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文件下载:

府办25号 (关于印发武隆区贯彻落实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深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重点任务分工的通知).pdf

[ 索引号 ] 115002320086900349/2022-00327 [ 发文字号 ] 武隆府办〔2022〕25号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公文
[ 发布机构 ] 武隆区政府办公室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2-09-28 [ 发布日期 ] 2022-10-08

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隆区贯彻落实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深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重点任务分工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深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的通知》(渝府发〔202234号)(以下简称为《行动计划》)精神,准确把握全市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方向、思路、目标和重点,推动我区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助力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经区政府同意,现将《武隆区贯彻落实<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深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重点任务分工》印发给你们,并下工作要求,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提高政治站位,科学准确把握碳达峰、碳中和的深刻内涵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以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自觉把武隆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置于全市发展全局之下来谋划和推动,对标国家政策导向和全市发展需求找出结合点、找准发力点,为全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武隆力量。到2025年,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用水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14.5%15%

二、紧扣武隆实际,加快打造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产业集群

要紧扣武隆“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定位,强力实施“生态优先、旅游引领、三产融合、强区富民”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清洁能源装备、绿色建材、新能源汽车和旅游装备及消费品等制造业产业,强调走专业化、特色化、互补协同之路,坚持优势产业提升与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突出细分领域加快突破,巩固、放大和转化自身比较优势,加快打造清洁能源装备、绿色建材、新能源汽车、旅游装备及消费品制造业产业集群。

三、坚持先立后破,统筹做好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减加法

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接续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引进发展先进制造业,把新的制造业“立”起来,产业结构调整才有“破”的基础。要坚持系统观念,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绝不搞“一刀切”停产限产、不搞运动式“减碳”,统筹做好“减法”和“加法”。做“减法”,重点是减少化石能源消费,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产能规模,协同推进节能减排、减污降碳。做“加法”,要进一步加大先进制造业的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延长清洁能源装备、绿色建材、新能源汽车、旅游装备及消费品等新产业链条;要进一步跟进一批主导产业重点项目,确保项目按时投产达产,做大生态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增强武隆工业发展后劲。

四、强化两手发力,营造良好的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环境

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根本要靠市场驱动,但也离不开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环境和政策保障。全区各级各部门要从深化市场改革、扩大开放合作、强化要素保障等方面,持续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和市场环境,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以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的“无形之手”共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五、积极主动作为,确保在贯彻落实《行动计划》中取得实效

全区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行动计划》内容,结合《重庆市武隆区工业和信息化“十四五”发展规划》,积极对接市级相关部门,明确工作任务,准确掌握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深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政策,及时了解清洁能源装备、绿色建材、新能源汽车、旅游装备及消费品等制造业主导产业的行业动态,积极向上为企业争取政策、争取资金,确保我区在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深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中取得实效。

                       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928       

(此件公开发布


武隆区贯彻落实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深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

重点任务分工

序号

工作任务

责任单位

备注

一、主要目标


正确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坚持分步有序推动,在如期全面完成重庆市下达我区减污节能降碳目标的基础上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用水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14.5%15%,绿色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30亿元。



二、重点任务

(一)推动现有产业全面绿色转型

1

推动生产方式数字化转型。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赋能绿色制造。支持企业开展“智能+绿色”协同改造,建设绿色智能工厂。统筹绿色低碳数据和工业大数据资源,推动数据汇聚、共享和应用,提升碳足迹、水足迹等追溯分析能力。

区经济信息委牵头,区发展改革委等配合


2

推动能源消费低碳化转型。实施建材、水泥等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专项行动,到2025年全区工业重点行业建成产能全部达到能效基准水平,30%以上达到能效标杆水平。严格节能审查制度,突出能耗总量弹性管理,切实保障能效水平高、单位增加值能耗低的项目的用能空间。强化节能监察和节能诊断行动,落实阶梯电价和差别电价政策,推动存量重点用能企业能效水平持续提升。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锅炉(窑炉)煤改电(气)、重点用能设备升级替代、余热余压利用、建设分布式能源中心等节能改造,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中的消费比例。

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

推动生产过程清洁化转型。强化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清洁生产评价,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单位产品能耗、物耗和水耗等应达到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依法将超标准超总量排放、高耗能、使用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列入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名单。定期宣传重庆市清洁生产技术推广目录,全面推动存量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价认证,对绿色改造意愿强、基础好的企业提供免费清洁化诊断,到2025年开展自愿性清洁化诊断企业累计达到10家。

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

推动资源利用循环化转型。加强废钢铁、废铝、废旧轮胎、废塑料、医用输液瓶(袋)等主要再生资源领域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创建推动再制造产品规模化发展。加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技术运用,推动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产业与火电、化工等上游产业精准对接,到2025年大宗工业固废利用率保持在70%以上。以符合环保安全要求为前提,积极推进实施工业窑炉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危险废物、医疗废弃物等项目,促进生产与生活系统绿色循环。健全废旧物资回收循环利用体系,更好支撑循环经济发展。

区经济信息委、区商务委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生态环境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等配合


(二)培育壮大绿色新兴产业

5

探索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鼓励整车企业探索开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整车新品推动传统燃油车零部件企业加快向智能网联新能源零部件领域转型,支持整车企业和关键总成企业吸纳中小企业,开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技术合作攻关,持续加大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领域企业引进培育力度,强化川渝地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融合。

区经济信息委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交通局等配合


6

强化先进材料支撑。面向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轻量化材料需求,推动相关领域企业加快开发铝材和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等轻合金材料,以及高性能纤维及增强复合材料等产品。面向绿色建筑、建筑节能、隔热保温耐火等领域需求,聚氨酯发泡材料、气凝胶材料、保温墙板、在线LOWE(低辐射镀膜)玻璃、节水卫生陶瓷及整体卫浴等产品,积极引进培育太阳能光伏组件、装配式光伏建筑一体化等领域企业。

区经济信息委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等配合


7

壮大节能环保装备运用规模。推动通用机械(内燃机、发电机)、风机、水泵等机电产品企业加强产品整体设计的运用,植入先进传感器、功率器件、通信模块等部件,提升产品能效水平。推动环保装备企业加快烟气脱硫脱硝装置、垃圾焚烧装置、垃圾储运设备等成套装备迭代升级,提升“工程+产品+服务”总包能力。

区经济信息委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生态环境局等配合


8

打造清洁能源及储能产业特色优势。深度挖掘本地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潜力,加快天然气(页岩气)勘探开发,推进天然气本地高效利用,做好水电、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发电规划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推动风电装备、水电装备和智能电网装备领域企业加快产品迭代升级,更好适应清洁能源发展装备需求。积极引进培育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装备领域企业。做好正/负极材料、电解材料、隔膜领域企业引进培育,加强新型材料和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超级电容储能、储热等储能路线技术研发布局,促进储能产业与清洁能源产业互动发展。

发展改革委牵头,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生态环境局等配合


9

推进专业软件的运用。加强绿色低碳技术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协同研发和交叉融合的运用引进绿色低碳领域大数据应用服务企业,构建节能降耗、循环利用等数字模型,发展数据标准制定、数据治理、系统集成、运维管理等信息服务。

经济信息委牵头,市科技局等配合


(三)提升产业链整体绿色发展水平

10

推进绿色设计。依托全市“设计之都”创建,大力培育绿色设计主体,创建一批国家级、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完善绿色设计方法与工具,推动绿色设计基础数据库建设,探索建立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绿色设计平台。推动优势企业创建绿色设计示范企业。

区经济信息委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市场监管局等配合


11

发展绿色产品。推动企业开展绿色产品自我声明或自愿认证,选用绿色材料、低功耗零部件和绿色包装,提升产品可靠性、能效、使用寿命和可回收利用水平,力争到2025年至少有3种绿色设计产品入选重庆市绿色产品品目。执行绿色产品品目清单,推动政府绿色采购。

区经济信息委、区市场监管局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等配合


12

创新绿色服务。做大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碳资产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业态规模。健全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提供、环境信息披露等专业化服务体系,提升绿色诊断、研发设计、集成应用、运营管理、评价认证等服务能力。探索打造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公共服务平台,发展低碳方案设计与技术验证,以及碳排放、碳足迹核算等创新服务。

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3

打造绿色供应链。支持优势企业实施绿色伙伴式供应商管理,搭建供应链绿色信息管理平台,优先将绿色工厂纳入合格供应商,优先采购绿色产品,促进上下游企业绿色协同发展。探索建立行业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推动有条件的行业领域共享上下游碳排放、碳足迹等信息,促进全链条低碳脱碳。

区经济信息委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生态环境局、区商务委等单位配合


(四)培育绿色发展市场创新主体

14

打造绿色发展“标杆”企业。以制造业领军企业、产业链“链主”企业和区属国有企业为重点,引导企业实施中长期绿色发展战略,制定积极稳妥、切实可行的碳达峰时间表、路线图,深度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工艺、产品、设备和管理方法,打造绿色发展“标杆”,为同行业企业绿色发展树立标杆典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路径。支持“标杆”企业通过资本、技术、合作等市场化方式吸纳中小企业协同开展绿色低碳技术攻关、绿色改造等活动,引领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整体绿色发展。

区经济信息委牵头,区国资委等配合


15

广泛推动中小企业绿色转型发展。实施工业节能诊断服务行动和能源资源计量服务示范活动,为基础薄弱的中小企业开展节能诊断及改造提供服务。引进培育专业化绿色发展服务机构,探索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为中小企业提供能源审计、能效评估、能源监测、技术咨询等服务。

区经济信息委负责


16

培育绿色技术领域科技型企业。发挥各类市级创新平台作用,加强全球绿色低碳领域战略性、引领性和颠覆性技术的捕捉、研判和熟化。推广“产业研究院+产业基金+产业园区”企业生成模式,力争孵化一批绿色低碳技术领域科技型企业。支持大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向社会开放绿色低碳相关技术和数据,助力科技型企业加速成长,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大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力度。紧盯国内外头部企业、知名机构和中央企业,积极争取在武设立绿色低碳技术领域高端研发机构,推动高端研发机构成立法人化企业。

区经济信息委、区科技局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教委等配合


(五)夯实产业绿色发展园区载体

17

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强化园区企业循环式生产和产业循环式组合理念,推动各产业园区聚焦细分行业持续深耕,促进企业、园区、产业集群间能源互济、链接共生和资源共享。推动园区开展集中供气供热,发展高效多能互补利用模式,建设绿色化综合管理平台,搭建能源资源信息化管控、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地下管网漏水检测等系统,促进废物综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和工业余压余热、废气废液废渣资源化利用。

发展改革委、经济信息委、生态环境局、住房城乡建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8

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完善集约节约用地评价体系,分行业、分区域制定产业园区单位投资、产出、能耗和容积率等指标体系,开展产业园区土地监测、统计和评价。加大低效工业企业用地再开发力度,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允许存量工业用地与仓储、研发、商办等功能混合利用,提升园区土地复合利用水平。积极推动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提高项目建设效率。2025年,全区产业园区投产工业用地产出强度提500/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等配合


(六)完善产业绿色发展支撑体系

19

展绿色金融。以重庆市创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契机,积极构建与碳达峰、碳中和相适应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对绿色低碳项目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绿色建筑性能保险等保险产品创新。支持私募股权基金参与绿色项目投资和绿色企业并购重组。完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政策,鼓励国有企业和区属股权投资基金加大对绿色产业投资。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低碳企业上市,推动发行绿色债券。稳妥开展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发展农林行业碳汇,探索碳资产配额回购、核证资源减排量置换等碳金融产品创新。建立绿色金融激励和评价制度,推动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纳入投融资评价体系。以“长江绿融通”绿色金融大数据数字化综合平台为抓手,提升绿色金融配置效率。聚焦清洁能源替代、零碳示范项目实施金融服务绿色示范工程,推动金融服务绿色园区、绿色工厂,打造近净零排放示范样本。

人行武隆支行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生态环境局、区金融服务中心武隆银保监管组等配合


20

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完善中职、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引导大型企业与中高职院校共同举办绿色低碳领域高质量职业教育,加快建设一批绿色低碳实训基地,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深入实施“重庆英才计划”,积极组织参加“重庆英才大会”,加快引进能突破关键技术、实现成果转化的领军人才及团队,强化绿色低碳技术领域“高精尖缺”人才集聚能力。

区委组织部牵头,区教委、区经济信息委、区人力社保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国资委等配合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区经济信息委、区发展改革委做好全区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工作的统筹管理和资源整合,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研究,有关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重大示范项目和重要工作安排报请区政府研究,并做好与武隆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的沟通衔接,进一步加大各项具体工作推进力度,指导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步伐,督促行动计划各项任务落实。全区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重要性的认识,细化工作举措,确保工作实效。

区经济信息委、区发展改革委牵头,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合


(二)深化相关领域改革


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加快培育发展配售电环节独立市场主体,完善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衔接机制,扩大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明确以消纳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增量配电网、微电网和分布式电源的市场主体地位,完善和推广绿色电力证书交易,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加快形成以储能和调峰能力为基础支撑的新增电力装机发展机制。推进油气等领域市场化改革。健全碳资产管理机制,探索建设“碳账户”,联动碳履约、碳中和、碳普惠体系,发展面向工业企业的核证自愿减排市场。

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生态环境局、区水利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打造典型应用场景


加快完善充(换)电设施体系,探索推广换电模式,提高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鼓励区内新建风电、分布式光伏电站配套建设储能设施。结合城市、园区、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工程实施,制定全区节能降碳工程重点项目表,促进高效节能装备、先进环保装备应用。推动电商平台设立绿色低碳产品销售专区,探索“消费即生产”路径,助力绿色产品消费。

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扩大交流合作


招商联动,协同发展。与渝中区、两江新区等市内经济活跃地区进行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打造一批高质量的产业园区、飞地园区,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与武隆旅游“三次创业”市场营销工作有机结合,开启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双营销”模式,在推广武隆旅游产品的同时,也开展重点项目的推介和招商工作。以东西协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三峡库区对口支援、涪陵南川协同发展为契机,探索成立市区联动招商和区域协同招商专班。通过上合组织多功能经贸平台和市招商投促局全球招商发布平台,把武隆区的重点招商项目进行全球化宣传推广。

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商务委、区科协区招商中心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武隆区部门街镇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