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芙蓉街道办事处
首页 | 政务公开 | 渝快办

部门街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履职依据 >政策文件

[ 索引号 ] 11500232MB0157622E/2022-00006 [ 发文字号 ] 芙蓉街道发〔2022〕22号
[ 主题分类 ] 农业、林业、水利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武隆区芙蓉街道
[ 成文日期 ] 2022-03-03 [ 发布日期 ] 2022-03-03

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芙蓉街道办事处关于印发2022年芙蓉街道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的通知

                            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芙蓉街道办事处

                     关于印发2022年芙蓉街道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民委员会:

根据中共重庆市武隆区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下达2022年度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指导性任务的通知》(武委农办发〔2021〕15号)和关于印发《高山果蔬(番茄、竹笋、脆桃)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3个实施方案的通知,武委农办发〔2021〕13号文件精神,经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芙蓉街道办事处    

                                              2022年3月3日   

          

                      高山果蔬(番茄、竹笋、脆桃)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全市乡村产业振兴总体安排,以国际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视角,推动高山果蔬高质量发展,提升高山果蔬产业综合竞争力,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和促进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在保证不占用基本农田和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街道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明确发展目标

到2024年,全街道高山果蔬产业产值达到1.7亿元(竹笋1亿元、水果5000万元、蔬菜2000万元,),加工业产值达到3000万元。基本形成“链条完整、结构合理、布局优化、主体集群、合作共享”的果蔬产业链,成为农业转型发展的新亮点。

二、落实重点任务

(一)培育市场主体。到2024年,引进培育市级果蔬龙头企业1家,区级果蔬龙头企业2家,发展果蔬专业合作社2家,区级果蔬专业合作社5家,年销售收入达3000万元以上;发展果蔬种植大户35户以上,果蔬经纪人35人以上。

1.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对现有市、区级果蔬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2024年前成功引进1家以上集生产、加工、流通于一体的国家级果蔬龙头企业,推动企业联合发展。

2.培育专业合作组织。推动果蔬基地生产专业合作社全覆盖,探索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因地制宜推行订单、入股分红、土地流转等多种生产形式,带动果蔬产业发展。

3.发展果蔬种植大户和经纪人。发展一批稳定的以果蔬种植为主业的果农、菜农和以贩菜为主业的职业经纪人,推动能人经济发展。

4.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挥“内联成员、外引主体”作用,参与、联动产业发展,壮大自身实力。

(二)推进品牌建设。到2024年,培育区级果蔬区域公用品牌1个,培育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单品2个以上。

1.打造优势品牌。按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母子品牌结构,支持“武隆高山番茄”“武隆竹笋”“武隆脆桃”区域公用产业品牌建设。

2.开展品牌传播。开展蔬菜品牌网络直销,以放心菜、安全菜提升消费者信任度和品牌美誉度,借力各类会展进行品牌宣传展示展销,鼓励企业到区外设立专卖店或进入大型商超,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3.建立果蔬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积极推广绿色投入品和绿色防控技术。建立品质评价方法标准,推动果蔬产品分等分级和包装标识。强化果蔬生产过程监管,推进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建立生产记录和销售台账,实现生产档案可查询、产品流向可追溯。强化监督抽检,完善果蔬检测网络和监测体系建设,加强对果蔬基地和批发市场果蔬产品质量的安全检测和监督管理,确保果蔬产品质量安全。

(三)提升加工能力。到2024年,培育果蔬加工企业2家以上。

1.着力培育加工企业。鼓励通过招商引资、改造重组、联营联合等形式,培育加工型果蔬企业。建立果蔬加工投资项目库,按市场需求每年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启动一批,滚动建设。

2.加快产品研发。引导蔬菜生产加工企业配套建设蔬菜冷藏保鲜速冻、清洗烘干、分类分级、包装和运销等加工设施装备;开展鲜食蔬菜的包装工艺技术攻关,发展蔬菜小包装产品。深度开发竹笋干、竹笋菜、竹笋工艺品等产品,带动包装制品、运输业等下游产业发展。

(四)完善流通体系。到2024年,建成覆盖全区的果蔬物流网络,实现与全市主要果蔬核心市场的有效对接,所有大宗果蔬产品实现线上线下双轨运行。发展电子商务。支持龙头企业借力供销E家832平台、天猫、淘宝、盒马鲜生、京东等线上平台走向全国,开展线上送菜业务,构建“当日下单+次日送达”的蔬菜营销模式。积极引导支持城区大型超市、社区开设专卖店或零售商与果蔬基地建设直接购销合作关系,增加基地直供、网点订取、终端配送等销售份额。

(五)强化科技支撑。

1.提升服务能力。强化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工作,充分发挥武隆高山蔬菜研究所等科研平台的科技转化作用,重点开展竹笋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

2.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区、街道、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采取聘请技术顾问等形式解决产业发展难题。确保每个果蔬专业村有1名技术骨干,强化田间地头服务指导。

3.加强技术培训。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分层次组织技术人员、合作社负责人、规模基地果蔬大户和菜农培训,每年开展培训100人次。

4.强化技术推广运用。开展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示范应用,集成推广标准化栽培、绿色防控、立体栽培、物联网等技术,力争在2—3年内,实现每个村种植基地有一批科技带头人,每户果农、菜农有一名技术指导员。

(六)扩大基地规模。到2024年,全街道以竹笋、脆桃、茶叶为主导的高山果蔬规模达到1万亩;其他林果1万亩。

1.建设核心生产基地。在东山、中兴、黄金、中鱼等村建设1万亩竹笋核心基地,建设智慧园1个。利用宜林荒山荒坡扩大竹笋产业;在石龙村建设茶叶基地1000亩。在石龙、青吉、黄金、三坪等村建设脆桃1000亩。

2.建设观光采摘基地。依托全域旅游,在全街道2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沿线打造“有花赏、有菜采、有果摘、有景看”的综合性园林式果蔬基地和不同形态、不同色彩的水果。同时开发各类果蔬旅游商品,实行武隆高山果蔬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

(七)强化利益联结。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加完善,小农户生产经营能力和组织化程度稳步提高。

1.丰富利益联结形式。支持农业企业通过订单收购、保底分红、二次返利、股份合作、产品代销、吸纳就业、村企对接等多种形式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鼓励农户以土地经营权、林权、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等入股果蔬农业企业,通过“保底+效益提成”分红。

2.发展产业化联合体。发展果蔬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统一生产、统一营销、信息互通、技术共享、品牌共创、融资担保等方式,与小农户形成稳定利益共同体。

3.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充分利用撂荒地,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或引入外部市场主体发展果蔬产业。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土地流转、产业结构调整、果蔬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方面更好发挥作用,带动小农户在果蔬产业链建设中分享更多增值收益。

三、强化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分别组建竹笋、茶叶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具体负责组织引导、协调服务全街道竹笋、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加大政策扶持。乡村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重点扶持规模100亩以上的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包括标准化钢架大鹏、有机肥、绿色防控、土地流转、基础设施等环节)、精深加工、品牌培育、市场流通等。新增政府债券统筹支持高山果蔬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加强督查考核。将高山果蔬高质量发展纳入街道各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内容。每年年初按照事项化、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原则,提出当年度工作计划和项目清单,并明确季度形象进度。建立季调度、半年督查、年度考核工作机制。


                             芙蓉街道老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全市乡村产业振兴总体安排,以国际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视角,推动“鹏芝琳”老鹰茶高质量发展,提升“鹏芝琳”老鹰茶产业综合竞争力,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和促进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在保证不占用基本农田和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街道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明确发展目标

以“生态优先、绿色低碳”为发展方向,以延长“鹏芝琳”老鹰茶产业链条为重点,到2024年,全街道“鹏芝琳”老鹰茶园面积达到2000亩,可采摘茶园面积超过1000亩,干茶产量突破20吨,茶产业综合总产值达到500万元。建成全市老鹰茶基地和全市老鹰茶生态观光示范基地。

二、落实重点任务

(一)实施茶叶品牌创建行动。到2024年,“鹏芝琳”老鹰茶品牌价值达到300万元,新培育全市名牌农产品1个,地理标志产品2个以上。

1.集中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制订“武隆高山茶”标准体系,设计“武隆高山茶”LOGO、统一“武隆高山茶”标识和包装,集中打造“武隆高山茶”区域公用品牌。依托“巴味渝珍”“寻味武隆”等区域公用品牌运营推广,提升“武隆高山茶”品牌形象。

2.加快培育企业产品品牌。整合现有企业产品品牌,统一打造“鹏芝琳”老鹰茶品牌,力争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中高端“鹏芝琳”老鹰茶茶品牌和全市老鹰茶的代表,加快发展老鹰茶企业品牌。

3.深度挖掘茶文化。组建武隆茶文化研究团队,深度挖掘武隆茶历史文化、农耕文化、茶艺文化,丰富“鹏芝琳”老鹰茶品牌文化内涵。组织开展武隆茶文化学术研究、传播交流、信息咨询。

4.加强品牌宣传推介。加大与国际、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培育壮大武隆高山茶网销品牌。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依托淘宝、天猫、京东等平台,开好线上旗舰店、加盟店。正确引导和运用“网红经济”,依托微博热搜、抖音、网络直播等社交媒体,开展选款和视觉推广。依托茶叶协会,承办茶叶展会或组织参加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农博会、茶博会等展会。

(二)持续壮大市场主体实力。到2024年,“鹏芝琳”老鹰茶年营业收入超500万元的龙头企业达到1家。

1.培育新业态市场主体。通过招商引资引智,培育以茶资源综合利用,茶食品开发、茶化妆品系列深度利用为主营业务,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的茶叶新业态市场主体2家以上,提升茶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2.组建全程社会化服务组织。围绕代管代采代加工、病虫害统防统治、茶园中耕机采、冷藏物流等,组建并做大做强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搭建季节性采茶工信息平台,建立采茶工信息档案,及时发布采茶信息需求,加强采茶工流动调度和管理。

3.促进中小茶企抱团发展。扶持壮大现有茶叶企业,搭建“武隆高山茶”产销信息平台,为茶商、茶企、茶农、茶叶消费者提供便捷,促进现有中小茶企抱团发展。

(三)推进标准化生态茶叶基地建设。到2024年,全区标准化生态茶园可采摘面积1000亩,农业产值超500万元。

1.建设标准化基地。按照统一规划、集中连片的思路,丰富茶叶品种,推进有机茶园、智慧茶园基地建设。建设以石龙、东山村为核心基地的生态化、标准化“鹏芝琳”老鹰茶基地。

2.加强基础设施配套。结合天然林保护、森林质量提升等林业项目对老茶园进行改造或利用荒山荒坡种植茶叶产业。整合规划自然资源、交通、水利等项目,配套茶叶基地水、电、路、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

(四)推进加工提档升级。到2024年,改造升级茶叶初、精、深加工生产线1条,茶叶加工产值超过500万元。

1.提升茶叶加工水平。以清洁化、自动化、精准化、智能化为方向,支持现有茶叶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提升茶叶生产加工水平。

2.注重产品多元化开发。加大产品研发、提升加工工艺、拓展茶叶品类,针对高、中、低端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支持企业开发时尚、便捷、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扩大产能规模和产品市场占有率。

3.加大深加工开发力度。延伸产品链条,依托武隆旅游市场,开展抹茶、茶食品、茶生活用品、茶工艺品等高附加值终端产品,延长产业链条。

(五)推进茶旅融合发展。到2024年,建设具有影响力的“鹏芝琳”老鹰茶乡村旅游线路1个。开展茶品鉴、茶研学等系列节庆活动,推广“茶+美食”、“茶+民俗”融合发展模式,打造“鹏芝琳”老鹰茶节品牌活动。

(六)提升茶产业科技水平。到2024年,健全“鹏芝琳”老鹰茶生产技术服务网络,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建茶叶重点实验室。科技对产业贡献率达到75%。

1.支持科研平台建设。加强与中茶所、市农科院、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校、高等院校合作,加强茶叶产业专业人才队伍和科研平台建设,提升“鹏芝琳”老鹰茶产业科技含量。建立“鹏芝琳”老鹰茶产业大数据平台和茶园物联网应用基地,推广应用智能化生产装备、现代信息技术。

2.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强化茶叶生产技术、加工技术、管理技术推广应用。重点开发特色老鹰茶、冷泡茶等新型特色茶叶产品,丰富茶产品类型,提高茶叶资源利用率。

(七)强化茶叶产品质量监管。到2024年,建成武隆茶叶标准化生产体系、全程可追溯质量安全体系和武隆高山茶品牌开发保护体系。

1.建立武隆高山茶标准化生产体系。强化茶叶基地投入品监管,在茶叶生产基地设立监控点,采取“源头控制、监控生产、随机抽检”的措施全程跟踪监管。

2.强化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做好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茶叶产品监督检查,切实做到从茶园到茶杯全过程多角度监管。

3.强化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搭建武隆茶叶生产、加工、交易大数据平台,建立起“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质量有保障”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4.强化联合监管。建立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部门共同监管机制,加强茶叶生产全过程质量监管,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八)强化利益联结。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加完善,小农户生产经营能力和组织化程度稳步提高。

1.丰富利益联结形式。支持农业企业通过土地(林地)流转、订单收购、保底分红、二次返利、股份合作、产品代销、吸纳就业、村企对接等多种形式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充分调动茶农生产积极性,鼓励农户以土地经营权、林权、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等入股茶叶农业企业,通过“保底+效益提成”分红。

2.发展产业化联合体。发展茶叶产业化联合体,通过统一生产、统一营销、信息互通、技术共享、品牌共创、融资担保等方式,与小农户形成稳定利益共同体。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充分利用撂荒地,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或引入外部市场主体发展茶叶产业。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土地合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茶叶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方面更好发挥作用,带动小农户在茶叶产业链建设中分享更多增值收益。

三、强化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组建“鹏芝琳”老鹰茶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具体负责组织引导、协调服务街道“鹏芝琳”老鹰茶高质量发展。

(二)加大政策扶持。乡村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重点扶持规模100亩以上的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包括种苗、基础设施、绿色防控物资投入、茶园管护等环节)、精深加工、品牌培育、市场流通等。新增政府债券统筹支持高山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用地保障。落实好“鹏芝琳”老鹰茶产业发展附属设施用地纳入农用地管理的政策。落实产业发展用地优惠政策,鼓励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支持“鹏芝琳”老鹰茶产业发展。

(四)强化人才支撑。持续开展茶农培训行动,培训高素质茶农50人。开展制茶工程师、特级制茶工艺师评选活动和茶叶加工职业技能竞赛等,培育中高级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茶叶制作技艺传承人、制茶大师等高技能人才,为武隆高山茶叶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五)加强督查考核。将“鹏芝琳”老鹰茶高质量发展纳入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内容。每年年初按照事项化、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原则,提出当年度工作计划和项目清单,并明确季度形象进度。建立季调度、半年督查、年度考核工作机制。


                     芙蓉街道2022-2024年渝东黑山羊产业链发展的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重庆市武隆区委、政府办公室《关于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武隆委办发〔2021〕47号文件和武委农办发〔2021〕13号文件精神,为提升我区渝东黑山羊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做大规模、做优质量、做强品牌,推动黑山羊产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全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与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转型升级,结合我街道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芙蓉街道下设9个村、80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97.52平方公里,现有山羊养殖户102户 ,涉及9个村,其中50只以上规模养殖户32户,有1000只以上龙头企企业1家,出栏7000只,存栏4000只,产值1000万元,有黑山羊标准化养殖基地、重庆市级渝东黑山羊保种繁育基地、重庆市渝东黑山羊综合试验站各1个。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

1.农用设施建设用地困难的问题。目前街道适养区都是基本农田和国家公益林,新建标准化黑山羊养殖圈舍很难落地,造成养殖户的望而止步的现象实有发生。

2.技术薄弱人才队伍不足的问题。畜牧兽医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目前我街道共有从事畜牧兽医工作的只有4人,造成养殖技术指导、服务不到位和疫病防控压力大的现象,很不利于畜牧产业发展。

3.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弱化的问题。全街道畜牧产业占整个农业产值比重大,农业的现代化很大程度取决于畜牧业现代化,理应得到大力扶持。但扶持畜牧产业项目标准高、比例低、扶持环节少等原因,造成黑山羊养殖户和积极性不高,黑山羊产业越来越弱化。

二、发展思路

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全市乡村产业振兴总体安排,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以全产业链发展和国际化、品牌化、市场化、区域化为方向,强化市场主体培育、科技支撑和三品建设,推进山羊产业产、加、销、游、体验一体化建设,形成养殖基地、精深加工、品牌销售、农旅融合发展全产业链格局,全面推进山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国家级渝东黑山羊保种场、国家级渝东黑山羊养殖示范基地、重庆市农旅融合示范基地;打造全国特色餐饮和特色旅游商品知名品牌。

三、重点任务

(一)建设生态养殖基地

1.加快黑山羊保种场建设。投资3000万元,争取项目资金1500万元,在黄金村建成国家级渝东黑山羊保种场1个。养殖规模为5000只种母羊,圈舍6000平米,黑山羊运动场4000平米等配套设施,建成后年出栏种母羊5000只,商品羊10000只,为全国和全市黑山羊发展提供种母羊保障,并且实现年产值3000万元。

2.建成山羊养殖示范基地。在芙蓉街道黄金村建成国家级渝东黑山羊养殖示范基地1个,养殖规模为年出栏达1.5万只,存栏达1万只,为全市渝东黑山羊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到2024年街道畜牧产值力争达3亿元,实现当地税收2000万元,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带动全区及周边区县渝东黑山羊产业发展,年出栏达30万只,适度规模50+2发展模式1000组。

一是发展方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两山理论”,在全街道适宜区域推广适度规模“50+2”发展模式150组,即每组存栏母羊50只,种公羊2只,最终实现每组存栏山羊200只以上,每组配套建设高床圈舍200平方米、种植优质牧草3亩以上。全面推广种草养羊、高床舍饲,粪污同位发酵无害化处理的养殖模式。

二是发展计划:在 2022年,黑山羊出栏达12000只,存栏7000只,培育适度规模“50+2”发展模式50组,带动街道农户150户。在2023年,黑山羊出栏达2万只,存栏1.1万只,培育适度规模“50+2”发展模式100组,带动街道农户200户。到2024年,黑山羊出栏达3万只,存栏1.6万只,培育适度规模“50+2”发展模式150组,带动街道农户300户。

3.推进饲草生产基地建设。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结合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草项目推广优质牧草种植,合理开发利用天然牧草,建设青贮玉米、黑麦草、杂交狼尾草等优质饲草生产基地,在全街道适宜区域,新(扩)建优质牧草种植基地1000亩,其中示范片300亩。

4.强化龙头企业培植力度。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培植市场主体知名龙头企业1个,形成“繁育+养殖基地+屠宰加工+销售+检测+研发+体验”产供销体验一体化的市场体系,实现年屠宰及精深加工山羊10万只,深度开发羊肉及制品5个(即:清汤羊肉汤锅、红汤羊肉汤锅、冷鲜精细羊肉分割、腊制品羊肉、休闲食品),带动产业上档升级。

5.建立健全市场合作体系。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引领作用,引导养殖大户、养殖企业、加工企业、商场超市等进行强强联合,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养、加、销、体验一条龙的合作经营体系。鼓励山羊养殖联户经营、合作社经营和企业化经营,培植一批养殖专业大户、家庭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增强抗风险能力。

6.完善市场利益衔接机制。探索完善“公司+集体经济+基地+农户”、“公司+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的利益连接机制,鼓励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以及农户以土地、劳务、资金等入股市场主体,引导支持市场主体以资金、技术、品牌等入股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明确资本参与利润分配比例,通过“基地及农户订单生产、集体经济组加强统筹和服务、企业保底收购、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带动农户持续稳定增收和壮大集体经济。

(二)提升精深加工能力

1.建设绿色食品加工园。鼓励企业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开展山羊的加工、分割、储藏,支持开发冷鲜配送、自热熟食、羊肉干、全羊宴礼盒、休闲旅游小食品等特色产品,实现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建成绿色食品加工园2个。一是建成武隆区山羊定点屠宰场400平方米1个,年屠宰能力达10万只;二是建成标准化羊肉深加工厂房1000平方米1个,年加工达500吨。     

2.强化饲料加工能力建设。积极引导发展草产业,力争引进反刍动物饲料加工企业1个,重点支持发展青贮饲料生产企业1个或专业大户1-2家,生产商品青贮料1万吨以上,满足全区产业发展需求。

3.深度研发延伸产业链条。用好用足渝东黑山羊全身是宝的特性,深度开发黑山羊旅游商品,研制温补肾阳、健脾养胃药用羊肉产品,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推进农旅融合品牌建设

1.开发特色旅游商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武隆旅游资源和品种优势,深化“渝东黑山羊”地理标识功能,深度开发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特色、品味独特的旅游纪念和旅游休闲食品等旅游商品。

2.打造全国知名餐饮品牌。推进品牌化战略,创建一批“绿色、有机、国际标准”的高质量知名品牌。推进羊肉加工企业通过SC认证1—2家,开发渝东黑山羊羊肉干系列、熟食羊肉礼品、红汤羊肉、清汤羊肉、全羊宴、羊肉火锅、冷鲜精细羊肉分割、腊制品羊肉、烤全羊等特色品牌,打造“武隆碗碗羊肉”全街道连锁店80家,完善物流配送和质量标准体系,实行明码标价,挂牌销售。

3.拓展农旅融合发展。在街道黄金、东山等村建设集山羊“放牧+舍饲”适度规模养殖、休闲观光、互动体验、认养、特色餐饮、风情民宿和销售于一体的三产融合旅游度假观光点,配套建设登山步道、羊肠小道、观景台、茶室、健身房、乡村运动场、文化走廊和篝火广场等。全力打造畜牧与旅游协同发展。

4.强化品牌营销推介。通过开发与利用,多渠道全方位营销推介,提升山羊种子品牌和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度培育“巴味渝珍”“寻味武隆”等区域公共品牌,推动线上线下流通体系深度融合。

5.加强质量安全监管。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推进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兽药休药期制度和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切实保证产品及加工产品质量安全。

(四)完善市场流通体系

1.搭建渝东黑山羊综合交易市场平台。在武隆建设集活羊交易、山羊肉产品及山羊生产资料供应、信息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山羊综合交易市场,形成活羊及制品、羊业生产资料等大综交易“买全国、卖全球”的良好格局,打造中国南方山羊第一交易集散地。

2.搭建大数据电子商务平台。通过数据采集和共享交换等方式,汇聚山羊养殖、交易、加工等相关行业运行的数据信息,实现数据共享、互通。支持龙头企业加强与供销E家、京东、淘宝、天猫、盒马等线上电子平台的合作,建立网上山羊购销配送体系,让山羊及其产品走入全国迈向世界。  

(五)强化现代科技支撑

1.完成科技研究院建设。在2024年前,争取项目资金300万元,完成芙蓉街道黄金村渝东黑山羊研究院。占地面积5亩,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研究院内设黑山羊养殖科学研究室、保种科研室、综合实验室、屠宰检测室、技术培训室、专家工作室、产品研发室、大数据监控中心(配置圈舍环境信息采集与自动调控系统、场区视频监控与手机APP远程调控系统、生产数据收集与分析系统、羊只行为信息采集与远程疫病诊断系统、育种与生产管理软件等设备)、产品展示厅等功能。为确保渝东黑山羊及农产品消费安全,提高市场竞争力,并整合中国农科院、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西南大学、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和武隆区畜牧发展中心等技术力量建立合作机制,组建研发队伍,围绕产业链开展项目策划、规划设计、技术研发集成、产品开发和技术培训等工作,重点开展黑山羊资源保护与选育、精加工产品开发工作,为黑山羊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2.加强羊联网项目建设。依托招商引资龙头企业,运用现代互联网及数字科技,通过芯片植入技术,建立和完善电商销售平台,进行个性化销售和终端配送,拓宽销售渠道。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如品种,体重等),可通过手机APP在电商平台提前预定、认领小羊,同时可以全程监控羊只的生长状态、在线查看养殖环境、追溯羊只配送环节等,做到让消费者放心。

3.强化服务能力提升。构建区、街道、村、企四级技术服务平台,加强与山羊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合作,强化山羊产业发展规划、协调、技术培训及指导、项目推进,研究与推广养殖集成技术,开展重点科研项目攻关等。强化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强种羊引种前、后的布病、结核等病种筛查、监测、隔离等防控措施。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组建芙蓉街道渝东黑山羊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由街道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办公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渝东黑山羊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指导、协调、技术、服务全街道黑山羊产业发展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服务中心,由崔德同志具体负责办公室日常事务。

(二)加大政策扶持。积极争取上级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重点支持渝东黑山羊产业发展养殖标准化圈舍、设施设备、智慧化、品牌化、无害化、建设和加工、流通、营销、培训等重点环节。

(三)强化用地保障。争取黑山羊产业发展附属设施用地纳入农用地管理的政策。争取乡村产业发展用地优惠政策,鼓励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支持渝东黑山羊产业发展。

(四)强化人才保障。街道落实2-3名懂技术的专职人员,组成产业服务队伍,强化对产业技术的指导、技术培训、疫病防控和服务等工作,为我街道渝东黑山羊发展提供人才技术保障。

(五)加强督查考核。街道将黑山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纳入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内容。重点考核各村落实山羊产业发展计划、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内容。加强督促检查、情况通报,对工作不力的将予以追责问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武隆区部门街镇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