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是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时期。对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五届九次全会、区委十四届十次全会部署,我区编制了《重庆市武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担当新发展使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歩。
二、必须遵循的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
三、“十四五”发展目标
发挥武隆联结重庆主城都市区、联通黔北的重要节点作用,加快打造渝东南旅游集散中心、重庆主城都市区后花园,建设成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户外运动和避暑休闲康养基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示范区、产城景融合发展先行区,携手南川合作发展,联动贵州道真协同发展。具体而言,要基本建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基本建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基本建成产城景融合发展先行区,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长足进步,深化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明显提高,治理效能取得显著提升。
“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设置了6大类32项。其中,约束性指标有8项。具体情况如下:
“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指标表
序号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20年 |
2025年 |
指标属性 |
一、推动高质量发展 | |||||
1 |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 |
% |
4 |
6.5* |
预期性 |
2 |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20年价) |
万元 |
6.45 |
8.5 |
预期性 |
3 |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
% |
0.5 |
1 |
预期性 |
4 |
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 |
0.49 |
3 |
预期性 |
5 |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84 |
【500】 |
预期性 |
6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112.4 |
174 |
预期性 |
7 |
进出口总额 |
亿元 |
1.36 |
2.5 |
预期性 |
二、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 |||||
8 |
游客接待量 |
万人次 |
3701 |
5600 |
预期性 |
其中:境外游客量 |
万人次 |
3.5 |
90 |
预期性 | |
过夜游客占比 |
% |
10 |
16.5 |
预期性 | |
9 |
旅游综合收入 |
亿元 |
180 |
300 |
预期性 |
10 |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 |
1.5 |
6 |
预期性 |
11 |
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 |
8.1 |
13 |
预期性 |
12 |
新开通航线数量 |
条 |
4 |
[12] |
预期性 |
三、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示范区 | |||||
13 |
森林覆盖率 |
% |
65 |
68 |
约束性 |
14 |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
天 |
355 |
350 |
约束性 |
15 |
纳入国家考核的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 |
% |
100 |
100 |
约束性 |
16 |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
% |
完成市上考核目标 |
市级下达 |
约束性 |
17 |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 |
完成市上考核目标 |
约束性 | |
18 |
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 |
% |
7.5 |
6.5* |
预期性 |
19 |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 |
47.9 |
55 |
预期性 |
四、推动产城景融合发展 | |||||
20 |
常住人口数量 |
万人 |
35.52 |
37 |
预期性 |
21 |
建成区面积 |
平方公里 |
21 |
39.6 |
预期性 |
22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 |
46.75 |
52 |
预期性 |
23 |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
平方米 |
13.82 |
16 |
预期性 |
24 |
城乡居民收入比 |
—— |
2.6:1 |
2.5:1左右 |
预期性 |
五、创造高品质生活 |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 |
% |
7.8 |
7* |
预期性 | |
26 |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
人 |
4822 |
[20000] |
预期性 |
27 |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
年 |
11 |
12 |
约束性 |
28 |
平均预期寿命 |
岁 |
77.22 |
79.4 |
预期性 |
29 |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儿托位数 |
个 |
1 |
3 |
预期性 |
30 |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 |
人 |
2.8 |
3 |
预期性 |
六、安全发展 | |||||
31 |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
万吨 |
18.9 |
19 |
约束性 |
32 |
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 |
—— |
0.049 |
<0.025 |
约束性 |
注:1.带[ ]为五年累计数;2.带*为规划期平均数;3.2020年部分数据为预测数据。
四、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展望二〇三五年,全区综合经济实力、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较2020年翻一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万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旅游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建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现代化经济体系初步建成,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深入人心,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两山”转化机制更加成熟,建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示范区。产城景融合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城乡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建成产城景融合发展先行区。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和平安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完善,教育、人才、体育等事业取得显著进步,健康武隆基本建成,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进展。
五、“十四五”发展重大战略任务
全面细化区委《关于制定重庆市武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落实市委对武隆的要求,落实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要求,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实“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要求,落实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要求。具体包括5大方面战略任务:
一是绘就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新蓝图。依托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和巴蜀文化,推动文旅融合;巩固拓展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旅游国际化产品,提升旅游国际化服务;完善旅游集散体系,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主要包括创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提档升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渝东南旅游集散中心、加快推进旅游国际化试点等内容。
二是打造“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新典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创新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机制,夯实绿色发展本底,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大力发展生态产业,让生态为旅游美颜,产业为城镇聚气,加快构建具有武隆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主要包括探索创新“两山”转化机制、夯实绿色发展生态本底、构建现代生态产业体系等内容。
三是彰显产城景融合发展先行区新颜值。坚持“以产兴城、产城一体、城景互动”空间开发新理念,统筹土地利用、产业布局、人口规模、环境容量,优化空间布局,着力构建以仙女山、白马山联动周边1000平方公里为核心的“产城景融合发展示范区”和涵盖凤来镇等7个乡镇行政区范围的“凤来新城产城景融合发展拓展区”。围绕提升城乡产业功能、旅游功能、服务功能和生态功能,构建现代基础设施网络,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打造全国高品质生活承接示范地、首选康养度假目的地,建设产城景融合发展先行区。主要包括高标准规划建设凤来新城、建设主城都市区后花园、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发展等内容。
四是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上推进改革,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扩大开放,以更大力度加快补齐科技创新短板,全面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主要包括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强化协同联动发展、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等内容。
五是开创社会发展新局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扩大发展成果普惠面和共享度。主要包括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全面增进民生福祉、筑牢安全发展底线等内容。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武隆区部门街镇网站
其他网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002320015 ICP备案:渝ICP备11006838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20200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