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号 ]
  • 115002320086900349/2014-110821
  • [ 发文字号 ]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体裁分类 ]
  • 其他
  • [ 成文日期 ]
  • [ 发布日期 ]
  • 2014-08-14
  • [ 发布机构 ]
  • 武隆区人民政府
  • [ 有性 ]
2011年武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日期:2014-08-14
字体:【 默认 超大
分享:

    2011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旅游富民、工业强县”战略部署,超常规、跨越式推进“五大主题年”活动,不断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全县经济发展提档加速,经济增长再创新高,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民生保障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为实施“十二五”规划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  合
    据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6582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4621万元,增长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17695万元,增长21.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13508万元,增长20.7%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4.8︰36.9︰48.3调整为15.5︰36.7︰47.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5%、40.3%、54.2%,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7.5、10个百分点。全县人均生产总值①24756元,增长17.9%。
    二、农  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1778万元,比上年增长24.8%。其中,农业商品产值101656万元,商品化率为48.1%。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结构由2010年的56.7︰3.8︰37.3︰1.9︰0.4转变为2011年的55.4︰3.1︰39.5︰1.7︰0.3。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4621万元,可比价增长6%。其中,种植业94904万元、林业5167万元、畜牧业31260万元、渔业2750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541万元。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8240公顷,比上年增长0.32%,粮食平均亩产230公斤。油料作物播种面积4399公顷,增长8.5%。烤烟播种面积3573公顷,比上年下降12.7%。中药材种植面积4014公顷,增长52.6%。蔬菜播种面积20558公顷,增长10.1%。全县农产品获各类认证的品牌达56个,其中获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认证的蔬菜品牌47个,成功实现武隆蔬菜直接供港。
    年末生猪存栏35.57万头,增长1.1%,牛存栏4.46万头,下降9.7%,羊存栏12.74万只,增长4.8%;家禽存栏93.94万只,增长18.7%。

 

2011年全县主要农牧渔产品产量表

农产品名称

单 位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166359

-3.1

    油料

7296

20.7

    苎麻

1330

-26.2

    烤烟

9320

30.7

    蔬菜

392239

15.3

    水果

20554

25.4

    生猪(出栏)

万头

44.49

4.1

     (出栏)

万头

2.26

6.3

     (出栏)

万只

10.67

8.8

    家禽(出栏)

万只

79.64

13.5

    肉类总产量

37416

3.2

      其中:猪肉

32663

4.2

    禽蛋产量

2751

2.6

    水产品

2065

4.6

     注:水果中含瓜果

     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4.71万亩,其中本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旱涝保收面积达到15.81万亩,机电排灌面积2850亩。新建烟水池12口,累计达到3668口。蓄水工程数量1678座,蓄水工程总库容6.31亿立方米。农村饮水达标人口25.13万人,农村自来水供水人口12.41万人,年末农村饮水安全未达标人口9.99万人。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2万千瓦,增长10.5%,机耕面积42.67千公顷,增长12.3%,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28%。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18576吨,比上年增长6.6%。全县“一池三改”10178户,成为全市农村沼气建设示范典型。新建沼气池10718口、大中型沼气工程5座,年末累计达到43938口。登记注册的各类农业合作社458户,其中种植业216户,畜牧业135户。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1户,其中市级9户。全面完成186个村9.4万余户的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土地流转面积12.54万亩,增长15.1%,土地流转率达到28.9%。
    扶贫开发取得新实效。强力推进乡村旅游扶贫,有11个贫困村实施乡村旅游扶贫项目,扶持旅游接待农户1538户。创新开展远程“结亲”活动。创新建立扶贫交易市场,延长扶贫产业链条。创新建设扶贫培训阵地,在仙女山镇建成扶贫培训基地,举办各类扶贫培训15期。创新社会扶贫管理办法,按“九个一”落实社会帮扶目标责任。按“七有四通三解决”目标,完成18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完成高山移民投资625万元,易地扶贫搬迁1130人。全县农村扶贫对象总数为18130户61474人,包括扶贫户和低保户中有劳动能力的可扶持对象。扶贫户为14146户50254人;低保户中扶贫对象为3984户11220人。
    三、 工业、科技
    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485178万元,比上年增长34.8%。实现工业增加值16592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8.2%,占全县生产总值19.2%;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3.4%,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全县工业实现入库税金18837万元,增长4.4%。其中,全县1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②完成工业总产值244100万元,增长51.7%,实现增加值87042万元,可比价增长33.5%(市上认定数)。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17023万元,增长105.3%;利税总额25633万元,增长44.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88.4%,增加36.7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221.9%,提高109.9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7.7%,提高1.5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4.6万元/人年,增长29.3%。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指标名称

工业总产值(万元)

比上年增长(±%

工业总产值总计(当年价格)

244100

51.7

  #国有控股企业

111961

60.1

   大中型工业企业

94195

19.3

按轻重工业分

 

   轻工业

53301

9.3

   重工业

190799

70.2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股份制企业

244100

51.7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的主要行业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总产值86326万元,增长77.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5.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总产值31666万元,增长2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3%;农副食品加工业总产值30063万元,下降20.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2.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总产值27478万元,增长32.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1.3%;新增的金属制品业总产值13638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6%。

                                         2011年全县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表

产 品 名 称

 

 

比上年增长±%

原煤

585724

-37.2

配混合饲料

2822

-92.7

鲜、冻畜肉

3275

25.4

豆腐干

18880

-37.1

竹笋

2500

104.9

食用醋

10000

42.7

硫酸

64707

0.2

磷肥

10419

-9.1

食品添加剂

265

85.3

水泥

1130645

11.2

21902

62.8

钢绞线

26743

轴承

万套

129.78

785.9

发电量

万千瓦时

299126

65.8

 #水电

万千瓦时

289296

61.6

供电量

万千瓦时

52006

2.5

自来水生产量

万吨

1128

24.8

    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全年本级财政应用研发资金支出1082万元,增长119.5%。获国家级科技项目1个,获市级科技项目4个。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类专利申请量达613件,比上年增长8.6倍。专利授权量49件,比上年增加2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5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2件。专利进步综合指数达到85.46。
    四、固定资产投资、建筑、房地产开发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③1038716万元,较上年增长44.3%。其中,地方投资1013274万元,增长61%;跨区投资25442万元,下降71.9%。在地方投资中,城镇投资733922万元,增长25.8%;农村投资279352万元,增长508.7%。
    从计划管理渠道看,建设与更新改造投资814166万元,增长47.9%;房地产投资205027万元,增长53.2%;其它投资19523万元。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521642万元,集体控股投资128392万元,私人控股297121万元,其它投资91561万元。从产业看,一产业投资123399万元,增长50.4%;二产业投资409602万元,增长70.5%,其中工业投资399002万元,增长66.8%;三产业投资505715元,增长27.3%。

2005-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年 份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万元)

全社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万元)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

2005

281775

39.0

6356

148.3

2006

351594

24.8

16198

154.8

2007

421279

19.8

27642

70.7

2008

580028

37.7

49546

79.2

2009

787964

35.8

82583

66.7

2010

904687

14.8

133812

62.0

2011*

1038716

44.3

205027

61.0

2010年及以前年份全社会投资为老口径,2011年的全社会投资按新口径计算

    全县在地建筑业总产值602413万元,增长23.6%,其中,注册在地建筑业总产值112764万元,增长13.1%。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51771万元,增长16.2%,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为17.5%,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达16.9%,拉动经济增长3.2个百分点。
    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施工面积172.41万平方米,增长6%;竣工面积64.62万平方米,增长540.2%;新开工面积34.3万平方米,下降42%;商品房销售面积41.52万平方米,增长5.2%;商品房销售额187672万元,增长28.8%;销售住宅5513套,下降7.9%。
    五、城镇建设
    实施“城乡建设形象年”活动,强力推进城乡管理跨越发展。加速建设改造一批城市公园、管网、公厕、停车场、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深度改造城市道路和人行道,规范门牌店招,打造灯饰景观,打造立面形象,加强环卫保障,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全国最美镇建设成效明显,城市形象大幅提升。在成功创建市级卫生县城基础上,成功创建市级森林县城、文明县城、山水园林县城。
    全县建成区面积达到25.01平方公里,全年新增5.1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为5.83平方公里。全县城市道路里程55公里,道路面积74.4万平方米,其中,车行道面积57.8万平方米,人行道面积16.6万平方米。县城车行道28.04公里29.15万平方米,人行道32.73公里10.11平方米。建成广东坡森林公园和桃花山城市达标公园,全面改造完成红豆、油坊沟、兴旺、江北4个农贸市场。深度改造县城江北主干道5.5公里,铺设人行地砖2.7公里,江北房屋立面改造32.4万平方米,完成中堆坝片区17.83万平方米近1000户的拆迁。县城区室内外停车位2205个;城市道路照明线路长度40.19公里,路灯2596盏;污水排水处理配套管道76.1公里,年处理污水480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90.47%;道路清扫保洁面积50.4万平方米,生活垃圾清运量4.94万吨,垃圾处理率98.38%;供水管道43.1公里,总供水量525.5万立方米。县城建城区绿化覆盖面积323公顷,绿地面积281公顷,绿化覆盖率55.4%,绿地率48.19%,县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08平方米。
    全面加强乡镇场镇建设。安排社会事业发展专项基金,用于各乡镇的街道综合整治、广场、农贸市场、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建成12个文化广场,16个乡镇对街道进行综合整治,17个乡镇新建或改扩建农贸市场,26个乡镇的污水管网全部整改,实现乡场镇路灯全覆盖,乡镇场镇形象大为提升。同时,全县还建成巴渝新居2760户,危旧房改造7434户,建成农民新村30个。在白马、长坝、鸭江、江口、火炉、桐梓、土坎等9个乡镇启动廉租房建设。
    六、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全县境内现有渝怀铁路武隆段51公里,渝湘高速公路武隆段67公里,公路通车里程3658公里(不含渝湘高速公路武隆段),其中等级公路2610公里。南涪铁路和涪南高速公路武隆段正开工建设。乡通畅率、村通达率均达100%;实现125个行政村通畅,村通畅率67.2%。全县机动营运车2283辆,其中货运车1722辆,客运车561辆。客运车辆中客运班车301辆、公共汽车38辆、出租车146辆。新增2条农村客运线路,通客车的建制村达165个,占88.7%;新增县城到中嘴、白马2条公交线路,增加公交车辆10台。全县年末运输船舶83艘,其中货船59艘、客船(营业性渡船和游览船)23艘、驳船1艘。
    全年完成货运量512万吨、货运周转量51621万吨公里,分别增长13.2%和29.6%;全年完成客运量1323万人、客运周转量73938万人公里,分别增长27.7%和22.1%。
    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收入15497万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邮政业务收入④550万元,增长58.5%;电信业务收入14947万元,增长18.8%。年末全县拥有固定电话5.4万户,下降8%。年末移动电话26.41万户,增长20%。年末全县互联网用户数2.28万户,增长34.7%。有线广播电视用户4.81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2.1万户。
    2011年7月,武隆喀斯特旅游区正式被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使武隆成为9个全国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地”和“国家5A级景区”的地区之一。成功举办了第九届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中国(重庆武隆)森林旅游节、露天音乐节等系列旅游主题促销活动。成功试演“印象•武隆”大型实景歌会。创建国家级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景区,成为全市唯一被列入并通过国家旅游标准化试点验收的单位。开展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健全旅游联合执法机制,提升了旅游管理服务水平。全年共接待游客1329万人次,增长30.5%,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65.72亿元,比上年增长31.4%。全县农家乐187家,其中星级农家乐112家。星级酒店共13家,已评星48颗。新增床位5000余张,全县接待床位达到20000余张。
    七、商贸、对外开放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86395万元,增长10.5%,占全县生产总值的10%;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6957万元,增长12.1%,占全县生产总值的5.4%。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5748万元,增长18.5%。分城乡⑤看,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1823万元,增长20%;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925万元,增长9.4%。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31787万元,下降2.3%;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65043万元,增长22.1%;住宿业实现零售额22873万元,增长13.8%;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6045万元,增长26.3%。
    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437272万元,增长21.9%。其中,批发业182416万元,增长15.9%;零售业254857万元,增长26.6%。全年住宿餐饮业营业额118927万元,增长28.5%。其中,住宿业48564万元,增长18.2%;餐饮业70364万元,增长36.8%。
    外贸进出口总额5733万美元,增长138.8%,其中,出口5705万美元,增长141%;进口29万美元,下降16%。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50万美元,增长13.6%。利用内资416057万元,增长41%。
    八、财政、金融、保险
    全年实现辖区内财政收入148025万元,增长46.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4128万元,增长60.7%。一般预算收入73306万元,增长55.7%,其中税收50361万元,增长62.5%;基金收入40822万元,增长70.6%。地方财政支出312440万元,增长37.5%。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62625万元,增长38.1%;基金支出49815万元,增长35.2%。在一般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5438万元,增长33.8%;文教卫生科技事业支出51710万元,增长45.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8898万元,增长38%;农林水事务支出53084万元,增长40.2%。
    全年金融业增加值36736万元,增长17.8%,占全县生产总值的4.2%。年未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19263万元,增长19.5%。各项贷款余额900005万元,增长11.5%。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21317万元,增长54.5%。着力推进金融创新,涉农贷款余额78.45亿元,增长9.1%,共发放农村“三权”抵押贷款1130万元,发放“微企通”贷款创业扶持贷款150万元,受益农户135户,受益微企30户。
    全县营业性保险机构8家。全年保费收入17423万元,比上年增长9.5%。赔付各类保险金4306万元,比上年增长47.2%。
    九、文教、卫生、体育
    全县高考报名2073人,参考1967人,上线1726人,录取1434人。录取人数中,重本104人、二本281人、三本182人、专科763人。高职单招40人。普通文理科上线1553人,上线率78.95%。全县有高中(完全中学)4所,初级中学8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职高),小学84所,幼儿园3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聋人学校)。在校高中生6969人,在校初中生16198人,在校小学生25136人,在园幼儿12160人。小学入学率99.89%、辍学率0.3%、毕业率99.98%。初中入学率99.32%、辍学率1.5%、毕业率99.74%。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3140人,其中普通中学1246人、小学1894人。幼儿园专任教师82人。
    年未全县拥有卫生机构⑥276个,实有病床1292张。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955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414人、注册护士245人、药师30人、技师47人。全县有医院6所、乡镇卫生院26个、村卫生室165个。妇女住院分娩率95.24%,婴儿死亡率8.63‰,孕产妇死亡率49.33/10万。
    全县拥有乡镇文体中心26个;博物馆(文管所)1个,藏品2586件;县级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96313册,其中图书60487册(含古籍440册)。全县有体育馆2个,体育场1个,标准游泳池1个,篮球场237个,网球场18个,全县中小学校已建成塑胶运动场18片。在仙女山镇建成西部最大的高山室外多功能体育场馆,全年举办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250场次,参与群众11.9万人次。全县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100%,安装有线电视48095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21026户。
    十、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按公安户籍统计:全县年末户籍总户数为139475户,总人口413221人,男女性别比为110.7:100。其中,非农业人口113090人,农业人口300131人。出生人口4561人,死亡人口281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2‰,出生男女性别比为103.07:100。全县迁入人口2821人,迁出人口4099人,净迁出人口为1278人,人口机械变化率为-3.09‰。实施城乡统筹户籍改革,全县累计农民转户进城42958人。
    全县常住人口34.8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2.04万人,城镇化率34.55%。
    按居住人口计算,人口计划生育率87.82%,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口计划生育率78.53%,比上年提高6.28个百分点。
    年末全县劳动力资源26.51万人,其中经济活动人员24.51万人。全县从业人员24.27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9.23万人,乡村从业人员15.04万人。一产业从业人员11.5万人,二产业5.24万人,三产业7.5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27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5%。城镇新增就业3020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6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03441人,其中乡外县内24498人,县外省内22598人,省外37503人。
    全县实际参加失业保险13996人,征收失业保险费273万元,发放就业补贴114.1万元。参加工伤保险23469人,征收工伤保险费765万元,享受待遇452人。参加生育保险8114人,征收生育保险费89万元,享受待遇129人次。
    参加城乡合作医疗保险341216人。其中,农村居民参合人数317386人,享受待遇10076人;城镇居民参合人数23830人,享受待遇152421人。城乡合作医疗筹资总额7896万元,其中个人缴纳989万元,其中农村居民部分年初实现一次性筹资5967万元。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3751人,其中在职职工17676人,退休6075人,征收医疗保险费4050万元。
    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共计35468人。其中,参保职工19115人(企业职工12518人、其他人员6597人),离退休、退职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6353人(其中企业2776人、其他人员13577人)。全年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基金3288万元,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基金3142万元,全年实发养老金14999万元。年末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49139人,其中城镇参保24744人,农村参保124395人。老龄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54239人。年末领取养老金55837人。征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1111万元。
    全县基层社会保障所26个。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4045户6713人,下降30.6%;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8292户20217人,下降8.3%。发放城镇低保金2638万元,增长63.5%;发放农村低保金3072万元,增长71.5%。从2011年10月起,城乡低保标准分别由240元/人•月提高到290元/人•月、1400元/人•年提高到1800元/人•年。
    十一、人民生活
    初步统计全县城镇经济单位从业人员平均人数22978人,比上年增长19.7%;平均劳动报酬36100元,增长19.9%。其中,在岗职工平均人数19774人,增长15.1%;平均工资⑦39165元,增长22.6%。
    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18640元,增长16%,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18030元,增长15.93%。总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1310元,增长16.44%;人均经营净收入2953.88元,增长13.87%;人均财产性收入371.92元,增长42.15%;人均转移性收入4004.62元,增长15.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832.15元,增长15.16%。其中食品消费支出4239.03元,增长33.2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⑧39.13%。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⑨31.29平方米,下降15.11%。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792元,增长25.8%。城乡收入比为3.11:1,比2010年下降0.27个百分点。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814.37元,增长22.02%;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3274.62元,增长29.29%;人均财产性纯收入89.27元,增长45.65%;人均转移性纯收入613.98元,增长17.54%。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121.7元,增长28.4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852.41元,增长37.27%。其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2298.15元,增长34.79%。恩格尔系数为47.36%。农村居民人均住房42.11平方米,增长12.03%。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30555万元,增长24.7%。
    十二、资源、环境、安全、治安
    全县年末拥有耕地总资源63859公顷。拥有大中小型水库30座,其中大型1座、中型2座、小型27座,总容量62520万立方米。水土流失面积1943平方公里,累计治理752.16平方公里,其中本年治理8.46平方公里。全县森林面积116867公顷(175.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7.2%,活立木蓄积789.4万立方米,林地面积192533公顷(288.8万亩)。
    全县全年用电量41119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9.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63419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9.8%;万元工业产值(当年价格)能耗0.67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4.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取水总量180.5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13.8%。
    全年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45天,优良比例94.5%。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5.2分贝,县城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为100%。城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7.8分贝,达标路长比例为84%。功能区噪声平均值昼间值为53.5分贝、夜间值44.8分贝,达标率为100%。“两江一河”(乌江、芙蓉江、大溪河)武隆段水质5个断面全年监测结果均达到相应水域水质要求,城镇饮用水源地(中心庙水库)水质满足水域功能的比例为100%。
    全年气温正常,降水量偏少,日照正常。年度平均气温为17.5℃,比历年平均17.2℃偏高0.3℃。年总降水量846.6毫米,比历年平均1065.2毫米偏少218.6毫米。全年日照时数1060.7小时,比历年平均1068.5小时偏少7.8小时。
    通过推动干部下访常态化,加大群众工作保障力度,健全群众工作网络,全年信访实现四个“零目标”⑩。全县信访总量为1861件次4021人次,比上年分别下降6%、3%。其中受理群众来信570件次,受理群众来访1099批次3468人次。群众到县集访132件次1872人次,到市个访76件次104人次。县级领导下访群众共671批次,化解问题1195件,累计投入资金1197万元。化解进京非正常上访积案4件,化解市级交办积案20件。完成全国人大、市信访办交办督办信访事项14件,到期办结率100%
    刑事案件立案1647件,破获1025件。查处治安案件5411起,查处率100%,结案5087起,群众安全感指数98.45%。民事纠纷调解3231件,调解成功率99.7%。办理公证案件236件,法律服务案件547件,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98件。上报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2件,死亡人数22人,分别下降4.3%和8.3%。其中,道路交通事故15起,死亡15人;建设施工6起,死亡6人;煤矿安全事故1起,死亡1人。


注 释:
[1] 人均生产总值:按2011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
[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按统计制度新规定,2011年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统计口径由以前“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的工业企业”调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的工业企业”。
[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统计制度新规定,从2011年起,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地方项目投资口径由原“50万元以上”调整为“500万元以上”,相应地对同期数也作了同口径调整。
[4] 邮政业务收入:该指标在2011年的统计口径有所调整,相应地对同期2010年也同口径调整。
[5] 城乡划分:2011年的社零额严格按照新的城乡划分进行确定的,其同期数与原来数据有调整变化。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和其他区域。镇区是指在城区以外的县人民政府驻地和其他镇,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和其他区域。乡村是指本规定划定的城镇以外的区域。
[6] 卫生机构:按2010年调整口径,含村级卫生室。
[7] 城镇经济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是国有经济、城镇集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其他经济单位及其附属机构工作的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城镇个体劳动者及离退休、退职人员、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等按规定目前暂未列入其统计范围。
[8] 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
[9]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本年度同比下降主要原因是样本更换所致。
[10] 信访四个“零目标”:指无到市集访、无进京非正常上访、无群体性事件、无上访人员进京滋事。
[11]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部分数据来自武隆县统计局,其余数据均来自武隆调查队、县财政局、县公安局、县农委、县经信委、县城乡建委、县教委、县交委、县计生委、县科委、县商务局、县市政园林局、县民政局、县环保局、县水务局、县卫生局、县林业局、县扶贫办、县司法局、县人民银行、县信访办、县文体旅游局、县人力社保局、县金融办、县投促办、县安监局、县烟办、县海事处、县运管所、医保中心、劳动就业局、社会保险局、气象局、县邮政局、供电公司、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网络公司等部门和单位。
[12] 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武隆统计年鉴-2012》为准。

版权所有: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002320015 ICP备案:渝ICP备11006838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20200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