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3年对区县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方案》(渝教函〔2024〕113号)要求,我区高度重视,立即成立工作专班,认真开展自查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总面积2901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街道),186个行政村,总人口41万。全区有在校学生的学校92所,其中,教师进修校、高级中学、中职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各1所,高完中3所、单设初中7所,城区小学3所、乡镇(街道)中心校24所,完小17所、教学点4个、独立建制公办幼儿园13所、民办幼儿园17所。在校学生共47610人,其中幼儿8010人,小学17413人,初中11123人,普高 7093人,中职3864人,特殊教育107人。
二、自查情况
(一)高度重视,坚定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武隆区始终坚持把教育工作摆在全区工作的突出位置,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一是高站位部署。2023年,区委常委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芙蓉西路幼儿园建设、实验中学迁建重大民生项目等教育工作共10次。区委召开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2次,审议通过《武隆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履行教育职责清单(试行)》等多个议题,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1次。二是强化关心指导。区委书记何庆经常性到火炉、江口等学校调研指导,区政府区长左军多次到武隆中学、育才小学等学校调研、慰问优秀教师并专题研究普高教育。三是全面落实校长负责制。43所中小学幼儿园完成党建入章、《议事规则》备案,书记校长《职责清单》100%建立,学校设基层党委7个,党总支1个、党支部35个。
(二)全面依法治教,扎实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深化学校及周边环境治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着力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一是协调推进抓落实。召开联席会议,压实区级各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工作职责,切实保护师生合法权益。严格执行就近入学、划片招生原则。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教材教辅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选用、征订,全年未发生违规收费的有效投诉。二是持续加强“守未”关护。成立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对特殊学生建立“一人一策一专班”,全力做好帮教工作。开展“守护花季 预防性侵”活动,召开68场反诈专题会议,专项督查3次,整治校园周边突出问题71个,开展防欺凌防性侵专项督查2次。严格落实《道德与法治》等课程,开展专项教育6次,法治报告170余场,参与学生达40000余人次。三是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印发《武隆区课后服务工作方案》,课后服务实现乡镇中心校以上全覆盖,教师参与率达90%以上、学生参与率达95%以上。
(三)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确保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
一是夯实教育投入保障。坚持教育投入优先,完善教育投入增长机制,落实教育经费投入“两个只增不减”,落实各级各类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建立健全动态调整机制。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总投入83258.09万元,比2022年增长17.87%,各类学校生均补助标准均不低于基本标准。投入义务教育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资金946万元,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计划资金2120万元,项目资金专款专用,纪检监察部门全程跟踪监督。二是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部署要求,健全数字教育建设机制,完善数字教育基础条件。全年教育信息化预算259万元,用于网络安全13.8万元,占总预算的5.3%。实现中小学宽带网络千兆到校,网络全覆盖,小学、初中每百名学生拥有多媒体教室数分别达到2.7间、2.4间,教师和小学三年级及以上学生网络学习空间开通率达到100%。三是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2.2%,普惠性幼儿占比达98.3%,公办在园幼儿占比达56.6%。生均室外游戏场地面积达标率73.68%,生均活动用房面积达标率75.4%,生均建筑面积达标率73.68%,生均图书册达标率100%。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无大班额。设立5个集团和5个发展共同体,集团化办学全覆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校际综合差异系数逐年降低,资源配置综合差异系数初中0.33,小学0.46,学生学业水平差异系数均在0.15以内。现有1所特殊教育学校,采用集中招生、随班就读、送教上门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满足适龄残疾儿童青少年入学需求,入学率达到100%。
(四)统筹教育发展,提升教育事业内涵品质。
一是持续深入推动“双减”各项任务落实。印发《武隆区“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建立20个区级职能部门组成的“双减”专门协调机制。开展学校“双减”专项治理2次,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3次,“双随机、一公开”检查1次,查处违规开设学科类培训机构2个,取缔无证培训机构5个,约谈培训机构负责人5人次,解决退费纠纷4起。二是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职教中心在校生3864人,现有教职工225人,生师比17:1,生均占地41.87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24.15平方米,生均仪器设备9295.39元,生均图书60册。三是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
营养改善计划。投入营养改善资金1757.28万元,规范管理,专账核算,为学生提供“两荤、两素、一汤”营养健康午餐,受益学生35415人/期,实现学生应享尽享全覆盖。四是加强体美劳等教育工作。大力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1次健康体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率保持在96%以上,优良率达到50%。印发《武隆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十项举措》,2次视力监测,2次屈光度检测,总体近视率降低6.53%。学校专兼职校医配备率达100%。各学校均设置了心理辅导室(中心),专兼职教师67名,配备率达100%。间周开展1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印发《关于全面实施中小学美育浸润行动的方案》,音乐、美术开课率达100%,强化劳动教育进课堂、家庭、社区。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教师工资待遇。组织暑期师德全员培训,持续开展师德师风“十项负面清单”行为纠治,严格违纪惩治,全年处分8人。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工作的通知》,严格进校园活动审批。全年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与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持平。
(五)加强三防建设,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落实校园安全责任,完善涉校涉生安全事故防控措施。一是明确责任抓落实。属地政府定期听取学校安全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学校安全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严格落实乡镇(街道)属地管理责任,形成隐患联排、风险联控、问题联治的良好格局,全面构建“安全教育、隐患排查、家校合作、联防联控”四位一体长效防控机制,有效防范涉校涉生安全事故发生。二是围绕目标抓落实。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印发《2023年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护校安园”专项工作方案》,加强三防建设,全面夯实校园安全防范基础,实现“四个”100%。三是创新机制抓落实。下发《校园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建立校外培训监管制度,加强防溺水、防欺凌、防性侵等安全管理等。
三、存在的问题
(一)对标高标准校园安全有差距。一是校园周边安全突出问题未彻底根治,仍然存在小商小贩在校园周边摆摊设点、占道经营的现象。二是学生非正常死亡工作防范难度大,学生因心理健康、溺水事故、交通事故等非正常死亡情况时有发生。
(二)对标学前普及普惠发展有差距。一是普惠性幼儿园控制性详细规划未全覆盖,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已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区域,将普惠性幼儿园列入了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老城区域(江北片区、老街片区)尚未将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列入控制性详细规划。二是少数幼儿园园舍条件不达标。三是受二胎政策放开后,生育小高峰出生儿童集中入园及城镇化影响,全区标准班额达标差距大,254个班级中有标准班139个,达标率54.72%。
(三)对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验收标准有差距。“城镇挤、乡村空”问题依然存在,城区教育资源总量依然无法满足持续增长的入学需求,农村“两类”学校发展相对滞后,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在促进城乡教育融合发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实现农村教育全面振兴等方面尚待进一步加强。
四、整改措施
(一)安全防范到边到位,着力平安校园建设。建立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加强部门联动,每学期对校园周边环境开展综合治理,确保校园周边环境安全、稳定、有序。区级相关部门、各乡镇(街道)及学校定期分析形势、研究对策、强化措施,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危机干预、心理疾病筛查预防、交通安全管理、防溺水、防人身伤害等预防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工作机制。
(二)按照学前普及普惠发展验收标准,逐一解决问题。一是科学测算学位供求,将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纳入城乡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区级规划部门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江北片区、老街片区)适时将普惠性幼儿园列入控制性详细规划。二是加大投入,切实保障幼儿园经费补助,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三是合理调控,逐步提升标准班额比例,加快推进芙蓉西路幼儿园和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通过新增普惠学位,严格执行招生计划,逐步解决城区大班额问题。
(三)全力助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十四五”期间,按照《武隆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工作方案》序时推进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机制,精准实施新一轮城乡学校布局规划,持续改善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扎实推动城乡学校师资队伍均衡,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是解决城镇挤乡村弱、大校额、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不优质等问题,促进我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4月18日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武隆区部门街镇网站
其他网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002320015 ICP备案:渝ICP备11006838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20200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