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号 ]
  • 115002320086900349/2023-00002
  • [ 发文字号 ]
  • 武隆府办发〔2022〕79号
  • [ 主题分类 ]
  • 旅游、服务业
  • [ 体裁分类 ]
  • 规划计划
  • [ 成文日期 ]
  • 2022-12-30
  • [ 发布日期 ]
  • 2023-01-11
  • [ 发布机构 ]
  • 武隆区政府办公室
  • [ 有性 ]
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隆区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22—2030年)的通知
日期:2023-01-11
字体:【 默认 超大
分享:


各街道办事处,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现将《武隆区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22203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1230      

    (此件公开发布)

武隆区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222030年)

第一章 发展形势

一、发展基础

(一)传统产业提供较好基础动能

传统消费品品牌基础较好。全区拥有豆制品、苕粉、老醋、茶叶等消费品生产加工主体112家。羊角豆干、武隆苕粉、羊角老醋、碗碗羊肉、仙女红茶等一批消费品品牌在市内外消费市场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

传统装备制造初具规模。以汽摩零部件、交通装备制造为主的园区装备制造业稳步发展,总数达14家,年产能规模达20亿元左右。

产业升级具备较好的基础动能。2022年初,全区启动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基地建设,8户工业企业纳入培育主体,其中规上企业5户,主要涉及新能源商用车、豆制品、苕粉、移动民宿等加工制造领域,年产能规模约3.5亿元。这些传统产业为武隆区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动能。

(二)自然资源具备广阔转化空间

能源资源储量丰富。辖区内水能蕴藏量240万千瓦,已建成水电项目145处,总装机容量实现139.189万千瓦;风能蕴藏量约70万千瓦,已建成风电项目3处,总装机容量14.85万千瓦;页岩气地质资源潜力1.05万亿立方米,建成页岩气产能达4.5亿立方米,日产量70万立方米,丰富的能源储备和供应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要素支撑。

农产品资源独特。区内喀斯特地理环境孕育出的武隆山羊、高山番茄、高山脆桃、高山竹笋、高山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具有口感独特、营养丰富、裨益健康等特点。目前,全区山羊年出栏20余万只、羊肉年产量0.35万吨高山番茄种植规模约1.115万余亩、年产5万吨高山脆桃种植面积约2万亩、年产量约0.79万吨;高山竹笋种植面积10万余亩,年产量约1万吨;高山茶叶种植面积7.3万余亩,可采摘面积3.65万亩。近年来,在全域旅游带动下,区内一些特色农产品产业逐渐从单一的种植销售模式向集采摘、观光、加工、体验、展示于一体的产业融合模式演变,成为全区实施三产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带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

生态环境资源优越。武隆境内拥有峻岭峡谷、原始丛林、山丘草原等多样化自然景观,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50天以上,水质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64.5%,仙女山负氧离子平均浓度超过3300/立方厘米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先后获评“中国森林氧吧”“中国户外运动基地”“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殊荣,是打造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融合业态的理想胜地。

(三)旅游品牌聚合效应日益凸显

旅游业对GDP贡献加大。1994年芙蓉洞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全区旅游历经二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特色支柱产业,实现了武隆由“山区的武隆”走向“中国的武隆”,加快向“世界的武隆”蝶变,成为世界了解武隆的窗口和走进武隆的桥梁。2021全区接待海内外游客4074.5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97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7.2%,分别高于全国、全市4.73.3个百分点。

品牌形象逐步深化。连续举办16届户外运动公开赛、4届国际越野赛、14届芙蓉江龙舟锦标赛、3届中国·重庆(武隆)绿色发展实践论坛、露营音乐节等国际化重大文体活动;深度参与川渝“10+3”精品营销,与170余家“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旅游景区达成共享合作;缔结格林瓦德等3个“国际友城”;仙女山与瑞士少女峰结成“共建景区”;“武小仙”“隆小马”旅游吉祥物精彩亮相。“世界自然遗产·天地大美武隆”“人间仙境·度假圣地”品牌效应持续放大,游客流量和消费空间快速增长。享誉中外的旅游品牌、内联外通的合作渠道、快速增长的流量资源,有助于迅速打开旅游装备及消费品国内外市场,形成产业产品与旅游品牌互动共鸣的良性发展格局。

(四)园区平台提供有效承载空间

武隆区工业园区规划面积11.5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4平方公里,属市级特色工业园区。截至20229月底,园区累计完成基础建设投资37.3亿元、企业固定资产投资93.5亿元,白马、长坝、平桥、鸭江四组团基本建成。完成土地整治6000亩,建成道路16.56公里、桥梁7座、堤防14.8公里、标准化厂房6.7万平方米、生活保障性用房8.6万平米、污水处理厂2座、110KV变电2座、物流仓储中心1座。同时,随着白马货运码头、黄荆坝中央商城等重点工程建成投运,园区物流运输、生活服务等保障能力不断完善,加之“凤来新城”建设上升为市级战略,为全区产业集群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空间保障。2022年园区成功获批创建“重庆市旅游装备特色产业建设基地”,成为全市唯一的旅游装备特色产业建设产业园,园区以“重庆市旅游装备特色产业建设基地”为核心的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基地建设工程即将开启新的征程。

(五)立体交通网络助力产业腾飞

区内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武隆区位于成渝双城经济圈通往粤港澳大湾区、海西地区等地重要通道上,是全市“一区两群”的重要节点,也是全市少数具备“铁、空、水、公”立体交通网络的区县之一。渝湘高速、涪南高速、渝怀铁路、南涪铁路多条国省道横贯全境,渝怀铁路武隆站、乌江白马货运码头及重庆仙女山机场三大交通枢纽陆续建成,城市环线、主干道、生活路、产业路、景区路渐成体系,全区外联内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区域协同网络加速推进。“十四五”期间,随着全区“武隆南川一体化发展、打造东三环产业带、联动黔北地区协同发展”等区域协同联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交通“五大基础网络、六大运输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特别是渝湘高铁、武两高速、渝湘高速复线、白马航电枢纽等重大交通项目建成后,武隆区与重庆主城客流行程缩短至半小时、与主城重点产业区物流行程缩短至一小时以内,乌江黄金水道大宗物流运输保障能力突显,武隆将深度融入主城一小时经济圈,成为联结重庆主城都市区、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联通黔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全面增强与主城都市区和周边产业发展先进区县的上下游产业资源、人才、资金、技术、物流等产业全要素互融互通,为武隆区承接外部资源、发展中高端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增强产业能级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

二、存在问题

(一)产业基础较为薄弱

产业规模化水平不高。截至20229月底,全区旅游装备及消费品领域的规上工业企业仅5户,其中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仅1户;由于缺乏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大集团,企业“小弱散”特征明显,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难以形成。

产业链条有待完善。现有企业主要涉及新能源旅居车、农副食品加工,在户外旅游运动装备重点领域还处于空白。产业供应链不完整,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生产原料和辅料本土化水平不高,未形成上下游联动发展格局。

(二)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创新投入强度较低。“十三五”期间,区内部分入园企业虽取得一些研发成果,但总体上看,中小企业孵化能力不强,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技术中心、专利成果等数量较少,全区R&D经费投入强度仅0.5%,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1%)。

创新成果转化需提升。近年来,一些新能源汽车、农副食品加工等企业先后实施技改升级、产品创新研发,但受自身资金实力、市场运营能力等因素限制,生产发展迟迟难以突破瓶颈,规模效益和品牌价值没有得到质的提升。

(三)产业融合亟待加强

特色资源利用有待挖掘。区果蔬、羊肉、苕粉、茶叶等农产品资源丰富,特色突出、美誉度高,但基本没有形成具有市场影响力的规模化深加工产品,特色资源与工业发展有待进一步融合;旅游业偏重前段开发,近年来,全区文旅活动、休闲康养、运动赛事等业态蓬勃发展,消费市场空间大,本土产品供给却严重不足。

品牌资源未能赋能工业发展。经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评估,“重庆武隆”2016年潜在品牌价值就已达628.42亿元,获全国服务业区域品牌十强第四位、入围全国知名品牌100强,已成为重庆旅游的标杆之一。但旅游品牌效应得到充分的衍生和放大,带动形成具有武隆特色的工业消费品品牌。

(四)要素保障支撑不足

产业人才缺口较大。城市经济、收入水平、公共服务、创新环境等方面较国内先进发达地区存在一定差距,对技术、管理、科研等高端人才吸引力不强,产业人才缺口较大。

生产服务体系欠完善。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尚需加强,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仍然存在;物流服务体系不健全,运营能力不足,加大了产品输出成本和招商引资难度;科技创新服务和创新平台较为缺乏,对企业的创新发展支撑有限。

营商环境有待提升。政策优势不突出,政策环境吸引力不强;行政审批、优惠政策兑现等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园区产城融合度不高,宜居宜业配套服务方面存在差距。

三、发展机遇

(一)多重战略推动产业升级

国家战略推动产业深度升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在党中央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强东西部协作等战略背景下,科技创新引领、市场要素流通、区域协调发展等成为工业发展主旋律,“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数字中国”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引发一场全方位、深层次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和经济增长点,对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支撑条件。

区域合作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十四五”期间,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实施,“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指导区产业协作焕发新机,“涪陵南川武隆协同发展”等区域联动更加紧密,将有效促进区域制造业要素资源加速流通、优化配置,实现区域产业链、生态链、价值链高效运行,推动地方产业差异化和错位发展,增强区域制造业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

旅游“三次创业”提供新的契机。随着区强力推进以国际化为引领的武隆旅游“三次创业”,开启打造“6+4”产业链条的发展新征程,推进“工业+旅游”融合发展,将户外运动装备生产、特色美食生产加工等融入旅游产业;建设森林露营基地、森林探险户外基地;实施穗通新能源旅居车、生态特色农产品加工等项目,拓宽旅游产品供给体系。新的消费市场进一步升级,享誉中外的旅游品牌及旅游合作渠道,有助于迅速打开旅游装备及消费品国内外市场,形成旅游产品与旅游品牌良性联动的发展格局。

(二)多级政策释放重大利好

国家政策对产业支持力度持续加大。近十年间,国务院、国家各部委持续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关于促进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等相关政策,围绕推动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丰富产品供给,培育体现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支持游乐设施、旅居车及营地、冰雪装备、低空旅游装备等旅游装备制造自主创新、高端制造等方面,制定了大量政策措施,不断强化和完善政策支撑,大力支持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发展。

市级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思路。《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提出深化“旅游+”“+旅游”,推进旅游业与相关行业和领域融合发展;找准连接点,满足广大游客多样需求等系列发展思路。《重庆市推动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明确指出,将加快培育新兴消费品产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塑造“重庆味道”“重庆工艺”“重庆品味”消费品产业符号,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品产业集群。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已逐渐成拉动区域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着力点,成为各地区争相发展的新热点。

(三)消费升级创造更大市场空间

旅游消费基数不断扩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居民收入增加、消费升级加快,居民旅游消费需求和能力大幅提升。按照国际发展规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旅游就会进入大众化日常性普遍消费阶段。目前,中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正迎来旅游消费需求爆发式增长时期。2021年,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消费)2.92万亿元,同比增长31.0%

产品需求逐渐多样化。人们对旅游休闲的需求也不断升级,突出表现在旅游业正从较为单一的观光游向休闲、度假等多样化、体验式旅游转变,旅游装备和消费品市场需求也随之大幅增长丰富多样。2021年我国户外旅游运动装备行业营收规模为1831.00亿元、同比增长8.2%,自行式旅居车(房车)销量达12582辆、同比增长43.2%。旅游装备及消费品市场正形成新的蓝海,因其成长性高、附加值高、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大、市场前景广阔而受到重视。

第二章 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强力实施“生态优先、旅游引领、三产融合、强区富民”发展战略,聚焦强力推进以国际化为引领的武隆旅游“三次创业”,紧扣“做深产业链、提升贡献度”主线,立足扎实推进“工业+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深化资源互通、优势互补、要素互动、产业互融,全面优化产业结构、重塑产业生态、升级产业平台引进培育新兴业态主体、提档升级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链条化、集群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构建具有武隆特色和先进制造能力的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体系,打造武隆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基地,助力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和绿色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

二、基本原则

(一)强化旅游引领,融合发展

紧抓全区旅游“三次创业”发展机遇,将“工业+旅游”融合发展理念贯穿产业创新机制、文旅赋能模式、要素集聚方式、品牌推广路径及区域协作内容等各个环节,丰富工旅融合产品供给,打造工业增长新引擎。

(二)坚持创新驱动,特色发展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突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瓶颈,完善创新体系,探索创新模式,打造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要素,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努力构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产业特色化发展格局。

(三)坚持绿色低碳,生态发展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工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统筹处理好工业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进产业结构低碳化、制造过程清洁化、资源能源利用高效化,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四)坚持开放合作,协同发展

聚焦国内国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庆“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三个圈层”经济发展空间,建强产业发展“内圈”,协同区域合作“中圈”,融入产业“双循环”“外圈”,推进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特色农产品加工协同发展、做大做强,大力发展新装备、新消费,积极培育增量产业,推动工业提档升级,提升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产业实力。

三、发展目标

围绕绿色、融合两大发展思路,引进培育产业主体、升级夯实承载平台、构建完善产业生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在重点领域形成先进制造优势,构建与武隆旅游IP相融合的特色产业体系,推动建设武隆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基地。

2025,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规模显著扩大,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有效提升,融合发展持续深化,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生态完善、支撑强劲的旅游装备及消费品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重庆市旅游装备特色产业建设基地”基本建成。

——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引进培育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企业30户以上,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户以上,其中年产值过亿的企业5户以上;产业年生产总值达到20亿元,税收贡献力争突破1亿元。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横向产品矩阵更加丰富,纵向产业链条更加完善,户外旅游运动装备、旅游休闲食品等重点产业体系初步形成,“重庆市旅游装备特色产业建设基地”基本建成。

——创新能力有效提升。产业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凸显,企业R&D经费占比达到1%以上,培育形成创新型中小企业20户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8家以上,市级“专精特新”企业5户以上,发展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品牌5个以上、国内知名品牌1个以上。

——融合发展持续深化。建成一批产学研机构、产品营销平台、设备应用场景、产品文化体验馆、实作培训中心等产业融合载体,产业融合生态基本形成,产业融合效益彰显,培育具有核心龙头带动和优质配套主体支撑的产业融合项目1个以上,“武隆造”“武隆老字号”“武隆伴手礼”“康养武隆礼包”等融合产品成为全区旅游消费亮点、热点。

展望2030年,产业链条化、集群化形态凸显,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户外运动装备、旅游休闲食品、旅居车、文创产品等产业上下游紧密衔接,要素保障更加充分、融合业态更加丰富的“工业+旅游”融合发展格局全面形成,“武隆造”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品牌打响全国知名度,武隆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基地全面建成,成功创建“重庆市旅游装备特色产业示范基地”。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企业达50户以上,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30户以上,产业年生产总值达到50亿元以上,税收贡献突破2.5亿元。产业研发创新能力达到全市先进水平,绿色工厂、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成为生产主力,高新技术企业达15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15家以上,培育上市企业1家以上。

1武隆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发展主要指标(20252030目标)

指标类别

指标名称

2025年目标

2030年目标

指标属性

质量效益

工业产值(亿元)

20

50

预期性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

10

30

预期性

年产值过亿企业(家)

5

20

预期性

税收贡献(亿元)

1

2.5

预期性

创新发展

规上工业企业研发(R&D)经费占比(%

1

2.2

预期性

建有研发机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占比(%

50

60

预期性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

8

15

预期性

“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家)

5

15

预期性

绿色发展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率(%

完成市级

下达任务

完成市级

下达任务

约束性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水耗下降率(%

完成市级

下达任务

完成市级

下达任务

约束性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率(%

完成市级

下达任务

完成市级

下达任务

约束性

市级及以上绿色工厂数量(个)

2

5

预期性

两化融合

市级智能工厂数量(个)

1

2

预期性

市级数字化车间数量(个)

1

2

预期性

非涉密自建政务信息系统上云率(%

完成市级

下达任务

完成市级

下达任务

约束性

第三章 重点产业

坚持市场导向、发挥比较优势、深抓重点领域,着力突破打造户外旅游运动装备这一热点产业,加快升级打造旅游交通装备和旅游休闲食品两大传统产业,积极拓展打造文创产品、旅游基础设施装备、康养医美器械等多个新兴产业,推动构建“1+2+N”的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体系,加快形成结构完善、支撑有力、特色鲜明的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发展新格局。

目标2025打造110亿旅游交通装备产业25亿级产业,到2030年建成武隆“五十亿级”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基地

2武隆“1+2+N”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发展目标

产业名称

重点方向

2022

2023

2024

2025

2030

产值

税收

产值

税收

产值

税收

产值

税收

产值

税收

户外运动装备

露营休闲装备、户外骑行装备、冰雪运动装备等

0

0

1

0.05

2

0.1

5

0.25

15

0.75

旅游交通装备

旅居车、旅游观光车、旅游商用车等

1.5

0.075

2

0.1

4

0.2

10

0.5

20

1

旅游休闲食品

豆制品、醋加工、苕粉、高山番茄加工等

1.5

0.075

2

0.1

4

0.2

5

0.25

15

0.75

合计(亿元)

3

0.15

5

0.25

10

0.5

20

1

50

2.5

一、户外运动装备产业

(一)市场前景

国内外市场稳定增长,产业发展前景良好。全球户外运动装备产业发展迅速,2021年行业营收规模为1812.35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3.3%。我国户外运动装备市场前景广阔2021年达3537亿元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4500亿元。

武隆户外运动资源丰富,本土潜在消费市场巨大。武隆已连续多年举办国际性户外运动赛事,涵盖山地骑行、越野跑、游泳多种户外运动,每年参赛的运动员及游客数量高达上百万;区内仙女山露营基地建设如火如荼,仙女山草原露营音乐季广受国内外游客喜欢,2021年成功吸引上万观众共享音乐狂欢盛宴,超过半数游客选择就露营过节精品赛事与活动共同孕育武隆亿元级别的户外运动装备本土消费市场


专栏1:户外运动装备产业链环境分析

产业链图谱

国内知名

浙江自然、华生科技、迪卡侬、北面、吉普、牧高笛、凯乐石、奥索卡、探路者、山浩、日高、天伦天、思凯乐、骆驼、南极人、探险者、阿迪达斯、安索及欣达等知名企业与品牌。

重庆分布

重庆博锐厨房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重庆博帝节能设备有限公司、重庆耐瑞户外用品有限公司、重庆宏科户外用品有限公司、重庆图迈户外用品有限公司、重庆安特拓展户外运动有限公司等。

区域优势

武隆区在户外旅游、体育赛事、会议会展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拥有仙女山、天生三桥、白马山等著名景区以及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武隆国际百公里山地越野赛等赛事品牌,可以承接户外旅游运动装备产业转移,延伸产业链条,奠定武隆户外运动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差距短板

区内目前缺乏户外旅游运动装备制造相关的知名品牌企业,需要通过大力招引补链延链,形成户外运动装备产业集群。


(二)发展思路

招引国内外知名户外运动装备品牌ODM代工企业。依托武隆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武隆国际百公里山地越野赛、芙蓉江龙舟锦标赛、仙女山国际马拉松等精品赛事资源,主动对接国际时尚IP,力争招引国际户外运动装备品牌ODM代工及区域性营销中心常驻武隆。实施产业战略,优先招引浙江、广东、北京等东部沿海地区的户外运动装备企业落户武隆根据武隆现有的露营基地、自驾营地的消费场景需求搭建户外运动装备展销展示平台。持续办好武隆露营音乐节、冰雪旅游节等精品活动,培育策划一批新的活动赛事供给,通过消费场景建设和消费品牌塑造,进一步增强武隆户外运动装备产业的整体实力。

(三)发展方向

专栏2:露营休闲装备产业市场分析

我国户外露营参与人数规模破3亿2021年国内参与户外露营的人次超3.6亿人次。

帐篷、炉具、椅子/凳子为露营装备热门消费种类根据阿里消费洞察的市场统计数据,2021年,国内露营消费者对于帐篷、炉具、椅子/凳子等露营必备装备选择的比例较高,其中帐篷的消费金额占比最高,户外椅子/凳子的消费人数占比最高,而天幕的消费金额增速最高。

西南地区深受露营爱好者喜爱2021年调研数据,西南地区以兼具森林、湖泊与雪山的资源优势,排名第二。

优先发展露营休闲装备。依托重庆市纺织与五金行业基础配套能力,面向江浙等东部产业集聚区域引进一批营休闲装备制造企业,重点发展露营帐篷、炊具/餐具、户外椅子/凳子和睡袋/吊床等产品。实施产品本土化市场战略,优先满足区内及渝东南武陵山区城市群的露营市场需要,统筹各大露营基地的产品订单,建成武隆露营统一大市场,吸引企业投资建厂

专栏3:露营休闲装备产业发展方向

睡眠系列:帐篷、睡袋、充气地垫、充气枕头、毛毯等

家具系列:折叠桌椅、置物架、天幕等

餐饮系列:锅具、餐具、保温桶、烧烤炉、烧烤架、咖啡壶、水壶等

其他系列:背包、头灯、防风打火机、手电、冲锋衣裤、户外净水器等

积极发展户外骑行装备。依托武隆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参赛运动员及周边区域山地骑行爱好者的消费需求,加强与国家体育总局的合作,对接旗下自行车运动管理中心,联合开展户外骑行装备企业招商赛事运动品本土供应工作,重点发展骑行头盔、骑行服、车首包等产品品类。

探索发展冰雪运动装备。依托重庆现有16冰雪运动场馆基础设施及武隆仙女山冰雪旅游节活动资源,结合重庆冰雪运动消费热点,重点发展儿童专用滑雪装备、单板滑雪护具等产品品类。鉴于冰雪运动装备品牌特点积极招引国内外知名冰雪运动品牌商入驻武隆,打造国际化冬季冰雪运动项目,构建产品供给体系丰富应用场景。

(四)发展路径

1.加快场地设施建设
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加强户外运动场地设施的科学规划与布局,建立“点、线、面”立体、多元的户外运动场地设施体系。适当增加户外运动设施用地和配套设施配建比例。结合智慧城市、绿色出行,规划建设城市慢行体系和统筹城乡绿道网络,打造武隆步道系统和自行车路网。建设一批户外营地、登山道、徒步道、骑行道等户外运动场地及相关服务设施,推进星级标准建设。

专栏4:建设户外运动场地设施

以“点、线、面”结合的形式,科学布局,形成立体、多元的山地户外运动场地设施体系。

“点”:武隆区内大型户外休闲运动中心(基地),中型户外运动露营地,小型山地户外设施集中投放功能区等。

“线”:具有各种功能的武隆步道、户外骑行道系统,具有运动健身功能的绿道网络、慢行系统等。

“面”:以线状运动休闲健身路径串联场地设施各点,配套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形成一体化平台。

盘活现有场地资源。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城市户外空置场所,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户外运动设施深度挖掘户外山地闲置资源,支持使用未利用地、废弃地、边远山地等建设户外运动项目。

拓展场地发展空间。引导具备条件的乡镇(街道)建设登山健身步道、山地户外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等户外运动基础设施并完善配套服务规划和完善户外运动综合体建设推动旅游景区合理规划建设户外运动设施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参与户外运动项目。

2.丰富赛事活动供给

完善赛事体系。持续完善、不断创新,打造顶级赛事引领、专业赛事推动、业余赛事普及的赛事层级体系。有机结合户外运动精品赛事活动和大众赛事活动,积极推动全国赛事活动和地方赛事活动有效衔接。

培育特色活动。着力创意策划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户外运动主题赛会活动,打造以区域特色、地方文化为主题的户外运动会和户外运动节,培育以环境保护、户外知识与技能、人格塑造为主题的户外体验探险活动,创办以户外运动、户外文化和户外产业交流为主题的论坛和展示会。

打造品牌赛事。扩大赛事规模,增加赛事种类,发展培育新一批国际级品牌赛事,打造一批具有国家影响力、国内知名的品牌赛事,形成“一项一品”的户外运动赛事发展良好局面。

3.积极引导大众消费

丰富产品供给。大力推广适合公众广泛参与消费的户外运动项目,积极引导具有消费引领性的户外运动重点项目健康发展,鼓励登山、露营、徒步、山地车、攀岩、高山探险、户外拓展、峡谷漂流等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发展,逐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层次化、多元化消费需求。

引导消费理念。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广泛宣传户外运动的知识和方法,推介各类户外运动场所和消费信息,鼓励利用各类社交平台,提升消费体验,积极引导和激发居民消费意愿,促进居民转变消费观念,增强公众自觉参与户外运动的意识。

(五)项目支撑

户外运动装备重点项目规划表2022-2026

推进年度

产业类别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性质

建设期限(年度)

项目总投资(亿元)

用地规模(亩)

年产值规模(亿元)

年税收预估(万元)

备注

合计(21个)

9.5

225

19.0

7570


2022-

2023

露营休闲装备

1

户外露营炉具生产项目

白马组团

建设便携式燃气罐、燃气炉等露营炉具生产线。

新建

2023

1.0

30

3.0

1200

在谈

2

户外烧烤用具生产项目

白马组团

建设年产20万套户外烤炉、烤架等烧烤用具生产线。

新建

2023

0.3

10

0.5

200

筹划

3

户外露营帐篷生产项目

白马组团

建设年产20万套中小型户外露营帐篷生产线

新建

2023

1.0

20

1.5

650

筹划

4

户外天幕(帐篷)生产项目

白马组团

建设年产4万套户外天幕生产线。

新建

2023

0.2

5

0.4

160

筹划

5

户外防潮垫生产项目

白马组团

建设年产100万件户外淋膜复合材料防潮垫生产线。

新建

2023

0.3

5

0.5

200

筹划

6

露营睡眠装备生产项目

白马组团

建设年产60万件睡袋、年产40万件户外充气床垫、年产100万条户外涤纶毛毯生产线。

新建

2023

0.7

20

1.4

550

筹划

户外骑行装备

7

山地自行车生产项目

白马组团

建设年产10万辆山地自行车生产线

新建

2023

0.5

15

1.0

400

筹划

8

户外骑行服饰生产项目

白马组团

建设年产30万件骑行冲锋衣、骑行服及年产40万件骑行防水服生产线。

新建

2023

0.5

15

0.9

350

筹划

9

户外骑行功能装备生产项目

白马组团

建设年产40万件骑行车首包、背包及年产1600万双手套等骑行功能装备用品生产线。

新建

2023

0.4

5

0.8

320

筹划

冰雪运动装备

10

滑雪设备生产项目

白马组团

建设年产20万套碳素铝合金滑雪杖、年产18万套滑雪板生产线。

新建

2023

0.4

10

0.7

300

筹划

2024

露营休闲装备

11

户外家居用品生产项目

白马组团

建设年产40万套LED户外露营照明灯具、年产300万套户外折叠桌椅等户外家居用品生产线。

新建

2024

0.8

25

1.5

600

筹划

12

户外野餐保温箱生产项目

白马组团

建设年产15万件户外野餐保温箱生产线。

新建

2024

0.2

4

0.4

150

筹划

户外骑行装备

13

户外骑行穿戴用品生产项目

白马组团

建设年产30万件骑行头盔、护膝等户外骑行穿戴用品生产线。

新建

2024

0.3

0

0.6

250

筹划

冰雪运动装备

14

冰雪运动防护用品生产项目

白马组团

建设年产20万打滑雪手套厂、30万套儿童滑雪护膝护肘生产线

新建

2024

0.5

10

1.0

400

筹划

2025

露营休闲装备

15

户外露营功能用品生产项目

白马组团

建设年产300万件露营充气具、包袋、淋浴袋、储水袋等各类户外露营功能用品生产线。

新建

2025

0.4

10

0.7

250

筹划

16

户外便携式保温壶生产项目

白马组团

建设年产30万件轻铝合金户外便携保温壶生产线。

新建

2025

0.2

5

0.4

160

筹划

户外骑行装备

17

户外骑行穿戴设备生产项目

白马组团

建设年产50万只石英运动手表生产线、年产30万副骑行护目镜等骑行穿戴设备生产线

新建

2025

0.3

5

0.7

260

筹划

冰雪运动装备

18

滑冰鞋生产项目

白马组团

建设年产50万双冰刀鞋、旱冰鞋生产线

新建

2025

0.3

6

0.6

240

筹划

2026

露营休闲装备

19

户外露营穿戴用品生产项目

白马组团

建设年产50万件户外遮阳帽及年产20万件植鞣牛皮高端登山包、户外运动服等户外穿戴用品生产线。

新建

2026

0.5

5

0.9

350

筹划

户外骑行装备

20

山地自行车零部件生产项目

白马组团

建设年产20万套山地自行车零部件生产线

新建

2026

0.2

5

0.5

200

筹划

冰雪运动装备

21

滑雪服生产项目

白马组团

建设年产30万件高端滑雪服生产线。

新建

2026

0.5

15

1.0

380

筹划

二、旅游交通装备产业

(一)市场前景

旅居车国外市场成熟稳定,国内市场发展提速。放眼全球,旅居车行业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消费市场,2021市场规模达1052.3亿元。近年来,国内旅居车发展十分迅猛。2021年受露营经济持续火爆影响,国内旅居车市场规模突破277亿元,预计2025年达423亿元。

武隆拥有较好的旅游旅居车产业基础,产业未来发展可期。目前武隆拥有百辆旅居车生产制造产能,并具备旅游商用车、旅游观光车整车改装能力,产值超1.3亿元。在营企业穗通新能源正申请整车生产资质,有望进一步提高产业整体水平。


专栏5:旅游(旅居)车产业链环境分析

产业链图谱

国内知名

宇通客车、上汽大通、江苏卫航、湖北程力、湖北合力、河南新飞、江铃旅居车、东风汽车、中通客车、重庆金冠、上海绿森、傲虎电动车、盛派车业、朗晴等知名企业与品牌。

重庆分布

重庆长安汽车、重庆金冠汽车、重庆小康工业集团、东风小康汽车、华晨鑫源、恒通客车、力帆等。

区域优势

重庆市作为传统汽车大市,汽车制造企业众多,产业基础良好。武隆在旅居车领域具有较好产业基础,景区资源丰富,可探索开发旅游(旅居)车项目,由项目招引相关制造企业入驻武隆。

差距短板

目前区内仅有一家旅游(旅居)车整车制造企业,相对规模不大,产业链有较大提升空间,亟需招商引强。

(二)发展思路

优先扶持本土企业做大做强。支持穗通新能源汽车做大做强,依托穗通培育旅游(旅居)产业链。以“整车+零部件”思路构建产业集群。前期瞄准重庆两江新区汽车零部件企业,以汽车整车、关键零部件制造两大主攻方向,全力争取一批相关项目落地,加快提升本地汽车整车组装产能水平核心部件配套能力;中长期面向国内整车厂商知名零部件企业努力引进一批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项目,加快形成规模化集聚效应;远期整合区内旅游用车订单需求,以订单、产业配套优势、宣传平台等资源吸引行业龙头企业入驻,全面带动武隆旅游交通装备产业发展。利用武隆丰富的旅游资源,充分借助武隆举办各大赛事、展示展览等活动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同步打造旅居车、旅游商用车展,提升武隆旅游(旅居)车的品牌知名度。

(三)发展方向

优先发展旅游(旅居)车整车制造紧抓旅游(旅居)车未来增量市场机遇,依托重庆市完善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基础,以穗通新能源汽车提质扩产为抓手,瞄准重庆市两江新区、长三角地区,积极招引旅居车/旅游观光车/旅游商用车整车制造企业落户武隆,形成与穗通新能源汽车联动发展新格局。

积极发展旅游(旅居)车关键零部件。聚焦“大小三电”关键零部件及基础原材料,加快重大项目引育、产业化落地,做大旅游(旅居)车零部件产业规模,构建中高端汽车配套产业链。

(四)发展路径

1.提升整车制造水平

做大做强本土汽车企业。依托穗通新能源汽车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旅居车和旅游观光车,实施专业化突破、系列化发展、差异化竞争、产业化协作,既实现与我市传统汽车产业的配套衔接和优势互补,又实现与区域周边整车生产企业的错位竞争。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的整车生产企业单独或合作开展整车制造,或适度引导、支持有条件的汽配企业向有特色的整车制造企业发展,并注重与市内各区的错位竞争。

建立新型“整车—零部件”合作关系。发挥穗通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开放配套市场,吸引零部件企业集聚。推动零部件企业根据整车企业需求,提升同步开发能力,积极开展超前研发。支持整车企业深化与核心供应商在研发、技术、产品、资本等层面的协同,建立优势互补、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打造全新旅游(旅居)车平台和品牌。

2.搭建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体系

培育旅游(旅居)车零部件产业。积极引入一批低能耗低排放高效节能发动机、变速器总成、特种车底盘、转向系统等高附加值零部件生产制造企业,探索发展车用电连接器电池管理、高压线束电子仪表车体电子控制系统以及语音互动影音娱乐泊车辅助等车载电子电器

推动传统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传统零部件体系再造工程,支持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发挥自身优势,转型生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支持重点零部件企业申报国家级和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等称号。

3.打造汽车展销展示平台

举办旅游(旅居)车展销活动。依托武隆绿色发展实践论坛、仙女山露营音乐节等精品活动资源,规划旅游(旅居)车展销展位,吸引宇通客车、江铃旅居车、长安汽车、金冠汽车、恒通客车、力帆等国内知名汽车品牌入驻并加大武隆本土汽车企业宣传推广,提高产业市场知名度

(五)项目支撑

旅游交通装备项目规划表(2022-2026

推进年度

产业类别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性质

建设期限(年度)

项目总投资(亿元)

用地规模(亩)

年产值规模(亿元)

年税收预估(万元)

备注

合计(11个)

9.2

143

31.0

11920


2022-2023

新能源旅游(旅居

1

新能源旅游商用车项目

白马组团

建设年产2000台新能源旅游商用车整车生产线

改扩建

2023

0.8

0

7.0

2400

在建

2

新能源智慧旅居车产业一体化项目

白马组团

1.建设年产1000台中高端旅居车和智能营地仓生产线。2.在仙女山建设露营基地,投放约50台旅居车系列产品。

改扩建

2023

1.5

0

5.0

1800

在谈

2024

新能源旅游(旅居车配件

3

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生产项目

白马组团

建设年产1万套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生产线。

新建或改扩建

2024

0.3

5

0.5

200

筹划

4

新能源汽车轴承加工项目

白马组团

建设年产2万套新能源汽车轴承加工生产线。

新建或改扩建

2024

0.3

4

0.5

220

筹划

5

新能源汽车车桥加工项目

白马组团

建设年产2万套新能源汽车桥加工生产线。

新建或改扩建

2024

0.5

10

1.0

380

筹划

6

新能源汽车转向系统生产项目

白马组团

建设年产1万套新能源汽转向系统(转向轴、转向盘等)生产线。

新建或改扩建

2024

1.2

20

2.4

1000

筹划

2025

新能源旅游(旅居车配件

7

新能源汽车刹车系统生产项目

白马组团

建设年产5万套新能源汽车刹车系统生产线。

新建或改扩建

2025

0.5

10

0.8

320

筹划

8

新能源汽车仪表设备生产线

白马组团

建设年产2万套新能源汽车仪表设备(仪表盘、仪表台等)生产线。

新建

2025

0.3

4

0.6

250

筹划

9

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设备生产线

白马组团

建设年产5000套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生设备生产线。

新建

2025

0.8

10

2.0

850

筹划

2026

新能源旅游(旅居

10

旅游商用车生产基地项目

白马组团

建设年产5000辆新能源旅游商用车(大巴车、轻卡、景区专用车等)生产线。

新建

2026-2027

2.5

70

10.0

4000

筹划

新能源旅游(旅居车配件

11

新能源汽车变速器零部件生产配套项目

白马组团

建设年产1万台6AT自动变速器生产线。

新建

2026

0.5

10

1.2

500

筹划


旅游休闲食品产业

(一)市场前景

我国休闲食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据统计2021年我国休闲食品市场规模达14015亿元,预计2025突破1.6万亿元。

武隆旅游休闲食品游客消费基数大,产品宣传渠道广,本土市场发展前景良好。2021年“寻味武隆美食节 振兴乡村助农”等一系列武隆食品直播推广活动持续推进,获得超两万浏览人次,具有较大的线上发展空间;2022年武隆“山水原乡”美食文化节成功吸引了众多嘉宾及游客驻足观看、购买武隆农特产品和食品,进一步打开了武隆休闲食品的市场知名度;武隆年游客数量达四千万人次,消费基数庞大,崛起的线上推广、丰富的美食文化活动、巨大本土消费市场将助推武隆休闲食品发展壮大。

专栏6:旅游休闲食品产业环境分析

产业链图谱

国内知名

洽洽食品、盐津铺子、绝味食品、三只松鼠、良品铺子、来伊份等知名企业与品牌。

重点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等。

重庆重点

重庆涪陵榨菜、重庆天友乳业、有友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重庆荷家食品有限公司、武隆羊角豆制品有限公司等。

重庆大学、西南大学、渝东南农业科学院、重庆市三品功能食品研究院。

区域优势

武隆特色食品品牌效应突出,加上渝东南武陵地区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保障,能够满足企业大部分的上游原辅料供给;武隆区已有羊角豆制品、羊角老醋、中苕重庆等食品生产企业,形成了以羊角豆制品、老醋、苕粉等为主的优势产品,对产业发展具有集聚带动作用。

差距短板

区内农业用地稀缺,农产品资源供给量有限;部分产品附加值与品牌知名度不高;亟需培育食品龙头企业,壮大整体产业规模。

(二)发展思路

优先推动当地特色农产品工业化、规模化发展。围绕安全性、多样性、功能性、便利性等方向,聚焦武隆豆制品、醋产品、苕粉、高山番茄,推动食品工业化,发展方便速食产品。统筹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六区县特色农产品供给能力,全面提升原材料供给能力。推动特色食品原辅料本地化规模化生产;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风味功能研究和食物设计,提高产品味道还原度;建立全产业链环节标准体系,健全产品认证制度,强化标识管理;挖掘文化内涵,创新品牌保护机制,增强区域食品品牌识别度。适应和引领消费方式,开发营养型休闲食品,做靓武隆特色休闲食品。引导特色食品加工业与休闲旅游进行产业深度融合。立足武隆特色优势,推进旅游休闲食品加工协同发展。通过食品加工生产工艺流程参观、现场互动体验和食品集中展销区推介,提升武隆休闲食品品牌知名度、质量信任度、商品流通度,实现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和创新型发展。

(三)发展方向

1.豆制品

专栏7:豆制品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豆制品行业发展迅速:2017-2021我国豆制品行业TOP50规模企业投豆量稳步上升,截至2021年底投豆量提升到185.09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3%2021TOP50企业销售额达到327.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2.9%

西南在豆制品行业占有重要一席:中国50强规模豆制品生产企业相对集中在东部、中部和南部,其中西南地区占整体比重20%左右。

重庆豆制品产业发展稳固:中国2022年度豆制品行业品牌企业50强名单,有4家企业位于重庆,其分别分布于北碚区、九龙坡区、綦江区、武隆区。重庆大豆产品主要以满足全市食用植物蛋白需求为主,计划到2025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49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22万吨,主要布局在28个区县。

武隆具有一定的豆制品产业发展基础,重庆市武隆羊角豆制品有限公司是中国豆制品行业品牌企业50之一,具备产业链带动能力。目前需着手提升武隆羊角豆制品的品牌度和市场销量,培育壮大现有豆制品企业,组建豆制品产业联盟,制定行业质量标准,支持设备及工艺升级,加大鼓励豆制品产品的研发力度,生产出具有营养全面、技术先进、口味丰富、能够打开市场局面、有亮点、符合健康消费趋势的新产品,逐步丰富塑造武隆豆制品品牌,助力武隆豆制品产业发展壮大。休闲豆制品、生鲜豆制品、豆制饮品和植物拉丝蛋白产品间具备较强的协同效应,可以推动各个豆制品企业合力建设材料采购平台,设立生产产业链协同机制,共同打造物流运输联盟,开拓豆制品销售渠道完成终端市场覆盖。围绕豆制品产业融合项目,推动武隆打造“中国西南地区豆制品之都”

专栏8:豆制品发展方向

休闲豆制品:充分利用武隆已有的豆制品制造企业,羊角豆制品等知名品牌,着力发展豆制品精深加工环节,延伸休闲豆制品深加工产业链条,生产豆干、腐竹、素鸡、素火腿等广泛食用的休闲豆制品。依托东西部协作机遇,确保原料供应稳定,鼓励企业扩能增效,落成国内领先的自动化休闲豆制品生产线,推进休闲豆制品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高武隆休闲豆制品市场竞争力。

生鲜豆制品:依托武隆豆制品产业基础,在豆腐、豆泡、豆丝、豆皮等常规产品基础上,强化产学研一体化协作,鼓励差异化、特色化新品研发。深化与冷链物流等运输储存企业合作,保障产品质量降低食品损耗,拓展生鲜豆制品市场覆盖范围。

豆制饮品:重视豆制饮品生产工艺创新,积极招引豆乳、豆奶、豆浆粉等深加工企业来我区发展,强化与原辅材料产地及供货商建立长期合作机制,联系武隆及周边地区餐饮、零售市场确立产业基础。

植物拉丝蛋白:前期通过东西部产业协作引进植物拉丝蛋白制造企业,建设原料加工车间、包装车间、仓库、办公区以及相应的公共配套区建设、环保处理车间等。形成产业集聚后,中后期将在原有产业基础上升级并延伸至更高技术含量与附加值的消费场景。

2.老醋

专栏9:老醋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醋业竞争格局明显:2021年我国食醋行业市场规模为169亿元,同比增长4.54%2021年食醋产量达460万吨,同比增长1.55%。竞争格局方面,由于地域性口味的差异较大,我国食醋行业还出现全国性的龙头企业,现在较为著名的有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福建永春老醋以及四川保宁醋“四大名醋”。

西南醋业呈特色化发展趋势:西南地区丰产小麦,因此以麦麸及药曲为主料、酸甜兼具药用价值的保宁醋在消费者中有较大的影响力,此外还有千禾味业通过收购老品牌恒康酱醋,完善食醋业务。

重庆醋业发展空间向好:重庆拥有瓦岗醋、羊角老醋、酉阳麻旺醋等特色品牌。《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提到,发展国际消费特色名街名镇名区,其中武隆羊角古镇仙女天街懒坝禅境艺术小镇,植入传统手工酿醋、手工豆干等美食文化,再现“羊角记忆”,打造羊角古镇。

武隆“羊角老醋”是重庆市著名商标,产业基础良好。依托资源优势,将食醋产品加工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扶持培育特色醋产业加工龙头企业,在烹调型食醋、佐餐型食醋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保健型食醋、饮料型食醋等高附加值产品,打造醋产业深加工基地。支持老醋企业加大技术改造,积极扩大产能,并推动培育老醋龙头国内知名品牌,推动建设“中国西南老醋重镇”

专栏10:老醋产业发展重点

充分用好“羊角老醋”区域品牌,推进品牌管理、授权经营、质量标准、检验检测、营销运作、市场配送等规范管理,加快建立完善食品工业诚信体系建设,确保以品质提升品牌,以品牌拓展市场。加大政策引导,采取措施遏制不正当竞争,创造良好的食醋产业竞争环境。建立食醋产业集聚区,把布局分散的食醋生产企业集中起来,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发展的作用。通过大力扶持具有规模优势、产品结构优、技术标准高、管理能力强的食醋企业入驻园区,鼓励醋业企业形成产业同盟,提高食醋产业的集中度和整体竞争力,提升产业利润空间。在烹调型食醋和佐餐型食醋发展基础上,鼓励企业积极开发保健型食醋、醋饮料,加大现代生物技术和先进工艺工序改造,研发饮用醋、礼品醋、养生醋及醋泡黄豆、醋泡花生等醋衍生品,发掘延伸到酵素、果醋等方面的价值潜力,提升产品多样性和附加值,打造具有显著武隆特色的产品体系。依托线上推广优势,搭建集展示武隆羊角醋文化内涵、销售名优、老字号、放心食品的线上线下展示销售平台。

3.苕粉

专栏11:苕粉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是苕粉制作原料红薯产量大国: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红薯收获面积大国和产量大国,红薯的栽培分布很广,四川盆地、黄淮海、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各省是我国红薯主产区。2020年中国红薯收获面积为3485.85万亩,产量为5126.4万吨。

西南苕粉发展历史久远:苕粉源于西南民间,取材自当地手工制作的红薯粉,有外滑里嫩、久煮不断、鲜糯筋道的特点。

重庆苕粉发展势头强劲:重庆拥有武隆苕粉、郁山苕粉、龙须晶丝苕粉、玉龙山苕粉等商标品牌。在重庆地区红薯亩产一般在3000公斤左右,2021年底綦江区新品种红薯试种成功,亩产可达4000斤。武隆、合川、彭水、永川等地积极发展红薯种植及红薯加工产业,其中“武隆苕粉”曾荣获“重庆市十大年货”称号,被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依托“石磨”武隆苕粉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组建武隆苕粉联盟,统一生产质量标准,培育壮大红薯粉加工龙头企业,改善红薯粉加工厂房及设备等加工条件,提升产品精深加工工艺水平,积极扩大品牌影响力,蓄势打造“中国西南苕粉之乡”

专栏12:苕粉产业发展重点

联合渝东南地区彭水县三十万亩红薯种植基地及红薯初加工产品,构建苕粉原料供应平台;优化苕粉加工体系建设,按照“初级加工在基地、精深加工进园区”的原则,合理布局和完善红薯梯度分段加工体系,形成苕粉产品多元化格局;强化科技支撑,加强与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研究中心、西南大学等各类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国内先进生产技术,在红薯原料甄选、清洗、烤焙、磨粉、制粉以及全自动包装环节均实行无菌化操作。

4.高山番茄

依托武隆万亩番茄基地产业基础,开发番茄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结合高山番茄谷开展番茄制品加工工艺、美食制作等多元化沉浸式体验活动。支持企业采购产地分级包装、分选设施设备,配套建设番茄酱、番茄脯、番茄汁等精深加工厂房;建设番茄采摘基地、观光基地,打造集加工、体验、展示、展销于一体的产业链;打造“武隆高山番茄”品牌,积极融入“巴味渝珍”“寻味武隆”公用品牌。加大高山番茄采后贮运加工力度,招引、培育番茄制品加工骨干企业,实现番茄制品生产专业化、加工规模化,打响武隆番茄制品区域及企业集群品牌

专栏13:高山番茄产业应用重点

番茄酱:烹调番茄酱、蘸料番茄酱、番茄酱罐头。

番茄脯:儿童番茄脯、多味番茄脯、番茄脯饼干。

番茄汁:番茄饮品、药膳、保健饮料配料。

5.其他特色食品

依托武隆高山蔬果基地、高山茶叶、白马蜂蜜、竹笋、板角山羊等种养产业基础以及矿泉水资源基础,大力发展休闲食品、保健食品等新型产品,开发矿泉水、洞(窖)藏酒、苗家米酒等高端饮品。加大果蔬贮藏和加工技术创新力度,发展水果精深加工,发展果酱、冻干果蔬、蔬菜汁、发酵蔬菜饮料、净菜、蔬菜膨化食品、果蔬粉、蔬菜脆片、功能的花色蔬菜制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培育“武隆高山果蔬”公共品牌,以白马组团为核心区打造国家级蔬果生产加工基地。挖掘“武隆板角山羊”“碗碗羊肉”等品牌优势,巩固发展休闲熟食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支持茶叶企业实施加工生产线技术改造,建设高标准、无公害、清洁化茶叶加工基地,提升茶叶精制加工能力。

专栏14:其他特色食品发展重点

高山蔬果:基于武隆高山白菜、萝卜、辣椒、甘蓝、马铃薯、猪腰枣、竹笋等果蔬为重点,开发冻干果蔬、蔬菜汁、发酵蔬菜饮料、净菜、蔬菜膨化食品、果蔬粉、蔬菜脆片、果酱、蜜枣、泡椒(香辣)脆笋。

肉制品:碗碗羊肉、熏烤肉制品、腌腊肉制品。

茶制品:仙女红茶、天尺碧芽、高山老鹰茶、武隆青茶、蜂蜜茶。

特色饮品:仙女矿泉水、洞(窖)藏酒、苗家米酒、啤酒。

(四)发展路径

1.提升休闲食品精深加工水平

引导骨干企业引进现代加工技术。通过引入现代加工设备和先进管理方法,推动本土传统食品加工企业向精深加工发展,促进农产品多次加工,实现多次增值。加快生物、工程、环保、信息等技术集成应用,推进新型非热加工、新型杀菌、高效分离、清洁生产、智能控制等技术升级,利用专用原料,配套专用设备,研制专用配方,开发类别多样、营养健康、方便快捷的系列化产品。大力发展食品绿色加工,建立低碳、低耗、循环、高效的绿色加工体系。

2.促进食品加工产业集聚发展

科学合理布局全区食品加工园区。支持镇街新建食品加工园区,推进政策集成、要素集聚、企业集中、功能集合,引导园区精准定位、突出特色、创新机制、优化环境,强化科技研发、融资担保、检验检测等服务,完善仓储物流、供能供热、废污处理等设施,促进食品加工企业集聚发展,充分发挥产加销贯通、贸工农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

3.加强食品加工质量品牌建设

大力推行食品加工标准化生产。鼓励企业开展各类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完善质量管理制度,提升质量控制能力。支持开展驰名商标、绿色食品、地理标志产品等食品品牌创建和宣传推介活动,创响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和知名产品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

(五)项目支撑

旅游休闲食品产业重点项目规划表(2022-2026

推进年度

产业类别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

性质

建设期限(年度)

项目总投资(亿元)

用地规模(亩)

年产值规模(亿元)

年税收预估(万元)

备注

合计(24个)

13.0

306

26.4

10580


2022-2023

2022-2023

豆制品

1

羊角豆制品产业融合项目(一期)

白马、长坝组团

1.生产线智能化升级改造,建设日产30吨新型素肉素食生产线和生产参观走廊2.新建日产100“羊角豆干”及豆制品功能产品生产线、冷链仓储配送线3.建设3A级非遗体验馆4.在区内景区景点以及区外重要商贸中心、景区等地建设专卖店,建设网络新零售及社区专卖加盟店等5.建立豆制品行业研究院和博士后工作站。

改扩建

2022

2.0

50

4.0

1600

在谈

2

特色豆类食品加工项目

白马、长坝组团

建设年产10000吨鲜豆腐、豆腐乳、烟熏豆腐等特色豆类食品生产线。

新建

2022

0.2

5

0.4

150

筹划

苕粉

3

“武隆苕粉”非遗产业项目

白马、长坝组团

建设年产5000“武隆苕粉”加工生产线及红薯种植基地、苕粉专销店、网络新零售平台等。

新建

2022

0.6

15

1.0

400

筹划

老醋

4

“羊角老醋”非遗特色食品加工项目

白马、长坝组团

建设年产5000吨精“羊角老醋”生产线。

新建

2022

0.2

5

0.4

150

筹划

5

果醋饮料加工项目

白马、长坝组团

建设年产2万吨果醋饮料生产线。

新建

2022

0.3

10

0.6

250

筹划

特色农副食品(康养礼包系列)

6

“华银山野菜”搬迁技改项目

白马组团

入驻白马组团标准厂房(约1万平米),建设年产2000吨高山竹笋等休闲食品加工生产线,年产3000吨武隆猪肉、羊肉等肉类预制菜生产线,冷链仓储设施。

改扩建

2022

0.8

15

1.5

600

在建

特色农副食品(康养礼包系列)

7

预制菜加工及冷链物流项目(享友食品)

白马组团

建设预制菜加工生产线及冷链物流设施。

新建

2023

0.4

0

0.8

300

在建

8

“武隆老鹰茶”非遗特色饮料生产基地

芙蓉街道

建设现代化茶饮料加工厂一座、产品研发中心大楼、茶文化展示中心建设标准化茶因基地、茶饮料加工车间约12000平米。

新建

2023

1.5

30

3.0

1200

在谈

9

“武隆老腊肉”腌制品加工项目

白马、长坝组团

建设年产1200吨腌腊肉生产线。

新建

2023

0.3

10

0.7

300

筹划

10

薯片及红薯干加工项目

白马、长坝组团

建设年产30吨薯片和50吨红薯干生产线。

新建

2023

0.1

3

0.2

80

筹划

11

“仙女山”矿泉水生产项目

白马、长坝组团

建设年产3万吨高端矿泉水生产线。

新建

2023

0.3

6

0.6

250

在谈

2024

老醋

12

保健醋及醋饮品加工项目

白马、长坝组团

建设年产5万吨保健醋和醋饮品生产线。

新建

2024

0.6

15

1.3

500

筹划

苕粉

13

红薯制品产业融合项目

白马、长坝组团

整合提质传统苕粉生产主体,建设年产5000吨酸辣粉、苕粉等红薯制品智能化生产线及商区专卖店、体验馆、网络新零售店、社区店等营销平台。

新建或改扩建

2024

0.5

15

1.4

600

筹划

特色农副食品(康养礼包系列)

14

“武隆碗碗羊肉”非遗食品加工项目

白马、长坝组团

建设年产1000“碗碗羊肉”预制食品、年产1000“碗碗羊肉”调料加工生产线。

新建

2024

0.3

6

0.5

200

筹划

2024

特色农副食品(康养礼包系列)

15

高山番茄深加工项目

白马、长坝组团

建设年产1万吨高山番茄制品(番茄酱、番茄脯、番茄汁)精深加工生产线以及冷链仓储设施。

新建

2024

0.5

10

1.0

400

筹划

16

高山果脯加工项目

白马、长坝组团

建设年产250吨高山果脯深加工生产线,主要产品为蜜枣、杏脯、桃脯等。

新建

2026

0.4

10

0.7

300

筹划

17

高山茶叶加工项目

白马、长坝组团

建设年产300吨高山茶叶深加工生产线。

新建

2024

0.5

15

1.4

550

筹划

2025

豆制品

18

豆奶及豆类淀粉制品生产加工项目

白马、长坝组团

建设年产1万吨豆奶、3000吨豆类淀粉制品生产线。

新建

2025

0.3

0

0.5

200

筹划

19

大豆蛋白固体饮料项目

白马、长坝组团

建设年产50吨大豆蛋白固体饮料生产线。

新建

2025

0.2

6

0.4

180

筹划

特色农副食品(康养礼包系列)

20

高山果蔬粉生产项目

白马、长坝组团

建设年产3000吨高山果蔬粉生产线。

新建

2025

0.4

10

0.9

350

筹划

21

窖藏白酒加工项目

白马、长坝组团

建设年产2000吨窖藏白酒生产线。

新建

2025

0.5

15

1.0

400

筹划

2026

豆制品

22

豆类功能性植物蛋白加工项目

白马、长坝组团

建设年产1000吨豆类功能性植物蛋白产品生产线

新建或改扩建

2026

0.5

10

1.0

420

筹划

老醋

23

“羊角老醋”非遗食品产业融合项目

白马、长坝组团

1.建设年产1万吨精品“羊角老醋”、年产5万吨果醋饮料生产线2.建设“羊角老醋”线上、线下专销店和产品文化体验馆。

新建

2026

0.8

20

1.5

600

筹划

特色农副食品(康养礼包系列)

24

茶都茶文化产业园项目

待定

建设智能化、标准化高山有机茶园示范基地;整合武隆红茶、绿茶、老鹰茶品牌;在后坪打造集种植、精深加工、体验为一体的茶山小镇。

新建

2026

0.8

25

1.6

600

筹划


四、其他相关新兴产业

专栏156 N个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旅游文创产品:重点发展“武小仙”“隆小马”“小仙羊”七彩陶等现有IP生系列“武隆伴手礼”;积极发展棕编、蜡染、龙洞线编等武隆非遗旅游工艺品;策划开发蚕桑制品等档次较高的武隆特色文创产品;探索打造“武隆文创产品主题公园”。

旅游基础设施装备:重点发展移动民宿、智能厕所等景区配套设施;积极发展儿童游乐设施、水上游乐设施、文化体育活动设施等游乐设施。

康养医美器械:保健器具、康复训练设备、医美仪器等。

(一)旅游文创产品产业

中国文创产品产业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旅游文创产品行业市场规模872.67亿元,同比增长15.57%,预计2025年达1277.68亿元。武隆具备成熟的文创IP及丰富的旅游文化元素。据2022十月调研数据显示目前武隆拥有12193文创产品资源,涵盖农副产品、茶类产品、七彩陶等多种资源类型;且已形成“武小仙”“隆小马”等品牌IP,拥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可重点围绕提档升级现有文创产品进行产业发展。通过邀请国内顶级策划和研究机构对全区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深度调研,提炼武隆旅游文化元素,为武隆区现有的农副产品、手工艺品及特色商品设计一批具有武隆统一符号的特色包装,并策划设计一系列彰显巴渝特色、武隆风情的伴手礼和文创产品。

专栏16:旅游文创产品产业链环境分析

产业链图谱

国内知名

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敦煌市博物馆、河南博物院、苏州博物馆、晨光创意、腾讯、网易、哔哩哔哩、茶颜悦色、米哈游、掌生谷粒、东道品牌创意等知名企业与品牌。

重庆分布

重庆三峡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磁器口古镇、重庆国际非遗城、时光里书店、刘宾设计等。

区域优势

武隆区具备丰富的旅游品牌资源,已具备“武小仙”“隆小马”等IP,并设计了手提袋、服装、生活用品等系列文创产品。

差距短板

武隆区传统手工艺品类多数缺乏外包装设计及展示空间,现有的包装设计存在同质化问题,未充分体现武隆特色;产业整体规模较小,产品附加值不高,品牌影响力不足。

(二)旅游基础设施装备产业

旅游基础设施装备主要包括移动民宿、智能厕所和游乐设施等。我国移动民宿产业未来市场发展前景巨大。据统计,2021年移动民宿市场交易规模达163亿元,预计2025年达338亿元。移动民宿(度假屋)相对传统结构建筑房具有搭建方便、使用灵活、造价不高、便于个性化定制等优势特点,能够更好地满足景区开发、民宿营地、度假酒店等户外文旅场景需求。武隆拥有较大本土市场应用需求。随着2022年总投资67.62亿元的仙女山“碳中和”景区及配套项目启动开工,将有效撬动武隆旅游基础设施装备的本土市场供给需求

专栏17:旅游基础设施装备产业链环境分析

产业链图谱

国内知名

荣事达集团、光合岛移动旅居空间、微宿、建上居、美途宜居、旅享宿、潍坊逸居、欧鼎森、源梦、蓝水建筑等知名企业与品牌。

重庆分布

建上居装配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天下一家科技有限公司等。

区域优势

区域旅游资源丰富,武隆及周边地区具有丰富的移动民宿及其他旅游基础设施装备应用场景,发展潜力广阔。

差距短板

目前区内引入的旅游基础设施装备项目极少,整体渝东南地区发展较为缓慢,产业发展需要一段时间的沉淀创新。

(三)康养医美器械产业

我国医美器械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在下游医美服务行业快速增长的推动下,2021年,中国医美器械市场规模增长至92.3亿元,预计2025年达153.3亿元。武隆区计划建设一批康养基地、康养小镇和康复疗养医院项目,能提供丰富的医美器械产品的应用场景及展示体验平台。目前区内加快推进仙女山森林康养基地、羊角温泉休闲康养小镇等项目建设。可按照“以应用带动需求、以市场需求换取产业发展空间”发展思路招引一批康养医美器械制造商,发展保健器具、康复训练设备、医美仪器等产品。

专栏18:康养医美器械产业链环境分析

产业链图谱

国内知名

翔宇医疗、脉吉医疗、迈步机器人、国药器械、新华医疗、复锐医疗科技、昊海生科、普门科技等知名企业与品牌。

重庆分布

重庆海坤医用仪器有限公司、重庆天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和平新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重庆中西医结合康复医院等。

区域优势

武隆区计划发展成国际一流的疗养旅游目的地,建设一批康养基地、康养小镇和康复疗养医院项目,能提供丰富的医美器械产品的应用场景及展示体验平台。

差距短板

区内没有康养医美器械企业,缺乏产业基础。

(四)项目支撑

N”个拓展产业重点项目规划2022-2026

推进年度

产业类别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性质

建设期限

项目总投资(亿元)

用地规模(亩)

年产值规模(亿元)

年税收预估(万元)

备注

合计(15个)

6.8

144

12.9

5060


2022-2023

旅游文创产品

1

“伴手礼”加工项目

待定

绕“武小仙”“隆小马”等文创IP,建设年产200万件布艺、陶瓷、木质、塑料等材质的文创伴手礼产品生产线。

新建

2023

0.3

5

0.5

180

筹划

2

旅游文创产品加工产业园项目

待定

建设年产2000万件七彩陶、天池陶、龙洞线编、棕编等文创产品加工车间。

新建

2023

0.6

10

1.2

450

筹划

3

木质工艺品加工项目

待定

建设年产5万件后坪木器、根雕产线。

新建

2023

0.2

5

0.4

160

筹划

旅游基础设施装备

4

移动民宿旅游装备加工项目

白马组团

建设移动民宿装配式建筑、旅游设施及游乐场设备等加工制造生产线。

新建

2023

0.2

5

0.4

120

在建

5

智能厕所加工项目

白马组团

建设年产200套中高端智能卫生间生产线1条。

新建

2023

0.3

3

0.5

200

在建

6

文体活动设备生产项目

白马组团

建设年产5万套休闲运动健身器材生产线

新建

2023

0.5

8

0.8

300

筹划

康养医美器械

7

中药材生物科技深加工项目

白马、长坝组团

在白马组团标准厂房建设黄连素中药饮片生产线。

新建

2023

1.0

25

2.0

800

在谈

2024

旅游文创产品

8

桑蚕制品加工项目

待定

建设年产100万件桑蚕制品生产线

新建

2024

0.3

8

0.6

250

筹划

9

特色布艺蜡染综合开发项目

待定

建设年产300吨蓝靛产品生产线,加工和销售蜡染布艺品2万件。

新建

2024

0.5

10

0.9

350

筹划

旅游基础设施装备

10

游乐设备制造项目

白马组团

建设年产5万套儿童游乐充气设备、年产1万套亲游乐园设备生产线。

新建

2024

0.3

8

0.6

250

筹划

2025

旅游基础设施装备

11

景区游乐设备生产项目

白马组团

建设年产5000套景区游乐园探险运动设备生产线。

新建

2025

0.5

10

1.2

500

筹划

康养医美器械

12

康复养老器械项目

白马组团

建设年产300万套康复养老器械生产线。

新建

2025

0.5

12

1.0

400

筹划

13

康养仪器制造项目

白马组团

建设年产2000台中频理疗仪、2000台中医定向超导透药仪、1000台电子艾灸仪和5000件理疗电极片生产线。

新建

2025

0.4

10

0.6

250

筹划

2026

康养医美器械

14

激光治疗设备项目

白马组团

建设年产2000台智能激光治疗设备生产线。

新建

2026

1.0

20

1.8

700

筹划

15

美容仪器外壳制造项目

白马组团

建设年产1200万个美容仪器外壳制造生产线。

新建

2026

0.2

5

0.4

150

筹划

第四章 空间布局

全面落实“一区两群”协调发展要求,结合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要素条件,围绕研发创新、生产制造、品牌营销等全产业链重点环节,打造“一区引领、两地支撑、多点联动”的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总体空间布局。

4-1一区引领、两地支撑、多点联动空间布局图

一、一区引领

产业创新发展引领区。先期依托武隆中心城区规划,以中心城区核心商圈、高铁新区、半山城区、仙女山度假区等平台为载体,围绕研发设计、品牌创新、营销推广等业态,引进培育研究院、专家工作站、成果转化中心等研发创新机构,汇聚金融、商贸、人力资源、总部经济等生产服务机构,与高校合作共建产学研平台,围绕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建立孵化器,打造武隆中部产业创新动力引擎。中后期拓展至凤来新城,积极承接两江新区重要的城市功能转移,统筹规划企业总部经济中心、商务中心等功能载体,打造武隆西部产业创新动力引擎。最终形成中、西部双引擎驱动的产业创新发展引领区。

二、两地支撑

产品应用体验基地。围绕仙女山、白马山、芙蓉江、后坪国际户外运动等景区,形成集户外运动、房车(旅居车)露营、休闲观光等功能一体的生产性服务商业集聚区、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围绕加快打造区域性国际消费目的地,融入国际消费文化、体验元素,推动喀斯特文化休闲中心、亚高原训练基地等国际消费场景建设,促进商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打造活力户外体验空间。

产业生产制造基地。主要以武隆工业园区为承载平台,进一步优化建成四组团功能布局,前瞻性开展凤来新城拓展区功能布局,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升级完善配套功能,集约化开展配套服务、科学管理,探索发展工业地产、飞地园区、超级工厂、定制厂房等开放平台建设模式,建设现代化企业落户平台,打造旅游装备及消费品先进制造基地。

三、多点联动

打造多个中小加工企业集聚区。根据各乡镇(街道)特色资源禀赋,规划布局中小加工企业集聚区,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休闲食品、工业旅游等产业项目,打造以芙蓉街道、羊角街道、沧沟乡为重点的武隆山羊养殖和加工体验基地,以双河镇为重点的中国高山番茄谷,以火炉镇为重点的脆桃采摘体验园,以桐梓镇、土地乡为重点的竹笋小湾,以仙女山街道、白马镇、土地乡、后坪乡为重点的高山茶旅融合示范点,鸭江镇、平桥镇、凤来镇、庙垭乡等乡镇要围绕桑产业基地建设,打造桑产业加工制造产业平台。羊角街道依托豆干、老醋、苕粉文化底蕴,培育壮大一批特色加工作坊,推动实施“豆干美食一条街”、豆制品文化体验馆等美食文化工程,打造全国知名“豆干之乡”“老醋重镇”“苕粉之乡”

第五章 重大工程

一、产业集群打造工程

(一)打造示范项目

支持穗通新能源整车生产资质申请,更大力度的扶持政策和菜单式服务助推企业做大做强支持武隆碗碗羊肉、羊角老醋等本土特色食品生产主体入园,结合自身工艺、配方等优势,发展标准化、精细化生产,打造地方特色精品企业。着力打造旅居车整车技改及工旅融合项目、豆制品产业融合项目(一期)和苕粉非遗产业链项目等一批产业示范项目,推进企业技改扩能、品牌建设,培育具有先进制造力和市场影响力的产业主体。

(二)龙头企业招引

加大力度引进产业链链主企业,瞄准旅游装备产业世界500强、国内200强、央企和知名企业,着力引进一批引领型、带动型的领军企业落户武隆,带动全产业链发展。实施骨干企业培育工程,探索建立动态管理的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优质企业白名单制度,推进龙头企业梯度培育。支持龙头企业以提升价值链为目标,大力推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加快升级工艺技术装备、拓宽应用领域、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企业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

(三)中小企业培育

实施中小微企业质效提升行动,以“升企入规”为目标,鼓励旅游装备及消费品领域中小微企业走专业化、精品化、特色化的发展之路。推动企业梯度培育工作,鼓励创办新企业,扶持骨干型企业成长,夯实产业递进发展基础,实现“微转小、创改科、小升规”。开展中小微企业品牌创建行动,在商标申报、宣传、保护等方面加强培训指导,并充分利用武隆旅游资源和赛事活动机遇,拓宽中小微企业宣传渠道,提高企业市场知名度,帮助企业树品牌。

(四)产业载体建设

围绕“1+2+N”产业发展需求,强化园区产业用地保障,投资建设一批现代化标准厂房,积极推动工业上楼针对豆制品、露营休闲装备、旅游旅居)车等中小微企业,打造拎包入住的载体环境,加快项目落地投产。探索现代化园区的开发建设模式,通过PPP模式盘活低效、闲置的产业土地及物业资源;打造订单式标准化厂房,充分满足企业研发、生产、仓储需求;远期规划超级工厂用地,招引旅游旅居产业垂直一体化项目入驻

专栏19:案例借鉴深圳市光明区“工业上楼”建筑设计标准

建筑指标:首层不低于62层以上层高不应低于4.5,总层数不应低于4层,建筑高度不应大于100;首层地面荷载不应低于1500千克/平方米2-3层楼面荷载不应低于1000千克/平方米,4层及以上楼面荷载不应低于750千克/平方米

二、科技创新引领工程

(一)搭建创新服务平台

紧密结合武隆区打造“中国文旅青创城”,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支持企业组建一批产业创新平台,鼓励企业与国内高校共建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等;依托武隆工业园区推动产学研合作,汇聚外界科创资源要素,建设武隆旅游装备创新研究中心;鼓励支持企业加大科研创新投入,发展核心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及创新活力。借助重庆市内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学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围绕旅游装备及消费品相关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推进创新创业发展,加快打造一批专业化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完善“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

专栏20:武隆旅游装备及消费品1+N创新平台

l 1”指的是:重庆-武隆院士工作站,依托重庆农业、汽车、金属材料等产业领域的院士资源与技术,为该工作站提供技术支撑

l N”指的是:多个产业创新研究平台。针对新能源旅居车、新能源旅游商用车产业板块,组建重庆市新能源旅游(旅居)车武隆分中心,设立软件测试实验室、物联网测试实验室、行驶安全测试实验室和汽车产品测试实验室等;针对旅游休闲食品产业板块,组建武隆旅游休闲食品技术及检测中心,为食品的产品检测、技术规范、筛选加工、品牌服务等提供支持;针对户外运动装备产业板块,组建武隆户外运动装备应用研究中心,为户外运动装备提供生产工艺与创新技术支持。

(二)聚力科技成果转化

鼓励企业联合国内外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山东对口支援单位、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共建需求对接、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构建“区(县)+高校+企业”的创新体系,形成以政府搭建平台、企业提出需求、高校集中攻关的组织模式,从源头上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推动高校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推行科技创新“揭榜挂帅”制度,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力度,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指导专利企业开展重点技术领域的专利布局,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

三、工旅融合提质工程

(一)加强品牌培育

推进实施品牌培育能力提升工程。聚焦羊角豆干、武隆苕粉、羊角老醋等传统技艺产品,大力助推企业技改升级、运营转型、品牌提质,培育本土特色“武隆老字号”产品;大力培育以露营休闲装备、户外骑行装备、冰雪运动装备等为代表的中小型户外旅游运动用品,培育“武隆造”户外运动装备品牌;提质发展七彩陶、竹编、木器、棕编等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创产品,打造“武隆伴手礼”等旅游文创系列产品品牌;充分挖掘特色生态农产品资源,强化风味功能研究,推动高山番茄、高山茶叶、碗碗羊肉、窖藏酒等食品加工工业化、标准化发展,培育旅游休闲食品品牌,打造“康养武隆”大礼包;充分利用区内各大景区汽车展销展示平台及展览展会资源,构建本土旅游(旅居车品牌营销矩阵,助推园区企业提高市场知名度

(二)优化融合环境

推动营销平台建设。在仙女山、白马山等重要景区景点建设一批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专销中心、体验专区和应用场景;支持园区企业在区内旅游游线及区外商贸中心、文旅景点设立专销店、零售点;支持园区企业在游客中心、交通干线、车站机场、康养基地等窗口场所以及区内视听媒体、景区景点投放广告。

大力推广会展经济。围绕优势产业举办全国性展会,谋划举办年度旅游(旅居)车、武隆苕粉、武隆羊角豆制品等全国性展会,并争取全国行业协会和商务部等鼎力支持,推动会展成为集聚多方资源、助力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强化赛事活动推广,将园区企业产品宣传深度植入户外运动赛、山地越野赛、仙女山音乐节、绿色论坛、文旅峰会等重大精品赛事活动,并积极引导企业做好产品体验服务内容

探索联营机制建立。牵头园区企业、种植农户与景区集团建立“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联营机制”,采用“产品销售分成+景区资源+区级帮扶资金”模式充分发挥景区在人流、物流、商流等方面优势,以旅建场以场带销,解决企业及农户产品推广难题,挖掘景区潜在价值加速产业联合发展。

开发工业旅游项目。依托羊角街道豆干文化发源地效益,建设豆制品文化体验馆,打造集文化展示、制作观摩、美食体验、产品(含相关特色原料、辅料、调料等)销售、餐宿接待等于一体的产业融合综合消费体。引导支持企业建设集生产观摩、科研展示、文化展示、产品体验等于一体的参观走廊。

四、招商引资优化工程

(一)理清思路实施精准招商

开展全国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大数据分析工作,编制产业链招商图谱,按照产业链发展、扩张的重点和补缺方向,研究编制产业链招商引资目录。紧盯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链重点环节,遵循“招龙头、引上游、接下游、带配套、促集群”思路,按照产业链上下游配套贯通、左右融合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武隆资源禀赋、区位交通和产业政策优势,点对点招引产业链标杆企业和标志性项目。着力招引济南区域植物拉丝蛋白(豆制品产业链上游原材料环节)企业入武,引进一批户外旅游运动装备、休闲食品、旅居车、移动民宿、游乐设施等龙头企业,提升产业链与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协同发展水平。促进武隆产业基础良好的企业对上下游企业实施沿价值链整合或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延伸产业链条。

(二)创新机制开展高效招商

搭建招商信息平台,针对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和产业链薄弱环节,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完善政策库、载体资源库、项目库、企业库、机构联络库、重点经贸活动库等专业信息数据库。明确招商引资重点区域,设立专业部门对接,搭建招商网络,定向对接户外旅游运动用品、旅游休闲食品等重点产业优质企业,紧抓东西部协作、“一区两群”战略布局,密切跟进重庆市汽车产业转移动向。围绕武隆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基地建设,探索构建由区级统筹、镇街联动、多方受益、共同发展的协调推进机制,强化项目统筹布局,集中倾斜招商资源、创新资源、政策资源,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拓展渠道推动优质招商

坚持“高质量招商、招高质量商”,发挥好招商队伍主力军作用同时打破上门招商、驻点招商等传统招商模式,拓展招商渠道。一是强化以商招商,加大现有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沟通和深度联系,借助企业信息渠道、商务渠道、人脉资源和品牌感召力,广泛收集行业信息,实时了解行业趋势和业内企业投资动向,形成二次招商效应。二是利用平台招商,用好展会招商资源,充分对接全国各地重庆商会、武隆商会,加强亲情沟通,推动“资金回流、企业回迁、人才回援”。三是引入市场机制,加强与专业招商中介机构、知名基金公司、会展平台合作,提高招商效率。四是创新“互联网+招商”模式,充分利用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网络新媒体渠道,不断优化线上招商服务,推进招商“云洽谈”“云考察”“云签约”。

专栏21:拓展渠道推动优质招商重点行动

积极组织开展行业交流及招商推介活动。加强与行业重点企业、商协会、联盟交流合作,积极争取举办武隆旅游装备及消费品博览会、展销会、项目推介会和行业高峰论坛、交流会等。定期组织本地企业参与中国国际旅游景区装备博览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北京国际旅游商品及旅游装备展览会(BITCF)、海南国际旅游装备博览会、上海国际民宿及旅游装备博览会、亚洲旅游景区装备博览会等专业性展会以及重庆智博会、“进博会”“广交会”等高水平综合性交易展会,借机收集客商信息,同时对外宣传推介武隆优质企业、主要产品和重点项目,提高武隆旅游装备及消费品的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客商投资重大项目。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

成立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区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形成区政府统筹领导,各部门分工协作、共同参与的产业发展协同机制,加快推进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区建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和绿色发展创新示范区打造坚强的产业支撑。

二、加大财税支持

加强财政资金的有效衔接,制定出台武隆区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统筹利用各部门、各渠道的资金资源,支持重点企业、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发展。创新融资方式,建立健全各级金融机构信用信息归集整合、开发共享机制,支持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等融资方式,发挥政府产业投资资金引导作用,为开展基础建设、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提供融资支持,重点支持产业集群项目落地,建立覆盖研发、孵化、转化、市场应用等多环节的资金支持体系,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产业投入机制

三、加强要素保障

强化人力资源保障,健全产业人才引进培育机制,完善人才引进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引进国内外研发设计、经营管理等高层次人才和团队。鼓励与国内外专业机构和高校加强合作,联合培养适应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快推进“中国文旅青创城”建设,为产业发展集聚智慧型、管理型和技术型人才力量。出台园区人才住房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人才提供住房优惠。强化空间规划保障,确保产业项目(尤其是重大项目)用地与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等有关规划的衔接融合,促进空间高效利用。着力盘活园区土地资源,妥善处置“僵尸企业”,依法依规开展“腾笼换鸟”工作,适时开展园区空间拓展,强化产业用地保障。强化能源资源保障,积极探索水、电、气等优势资源转化为工业能源要素的机制和模式,着力提升水、电、气供应服务水平。

四、优化营商环境

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数字政务”建设,进一步提高企业对政策的知晓率和获得感。全面推行“保姆式”“一站式”服务,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完善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加大涉企违规收费治理,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建立和完善动态评价、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优化配套服务,推进园区产城融合建设,完善生活、物流、环保等配套功能,打造宜产宜业宜居环境。持续优化监管服务,推动建设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确保产业健康优质发展。支持区内龙头企业建立行业标准,促进产业标准化、规模化、高质量发展。

五、科学监测评估

严格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根据形势变化和发展需要对规划进行必要的调整完善,保障规划科学性。统筹实施和科学评价发展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做好重大问题跟进研究和政策储备,确保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实现。建立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定期统计监测,将重大项目落地、如期建成、贡献产值和税收作为评价工作成效的标准,确保产业发展目标顺利实现。

重视环境保护

坚持高质量集约绿色发展道路,加快推进绿色制造。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重庆市、武隆区等有关环保规定,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为基础,统筹规划环评、项目环评和排污许可工作,严格执行规划环评制度,准确把握环评重点,规范审查程序,强化环评约束作用以及跟踪评价,强化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加大对环保违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


版权所有: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002320015 ICP备案:渝ICP备11006838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20200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