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历次全会各项部署,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一是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邀请区委宣讲团成员区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王刚同志到我局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二是抓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举措。注重创新学习方式,举办环保大讲堂10期,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组织1名分管领导、1名工作人员参加2024年全市生态环境法治暨执法人员专业法律知识培训,提升法治理论素养。三是抓《宪法》《民法典》、党内法规学习。通过职工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学习《宪法》《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10篇次,交流发言20人次,有效提升了党员干部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严把建设项目准入关、批准关、环评质量关及备案项目监督关。2024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25个,指导登记表备案82个。按期办结率100%,满意度100%。贯彻落实分级审批规定,无一例违规审批、越权审批。二是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对重庆武隆能源装备安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项目等六个项目实施告知承诺制(即提交资料后立即取得环评批复,缩短企业审批时限)。三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主线,分析区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形势,在充分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下,系统调整“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形成《武隆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调整方案(2023)》并于2024年5月以区政府名义印发实施。环境管控单元从32个调整为28个,同时优化了全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四是推进重大项目事前服务。我区涉及“2024年全市重大建设项目”15个(审批8个,备案1个,不纳入环评管理5个,市级审批1个)全部完成环评审批;对武隆银盘抽水蓄能项目实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即土地预审、可研审批、环评审批不设为前置同时办理);完成全区50个重点项目超长期国债申请的环评手续办理。五是分类监管、温度执法。实施正面清单制度,推行差异化分类监管,整合专项执法,实施综合性执法检查,以企业自查为主,优化环境风险企业排查方式,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开展非现场监管,对诚信守法企业“无事不扰”;依据上年度信用评价结果动态调整企业监管频次,重点指导帮扶警示企业提升环保意识。
(三)推行行政决策法治化。一是强化依法决策意识。认真履行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制定过程中合法性审查程序,强化信息公开、公众参与,推行重大行政决策集体讨论制度,坚持党组会、局办公会决策工作机制,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清单要求。二是加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严格按照市、区两级有关要求,对涉及生态环境领域和区政府或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相应配套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自查,重点审查配套规范性文件的报备、公开情况及合法性适当性。三是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拓展法律顾问在法制审核、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等领域的服务,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专业优势,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提供优质保障,有效防范行政管理法律风险。
(四)深化环境行政执法。一是高效实施专项行动。围绕“利剑治污”行动,开展水、土、大气、危废、自动监测、自然保护地“六大”专项执法检查,累计执法检查632家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95个。二是持续抓好信访处理。受理群众信访投诉480件,结案480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超过95%;受理有奖举报6件;配合完成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问题交办件17件,对查证属实环境违法行为立案查处3件。三是采取处罚+约谈双管齐下。对建筑施工噪声企业召开专项约谈4次,约谈企业32家次,查处噪声扰民1件,噪声投诉同比下降21.3%。全年共计行政处罚案件16件,罚款166.39万元,同比2023年增长23%,实施查封1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2件。
(五)妥善防控化解涉生态稳定风险。一是严格落实全年全员全时段应急值守及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值守人员确保电话24小时畅通,敏感时段强化值班值守。全年累计隐患排查234家次,发现问题11个,完成整改11个,整改率100%;督促自查自纠2182家次,发现隐患88个,已完成整改83个,正在整改5个。二是积极开展应急联防联控、部门联动。与涪陵、南川、彭水、遵义市道真、务川分别组建联合执法检查组,共同开展跨界流域联防联控工作。与多部门联合签订《环境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协议》,确保信息互通。三是扎实开展应急演练及预案编制。联合南川开展跨流域应急演练暨2023年"11.22"事件复盘应急演练,督导43家风险企业应急预案新、修编。四是全方位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邀请市级专家对127家企业和26个乡镇(街道)150余人开展环境应急培训,提高其防范突发环境事件能力。生态环境领域持续平安稳定,连续18年未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
(六)构建法治保障体系。一是统筹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严格执行《重庆市综合行政执法条例》和“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方案及配套文件。启动执法监管“一件事”场景应用、全局19名执法人员全部入住“执法+监督”数字应用系统。二是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全面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配合区司法局完成行政复议答复1件(维持原处罚决定书)。三是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进一步压实生态环境保护法定职责,承办人大建议、政协提案6件,其中主办3件,均为政协提案,协办3件。代表建议、政协提案按时办复率、答复函规范化率、走访代表委员率均达100%。
(七)全面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一是开展“六进”宣传活动。持续以“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高水平推进美丽重庆建设”宣讲为抓手,深入机关、企业、学校、社区、乡村等开展专题宣讲活动10余场次,受众达1000余人次。二是开展“‘美丽重庆’微宣讲”活动。全年召开“武隆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新闻发布会3场,通报了2023年度生态环境质量及2024年各季度重点工作进度,解答了记者、企业、群众关心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配合市生态环境局、区委宣传部开展了“发言人来了——环保微宣讲进乡村(武隆区)”活动,围绕全区大气污染防治、辐射污染防治、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等话题介绍工作相关情况,并为现场群众代表答疑解惑。三是开展2024年法治宣传系列活动。充分利用本单位电子显示屏资源,持续滚动推送宪法宣传标语、宪法宣传公益广告;向广大群众发放《公民环保普法》《环境污染防治》、绿色生活手册等宣传资料,同时,组织全局职工参加线上宪法知识有奖问答活动,有效提升了全局职工的法律素养。四是开展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组织“两代表一委员”、社会公众及中小学师生共3批次100余人实地参观了污水处理厂、区生态环境监测站等环保设施设备。五是按质按量完成区普法办规定的日常信息报送工作。全年报送普法信息24条,法制宣传主要业务数据统计表12期,企业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进展情况季报表4期,法制宣传教育以案释法类案例2例。
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认真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充分发挥局党组在推进单位法治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明确党政主要负责人在法治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确保法治建设工作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按照决策程序办事,力求决策科学正确。凡重大事项,都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集体研究讨论决定。坚持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制度,严格按要求在政府网站公开。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列入年终述职内容,进一步学习宪法,尊崇宪法,把贯彻宪法法律落实到各项环保决策施策全过程。
三、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不足和原因
(一)法治培训力度还不够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央全面依法治国精神、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的要求学习不够全面不够深刻,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有待加强。
(二)法律专业人才还不够足。目前单位持证法律专业人员只有3名,在专业行政执法中,部分行政执法人员对于法律法规不够熟悉;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公平竞争审查等方面缺乏专业的审核把关人员。
四、2025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二)进一步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法治政府建设。坚持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推进,执法与普法结合,监督与帮扶并重,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全社会环保意识、法治意识,把推进美丽重庆建设转化为全民自觉行动。
(三)进一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法治保障体系建设。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按照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执法及政务公开、社会监督等工作要求,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持续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加强行政执法队伍专业化规范化建设。
重庆市武隆区生态环境局
2025年1月20日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武隆区部门街镇网站
其他网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002320015 ICP备案:渝ICP备11006838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20200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