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隆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全市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为契机,创新探索生态资源向经济财富的转化路径,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
一、生态家底“摸得清”,价值核算率先探索
完成全域生态“大普查”:形成有效覆盖物质供给、调节服务、文化服务三大类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建立涵盖715处旅游资源单体的生态旅游资源库。
GEP核算率先探索:2021年全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达2393.14亿元,是当年GDP的9.13倍,人均GEP为58.82万元。2022—2024年精细化核算持续推进,推动成果实现空间化、可视化展示。
VEP核算试点突破:以仙女山街道荆竹村为试点区域,配合市级层面开展“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精细化核算研究及示范项目应用,为生态资源精准定价探路。
二、转化路径“走得通”,生态变现活力迸发
生态经济强势引领:近三年累计接待游客超1亿人次,2025年上半年游客总花费109.64亿元。仙女山低空观光、高山避暑房短租等新业态崛起,盘活闲置农房282宗,带动户均增收超万元。页岩气勘探开发建成36个平台152口井,73口井正常产气销售、日产能150万方。
平台交易体系健全:建成生态资源数字化平台,归集数据5900余万条,实现五类资源信息“一屏统览”。农村产权交易额达2.67亿元,创新“高山番茄谷”农文旅融合模式,获评国家AAA级景区。
碳汇水权先行先试:储备林业碳汇资源5万亩,完成全市首笔林业碳汇质押贷款5000万元;杨柳塘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实现生态产业价值交易8580万元,预计可撬动绿色信贷超1亿元。
三、绿色金融“活水来”,赋能生态产业升级
创新金融产品迭出:发放全市首笔取水权质押贷款,创新开发应用景区收益贷、可再生能源贷款等10余款绿色金融产品,绿色贷款余额132.41亿元,同比增长34%,增速高于全市17个百分点。
重大项目加速布局:储备“十五五”生态领域重点项目198个、总投资910亿元,高山番茄谷、国家储备林、荆竹村文旅融合、EOD等项目稳步推进。
品牌价值持续跃升:“寻味武隆”区域公用品牌年销售额超2000万,先后入选全国品牌建设典型案例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案例名单;现有绿色食品60个、有机产品17个、地理标志农产品8个,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近三年达9.9亿元。
四、机制保障“筑得实”,全域联动合力攻坚
机构改革破冰:全市首创成立区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服务中心,组建市场化运营的生态资源转化事业部,配套20余项制度规范。
补偿机制创新:与南川区建立大溪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年均获市级资金1200万元左右;年均落实公益林补偿超3000万元,惠及农户超2万户。
示范频获认可:先后斩获“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7项国家级金字招牌。
下一步,武隆将全力争创国家第二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深化GEP与GDP“双考核”、拓展碳汇交易、打造生态转化样板,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武隆区部门街镇网站
其他网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002320015 ICP备案:渝ICP备11006838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20200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