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起,进入公共场所均需查验“渝康码”。简而言之,那就是进入各类公共场所,必须严格扫码、验码!
进入交通枢纽、宾馆酒店、大中型商超和农贸市场、商贸文旅场所、医疗机构、村(社区)等均需要使用“渝康码”平台,主动扫描“入渝码”“场所码”,主动出示“渝康码”“行程码”,主动填写社区报告信息。
“渝康码”
“渝康码”有红、黄、绿和弹窗四种状态,如果“渝康码”不是绿色,那就要落实好相应健康管理措施了。
“场所码”
就是特定的场所的独有二维码,相当于是这个特定场所的电子身份证。
“入渝码”
这个码是从市外到重庆时必须扫描的。扫码后,需要根据弹窗提示“入渝即报”“入渝即检”,也就是完成社区报告和1次核酸检测。
“行程码”
“行程码”可以显示过往7天内,到访过的国家(地区)和连续停留满4小时的国内城市。
“社区报告码”
这是用来主动申报和登记市外来渝返渝人员行程信息的。填完之后,社区工作人员就会接到你的信息,就不用再亲自跑着去社区了。
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综合已向社会公开发布《关于严格落实公共场所“渝康码”验码工作的通知》,要求如下。
交通枢纽
全市机场、火车站、省际长途汽车站、港口码头等交通场站,严格实行“进站即查”。“渝康码”为红码、黄码、弹窗的人员不得进站,不得乘坐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入渝码”弹窗人员不受此限制。
宾馆酒店
登记入住需严格查验“渝康码”“行程码”,对“渝康码”为绿码的,可正常登记入住;
对“渝康码”为绿码但“行程码”显示旅居史涉及涉疫地级市的,需扫描“社区报告二维码”凭社区报告记录登记入住;
“渝康码”为弹窗、黄码的,出示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就近进行核酸检测后,可办理登记入住手续,其中“入渝码”弹窗人员不受此限制。
红码人员由属地社区临时管控。
大中型商超和农贸市场
实行“入场即查”,进入人员需测体温、查验“两码”、扫场所码,红码、黄码、弹窗人员不得进入;“行程码”显示为市外来渝返渝人员的,需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商贸文旅场所
包括餐饮场所、景点景区、健身场所、棋牌室、酒吧、电竞场所、网吧、KTV、文化艺术和体育科技培训机构、洗浴中心、影剧院等文化娱乐场所,实行“入场即查”,绿码人员准入,红码、黄码、弹窗人员不得进入。对于未使用或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人、儿童等群体,实行凭有效身份证登记、亲友代办、出示“行程码”等替代措施。
大型活动场所
户外大型活动场所因地制宜实行“围栏”管理,合理设置出入口;室内大型活动场所,在每个进口查验“渝康码”。持“渝康码”绿码通行,红码、黄码、弹窗人员不得进入。
医疗机构
对就诊人员,“渝康码”为绿码且“行程码”显示旅居史不涉及涉疫地级市的,可正常就诊。
“渝康码”“行程码”异常的普通门诊患者,由医疗机构安排专人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立即进行核酸检测,并闭环诊疗;
急危重症患者由医疗机构将病人转至发热门诊或相对独立区域进行单间隔离紧急救治,同时开展核酸检测。对就诊人员的亲属、朋友,住院病患的陪护人员等,“渝康码”为绿码且“行程码”显示其旅居史不涉及涉疫地级市的,可进入医疗机构;
“渝康码”“行程码”异常的,不能进入医疗机构;
发现红码人员由属地社区临时管控。
村(社区)
对到村(社区)当面报告的市外来渝返渝人员,将严格查验“渝康码”“行程码”,排查近7天行程轨迹。有物业管理的居民小区由物业服务企业履行排查职责,没有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单体楼等由社区落实网格化服务管理,农村散居院落由村(居)委会组织村(居)民小组、义务巡逻队员等力量开展联户联防。
对“渝康码”为绿码但“行程码”显示旅居史涉及涉疫地级市的,对照国内重点地区来渝返渝人员健康管理政策分类处理。对“渝康码”为弹窗的,引导其就近进行核酸检测。
对“渝康码”为红码、黄码的,排查近7天行程轨迹,查明原因后对照国内重点地区来渝返渝人员健康管理政策管理。
疫情防控,人人有责。请自觉配合“渝康码”扫码验码,进入公共场所、经营性场所、人员密集场所时,规范佩戴口罩、主动扫码亮码。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武隆区部门街镇网站
其他网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002320015 ICP备案:渝ICP备11006838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20200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