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我区对外开放水平,根据《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的意见》、《重庆市推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实施方案》、《重庆市推进国际货代集聚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等文件要求,提出如下措施。
一、融入国际合作体系。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高质量贯彻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指导企业用足用好RCEP等自贸协定优惠政策。利用上合组织平台,深耕贸易、投资、农业等领域合作。用好重庆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推动国际商务洽谈和旅游国际化进程。依托“中新(重庆)文化和旅游产业联盟”“澜湄旅游城市联盟”等国际组织平台,深化与新加坡和澜湄国家城市合作。2025年实现25万以上境外游客到武,与东盟、一带一路国家实现贸易额5000万元以上。
二、做好海外综合推介。用足用好全市“百团千企”国际市场拓展补助政策,鼓励和支持外贸企业通过实地参展、线上参展、代参展等方式参加境内外重点展会。针对性的开展“商文旅体”融合海外推介,推动以进出境旅游服务为引领的服务贸易+一般贸易+跨境电商融合发展。加强与驻海外经贸机构的对接合作,拓展国际市场经贸合作。全年组织参加海外推介5场次以上,带动实现贸易额1000万元以上。
三、稳定现有出口贸易。用好用活市级商务发展专项资金补贴政策和区级资金,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外贸企业在出口信贷、展会、贷款利息、技术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扶持力度。稳定轨道交通设备出口亚洲、北美等国家,扩大日本和东盟汽车零部件海外市场。推动山泉水、调味品、豆干等食农产品出口东盟、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尝试开展“品牌出海”行动。2025年完成出口贸易额1亿元以上。
四、积极发展进口贸易。用好国家进口贴息政策和科技创新、内外资鼓励项目、重大技术装备等进口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和零部件进口。鼓励企业打通优质原材料进口渠道,推动苕粉、豆干等食品加工企业提质增效。聚焦“商文旅体”融合发展试点城市建设,培育引进旅游消费国际知名品牌,发展高品质生活消费品进口,提升国际竞争力。2025年实现进口贸易200万元以上,打破近三年进口贸易为“零”现状。
五、推动跨境电商发展。积极应用“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发挥“陆海优品”公共服务平台作用,推动特色农产品跨境交互流通、拓展市场、培育自主品牌。依托武隆苕粉、豆干、碗碗羊肉等特色产业,着力打造一批跨境电商产品。围绕数字贸易和服务贸易产业、平台、生态三大体系,聚焦我区旅游特色,招引和培育游戏动漫、软件开发、文创设计等新兴行业。依托“数字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国际货代行业发展。
六、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支持外资加大对中高端制造、高新技术、现代服务等领域投资。强化外资项目实施全流程跟踪服务,在用地、能耗、融资、人员出入境等方面强化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认真落实“三送一访”和“圆桌会议”制度,及时了解、掌握、解决外商投资企业建设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七、发展内外贸一体化。以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一批内外贸一体化经营企业。鼓励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参加内外贸融合展会。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发展,优化内外贸产品结构,扩大内外贸生产规模。充分利用我区世界级旅游知名品牌,加快推动旅游运动装备新业态发展。持续抓好高山蔬菜和有机山羊品牌培育,积极申报市级出口示范基地。
八、培育加工贸易业态。积极争取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辖区企业发展加工贸易业态的引导,鼓励企业开展高附加值产品加工贸易活动,承接载体引进更多外向型企业。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积极满足加工贸易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
九、积极融入通道合作。加快推进南涪铁路鸭江火车站纳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枢纽节点。探索建立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用好“调水走船”应急通航机制,提高货运量,提升货运值。强化中欧班列通道合作,推动我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积极培育物流枢纽综合服务新体系,缩短外贸企业报关通关时间,建立内畅外联的现代物流运行网络。
十、创造良好营商环境。持续抓好营商环境工作机制,深挖“水陆空”三栖经济、气象经济、高铁经济等领域潜力,强化对外贸企业市场开拓、通关、物流、融资、退税、结汇、信保等全流程综合服务。培育和组织企业申报AEO海关认证资质,提升通关便利化。积极联动黔江海关,推动建立黔江海关武隆工作站,实现对外贸企业开展靠前服务。加强金融机构与企业的精准对接服务,银行和保险机构要探索和推广保单融资模式,增加外贸企业融资渠道。利用好“渝贸贷”平台,提升外贸企业获得信贷的便利度。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武隆区部门街镇网站
其他网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002320015 ICP备案:渝ICP备11006838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20200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