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气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利用已建成的厂房进行项目建设,施工期主要为厂房装修、设施设备安装、场地清理。施工期建设单位严格控制施工扬尘污染,施工材料密闭运输。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大气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
运营期注塑废气收集后经1套“过滤棉+两级活性炭吸附”系统处理后由20m高排气筒(DA001)排放。破碎粉尘收集后经一套“布袋除尘”处理后由一根20m高排气筒(DA002)排放。喷漆废气、风干废气、清洗废气收集后分别经3套“气动旋流塔+两级活性炭吸附”处理后,合并至1根20m高(DA003)排气筒排放。移印废气、网版清洁废气收集后分别经4套“两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合并至1根20m高排气筒(DA004)排放。危废贮存库废气收集后经1套“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由20m高排气筒(DA005)排放。项目产生的废气经妥善处理后,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2.地表水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厂区现有生化池收集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白马工业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
运营期地面清洁废水和生活污水一起进入厂房生化池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其中氨氮执行《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31962-2015)中B等级标准〕后,与循环冷却废水一并进入白马工业污水处理厂,最终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后排入石梁河。项目产生的污废水经妥善处理后,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3.土壤、地下水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控、应急响应”的原则开展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污染物渗漏情况,及时查找渗漏源,对发现的防渗层破损等问题进行及时地整改和修复,降低污染物渗漏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项目对区域土壤、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处于可接受水平。
4.声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
在保证施工进度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严格按照施工噪声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运营期通过减振、隔声等措施控制后,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438-2008)3类标准。在采取相应措施后,本项目声环境影响可以接受。
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设备安装产生的废包装能外售的均外售给物资回收单位处置,不能外售的交环卫部门清运处置;施工期废油漆桶集中收集后,暂存危险废物贮存库,委托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置措施;施工期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交环卫部门处理。
运营期一般固废暂存于一般固废暂存区,面积约25m2。一般工业固废暂存区须满足相应防渗漏、防雨淋、防扬尘等环境保护要求,一般固废收集暂存后回用或定期外售。危险废物暂存于危险废物贮存库,面积约20m2。危险废物贮存库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建设,按照要求设置“六防”措施(防风、防雨、防晒、防渗、防漏、防腐),定期交由有相应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妥善处置。本项目固体废物经妥善处理后对环境影响小。
6.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项目辅料库房、危险废物贮存库地面做防渗防腐处理,在库房门口设置围堤,并在液态物料下方设置接漏托盘。危险废物贮存库防渗同时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23)要求,危险废物暂存间必须做到“六防”和警示牌等措施,地面和墙体(不低于1.2m)应采取防腐、防渗措施;危险废物用符合要求的专门容器盛装暂存至危险废物贮存库。不同类别的危险废物做到分区暂存,不混贮,严禁不相容物质混贮。企业应编制公司级风险应急预案,并与园区风险应急预案进行衔接,将企业厂房内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控制在园区范围内。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及物资储备等,加强环境管理。采取上述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后,项目环境风险影响可降至可接受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