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

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

下载文字版 下载图片版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推进武隆区城乡道路客运

一体化发展的意见

武隆府发〔20199

 

各街道办事处,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加快推进全区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进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现就加快推进全区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公交优先、城乡一体”的发展理念,以推进城乡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保障城乡居民“行有所乘”基本需求为目标,以转变城乡道路客运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依托,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基础设施,逐步形成城区、乡镇、旅游景区及村社完善的城乡公交客运网络,加快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为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运输保障。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分工明确、衔接顺畅、保障有力、安全高效的城区、城乡、镇村三级客运网络,建成管理规范、服务优质、衔接顺畅、方便灵活的道路客运系统,积极推进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改造,实现公共交通网络覆盖主要乡镇、旅游风景区、乡村旅游示范点。

2025年,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5标台以上,城区公交车进场率达到100%,首末站达标率100%,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30%以上,城区公共汽车平均运行速度达到每小时25公里以上,公共交通准点率90%以上。城区范围内基本实现5分钟换乘,500米上车,城区公共交通平均出行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初步形成城乡交通一体化格局。具备条件的公交线路,基本建成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停保场、首末站。城区及乌江沿线乡镇新能源公交车达100%。实现全区乡镇通班车率达到100%,建制村通班车率达到100%,有条件的乡镇建成客运站、候车亭或招呼站。

(二)阶段性目标。

1. 近期目标。2019年,全面推行公交车IC卡,更新城区28台旧公交车,新增1020台公交车,城区运行的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达4050辆;在城区中堆坝建成公交首末站(含充电站)1个,在凤溪小学建成临时首末站(含停车保障场)1个;稳步推进城区至仙女山镇、城区至仙女山风景区班线客运公交化改造。

2. 中期目标。20202021年,对运行江口、白马、长坝38台城乡公交车全部更新并再新增10台,全区新能源电动公交车辆总数将达到100辆以上;在新建的火车站、仙女山镇、江口镇分别建设交通枢纽站1个,城区中堆坝建设综合站1个,条件成熟的乡镇建综合公交客运站场。

3. 长期目标。建成高铁站交通枢纽站。在通往重点旅游风景区、各乡镇、乡村旅游示范点的道路合理规划建设港湾式公交车候车点,加宽取直危险道路,完善安防设施,达到开通公交车条件。着力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战略,大力发展旅游景区和乡镇公交车。到2025年,实现有条件的乡镇公交全覆盖,全区公交车将达到200台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制定完善全区道路客运一体化规划。

按照全区城市和乡镇建设总体规划,科学编制《武隆区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规划》。根据公共交通规划与城区、乡镇总体布局和人口、产业分布情况,综合考虑各种交通方式换乘枢纽配置和对外交通的衔接,重点确定公共交通结构、线网分布、场站布局、用地规模、建设计划等,优先保障综合停保场、交通枢纽(换乘中心)、首末站、站台等公共交通设施建设需要。(牵头单位:区交通局;配合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管局)

(二)加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政府主导、属地管理、统一规划、同步建设”的原则,加快建设和优先保障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成后无偿提供给公共交通使用。

1. 加快公交场站建设。按照“解决急需、缓解必需、逐步推进”的原则,加快公交场站建设。同时根据公交专项规划,逐步完善配套公交场站。将公交停车场、枢纽站、首末站和配套设施(含公共停车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候车亭等)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使用。根据城市公交专项规划和城市有关规划,新建或改建小区、园区、商业中心、文化中心等大型公共设施项目必须按标准规划建设公交首末站或停靠点,凡不符合规划要求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牵头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配合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管局、区交通局、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委)

2. 逐步完善配套设施。结合城区道路实际,对没有港湾的公交停靠站点逐步进行改造。新建城市干线道路,必须配套建设港湾式停靠站,解决公交车停占行驶线的问题。新建、改建公交站点,必须按要求设置站牌、候车亭等。合理设置出租汽车停靠站及过街天桥、人行横道等设施,逐步建立合理的公交优先通道网络。在新建和改造城市道路时,同步建设公交港湾、公交专用道等设施,对未按规定配套建设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项目,一律不予验收。(牵头单位:区城管局;配合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交通局)

(三)建立健全公共交通运行体系。

1. 科学设置优先车道(路)和通行信号。在公共交通专用道设置、通行信号、交叉口通行限制及管理等方面保障公共交通优先权。运用交通管理科技手段,科学设置公共交通优先信号控制系统,保障公共交通车辆在路口优先通行,提高公共交通运营效率。(牵头单位:区城管局;配合单位:区公安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交通局)

2. 优化公共交通线网和场站布局。对现有公交线路里程、走向、停靠站点、发班密度进行调整和优化,合理确定首末班时间、发车间隔及班次安排,减少线路重叠,扩大覆盖范围,缩短换乘时间,提高运行效率。(牵头单位:区交通局)

3. 加快发展新能源公交车。优化公共交通车辆结构,逐步提高新能源车比例。2019年城区公交车全部更换为新能源公交车,新增公交车辆均为新能源公交车。公共交通车辆每年更新不少于15辆,逐步提高中高档车辆比例。加快充电桩设施建设,切实保障公交运行需要。(牵头单位:区交通局;配合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供电公司)

4. 推动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发展。加快信息技术在城乡公共交通中的应用,促进城乡公共交通与城乡道路交通管理系统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建立和完善公交线路运行显示系统、多媒体综合查询系统、乘客服务信息系统、IC 卡系统、智能公交站等,提升公交调度管理智能化水平。(牵头单位:区交通局;配合单位:区公安局)

(四)加快完善道路客运补贴制度。

将道路客运补贴费用纳入公共财政体系,由区财政统筹确定年度公共交通专项资金。

1. 完善道路客运亏损补贴机制。制定农村客运和公交客运亏损补贴办法,完善补贴机制,确保公交车、农村班线客运“开得通、留得住”。对实行优惠卡和学生卡、敬老卡、爱心卡等减免票政策形成的公交企业政策性亏损,列入区财政预算,按年度足额补贴。(牵头单位:区财政局;配合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交通局、区审计局)

2. 实行政府指令性任务补贴制度。对客运企业完成区政府指令性任务所增加的成本,经核实审定后,予以专项补贴。对客运企业执行区政府指令开通经营冷僻线路造成的亏损,根据实载率进行差别化补贴。(牵头单位:区交通局;配合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审计局)

3. 实行车辆更新提档补贴制度。鼓励公交企业购买较高档次的公共交通车辆,提高车辆的环保性和舒适性。区财政对购置的新能源车辆给予适当补贴。(牵头单位:区交通局;配合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区国资委)

(五)加强行业监管,提高服务水平。

1. 健全行业监管体系。加强对道路客运行业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规范经营行为。按照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对公共交通实施特许经营,建立和完善营运车辆登记制度和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和车辆、场站、设施、装备等维护保养,健全安全监管机制,落实安全应急措施。全面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打造公共交通特色品牌。(牵头单位:区交通局;配合单位:区公安局、区应急局)

2. 完善企业治理与内部管理。要加强对公交企业的行业监管,督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根据国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有关要求,逐步建立公交企业成本费用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进一步加强对公交企业的经营成本管理,完善对公交企业的业绩考核。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在降低成本、节能降耗上下功夫,努力挖潜增效。(牵头单位:区交通局)

3. 提高公交服务水平。抓好公交领域的行风建设,积极开展文明线路、文明车组的创建活动。加强服务质量监督,逐步推行等级服务评定制度。科学调度车辆,缩短候车时间。加强对场站、车辆等设施的维护保养,创造良好的乘车、候车环境。加强公共交通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全面推行公交服务行为规范。(牵头单位:区交通局;配合单位:区公安局、区应急局)

4. 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建立公共交通企业职工工资收入正常增长机制,建立完善职工工资、福利预警机制,明确公交企业人均工资水平底线,及时足额兑现各项福利待遇,保障职工正常休息休假。(牵头单位:区交通局;配合单位:区人力社保局)

5. 有效整合公交资源,稳步推进农客公交化改革。进一步统筹城乡公交运营管理,规范经营范围,探索将农村班线车辆进行公交化改造,逐步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对接。同时,要稳步推进公交经营体制改革。(牵头单位:区交通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武隆区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的综合协调和统一领导,制定道路客运政策,研究解决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规划、运力更新、基础设施建设、公交投融资项目等重大事项。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办联系副主任和区交通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区发展改革委、区公安局、区人力社保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管局、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委、区审计局、区应急局、区国资委、区规划管理中心、区供电公司和各乡镇(街道)相关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区交通局,由区交通局分管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二)建立公共交通考核机制。

区交通局要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公共交通企业经营和服务质量的监管,制定公共交通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市民参与公共交通发展评价监督机制,并将评价、监督考核结果与公共交通补贴补偿政策兑现相挂钩,推动公共交通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强日常监督检查。

相关部门加大力度查处非法营运、妨碍公共交通运行、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等违法违规行为,保障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区交通局要认真落实城市公共交通经营综合评价制度,加强对公共交通行业服务质量的日常监督检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坚决纠正服务质量低劣行为,对发生重大服务事件或屡教不改的企业,视情形给予通报批评、依法停业整顿直至取消经营资格;企业在取得公交经营权后,不得转卖、转让和发包经营,违者将依法取消其经营资格。对服务质量低劣、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经营者,依法收回特许经营权,并启动应急预案,保障城市公共交通的正常运转。

                                                                                                   

                                                                                                                                                                          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  

                                                                                                                                                                             2019412日    

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发布

版权所有: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002320015 ICP备案:渝ICP备11006838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20200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