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区以医改为抓手,以问题为导向,深挖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基础薄、结构差、能力弱、保障难、任务重等“五道难关”根源,按照“一建、四变、四统一”的工作举措,推动“乡聘村用”筑牢医疗卫生“网底”。
一、“建”联动机制,高位推动常态化。区政府区长、分管副区长带头常态化研究医改工作,挤压有限财力极力支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多次专题研究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有关问题,改革责任层层压实。区卫健委提高站位,立足待遇保障“小切口”撬动基层卫生“大发展”,积极主动与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税务局等部门沟通协调,形成定期研判和会商机制,解决改革中存在的急难问题,为提高乡村医生基本保障水平和稳定乡村医生队伍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变”保障模式,稳定待遇制度化。一是转变乡村医生身份。印发《关于建立完善乡村医生“乡聘村用”管理机制的通知》,探索施行“乡聘村用”管理模式,乡村医生由区卫健委统一组织专业知识考试合格后,再经村委会推荐,辖区卫生院审核,乡镇(街道)政府按程序聘用,最后报区卫健委备案,实现乡村医生由个体身份转变为乡镇聘用对象。二是变更收入构成要素。乡村医生待遇由“定额补助+绩效工资”组成,实行定额补助部分列入财政预算予以托底,绩效工资由乡村医生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一般诊疗费制度等进行动态补助,充分调动乡村医生的积极性,激发“乡聘村用”最大活力。三是变革“双保险”机制。区卫健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武隆区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经费补贴方案》,按照自愿和“先参保后补贴”的原则,通过居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意外险“三条线”着力解决乡村医生最关心最迫切的养老及日常意外保险问题。截至目前,已兑付2019年度乡村医生社会养老保险经费补贴40余万元,购买2020年度乡村医生意外伤害保险共4.2万元。四是改变基层服务环境。区政府将村卫生室建设作为重要民生实事和脱贫攻坚重点内容,累计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改扩建(新建)村卫生室73个,配置基础医疗设备和办公设备4批次。目前全区所有村卫生室已完成标准化建设,乡村医生工作服务环境明显改善。
三、“强”统一管理,服务标准规范化。一是统一人员配置。区卫健委统筹建立和管理全区乡村医生“人员库”,完善了乡村医生准入和退出机制,确保了乡村医生队伍稳定,呈现群众积极参加缺岗乡村医生资格考试的局面。近三年来,先后通过3次资格考试补充乡村医生49人,全区乡村医生总数增至214人,平均年龄从2018年的49岁降至2020年的44.6岁。二是统一业务培训。推行“政府办班、专家讲座、远程协作”等培养方式相结合,开展乡村医生规范化业务培训,提升乡村医生能力,确保基层医疗卫生“触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近两年来,全区举办乡村医生培训班6期、累计培训4000余人次,举办专家讲座4场次、累计培训300余人次。三是统一规范执业。区卫健委统一为乡村医生核发村卫生室执业许可证书和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明确界定乡村医生的执业范围和执业科目,并对乡村医生执业情况进行不定期巡查,有效规避了乡村医生超范围执业等违规行为的发生。四是统一业绩考核。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管理考核工作的通知》,明确乡村医生工作任务和考核待遇标准,由乡镇统一组织考核,报区卫健委统一审核通过后,再发放相关待遇,通过优化完善考核管理机制,促进乡村医生尽责履职。(胡东平)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武隆区部门街镇网站
其他网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002320015 ICP备案:渝ICP备11006838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20200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