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隆懒坝,非遗苕粉变身“舌尖上的艺术品”
日期:2020-09-17
字体:【 默认 超大
分享:

旅行,有走马观花式,有细细研究式,但想要让旅途拥有厚度,最方便的方式还属了解旅行目的地的文化和特色,而从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着手了解算是最便捷有效的方式。

重庆武隆不仅有优质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千百年的历史变迁中,还形成了极具鲜明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平桥耍龙、刮竹篾片、沧沟竹席传统制作技艺、传统蜡染、青吉棕编......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遍布城乡,深深植根传承于民间。

而以最古老的工艺传承了三百多年武隆苕粉,更是深受当地人和游客的喜爱。

苕粉是武隆最有代表性的非遗瑰宝,需用当地特产红宝石红薯经过16道工序加工精心制作而成,武隆人常常从零点开始持续到第二天下午不断加工以保证苕粉的韧度和嚼劲,这同时诠释着武隆人勤劳、踏实、精进的匠人精神。

据资料记载,早在乾隆年间,武隆苕粉就有御用贡品的记载,解放后更得到小平同志赞誉,后又获得“中国名菜”、“中国名小吃”、“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武隆苕粉成为苕粉行业当之无愧的“民族品牌”。

为了让更多人接触了解到武隆苕粉,除了以美食的方式,在武隆有一群人,他们让“非遗”活了起来,用新的方式展现着非物质文化遗产。

杨东川是一个愿意回到家乡贡献的90后年轻人,是武隆手工苕粉非遗传承者,也是其中的一位探索者,对于武隆、对于苕粉他有很多理想,也渴望用自己的力量活化苕粉,进而转变为一种身边的艺术。

在懒坝美术馆中,他用南瓜、紫薯扩展了色彩的可能性,并在长度、宽度、韧度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试验,形成了“苕之屋”。走进整个空间,空气中弥漫着苕粉的香味。

他认为,把苕粉放进美术馆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他希望通过不断的探索,武隆苕粉能越走越远,也能通过艺术的方式向世界展示武隆精神。


| 信息来源:懒坝国际禅境艺术度假区官微

| 声明:除原创内容特别说明外,推送稿件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002320015 ICP备案:渝ICP备11006838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20200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