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区黄莺乡复兴村距城区45公里,山高坡陡、沟壑纵横,产业发展困难,曾一度陷入贫困之中。近年来,为摆脱守着青山绿水熬穷日子的困境,复兴村创新思路,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经过深入研究,复兴村立足“山水田林”资源优势,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打造了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农产加工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人均收入增长了、集体收入也增加了,复兴村还获评“重庆十大特色乡村”、“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
“田园综合体”项目的打造,为复兴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力支撑。
▲游客在黄莺乡“复兴田园”体验乡村旅游项目
因地制宜,打造美丽和谐宜居乡村
▲复兴村“田园综合体”项目
复兴村拥有着大好的自然风光,文化氛围也十分深厚,在确定走“田园综合体”发展路子之后,复兴村开始因地制宜,着力打造美丽和谐宜居乡村。
复兴村地理位置优势突出,虽山高坡陡,但溪流纵横,不缺水源。在产业规划项目确定后,复兴村通过回引九重岩、山重堂等6条山间溪流,建成引水沟渠4公里,增设仿古水车5座,打造“稻田 ”生态链种养殖示范基地150亩,配套稻鱼、稻鳅、稻蛙等立体种养殖体系,同时,建立智慧农业监测系统,对种植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管理,形成了现代感十足的稻田风光。
▲黄莺乡复兴村村史馆
根据复兴村历史沿革、文化遗存、先贤故事、物产特产、重大事件活动,复兴村在村内新建了一座村史馆 ,并设立了“民俗风情”、“古今先贤”、“手工艺传承”、“农耕物品展览”等主题板块,充分展现了脱贫攻坚期间复兴村发生的巨大变化,激励复兴人民负重前行、感恩奋进。此外,复兴村还邀请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共同协商制定《村规民约》,约定了和谐邻里、尊老爱幼、人居环境、森林防火、建房管理、规范操办酒席等事宜,通过建立公序良俗“红黑榜”,公开正反两面典型案例,教育和引导群众遵守道德法纪。
精准规划,培育脱贫增收致富产业
▲复兴村田园风光
为调整好复兴村的产业结构,培育优势产业,复兴村专门邀请市农科院科学规划布局发展山鲜时蔬、特色林果、欧洲月季等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打破原有产业以种粮为主、效益偏低的困局,现已培育高山蔬菜8000亩、特色林果600余亩、生态水稻500亩、花卉苗木100亩,为乡村振兴打下良好产业基础。
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复兴村开始考虑如何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品牌。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复兴村成立了嫦菁农业公司、中馗农业公司,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培育了水果种植、竹笋种植、草食牲畜养殖等专业合作社,形成金秋梨、野竹笋、复兴山羊、跑山鸡等10余个复兴品牌,“复兴无公害蔬菜”品牌成为全区三大高山蔬菜品牌之一,畅销重庆、成都等地。
创新发展,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
▲复兴村村容村貌
脱贫攻坚已近收官,乡村振兴方兴未艾,复兴村依托产业发展整村脱贫之后,如何更近一步,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呢?
近年来,复兴村充分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资源,与济南市历下区泉城街道结成帮扶对子,投资打造了网红桥、喊泉、水上乐园等娱乐项目,结合稻田、花卉等观光农业,村史馆等文化元素,打造了乡村乐园,成为全区第一个市民争相“打卡”的乡村旅游网红村,同时,加强与大旅游、大景区的游客互动,以及抖音、快手等自媒体的宣传,成功吸引10万名余外来游客观光旅游,促进了复兴村进一步发展。
▲复兴村旅游项目
依托逐渐走向成熟的旅游产业,复兴村探索出将乡村旅游和农特产品“打捆、包装、销售”的模式,创新通过售卖“代购券”的形式,推进乡村旅游和产品销售相结合。据统计,复兴村2020年全年累计代销大米30余吨、花卉5000余盆,实现销售额200余万元。同时,复兴村还引进市级龙头企业重庆华钰农业公司与村级集体经济合股联营,并追加投资120余万元,拓展新建七彩旱道、山地滑水、网红大秋千、水上乐园等项目,在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竞争实力的同时,村集体收益更加稳定、有保障,实现了村企联营,建立了长效的增收机制。现如今,村集体每年保底分红12万元,还将获得旅游收入、农产销售等综合利润收入的30%,全村440户村民全部纳入村级集体经济分红实现全覆盖。
| 来源:七一客户端
| 声明:除原创内容特别说明外,推送稿件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武隆区部门街镇网站
其他网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002320015 ICP备案:渝ICP备11006838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20200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