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气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的废气主要来源于厂界场地的土方挖掘填埋、物料堆存、材料的装卸、搬运、车辆的出入等产生的粉尘。项目通过合理安排施工期,避免大风季节作业,露天堆放的物料均进行覆盖,且定期对施工场地及道路进行洒水抑尘,运输车辆采取遮盖后,施工期产生的扬尘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运营期钻井液正常储存时由于储罐大小呼吸会产生一定废气。项目储备罐呼吸废气主要为钻井液中油性挥发成分。项目钻井液储存使用全密闭储罐储存,且温度为常温,其挥发量很小,仅产生少量的有机废气,为无组织排放。同时在运输车辆运输的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运输车辆尾气,项目钻井液卸车、搅拌储存、装车过程产生油气(非甲烷总烃)排放量小,未进行装卸车转运时,罐体和运输车辆密闭不打开,综上,本项目对周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2.地表水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中转站内现有环保厕所收集后,拉运至白马工业污水处理厂处理。施工期生产废水主要来自搅拌机、砂石料冲洗和混凝土搅拌以及养护等排放的废水。厂界施工场地四周设排水沟,将施工废水收集并经沉砂池处理后回用于场地洒水、车辆轮胎冲洗。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运营期初期雨水池收集后拉运至白马工业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经环保厕所收集后定期由吸粪车抽运至白马工业污水处理厂,初期雨水设置初期雨水池收集初期雨水,项目产生的污废水经妥善处理后,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3.土壤及地下水环境环境保护措施
钻井液储存于密闭铁质储罐中,油基钻井液储罐区设置0.6m高围堰,满足最大油基钻井液储罐发生意外泄漏时收集所需容积,水基储罐区现有0.6m高围堰,满足最大水基钻井液储罐发生意外泄漏时收集所需容积;储罐区域顶部设置彩钢雨棚,彩钢雨棚覆盖围堰范围。储罐区采取防渗措施,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
初期雨水池、化粪池、水基钻井液储罐区进行一般防渗,水基钻井液储罐区设置0.6m高围堰,防渗层为等效黏土防渗层MB≥1.5m,K≤1×10-7cm/s;或参照GB16889执行。生活办公等其他区域进行硬化。
4.声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
项目工期短,施工过程中应合理安排施工与运输时间、加强机械的维护保养、加强施工队伍的教育和管理,以减小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运营期钻井液采用汽车运输,运输汽车噪声为间歇式排放,且通过采取合理安排车次,集中居民区禁鸣限速等措施后,运输噪声对环境影响较小,根据预测结果,项目实施后,厂界四周噪声昼间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3类排放限值要求,运营期声环境保护目标噪声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
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场地开挖产生的弃土渣、地面工程施工过程产生的少量建筑垃圾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等。场地开挖工程量小,产生的废弃土石方较少,地面工程施工过程中挖掘的弃土全部用于场地回填,弃渣以及少量建筑垃圾废料应运至专门的建筑垃圾排放场。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以0.5kg/人·d计,预计施工人员约10人,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5kg/d,收集后送环卫部门统一处理,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总体来说,项目施工期较短,工程量较小,通过严格管理固体废物堆存处置后,施工期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小。
项目运营期产生的油基清罐废物、废机油、废油桶、含油废棉纱及劳保用品均属于危险废物,日常使用的含油废棉纱及劳保用品采用塑料袋收集,维修保养产生的废机油由金属桶收集,分类储存于危险废物贮存库,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油基清罐废物由资质单位负责清理回收处置;水基清罐废物为一般工业固废,外委处置清理。化粪池由专用吸粪车抽运,初期雨水池污泥定期清掏交由市政环卫部门处置;生活垃圾收集后交由市政环卫处理;危险废物贮存库占地面积5m2,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的要求建设,采取必要的防风、防晒、防雨、防漏、防渗、防腐措施。综上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均能得到妥善处置,对环境影响小。
6.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本项目运营期主要储存的风险物质为柴油和废机油,Q=0.04108(Q<1),仅做简单分析;水基储罐区现有0.6m高围堰,可收集面积约为350m2,可围收物料量约210m3,满足单个水基钻井液61m3储罐发生意外泄漏时收集所需容积。油基储罐区设置0.6m高围堰,可收集面积约为130m2,可围收物料量约78m3,满足单个油基钻井液50m3储罐发生意外泄漏时收集所需容积;建设1座初期雨水收集池并设置切换阀,容积为80m3,正常状态下保持空置。事故状态下,通过切换阀控制,收集初期雨水及事故废液转移处置;危险废物贮存库中液体危险废物采用密闭的包装容器储存,并设置托盘,托盘满足最大收集设施发生意外泄漏时收集所需容积。危险废物贮存库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的要求建设,进行重点防渗;储存及工作区域远离火种、热源,严禁吸烟,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罐区配备干粉灭火器、消防砂等消防器材,以及吸收棉、防渗漏桶等应急处理设备;场所内构筑物设防雷保护,仓储站内设备及管道均设防静电和感应雷保护措施,钻井液储罐进行防雷接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