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草背景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快推动全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安排部署,推进全区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精深化、链条化、品牌化发展,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度推进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渝府发〔2023〕15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武隆实际,制定了《武隆区加快推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二、主要内容
《武隆区加快推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由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产业及布局、重点任务、保障措施5个部分构成。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生态优先、旅游引领、三产融合、强区富民”发展战略,聚焦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标准化、精深化、集群化发展,打造彰显巴渝文化和武隆风情的特色产品和知名品牌。
(二)主要目标。2023年,新发展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5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7个。推进工业园区三产融合产业园、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园等重点加工平台建设;新发展国家级、市级、区级龙头企业1家、4家、10家;新培育规上企业1家以上。到2026年,建成食品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2个及以上;产业规上企业达到10家以上;培育形成综合产值达10亿元的产业集群2个及以上。
(三)重点产业及布局。构建以甘薯产业为主导,以山羊、番茄产业为重点,以茶叶、中蜂、豆制品等产业为辅助的“1+2+N”武隆特色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一是全力打造甘薯这一主导产业。推进工业园区甘薯食品加工基地建设;引进培育一批武隆苕粉加工龙头企业;构建以“武隆火锅苕粉”为核心的产品矩阵,打造10亿级甘薯全产业链。二是大力发展山羊、番茄两个重点产业。推进武隆山羊养殖、加工基地建设,发展“武隆碗碗羊肉”全国连锁店,开发熟食羊肉礼品、红汤羊肉、烤全羊等系列产品,构建武隆山羊全产业链。推进武隆高山番茄谷核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番茄酱料、饮品及功能性制品精深加工产品,打造高山番茄产业链。三是积极发展茶叶、中蜂、豆制品等辅助产业。围绕“一红一绿一特”产业布局,打造“武隆高山茶”区域公用品牌。推进“三品一标准”中蜂产业体系建设,打造“全国蜂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依托“羊角豆干”等品牌效应,升级发展豆类休闲食品、配餐食品、功能制品等精深加工。保障粮油、果蔬稳产扩增,支持优质粮油基地建设和加工能力提升。
(四)重点任务。一是产业项目建设工程。建立产业项目库,加大招引力度,引进一批重大、优质项目;深化区域协同发展,探索建立互引企业、共建园区、互为“飞地”等协作机制。到2026年,累计引进涉农企业30家以上。二是“头羊计划”实施工程。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模式,打造大型企业集团。到2026年,国家级、市级、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达到2家、40家、80家,规上企业达到10家。三是加工园区建设工程。分类分层次建设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园区。到2026年,“一镇一基地”初加工产业发展布局基本形成;建成特色鲜明、主体集聚的食品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2个及以上。四是科技创新升级工程。加强与科研院所研发合作,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推广应用智能化装备、信息技术。到2026年,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中心1个、陆生动物疫病病原学监测区域中心1个、畜禽养殖场远程监控中心服务平台1个。五是特色品牌建设工程。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品牌矩阵,加强品牌商标保护和利用。到2026年,培育以“武隆高山蔬菜”品牌为引领的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单品10个以上;打造“武隆碗碗羊肉”全国连锁店50家;“武隆高山茶”“武隆苕粉”品牌价值分别达到5亿元;“羊角豆干”等成功申报中华老字号称号;新培育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以上。六是种养基地建设工程。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优质原材料生产基地。到2026年,全区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分别达到20个。七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支持企业与电商平台对接合作;策划举办特色产品文化节庆活动;组织企业参加市内外各类展会;规划建设武隆农产品产销平台;完善农村三级物流体系,构建城乡冷链物流体系;支持企业供配电设施建设。八是安全质量提升工程。落实项目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前期指导服务;推进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标准体系,组织开展标准制定;严格执行兽药休药期制度和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支持企业生产线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品控能力。
(五)保障措施。包含强化组织领导、加大财政扶持、加强用地保障、强化人才培养、大力宣传引导、加强督查考核六个方面内容。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武隆区部门街镇网站
其他网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002320015 ICP备案:渝ICP备11006838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20200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