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索引号 ] 11500232K34595247M/2023-00013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 体裁分类 ] 规划计划
[ 发布机构 ] 武隆区发展改革委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3-01-31 [ 发布日期 ] 2023-02-17

重庆市武隆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是党的二十大隆重召开之年,也是全国经济遭遇多重冲击、极为不易的一年。一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区经济发展健康平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5.94亿元、同增长2.5%;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4%4.1%1.3%

根据区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对《关于重庆市武隆区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意见,区政府在下半年重点强化了重点项目建设、争资立项、招商引资、投融资模式创新、营商环境优化、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惠企政策落实等工作,着力保市场主体、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社会民生得到有效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区十九届人大第一次会议批准的2022年计划草案明确的31项指标总体完成情况较好。8项约束性指标中,1项指标与年初目标有差距(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3项指标为市级反馈指标暂无法预计完成情况(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其余指标全部完成。23项预期性指标中,5项指标为市级反馈指标暂无法预计完成情况(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速、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旅游产业增加值增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等8项指标不及预期其余指标全部完成。(具体情况详见附件1)。

一年来,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聚焦全力稳定经济大盘,一揽子政策逐步显效发力,内需潜力加速释放,市场稳定显活力,全区经济恢复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

一是稳经济政策持续显效。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组建全区稳经济大盘工作专班,建立“日调度、日报告”和政策清单、措施清单、调度清单、问题清单“四张清单”调度制度,向市政府报送动态信息7期、问题建14条、落实报告3篇。因地制宜制定我区稳经济系列配套政策措施。整对接落实国家和市级政策,制定我区稳大盘“85条”、接续政策“60条”措施,聚焦重点领域研究出台“工业39”“消30条”“助力企业纾困”“稳定和扩大就业”等系列配套政策,围绕稳定经济运行精准制定年度、季度及薄弱领域关键政策举措122条,常态化开展经济运行、重点项目等重点工作调度,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加强政策执行落实情况评估督查和跟踪问效。建立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工作机制,围绕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贯彻落实、扩大有效投资、重点项目建设、退税减税降费、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助企纾困等方面开展督导,收集并全面解决企业和项目突出问题近200件,市场主体满意度进一步提升,经济恢复发展基础进一步巩固。

二是有效投资持续扩大。深入实施“抓项目稳投资”专项行动。建立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出台政府投资项目论证评审、快速决策、投融资管理、要素保障等政策文件,持续深化落实重点项目“五个一”制度和“三推进一督查”机制,创新开展重点项目“四晒一比”季度主题活动,常态化坚持常委会季度调度、常务会每周调度等“线上+线下”“会议+现场”多形式调度,全年累计开展全区性会议调度25次、现场调度12次,形成一批抓项目稳投资先进经验,先后获市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5次。我区直接牵头的武两高速等19个市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5.27亿元,年度目标任务的103.28%页岩气开发90个区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0.01亿元,同比增长20.31%,有力带动区实现固定资产投资97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05.8%,同比增长11.7%项目储备成效显著。建立项目储备专班及专员制,探索“工作专班+咨询机构”平战结合工作模式,建立项目咨询费用与项目储备成果挂钩机制,围绕“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国家部委专项资金、市级行业资金”4张清单抓储备。加强项目储备培训,借助区委大家讲堂、党校主题班等平台,邀请市发展改革委、优质中介、银行专家、投资学者为全区机关领导干部、行业公司负责人累计开展专题培训13次。围绕产业、基础设施、民生短板等重点领域策划包装项目成效大幅提升,动态滚动推进十四五项目库保持3000亿元以上。争资效果明显,全区累计向上争资下达计划45.39亿元(含专项债券7.04亿元、一般债券3.1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33.03%争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国家重点资金额度9.55亿元。全年到位资金43.76亿元(含债券资金)。投融资模式创新取得新突破。仙女山“碳中和”景区及配套PPP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重庆武隆喀斯特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公募REITs项目、旅游国际化配套PPP项目、高铁新区TOD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创新开展乡镇(街道)民生项目竞争性申报工作,每年安排1500万元解决一批上级资金覆盖不全的乡镇(街道)场镇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民生项目,让基层群众充分参与项目策划、前期工作、项目申报建设验收投用及养护全过程通过现场推介,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重点行业单位评审,竞选2023年实施项目10个,涉及总投资1918万元。

三是市场活力持续迸发。精准服务助企纾困。开展领导干部“一对一”联系帮扶企业活动,落实行业主管部门帮扶干部进驻企业蹲守蹲点,制定《进一步助力企业纾困政策措施服务指南》和“一图看懂”纾困政策,印发各类政策宣传资料3000余份,开展政策解读8次,围绕企业融资难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40场次,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和问题335。累计为企业退减免缓税费5.05亿元,发放各类贷款218.3亿元,兑现落实就业补助补贴5017万元、失业保险金2700万元,分配三峡优惠电费用445万元。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强“升规上限”企业培育,优化调整四上企业培育扶持办法,新增“四上”企20户。加强民营经济发展,建立武隆区政企联系直通车制度,新增各类市场主体5213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0%,税收民企贡献率达75.56%促进消费市场复苏回暖。划开展“第三届家居建材博览会”“2022重庆6·18电商节暨武隆区汽车博览会”等重点消费促进活动12场次,拉动消费3.6亿元左右。优化消费供给,挖掘培育地方特色美食餐饮店15个、地方特色美食35种。动员指导101家市场主体加入“西交网”等电商交易平台。

(二)以国际化为引领的武隆旅游三次创业蓬勃起势,全面完成顶层规划、制度设计,产业链融合发展、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实现了武隆旅游迈进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良好开局。

一是全面开启武隆旅游三次创业新征程。基本完善“三次创业”规划、政策、产业、绩效评价体系,建立旅游“三次创业”产业链链长负责制,高位推动全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工作。建“一心两山多点”旅游空间发展新格局,武隆喀斯特旅游区获评“成渝十大文旅产业地标”仙女山景区成功申报为“川渝十佳滑雪胜地”,树顶漫步-仙女山自然教育基地被重庆市体育局命名为“重庆市体育产业基地”,后坪苗族土家族乡文凤村天池苗寨入选“国家级非遗旅游村寨”。组建“武隆旅游国际营销推广中心”,建立“武隆旅游营销基金”,成立10+N+1营销集团,累计组客232万人。

二是产业链融合发展按下快进键高质量编制完成6大产业链工作实施方案,策划包装6+4产业链项目218个、总投资1374亿元。2022年启动实施113个,完成投资52.3亿元,小火车风景线、云上恋桥、白马山战役陈列馆等33个重点文旅项目开工建设,武隆仙女山国家体育综合基地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旅游国际化项目投资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0.64%

三是国际化品质提升跑出加速度文旅节会活动质量更“高”成功举办第17届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等大型活动22次,积极参加2022中国—东盟旅游博览会等行业展会活动7次,创新开展老挝驻华大使代表团武隆行等涉外活动4次,武隆旅游形象歌曲《上武隆》面向全球首发并获评“中国十大城市旅游形象歌曲”精心拍摄《传奇中国节中秋节》《欢乐城市派》等宣传视频326条。乡村旅游品牌更“靓”。仙女山街道荆竹村获批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仙女山归原特色小镇成功纳入市级特色小镇创建类清单,大洞河乡幸福村、白云乡莲池村、文复乡兴隆村等8个村成功入选重庆市美丽宜居乡村,全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综合收入30.53亿元。综合服务水平更“优”。构建智慧旅游“一平台、两库、多场景”的信用消费服务和支撑平台,打造“放心游”“信易游”“轻松游”品牌,武隆喀斯特旅游区获评2022年重庆市智慧旅游景区典型案例景区有效应对夏季旅游高峰,迎峰度夏期间,景区游客峰值3万人/天,度假区旅居客群峰值30万人/天。

(三)更高质量的产业体系加快重构,初步形成工业特色产业集群,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旅游消费引领服务业结构加快升级。

一是着力推动生态工业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新金联建材第二条生产线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穗通新能源商务车整车生产资质即将获批林岩石材、宏馗石材完成升级改造获批创建重庆市旅游装备产业园(建设基地)产业提升与新兴产业培育进一步加快。完成四眼坪风电二期等4个项目技术改造,技改投资2.7亿元。制定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新培育羊角豆制品和盛勋机械2家专精特新企业,万斯特汽车零部件等9家企业纳入市级专精特新重点培育对象。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5家,新招引工业项目13个。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加快推进智慧武隆运营中心前期工作,新建成4G基站123个、5G基站161个。实施工业园区环境升级工程,园区内部交通、市政环境、厂房物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改善。

二是着力推动山地特色农业发展质效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建成蚕桑、茶叶院士基地,桐梓镇入选全国产业强镇项目库,高坪村获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武隆高山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武隆猪腰枣”入2022重庆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名单仙女红茶、羊角豆干等15个农产品入选重庆市名牌农产品。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策划包装高山番茄谷等农业产业田园综合体项目12个,加快推进国际创客艺术村一期建设。深入推进“三变”改革,新创建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30个,185个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达到6556万元。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实施高标准农田整治7万亩。抓好“米袋子”“菜篮子”供应,新增特色产业6万亩粮食产量18.82万吨蔬菜产量69.8万吨,出栏生猪49.67万头。

三是着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8.2亿元、同比增长1%,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生活性服务业业态更加丰富。获准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城市试点创建,持续推进中堆坝商圈综合体建设,打造“渝兆新天地夜间经济区”7大商业街区(综合体)。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开工建设仓储物流集散中心(一期)、快递物流分拨园、城乡智能高效配送等23个项目,加快凤来新城区域性物流园区前期规划,完成京东物流园建设选址。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高分通过商务部首次评估,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60亿元,其中农产品电商销售额突破2.6亿元。新设立武隆融兴村镇银行凤山支行,推进中国银行新设网点选址等前期工作,协调恒丰银行等区内外10余家金融机构开展多轮融资对接或项目合作。开展“金融活水润百业”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金融服务港湾建设、政银企融资对接等专项行动,启动政府性存款调节机制,加大对文旅产业、住宿餐饮等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企业的融资支持,全区各项存贷款余额545.8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存款余额248.3亿元、同比增长5.2%,贷款余额297.5亿元、同比增长5.3%。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9%,占GDP比重5%

(四)持续推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加快探索城乡发展新模式,在服务和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一区两群”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助推城市生活更美好乡村生活更幸福。

一是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乡空间规划持续优化。完成《武隆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初步方案》编制和“三区三线”划定深化城乡融合发展。武隆市级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试点加快推进,出台《武隆区建设市级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实施方案》《重庆市武隆区新型城镇化中长期规划(2021年—2035年)》,启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围绕补短板、强弱项策划包装项目170个。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0.49%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垫丰武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渝怀二线武隆站客运交通枢纽及配套设施建成投运,城市门户客厅打造初见成效。新建公厕3座、口袋公园1个、人行天桥智慧城市综合服务站1,完成坡坎崖绿化11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91平方米,人均城市公园绿地率达到37.7%改造老旧小区房屋237栋(约45.6万平方米),实施城区零星D级危房棚户区改造583户、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排查12万余栋。实施白杨坪、冯家坡等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和4个乡镇保障性住房天然气管道改造工程完成投资约0.8亿元。争取资金4741万元,改造沧沟乡、石桥乡、和顺镇13个乡镇(街道)20个村农网电网和戴斯大卫营、隆城国际等2189户小区居民配电设施改造供水管网2.6公里、新建应急管道1.7公里。生活垃圾分类深度覆盖,城区生活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率达33%184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100%

二是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组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五大振兴工作专班,扎实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三大行动,排查整改问题114个,实现零返贫、零致贫目标。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统筹整合资金7.01亿元,实施涉农项目312个,开发公益性岗位2997个,开展职业技能就业培训2860余人次,帮助解决就业18741人。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完成户厕改革1060户,新建农村公厕10座,建成农村垃圾分类示范村75个,全区所有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100%实施“四好农村路”219公里。全力打造1+10+N乡村振兴以工代赈综合示范工程。积极推广涉农领域基础设施以工代赈项目45个、总投资1.1亿元,吸纳1658名本劳动力人口就地就近就业。仙女山街道荆竹村乡村振兴以工代赈市级示范工程成效明显,创新乡村振兴领域投融资模式,龙宝塘片区投入655万元中央以工代赈专项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资1亿元,探索出区域“支部联建+产业联创”模式,典型案例在全市推广。重点帮扶成效显著。全面建立沧沟乡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规划体系、领导体系和工作制度,推进山羊保种扩繁场等35个项目建设,发展西瓜3000余亩、商品羊2000余只,创新开展“房地林记忆所”等工作得到市级主流媒体宣传报道。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有力。落实火炉镇、后坪乡等5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搬迁贫困户用水用电用气优惠29.2万元,分级开展羊角街道、接龙乡等5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常态走访20余次。探索推进“易地扶贫+旅游扶贫”模式,推送就业信息2万余条,累计带动900余户搬迁农户解决就业问题。

三是区域协调发展成效显著。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力推进与乐山市、都江堰市等地交流合作,分别围绕文化旅游、招商引资、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先后9次互访学习考察,新签订合作协议4份、累计34份。持续深化打造“巴蜀世界自然遗产联盟”平台,共同推出“快渝慢蜀之旅”“醉重庆最武隆”等主题精品线路20条。建立两地政务服务沟通协调和联动机制,持续推进文化、医疗、社保、交通等领域协同发展,不断巩固两地合作基础,拓展合作空间。大力推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制定印发《武隆区推动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建设2022工作要点》,积极开展与涪陵、南川对口协同发展,打造南川金佛山—武隆仙女山—涪陵武陵山大裂谷康养避暑、休闲度假游等多条旅游精品路线,合作销售农特产品、文旅产品2000万元以上,交流互派50余名教育、医疗等领域人才。率先在全市探索与渝中区开展“双飞地园区”合作,聚焦文旅合作、招商引签订1+2合作协议,成功打造渝中洪崖洞—武隆仙女山休闲度假游精品路线,推进新能源材料及装备交易市场、直播(电商)数字经济开发等8个项目洽谈签约,计划投资8亿元。全年全区完成招商引资235.4亿元,到位资金65.5亿元。

  1. 坚定不移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提高科技创新水平,进一步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强大动能。

一是关键领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深化国企改革。全面完成新一轮国企整合重组,组建4户一级企业,优化设立16户二级企业、25户三级企业。深入开展国有企业“去三闲、提三效、促三增、抓两减”工作,全面清理2719处、账面值926亿元国有资产,公开交易闲置资产129处、回笼资金6.41亿元。深化“放管服”改革。实“减时限、减跑动、减环节、减流程”,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大厅入驻率96.64%,推进12个服务事项“一站式”服务,完善企业登记注册等帮办代办机制,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承诺时限压缩85.47%。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公共资源综合交易成交金额达到83.6亿元,节约(或交易增值)金额4.07亿元。“互联网+督查”平台满意率连续11个月居全市第一。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争资激励等政策体系,对区级行政事业单位21处房屋土地资产进行处置、收益1.77亿元。推进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执行税务行政处罚案件1412件。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开展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和企业“碳账户”监测试点,区兴农融资担保公司纳入全市首批33家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名单。国防动员体制改革、镇(街道)服务能力改革、要素市场化改革等重点改革事项顺利推进。

二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着力打造示范样板。承接落实创新试点改革事项69项、重点任务清单100项,形成典型经验在“重庆之声”民生热线栏目等市级平台宣传发布。武隆区优化营商环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全市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激励区县;芙蓉街道、沧沟乡山羊产业纳入全市农户信用体系试点;成功创建市级信用示范城市,启动创建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试点地区、国家级信用示范城市。持续优化营商“软”环境。制定优化营商环境管理17条硬措施。建立亲清政商关系交往清单制度,明确12条正面清单和17条负面清单。落实“四员”监测制度,交办问题141个、均已序时整改,查处损害营商环境典型问题22人。夯实支撑发展“硬”实力。建立区政府领导常态化入驻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机制,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审批痛点堵点问题11件,精准对接服务重点项目260余次。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民营企业、商(协)会工作制度,开展“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专项行动,召开助企纾困专题会议29次,深入企业调研走访187次,收集问题357个,办结335个、序时办理22个。

三是高水平开放扎实推进。主动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渝新欧、长江经济带等开放通道。白马码头纳入全市口岸物流重点码头发展规划,推动外贸企业打通物流通道壁垒、优化报关服务、拓展国际订单,有序组织武隆高山茶、羊角豆干、武隆苕粉等6家商贸企业加入上合组织会员,积极争取拓展国际市场。强化中新项目合作。过“新加坡在华知名企业重庆行活动”策划推介我区14个重点项目,积极引进新方投资,提升外资利用水平。促进中外交流。吸引外国领事官员、留学生等群体来武交流,迎接老挝大使代表团一行来武考察访问,持续开展国际友好合作交流,扩大武隆对外宣传。

四是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逐步提升。R&D经费预计增长30%以上。创新平台加快建设。能源装备安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级创新平台落户武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有序推进,成立“温铁军乡村振兴研究院”,羊角豆制品研究院、山羊产业研究院等技术平台加快布局推进,武隆高山蔬菜研究所团队荣获“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创新主体加快培育。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10新增科技型企业40家。为高企、科技型企业兑现奖励补助113万元,为9家科技型企业累计放贷1225万元,引导商业贷款1650万元。创新氛围更加浓厚。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普讲解大赛、百名科技工作者走乡村、十佳科技特派员评选等科技活动87次,在各级媒体开展科技宣传45余次。

(六)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坚定生态优先发展战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是持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56天,无重污染天气,PM2.5平均浓度为24ug/m³,空气质量、PM2.5浓度水平分列全市35个国控站点第2位、第1位。辖区水质均达Ⅱ类标准,水环境质量位列全市第2位,积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全面实施河长制、林长制。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等营造林20.16万亩、渝东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修复项目9.5万亩,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持续开展生态文明“双创”示范工程创建,完成后坪天池苗寨、天生三桥景区等4个点位资料预审。

二是探索绿色发展创新示范机制。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启动GEP核算前期研究,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目前已有11个矿山通过市级第三方评估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和产品服务创新,储备绿色项目11个、融资需求22.45亿元,全区绿色信贷余额89.11亿元、同比增长12.9%成功创设“绿色乡村贷”专属信贷产品,积极承接并应用10多款创新型绿色金融产品。探索开展排污权、林权等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生态资源资产质押融资等试点,实现绿色融资扩面增量,探索生态资源资产质押融资新模式,完成全市首笔绿色金融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

三是多措并举做好“双碳”工作加快建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1+2+6+N政策体系,印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方案》,《武隆区碳达峰实施方案》《武隆区碳达峰行动计划》待市上衔接审查后即可出台起草编制6+N相关方案。印发《武隆区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工作方案》,制定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持续推动园区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资源高效利用、产业循环链接。大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完成创建国家级节约型党政机关单位65个、市级绿色学校10所、“无废机关”5个,常态化开展“绿色家庭”“绿色社区”评选活动,绿色出行服务满意率达80%

(七)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着力“六稳”“六保”,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市区级民生实事扎实推进24件、29市区级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投资3.2亿元,占年度投资的116%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幼儿园改扩建项目完工投用,实验中学迁建、芙蓉西路幼儿园建设有序推进。探索集团化、学区制办学模式改革,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成职高办学点撤并,特色学校、特色项目学校达到55所,全区高考优生率26.1%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全面启动区人民医院三甲创建、妇幼保健院二甲创建,智慧医疗健康信息平台、博爱精神病院后续工程等建成投用妇幼保健院儿科大楼、区人民医院内科大楼、福康医院迁建等项目有序推进养老托育水平不断提升。出台《武隆区“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持续推进养老服务全覆盖,深入推广“时间银行”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建成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4个。全面落实儿童福利政策,发放各类困难儿童补贴200万元。文化体育公共服务不断增强。新建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个,送戏曲进乡村156场,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总数超过1000场次。建成乡镇全民健身多功能运动场8个,全区配备全民健身补短板体育器材100件。社会保险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养老保险、医疗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为全区34952名退休人员调增养老金。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450万元,惠及9.7万人次。

二是就业创业质效提升。持续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落实就业创业支持政策,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806人,完成目标任务152.7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以强化1311帮扶服务和农民工服务保障为抓手,稳保重点群体就业,实现应届高校毕业生年底就业率超过90%,全区农民工转移就业9.58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其中城镇、农村分别增长5%7%

三是社会大局平稳有序。全面筑牢疫情防线,加快推进疫情防控优化措施落地见效,开展新冠疫苗接种87万人次。金融、政府债务、房地产等领域风险持续化解,银行业不良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政府债务由红降橙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重点领域风险总体可控。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兜牢“三保”底线。粮食、能源保障有效。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成立粮食安全考核工作组,制定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粮食安全责任制规定》区级重点任务事项分工方案,6500吨区级储备粮和650吨应急成品粮量足质优。推进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启动建设1万吨标准化粮食仓储项目前期工作,开展粮食科技活动周、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宣传周、粮食质量安全宣传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全年完成能源项目投资13.3亿元,页岩气累积实现产值11.85亿方、产量9.18亿方,日产能突破100万方和顺风电开工建设,大唐四眼坪三期、中广核兴顺风电项目成功申报纳入2023年重庆市风电竞争配置项目与大唐签订《银盘独立储能项目投资协议》,实现化学储能零突破银盘抽水蓄能、白马航电抽水蓄能项目纳入国家抽水蓄能项目中长期规划开展能源领域专项整治73次,有序应对迎峰度夏用电高峰,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安全稳定基础不断夯实。实推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年”活动,打赢极端高温天气下“森林防火、抗旱救灾”硬仗,全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同比下降44.44%,全区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深入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抓好扫黑除恶、全民反诈、禁毒、信访维稳等重点工作,圆满完成二十大信访稳定工作各项任务。

二、2023年发展环境分析

(一)宏观形势判断。

2023年,我区发展面临一系列老难题和新挑战。从国际环境看,全球通胀压力加大,全球经济供应链制约、粮食危机、能源危机问题依然突出,世界经济增长仍面临衰退风险,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打压遏制持续升级,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全国经济仍面临消费需求不振、投资增长乏力、稳定外贸难度加大、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困难、就业等民生问题较为突出、重点领域风险持续暴露等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全市经济面临内需动能疲软、工业增长短板束缚、稳就业困难等问题。全区传统产业亟待转型升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不高,优质医疗教育供给不足,全区高质量发展任务依然艰巨。

在看到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的同时,更要看到在习近平总书记坚强领导下,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科学指引下,我区高质量发展面临战略上、政策上和市场上的重大机遇,自身发展支撑不断增强,全区上下要不怕困难、坚定信心,努力为全国和全市发展大局贡献更多武隆力量。一是把握战略机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市委、市政府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渝东南国家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等领域进一步重点布局;武隆旅游“三次创业”进入发力期,绿色发展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生态优先、旅游引领、三产融合、强区富民”全区发展战略成效愈发凸显,将为我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二是把握政策机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扩大国内需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吸引和利用外资、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等五个方面对明年政策发力方向作出明确部署,提出财政、货币、产业、科技、社会等五大宏观政策。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努力实现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从推动经济企稳恢复提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七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安排。中央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政策含金量很高、惠及面很广,多重政策利好叠加将对我区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加快转型升级提供重大支撑。三是把握市场机遇。随着疫情形势变化,我区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尤其是对旅游消费带来重大利好,全区以旅游为引领的商贸服务业、农业、工业将迎来全面恢复。国家和市级先后制定促消费、优化投资结构、提高供给质量等硬核措施,将对我区更好融入和服务全国、全市大市场带来巨大潜力。

(二)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持续提振信心,持续扩大内需,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实现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为推动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武隆新贡献、新担当。

(三)主要发展目标。

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标在结合国家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全区“十四五”规划指标体系和2022年指标体系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调整,共设置指标33项,其中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等7项为约束性指标,其余26项为预期性指标。围绕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立足全国、全市经济形势,结合我区实际,兼顾经济社会发展和目标实现的可能性,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预期目标为6%,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0%7.8%4.7%。(具体情况详见附件2

(四)重点项目安排。

初步计划2023年推进重点项目104个,总投资969.6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4.7亿元(不含12个招商项目119.5亿元总投资和4市区共建项目投资),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79.2%其中,我区直接牵头市级重大项目29个,年度计划投资21.5亿元。“五个一批”实施计划看,完工投用项目24个,续建推动项目23个,新建开工项目35个,前期储备项目22个,向外招引项目12个。按投资主体看,政府投资、企业投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投资占比分别为14.22%66.21%19.57%,其中民间投资项目20个、年度计划投资5.82亿元、占企业投资的10.38%。按行业分布看,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现代产业、城市提升、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社会民生及社会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类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占比分别为0.12%59.06%5.21%5.9%2.4%21.14%5.93%0.24%,其中交通、能源、水安全、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占比分别为40.78%16.52%1.42%0.35%。纳入三次创业规划和六大产业链方案的旅游国际化项目39个、年度计划投资52.29亿元、占比61.74%(具体见附件3

三、2023年工作思路和重点举措

为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达到预期目标,2023年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精准发力,以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十件大事”为重要抓手,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一)聚力做深产业链,纵深推进武隆旅游“三次创业”走向深入。

一是围绕6+4产业链,强势推动一批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深耕产业链条发展。强化链长制,围绕6+4产业链薄弱环节进一步深化前中后端研究,统筹好要素保障,强力推进100个产业链项目建设,完成年度计划投资60亿元以上建成喀斯特博物馆、华谊兄弟星剧场美好生活综合体等一批项目,大力推动仙女山碳中和景区及配套PPP项目旅游国际化配套项目、天尺情缘景区提档升级工程、阳光童年、文投蓝城·仙山里(星际未来城)、标准化智慧康养社区项目二期(仙女半山·云上溪谷)、博象·咏山水文化小镇、国际生态康养小镇、仙女山文化艺术特色小镇、武隆区产城景融合发展项目(一期)等项目加快建设,新开工武隆仙女山国家体育综合基地、武隆喀斯特星球元宇宙开放世界、喀斯特旅游景区提档升级等项目。加快“产业+旅游”深度融合。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建筑业、服务业+旅游融合发展,加快高山番茄谷、国际创客艺术村、武隆羊肉系列加工及预制菜、武隆区三产融合发展建设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园区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园、重庆武隆羊角豆制品产业融合、武隆区茶旅融合项目、归原艺术农业旅游项目(三期)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开展文旅招商引资。聚焦产业链招商,紧盯国内外旅游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大力招引安凡尼酒店、洲际VOCO高端度假酒店、仙女山民宿、路极运动、武隆自热方便食品生产基地、露营休闲旅游装备研发制造基地等产业链项目,力争引进1-2个全球知名企业来武投资。2023年各产业链招商到位资金2000万元以上,文旅招商签约资金100亿元以上。

二是围绕国际化,全面提升文化旅游发展品质。聚焦后疫情时代调整优化旅游消费产品供给。围绕居民消费观念变化,大力发展营地旅游、高端民宿、康养旅游等产业,引进培育高端酒店、精品民宿7提速仙女山•树顶漫步自然教育营地综合开发、白马山慢生活房车营地、仙山观云旅游度假酒店及精品民宿、羊角温泉不夜城等项目进度大力创建青年发展型城市。满足青年人文化旅游需求,创新思路加强深度体验型旅游项目开发,大力开发直升机、高空蹦极、热气球、高山滑雪场等体验感强、情景化场景化程度深的旅游产品。吸引青年参与文创产品研发,适时开展武隆文创产品设计大赛,搭建、拓展武隆文创产品、旅游消费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平台,2023年全区力争研发生产10个品类的文创产品并投入平台实现销售。推动度假区品质提升。全面启动世界级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增强服务要素保障,着力增强电气讯、交通、环卫等各方面保障,全力做好2023年度假区、景区“迎峰度夏”工作。加快实施品质提升项目,加快推进武隆区仙女山旅游度假区智能集中供热配套管网工程、度假区进场道路升级改造工程等项目,畅通进出通道,优化提升度假区旅游服务能力。加强旅游宣传营销。持续开展全方位、高强度、宽领域、多媒体的文化旅游品牌宣传推广,实现国内市场稳中有增,国际市场有重大突破的营销目标。巩固好荆竹村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金字招牌成果,打造旅游交流平台和传播窗口。持续举办好绿色发展实践论坛、国际户外运动公开赛等节会赛事活动,策划1-2件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大活动,组团参加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旅游博览会、交易会,举办武隆旅游推介会,10+N+1专业营销集团完成组客目标345万人

(二)坚持生态优先战略定力,系统谋划绿色发展创新示范的制度体系。

一是全面启动绿色发展创新示范区创建。高标准推进绿色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基本建立绿色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规划体系、制度体系、统计体系,制定出台《关于推动武隆区绿色发展的若干举措》。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全力以赴抓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复核验收,确保达到评估要求,力争成功打造绿色发展创新示范样本。续开展“双创”示范建设进一步加快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路径,特别是GEP价值转化,全面助力我区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持续推动“无废城市”建设深入开展“无废城市细胞”创启动武隆生态资源转化平台建设加快研究制定平台标准,构建平台监管体系,不断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体制机制,提升绿色金融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二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善“双碳”政策体系。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加快构建1+2+6+N政策体系,制定出台能源、工业、交通等领域实施方案及各项保障方案。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编制《武隆区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开发水电等非化石能源,规划风光水储一体化示范项目,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推进建设和顺风电、四眼坪三期等清洁能源项目,完成乌江银盘抽水储能项目预可研编制,力争独立化学储能项目开工,加快东山、平坝等风电项目前期工作实现页岩气勘探开发投资9亿元、新开钻22口井,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争创能源低碳转型发展先行试点区县。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加快推进能源、水泥、建材、机械制造、电子电器、包装印刷等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资源—产品—废弃物”线性经济模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经济模式转变,促进资源高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物综合利用。拓展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完工重庆武隆页岩气新能源综合产业园。深入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引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车辆,加快推进森林品质提升工程,减少一次性消费品和包装用材消耗,确保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序时按年度计划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完成市级下达年度目标任务。

三是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三率提升”专项行动,加强乌江航道综合整治,加快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空气质量优良97%以上,森林覆盖率达60.1%,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96%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快包装、储备、实施森林品质提升工程、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等一批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进一步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常态化加强自然保护地环境监管,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防治外来物种侵害。毫不松懈防范生态环境领域的重大风险。加强辖区集中饮用水源、非煤矿山、页岩气钻探开采等重点领域的日常监管,切实加强景区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提高环境污染事件的应对能力,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坚决守住守牢环境安全底线。加快推进“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加快完成乌江“两岸青山·千里林带”2.2万亩建设,对乌江沿线第一层山脊内两岸的可绿化地块应绿尽绿。

(三)着眼高质量融合发展,加快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一是推动生态工业特色化集群化发展。深入构建工业+旅游现代绿色产业体系,力争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9.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围绕工业+旅游融合产业链,持续培育壮大四大产业集群,加快绿色建材产业园建设,大力创建重庆市旅游装备产业园加快培育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智能高低压柜及配套产品加工项目,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前瞻谋划布局量子信息、生命科技、未来网络、氢能与储能等未来产业。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持续推进武隆工业园区补短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业园区环境升级工程。加快培育一批工业链主企业、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户。

二是加快现代农业特色化高效化转型。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完成粮食种植74.4万亩、产量19.3万吨。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一主(以番茄为主的高山蔬菜)两辅(山羊、茶叶)多元(中蜂等)”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引进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巩固发展烤烟等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高山果蔬产业园、高山茶叶产业园,全年农业增加值增长5%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大力发展清洗分拣、烘干储藏、杀菌消毒、预冷保鲜、净菜鲜切、分级分割、产品包装等农产品初加工,支持引导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农业品牌价值,积极开展“两品一标”创建,通过交易会、展销会、直播带货等形式加强品牌营销,提升农产品品牌溢价能力。力争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5%,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长10%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提档升级高山蔬菜研究所,加快实施高山番茄谷智慧农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高山番茄有机栽培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等项目,培育一批创新基地平台。提升农业装备现代化水平,新改造高标准农田1万亩,进一步增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能力。推动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全面加快农村道路、饮水工程、互联网、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两年内完成全区断头路、入户路建设。实施饮水安全“一改三提”,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力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因地制宜培育农业嘉年华、星级农家乐等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培育具有武隆地标的乡村旅游品牌。支持发展“庭院经济”。持续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在涉农领域和重点项目建设领域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支持引导工商资本和金融资本入乡发展,实现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的集体经济组织“动态清零”,新增一批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组织,持续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提升中等收入家庭人口比重,大力推动共同富裕

三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品牌化品质化提升。推动中堆坝、仙女山街道等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根据街区的产业特色定位,针对性调整商业特色街区业态布局,树立现代经营理念,引进知名品牌,强化时尚特色和流行文化,配置适合购物、休闲、经营的服务设施,提升综合型商业特色街区人气和商气,做优、做精、做靓特色商业街区。推动商文旅体深度融合。启动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城市试点培育,挖掘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新潜力,精心打造中堆坝、四方街、五洲国际商贸城三大商圈,建设一批美食街区、文娱夜市、创意集市,提高展会品牌影响力,优化服务水平,打造彰显武隆旅游特色、面向国际的全市国际旅游消费区域性中心城市。培育壮大新型经济模式。推进电商产业园建设,新开工五洲国际商贸城(二期),持续打造电商进农村示范升级项目。建成投用武隆区快递物流分拨园,加快建设武隆区仓储物流集散中心一期)等项目,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供应链物流、智能物流、冷链物流、应急物流和枢纽经济,推进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推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业态加快发展,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拓展融资渠道,切实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强化品牌企业引进和本土品牌培育,支持扩大产能。四是培育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构建城市大脑。加快武隆全域智治平台建设夯实“城市大脑”数据底座,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推动数据资源开发集成,实现全区数据、应用、算力等数字资源高质量供给;推广基层智慧治理平台,实现全区“掌上治理”,初步建成多元协同、高效共享的数字化治理体系。拓展应用场景。建成智慧武隆运营管理中心,接入20个单位5个业务系统,推动“一键、一屏、一网”统筹管理城市运营。建设“住业游乐购”应用场景20以场景换落地“智慧旅游”赋能旅游“三次创业”。着力旅游大数据汇集、处理、挖掘、利用,建成“旅游+城市双大脑”,实现武隆旅游数字化跃升,推动旅游三次创业,在全市率先形成“数字+旅游”的现代经济产业体系。立足“数字武隆”构想,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图像技术,实现武隆自然遗产地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创新“软件功能+销售平台+信用激励”景区游客服务体验新模式,依托“客流数字化”与“基础服务产品化”,助推景区实现数据驱动的运营。“智慧园区”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积极融入全市“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实施工厂、车间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速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一、二、三产业重点行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进和培育一批高成长性数字经济企业和项目,2023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2%。

(四)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全面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一是开展抓项目投资专项行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以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主题活动为抓手,围绕年度重点项目计划建立指挥作战图和推进行事历,坚持抓稳、抓早、抓准、抓实,完善“项目化实施+专班化推进+清单化调度”运作方式,进一步健全“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区领导、一个牵头单位、一套推进方案、一抓到底”的闭环联系落实机制,集中举行两次重点项目开工仪式,深入组织项目推进“月调度、季评比、半年晒、年终考”,围绕形象进度、项目管理、要素保障等赛道强化比学赶超、擂台比拼,开展“赛马”激励评价。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和投资放量,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力争民间投资、产业投资增速高于全区固投增速。聚焦解决制约民间投资增长的问题,积极发挥重大项目的牵引和政府投资的撬动作用,提高民间投资和产业投资占比推进项目策划储备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完善项目储备专班及专员制,紧盯国务院稳定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以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市区两级重点项目推进要求,强化要素保障,充分发挥财政2000万元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的作用,持续加大重点攻坚力度,进一步提升项目前期水平,确保储备质量,抢占发展先机,切实推动更多重点项目进入国家、市级盘子,带动全年完成项目储备313个、涉及总投资638亿元,向上争资50亿元以上推进投融资模式创新取得新进展。综合运用PPPTODREITs、发行企业债券等模式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旅游国际化配套PPP项目、渝湘高铁武隆南站TOD项目,力争成功发行喀斯特乡村振兴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公募REITs2023年新型城镇化企业债。

二是开展稳市场专项行动。大力推动实体经济尽快恢复发展。坚持“一切围绕企业转,一切盯着项目干”,全面抓好助企纾困、融资输血、服务保障等工作。坚持政策靠前发力,全面承接落实《重庆市稳经济政策包(第三版)》11个方面181等“提信心、稳增长、强主体”系列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全区“政策包”。组织政银企对接,提升金融机构服务个体工商户和中小微企业的意愿和能力,加大信贷、票据融资、转贷应急周转资金、融资担保等支持力度,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受疫情影响大的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继续实行水、电、气“欠费不停供”。强化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清理,深入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鼓励开展线上验收,保障款项及时支付。做强做优做大国资国企。实施国企改革提效增能行动,强化“三资”统筹和运营监管,规范健全投资决策和偿债机制。探索多种模式统筹整合国企经营性资产资源,加快国企市场化转型,推动区旅游产业(集团)公司开展主体信用AA评级,支持区城市发展(集团)公司和区工业发展(集团)公司发行企业债券,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发行,全面推进区属国企二三级公司市场化改革,整合重组同质化公司,营收和利润分别增长13.5%11%以上。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引进优质企业和社会投资人参与城市建设、旅游开发、乡村振兴等领域项目建设。持续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行业先进企业行动,开展企业市场化薪酬制试点。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全面贯彻全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继续落实区领导联系民营企业和商(协)会、政企联系“直通车”等工作制度,完善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民营经济数字化变革,加大“四上”企业培育力度,新增“四上”民营企业45家以上。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国企改革,贯彻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力争到2023年末全区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3.6万户以上,民营企业9000户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3%以上。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持续招引龙头企业、大型项目,全年招商引资260亿元,到位资金70亿元以上。

三是开展扩消费专项行动。尽力尽快恢复市场消费需求。加强促消费政策支持。承接落实全市金融支持消费、绿色智能家电和汽车消费、电商消费等系列促消费政策措施,抓好“促进消费恢复发展19”“培育建设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城市若干政策”等政策措施落地,稳住餐饮、零售、旅游等消费服务市场主体,推动批零住餐等传统消费业态持续释放活力。大力提升文旅消费。抢抓市场先机,制定刺激旅游消费复苏系列政策,开展特色旅游商品、旅游美食品牌创建,发展文旅场所夜间餐饮、购物、文化演出,策划开展大型旅游消费活动,培育避暑、冰雪、近郊游等文旅消费热点,促进旅游消费提质扩容,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大力促进房地产消费。建立房地产项目前期审批绿色通道,加快推进城区内房地产货币安置政策出台,建立完善房票安置机制措施,组织举办商品房团购促销活动,充分释放住房消费潜力。推动线上线下消费相结合。引导电商平台向农村延伸,支持生活服务类电商平台放宽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入驻条件,培育一批优质小微商户入驻电商平台,建设提质县域商业体系,大力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提质升级,完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站点、快递物流基础设施,推动品牌消费、品质消费进农村。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促进酒店行业恢复发展,在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前提下,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外部定点场所举行会议、培训等活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增长6%大力提振市场消费信心,提升消费能力。常态化开展“爱尚重庆·渝悦消费”“寻味武隆”等主题消费促进活动,引导商贸企业采取发放惠民消费券、打折、满减等方式开展促销活动。适时开展新一轮家电下乡活动,探索对农村居民购买高清电视机、空调、洗衣机、冰箱、电脑、智能手机、电饭煲、热水器等家电下乡产品给予适当补贴。支持各类群体就业创业。积极开展农民工、脱贫人口、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工作,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开展脱贫人口劳务输出组织活动,做好留乡返乡脱贫人口有序承接。支持各类群体通过开设特色小店、“摆地摊”等方式创造灵活就业岗位,加大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经营性收入加快增长。

四是大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对外交往合作。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积极参与服务全市重大涉外活动持续开发仙女山机场航线。推动大型国际会议来武设置分论坛,争取全球性国际会议安排在武隆举办,邀请驻华大使等重要外宾来访武隆。积极拓展国际友好城市朋友圈。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重点国家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深入推进与白俄罗斯米亚吉利区签订友好城市合作关系意向协议,与瑞士格林瓦德签订友好城市合作关系正式协议。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提升外商投资水平。通过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新加坡重庆商会等机构,持续引荐文旅企业赴武隆实地考察,参与武隆文旅产业发展。提升对外贸易水平。推动武隆高山茶、土坎苕粉、羊角豆干等优势农产品出口新加坡及东南亚地区,不断强化对外贸易,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1350万美元以上。发展壮大开放主体。做大做强现有开放型企业。持续加大对穗通车业等出口企业政策支持。

(五)借力区域发展大战略,加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一是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推进标志性项目、突破性工作、引领性示范落实落地,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文旅主力店。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高武隆参与度贡献度,加快推进涉及我区女山小火车风景线项目、乌江白马航电枢纽工程、垫丰武高速公路、仙女山国家体育综合基地、重庆至黔江高铁等全面性、战略性、带动性的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全区城市功能、基础设施、产业能级大提升。以平台建设为载体深度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加快推进“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2023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暨公开赛20周年系列活动”等具有影响力的重大平台建设,持续举办好中国·重庆(武隆)绿色发展实践论坛暨旅游装备博览会等大型节会赛事活动,打造外国政要重点参访区,建设“云上荆竹”乡村旅游国际化宣传平台、喀斯特元宇宙开放世界国际产业合作平台。深化与乐山友城联动,争创乐山武隆世界遗产协同创新发展示范区。大力推动巴蜀世界遗产联盟、巴蜀文化旅游推广联盟等现有平台做大做强,加密与都江堰、九寨沟、峨眉山、西岭雪山等景区联动,开发打造川渝旅游精品路线,争做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引领者和推动者。

二是深入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落实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要求,联合渝东南及周边区县打造大武陵、乌江画廊等品牌。持续推动涪陵、南川对口协同发展,高水平拓展协同发展新合作领域,打造成全市协同发展的优秀样板。推进武隆南川毗邻地区协同发展,打造市级跨区域合作平台,凤来新城完成“济南—武隆”特色产业园可研编制。持续打造渝中武隆“双飞地园区”合作模式新亮点,聚焦产业招商和文旅合作两大板块,加快推进互联网数字经济开发等项目入驻“渝中飞地园区”,培育打造渝中武隆康养旅游、云端旅游等主题旅游线路产品。深化渝黔合作,加强与道真、务川等地区合作联动。

是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动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高质量策划储备滨江花园片区建设等一批提升城市品质建设项目,大力推进武隆区产城景融合发展项目(一期)、瓦厂坝片区(海成·御江上院)、中铭山水华府(3号地块)中堆坝片区、碧桂园·江山赋、老车站片区、复烤厂片区、铁厂坡片区、乌江白马电航枢纽工程库区武隆县城段防护工程(北岸苏家河口至乌江三桥段)、乌江白马电航枢纽工程库区武隆县城段防护工程(北岸乌江二桥至乌江大桥段)、G353中嘴至渝湘高速公路复线武隆南收费站连接线改线(一期)项目、武隆区三合头至豹岩连接线公路改造工程等项目建设,推进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加大智能化市政施设建设和改造,加快打造特色旅游专业功能区县城。推进市级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聚焦5+2改革事项,重点围绕绿色金融改革和搭建产业协同平台两项突破性任务发力,探索构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推动双河镇、仙女山街道首批试点,争取形成典型经验。加快推动仙女山归原特色小镇创建,争取2023年底成功命名。协同推进凤来新城建设。加快城区城市品质提升。加快打造城市门户片区,实施老印刷厂、老公安局等22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城区D级危房治理后续工作。持续更新完善一批道路、供水、绿化、照明、生活垃圾分类等市政基础设施,加快市级节水型城市创建,完工江南水厂,提质改造龙山公园、凤山公园、世纪广场等园林绿化,新开工渝湘高铁武隆南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全面完工凤山街道下油坊沟小区、芙蓉街道老建委小区等9个城镇老旧小区燃气配套基础设施和4个乡镇保障性住房天然气管道改造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推广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和市区级重点项目实施以工代赈工作,出台《操作指引》《项目清单》,扎实做好大洞河乡等5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后续扶持,聚焦1+3+10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村,全面落实25项防止规模性返贫推动乡村振兴政策措施。聚焦产业发展带动作用,推广新田野三农产业联合会,探索“市场主体+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组织+农户”捆绑联合发展模式,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推进开发式帮扶与保障性兜底帮扶并举,全面拓展增收渠道。加快推进烟叶仓储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推动农工商旅文一体化发展,推进沧沟乡村振兴市级示范建设,以点带面、以点促面推动全域发展。大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力争将沧沟乡基层社会治理打造成市级示范。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深入开展美丽庭院评选、发布环境卫生红黑榜等活动,引导村民自觉履行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提高村民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

(六)坚持创新和改革“双轮”驱动,蓄势赋能全区发展。

一是持续深化关键领域改革。坚持以数字化变革引领全面深化改革,不折不扣承接落实中央和市级重点改革任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融入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承接落实上级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改革举措,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我先行”专项行动,加快推广运用“渝快办”政务服务平台和“渝快政”协同办公平台,推动政府管理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开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活动,实施“便捷生活行动”“一件事一次办”便民服务,推进政府效率提升、服务优化。开展“护航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行动,出台《武隆区法治护航措施》,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加快建设武隆区“民企之家”温馨驿站,清理市场准入和隐性壁垒,规范涉企收费,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实现企业“办事不求人、办事不找人、办事不见面”,推进企业降成本、破壁垒。开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专项行动,探索试行重点项目告知承诺制,推进重点项目在建工程无障碍施工,推进项目加快投资放量、施工环境有序。开展“督查暗访”专项行动,推行监督管理曝光、企业评价部门试行机制。开展“信用建设”专项行动,推进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开展全市农户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巩固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试点地区,启动创建国家级信用示范城市。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优化平衡财政收入结构,持续巩固“跑冒滴漏盲”治理成效。持续推进水电气民生改革。持续推进农业综合水价改革工作,推进重点乡村旅游乡镇(街道)且纳入乡镇供水公司管理的供水价格实行淡、旺季价格管理,提升水电气领域服务质量与效能。

二是全面激发创新活力动力。全面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全年研发投入达到1.8亿元、增长30%以上,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0.6%以上加强创新平台打造。加快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创建,积极争取1—2个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业中心落户武隆。加快创新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微波输能与空天太阳能电站试验基地、重庆武隆能源装备安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科技创新项目。加强科技企业培育。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攻坚行动计划,大力支持科技型企业争取科创基金、金融信贷和直接融资,不断扩大知识价值贷款规模,积极推荐科技企业进入重庆市企业科创板上市储备库,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科技型企业60家。加强科技交流合作。深化“区群”科技协同、鲁渝科技协作,联动实施一个科技项目、开展一项科技攻关、搭建一个科技平台、举办一次科技活动。进一步加强与知名高校、一流院所、重点企业合作,联合组建高端研发机构或创新联合体。进一步加强与北京中科老专家技术中心合作,策划开展项目对接和成果路演等活动。

(七)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一是高质量推进民生实事建设。实事求是谋项目,不吊高群众胃口,不做表面文章,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投资2.97亿元,实施区级民生实事10件,完成芙蓉街道、双河镇、江口镇等13个村的农网及8个城镇小区居民配电设施改造,实施10个乡镇(街道)场镇功能完善、综合环境整治等竞争性民生项目,推进5-8示范点供水超滤膜水质提升,完成9个城镇老旧小区燃气配套基础设施改造及4个乡镇保障性住房天然气管道安装,实施仙女山度假区品质提升工程,建设一般农村公路“断头路”40公里、农村入户道路230公里,完成区殡仪馆周边环境整治和道路畅通工程,实施老旧小区电梯改造8台,完成中小学教室灯光照明标准化改造,完成新冠感染定点和亚定点救治医院改建。主动承接市级民生实事,积极落实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普惠性学前教育、婴幼儿照护服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双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百千万惠残助残行动”、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劳动者港湾”示范点、城市绿荫工程、小微停车场、城市公园、适龄女性免费接种HPV疫苗、公益性殡葬服务设施、地下“有限空间”安全监测整治等民生项目。高水平推进竞争性民生项目。实施好2023年桐梓镇、火炉镇、凤山街道、平桥镇、庙垭乡、赵家乡、芙蓉街道、白云乡、凤来镇、白马镇竞争性民生项目,实行年中赛进度、年底赛成果,形成群众以主人翁身份全程参与项目策划申报、以投工投劳等方式参与项目建设的正面导向,真正解决群众心坎上的急难愁盼事项。

二是不断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速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集团化、学区制办学模式改革,探索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四有”好老师培养计划、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推进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创建,加快芙蓉西路幼儿园、实验中学迁建、职业教育现代化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国家卫生区,开展“健康细胞”创建,深化医共体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人民医院三甲创建,完成福康医院迁建工程,加快推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检测综合楼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人民医院内科综合楼项目,扩充全区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常态化实施健康监测行推进文化体育惠民,大力实施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含石桥大美乡村铁人三项训练基地)、武隆区天文馆、乌江文化广场及配套设施等项目。加快完善城乡文化公共服务体系,打造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开展“格林童话之夜”、“游学巴渝·伴行千里”等市级品牌群众文化活动,创新举办武隆原创歌手民谣大赛、民谣音乐季等文化活动全年开展群众文化活动1000场以上。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养老保险、医疗参保率均巩固在95%以上

三是全方位守住安全底线。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牢牢把握安全发展主动权,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统筹抓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深化落实疫情防控新政策,强化老年人、患基础疾病群体的防控,强化医疗救治和医疗物资保供,加强基层防疫建设。全方位夯实粮食能源安全根基。全面贯彻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粮食安全责任制规定》,持续抓好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各项工作持续推动标准化粮食仓储项目建设,力争2023年底主体工程完工,实现政府储粮信息化管理;持续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积极申报“中国好粮油”“重庆好粮油”品牌;加强粮油市场异常情况监测。继续发挥水电“压舱石”作用加强能源安全运行预测预警扎实提升电力安全保供能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加强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交通、校园、医院、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扎实抓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地质灾害、建筑施工、旅游景区安全新开工武隆区消防训练基地、棉花坝特勤消防站项目(含区综合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区综合应急支队)等项目建设。强化防汛抗旱能力,持续推进乌江、芙蓉江等重要江河预警断面洪水预报及调度方案,保持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抓实野外火源管控,切实加强林区巡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着眼规范农村食品安全管理,强化旅游食品安全保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和来武游客“舌尖上的安全”统筹防范重大风险。深化国防体制改革。健全财政平稳运行机制,兜牢“三保”底线,保持民生领域的投入强度。加强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强化监管协同和上下联动,守牢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债务风险、房地产市场风险。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化“双拥”工作,强化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持续军民融合项目建设。深化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黄赌毒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扎实开展网上政治谣言专项打击和舆情反制。进一步落实信访工作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政治责任,持续推进“减存、控增、防变、强基”,巩固全区和谐稳定良好局面。


附件1


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

预期目标完成情况


区十九届人大第一次会议批准的2022年计划草案明确的31项指标总体完成情况较好。根据国家有关指标调整变化,8项约束性指标中,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量3项指标暂无法预计完成情况,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1项指标未达目标,其余指标全部完成。23项预期性指标中,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速、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旅游产业增加值增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速5项指标暂无法预计完成情况,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等8项指标不及预期,其余指标全部完成。具体情况如下:

14项指标如期完成或超预期完成。包括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游客接待量增速、旅游综合收入增速、累计开通航线数量、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纳入国家考核的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垃圾污水处理率、城乡居民收入比、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新增城镇就业(净增)、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

9项指标不能达到预期。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累计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进出口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粮食产量、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等,无法完成的原因主要受几个方面影响:一是受国内外宏观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市内外疫情多点散发、消费复苏态势不佳、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以及干旱、限电等多重因素影响。二是受我区发展基础薄弱,新旧产业与动力转换处于衔接期,科技创新短板突出,创新平台、创新主体培育速度缓慢。

8项指标暂无法预计完成情况。包括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速、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旅游产业增加值增速、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量、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这8项指标均为市级考核反馈指标,目前暂无法预计。



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预期目标完成情况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22年预期

2022

完成情况

指标

属性

备注

一、高质量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

6

2.5

预期性


2

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速

%

5

——

预期性


3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61

60

预期性


4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0.64

0.5左右

预期性


5

累计高新技术企业数量

11

10

预期性


6

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速

%

12以上

15.8

预期性


7

进出口总值

亿元

2以上

1290万美元

预期性


8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

5

11.7

预期性


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

10

1.0

预期性


10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

%

2

28.8

预期性



#税收收入增速

%

5

-8.6

预期性


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11

游客接待量增速

%

10

10.02

预期性


12

旅游综合收入增速

%

10

10.8

预期性

13

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

%

8

——

预期性


14

旅游产业增加值增速

%

10

——

预期性


15

累计开通航线数量

8

8

预期性


三、绿色发展创新示范区

16

森林覆盖率

%

66.2

66.3

约束性


17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350

356

约束性



#PM2.5平均浓度

微克/立方米

26

24



18

纳入国家考核的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

%

100

100

约束性


19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

完成市上考核目标

——

约束性


20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

%

完成市上考核目标

——

约束性


21

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量

完成市上考核目标

——

约束性


22

垃圾污水处理率




约束性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完成市上考核目标

预计完成

——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

%

96

98



行政村垃圾有效治理率

%

100

100


23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

7

——

预期性


24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速

%

——

——

预期性


四、产城景融合发展

25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52左右

50.49

预期性


26

城乡居民收入比

——

2.5:1左右

2.52:1

预期性


五、高品质生活

27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

8

10

预期性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

7

5

预期性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

9

7

预期性


28

新增城镇就业

3800

5806

预期性


29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103以内

103以内

预期性


六、发展和安全

30

粮食产量

万吨

19.2

18.82

预期性


31

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

%

3.15

4.38

约束性



附件2



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预期表



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标在结合国家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和2022年指标体系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调整,新增指标3项,删减指标1项,调整指标2项,调整后共计33项,其中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等7项为约束性指标,其余26项为预期性指标。

一、指标调整情况

一是为更加系统体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增加“‘四上’民营企业增量”1项。二是为尽量与市级指标体系保持一致,增加“农业增加值增速”“城镇登记失业率”2项,删减“纳入国家考核的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1项。三是参照市级考核体系及口径,将“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速”名称调整为“新发展市场主体增速”,将“新增城镇就业”统计口径从全口径调整为净增。

二、目标值设置情况及主要考虑

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为6%。主要考虑:一是2023年全市经济增长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争取实现更好的结果”经济走势相衔接基础上,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形势、宏观政策取向和经济增长支撑因素,深入分析近三年我区增长规律,并与“十四五”发展目标有效衔接(年均增速6.5%),6%比较符合发展规律。二是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的客观需要,预期目标体现了主动作为、尽力而为,有利于增强全区发展预期,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工业领域。充分考虑清洁能源产业的支撑作用,制造业全面恢复,装备制造、绿色建材、新能源汽车等新动能加快培育,力争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9%左右)。建筑业领域。建筑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预计在武道高速、白马航电枢纽等重大项目拉动下,建安投资能够保持18%以上的较快增长。在现有项目和新增入统建筑施工企业拉动下,2023年注册在地建筑业产值预计增长11.5%左右。房地产业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加大,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5%左右。其他服务业领域。继续加强其他服务业经济运行调度,确保各项指标全面真实反映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加大新增企业培育,力争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3%左右。商贸服务业。在康兴瑞、汽车销售企业等低基数拉动下,加强新增长点的培育和挖掘,力争批零增加值增长6.1%以上;采取措施加强旅游消费合理入统,力争住餐业增加值增长5.6%以上。农业领域。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质效,确保稳有增,充分考虑今年区农业生产数据基数较低,力争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左右。

其余32项指标中,一是“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量”“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4项为完成市级考核目标。二是“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新发展市场主体增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农业增加值增速”“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24项指标目标值设置高于或相当于2022年的目标值,凸显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特别是“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速”“累计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指标,基于我区发展基础薄弱但十分重要的指标,体现我区全面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导向。三是进出口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旅游产业增加值增速等3项指标因客观发展实际森林覆盖率因口径变化,目标设置低于2022年目标值。



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预期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23年预期

指标

属性

备注

1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

6

预期性


一、高质量发展

2

农业增加值增速

%

5

预期性


3

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速

%

5

预期性


4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63

预期性


5

四上”民营企业增量

45

预期性


6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0.6

预期性


7

累计高新技术企业数量

16

预期性


8

新发展市场主体增速

%

12

预期性


9

进出口总值

万美元

1350

预期性


10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

10

预期性


1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

6

预期性


1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

%

10

预期性



#税收收入增速

%

20

预期性


13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52

预期性


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14

游客接待量增速

%

10

预期性


15

旅游综合收入增速

%

10

预期性


16

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

%

10

预期性


17

旅游产业增加值增速

%

8

预期性


18

累计开通航线数量

8

预期性


19

森林覆盖率

%

60.1

约束性


三、绿色发展创新示范区

20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354

约束性



#PM2.5平均浓度

微克/立方米

25



21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

-14

约束性

以市级下达指标为准

22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

%

完成市上考核目标

约束性


23

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量

完成市上考核目标

约束性


24

垃圾污水处理率



约束性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完成市上考核目标

——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

%

96



行政村垃圾有效治理率

%

100


25

工业增加值增速

%

7

预期性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

5.5

预期性


26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速

%

7

预期性


四、高品质生活

27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

9

预期性


28

城乡居民收入比

——

2.51

预期性


29

新增城镇就业

3000

预期性

净增

30

城镇登记失业率

%

3

预期性


3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103以内

预期性


五、发展和安全

32

粮食产量

万吨

19.3

预期性


33

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

%

完成市上考核目标

约束性




      29    

文件下载:

重庆市武隆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doc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武隆区部门街镇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