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0年发展回顾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百年罕见的灾情,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抓实抓细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工作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大战大考中践行初心使命,在攻坚克难中展现担当作为,在年初经济运行按下“暂停键”、一季度GDP下降4.8%的严峻形势下,推动经济逐季恢复、稳中向好,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4.2亿元、增长4%,增速居全市第12位、渝东南第2位。“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总体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一)大战大考成绩显著。战疫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全市同步启动一级响应,落实“四早”“四集中”要求,抓好“四个工作面”和“两大保障”,成为全市首批低风险区县,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常态化防控,除1例外出务工返乡输入性确诊病例外,未出现其他病例。战复工,组建工作专班帮扶重点行业企业,开展“十个一”主题促销系列活动提振消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0.8%、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虽然下降2.9%,但比一季度回升46.6个百分点。战脱贫,“战疫情送春风”“百日大会战”“收官大决战”等活动有声有色,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十大专项行动,就业扶贫、消费扶贫等重点工作成效显著,东西部扶贫协作、水利部定点扶贫和市内结对帮扶协同发力,“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动态清零,后坪乡深度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易地扶贫搬迁事迹入选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案例。战灾害,成功应对14次极端天气和152起地灾险情,及时有效处置大溪河超保证水位、白马牛儿湾和土地中堡滑坡等重大险情,实现了因灾死亡零发生。
(二)八项行动计划顺利推进。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取得积极进展,“八个优先工程”加快推进,智慧旅游等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显现;智能产业、智能制造、智能化应用协同推进,建成智能化产业项目2个。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加力实施,推进“4+23”乡村振兴试验示范,71个重点项目实现预期目标,加快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区。城市提升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启动实施61项任务、完工11项,新型城镇化质量稳步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十二五”末提升6.85个百分点。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有序开展,军地设施共建共用、人才培育等收到实效,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行动计划落地见效,营造“近悦远来”生态,人才总量超7.1万人;巩固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区创建成果;区域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行动计划取得突破,开放通道、开放平台加快构建,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动计划增进民生福祉,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过70%,保障民生九大专项69个项目基本完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促进环境改善,63项生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山水之城美丽之地”魅力彰显。
(三)“六稳”“六保”防线坚固。落实减税降费、金融支持、稳岗就业“30条”“40条”“45条”措施,以“六稳”促“六保”。保居民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1亿元、就业补贴3000万元;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3%。城镇新增就业482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55人。保基本民生,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发放救助金1.42亿元,惠及困难群众2万余人。保市场主体,落实阶段性纾困惠企政策资金超1亿元,助民企清收账款3381万元,新增市场主体4959户、增长14.9%。保粮食能源安全,“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保得放心,水电、页岩气放量增产。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大供应链保障调度、产业链招商力度,重点产业需求基本保障。保基层运转,细化“政府过紧日子”16条具体措施,兜牢了“三保”底线。一般公共预算增长12.5%,财政运行平稳。
(四)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服务业升级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增速1.5%,占GDP比重达50%左右,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大健康等现代服务体系加速呈现。文旅产业逆势上扬,建成飞天之吻、博象美术馆、懒坝大地艺术公园、树顶漫步、归原小镇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芙蓉湖游船、大田湿地人家、万峰呐溪原乡、田家寨等景区景点相继开放,芙蓉江景区创建为4A级景区。新培育规上文化服务企业8家,接待游客、综合收入分别增长5%和5.88%。商贸消费日趋繁荣,新增限上企业15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4亿元。生态工业提质增效,迪纳新能源等5个项目建成投产;四眼坪风电等项目推进建设,新开发页岩气20口井,页岩气日产能达70万方。清理处置11户违约企业,盘活闲置厂房3.5万平方米。7户企业升规,工业投资增长10.9%,工业增加值增速排渝东南第一、全市第二。特色农业稳步发展,农业增加值增长4.8%,“一环两园”为重点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建设。主要农产品产量稳中有增,高山蔬菜产量65万吨,生猪出栏50万头,烤烟产量6.1万担。新培育市级龙头企业3家,新认证绿色食品40个。智能经济逐渐活跃,一批电商平台开放,实现消费扶贫1.6亿元、网售总额46亿元。
(五)改革开放创新有为。重点改革蹄疾步稳,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企业减税降费5亿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多证合一”等改革,大力推行“一窗办”“网上办”。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2.9%。开放合作积极有为,仙女山机场、渝怀二线铁路、G65武隆西互通建成投用,开工建设白马航电枢纽、渝湘高铁、渝湘高速复线、武道高速,建成江后路、土坎乌江大桥、龙溪乌江大桥等重点交通项目17个,内畅外联格局基本形成。扩大“双城经济圈”合作,缔结“巴蜀遗产地联盟”,与乐山市缔结友好城市,与170余家“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景区资源共享互推。强化区域合作,“武隆南川”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市级战略,与黔北区域市区县签订系列合作协议。成功举办第二届绿色发展实践国际论坛。招商签约项目57个、签约额307.5亿元。创新引领成效明显,引进高层次人才45名,带动引才294名。签约国电投投资10亿元建绿色智慧能源示范区,新培育创新平台5个、高新技术企业1家、科技企业24家。R&D经费支出增长20%左右。成功申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六)美丽城乡魅力初显。“特色山水·滨江休闲”城市建设渐显成效,完成城乡建设投资55亿元,建成乌江左岸堤防、中堆坝次干道等项目。城区旅游集散中心主体建成,棚户区改造254户,南滨路、冯家坡老旧小区启动改造。碧桂园•江山赋等房地产项目加快开发。仙女山度假区碧云路改造等6个基础设施项目推进建设,青少年科学示范营地等8个文体旅项目加快打造;11个休闲度假项目完成投资6.19亿元。羊角古镇功能配套及景观文化持续完善。常态化开展“马路办公”,新建城区及景区公厕13所、小游园及微绿化44处。美丽乡村加快建设,以全市首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试点为契机,全区农村环境持续改善,建成农村公厕20座,改造农村危房371户,旧房整治提升2000户,创建美丽庭院500户、绿色示范村13个;农网改造投资1.01亿元;完成“四好农村路”210公里。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4.2亿元,仙女山机场实现首航,落实航线4条。完成水利投资4.52亿元,建成加油站2座、5G基站469座、室外无线AP200个。生态环境更加优良,落实“五大环保”行动,乌江、芙蓉江水质优良,大溪河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空气优良天数达355天,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农药化肥施用量减少0.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3.75%,森林覆盖率达65%;清理整改小水电138座,治理水土流失100平方公里。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切实整改,芙蓉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通过验收。天然林全面禁伐、全域禁猎,全面落实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七)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以上,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26922元、排渝东南第一。社会保障不断加强,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同步上调;加快黄荆坝麻纺厂还建房建设;建成养老服务中心1个、社区养老服务站6个,改造乡镇敬老院4个。教育水平大幅提升,白马小学综合楼,长坝、土地2所幼儿园投用;成为全市学前教育示范区(县)之一;建特色学校、特色项目学校49所;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1年。健康中国积极推进,博爱医院迁建、疾控中心业务综合楼、妇幼保健院儿科大楼等加快建设,区中医院成功创建二甲医院,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启动等级创建,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居民健康素养显著提高。文化体育蓬勃发展,融媒体中心一期建设通过验收,新建文体设施17处;送文化下乡1000余场,成功举办仙女山马拉松等赛会。重大风险有效防范,严控新增政府隐性债务,债务风险序时化解;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重点领域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社会环境安定和谐,全力抓好扫黑除恶、禁毒、信访维稳等重点工作,命案侦破连续16年保持100%,较大以上安全事故、进京非访“零”发生,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总量偏小,地方财力较弱,属于欠发达地区;产业体系不健全、科技创新水平低,新兴现代产业发展缓慢,经济抗压能力弱;资源环境约束趋紧,重点项目建设困难不少;居民就业质量不高,增收后劲不足,上学、看病问题还不小;少数部门和干部担当意识、服务意识、廉洁意识不强,能力水平不足,营商环境仍需优化等。
三、2021年发展思路
GDP增长6.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增长10%左右;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2%以内;节能减排优于市级下达任务。
一是大力推进旅游国际化发展。旅游人次、综合收入均增长10%以上,境外游客大幅增长,过夜游客占比达到15%。二是加力推进生态工业壮大发展。做大做强“4+1”重点产业,推进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三是更大力度推进产城景融合发展。完成城乡建设投资55亿元,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城镇化率达到48%左右,着力打造主城都市区后花园,着力建设高品质生活承接示范地。四是持续增强改革创新活力。用创新的思维、改革的手段,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努力为发展集聚强大动力。五是加快推动内陆开放发展。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以旅游开放为引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深化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六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精准落实“五个振兴”要求,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七是持续深化“两山”实践创新。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强化绿色发展新优势。八是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夯实民生这个为政之基,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保障和改善民生,再增百姓幸福新指数。九是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把人民安全健康放在首位,慎终如始、再接再厉,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向好态势。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武隆区部门街镇网站
其他网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002320015 ICP备案:渝ICP备11006838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20200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