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划编制情况
2024年10月30日,重庆市城市管理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全市城市建筑垃圾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渝城管局〔2024〕129号),提出“在编制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时,统筹考虑建筑垃圾产生量、产生区域、产生类型、设施覆盖范围等因素,编制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工作要求。区住房城乡建委结合《武隆区城镇建筑垃圾消纳场专项规划(2020—2035)》文本,有效结合武隆区国土空间规划和建筑垃圾处理设施现状,以及全区建筑垃圾产生预测量的分布情况,合理布局建筑垃圾消纳场的位置和数量,形成《武隆区城镇建筑垃圾污染环境治理专项规划(2024—2035)》文本。
二、规划文本主要内容
规划由总则、规划目标、建筑垃圾产生量预测、建筑垃圾收集运输体系规划、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布局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建筑垃圾管理体系建设、重点实施项目、投资评估、规划保障措施、效益分析等12个章节组成。主要核心内容如下:
(一)规划目标。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抓手,建立有效的建筑垃圾治理体系,加强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实现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按照《重庆市城乡环境卫生发展“十四五”规划》相应指标,近期规划至2027年,武隆城区工程垃圾、拆除垃圾、装修垃圾分类收集率达66%,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50%,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63%;远期规划至2035年底,武隆城区工程垃圾、拆除垃圾、装修垃圾分类收集率达90%,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70%,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75%,工程渣土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
(二)规划范围与期限。分为两个层次。建筑垃圾产量预测范围为《重庆市武隆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包括全区4个街道、10个镇、12个乡部分区域,面积约34.04平方公里。建筑垃圾处理设施选址范围:武隆区行政区划范围,涵盖所有乡镇街道,总用地面积约2889.39平方公里。规划期限:2021年—2035年(其中近期规划期限为2021—2027年,远期规划期限为2028—2035年)。
(三)建筑垃圾处置方案。工程渣土和工程泥浆先进行项目就近区域平衡,未利用部分进入建筑垃圾消纳场进行回填。工程垃圾和拆除垃圾在源头进行分类,结合物性类别分别进入固废回收、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再生利用、建筑垃圾消纳场回填处置。装修垃圾进入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再生利用处置。
(四)建筑垃圾预测。结合《重庆市武隆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和《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标准》(2019),以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规划单元为单位,采用平均法和技术规定预测规划区建筑垃圾量。一是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预测量。近期规划至2027年底,年均工程垃圾、拆除垃圾、装修垃圾总量为18.59万吨/年规划分为文本和说明书两个部分,文本由12个章节组成,说明书由14个章节组成。主要核心内容如下:
(五)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布局规划。建筑垃圾处理设施规划主要包括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厂和建筑垃圾消纳场设施,选址避开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Ⅰ级和Ⅱ级林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地质灾害隐患、河道冲沟威胁等区域。2024年至2035年期间,拟规划新增2座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厂,9座建筑垃圾消纳场,共计投资40873.08万元。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武隆区部门街镇网站
其他网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002320015 ICP备案:渝ICP备11006838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20200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