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武隆区鸭江镇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日期:2025-01-23
字体:【 默认 超大
分享:

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六届次全会各项部署,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鸭江镇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精神,全力做好法治政府建设。

(一)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集中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1次,习近平法治思想2次。参与学习人员包含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社区支部书记、全体干部职工等。

(二)全面服务保障现代化建设一是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增强农村居民法律意识。按照年初制定的普法计划,充分利用“三月普法宣传月”“6.26国际禁毒日”等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信访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及扫黑除恶、全民反诈、防邪反邪、禁毒等各项工作进行集中宣传,全年共开展集中法治宣传1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受教育人数达5000余人次,基本达到宣传教育全覆盖;报送普法信息26条,报送平安建设信息12条,被武隆政法之声采用11条。二是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制度机制,深入推进学习《重庆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促进条例》,坚持定期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依托“141”基层治理平台融合网格力量提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能力。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形成工作台账,及时组织调解;加大《信访工作条例》宣传学习,认真做好领导干部“四下基层”走访接访工作,全年走访接访群众400余人次;建立实施“一庭两所+N”矛盾纠纷联调机制、“领导走访接访”、定期风险研判机制和“人民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模式,形成矛盾纠纷调解新格局;积极推广使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数字应用,指导各村(社区)网格员、综治专干学习使用,全年排查录入矛盾纠纷641起,办结640起,办结率达99.8%

(三)一体推进平安法治建设。一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召开了鸭江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推进会,组织全体职工集中学习了重庆市武隆区乡村土地“证、核、调”解纷工作法,不断学习先进经验,争取走出一条适合鸭江、服务鸭江群众的更优更好的实践之路。二是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制定鸭江镇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相关分项应急预案,制定相关工作机制及全镇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按要求序时推进各项重点工作,按时上报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系统。组织镇、村(社区)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宣教、大排查、大执法、大整治和消防安全夜查等行动,全年排查重大事故隐患5件,整改率100%,全年无安全生产亡人事故、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三是组织开展“四清单一目录”培训2次,进一步明确村(社区)自治事项清单、协助清单等内容;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等违法犯罪,做好反恐禁毒工作,推动扫黑除恶长效常治持续深入;开展全民反诈工作,组建了全民反诈工作领导小组和反诈专职预警队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为主线,针对预防未成年人、老年人诈骗开展入户宣传5次,集中宣传4次,组织群众观看警惕诈骗新手法 不做电诈工具人系列网络直播课程,仔细摸排滞留境外人员,全力开展劝返接返工作。

(四)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一是围绕执法队伍、执法事项、执法监管、执法监督、执法平台等5个“大综合一体化”着力推进,使执法改革纵深迈进,执法效力持续提升,营商环境持续向好。我镇72个网格,农村网格又细分为367个微网格,配强了455名微网格员;强化技防设施建设,安装AI视频监控+音柱15组,建立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微网格防治体系架构图,实现“一图感知、一键调度”。二是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标准化体系,健全行政执法人员年度考核制度和退出机制制定2024年鸭江镇执法人员培训方案》,开展执法培训2次,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执法培训6次。

(五)深化法治社会建设探索精准化普法模式。一是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全力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在辖区全面排查整治影响未成年人成长的行业领域突出问题,同时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分类建立重点关注未成年人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加强学生法治教育、道德教育、安全教育等,通过家校共育,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二是落实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以及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理论知识考试、旁听庭审制度。

(六)深入实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一是鸭江镇政府、社区、九个村均已配备专职法律顾问,每个村社区均有4-5名“法律明白人”,协助解决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同时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各村(社区)均已签订常年法律顾问聘用合同,实现了法律顾问全覆盖;二是不断壮大法律明白人队伍,构建“法律明白人”队伍至51人,开展“法律明白人”专题学习2次。

(八)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健全干部+企业全周期服务机制,走访企业190家,个体1104家,代企吹哨2次,协助企业解决信贷需求70万元;帮办代办“一条龙”服务新增市场主体450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18%。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结合安全检查等深入到企业内部主动向企业负责人、财会人员宣传《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实施细则》《防电信网络诈骗法》《安全法》等10余次。

(九)加强信息公开和提高透明度。镇政府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通过政府网站、公开栏等方式,及时公布政务信息和工作动态。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监督,办好人大代表建议,主动公开政府工作情况17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等报告10余份。

这些举措让全镇的法治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政府行为更加规范,群众的法律意识明显提升,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一)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全局工作统筹谋划,对法治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推动法治建设各项责任落实落地。对标对表开展年度述职工作,接受群众监督。

(二)党政主要领导带头学习法律法规,组织全体职工学习培训,按时参加区普法办组织的年度法治理论知识考试,2024年参加法治知识考试共111人次,过关率为100%,且按要求参加了旁听庭审和撰写心得体会,其中新提任领导考试2人次,网上法治理论知识考试109人次,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

(三)推进执法监管工作,鸭江镇党政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执法监管工作,加强对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土地管理等领域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同时,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执法水平和能力。

三、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不足和原因

(一)存在的不足

1.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缺乏系统的法律知识培训,乡镇干部的法律素养和依法行政能力参差不齐,难以适应法治政府建设的要求。

2.执法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执法人员数量不足,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有待提高。

3.法治宣传教育的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以发放宣传资料、举办讲座、微信群转发等传统方式,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不够广,外出务工人员较多,难以保证宣传效果。

(二)原因分析

1.经费和人员保障不足,乡镇财政普遍较为紧张,用于法治政府建设的经费有限,难以满足工作需要。

2.乡镇法治工作队伍力量薄弱,缺乏专业的法律人才。

3.农村地区法治文化氛围有待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相对淡薄,对法治政府建设的支持和参与度不高。

4.普法工作点多面广,工作量大,任务重,特别是对于如何进一步提高普法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努力。

四、2025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为引领,以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导向,不断完善法治政府建设体制机制,为我镇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鸭江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专班,定期研究解决法治政府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

(二)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一是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二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三是优化公共服务。

)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落实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制度。定期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在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制定、行政复议应诉等方面的作用,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

(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整合执法队伍,合理配置执法力量,推进执法重心下移。加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能力。

(五)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

(六)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加强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提高行政应诉能力。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发挥社会组织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作用。

(七)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推进信访法治化建设,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

(八)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加强法治教育培训,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创新宣传方式,强化宣传效果。加强法治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版权所有: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002320015 ICP备案:渝ICP备11006838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20200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