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吐绿,嫩芽飘香。在武隆区桐梓镇桐梓村龙家坡组的茶山地里,农民们在错落有致的梯田式茶台上穿梭劳作。
桐梓村的茶叶只是桐梓镇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镇人大助推和人大代表的带领下,农户流转土地入股农业公司,现已发展起“1+1+N”(1个茶产业园、1个笋产业园、N个高效产业)乡村产业。
入户宣传 鼓励农户发展产业
桐梓镇海拔在400米~1760米之间,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年平均气温15℃~18℃,日照好,耕地足。然而近年来,随着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大量土地闲置。
“我们桐梓镇现有耕地2504.7公顷,林地6776.45公顷,有三条省道穿境而过,通组公路实现百分之百通畅,具备发展产业的基础条件。"镇人大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为了发展产业,实现乡村振兴,该镇人大将区镇人大代表分成3个代表组下沉村社,并在区人大代表的带领下逐社入户走访、座谈、调研,鼓励农民将自家土地入股流转给农业龙头公司。
“你们每个月都可以在公司务工赚钱,自己家种出来的农产品还能由公司以保护价回收,不怕卖不出去,到了年底大家还能分红,这肯定比土地荒着强啊!”代表们走家入户,积极做好协调工作,确保农民投入零风险,收入有保障。
桐梓村脱贫户王常英告诉记者,她向公司流转了4亩土地,已在茶山务工近一年时间,农忙时每天有100元的收入,年底还有一笔分红,去年她已成功摆脱贫困。
回引本土人才 创建3个产业园
在海拔1600米的双凤村,茶园内绿油油一片,茶树长势喜人。茶农穿着整齐的采茶服,挎着竹篓,穿梭在上千亩的茶园,丰收的喜悦在他们脸上荡漾。
几年前,在广东打拼的黄成回到双凤村,流转荒山3000亩,发展绿茶种植。而村民们除收取地租外,还依靠采茶制茶赚起了外快。
“多亏了人大代表的鼓励,我才鼓起勇气回乡创业,现在不仅我自己的事业小有所成,还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黄成说。
据茶园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村上茶园根据采茶的需求雇佣工人,但固定有13户脱贫户每天来茶园务工并签订长期用工合同。他们采摘1斤茶叶大约能收入120元,这有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防止他们返贫。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近年来,桐梓镇利用基础条件优势,不断吸引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发展生态产业。
在云南事业有成的黄飞响应家乡号召,回乡发展竹笋产业。在云南时,黄飞偶然接触到云南甜龙竹,确定回乡创业后,黄飞及其团队用三年时间考察、试种,最后确定在桐梓镇大规模种植甜龙竹和绿竹5000亩。
目前,通过该镇人大代表们的积极沟通,已经有10余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到桐梓镇成立农业公司,与农户共建成3个产业示范园,助推乡村振兴。
因地制宜 生产按下“快进键”
近年来,桐梓镇坚持“企业主体、政府服务、农民受益”的路子,采取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因地制宜选择产业,最终才有了今天的“1+1+N”乡村产业。
在海拔900米以上,桐梓镇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建成高山茶产业园8000亩,现有蜀桐、雪锦、雪鹰红等品牌,采茶期为群众提供100余个就近就业岗位,农户通过土地入股方式获得股份分红,去年带动40户贫困户顺利脱贫。
在海拔600米~900米之间,发展食用笋产业,建成食用笋产业园6000亩,为群众提供200余个短期就业岗位,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
此外,该镇因地制宜,通过点状布局发展起了“N”个具有市场主体带动的特色产业,重点培育发展金银花2700亩、高山刺葡萄150亩、辣椒1000余亩等,建成葡萄酒厂1个,2020年底建成现代化辣椒加工厂房1个,2021年一季度产品销售额累计20万元。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武隆区部门街镇网站
其他网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002320015 ICP备案:渝ICP备11006838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20200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