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号 ]
  • 115002320086900349/2022-00065
  • [ 发文字号 ]
  • 武隆府发〔2022〕24号
  • [ 主题分类 ]
  • 旅游、服务业;文化
  • [ 体裁分类 ]
  • 规划;计划、发展目标
  • [ 成文日期 ]
  • 2022-12-01
  • [ 发布日期 ]
  • 2022-12-29
  • [ 发布机构 ]
  • 武隆区人民政府
  • [ 有性 ]
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隆区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 “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日期:2022-12-29
字体:【 默认 超大
分享:

各街道办事处,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武隆区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区政府第23次常务会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

2022121   

(此件公开发布)

武隆区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十四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武隆文化旅游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五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以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为核心依托,完成了以“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引领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功能布局,全区生态旅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重庆乃至全国旅游发展的旗帜和标杆,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文化旅游“量”“质”齐升。

立足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武隆区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引领、三产融合、强区富民”战略部署,吹响了旅游“三次创业”新号角。“十四五”时期将是武隆提档升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渝东南旅游集散中心、对外联动主城都市区与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全面推进旅游国际化,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绿色发展创新示范区的关键五年。本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贯彻国家和重庆市关于促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重庆市旅游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关于加快推进武隆旅游国际化的实施意见》和“十四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注重处理好事业与产业、传承与创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主要明确“十四五”时期全区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思路、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武隆文旅发展新征程的工作指引。

第一篇 回顾瞩目成就 明确总体发展要求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态势研判

第一节 “十三五”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在武隆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区文化旅游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特色支柱产业。实现了由从名不见经传的“山区的武隆”向“重庆的武隆”到“中国的武隆”,正加快向享誉国际的“世界的武隆”蝶变,旅游已成为世界了解武隆的窗口和世界走进武隆的桥梁。

文化事业更加普惠。全区形成区、街道(乡镇)、村三级文化网络,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建成全区应急广播系统和地面数字电视无线覆盖工程,“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积极组织开展博物馆接待讲解和送文化下乡、全民阅读推广等活动。全面建立“区、街道(乡镇)、村、社”四级文物安全保护网络,现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市级非遗26项、市级非遗传承教育基地5个、市级非遗传承人17人、区级非遗项目161项、区级非遗传承人205人。完成“乌江古镇羊角碛”和“馆藏遗韵”书籍出版。武隆博物馆被核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被评为“2020年抗疫期间优秀网上博物馆”。《武隆年鉴(2018)》获全国三等奖、歌曲《你和我》获全市“五个一工程”奖、诗集《酒和宋词之间的时光》获重庆市文学奖、《抬石号子》获2019中泰艺术交流周声乐展演一等奖、音乐节目《怕你人乖心不乖》荣获2020年重庆市第九届乡村文艺汇演一等奖。

文化产业稳步发展。引进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1个,园区招商影视文化企业160余家,其中新培育规上文化企业20家。《爸爸去哪儿》《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电影)》《极限挑战》等影视综艺节目取景武隆拍摄。成功打造芙蓉洞、仙女山两个研学工场,《智行芙蓉洞》小学版研学实践课程入选2020年重庆市十大优秀科普作品创作研发项目。“印象·武隆”大型实景演出荣膺“重庆市最具观赏价值的文化产业重点项目”,2012年开演以来至2020年累计演出超2700场次,接待游客超350万人次,经营收入超5亿元。“印象·武隆”、懒坝LAB成功创建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45449万元。

全域旅游发展成效突出。构建优化“一心一带五区一网”全域旅游空间格局,接待游客从2450.12万人次增加到3700万人次,增长54.28%,旅游综合收入从75.16亿元增加到180亿元,增长139.49%2020年旅游业增加值实现162957万元,占GDP比重7.27%分别高于全国、全市4.013.4个百分点。作为旅游目的地,武隆从本地化、周边化走向了全国化、全球化。新建(改建)旅游厕所45座,全区84座旅游厕所上线电子地图完成全区文旅资源普查,查明文旅资源单体654处。仙女山机场实现通航,白马山天尺情缘景区、懒坝国际禅境艺术度假区、归原小镇、仙女山·树顶漫步等投入运营,建成乡村旅游示范村20余个(点)美丽乡村示范村9个,推出避暑康养游、古寨风情游、慢享时光游、山乡田园游、梦里水乡游等5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全域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入围《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和《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精品案例》。

文化旅游品牌创建成绩显著。区获得“国家绿色旅游示范基地”“全国通用航空旅游示范单位”“中国十大旅游管理创新奖”2018全国最受欢迎全域旅游目的地”2019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十佳区2020十大最佳品质景区奖”等荣誉称号,成功创建全国森林喀斯特旅游文化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白马山天尺情缘景区、龙水峡地缝景区、芙蓉江景区归原小镇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仙女山街道荆竹村、后坪文凤村、芙蓉街道堰塘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火炉镇保峰村(呐溪原乡)成功创建第一批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仙女山游客中心成为重庆市唯一入选文化和旅游部首批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单位。

文化旅游招商引资规模空前。全区招商引资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五年累计洽谈引进项目25个,计划投资420亿元,其中100亿级项目2个、50亿级项目2个、30亿级项目1个。

文化旅游交流传播更加广泛。积极发挥“世界自然遗产联盟”“全国百万景区联盟”“5A级景区联盟”“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武陵山文旅发展联盟”“大武陵山片区”“渝东南旅游联盟”等平台作用积极参与川渝10+3精品景区营销推介活动,与周边知名景区打造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与遵义市、九寨沟县签订文旅合作协议,与乐山市缔结友好城市,与大邑县西岭雪山缔结姊妹景区,与170余家“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旅游景区实现资源共享互推。建立喀斯特国旅资源库,签约458家全国旅行社开展订单式营销合作,开通山西专列游武隆”“熊猫专列”“武隆之星旅游专列等。2019年第二届“西洽会”,“武小仙”“隆小马”旅游吉祥物精彩亮相,“晒旅游精品·晒文创产品”活动获最佳传播奖。连续举办16届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3届“绿色发展实践国际论坛”、4届国际百公里越野赛、14届重庆市芙蓉江龙舟锦标赛及仙女山国际冰雪季、国际露营音乐节、国际风筝节、度假区啤酒节、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等活动创新开展集团营销,综合运用平台营销、影视营销、联盟营销、事件营销等推介手段持续放大“自然的遗产·世界的武隆”“人间仙境·度假圣地”等品牌效应。武隆旅游境外营销i-WULONG国际网站面向全球进行发布,FacebookTwitter等境外顶级社交媒体大力宣传武隆旅游形象广告、线路产品、营销活动等图文讯息,与瑞士、匈牙利、新加坡等11个国家进行了友好合作交流,缔结格林瓦德等3个“国际友城”,仙女山与瑞士少女峰结成“共建景区”。

文化旅游管理服务创新领先。原区文化委、原区旅发委于2019年合并正式挂牌成立区文化旅游委,机构改革圆满完成。成立武隆区文化旅游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制定并印发了《武隆区乡村旅游经营户等级划分与评定细则(试行)》《武隆区民宿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细则(试行)武隆区民宿管理办法(试行)》等评定体系。建立政府主导旅游模式,实现景区所有权、保护权、经营权、开发权“四权统一”。“一部手机游武隆”亮相首届智博会,全域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加快推进。

第二节 “十四五”发展态势

从国际层面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世界旅游格局正经历深度调整。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和重要的入境旅游目的地国,在世界旅游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从国家层面看,我国正打造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美丽中国、文化强国、乡村振兴、“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正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推动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和重要载体。随着“Z世代”人群以及5G、新基建、祼眼3DAR/VR、元宇宙、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人群、新技术的到来数字科技、夜游、旅游演艺等文旅消费快速发展,在线文化娱乐企业跨界涉旅营运、传统旅游业混业经营,为武隆以国际化为引领的“三次创业”新产品、新业态、新产业集群注入了发展新动能。

从市级层面看,全市提出了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建设成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在全市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总体战略目标下,“一区两群”空间布局优化效能持续释放,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文旅融合发展扎实推进市委市政府支持武隆与涪陵、南川一体化发展,支持武隆旅游国际化发展和凤来新城开发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向纵深推进,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国际人文交流城市建设持续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各项前期工作积极筹备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山清水秀的美丽之地建设稳步推进。

从区级层面看,“十四五”时期将是武隆文旅融合、旅游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我国旅游新时代呈现出大众化旅游高质量旅游旅游链重构旅游融合发展创新驱动发展入境旅游振兴发展等特征下结合市场需求趋势信息获取方式旅游组织形式游客结构分析旅游营销模式旅游消费特征及出行方式等新时代旅游市场发展趋势武隆全面开启了以国际化为引领的武隆旅游“三次创业”全区正抢抓机遇,高位布局,高质量建设渝东南地区开放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和展示区。随着航空、高铁高速时代加速到来,武隆城区、度假区、景区、产业园区和旅游辐射区产城景融合发展将加快推进。

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武隆属于欠发达地区,距离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整合不够,文化特质彰显不够文化原创能力和市场推广能力有待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整体投入不足、城乡发展不够均衡、部分乡镇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文化产业整体实力不强,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核心竞争力有待增强。全区旅游资源开发不均衡,四季旅游产品及夜游产品仍是短板,国际化高端化旅游产品供给不足,存在入境游总量不大、增幅不快、结构不优,国际化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尚不完善,国际化的旅游交通便捷程度不高国际化的旅游环境亟待优化等问题。旅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体制机制不活营商环境不优多元市场主体不发达旅游人才国际化还需加强。

综合研判,武隆旅游从无到有,历经了以发现芙蓉洞为起点的“一次创业”(19942007年),实现了以旅游为核心产业的发展目标以武隆喀斯特“申遗”成功为契机的“二次创业”(20082021年),实现了全区旅游跨越式发展。“十四五”时期,是全区与全国全市一道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五年以国际化为引领的武隆旅游“三次创业”具有贯彻国家战略落实区域发展推动示范引领等重要意义,武隆要理解新时代要求、站位新历史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文化的应有之义,强化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全面推进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奋力谱写武隆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紧扣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重大部署,聚焦“做深产业链,提升贡献度”主线,加快推进以国际化为引领的武隆旅游“三次创业”,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全市“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目标定位和“行千里·致广大”价值定位,继续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武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文旅工作任务要求,完善和提升现代公共文化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现代旅游业体系、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在深化文旅融合中,挖掘新潜力、激活新要素、集聚新动能,推动武隆区文化旅游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新局面。

第二节 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2025年,构建起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格局,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旅游产业的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全面提升,游客接待量达到5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45亿元,入境游客量达到200万人次,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3%,成功创建全国首批重庆首个世界级旅游景区,力争成功创建全国首批世界级旅游度假区成为国内观光、休闲、度假、康养、山地户外运动首选旅游目的地基本建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2035年,入境游客量达到300万人次,国际节庆会议及活动数量达到15个,国际友好城市数量达到10个,国际知名旅游饭店总量达到8家,入境旅游骨干企业数量达到3家,驻境外旅游机构办事处达到3导游外语普及率达到80%。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到8%19%。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文化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旅游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旅游产品结构全面优化,旅游产品体系全面建成,旅游管理及服务达到国际一流水准,形成旅游产品的全球吸引力、旅游产业的全球竞争力、旅游市场的全球影响力,全面建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2. 具体目标

——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以武隆旅游国际化建设为引领,以世界自然遗产—喀斯特为特色标识,对标世界级旅游景区标准,整合天生三桥、仙女山、芙蓉洞等世界级景区资源,创建武隆喀斯特世界级旅游景区。优化国际旅游服务环境,创新开展国际旅游宣传营销,强化旅游市场监督管理,初步形成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培育国际化的旅游品牌,持续吸引入境游客源,优化服务体验,保障游客权益。通过加强品质提升品牌塑造,建设成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建设高质量全域旅游样板。优化全域旅游空间格局,立足优势资源,实现错位发展。增强配套设施,丰富旅游业态,打造示范项目,全域旅游产品及产业结构完成转型升级,成为全市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展示平台。

——建设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充分发掘喀斯特文化、纤夫文化、爱情文化等文化内涵,加快推进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推动文旅产业加快融合,做深“6+4文旅产业链条,全面提升“文旅+”产业能效,充分发挥武隆文旅产业发展优势,依托旅游机场、世界自然遗产地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把武隆打造成为武陵山区旅游集散中心、渝东南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成功创建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建设文化强区。推动大武陵区域文化惠民、地方文化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建成普惠性、标准化、均等化、可持续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长足发展,争取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市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市级文化产业园区1市级乡村文化乐园2文旅综合体3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专栏一 文化和旅游业“十四五”发展主要指标(预期性)

分类

指标

单位

2025年

建设

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游客接待量

万人次

5000

其中:入境游客量

万人次

200

过夜游客占比

%

16.5

旅游综合收入

亿元

245

新开航线数量

12

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13

国家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数量

7

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数量

2

市级以上旅游度假区数量

2

其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数量

1

康养基地(康养小镇、康养社区、康养基地等)数量

≥5

户外运动(山地运动、水面运动、野外运动等)基地数量

≥5

中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

2

建设

文化强区

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

平方米

800

人均享有四馆一中心服务

3.5

规模以上文化企业

≥25

年创作文艺作品

5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6

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

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1

市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2

文旅综合体

3

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1

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4

市级文化产业园区

1

市级乡村文化乐园

2

第三节 发展战略

1.绿色发展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以生态文明引领全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注重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进武隆以文化旅游的绿色化发展成为武陵山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示范。

2. 国际化引领战略坚持全球视野的战略思维,以国际化为引领,创新制定内陆山地地区旅游国际标准围绕国际化视野、国际化标准、国际化关注、国际化参与、国际化引领的“五个国际化”,深刻把握文化和旅游发展趋势,推进文化旅游国际化升级,聚焦文化旅游方面的自由化便利化,以质量优先、效益优先、品牌优先为指引,提升旅游供给、服务质量和行业治理的国际化水平。

3. 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以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实现旅游产业能级提升;坚持以建设高品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为抓手,实现旅游服务和监管环境的优化提升;坚持以国际标准和国际化引领为准绳,实现武隆旅游国际化全面提升,全面建成世界级旅游景区、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4. 产城景融合战略以旅游业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走一二三产业主动“+旅游”的融合发展路径打造更多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把握“产城景融合”理念,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实现全域景观化、景区化,营造山水特色休闲城市风貌,打造主客共享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国际化的文旅生活体验目的地。

5. 主客共享战略武隆文化旅游发展不仅要为外来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本地居民的利益,实现“主客共享”,共享休闲和游览空间,居民可以从休闲中享受高品质的生活,休闲中的居民本身也是游客体验的人文风景。

第二篇 建设文化强区 提升文化软实力

第三章 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第一节 推进文艺精品创作

1.培育创作本土文化精品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健全重大现实、历史题材创作规划组织机制,加强围绕武隆地方特色文化的题材创作,鼓励和组织作家、艺术家下沉景区、乡村,以普遍组织、重点扶持相结合的方式,创作出一批在全市、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小说、散文、诗歌、摄影、书法、绘画和音乐精品,展示武隆人文积淀和旅游发展成果。常态化组织各类作品创作采风、研讨会,广泛发动区内外、国内外名家写武隆、画武隆、唱武隆、拍武隆、传武隆。举办文化旅游惠民活动、文化艺术精品进校园等多种形式的展演。积极组织区优秀剧目、作品参加各重要时间节点、重大主题的市级重要展演活动。培育特殊群体文化服务品牌,面向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创作一批文化艺术作品,支持残疾人创作出版文学艺术精品力作,进行公益性展演、巡演。

2. 建立文艺创作激励机制财政设立专项基金扶持创作,注重对原创、新品、精品项目的全程跟踪扶持。聚焦重庆艺术奖、重庆文学奖,设立武隆区文艺奖,发挥评奖导向作用,营造浓厚氛围。加大奖励力度,对获得全国性、全市重大奖项的优秀作品和创作人员给予奖励。通过社会征集、项目扶持,实现文艺原创支持在产品类型、平台载体、所有制上全覆盖。鼓励文化企业、名家发扬工匠精神,在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领域精耕细作,竭力打造“高峰”之作,推动原创内容向出版物、影视剧、戏剧演艺、动漫游戏等文化产品转化。

专栏二 文化艺术创作生产工程

武隆文学系列:出版武隆文化专著4本。

武隆映像系列:拍摄武隆自然纪录片1部、人文纪录片1部,策划国际水准电影或电视剧1部,拍摄景区动画片1部,推出原创歌曲1批。

武隆丹青系列:推出美术、书法等主题展览5场。

武隆光影系列:推出主题摄影展览5场。

武隆登峰系列:申报市级文艺获奖作品10个。

第二节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优化城乡公共文化供给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等重要时间节点、重大事件、重要决策,举办系列主题群众文化活动。大力开展流动文化服务,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延伸公共文化服务范围。全面深化乡村文化振兴,支持基层挖掘、开发、利用民俗民间文化资源,充实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保障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进一步加强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等的公共文化服务。组建未成年人文化活动基地3个、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活动基地2个、社区文化活动基地4个、乡村文化活动基地8个。派专业人员进行文艺培训指导,开展学习观摩和经验交流,培育示范基地,带动全区群文活动。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打造“书香武隆”,促进全民阅读及市民终身读书学习。图书馆每周免费开放时间不低于60个小时、文化馆每周开放时间不低于56小时、博物馆全年免费开放时间达到相应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全年免费开放时间(错时开放)3000小时以上。继续开展送文化下乡、全民艺术普及等文化惠民工作,每年组织开展文化下乡活动156场次以上,打造13个有影响力的全民阅读活动品牌。

2.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实现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全部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建成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适时推进乌江博物馆、区美术馆、新公共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建设,完善文化馆功能设施和免费开放空间布局,建成免费开放客流统计系统,新建一批覆盖城乡、景区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城市微书房、朗读亭等全民阅读设施,在仙女山机场、客运枢纽及商业街区、景点景区等游客集聚区,配备主客共享的文化服务设施,包括阅读推广、非遗展示等。标准化建设芙蓉街道、双河镇、土地乡、黄莺乡等一批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各乡镇、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力争将博物馆纳入市财政支持,逐步提高补助标准。力争把社区文化服务中心纳入地方财政支持。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更新工作,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立足文化惠民、文旅融合、军民融合,以现代理念规划建设集中安置点、公租房社区、部队及周边基层文化阵地。深化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专项治理活动,强化服务效能,评定一批示范点。完善文图总分馆常态运行机制,进一步建设直属分馆、特色分馆,扩大分馆和基层服务点覆盖面,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总分馆制建设。

3.提高文化场馆使用效率推动文化场馆设施向公众开放,鼓励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学校文体设施向社会开放。鼓励文化场馆开展公益活动,打造广场舞展演、社区艺术节、职工歌咏赛、闹元宵等系列群众文化品牌活动。鼓励文化场馆机构增加与其职能相适应的节庆赛事、文化教育、创意商品开发等经营性文化服务项目。鼓励群众文艺团队、社区文化服务组织和民间文艺协会等提供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建立多元主体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探索在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以及其他文化场所拓展旅游宣传服务功能

4.推广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落实《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继续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地面数字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建设,实现全覆盖。升级完善武隆区群众文化云,统筹区乡村一体化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统筹武隆文化资源信息库、数字博物馆、数字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和数字图书馆等数字馆(库)建设,构建统一的公共数字文化基础平台,开放各类数字资源,建设文化总馆和分馆客流统计系统,并接入市级文化大数据体系。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和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加强利用“巴渝文化云”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入户。线上线下相结合全新推广全民阅读、全民艺术普及等工作。实施好群众文化活动网络直播、录播项目。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要求,切实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

专栏三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工程

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区公共图书馆、区美术馆、乌江博物馆等文化设施,新建一批覆盖城乡、景区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城市微书房、朗读亭等全民阅读设施。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芙蓉街道、双河镇、土地乡、黄莺乡等一批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一批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各乡镇全面实施一个文化健身广场、一套室外音响、一支文艺宣传队和一场文艺演出等工程。加快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作管理,激活基层文化设施活力。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公共数字文化网址大全,集群化微信公众号矩阵,推行一站式”“指尖文艺服务。

公共文化品牌:推进一站一品”“一村一特色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按照一镇一亮点,一村(社区)一特色的要求,自上而下,打造公共文化阵地服务品牌、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城市文化活动品牌,不断提升各级群众文化活动阵地的品牌影响力。

第三节 推动媒体事业快速发展

1.加快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探索推进区融媒体中心“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模式,建立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一体化组织架构,实现机构的深度融合。组建区融媒体公司,与区融媒体中心进行融合办公,深化探索“媒体+政务+商务”运营模式,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实现媒体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构建利于移动端媒介内容优发、快发要求的新型采编制作播发流程,形成“集中策划、统一调度、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全媒传播”新型全媒体传播体系,实现全媒体平台生产流程的深度融合。构建区融媒体中心与区融媒体公司一体化的薪酬考核体系,构建“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全员绩效机制,实现考核机制的深度融合。

2.巩固壮大主流媒体阵地提升融媒体舆论引导水平和主流媒体传播效能开展融媒体引导传播机制创新改革试点建立独立新媒体发布平台推进融媒体内容体系和媒体业态创新提升全区主流网络视听媒体内容发布和网络产品带货服务能力结合5G移动互联网VR/AR等新技术和户外大屏楼宇视频车载视频可穿戴设备等新媒体创新传播方式提升宣传效果打造一批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节目栏目和网络视听作品深化拓展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扶优扶强工作大力实施广播电视“人才驱动工程”,实现广电系统专业技术的高级职称占比达5%,中级职称占比25%以上。强力打造广播电视品牌栏目2-3个,引进或原创1-2个高质量大众娱乐节目。力争广播电视新闻等作品获国家级奖励。

3.加速媒体软硬件设施建设完成区融媒体中心的全媒体直播间、录配音间、演播室等新址二期建设,逐步推进融媒体中心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的软硬件建设,全区地面数字电视无线覆盖和调频广播无线覆盖达到100%,完成地面数字无线覆盖工程的主站设备安装、辅站及补点站建设。利用国家对老少边及欠发达地区对应急广播建设的支持,完善区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完成国家级、市级、区级、镇级、村级五级联网,并与气象、应急管理、水利等横向部门进行信息的对接。全区新增应急广播终端970达到2200实现全区1351个农业社全覆盖。区应急广播系统通过有线电视覆盖网、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系统、5G网络实现所有应急终端的双路由接入,广播终端太阳能供电系统配套建设558套,普及率达到25%。利用中广宽带电视跨运营商网络支持5G接入的优势,大力推广宽带电视在农村和商客领域的覆盖接入,完成20个地面数字电视补点站与2个地面数字电视主站的单频网组网建设,节目内容由现在的16套提升到24套。有线电视、中广宽带电视、地面数字电视完成区县本地节目、重庆市有线电视节目、中央节目传输,武隆电视台接入电信移动电视网络使本地广播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达到99.5%,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100%,做到广播电视市场经营与公益服务统筹发展。

4.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着力推进区融媒体中心的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平台建设,不断增强旗下客户端网络聚合能力,丰富政务、民生信息和服务、社交功能,使群众聚集起来,做大做强网络平台,充分占领网络舆论主战场。推进区融媒体中心把内容生产重点向移动互联网转移,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精准用户画像,精准生产用户喜欢的内容,增强移动互联网用户黏附力密切关注视频化、智能化、5G带来的新应用新业态,主动适应媒体发展新趋势,应势开拓、开办、开通新渠道、新场景、新媒介,未雨绸缪占领新型传播阵地大力培养全媒体人才,构建全媒体采编、平台运营、网络技术等人才体系。全面提高区融媒体中心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力争建成全市一流的融媒体中心。

5.加快推进智慧广电建设推动广电智慧电梯项目的实施,赋予电梯预警系统具备应急广播和应急信息发布的功能。利用覆盖全区各村、各乡镇的广电智慧社区平台,探索解决村级信息发布专业人员和播出传输渠道缺乏短板通过智慧社区平台及时发布乡村振兴信息,快速传递最新“三农”资讯,聚焦村社热点,解读“三农”新鲜话题,全方位展现本地乡村振兴成果、推进“三农”建设利用广电网络终端完成村务公开、档案查询、雪亮工程监控查看、电费缴纳等便民服务,让智慧广电网络成为服务群众的工具。利用广电覆盖全区镇村的有线电视光纤网、智慧社区覆盖网、地面数字电视网、应急广播覆盖网、5G移动网络、广电物联网打造智慧广电公共服务平台,建成一批面向社区服务、城市管理、文化旅游、智慧教育、远程医疗、政务服务的落地项目。

第四章 加快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第一节 做大优势文化产业

1.升级文化影视传媒产业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推动广播影视产业数字化转型。依托武隆“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取景取材优势,以剧本孵化、纪录片生产、外景拍摄等环节为突破口,带动打造影视制作全产业链基地,建成文化演艺旅游目的地和全国知名影视文化基地。

2.强化文化演艺夜游产业以“印象·武隆”大型山水实景剧为龙头,积极开发景区演出剧目,丰富演出内容,加强包装和营销,做强一批文化演艺旅游区。融入武隆特色文化,打造爆款光影演艺产品,推出芙蓉江“幻光水世界”“魔法森林”白马山“仙马奇缘”夜间创意项目,提升夜间经济。

第二节 扶持特色文化产业

1.健全特色文创体系持续推广“武小仙”“隆小马”IP形象,大力发展工艺美术、网络视听、动漫游戏等文化产业。振兴传统工艺,探索品牌化集群化发展,升级蜡染、手工竹编等传统工艺产业。积极培育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产业,推动创意设计服务与农副产品加工融合发展,提高农副商品文化附加值。丰富文化产业体系,引导布局文化商品制造、艺术品创造和交易、文体会展等产业。健全文化市场中介服务机构,推进文化产品市场、文化要素市场和文化资产交易市场发展。

2.加强文化产业集群弘扬长江文化传承巴蜀文化助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打造文化产业平台,发展文化产业聚集区,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文化创意园、文化产业基地、艺术品交易市场,推动文化要素资源专业集聚发展。推动动漫、游戏、文创商品、广告、包装、书画、数字文娱制造、数字展示、数字娱乐等服务类型的文化产业园建设,落实武隆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凤来新城创意文化产业园,打造艺术园区、文创集市,搭建时尚文化产品的展示和交易平台,孵化文化创意企业和文创项目。发挥仙女山机场的便捷交通条件、独特的旅游资源和地域特色,加快文旅产业集聚。做强文化节庆赛事产业,重点发展文艺节庆和文化体育赛事,升级现有赛事配套设施。

第三节 培育文化市场主体

1.培育文化市场多元主体鼓励各类企业有序进入武隆文化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创意服务、文化装备生产、文化投资运营等开展文化产业招商,力争引进一批业态新、潜力大、带动强的文化企业落户武隆,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在传媒、影视、演艺、文化投资、数字文化、文化旅游等领域培育有实力的文化产业集团。到2025年力争新培育5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使之成为全区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培育文化市场中介服务机构,构建文化产业“双创”服务体系,引导文化领域众创、众包、众扶,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

2.健全文化市场监管体系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和执法,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促进文化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形成权责明确、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体制,加强文化知识产权保护,打击文化领域盗版侵权行为。

专栏四 文化产业发展工程

产业集聚区建设:聚焦影视传媒、数字文创、动漫游戏等重点领域,建设一批业态集聚、功能提升的文化创意园区。建设武隆国际影视基地、武隆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项目、凤来新城创意文化产业园、仙女山文旅产业集聚区;培育文创街区3个。

市场主体培育: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创新体系,新培育5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建立武隆文化市场服务平台。

文创品牌培育:以世界自然遗产、影视文化、传统工艺等为核心IP,培育知名文创品牌3个。

夜游产品打造:提档升级“印象·武隆”,打造芙蓉江“幻光水世界”“魔法森林”、白马山“仙马奇缘”等。

第五章 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

第一节 科学保护利用文化遗产

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保护思路,正确处理文化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文化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健全实物保存、技艺保存和数字保存三大遗产保护体系,实现由注重抢救性保护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由注重文化本体保护向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转变,全面提升武隆区的文化遗产保护水平。

第二节 做好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

1.加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夯实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加强尚未核定公布为文保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措施。推动文物保护由抢救性保护为主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加强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濒危文物抢救保护。加大对传统古镇、古村落、古建筑、古寺庙、古祠堂、古墓、名人故居等挖掘保护,着力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建设和申报。贯彻落实《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92022年)的实施意见》,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加强对四川二路红军游击司令部政治部旧址、白马山战役遗址武隆大唐·宰相城历史文化小镇等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及传承,整体修缮李进士故里、长孙无忌墓、大石箐石林寺、土坎老县城及商周遗址、刘秋佩故居等。

2.加强可移动文物保护继续实施馆藏文物保护修复计划,重点开展出土文物、民族文物、革命文物等特色文物抢救修复工作。加快建设乌江博物馆,规划建设重庆解放·武隆白马山战役陈列馆、武隆羊角纤夫文化展览馆等。完善博物馆文物收藏单位库房设施设备配置,推进博物馆智慧库房建设。加强文物安全防范和执法,对接全国文物安全监管平台,构建以地面物联网视频监视为基础的技防设施,辅以消防物联网监控和安全监管01人员智能巡检等功能,实现对文物、博物馆单位24小时远程监管,并加强与公安、消防救援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同配合的综合执法机制。

第三节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1.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状态不同,以传承人培养为核心,建立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对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进度,建设武隆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字资料库。

2.建设一批非遗文化场馆设施根据城市特色和发展需要,规划和建设一批小型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支持行业、企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场馆。推进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传承,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就业工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创建。

3.培养一批非遗文化传承人加强传承人培养,扶持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基地。继续推进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及传承人培养。建立各级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状况评估制度,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规划编制。

专栏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

场馆设施建设:培育非遗特色产业集聚区5个,建立非遗传习所5个,培育一批非遗特色小镇和村落,建设一批非遗主题生活美学场景。

非遗申报:新申报国家级非遗1项,市级非遗4项。

第三篇 以国际化为引领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第六章 优化全域旅游空间格局

第一节积极融入重庆市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

依照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十四五”期间重庆市将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国际旅游枢纽城市着力打造大都市大三峡大武陵旅游目的地加快构建重点突出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一区两群”旅游发展新格局。武隆将把握战略机遇,积极融入渝东南武陵山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推进武隆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协同建设“武隆彭水黔江酉阳”乌江画廊生态旅游示范带和“石柱彭水黔江酉阳秀山”武陵山区民俗风情生态旅游示范区,联动区域发展。

第二节持续优化武隆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立足国土空间规划与要素配置、产业基础,强力推进以国际化为引领的武隆旅游“三次创业”结合武隆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62030)》以及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总体目标充分将旅游空间布局与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旅游廊道、资源保护相衔接持续优化“一心一堡一带四区一网”的全域旅游空间格局,引导空间协调发展,推进各板块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一心突破。以武隆城区为核心,促进城区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融合发展力争成为产城景融合发展的全国典范。以“文旅亮城”增强城旅空间吸引力,重点强化中心城区“一江两岸”滨水空间营造完善城区国际化旅游服务功能和集散功能通过城市旅游产品构建、城市景观升级、在地服务体系三大路径,推进一批文旅消费场景、网红打卡点建设,着力更新城市旅游休闲功能,构建城旅共兴、主客共享的消费体系,创建市级休闲旅游街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山水·滨江休闲”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彰显未来风、凸显国际范、尽显武陵韵的乌江国际山水园林城市

一堡崛起。以凤来新城为中心,利用“武隆南川”一体化发展优势,传承区域文脉传承民族记忆推进完善旅游集散、美食体验、多元住宿、消费升级等要素配套,全面完善交通体系、产业功能、旅游功能、服务功能构建康养度假文旅新产品新业态,推进景城一体化建设。在新城城区建设绿道公园植入餐饮、咖啡厅、书吧等消费业态,融入公共艺术、亲子互动、运动健身、文化创意等休闲场景,把凤来新城建设成为积极融入主城都市区的文旅融合桥头堡,主城近郊康养、度假、休闲优选胜地和产城景融合发展先行区。

一带升级。联动彭水、黔江、酉阳协同打造乌江画廊生态旅游示范带,开发“乌江画廊”水上游线突出峡江风貌、喀斯特地貌、古镇山寨等特色,以“千里乌江·百里画廊”核心景区为主线,带动芙蓉江、大溪河、木棕河等沿线旅游发展,建设武隆全域旅游体验式交通廊道世界知名体验式河流黄金旅游带。重点推进“乌江水秀”大型实景演艺、乌江画廊蓝色风景带江口镇银厂水上运动基地等水上项目建设建设羊角温泉休闲康养小镇,打造千里乌江第一温泉古镇和世界知名温泉度假康养目的地深化乌江纤夫文化体验,策划画廊观光游、纤夫体验游等文化体验产品,形成水上、岸上旅游互动,凸显综合性亲水休闲目的地的差异化特色

四区带动。仙女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对标《世界级旅游度假区评价指引》以国际高品质亚高原避暑康养度假为建设发展重点,对标国际品牌、服务质量、产品业态,以重大文旅项目建设丰富四季旅游度假产品,提质建设康养、文化、艺术、科技等特色项目,实施世界一流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世界一流的旅游产业规模建设工程、世界一流游客满意度提升工程、世界一流知名度提升工程,打造仙女山世界级旅游景区和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加强国际化的产品创新与设计丰富雪场旅游项目,增设智慧化滑雪设备,积极推介观光滑雪套餐,使滑雪与各种IP充分结合提升休闲度假产品对休闲度假产品进行整合,做精生态观光、康体娱乐、避暑疗养、滑雪滑草、夜间娱乐等产品品质和特色引进新项目植入新业态重点建设仙女山国际文旅生活小镇仙女山国际生态康养小镇、仙女山科学营、中国武隆懒坝LAB项目、“仙女山·树顶漫步”自然教育营地等新业态项目。丰富夜间产品,引进夜间动物园。按照世界级旅游景区标准,大力推进景区景点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度假区交通可达性,形成向外“快速通达”、内部“慢行便捷”的旅游交通网络。加速服务标准国际化,引进国际品牌酒店、国际品牌餐饮,建设国际化的商圈、购物街。加强国际化旅游信息标识系统的智能便利化建设,以国际标准完善旅游引导系统,设置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等。加强国际级的运营推广与组织策划国际水准的品牌节会,做强仙女山避暑度假、康养度假品牌白马山旅游度假区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标准,丰富完善特色餐饮、民宿客栈、房车露营、户外拓展、研学教育、茶产品加工业态布局,打造观光游览、婚恋会议、亲子娱乐、休闲运动和森林康养等四季休闲产业,优化“3+X”度假区空间布局,重点推进天尺坪度假片区、万银度假片区、车盘度假片区3大旅游度假片区及白马山五大景区整体协调建设,深度传播白马山爱情故事,高标准打造万银、黄莺大峡谷、大洞河等旅游景区(景点),重点推进白马山高端文化休闲度假小镇白马山旅游度假区运动康养综合体、白马山浪漫婚恋基地、沉浸爱情集市等项目融入“仙马奇缘”等夜间体验项目,打造天下情侣文化体验旅游地、全国森林康养度假示范区。建设云上恋桥项目通过与仙女山索桥的连接,进行旅游线路的串联,推进文旅产品的互动,联动打造成为世界级的旅游度假精品。芙蓉江亲水风情休闲区以芙蓉洞、芙蓉江、芙蓉湖等景区景点为核心点,挖掘芙蓉江流域仡佬族、苗族等少数民族风情文化,以“产业+文化+度假”为特色打造芙蓉湖周边以峡谷游览观光、水上运动、现代庄园为重点的国际山水田园旅游度假区建立国际化智慧景区服务标准提质旅游服务建设成为重庆市级旅游度假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提升芙蓉洞芙蓉江遗产旅游区,打造芙蓉江运动乐园积极推进芙蓉江“幻光水世界”芙蓉仙山旅游度假区项目湖隐芙蓉湖旅游度假村综合项目等建设提升盘古苗寨的景观风貌打造田家寨仡佬族民俗风情古村建设竹子溪水上旅游项目,形成特色水上游线通过虚拟技术、裸眼3D、声光电等科技手段打造国内首条科幻峡谷游船旅游产品桐梓山国际户外探险运动区依托后坪喀斯特天坑群、洞穴系统和峡谷资源,丰富户外运动项目,开发户外探险线路,提档升级武隆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将桐梓山建成国际户外探险运动旅游区。依托后坪建设国际户外探险运动基地,借鉴新西兰皇后镇的经验和模式,开发空中陆地地下一体的立体游赏模式,引进DISCOVERY探险主题乐园等国际探险运动项目。推进后坪高山民族风情小镇打造以惊奇探险与极限体验为核心的国际探险公园力争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依托后坪苗族土家族乡沧沟乡大田村天池苗寨、犀牛寨、土鱼溪、董家河等形成特有的传统村落群开发民俗文化体验产品,展现地域文化魅力。

一网串联。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精心布局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以线串点,以线连片,构建具有渝东南武陵山区地域特色的国际乡村旅游休闲游憩网策划包装更多具有地域风味的“沉浸式”“慢生活”乡村旅游产品打造国际视野的民族民俗乡村旅游和乡村生活体验旅游目的地强力推进“官桥·云村”乡村生活旅游综合体呐溪原乡提档升级项目凤舞黄渡等一批区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打造一批自然环境优美、接待设施配套、旅游休闲设施完善、旅游服务水平高的乡村旅游点。持续开展全国和市级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和重点村创建,启动国家A级旅游景区建设。结合“武陵山上好田园”,培育发展一批田园综合体、产业观光园和农旅融合综合体。持续推进避暑康养游、古寨风情游、慢享时光游、山乡田园游、梦里水乡游5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加大乡村旅游人才培育引进力度,提升乡村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水平,提升乡村旅游产品质量和档次。

专栏六 “十四五”时期重点旅游项目

武隆城区“特色山水·滨江休闲”国际旅游城市:高铁新区、半山城区、武隆城市客厅、中堆坝商圈项目、武隆喀斯特文旅休闲中心、武隆区体育公园等。

凤来新城文旅融合桥头堡:武隆区凤来新城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大石箐石林寺文物保护项目、刘秋佩故居修缮保护项目、武隆区高寿乡旅项目等。

乌江画廊生态旅游示范带:乌江画廊蓝色风景带项目、羊角温泉休闲康养小镇项目、江口镇银厂水上运动基地等。

仙女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仙女山景区提档升级项目、仙女山国际文旅生活小镇项目、仙女山文化艺术特色小镇、仙女山科学营项目、仙女山国际生态康养小镇项目、中国武隆懒坝LAB目、阳光童年项目、仙女山“树顶漫步”自然教育营地综合开发项目、仙女山荆竹户外运动营地、仙女山天文科普基地、武隆区国际文化艺术展览中心项目等。

白马山旅游度假区:白马山高端文化休闲度假小镇项目、白马山战役陈列馆布展项目白马山旅游度假区运动康养综合体天尺情缘景区提档升级项目、白马山浪漫婚恋基地云上恋桥文化产业项目沉浸爱情集市等。

芙蓉江亲水风情休闲区:芙蓉洞景区提档升级项目、芙蓉江运动乐园项目、芙蓉仙山旅游度假区项目、湖隐-芙蓉湖旅游度假村综合项目、田家寨仡佬族民俗风情古村等。

桐梓山国际户外探险运动区:天池苗寨提档升级项目、沧沟大田水美乡村项目、木棕河漂流项目、后坪片区国际户外探险运动基地、二龙洞-犀牛寨亚洲最高洞厅探险科考项目、沿沧河大峡谷水上户外运动营地等。

国际乡村旅游休闲游憩网:“官桥·云村”乡村生活旅游综合体、呐溪原乡提档升级项目归原艺术农业旅游项目、特色乡村疗养民宿项目、武隆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项目等。

专栏七 “十四五”时期全域旅游格局图


专栏八 “十四五”时期乡村旅游主题线路图


专栏九 “十四五”时期重点旅游项目布局图


第七章 打造国际化旅游产品集群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强力推进以国际化为引领的武隆旅游“三次创业”,全面做强“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国际山地休闲度假”“国际户外运动胜地”“武陵山渝东南生态民族文化特色旅游”“国际体验式河流黄金旅游带”五大国际旅游品牌加快建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第一节 做深“6+4”文旅产业链

1.丰富研学产业链挖掘世界自然遗产和武隆特色文化,对标国内国际研学群体需求,着力提升研学旅行产品的丰富化、标准化、特色化、创新化,到2024年力争创建国家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1个、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1个、重庆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或营地23打造“乐游武隆”研学品牌,按主题建成世界喀斯特科普教育基地、中国亚热带生物研学科普基地、中国天文科普重要研学基地、中国武隆特色艺术研学基地、乌江流域特色文化研学基地,最终建成世界级研学示范基地。打造地质科普研学主题围绕“世界喀斯特探奇”核心主题,加快武隆喀斯特研学工场、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建设,举办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发展论坛、武隆喀斯特国际户外运动赛事打造世界喀斯特文化体验中心中国喀斯特研学旅游目的地以仙女山高山草甸、白马山植物基因库研学为依托,打造自然科普研学主题项目结合天文科普研学主题开发以仙女山、白马山为主的星空研学,启动仙女山天文馆建设,营造宇宙沉浸感加快启动“暗夜经济”相关项目,发展星空观测、星空摄影互动沉浸式影院互动演示厅假如剧场等“暗夜产品”培育和引进专业研学旅游机构研发主题鲜明、具备地域代表性、学科典型性的研学专业教材,打造全国研学导师(武隆)培训基地、全国高校毕业生(武隆)实习基地。

2.提档运动产业链坚持专业赛事与大众参与融合推进,依托仙女山、白马山等喀斯特地貌条件为核心旅游资源,以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为牵引,将百公里山地越野赛等赛事升格为国际品牌赛事。建设仙女山国家亚高原训练基地,推进国际探险公园等项目,推出山地户外运动旅游精品线路,打造国际知名的山地户外运动胜地。做强仙女山滑雪场,打造中国南方四季冰雪运动中心,创建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引入户外运动嘉年华、汽摩文化节等。启动溶洞探险、徒步穿越、高山速降、极限运动等项目。推出高速摩托艇、生态漂流等水上运动产品,打造世界知名体验式河流黄金旅游带。推进户外运动向生产端、销售端延伸,培育构建运动器材、运动装备等制造销售产业链条。充分利用现有会展品牌优势,培育与引进国际化、专业化的体育会议、论坛,打造国际知名户外体育旅游会议目的地。

3.延伸艺术产业链改版升级“印象·武隆”,探索白天演出节目。丰富天坑寨子、天池苗寨民俗风情演出内容,提升演艺水平、演出质量。力争引进2-3个室内演出项目。做精懒坝大地艺术公园、博象美术馆等项目,常态化开展书画展览交流等活动,建设一批画家村、写生基地。适时启动乌江博物馆,建设一批小而精的文艺展馆。定期举办国际大地艺术文化节、仙女山音乐节、户外电影节等,吸引艺术家、艺术爱好者在武常态化开展活动。引进艺博会、拍卖行等艺术商业主体,培育打造艺术培训、艺术设计、艺术交易等相关产业。

4.培育康养产业链挖掘景观、气候、生态等优势加强针对国际市场的健康养生系列旅游休闲产品的开发与推广,构建“药、医、游、食、养、管”六位一体大健康产业体系,推进文旅与康养融合发展。打造仙女山国际生态康养小镇等一批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打造国际抗衰老健康产业示范区。进一步提升以仙女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白马山旅游度假区为重点的武隆亚高山山地休闲度假、避暑康养品质,有序推进、积极辐射带动周边乡镇休闲度假、避暑康养业态。依托优越的森林资源,开发观养、气养、食养、运养、体养、心养等康疗度假产品,打造一批“双碳”示范景区,建成一批森林步道,开发森林浴等森林康养产品,创建一批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依托后坪苗族、土家族文化,打造特色医疗主题产品,开发康疗保健旅游,创建一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做强食养项目,深度开发武隆高品质生态食材,做大高山茶叶、高山蔬菜、高山林果、生态养殖、武隆苕粉等“寻味武隆”系列食养产品。引进医疗康复机构,发展特色中医,壮大医养产业。开发温泉度假项目,引进睡眠诊疗机构,举办世界睡眠大会,打造“温泉+睡眠”产品。举办一批康养活动,召开康养养生讲座,对接国家、市级相关协会,建立推广平台。定期举办国内太极拳交流大会,打造太极拳康养产品塑造“中医养生胜地”品牌形象。

5.织就婚恋产业链讲好仙女白马爱情故事,发展传统婚嫁、浪漫蜜月等特色婚恋产品,树立“仙山为盟、白马为誓”婚恋品牌,推出中式婚礼、草坪婚礼、冰雪婚礼、直升机婚礼等体验产品及婚恋文化、婚礼服务、婚嫁风俗、婚庆度假等系列产品,打造国际化山地浪漫爱情文化体验圣地在仙女山打造成渝海拔最高的西式婚礼举办地,在归原小镇建设爱情天梯、爱情天坑剧场、爱情天坑礼堂等户外婚礼场地。在白马山启动规划建设沉浸爱情集市、甜蜜蜜婚恋酒店、白马山浪漫婚恋基地。高标准推进云上恋桥等项目建设,提档升级飞天之吻,引进培育一批婚恋主题民宿,围绕传统婚嫁风俗、浪漫蜜月度假,打造35条经典爱情婚恋旅游线路,引进12家高端婚庆市场主体,开发星空、花海、滨水、小火车等婚恋旅拍产品。定期策划“七夕”“冰雪季”集体婚礼、跨区域相亲等活动,联合知名婚恋节目进行拍摄宣传。打造国内知名浪漫蜜月旅行目的地国际知名婚恋基地。

6.打造服务产业链引进国际化餐饮企业,树立“寻味武隆”美食产品体系,推动武隆美食品牌认证,培育一批特色餐饮示范企业和品牌店一批特色菜品和宴席。丰富多层次的住宿产品体系对照国际水平标准,引进一批国际知名酒店、高星级酒店连锁集团,推动旅游住宿产品提档升级,打造“旅居武隆”品牌引进培育1-2家国际知名酒店、休闲度假型酒店品牌以及本土特色的国际化住宿品牌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引导、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个体采取独资或合资的形式,打造乡村酒店、休闲农庄、星级农家乐等旅游住宿产品。完善购物场所建设与旅游商品开发建设一批综合性旅游购物街、旅游精品商店、电商平台,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开发“文盛武隆”系列地方特色文创产品推动蜡染、陶艺、根雕、手工线编等传统工艺产业化。建设一批特色的文娱设施,强化夜间国际休闲氛围营造,设立保税港区进口商品直销中心,建设一批夜市街区、娱乐街区,全力创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和国家文化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7.发展“+旅游”融合链融合“工业+旅游”,引进户外运动、旅游乘用车、康养器材等旅游装备制造产业。将户外运动装备生产、特色美食生产加工等融入旅游游线,增加旅游内容、特色商品。实施国际旅游装备产业园、穗通新能源旅居车、生态特色农产品加工等项目。构建“建筑业+旅游”,推进城市精致建设,打造标志性文旅街区和城市客厅,规划建设半山城区、高铁小镇、航空小镇,加快喀斯特文旅休闲中心和武隆区产城景融合发展项目建设,实施武隆门户片区综合改造,做靓武隆城市客厅。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不断美化乡村生活环境。构建“服务业+旅游”,以消费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提质扩容,增加适应旅游国际化的消费供给,加快推进重庆保税港区进口商品直销中心建设,启动国际会务会展中心、度假区特色商业街区、城区亲水“滨”街商业街及智慧商圈建设等项目,引进国际知名酒店、特色餐饮连锁店、总部经济产业园,便利游客购买旅游产品、享受美食美景、订制个性服务,发展总部经济,激发市场活力。构建“农业+旅游”,推动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实施归原艺术农业旅游项目、“官桥·云村”乡村生活旅游综合体、武隆高山生态红茶产业园等项目,做精做强高山果蔬茶、笋竹、桑、水产养殖等农业产业,促进产业基地景区化、生产过程体验化,实现农旅融合发展。创建多元发展平台,培育一批微田园综合体、产业观光园和农旅融合综合体。

第二节 培育特色旅游产品

1.守护绿水青山,做强生态旅游产品强化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内涵,以仙女山、天生三桥、白马山、龙水峡等为重点,建设仙女红高山生态红茶项目、乌江画廊、武隆后坪喀斯特地质公园、黄莺大峡谷、武隆大洞河、大溪河流域项目等一批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一体化的精品生态旅游基地和生态友好型旅游项目。在白马山、阳水河湿地等重点自然保护区,提升自然环境解说系统的标准,发展精品小众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绿色生态旅游线路,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提下为生态旅游者创造良好的游览环境。开发森林旅游产品在仙女山、白马山、桐梓山等具备条件区域,建设森林露营基地、森林探险户外基地等集散载体,为游客提供森林特色旅游产品。

2.传承民俗文化,壮大文化旅游产品促进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充分挖掘、创新利用和传承独具特色的喀斯特山水文化、纤夫文化、美食文化、乌江流域文化、盐文化以及仡佬族、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构筑武隆喀斯特民俗风情旅游产品。推动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司令部政治部旧址等红色资源旅游开发,打造一批红色旅游基地。加快对土坎遗址江口汉墓群、长孙无忌墓等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修缮,推动有条件的文物保护单位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依托浩口蜡染、青吉棕编、后坪木器等非遗传习所,加强非遗工坊、非遗作品与旅游的结合,并培育一批具有旅游接待功能的民营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建成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适时启动乌江博物馆,形成1+2+N博物馆体系,推进博象·博斯特BEST国际乐园建设,建设一批小而精的文艺展馆,形成2+2+N展馆体系积极培育旅游演艺、数字动漫、工艺美术等文旅消费业态,培育打造武隆国家级特色影视基地。积极培育文旅夜经济消费集群、文旅小镇、文旅综合体、特色文旅景区四类文旅融合新载体,构建文化和旅游融合产品体系,创建全国首批文旅融合示范区。

3.树立世界目标推进度假旅游产品重点推进仙女山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和白马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实施世界一流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世界一流旅游产业规模建设工程、世界一流游客满意度提升工程、世界一流知名度提升工程,对仙女山创建世界级旅游度假区的资源要素、产品供给、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发展潜力等五个方面进行全面提升。充分与自然遗产、户外运动、医学康养、科普研学、精品演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活态传承、主题娱乐、商务会展、城市休闲、乡村旅游等深度融合,构建核心产品集群形成对全世界游客的强大吸引力,成为面向全世界游客的旅游度假胜地。

4.提升夜游消费,丰富夜间旅游产品。探索夜经济消费名片,整合打造一流的旅游景区和休闲城市夜游品牌,以武隆古镇、仙女山、白马山夜市街巷肌理为载体,利用高科技灯光技术,推出以商业街巷、夜市、灯光秀、剧场表演、夜景节点为重要载体的夜游产品,把仙女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成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创建武隆(滨江休闲文化带、老街沉浸式休闲街区)市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开发仙女剧场、冰雪剧场的夜间演艺产品,以仙女文化为核心打造夜间主题光影秀,举办国际音乐节、避暑露营节等节庆活动,设置夜光跑道等,丰富夜游体验。提升建设南滨路步行街等美食街区,打造城市夜景地标、灯光秀等网红爆款项目,打造滨江消夏夜间休闲公园。引导市场主体参与建设运营剧场、美术馆以及艺术馆等,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品牌、有秩序”的武隆夜间市集、夜游集聚区。以武隆“24小时”休闲城市建设为突破口,推动“白天旅游+夜间消费”的高效无缝衔接,鼓励引导有条件的景区景点、游乐场馆、餐饮门市延长开放时间,支持特色夜市娱乐场所增设24小时门店。

5.抓住试点契机,发展低空旅游产品以重庆成功获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城市为契机,推进武隆旅游与通用航空产业融合在机场净空区和航线保护区外,发展空中游览、低空跳伞、飞行体验等低空飞行旅游项目开发白马山直升机观光、航空飞行基地、航空度假小镇等低空旅游产品,打造峡谷观光、水域观光、田园观光等飞行体验观光旅游线路。推进武隆通用航空和白马山、芙蓉江、后坪、鸭江、武隆城区等直升机起降点、停机坪前期工作,开发直升机等通用航空观光休闲项目。建设热气球、滑翔伞等低空飞行试点基地,策划举办国际飞行嘉年华,开展特技飞行表演、热气球表演等,探索成立飞行俱乐部、打造低空飞行旅游小镇。

6.打破传统模式,赋能科技旅游产品拓展“互联网+旅游”模式,推动在线旅游、直播云游、智慧文博等科技新业态产品发展壮大,积极运用5G、超高清、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云端都市游、节会游、民俗游、乡村游智慧夜游等沉浸式体验型文旅消费业态探索开发与“元宇宙”6G网络等新兴前沿科技深度融合的智慧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利用武隆独特的喀斯特资源,打造科技化的地质博览馆和生态科普馆,利用《变形金刚4》在国内外影响力,打造机器人科技体验馆。加快推进仙女山、白马山、龙水峡、芙蓉江等国家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智慧化转型升级。


专栏十 “十四五”时期精品旅游线路图


第八章 提升国际化旅游保障品质

第一节 提升旅游交通品质

建设武隆综合客运枢纽,构建轨道交通网络,有序推进与主城中心城区及周边其他城市的轨道规划研究与建设,实现主城中心城区、武隆城区、仙女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和白马山旅游度假区高效衔接。构建“三横三纵三联”高速网络,实施“城景通”“景景通”工程,完善跨景区公共交通、共享交通,构建“快进慢游”交通体系,提升景区“最后一公里”品质。融入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大武陵山旅游度假区、渝东南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区建设,强化交通对接和服务衔接,提高客流集散能力,加快形成贯通“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开放大通道。围绕大仙女山片区,依托丰都邮轮辅港,加快区域内部交通网络建设,融入涪丰武区域协同发展,打造渝东南旅游集散中心。

航空方面,积极推动重庆仙女山支线机场成为国际口岸,具体建设武隆城区、凤来、鸭江、白马山、芙蓉江、后坪、万峰7直升机起降点,形成“一支七点”枢纽航空网络。力争仙女山机场到2025年开通国内航线12条以上、国际航线1条,开辟直通境外、经停仙女山机场的旅游空中通道,构建与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黔江武陵山机场、万州五桥机场、巫山机场的联动机制,融入全市“一大四小”运输机场格局,增强武隆对外空中联系。

高铁方面,构建“313普”铁路网络,协调推进渝湘高铁建设,力争“十四五”建成运营,构建武隆-主城都市区、成渝双城经济圈客运快速通道。积极推进渝万高铁支线涪陵至武隆段前期工作,力争“十四五”开工建设。推进涪柳铁路开工建设,积极争取途经武隆凤来新城片区,升级鸭江火车站,支撑凤来新城片区及平桥工业园区发展,主动衔接陆海新通道和长江经济带。

打造立体旅游交通体系,规划建设仙女山旅游小火车风景线项目,衔接高铁站、城区游客接待中心、仙女山新游客中心,仙女山机场,并辐射白马山度假区,主要承担旅游客流,推进“零换乘”工程推动城区、肖家湾、龙溪、芙蓉江旅游停靠点建设,打造以服务乌江画廊、芙蓉江景区山水城观光旅游为主的水路客运体系。建设云上恋桥推动仙女山与白马山连接。

第二节 提升公共服务品质

健全旅游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以武隆城区、仙女山两大一级旅游集散中心,以仙女山机场、武隆高铁站、武隆汽车站和仙女山、白马山等重点景区游客服务中心为二级旅游集散中心,乡镇客运站为三级旅游集散节点,以乡村旅游景区景点接待中心为四级旅游集散中心的四级国际旅游集散服务体系。提高旅游服务点的覆盖面与覆盖率,实现全区旅游票务、资讯、预定功能的共通共享,同时提高咨询、导游、导览、医护、投诉、邮政、购物等旅游服务质量。

丰富旅游自驾服务体系。适应自驾旅游时代需求,重点推进乌江水上喀斯特蓝色旅游风景道建设带动沿线旅游经济发展。引入汽车租赁品牌,增加汽车租赁门店数量,提高异地还车服务覆盖面。依托旅游综合服务体系、公路服务区、汽车租赁点等,完善自驾车营地布局,提供除旅游综合服务外的加油、充电、汽车维修、汽车保养等专业服务。

健全旅游标识系统。设计武隆专属城市形象标识,在国道319(武隆段)、省道203(武隆段)、城市主要出入口、车站、旅游景区、宾馆饭店、主要道路、游客主要集散地等区域健全武隆城市标识系统、景区旅游标识系统、公共服务设施标识系统三大标识引导体系。对现有标识进行多语种改造,构建国际通用旅游标识系统在景区及旅游服务行业设置中、英、日、韩多语种标识标牌,在入境客源多的国家和地区,专设客源国(地区)语种标识标牌,提供专门语种服务。

推动旅游厕所革命。深化推动舒适便捷、智慧多元的旅游厕所服务,新(改)建旅游厕所100座,实现全区旅游厕所“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目标。继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旅游厕所日常化管理。

第三节 提升智慧旅游品质

搭建智慧管理平台。以建设“两群”智慧城市典范为契机,以大数据云计算为支撑,建立集旅游资源汇总、旅游景区管理、旅游数据统计、旅游渠道营销、旅游应急救援、旅游信息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管理平台。加强与市级旅游大数据中心的联通,推进建设旅游乡镇、景区、企业数据库,实现涉旅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

提升智慧服务水平。推进国家级智慧旅游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云平台、人工智能等国际化智慧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全域旅游数据中心,丰富完善“一部手机游武隆”全域智慧旅游服务平台,推出“一部手机游武隆”英文版。覆盖游前咨询、预定,游中导览、购买,游后评价、投诉等全场景、全过程、全时段需求。鼓励各类手机应用APP、小程序等移动终端的开发,建立微博、微信、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旅游宣传服务平台。

推广智慧技术应用。整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据安全等方面,完善智慧旅游硬件基础设施,实现全区旅游集散中心、机场、车站、景区景点主要游览区域、旅游饭店酒店免费WIFI5G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以大型消费场所为试点,创新智能酒店、无人超市、ARVR一站式试穿等数字服务模式,利用ARVR、全息等技术开发景区网络虚拟漫游体验项目,提升旅游体验感与品质感。

第四节 提升消费环境品质

提升旅游服务国际化水平。培养引进高级旅游管理人才,提高从业人员外语服务水平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进一步提高全民旅游参与意识,形成全民兴旅的格局。提升涉外服务管理水平切实执行关于支持外国人在渝工作许可、居留、出入境便利服务等相关政策,开通重点国际商务团体服务绿色通道,简化相关单位邀请外国人来武审批手续。积极推动仙女山机场建设,充分利用“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与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做好衔接,助力武隆建设国际旅游名城。建立服务在武外国人联动机制,继续完善外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进形成快速反应、协调配合、多级联动、高效运转的处置工作机制。增加外币兑换点数量,扩大外币银行卡的使用范围,在主要景区(点)、宾馆饭店、便利超市、商贸中心、特色街区等消费场所逐步实现外币银行卡刷卡消费和国际移动手机支付。

推进旅游治理现代化。加强旅游质量标准化建设结合《重庆市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20192025》,制定更多符合通行范例、具有武隆特色的旅游标准体系。加强旅游饭店星级管理,加大旅游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管理。强力推进“1+3+N”旅游综合执法监督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大旅游”综合监管统筹协调机制,继续开展“利剑行动”“春雷行动”等综合执法专项整治。探索建立旅游行业信用分级和“红黑名单”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对旅行社、导游、出租车、购物店、餐饮住宿等市场主体的监管,完善旅游全过程质量安全追溯功能,严厉打击扰乱旅游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畅通投诉渠道,制定重大旅游投诉的应急预案,维护好游客的合法权益。

提振文化旅游消费市场。推动国有景区适度降低门票价格,鼓励公共资源型景区免费开放,推广采取电子消费券、旅游季卡年卡等促销措施。针对四川、贵州、山东济南籍游客定向推出旅游优惠政策。积极争取设立免税购物店和离境退税商店。壮大文化旅游市场主体。设置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奖励,吸引高端投资商和专业运营商落地。吸引一批国内外大型文旅领军企业、新兴独角兽企业入驻武隆。大力培育国际化旅游企业,培育一批本土骨干企业,加快推进武隆喀斯特旅游公司、隆畅公司上市。孵化一批“小而美”“小而精”“小而优”的文旅市场主体,掀起旅游“三次创业”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

强化旅游安全管理。完善旅游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与发布机制,拓宽信息发布渠道。完善安全制度与应急处理制度,预防旅游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推进武隆区旅游安全救援指挥调度中心区域救援工作站、重点景区医疗救护点建设。健全旅游国际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开设国际SOS急救体系建设,完善国际医疗急救转运体系。全面实现5G+智慧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建立旅游安全预警及风险管控机制。开展重点行业监管,针对特种旅游设施设备、高风险旅游项目、旅游节庆活动设置安全监管措施,避免发生重大旅游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或重大旅游投诉、旅游负面舆情、旅游市场失信等市场秩序问题。

第五节 提升旅游装备品质

树立旅游装备发展目标。2026基本形成产业布局合理、产业生态完善、产业集群发展、支撑作用强劲的旅游装备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基本建成武隆特色工业高质量发展增长极、重庆市旅游装备产业集聚区、西南地区工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力争到2030年,产业要素市场发育充分,产业业态更加丰富,体量进一步攀升,产业上下游衔接更加紧密,以“文旅体育用品、休闲旅游用品、旅游房车制造”为主导的生态工业体系全面形成,武隆工业在全市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成为全市“区群”融合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实现旅游装备产业支撑作用显著扩大、集群发展水平提高、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目标。

做大旅游装备重点产业。文旅体育用品产业,突出“智能+”概念,发展户外运动用品、康养医美器械和智能穿戴设备产业,推动建设西南地区体育旅游产业示范区。重点打造1-3个国际知名文旅体育用品品牌。到2026年,打造15亿级文旅体育用品产业集群。休闲旅游用品产业,重点突出“健康+”概念,构建绿色食品产业创新生态立足景区文化资源,打造系列文创产品,巩固发展休闲旅游用品产业。到2026年,将休闲旅游用品产业培育成为武隆区15亿级的产业集群。旅游房车制造产业,突出“休闲+”概念,立足重庆市汽车工业优势,结合武隆区汽车产业发展基础,制定房车和景区车前期到中后期的发展计划,搭建新能源(旅游)专用车产业对接平台。到2026年,打造20亿级旅游房车制造产业集群。

优化旅游装备空间布局。在产业空间结构上形成“两核、一带、两廊、多节点”的格局,两核:工业生态发展核心——结合工业基础现状打造全区工业发展生态核心;产业服务功能核心——打造服务于全区旅游装备消费品产业服务功能核心。一带:构建一条贯穿产业经济发展、创新服务的城市发展带。两廊:现代工业走廊——打造成为武隆百亿级的旅游装备消费品工业走廊。数字科创走廊——联动武隆两大核心商务区及各类科创赋能平台,打造数字科创走廊。多节点:根据产业定位和重点项目规划,构建多个产业载体节点。在产业载体上形成“1+1+1”三大功能区的布局:1”个总部基地功能区:重点汇聚各类区级行政职能机构、金融总部机构、商务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机构及企业总部等1”个户外体验功能区:围绕仙女山、白马山等景区,形成集户外运动、房车露营、休闲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活力户外体验空间1”个装备制造功能区:重点发展文旅体育用品、休闲旅游用品旅游房车制造三大产业项目,推动旅游装备消费品产业升级发展。

明确旅游装备重点任务。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增强科技创新力、加快产业集群化、提高空间集聚度、优化产城生态为重点,统筹推进创新平台建设、绿色发展、开放合作、要素保障、构建产业生态五大重点工作,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质量。

第九章 加强文化和旅游交流传播

第一节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依托“一带一路”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新(重庆)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武陵山文旅发展联盟等,积极参与文化交流活动。高度重视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活动等文化节庆,文化遗产跨区(县)、跨市(省)、跨国交流。继续推动与欧盟、非洲、东北亚和东南亚等地区城市缔结友好城市,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朋友圈”组建“武隆旅游国际营销推广中心”,实现旅游营销统一策划实施,按照“立足港澳台、日韩、东南亚,拓展北美、欧洲各国及其他地区机会市场”的境外营销战略,开展旅游品牌国际宣传深化仙女山景区与瑞士少女峰景区的联谊联动,加强与美国猛犸洞、法国克拉姆斯洞姊妹公园的交流合作,深化与白俄罗斯明斯克州米亚吉利区、匈牙利厄尔凯尼市等地区友好合作,围绕卢森堡、新加坡等城市,持续开展境外营销“走出去”交流推广活动设立“友城日”,深入开展线上线下宣传和友城旅游资源互相推介活动,发挥好友城对外营销的作用。主动融入世界旅游联盟(WTA)等国际性旅游组织,加强“一带一路”沿线旅游城市国际合作营销运营好“i-WULONG”国际域外网站,有计划地通过YouTube等视频网站、Twitter(推特)等社交网络、Booking(缤客)等预定网站、Instagram(照片墙)等照片分享网站、Trip Advisor(猫途鹰)等评论网站扩大武隆旅游的国际知名度。开发“国际航空+酒店”等国际旅游产品,推出一批国际旅游精品线路引进一批国际旅行社和旅游专卖店入驻武隆,开发入境旅游包机。

第二节 开展多种营销宣传

树立整体旅游品牌强化“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文旅IP塑造,进一步深化现有的“神奇山水、梦想家园”“自然的遗产、世界的武隆”品牌影响力开展网红创意营销,培育旅游网红直播达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入驻,持续开展直播带货、短视频宣传等活动,开启“武隆当地人讲武隆故事推介之旅”,策划网红打卡点。加大“武小仙”“小马”武隆旅游吉祥物宣传推广力度,在重要地段、景区进行塑造宣传。开展爆点事件营销。与主流媒体、网络新媒体、自媒体深度合作,借助冬奥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武陵山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等重要事件,积极开展事件营销,提高武隆旅游热度。开展整合营销。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历史机遇,强化文旅领域交流合作联合开展宣传营销共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联合张家界、九寨沟、大足、南川等旅游城市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等重点城市开展境外营销。开展精准营销。锁定“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实施“一地一策”精准营销工程积极巩固川渝两地市场,主攻陕西、河南、湖北、湖南4个邻省市场,挖掘京鲁冀、珠三角、长三角等国内其他省市客源市场潜力针对银发一族、“Z世代”等人群,量身定制VR虚拟体验、剧本杀、元宇宙等个性化营销策略,用流量爆点撬动庞大消费市场。

第三节强化旅游节庆营销

共办国际顶级文化活动。当好渝东南区域联盟轮值主席,积极参加中国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文博会等节会活动,定期举办“一带一路”陆海联动智库联盟分论坛、国际友城大会、全球旅行商大会(论坛)等全球性国际会议,经常性组织“驻华大使武隆行”和“境外媒体武隆行”等活动。积极争取全市旅发大会、全球旅行商大会等重大会议(论坛)在武隆举办。持续举办绿色发展实践国际论坛、国际山地旅游度假论坛等旅游文化论坛、会展。积极引进培育国际化文体旅会议、论坛等在武举办。依托仙女山国家亚高原训练基地开展体育营销。创新举办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发展论坛等节会。

举办重大赛事节庆活动。持续举办好仙女山国际户外运动公开赛、国际越野赛、芙蓉江龙舟锦标赛、摩托车穿越原始森林耐力赛、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旅游文化节、国际大地艺术节、国际康养文化旅游节等重大国际赛事和节庆活动。结合重点赛事节庆活动,适时开展户外媒体宣传,加强与抖音、微信、快手、火山小视频等新媒体合作宣传力度,扩大活动影响力。

加快全季节旅游主题活动策划。以“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为主题,持续办好春赏花活动、白马山仙女红茶采茶节等春季节赛活动,策划一批青少年研学春游、趣味踏青等活动。以“夏日纳凉、避暑天堂”为主题,办好仙女山露营音乐季、仙女山啤酒节、白马山七夕音乐节、重庆市龙舟公开赛暨芙蓉江龙舟锦标赛等节庆活动,策划一批七夕恋爱、纳凉避暑、水上游乐等活动。以“秋高气爽、硕果累累”为主题,持续办好丰收欢乐节、美食节、运动赛事等活动,策划一批采摘体验、赏秋叶等活动。以“冰雪世界、运动乐园”为主题,持续办好仙女山冰雪季、浪漫雪地婚礼、武隆山地民俗文化节等节事,策划一批温泉养生、年俗迎新等活动,通过“月月有活动,周周有惊喜”的方式打造具有武隆文化特色和大众参与性强的旅游活动品牌。

专栏十一 “十四五”时期重大文旅节事活动

春季:武隆旅游国际化新闻发布会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旅游文化节国际大地艺术节、庙垭油菜花、火炉桃花、大洞河杜鹃花等春赏花活动、白马山茶陶文化艺术季暨520集体婚礼、短视频大赛、古风仿妆秀等。

夏季:中国·重庆(武隆)绿色发展实践国际论坛国际山地旅游度假论坛、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发展论坛、申遗成功系列主题活动、重庆市龙舟公开赛暨芙蓉江龙舟锦标赛、川渝中小学生游记大赛、仙女山露营音乐季、仙女山啤酒节、武隆仙女山最美银河星空摄影大赛、“格林童话之夏”白马山七夕音乐节、爱情文化周

秋季:中国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重庆·武隆)、国际越野赛、摩托车穿越原始森林耐力赛、武隆国际山地越野赛、国际康养文化旅游节、川渝研学旅行联盟首届高峰论坛

冬季:仙女山冰雪季浪漫雪地婚礼、武隆山地民俗文化节、巴蜀文化艺术节等

第四节健全旅游营销机制

整合全区涉旅部门、国营及民营企业营销资源,组建“武隆旅游国际营销推广中心”。整合“武隆智慧旅游平台”。整合区财政及武隆旅游产业(集团)公司营销经费,建立“武隆旅游营销基金”,吸纳民营企业参与营销经费筹集,完善全区旅游宣传营销经费使用管理制度。健全快速决策机制。加强全区营销工作的统筹管理,建立快速决策机制。分年度制定营销工作计划,每年提出活动清单。健全集团冲锋机制。进一步创新集团营销方式,锁定“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建立由“区领导+牵头部门+协作部门+区旅游产业(集团)公司”组成的专业营销集团。明确各片区市场目标任务,制定统一的优惠政策,奔赴重点国际国内市场,开展精准营销。

第四篇 完善保障措施 促进规划有效实施

第十章 加强环境保护

本规划不涉及项目建设选址等具体内容,主要就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出战略方向,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第一节 环境质量现状

武隆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区内空气环境质量总体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水平;地表水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相应标准;地下水水质均能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相应水质标准;区域声环境质量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区内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

第二节 环境影响因素与评价

规划内项目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动植物、水土流失、景观破坏等方面,但通过采取林地、绿地建设,全面推广、普及节能减排技术,合理安排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加强污染防治和监督管理等有效防控措施后,可将影响降到最低。

自然环境方面,项目实施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工程项目建设扬尘、车辆尾气和餐饮废气。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源于项目建设时期以及运营期间产生的废水。对声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项目施工作业噪音、车辆运营噪声和人群噪声。对自然环境的潜在影响因素,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建设实施,通过新绿色技术等的应用,可以降低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社会环境方面,项目的实施更多是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等,对改善社会治安状况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严格监督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使得项目地区域及周边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等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可控范围之内,能够确保现有的生态环境能够承载规划的实施需求。

第三节 环境影响分析与措施

1.对生态保护红线的影响在武隆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落地后,相关项目应与生态保护红线区进行充分衔接,务必严守国家和重庆市关于生态保护红线的相关管控办法和规定严格避让生态保护红线。强化空间管制,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严禁任意改变用途。对不符合生态保护红线空间管控要求的项目,要及时进行调整。确保生态保护红线性质不转换、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

2.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规划内项目可能涉及白马山市级自然保护区、阳水河县级自然保护区、芙蓉江黑叶猴县级自然保护区、天生三桥园区自然遗产地、后坪天坑自然遗产地、芙蓉江芙蓉洞园区自然遗产地、芙蓉湖国家湿地公园、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芙蓉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生三桥市级风景名胜区、后坪天坑市级风景名胜区、天生三桥园区国家地质公园、芙蓉江芙蓉洞园区国家地质公园,以及重点生态功能区、石漠化敏感区等敏感区域。相关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依法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区条例》《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办法(试行)》《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管理规定和要求,依法退出禁止从事开发活动的保护区域,将规划实施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小。

3.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规划内项目占用区域森林、灌丛等植被区域较少,对陆生植物的影响较小。相关项目在建设前应详细调查工程占地区域珍稀保护动植物的分布情况,选址选线应避开珍稀动植物栖息地分布区域,对实在无法避开的珍稀保护植物应做好保护措施,根据情况采取就地保护或移栽措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因景观美化、提供游客饮食、休闲娱乐等原因而盲目引进外来物种。

4.对基本农田的影响规划内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设施建设占地面积,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施工场地尽量布置在永久占地范围内,对临时施工道路、施工营地内临时占地在工程完工后进行生态恢复。避免对土地资源利用造成较大不利影响。

5.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实行国土空间管控和最严格的生态环保制度,切实遵循重庆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管控分区方案。落实“谁建设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规划涉及的主要景区和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和运营的管控,加强各类旅游目的地固体废弃物、污水、废气、噪音等污染治理,加强旅游与环保、交通、自然资源、林草、农业等部门的协调合作。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武隆旅游发展规划,认真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健全旅游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环保论证公众参与机制,重点在自然资源开发、文旅融合等方面充分听取意见。科学评估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和游客承载量,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坚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培育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文明旅游、绿色旅游、低碳旅游风尚,用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第四节 综合评价结论

本规划符合国家及重庆市重大政策、规划要求,与区相关规划及政策协调。文化和旅游发展具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资源循环重复利用等特征,总体而言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虽然规划内项目实施将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包括生态、大气、地表水、噪声、固体废弃物等,但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和污染防治措施,严格环境准入,加强日常管理,可从源头上缓解和消除这些不利影响。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规划合理、可行。

第十落实保障机制

第一节 创新体制保障

1.组织协调,精准施策依托区文旅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组织保障统筹协调各部门进一步加强对文旅重大项目建设工作的领导,明确“6+4”产业链链长,实行产业链链长负责制。深化武隆区文旅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机制建设。加强武隆区文化旅游委与相关部门联合执法体制机制建设,促进相关监管部门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形成既分工又合作的工作机制文旅融合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会议调度链长制工作进度,统一调度、统一指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文旅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建专门力量,完成领导小组交办任务,加强对武隆旅游工作的统筹协调,推进各产业链健康发展。

2.区域协调,开放共享积极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文旅互通互送互游互惠,在文旅政策相通、文旅产业风险防范机制以及文旅开发、精品线路、品牌推广、节庆联动、公共服务、艺术创作、智慧广电等方面深入合作。

3.体制协调,体制改革推进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国有文旅企业所有制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方针和“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原则,启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搞好事业单位建立法人结构治理工作。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培育规范的文化市场主体。完善文旅项目基准地价、标准地价制定相关制度,加快推动旅游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持续深化文化和旅游领域“放管服”改革,适时出台支持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按照“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一网通办”改革等工作要求,做好行政审批制度创新,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水平

第二节 健全政策保障

1.加强多规融合政策集成,将文旅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创新土地、金融、人才等政策,加强协调配合,促进政策同文旅就业、产业、区域发展等政策形成集成效应。

2.强化土地保障从规划保障、存量土地利用等各方面加大对区旅游产业用地支持力度,建设重大文旅项目用地保障“绿色通道”,及时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支持使用未利用地、废弃地等土地,建设文旅项目,对旅游基础设施和酒店、游乐等用地均使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予以保障。支持文旅新业态发展用地,促进文化、研学旅游发展,全力保障康养、乡村旅游、养老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用地需求。加大旅游厕所保障力度。

3.优化营商环境组建更精准的专业文化旅游招商队伍强化产业方向,策划包装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吸引力的文化旅游储备项目完善招商引资策略,构筑文旅招商格局。建立“文旅贴心工作站”,营造多元开放的国际化营商环境,促进国际国内旅游投资便利度,激发企业投资获利和动力。坚持本地培育和对外招引相结合,加大涉外旅行社培育建设力度,打造旅游国际化产业孵化基地。构建智慧化、智能化的政务服务平台,依托“渝快办”等平台,打造“武隆快办”品牌。

第三节 落实资金保障

1.加大财政扶持积极争取国家预算内资金,在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项目、乡村旅游公路专项扶持等方面争取国家资金支持。鼓励整合各项财政资金,区财政局每年统筹安排5000万元旅游发展资金,旅游企业配套资金8000万元,重点用于支持旅游形象宣传、市场营销、市场培育等。

2.做大基金支持鼓励各级政府、机构或企业成立文化发展基金,资助各类文化保护发展项目。发挥旅游文体产业投资基金效用,综合运用贷款贴息、风险补偿、以奖代补等方式整合社会资本。

3.创新金融支持重点扶持优质文旅企业上市,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采取资产证券化等创新金融手段寻求资金支持。探索发行专项债券,支持武隆两江开发或其他重点项目开发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综合运用上市、EODPPP等模式支持重大旅游项目建设

第四节 完善人才保障

1.引进高端旅游人才建立引进紧缺急需、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配合重庆市相关部门进一步拓宽国内外人才引入渠道,放开国际化人才招聘限制,积极引进专业化、紧缺性人才将高层次国际化旅游人才列入“聚才兴武”计划,采取“一人一策”落实薪酬,强化住房、就业、医疗等政策保障。推行市场化的文旅专业人员聘任制,配合市级相关部门做好放开外籍高层次人才投资创业、讲学交流、进行经贸活动等工作,为高端人才解决后顾之忧。招募国际友人志愿服务团志愿者,完善武隆旅游国际志愿者服务机制。

2.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与国家和市文旅部门、旅游企业、涉外组织等双向挂职锻炼。支持相关单位引入国际知名的文旅教育机构和技能培训机构,全面提高文旅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加强对文旅从业人员文明礼仪、职业道德的教育管理,委托专业培训机构或培训师,对文旅从业人员进行服务礼仪、服务意识、职业规范、职业操守、文明礼仪等多方面常态化培训。组建武隆旅游国际化决策咨询委员会,抓好决策落实跟踪、旅游规划策划、决策调研论证等开展干部能力旅游国际化“压担培养”计划深化与国际旅游院校合作支持高等院校、职业学校按照国际化标准培养专业旅游人才,组建武隆旅游专科学校等人才培养机构培育国际化旅游学校。


附件

武隆区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库

序号

项目名称

产业类别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性质

建设期限(年)

项目投资

(万元)

投资类别

责任单位

一、特色山水·滨江休闲国际旅游城市

1

城区亲水街商业街及智慧商圈建设项目

服务业+旅游

融合数字科技,打造城市居民与游客喜闻乐见的购物、休闲、运动、娱乐、文创等消费空间。

续建

2020-2030

20000

政府投资平台公司筹资

区城市发展(集团)公司、区商务委、区住房城乡建委

2

武隆喀斯特文旅休闲中心项目

建筑业+旅游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游客接待中心及功能用房、停车场、室外广场及商业楼宇,配套绿化、道路、管网等附属工程。

改扩建

2022

85000

平台公司筹资

区旅游产业(集团)公司

3

中堆坝商圈项目

服务业+旅游

范围东起南滨路西至山水华府长途河东岸,北至乌江南水岸,南至武隆老街到山水华府南墙一带。策划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商业面积约30平方米

改扩建

2022-2023

3500

平台公司筹资

区城市发展(集团)公司、区商务委

4

中国·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项目

研学产业

完成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陈列布展及装饰工程展示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的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

新建

2022

7000

政府投资

区世遗中心、区旅游产业(集团)公司

5

武隆区美术馆

艺术产业

建设前厅、美术展厅6-8个、多功能室(艺术讲座、培训、艺术沙龙)、阅览室(资料档案室)、培训室、创作辅导室、安保监控室、激光照排中心、馆藏作品保管室、办公室等。

新建

2022

500

政府投资

区文化旅游委

6

译翁书院项目

艺术产业

发挥武隆籍翻译家杨武能教授国际影响力,陈列杨教授翻译作品、外语文献、歌德奖奖章等,拟选址城区游客中心裙楼面积710平方米

新建

2022-2023

400

平台公司筹资

区旅游产业(集团)公司、区文化旅游委

7

武隆区产城景融合发展项目

建筑业+旅游

提升城市客厅形象,新建滨江道路,亲水风情街景观改造;高速下道、柏杨路、四方街片区、苏家河至三桥沿线城市更新及品质提升。

新建

2022-2024

107000

平台公司筹资

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发展(集团)公司

8

重庆乌江博物馆项目

艺术产业

建成乌江流域历史文化遗产的展览展示基地、研究基地、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与推广基地、历史文化教育基地

新建

2023-2026

30000

政府投资

区文化旅游委

9

武隆区体育公园项目

运动产业

建设标准化网球场、室内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篮球场、室内游泳馆、自行车骑行道及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等。

前期

2023-2026

20000

政府投资

区文化旅游委

10

高铁站综合客运枢纽

旅游服务

建设铁路站、配套班线、公交车站、出租车客区以及货运物流园区等设施。

前期

2022-2030

10000

政府投资

区交通局、城市发展(集团)公司

11

武隆区新公共图书馆项目

艺术产业

按国家一级图书馆标准建设新公共图书馆,完善配套设施和场馆,全年365天免费开放,为乡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服务保障。

前期

2023-2026

3500

政府投资

区文化旅游委

二、凤来新城文旅融合桥头堡

12

武隆区高寿乡旅项目

农业+旅游

开发高岩寨周边旅游资源,打造集乡村旅游、时尚休闲、文旅融合的旅游景点,占地30亩。

续建

2021-2025

12000

社会投资

区文化旅游委

13

刘秋佩故居修缮保护项目

艺术产业

完成对刘秋佩故居300平方米建筑本体的抢救性修缮保护。

修缮

2024

300

政府投资

区文化旅游委

14

大石箐石林寺文物保护项目

艺术产业

完成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大石箐石林寺内的文物及附属建筑设施的修缮。

修缮

2024

3000

政府投资

区文化旅游委

15

鸭江镇全民健身中心

运动产业

建设健身广场室内篮球场1个,室外篮球场2个,乒乓球场、室内羽毛球场3个,7人制足球场1个,配套管理用房、停车库等功能房。

新建

2022

3000

政府投资

区文化旅游委

16

武隆区凤来新城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

农业+旅游

打造以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保供农业(蔬菜、林果、水产养殖等)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

前期

2023-2030

50000

政府投资和平台公司筹资

区农业农村委

三、乌江画廊生态旅游示范带

17

肖家湾旅游码头

旅游服务

建设旅游泊位2个,1000吨级件杂泊位3个。

新建

2022-2025

4000

社会投资

区交通局、区招商中心

18

银厂水上运动基地

运动产业

打造核心旅游吸引物,规划建设乌江欢乐漂浮水世界、乌江网红浮桥、水上浮屋沉浸式主题商街、水影幻界等项目

新建

2022-2026

6000

政府投资社会投资

区水利局、江口镇人民政府

19

羊角温泉休闲康养小镇项目

康养产业

一是规划温泉小镇;二是建设温泉管道10千米、蓄水池3000立方米、泵站3个;三是完善文化广场、停车场、灯饰、雨污管网等基础设施工程;四是打通铁路货运场至乌江北桥头通道;五是打造温泉休闲公园;六是规划建设温泉小镇健身步道15千米;七是配套建设温泉小镇旅游接待中心。

新建

2022-2026

35000

政府投资平台公司筹资、社会投资

区旅游产业(集团)公司

20

乌江画廊蓝色风景带项目

运动产业

建设水上游乐、旅游码头、两岸防护及景观带提升等。

新建

2023-2030

50000

社会投资

区文化旅游委、区旅游产业(集团)公司

21

荆竹片区临崖魔幻乐园项目

运动产业

主要建设2个生态养生度假娱乐休闲公园、1个康养度假酒店、沿乌江边悬崖至下而上的悬崖观光电梯。

新建

2025-2030

30000

社会投资

旅游产业(集团)公司

四、仙女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22

中国武隆懒坝LAB项目

康养产业

推进大地艺术公园升级及懒人村落建设,完成民宿集聚区建设。

续建

2016-2035

300000

社会投资

区度假区管委会

23

阳光童年项目

康养产业

建设接待中心、中国驿站、丹麦驿站、瑞士驿站、日本驿站、荷兰驿站等多个娱乐驿站。

续建

2017-2030

160000

社会投资

区度假区管委会

24

仙女山·树顶漫步自然教育营地综合开发项目

研学产业

高品质打造树顶漫步、丛林穿梭滑道、研学中心、森林攀爬、森林住宿及营地配套等体旅融合项目,准备培育“树顶漫步”公司上市相关工作。

续建

2020-2026

22000

社会投资

区林业局

25

仙女山文化艺术特色小镇

艺术产业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93亩,建设以人岛文化艺术中心为核心,打造建筑规模约68000平方米的艺术家小镇

续建

2020-2030

40000

社会投资

区度假区管委会

26

重庆保税港区进口商品直销中心项目

服务业+旅游

打造成集休闲、度假、娱乐、购物于一体的商旅综合体。

续建

2021-2023

3000

社会投资

区商务委、区度假区管委会

27

仙女山国际生态康养小镇项目

康养产业

建设避暑康养、度假社区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续建

2021-2035

117216

社会投资

区度假区管委会

28

天生三桥、龙水峡地缝景区喀斯特地质科普提升项目

研学产业

一是以天生三桥为核心,龙水峡地缝景区为辅助进行世界自然遗产评选申报书、评语展示;二是世界各地自然遗产介绍展示;三是完善自然遗产科普知识扫码解说设备。

续建

2022

200

平台公司筹资

区旅游产业(集团)公司

29

“印象·武隆”提档升级项目

艺术产业

升级改造印象·武隆节目,对“印象·武隆”演出的节目进行优化,对服装、灯光、音响等进行提档升级

续建

2022-2023

500

平台公司筹资

区旅游产业(集团)公司

30

仙女山科学营项目

研学产业

建设仙女山青少年科学示范营地、高品质酒店、科技人才聚居地等。

续建

2022-2024

3000

社会投资

区度假区管委会

31

仙女山冰雪项目

运动产业

提档升级仙女山室内滑雪场、仙女山室外滑雪场。

续建

2022-2024

500

平台公司筹资

区旅游产业(集团)公司

32

仙女山国际文旅生活小镇(文投蓝城·仙山里)项目

康养产业

打造国际文旅生活小镇,建设度假酒店、颐乐学院、美食街、度假客栈、康养生活区、展厅、办公楼等。

续建

2022-2030

610000

社会投资

区度假区管委会

33

天坑寨子民俗风情旅游区项目

艺术产业

完善中下石院旅游基础设施,传承、保护、挖掘传统民俗和农耕文化,打造非遗文化传承体验区和野奢民宿度假地。

续建

2023-2026

6000

社会投资

区文化旅游委

34

武隆仙女山亚高原国家综合体育训练基地项目

运动产业

依托仙女山体育中心,完善民俗赛马场等配套设施,吸引国内专业队入住训练,打造成国内知名亚高原体育训练基地。

改扩建

2023-2026

50000

政府投资

区文化旅游委、区旅游产业(集团)公司

35

仙女山婚恋主题酒店项目

婚恋产业

在仙女山建设以金婚、银婚等结婚纪念日为主题的酒店。

改扩建

2023-2024

10000

社会投资

区度假区管委会

36

仙女山机场提升项目

旅游服务

一是改扩建仙女山机场航站楼4000平方米,设置2-4座登机桥;二是建设仙女山机场特殊临时口岸。

改扩建

2023-2036

87000

政府投资

区交通局

37

仙女山天文科普基地项目

研学产业

一是在仙女山街道金鼎山建设天文台多个天文望远镜,占地2亩;二是在仙女山街道钻天铺原国家生态气候养生旅游示范基地中新建天象馆和气象馆,占地约50亩。

新建

2022

1000

政府投资

区教委

38

婚纱摄影基地项目

婚恋产业

依托仙女山大草原、天生三桥、望仙崖、贡茶园、归原、懒坝等资源项目,打造婚纱摄影基地。

新建

2022

500

平台公司筹资和社会投资

区度假区管委会

39

仙女山景区提档升级项目

旅游服务

仙女山景区跑马场维修改造;景区林相改造;活龙口环境整治;冰雪城升级改造。

2022

3200

政府投资、平台公司筹资和社会投资

区旅游产业(集团)公司

40

度假区艺术街区项目

艺术产业

在金鼎山隧道出口-博象美术馆-金鼎山体育馆沿线开展涂鸦艺术创作,打造室外艺术展览区域

新建

2022-2023

300

平台公司筹资

区度假区管委会、区旅游产业(集团)公司

41

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司令部政治部旧址修缮保护工程

艺术产业

主要完成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司令部政治部旧址住房总建筑面积4706.46平方米修缮。

新建

2022-2025

3000

政府投资

区文化旅游委

42

仙女山国际森林教育营地项目

研学产业

建设营地教育研学相应的业态设施、设备及房车露营项目、儿童游乐项目方面的相关设施等,打造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新建

2022-2024

18000

平台公司筹资和社会投资

区度假区管委会、区文化旅游委、区旅游产业(集团)公司

43

度假区迎宾大道升级改造工程项目

旅游服务

升级改造度假区迎宾工程至杨妹妹农家乐段道路拓宽升级改造工程,将现有2车道拓宽为4车道。

新建

2022-2024

8000

政府投资

区交通局、仙管委、区旅游产业(集团)公司

44

仙女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旅游基础设施项目

旅游服务

建设游客中心停车场、智慧旅游大数据服务中心、旅游标识标牌、旅游厕所等。

新建

2022-2024

8550

政府投资和平台公司筹资

区旅游产业(集团)公司

45

渝港澳(亚欧)青少年自然教育基地项目

研学产业

以自然生态、地质奇观、非遗传承文化等特点,打造渝港澳自然教育科普课程、渝港澳自然观察等品牌活动,承接渝港澳(亚欧)研学旅行活动。

新建

2022-2024

500

平台公司筹资

区文化旅游委

46

仙女山国际房车露营基地项目

运动产业

规划设计建设房车露营基地,完善厕所、水电等配套,设置餐饮、购物、音乐等相关业态。

2022-2024

1500

平台公司筹资

区旅游产业(集团)公司、区文化旅游委、区度假区管委会、仙女山街道

47

仙女山低空飞行项目

运动产业

合作运行仙女山景区低空飞行项目,由合作公司负责前置手续办理及日常经营维护,无需动工建设。

2022-2026

2000

社会投资

区旅游产业(集团)公司

48

度假区金鼎山森林旅游文化休闲运动中心项目

运动产业

建设森林旅游、康养娱乐、儿童游乐系列产品以及仙女文化主题、山地车系列运动主题、高山生态茶叶体验等综合休闲度假康养中心。

新建

2022-2026

2000

政府投资

仙女山街道

49

云端喀斯特、武隆元宇宙项目

艺术产业

依托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建设云端喀斯特数码港,包括WEB网页、移动APP、便携式固件等多种形态。同时,以武隆喀斯特景观3D化、数字化为基础,与知名游戏厂商开展场景植入合作。

新建

2022-2026

2000

社会投资

区旅游产业(集团)公司

50

仙女山荆竹户外运动营地项目

运动产业

建设户外展览、房车及自驾营地、射箭营地、自然教育、山地越野、露营基地等户外运动项目及农事互动体验区、林下休闲、乡村民宿功能区。

新建

2022-2026

3000

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

区文化旅游委

51

武隆区国际文化艺术展览中心项目

艺术产业

新建武隆区国际文化艺术展览中心,集大剧院、非遗剧场、美术馆、杨武能德语文献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展览馆、重庆诗人文献馆等于一体。

新建

2022-2026

20000

政府投资和平台公司筹资

区仙管委、区文化旅游委、区旅游产业(集团)公司

52

仙女山旅游度假区智能集中供热及配套管网工程项目

旅游服务

新建能源站工程、换热站工程、并配套实施污水管网改造工程、道路改造工程、绿化工程等配套工程。

新建

2022-2026

20000

政府投资和平台公司筹资

仙管委、区旅游产业(集团)公司

53

武隆区仙女山小火车风景线

旅游服务

线路起自渝湘高铁武隆南站预留轨道站位,止于武隆仙女山机场,采用山地齿轨制式,正线全长30.55千米,设站10座,设体育场车辆基地1处,大农场存车场1处等。

新建

2023-2027

447519

政府投资

区发展改革委、区旅游产业(集团)公司

54

仙女山运动村落

运动产业

结合周边现状体育设施,打造渝东南亚高原体育训练运动基地,打造集运动休闲和智慧康养为一体的运动村落,建设占地约138亩,建筑总面积约10平方米。自然与现代融合的专业训练中心、运动员公寓等。

新建

2022-2030

50000

社会投资

旅游产业(集团)公司

55

旅游商品集散中心项目

服务业+旅游

建设集旅游商品研发、生产、交易、展示、分销及物流配送服务为一体的集散中心。

新建

2022-2030

30000

平台公司筹资和社会投资

区商务委、旅游产业集团)公司

56

仙山观云旅游度假酒店及精品民宿项目

康养产业

建设度假酒店、精品民宿、地方特色美食网红餐厅、亲子度假游乐集中营、高端茶艺馆、原生文创区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项目。规划总用地规模约116亩(其中:建设用地约16亩,建筑总面积约1.6平方米)。

新建

2023-2027

15000

社会投资

区文化旅游委

57

博象·博斯特BEST国际乐园项目

艺术产业

打造国际特色艺术民宿区、国际文化艺术商业长廊、中国画家村、国际研学基地等于一体的国际文化旅游康养度假综合体。

新建

2023-2028

50000

社会投资

区度假区管委会

58

中国睡眠谷项目

仙女山街道

在仙女山国家度假区建设“中国睡眠谷”。

前期

2022-2026

30000

社会投资

区招商中心

五、白马山旅游度假区

59

白马山高端文化休闲度假小镇项目

康养产业

打造高端度假类住宅产品,配套商业设施,文化娱乐,引进国际知名特色餐饮连锁店以及酒店民宿、山体树屋、野趣营地、餐饮服务等多形态文化旅游产品。

续建

2020-2026

500000

社会投资

区度假区管委会

60

白马山战役陈列馆布展项目

艺术产业

围绕白马山战役进行多媒体影像创作、拍摄、制作,将现代化声光电与传统陈列布展相结合,集教育、文化、旅游于一体。

续建

2021-2022

2000

平台公司筹资

区旅游产业(集团)公司

61

白马山冒险丛林项目

运动产业

开设丛林魔网/丛林穿越、丛林山车、云端遨游、石林儿童乐园、真人CS等项目。

续建

2022-2024

990

平台公司筹资

区旅游产业

(集团)公司

62

天尺情缘景区提档升级项目

婚恋产业

对标5A级旅游景区创建标准,增加房车营地等,提升景区公服、标识标牌等设施。

续建

2022-2025

53000

政府投资

区旅游产业(集团)公司

63

白马山浪漫婚恋基地

婚恋产业

浪漫天街改建及室内装修,真爱礼堂改建婚礼教堂,爱情魔方改建沉浸式主题体验项目。

改扩建

2022

2000

社会投资

区旅游产业(集团)公司

64

飞天之吻、8D影院提档项目

婚恋产业

飞天之吻、8D影院提档升级,围绕现有的基础建设,增加打卡元素,提升影院体验性,塑造爱情文化氛围。

改扩建

2022

500

平台公司筹资

区旅游产业

(集团)公司

65

白马合院爱情主题升级项目

婚恋产业

新增白马合院酒店部分房间为爱情主题酒店,升级茶陶体验中心。

新建

2022

1000

平台公司筹资社会投资

区旅游产业(集团)公司

66

婚俗文化博览园项目

婚恋产业

建设中国传统、各民族、世界各地恋爱、婚嫁习俗博览园;建设性情博览馆。

新建

2022-2024

3000

社会投资平台公司筹资

区度假区管委会

67

武隆区云上恋桥文化产业项目

婚恋产业

建设云上恋桥索道、仙女山游客中心及博物馆白马山下站房朝天望接待中心白马爱情小镇悬崖酒店爱情树屋酒店旅游度假酒店沉浸爱情集市游乐设施及设备基础设施及附属配套工程、婚纱摄影基地等。

新建

2023-2026

157504

社会投资

区度假区管委会、区旅游产业(集团)公司

68

度假区特色商业街区项目

服务业+旅游

升级白马仙街、浪漫天街等打造夜间旅游消费经济,创建市级、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新建

2022-2030

12000

平台公司筹资社会投资

区度假区管委会

69

白马山旅游度假区运动康养综合体

康养产业

新建标准体育馆、全民健身中心。

新建

2023-2025

15000

平台公司筹资

区旅游产业(集团)公司

70

白马山爱情纪念银行项目

婚恋产业

打造爱情纪念银行,展出经典爱情故事及相关纪念物品、寄存收藏游客纪念品、售卖纪念品。

新建

2023-2026

1000

社会投资

区度假区管委会

71

白马山婚恋主题酒店项目

婚恋产业

在白马山建设以新婚婚礼为主题的酒店。

新建

2023-2026

10000

社会投资

区度假区管委会

72

沉浸爱情集市

婚恋产业

以爱情魔法设定为主题,结合龙马仙女爱情故事情节,呈现沉浸式主题餐厅、酒吧、文创等全新的休闲体验。

新建

2023-2026

9000

社会投资

区度假区管委会

73

G319-天尺情缘景区公路项目

旅游服务

G319杨家湾隧道至白果坪公路,总长约11.2千米,其中原路改建8.0千米,新建公路3.2千米,路基宽度7.5

新建

2025-2027

17000

政府投资

区交通局

六、芙蓉江亲水风情休闲区

74

芙蓉洞景区提档升级项目

研学产业

一是提档升级景区景观及设施,打造沉浸式洞穴旅游;二是建设芙蓉洞国际科考大本营;三是建设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

续建

2022-2024

8000

平台公司筹资

区旅游产业(集团)公司

75

芙蓉江运动乐园项目

运动产业

建设漂浮运动体验区、芙蓉塔、芙蓉花岛等,举办芙蓉江路亚垂钓等比赛活动,打造水上游乐项目综合体。

续建

2023-2027

5000

社会投资、平台公司筹资

区旅游产业(集团)公司

76

湖隐芙蓉湖旅游度假村综合项目

建筑业+旅游

该项目拟建设综合性用房(含餐饮接待、民族文化展示、民俗风情体验、会议厅、茶室、健身房、室内游泳池等)2000平方米;特色民宿3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

2023-2030

5000

社会投资

区文化旅游委

77

武隆芙蓉仙山旅游度假区项目

农业+旅游

一是发展美丽乡村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二是设置房车旅居车露营联盟基地;三是建设户外运动拓展训练基地;四是发展特色果林种、茶园栽培等。

2024-2030

50000

社会投资

区文化旅游委

七、桐梓山国际户外探险运动区

78

沧沟大田水美乡村项目

建筑业+旅游

一是荷塘湿地改造,新建水上民宿、丰富荷花宴美食、配套游乐设施;二是提档升级木棕河漂流。

续建

2022-2024

1500

平台公司筹资

区水利局、旅游产业集团)公司

79

沧沟乡图书馆(乡村书房)项目

艺术产业

建设一所集阅读、学习、休闲等于一体的图书馆(乡村书房)。

2022-2023

95

政府投资

沧沟乡、区文化旅游委

80

沧沟乡美丽宜居示范乡镇项目

建筑+旅游

实施场镇基础设施建设等。

新建

2022-2025

4000

政府投资

区住房城乡

建委

81

乡建艺术综合体项目

艺术产业

利用乡村文化资源开展艺术乡建,在田间地头进行造型艺术创作,打造乡村艺术写生“样板间”。

新建

2022-2025

1000

社会投资

区文化旅游委、区招商中心

82

沿沧河大峡谷水上户外运动营地

运动产业

积极开展水上游乐场、户外路营基地、公厕、生态停车场、连接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

新建

2023-2026

1300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区文化旅游委

83

桐梓云山梯田汽车露营基地

运动产业

完善营地所需的营位、厕所、停车场以及其他附属配套设施。

前期

2022-2026

1000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桐梓镇人民政府

84

二龙洞犀牛寨亚洲最高洞厅探险科考项目

运动产业

打造洞厅险科考项目

前期

2022-2026

5000

其他

土地乡人民政府、接龙乡人民政府

85

后坪片区国际户外探险运动基地

运动产业

建设二王洞洞穴群探险步道、灯光系统,在天池苗寨苗王山建设绝壁速降、极限攀岩等运动项目,打造后坪国际户外探险运动探险基地。

前期

2022-2026

3000

平台公司筹资

区文化旅游委

八、乡村旅游休闲游憩网

86

归原艺术农业旅游项目

农业+旅游

本项目以田园、庄园、乐园“三园模式”为发展思路,注重产城、农旅、文旅高度融合发展,主要建设酒店、民宿、乡宿大集群,旅居、康养大集群,农业、农事体验、农特产品大平台。

续建

2017-2027

542000

社会投资

区度假区管委会

87

武隆区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

农业+旅游

打造美丽宜居示范乡镇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点培训基地建有特色餐厅和红色餐厅、药膳等项目,打造沿江口沧沟后坪桐梓接龙土地火炉主公路沿线视线范围内农户的旧房整治提升及庭院改造。

续建

2020-2024

31000

政府投资、平台公司筹资和社会投资

区乡村振兴局、区旅游产业(集团)公司

88

武隆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项目

农业+旅游

全力打造科技创新配套服务中心、农旅融合示范区;加快园区科技服务超市建设、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体系建设

续建

2020-2024

10000

政府投资和平台公司筹资

区科技局

89

武隆苕粉非遗产业链项目

农业+旅游

组建武隆苕粉联盟,统一生产质量标准,培育壮大红薯粉加工龙头企业,提升产品加工工艺、品牌营销等深加工水平。建成4000平方米加工厂房,建设3条苕粉加工生产线。

续建

2021-2024

5000

政府投资和平台公司筹资

区旅游产业(集团)公司

90

呐溪原乡提档升级项目

运动产业

建设云海仙居(四合院)、装配式木屋潇湘馆、文化景观提升、呐溪时空漫行逍遥骑行一体化、原乡土特产展销区、垂钓藕香榭以及研学基地等。

续建

2021-2026

1500

平台公司筹资

区旅游产业(集团)公司

91

武隆300公里登山步道

运动产业

结合5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修建300千米登山步道。

新建

2022-2024

4000

政府投资

区文化旅游委

92

武隆区高山果蔬(番茄、竹笋、脆桃)、高山茶叶、武隆山羊、桑产业产业田园综合体项目

农业+旅游

加大对番茄产业竹笋产业脆桃产业茶叶产业山羊产业桑产业配套建设粗加工、精深加工厂;建设多元化桑产业体验、加工、品牌创建、展示、展销等于一体的产业链。

新建

2022-2024

60000

政府投资、平台筹资和社会投资

区农业农村委区林业局区乡村振兴局、区旅游产业(集团)公司、区畜牧发展中心

93

官桥·云村乡村生活旅游综合体项目

农业+旅游

参照袁家村模式,打造成集乡村休闲度假、传统美食体验、民俗展演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乡村生活微度假旅游目的地。

2022-2026

98000

社会投资

区文化旅游委

94

特色乡村疗养民宿项目

康养产业

依托乡村振兴建设成果,建设一批特色乡村疗养民宿。

新建

2023-2026

40000

社会投资

区文化旅游委、区商务委

版权所有: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002320015 ICP备案:渝ICP备11006838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20200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