急局对本规划相关内容落实情况进行评估,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期中和期末完成情况评估、统计,分析检查规划实施效果,找出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加强规划实施的社会监督,开展规划宣传和展示,及时公布规划的进展情况,着力营造全员共同参与和支持规划实施的浓厚氛围。

附件:1.武隆区应急管理十四五重点项目任务分解表

      2. 武隆区应急管理十四五工作任务分解表

附件1

武隆区应急管理项目任务分解表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投资

亿元)

牵头部门

配合部门

合计


57.4



1

道路交通提升工程项目

319国道等国省道共447公里的改造升级;对农村道路实施生命工程和白改黑改造建设;完成公路安防设施工程500公里,危桥改造20座,治理公路灾害点25处。

29.9

区交通局

各街道办事处

乡镇人民政府

2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

对重点地质监测灾害点实施整治

5.5

规划自然资源局

有关街道办事处

有关乡镇人民政府

3

防汛抗旱工程项目

新建一批防汛抗旱工程,对病险水库、山坪塘和重点防洪区域进行整治

8

区水利局

区农业农村委

有关街道办事处

有关乡镇人民政府

4

森林防火工程项目

在重点林区规划建设防火通道、消防水池、标准检查站和视频监控系统

8

区林业局

有关街道办事处

有关乡镇人民政府

5

消防能力提升工程项目

75栋老旧居住建筑消防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完成凤来新城消防站项目建设;按时完成仙女山机场临空经济区消防站项目建设;按时完成武隆区消防训练基地、指挥中心、棉花坝特勤消防站项目建设。

2.1

区消防救援支队

区级有关部门

有关街道办事处

有关乡镇人民政府

6

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工程建设项目

建设完善气象、地质灾害、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监测预警系统

0.7

区气象局

规划自然资源局

区水利局

区林业局

有关街道办事处

有关乡镇人民政府

7

信息指挥系统建设项目

完成区级综合应急平台建设,实现与市、区、乡镇(街道)应急平台对接,具备应急值守、信息汇总、事态跟踪、指挥协调等功能;加大投资力度,在城区主干道、重点单位和交通事故高发路段安装电子眼,城区基本做到无盲点,实现公安机关应对社会治安、道路交通、群体性事件等监控与指挥一体化。

2.15

区应急局

区公安局

区级有关部门

有关街道办事处

有关乡镇人民政府

8

应急队伍能力建设项目

以区消防救援队伍为主要力量,以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为补充,建立健全专业救护、救援队伍;在区级重点部门、乡镇(街道)、重点企业内部组建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应急救援培训与应急演练。

0.1

区应急局

区消防救援支队

区级有关部门

有关街道办事处

有关乡镇人民政府

9

应急保障能力建设项目

1)完善区应急物资综合仓库建设;加大避险搬迁和应急救援生活用品、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应急药品和机动车辆的储备,做到储备品种齐全、数量充足、质量安全,保证储备物资能够满足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需要;(2)开展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按时完成全区自然灾害普查任务,全面掌握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查明重点行业、区域防灾减灾救灾抗灾能力,对照要求制定科学实用的灾害综合防治方案,切实保障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3)积极推进重庆市地灾科普馆项目建设。在凤来新城新建设《重庆市地质灾害科学普及馆》,努力打造成为全市乃至全国地质灾害科普教育基地。

0.85

区应急局

区消防救援支队

区级有关部门

各街道办事处

乡镇人民政府

10

培训训练演练建设项目

新建1个综合性应急救援训练基地。稳步推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的四进入体系建设;在各类中小学校开展以防地震、防火灾、防踩踏为主题的应急避险演练;在重点企业组织开展以预防、避险、自救、互救为主题的危险事故应急演练;在区政府、区级重点部门、乡镇(街道)每年组织开展一次综合应急演练。

0.1

区应急局

区级有关部门

各街道办事处

乡镇人民政府

附件2

武隆区应急管理工作任务分解表

工作任务

牵头单位

配合单位

1. 生产安全事故控制指标。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1,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重≦1%,地质灾害监测点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发生,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02‰以内。

区应急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水利局、区林业局

区级有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2.完善应急管理组织架构。及时修改完善三定方案,推进乡镇(街道)层面应急管理机构精细化改革,在人员编制、组织架构、职能划转上进一步优化,形成上下衔接、左右畅通的应急组织架构。完善应急指挥、应急响应等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健全安委会消防、交通、建设、旅游、学校、危化品等专业办公室运行机制,完善风险会商、防控协同等制度。

区应急局编办

区级有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3.理顺应急管理运行体系。完善应对重大事故灾害1个总指挥部+4个分指挥部保障机制的应急工作体系,探索形成扁平化组织指挥体系、防范救援救灾一体化运作体系。积极推动从单项应急管理向综合应急管理转变,加快交通、水利、林业、通信、消防、医疗卫生、救援、食品药品、环境、能源等领域应急资源整合,建立协调应急管理机制,实现纵向管理指挥通畅有效、横向协调合作迅速有序的智能化、网络化、大数据应急管理体系。

区应急局

区级有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4.织密应急管理责任网络。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三个必须,建立完善党政领导责任制清单,进一步发挥党委政府对安全应急工作的核心领导作用。强化应急管理部门综合监管职责,落实统筹协调督促,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防灾减灾救灾责任体系,进一步明确武隆区党政部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工作等系列责任制规定,及时梳理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监管责任,消除安全监管和灾害防治盲区和漏洞。

行业主管部门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5. 健全责任落实监督机制。优化安全生产、消防、道路交通、防灾减灾等考核机制,健全完善应急管理综合考核制度,全面科学优化考核标准,建立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日常考核与现场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责任落实监督,充分运用督查、警示、约谈、通报、重大隐患挂牌督办等工作机制,打好监管组合拳。落实安全生产事故一案双查,严格实施一票否决制度,将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履职情况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区应急局

区级有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6. 健全风险预判与评估机制。定期开展辖区内生产安全事故与自然灾害风险分析研判会议,切实加强对风险季节性、阶段性特点和发展趋势的研判分析,及时发布各类安全预警信息,制定科学的管控方案,实现风险超前防范、隐患即时治理。定期组织辨识评估辖区内各行业领域的公共安全风险,建立完善区域安全风险数据库,指导推动重点企业落实风险评估标准规范,督促高危企业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按照分区域、分级别、网格化原则严格实施差异化动态监管。

有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各乡镇人民政府


7. 聚焦突出风险领域落实分级管控。针对辖区交通运输、建设施工、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消防、旅游、工商贸、特种设备、有限空间、地质灾害、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突出风险行业和领域,全面开展专业风险排查评估,实施风险分级管控,从防范机制、源头防控、技术治理、综合整治、安全警示等方面逐项进行研究,提出具体工作措施,落实有效监管手段。

区级有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8. 着力推进专项治理和综合整治。聚焦桥梁、隧道、电力、油气等重大工程和设施开展专项治理,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针对事故高发领域,持续开展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典型灾害重点隐患排查治理和电动自行车、重点车辆、危险化学品、油气输送管道、电气火灾、建设施工、特种设备、旅游、三小场所等专项整治,防范化解安全突出风险。强化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安全责任措施落实,建立完善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和重大风险管控挂牌警示制度,定期向全社会公布本行业领域重大风险及其管控情况,有效提升行业安全管理水平。

区级有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9. 完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确定事故隐患辨识、评估和分级标准,指导和规范企业开展事故隐患自查、自改、自报工作。完善重大事故隐患挂牌分级督办制度,在精准分析事故和科学研判风险的基础上,针对事故多发频发的重点乡镇(街道)、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问题及重大隐患,实施挂牌整治制度,将挂牌整治成效纳入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一票否决和年度工作考核,推动重大风险有效管控和重大隐患排查整治。

区级有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10. 加强引导把好源头准入关。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严格实施规划、规模、安全条件、人员素质四个准入,完善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安全准入标准,研究建立招商引资安全风险评估制度,落实重大安全风险一票否决。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传统高风险行业企业开展安全技术和工艺设备改造更新,通过资金奖补、兼并重组等途径,引导安全保障能力低、长期亏损、扭转无望的低端企业主动退出。

区级有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11. 加强干部队伍理论学习。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和批示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区党校培训的重要课程,组织安排专题学习。分级分批组织安全监管干部、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执法人员定期开展轮训,深入开展典型事故案例剖析,通过领导干部带头讲、专家学者深入讲、一线工作者互动讲,分级分批组织开展学习。

区级有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12. 强化监督执法检查能力建设。加强安全生产执法队伍建设,结合乡镇(街道)综合执法改革工作,强化基层安全执法力量,推进安全生产执法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安全执法人员能力提升、考核培训、轮岗交流、待遇提升、督查检查、现场执法等各项机制。大力推进双随机监督检查和分级分类监管制度,推行远程监管”“线下执法互联网+监管模式,整合优化执法资源,推进执法信息共享,将高危企业生产过程监控视频和安全生产数据接入监管平台。

区级有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13. 推进安全生产法治建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应急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加强执法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强化执法监督和案卷评查,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加强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安全生产执法力度,综合运用联动执法、失信惩戒、公开曝光等有效手段,依法严惩违法违规行为。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制度,加大对安全生产各环节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区级有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14. 打造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多举措加强全区综合性救援力量建设,以区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为补充,打造全灾种、大应急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在重点行业领域,新建一批专业救援队伍。

区应急局区级有关部门

有关乡镇人民政府

15. 加强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建设公共安全风险防控平台,立足高风险领域,实现风险监测预警信息化管控。进一步强化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信息发布和气象风险管理,建立气象灾害敏感单位数据库,增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队伍和装备建设,提高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水平。完成全区重要江河、水库大坝安全监测与预警分析,建设智能监测及标识系统,建立监测信息共享制度。加强地质灾害监测网建设,开展地质灾害专业监测,开展武隆区地质灾害隐患监测。突出抓好森林火险预测预报系统、火情瞭望监测系统、防火阻隔系统、林火信息及指挥系统、林火扑救系统建设。加强老旧房屋、高层建筑的预警监测,建立贯穿房屋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档案。强化雷达探测、光纤传感技术、5G远程控制、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应用,提升安全生产、自然灾害智能感知及监测预警能力,推进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防范科技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在防灾减灾救灾中的支撑作用。

区级有关部门

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16. 打造智慧+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智慧消防信息化平台,实现远程指挥、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等功能,确保火灾高危单位和高层公共建筑消防远程监控系统联网率达到100%。推进武隆智慧交通建设,通过接入武隆智慧交通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平台共用,提高交通堵点乱点与违法违规行为的快捷治理。建设水务智慧感知体系,实现对全区水库、河道断面、雨水管网、排水口等的全面监测。

区消防救援支队、区住房城乡委、区水利局

区级有关部门,有关街道办事处、有关乡镇人民政府

17.推动精细化科技化治理。推动全区运行应急管理指挥平台建设,加强数据互联共享,实现全区多部门视频监控点位互通,实时接入气象、地灾、水利、林业、消防、交通、旅游等相关重要数据,集成建立全区应急物资装备、预案、队伍等数据库,打造应急信息数据库、信息交换、指挥调度集成一体的指挥系统平台。

区应急局

区级有关部门,有关街道办事处、有关乡镇人民政府

18.加大现代化应急装备推广应用。加强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共性基础科学成果应用,积极争取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治理、安全生产保障与重大事故防控、紧急医学救援与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综合应急技术装备、智能应急等在武隆的应用示范,提升装备现代化能力,加强应急救援和工程抢险类大型装备、特种设备器材配备包括应对山体滑坡、森林火灾的空中救援直升机、生命探测仪、无人机、拦河链、冲锋舟、应急指挥车辆等装备的配置。

区级有关部门

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19.加大传统高危行业新技术应用。结合推动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加快淘汰安全性能低下的落后产能;积极鼓励和大力扶持传统高危行业技术革新和机器设备升级换代,着力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示范工程项目,积极推广可有效降低安全风险的新工艺、新设备。对危险性较大的传统工艺,进一步加大工艺替代的推广应用力度,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区级有关部门

有关街道办事处、有关乡镇人民政府

20.夯实安全基础设施短板。实施老旧房屋加固工程,多手段采用科技监测房屋的变形和沉降监测,落实房屋安全分级管控措施,探索保险+服务的模式,逐步推进CD级老旧房屋整治。逐年落实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大修及其相关资金补助,持续优化辖区电梯安全性能。深入开展江河、水库安全保障整治提升工程,推进乌江武隆段、大溪河武隆段防洪设施更新改造。对辖区老旧桥梁开展专业监测,通过加固改造工程及时整治危险桥梁。推进校安工程,加大老旧危险校舍改造力度,分批推进一批学校的改扩建工程。推动高速公路复线、高铁、乌江白马航电工程等批重大交通工程项目的实施,不断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大力推行农村道路白改黑和生命工程建设,提升辖区交通安全基础设施整体水平。

区级有关部门

有关街道办事处、有关乡镇人民政府

21.筑牢防灾减灾坚实基础。提升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抗灾能力,将韧性城市理念融入武隆区规划设计及安全防御体系建设的全过程;完善自然灾害风险防控体系,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推动落实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等工程建设;增强重点片区防洪能力,开展重点防汛动态整治工作,统筹防洪调度措施,提高流域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开展山洪灾害防治,进一步加强两边(山边、水边)防汛防洪薄弱环节建设,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区级有关部门

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22.提升城市应急保障能力。将应急避难场所和紧急疏散通道纳入总体规划,建立完善武隆区避难场所有关实施细则,分期分批新建或改建室内外应急避难场所,进一步拓展公共场所的应急避险功能。完善消防站点布局规划,按国家标准提高消防站布局和建设规模,加强消防站点通信设施、防护装备、抢险救援器材、灭火器材等装备配置。

区城消防救援支队

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23.推动应急教育基础建设。采取政府投资、政府引导、社会投资等方式,积极争取在武隆建设一个综合性应急科普教育基地。积极开展应急避险、逃生自救、居家安全、防震减灾、公共安全、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等科普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知识和应急避险能力。推动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平安社区创建工作。

区应急局

区级有关部门,有关街道办事处、有关乡镇人民政府

24.拓宽应急宣传教育社会面。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线上线下”“安全生产月的互动融合,不断拓宽安全文化推广传播渠道。鼓励创作和传播安全公益作品,推进安全宣传教育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景区、进机关,不断提升全民安全生产与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完善以安全教育场馆、体验基地、安全文化走廊等为主体的布局均衡、覆盖面广、辐射力强的安全文化基础设施网络,不断拓宽宣传推广渠道。打造集知识性、趣味性、体验性、安全性为一体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阵地。

区级有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25.构建精准化的分类培训体系。将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职业教育、义务阶段教育内容,制定实施全民公益安全教育计划,大力推行安全第一课,依托学习强安平台开展市民普惠性安全教育,为辖区市民提供终身可追溯的教育培训记录服务,并作为上岗就业、享受优待优惠政策的重要依据。针对武隆的产业发展和事故高发、风险集中的行业领域,建立安全警示、约谈、考核等机制,并精准开展分类培训,切实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与防灾能力。

区级有关部门

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26.着力打造应急文化阵地。将安全教育纳入全区精神文明建设体系,运用安全文化广场、安全文化长廊、安全文化小区等宣传场所,打造具有武隆特色的安全文化。开展常态化应急疏散演练,支持引导村(居)群众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倾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坚实防线。

区级有关部门

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27. 完善灾害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健全完善武隆区应急预案编制、评审、备案指引体制,构建覆盖全区域、全灾种、全行业、全层级、全过程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推动实现政府、部门、企业、村(居)预案有效衔接。强化应急预案演练过程管理,推进应急预案演练向实战化、常态化转变,提升应急演练质量和实效。

区级有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28.加强应急救援响应与信息上报。建立健全应急救援组织指挥体系。建立完善事故灾害信息搜集报告制度,理顺调整完善各级安全生产、消防、减灾、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森林防火等工作协调机制,加强专项综合指挥协调工作。

区应急局

区级有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29.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善和落实重在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链条、制度成果、管理办法、重点工程、工作机制和预防控制体系,建立健全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落实第一责任人法定责任,推动企业建立安全生产自我约束的内生机制。持续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制定和完善相关行业领域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重点清单(负面清单),督促指导企业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健全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失信行为联合惩戒、黑名单制度,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安全生产联合惩戒机制。

区级有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30.优化企业安全发展营商环境。在依法行政的基础上,牢固树立安全是最好的营商保障的发展理念,围绕优商、稳商、促商提供优质安全服务精准发力。

区级有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武隆区部门街镇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