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街道办事处,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武隆区加快推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8月1日
(此件公开发布)
武隆区加快推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
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动全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安排部署,推进全区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度推进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渝府发〔2023〕15号)精神,结合武隆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一区一品”发展思路,围绕“生态优先、旅游引领、三产融合、强区富民”发展战略,聚焦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标准化、精深化、集群化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贯通供应链为着力点,强化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联动体系和“一区一品”体系,打造彰显巴渝文化和武隆风情的特色产品和知名品牌,做大做优做强全区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助力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和绿色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
二、主要目标
围绕甘薯全产业链及番茄、山羊、茶叶、中蜂、豆制品等重点产业,多元化布局一批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基地,建成一批精深加工示范产业园,发展一批精深加工主体,打造一批链条化产业集群,培育一批特色产品、知名品牌。
2023年,新发展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5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7个。推进工业园区三产融合产业园、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园等重点加工平台建设。引进涉农企业8家以上,协议投资额15亿元;新发展国家级、市级、区级龙头企业1家、4家、10家;新培育规上企业1家以上。全区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税收增长10%以上。产业联农带农50000户以上、解决劳动就业1000余人。全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增长10.0%。
力争到2026年,“一镇一基地”的农产品初加工示范基地布局基本形成。建成食品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2个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倍增计划基本实现,其中规上企业达到10家以上。以武隆苕粉为代表的甘薯全产业链初步成型,纳入全市“一区一品”全产业链产业布局。培育形成综合产值达10亿元的产业集群2个及以上。武隆火锅苕粉、武隆山羊等特色产品成为渝味美食名片、重庆行游伴手礼。全区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产值年平均增长20%以上,全口径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30亿元、税收突破3000万元。产业联农带农70000户以上,解决劳动就业3000余人。全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万元,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三、重点产业及布局
发挥资源优势、聚焦特色产品,按照深抓重点领域、推进梯次培育的思路,着力构建以甘薯这一优势产业为主导,以山羊、番茄两个特色产业为重点,以茶叶、中蜂、豆制品、粮油、果蔬等多元产业为辅助的“1+2+N”武隆特色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
(一)全力打造甘薯这一主导产业。围绕“建设一个园区、发展一批基地、培育一批企业、打造产业体系、带动整个片区”工作思路,以工业园区白马、长坝、平桥组团为主要区域,推进建设淀粉加工、苕粉加工、甘薯休闲食品基地建设。在具备条件的乡镇(街道)发展一批甘薯种植基地、培育红薯淀粉初加工乡村企业,实现武隆苕粉龙头企业加工原料本区域内自给。培育壮大或招商引进一批武隆苕粉加工企业,引导企业围绕休闲食品、火锅食材、预制菜等领域,构建以“武隆火锅苕粉”为核心,甘薯淀粉为基础,苕粉休闲食品、薯类功能制品等为延伸的产品矩阵,打造集规模化种植、精细化加工、品牌化销售于一体的十亿级甘薯全产业链,建成渝东南甘薯产业集群核心示范区县,带动渝东南片区甘薯产业发展。
(二)大力发展山羊、番茄两个重点产业。以芙蓉街道、羊角街道、沧沟乡为重点区域,推进建设武隆山羊养殖和加工体验基地,依托“武隆碗碗羊肉”品牌效应,发展全国连锁店,深度开发羊肉干、熟食羊肉礼品、红汤羊肉、全羊宴、羊肉火锅、烤全羊等系列产品,构建“繁育+养殖基地+屠宰加工+销售”产供销一体化的武隆山羊全产业链。
以双河镇为重点区域,以武隆高山番茄谷为核心基地,以工业园区白马组团、长坝组团等为承接平台,大力发展高山番茄标准化、规模化种植,深度开发番茄酱料、番茄饮品以及番茄功能性制品等精深加工产品,打造以番茄为主的高山蔬菜全产业链。
(三)积极发展茶叶、中蜂、豆制品等辅助产业。围绕“一红一绿一特”产业布局,推进建设以白马镇、赵家乡为核心的“仙女红茶”基地,以桐梓镇、后坪乡、土地乡为核心的“武隆高山有机绿茶”基地,以浩口乡为核心的老鹰茶基地。强化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品牌培育,大力推进以白马镇茶产业特色小镇、仙女山茶旅融合发展示范街区等为载体的茶旅融合发展,打造以“仙女红”红茶为代表的“武隆高山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年综合总产值十亿级的全国高山有机茶叶基地。
以白马山—弹子山、仙女山—桐梓山、贾角山—罗鹰山三个中蜂产业带为中心,建设以高山五倍子蜜为主的中蜂成熟蜜标准化示范场、生产示范基地和蜜蜂授粉示范基地,发展以“中国仙女山蜂疗谷”为核心的特色蜂疗康养,推动中蜂产业与康养、婚恋、文化、休闲观光等业态融合发展,探索发展蜂蜜饮品、蜂蜜果酒、蜂王浆、蜂胶、蜂花粉、蜂妆蜂蜡制品等多样化、高附加值的蜂产品精深加工,打造“武隆蜂疗”、“白马蜂蜜”为代表的中蜂文旅融合全产业链。
以工业园区食品加工产业园、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园为重点平台,利用好羊角豆干等传统优势产品的引领和带动效应,聚焦火锅、烧烤等重庆美食主战场,大力发展豆类休闲食品、豆类生鲜食品、豆类配餐食品、豆类功能制品等精深加工。引导发展一批特色大豆种植主产乡镇。依托羊角街道文化底蕴,建设豆制品特色小微企业集聚区、豆制品特色文化区等产业平台。打造集原料种植、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市场营销、研学体验等于一体的豆制品产业链体系,构建产业上中下游互联互通、融合发展格局。
(四)稳固发展粮油、果蔬等辅助产业。聚焦火炉镇、鸭江镇、凤来镇、庙垭乡等粮油生产重点区域,按照稳面积、提单产、保供给的原则,通过调整优化粮油种植结构,保障粮食和油料稳产扩增。大力发展山地优质稻、鲜食糯玉米、高含油油菜、高山优质马铃薯等特色效益粮油,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支持优质粮油基地建设和加工能力提升。
在蔬菜核心生产乡镇建设万亩级规模蔬菜核心基地,巩固双河镇蔬菜育苗中心,大力推进以火炉镇为重点的脆桃采摘体验园和以桐梓镇、土地乡为重点的竹笋小湾等农旅融合项目建设,发展5万亩级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引进培育一批产业链条长、市场竞争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果蔬加工企业。依托“巴味渝珍”“寻味武隆”等区域公用品牌运营推广,持续提升武隆高山蔬菜、火炉脆桃等特色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产地批发市场和供应链体系建设,打造辐射渝东南的武隆果蔬交易中心。
四、重点任务
围绕“一区一品”发展思路,聚焦规模化种植、精细化加工、品牌化销售等全产业链重点环节,细分赛道、找准切口,推动实施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八项工程”,着力构建全区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全链式、高质量发展格局。
(一)产业项目建设工程。围绕重点产业开发建设,建立产业重点项目库,谋划建设一批投资规模较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项目。加大项目招引力度,瞄准世界500强企业和全国农产品加工百强企业,加强精准招商、定向招商,引进一批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重大项目、优质项目落地武隆。持续深化与涪陵、南川、乐山、济南等地协同发展,探索共建原料供应、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建立企业互引、共建园区、互为“飞地”等协作机制,推进双边优质资源、精深加工、物流配送等联动发展。2023年,引进涉农企业8家以上,协议投资额15亿元。到2026年,全区累计引进涉农企业30家以上,协议投资额75亿元以上。(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农业农村委、区工业园区管委会、区招商中心)
(二)“头羊计划”实施工程。组织区内符合条件的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参选国家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评选活动。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模式,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鼓励支持符合上市基本条件的成长型企业上市融资,对新上市的企业按相关政策给予奖励。支持企业通过兼并、收购、控股等方式开展并购重组,打破行业企业小散格局,打造大型企业集团。推进优势企业梯度培育,大力推进企业升规,着力培养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到2026年,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0家、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0家,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达到10家。(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工业园区管委会、区农业农村委、区招商中心、区金融服务中心)
(三)加工园区建设工程。优化发展布局,分类分层次建设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园区。以粮油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标准化原料基地为重点,布局建设一批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示范基地。加快推进工业园区食品产业园、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园等核心平台建设,打造集标准化原料基地、集约化农产品加工、体系化物流配送和营销网络为一体的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发挥羊角街道等地特色食品及农产品发源地效应,结合文旅融合发展,以绿色化和生态型的主导理念,规划建设集加工、销售、消费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特色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小微企业集聚区。到2026年,各农产品主产乡镇基本建成“一镇一基地”的初加工示范基地,全区建成产业特色鲜明、产业主体集聚的食品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2个及以上。(责任单位:区工业园区管委会、区经济信息委、区农业农村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商务委、有关乡镇〔街道〕)
(四)科技创新升级工程。建立健全区、乡镇(街道)、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采取聘请技术顾问等形式解决产业发展难题,强化田间地头服务指导。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充分发挥院士工作基地、仙女山“候鸟”人才工作站等科研平台的科技转化作用,重点开展资源保护与选育、精深加工产品开发、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引导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联合行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建技术研究中心、研究生实习基地、博士工作站、市级研发中心(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建立人才资源库、企业技术难题库和技术需求清单,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研发攻关。推进产业大数据平台和应用基地建设,推广应用智能化生产装备、现代信息技术。到2026年,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中心1个、陆生动物疫病病原学监测区域中心1个、畜禽养殖场远程监控中心服务平台1个。(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农业农村委、区畜牧发展中心等)
(五)特色品牌建设工程。推进武隆火锅苕粉、武隆山羊、武隆高山番茄、武隆高山茶等特色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注册,建立完善特色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体系。引导各品牌持有企业开展品牌融合,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品牌形成联合体,围绕主导产品和优势品牌,融合产地特色、地理标志等文化元素,统一标识、统一包装,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品牌矩阵,共同打造竞争力强、美誉度高的特色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鼓励和支持企业依托电商平台、网红直播、短视频等业态,借助“巴味渝珍”“寻味武隆”等区域公用品牌的宣传推广渠道,利用旅交会、博览会、乡村旅游主题文化节等活动的宣传效应,开展产品线上与线下宣传推广,着力打造爆品、爆款、爆点产品。发挥好企业、行业部门、行业协会、执法监管部门等主体的作用,加强品牌商标保护和利用。到2026年,培育以“武隆高山蔬菜”品牌为引领的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单品10个以上,打造“武隆碗碗羊肉”全国连锁店50家,“武隆高山茶”“武隆苕粉”品牌价值分别达到5亿元,“羊角豆干”等成功申报中华老字号称号,新培育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以上。(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委、区市场监管局、区供销合作社)
(六)种养基地建设工程。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的原则,围绕重点优势产业,建设优质原材料生产基地。健全完善产业发展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土地托管等方式开展合作,建立“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合作模式,推进农产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规模化发展。加大新品种推广政策补助,促进优势良种推广。开展院地企科技协作,提升供种保障能力。到2026年,实现万亩级规模蔬菜核心基地巩固稳产,建成达国家级标准的武隆渝东黑山羊、武隆板角山羊保种育种场各1个,山羊扩繁场30个,建成渝东南中蜂良种繁育中心1个、扩繁场5个、标准化示范场45个、养蜂基地60个,创建竹笋、甘薯、水产品等良种繁育推广示范基地10个,全区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分别达到20个。(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农业农村委、区畜牧发展中心等)
(七)服务平台建设工程。持续加强“寻味武隆”“武隆电商基地”等电商平台建设,支持企业与大型电商平台的合作和资源对接,强化产品线上推广。策划举办特色食品及农产品文化节、峰会论坛、产品展销等活动,将产品宣传促销有机融入区内文旅赛事活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市内外各类展会。规划建设武隆农产品(高山蔬菜)交易中心、山羊综合交易市场、“武隆高山茶”批发交易市场等重点产销平台,在市内主要蔬菜批发市场规划设立武隆蔬菜交易配送中心。引导区内企业做好产品类型和销售渠道对接,积极融入市级贸易促销平台。有序完善农村三级物流体系,优化本地农产品原料“最先一公里”运输。加快构建城乡冷链物流体系,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冷链物流网络建设。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出海出境大通道,支持企业拓展产品外销、原料采购渠道。支持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供配电设施建设,保障用电需求。(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委、区供销合作社、区数建办、区旅游产业(集团)公司、有关乡镇〔街道〕)
(八)安全质量提升工程。建立行业部门协同服务机制,落实项目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前期指导服务,确保项目依标建设、达标生产。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推进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标准体系,组织开展标准制定。推进质量管理,提升企业质量安全管理能力。严格执行兽药休药期制度和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切实保证产品及加工产品质量安全。支持企业与农户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引导和支持企业实施生产线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和品控能力,大力支持优势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现代化生产场景。(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农业农村委、区市场监管局)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统一领导下,按照各个重点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各项工作序时进展。工作专班综合协调组要强化组织协调、统筹调度和督查督办,组织各成员单位协同配合、凝聚合力,扎实推进全区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见实效。
(二)加大财政扶持。强化政策支撑,抓紧制定出台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探索建立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引导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和杠杆放大效应,重点支持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发展。积极争取国家、市级政策资金,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加大倾斜和支持力度,采用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等适当形式,重点支持优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扩能增产、技术创新、产品研发、装备升级和基地建设等。落实好国家、市级对农业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农产品加工园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一区一品”等方面扶持资金。
(三)加强用地保障。按照“计划跟着项目走”和“消化存量确定增量”的原则,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优化园区产业布局、适时开展园区用地空间拓展,对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仓储流通设施建设用地应保尽保。鼓励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开展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产地批发市场等项目建设以及小微创业园、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发展等项目建设。
(四)强化人才培养。实施“聚才兴武”行动,不断优化人才引育体制机制。持续深入推行产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强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指导服务。支持企业与职业院校、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开展定向人才培养。鼓励区内职业学校开设产业相关课程和专业,与园区、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承接“巴渝工匠2025”计划,打造一批“武隆工匠”乡村驿站,为产业发展输送技术型、管理型人才。大力推进“武隆文旅青创中心”建设,积极引进培育引领产业发展的企业家。
(五)大力宣传引导。大力宣传各级各有关部门支持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动员各类企业、投资者积极参与全区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建设。对贡献突出的优秀企业、先进个人,要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开展全方位宣传报道,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协同支持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
(六)加强督查考核。将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纳入区级各有关部门、各乡镇(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内容。各责任单位结合实际制定工作计划,明确目标、细化任务、落实责任。加强督促检查、情况通报、目标考核,对工作不力的将予以追责问责。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武隆区部门街镇网站
其他网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002320015 ICP备案:渝ICP备11006838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20200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