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隆区促进电子商务产业提质增效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武隆区促进电子商务产业提质增效实施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222日       

(此件公开发布)

武隆区促进电子商务产业提质增效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意见》(渝府办发201917号)精神,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开拓市场、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中的作用,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创新经济转型升级,培育壮大电子商务战略新兴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形成创新产业集群,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国际化为引领的武隆旅游“三次创业”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布局为抓手,农商文旅融合为支点,构建以五洲国际商贸城为中心的电商产业园发展布局和“5片区N网点”的电商服务体系,着力产业集聚、农产品上行、产业发展,激发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活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小农户与大市场融合,进一步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流通渠道,实现农产品卖得快、卖得好、卖得远。加速实施“快递进村”,构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出村”的城乡物流配送网络,建立开放型的商贸流通体系,推动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城市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二、发展目标

2025年,现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0亿元,网络零售总额突破80亿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5亿元农产品上行率达到15.5%、商品化率达到63%、群众受益覆盖率达到70%新增电子商务市场主体120家、电商平台2个、网货品牌10个;每年开展电商人才技能培训200人次以上,新增就业1000。打造1市级电商产业园、1个电商示范小镇、1个全市知名的电商直播孵化基地;培育“高山番茄谷”“武隆苕粉”等亿级网货品牌2个、万亩果蔬基地2个;做响“寻味武隆”“新田野”区域公用品牌。

三、工作重点

(一)着力产业集聚,构建以五洲国际商贸城为中心的电商产业发展布局。依托五洲国际商贸城邮政物流分拨中心和现有商业设施、物流条件,以及正在建设的城区仓储物流中心,建设集农村电商公共服务、大数据分析、快递分拨、产品研发、产品分拣包装、网货加工、电商直播、创新创业、企业孵化、人才培训、党群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武隆区电商产业园”。充分发挥电商公共服务功能,整合全区科技、邮政、供销、金融、政务等资源,统筹开展咨询、认证、培训、营销、包装、孵化、金融等服务,引导企业向电商转型。产业园由以下四个方面组成。

1. 电商运营数据服务中心。依托武隆区电商运营服务有限公司在五洲国际商贸城现有门面,在现有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基础上叠加建设电商运营数据服务中心,对全区电商产业发展、农产品种植加工、农业科技信息、物流运输等常态化数据监测分析,对比掌握全国相关产业发展趋势、消费者评价及人群画像、行业爆品特征等消费动向,引导农业产业企业、工业产业企业、电商企业、旅游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因时因势调整产业结构支撑全域智慧旅游服务型电商平台和“寻味武隆”实物型电商交易平台做大做强

2. 邮政快递分拨中心。整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邮政农村便民服务站、供销新网工程等流通网络资源,推动快递进村,完善区、乡镇、村三级物流配送机制。在五洲商贸城建设约2000平方米快递分拨中心,完善120个村级快递物流网点,形成覆盖城乡的农村快递物流体系;优化实施“8+30”(8专线+30线)农村物流运营线路,大力实施“快递进村”工程,畅通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推动城乡快递物流成本降低20%以上2023实现快递村全覆盖。

3. 农产品分拣包装(冷链)仓储网货加工基地。在城区仓储物流集散中心(大木桥一期)项目中规划建设面积约5000平方米农产品网货加工基地和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智慧云仓,将武隆农产品集中进行分拣包装,统一包装标识,解决农产品快检认证、品级分检包装、农产品品控、质量追溯、(冷链)仓储等问题。设置工业品云仓,实现统收分发功能。在桐梓山、仙女山、白马山、弹子山、罗英山等农产品比较丰富的片区规划建设10个农产品保鲜冷链仓储库(产地集配中心)。

4. 电商直播孵化基地。依托羊角古镇集聚创新创业、企业孵化、人才培训、直播带货等功能,推动电商直播基地建设,培植壮大电商产业发展基础。积极引进一批知名电商及服务企业入驻,组建电商运营服务团队,对本地企业所需人才开展“订单式”培养,每年重点培训美工、摄影、大数据、营销、直播等技术型人才50人以上,电商带头人20人以上,全区每年开展电商人才培训不少于200人次。策划举办一批具有武隆乡村特色和行业影响力的直播经济活动,打响“大美武隆”全域直播品牌。举办武隆乡村电商直播、春耕秋收专场直播、乡村展会论坛直播等系列活动,孵化一批乡村直播间,培育一批乡村带货网红达人,到2025年打造5个产地直播基地、培育50名直播带货达人。

(二)着力农产品上行,构建“5片区+N网点”的电商营销体系。

1. 整合全区电商服务站(点)资源。把全区农村电商服务站(点)优化整合成5片区服务站,分别在东北片区的桐梓镇,西北片区的庙垭乡,东南片区的江口镇,西南片区的长坝镇,中部片区的芙蓉街道,升级打造5个片区级农村电商公共服务站,具备产品加工包装、展示展销、仓储冷链、政务服务、营销推广、物流配送、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等功能,带动所辖片区N个村级网点共同发展,实行农产品收购加工、分拣包装、仓储运输、品牌建设、数据监测等规范运营和管理。

2. 建设一批营销体验馆。依托城区门户和仙女山度假区、主城区的人流优势,建设一批集聚展示展销、线上线下互动、沉浸式体验、对接交流等功能的武隆特色产品体验馆,对全区特色产品、旅游商品、非遗产品、景区景点等集中展示,扩大名特优产品上行渠道。在区外高端社区、红色景区、市中心建设一批“寻味武隆”体验店支持餐饮企业在主城区开设以武隆农产品为食材的特色餐饮体验店。积极搭建社区网销平台,让产地农产品直接进入社区鲜果店、便利店等销售。针对仙女山度假区旅游高峰期消费特点,规划建设一批寻味武隆O2O社区体验店。

3. 拓展产品线上销售渠道搭建寻味武隆、农业产业联盟等行业供需平台,实现农户产品供应信息自主上报,电商企业集中收购,拓宽“寻味武隆”电商交易平台发展空间,切实激活消费活力。组织电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依托1688、行采家、美菜网等各类电商批发平台,开展高山番茄、高山果蔬等大宗农产品批发网销。加强消费协作,助推“寻味武隆”农特产品与山东济南市、涪陵区、南川区的电商平台对接,扩大在合作区域的销售渠道,每年销售我区农产品不低于4000万元。借助拼多多、京东、美团、村村旺等电商大平台,将武隆苕粉、豆干打造成为爆款产品,从而打响武隆产业知名度,带动其他产品销售。

4. 做大旅游服务平台。依托全域智慧旅游服务平台,以“旅游+”为主线,全面打通旅游景点、休闲娱乐、餐饮住宿、商贸交易数据壁垒,以旅游“流量”带动全域发展,打造高品质、独特性、更便利的全域旅游服务体系,提升现代化服务业发展品质。结合“武隆旅游信用消费平台建设促进服务业电商发展创新升级,推动互联网与休闲服务业深度融合,进一步加强旅游、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生活等线下实体业态对电子商务的深度应用,完善优化软硬设施。本地服务型网商数量年均提升30%以上,消费性服务业线上渗透率明显提升。

(三)着力产业发展,构建完整的三产融合供应链。

1. 夯实特色产业基础。一是优化全区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供给围绕武隆苕粉、羊角豆干等着力打造亿级网货加工基地,围绕高山茶、高山蔬菜、高山番茄着力打造一批万亩网货生产基地围绕武隆蜂蜜、碗碗羊肉、手工面条、土坎麦巴、武隆腊肉等打造一批特色产品网货基地发展适宜网销特色产业。到2025年,通过大数据分析调整农业产业规模2万亩以上,新增农产品品牌10个,建设标准化蔬菜、林果基地20万亩打造蔬菜林果标准化示范园10,建设“田间天猫”脆桃基地1000亩、脆李基地500亩、笋竹基地500亩,高山蔬菜基地1000亩,双河高山番茄谷20000二是深度开发文旅、手工艺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文化等传统文化为核心,大力推进文创产品开发,提升文旅品牌价值。积极开展武隆七彩陶、蜡染、棕编、竹编等专业培训,挖掘文创产品,以农村电商站点为支撑,拓宽营销渠道,逐步扩大武隆特色产品、手工艺品生产规模。三是促进工业产品触网升级。积极培育工业产品线上销售市场,依托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电商协会资源,促进羊角豆干、武隆苕粉、羊角老醋等食品加工及其他消费品工业企业深度“触网”,实现数据驱动转型升级。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加大食品加工企业引进力度。根据电商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全区竹笋、山羊、番茄、高山蔬菜等特色产业布局,每年培育或引进2家以上加工企业,2025年,改造或新建蔬菜加工厂5为电商企业提供定制化的适宜网销产品,丰富电商企业网销产品种类

2. 农产品质量认证平台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溯源建设。根据“安全可预警、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认定、产品可召回”的要求,加强对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追溯大平台,通过“二维码”技术应用,实现电商产品“一品一码”,将追溯源头延伸到田间地头2024年,实现50%以上的电子商务产品应用追溯系统,到2025年,实现全覆盖。建立武隆区“寻味武隆”公用品牌推广和管理机制,对所有商家的入驻、使用、退出等方面进行有效监督。二是积极开展农产品生产标准化认证。引导和支持乡镇电商公共服务站点、龙头企业、基层供销社、专业大户开展农产品初加工、配送、分级包装、商标注册等建设,解决农产品上线销售前置障碍,每年不低于5个产品完成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SC认证)登记备案,2025年建立和完善标准化生产基地6个。三是强化电商信用及安全卫生数据管理。完善电商企业及平台交易信息档案,定期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将结果和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统一录入电商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将信用监管结果与企业融资、申请补助、评优等挂钩,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构建网销产品安全卫生监管体系,加快建立完善产品登记、抽检等制度,确保网销产品质量。

3. 实施品牌提升战略。利用数据监测各品牌、产品发展状况,根据数据分析成果,对品牌、产品运营主体有针对性地提出激励考核管理办法,提升品牌影响力。以“三品一标”农产品为重点,进行电商化、品牌化改造,促进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培育苕粉、豆干、脆桃、猪腰枣、腊肉等特色农产品电商品牌,促进传统工艺品、民俗文化产品、旅游商品网络销售2025年,打造年销售额亿元的农产品品牌2个,培育年销售额1000万以上的网商5家以上,打造特色网货产品10个。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区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各乡镇(街道)要明确分管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负责本行业、本辖区电商提质增效工作,定期开展研究、调度和评估,统筹解决跨部门、跨领域问题,协调制定各项政策,构建科学有效、落实有力的工作体系。

(二)加强政策支持。制定完善电商提质增效扶持政策,落实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创建专项资金,支持电商企业引进、人才培养、物流上行、品牌培育等重点项目;统筹利用好区人力社保局、区农业农村委、区乡村振兴局、区供销合作社等行业相关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扶持,为全区电商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

(三)强化金融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待业大学生、农村青年等群体网上创业,支持电商企业做大做强;组织金融机构对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信用评级,畅通信贷支持,创新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建立多渠道投融资机制,积极引导和推动社会资金、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资本投身电商领域。

(四)强化督促考核。将电商产业提质增效工作纳入区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各乡镇(街道)的年度目标考评,细化考核指标,进行量化考核。每年开展1次全覆盖考核,考核结果通报全区,并作为年度考核重要参考依据。

附件:1. 电子商务产业提质增效重点项目表(略)

2. 武隆区电商产业提质增效目标任务分解表(略)

                    3. 武隆区电商产业提质增效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表(略)


版权所有: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002320015 ICP备案:渝ICP备11006838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20200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