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做好2023年对区县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通知》(中发〔2020〕1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7〕49号)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印送2023年对区县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方案的函》(渝教函〔2023〕464号),我区积极行动,成立专班,认真开展自查,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地处重庆市东南部乌江下游,武陵山和大娄山峡谷地带,全区总面积2901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街道),186个行政村,总人口41万。共有学校99所(其中92所学校有学生),其中,教师进修校、高级中学、中职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各1所,高完中3所、单设初中7所,城区小学3所、乡镇(街道)中心校24所,完小17所、教学点4个、独立建制公办幼儿园13所、民办幼儿园17所。在校学生共47613人,其中幼儿7990人,小学17413人,初中11123人,普高 7093人,中职3887人,特殊教育107人。
二、自查情况
(一)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1.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建立教育工作决策和管理机制,完善政府定期研究教育工作机制,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区委召开会议7次,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及最新教育相关重要文件23个、研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过程督导、区政府教育履职评价、“双减”工作推进情况等10个,审议《武隆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履行教育职责清单(试行)》《“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送审稿)》等议题15个,推动了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区委区政府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审议教育相关议题11个,武隆中学和凤溪小学独立建制、职高撤并、小规模学校运行经费补助、城区初中划片招生、竹苑幼儿园转为公办园等工作得以有序推进。区委何庆书记、区政府左军区长到学校调研10次,分别在武隆中学、教师进修校为师生上思政课;建立四大家领导和乡镇(街道)主要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区委书记、区长年终述职均述教育。
坚决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召开2次专题会议研究学校党建工作,43所学校党组织完成党建入章、《议事规则》备案、书记校长《职责清单》。全区学校党组织设党委7个,党总支1个、党支部35个。规范核定学校的党组织领导职数,设立党委、党总支的8所学校书记、校长进行分设,23个学校党组织设专职副书记1名,小规模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一肩挑。
认真研究学校意识形态工作。严格落实《党委(党组、党工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抓实师生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化学校论坛、网络、报告会等阵地管控,防范和化解教育领域意识形态风险,区委听取学校意识形态报告2次并作指导。
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落实教育法律、法规、规章,严肃追究各种教育违法、违规行为。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落实有关“不得”“严禁”。印发了《贯彻落实〈武隆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具体举措〉工作清单》,将“十不得、一严禁”事项落实情况等纳入办学行为考核,重点探索建立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和完善以学校特色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为价值导向的学校评价体系,改革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认真开展“十不得、一严禁”负面清单全面清理。武隆一中“双减背景下初中生作业设计与评价改革研究”成功申报为市级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武隆一中、实验小学和火炉镇中心校成功申报全市首批中小学教师评价试点学校,我区列入全市11个首批中小学教师评价试点区县。全区按计划实施“五好班集体”“五好育人示范学校”评选工作。
统筹公检法司等各方力量,开展防范校园欺凌、毒品、诈骗、非法传教、网络沉迷、性侵害等方面的法治教育,深化学校及周边环境依法治理。印发《校园及周边区社会治安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等9个文件,形成长效治理机制,召开了预防学生欺凌、防性侵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联席会,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月和禁毒教育月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禁毒征文、知识竞赛,完善了预防性侵害相关工作制度,落实司法建议1个,检察建议3个。
统筹推进落实中央巡视反馈意见,切实解决教育领域突出问题。全区中小学无民办学校,无“公参民”办学行为。务实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和常态化督查64次,学科类培训机构实现清零,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得以规范。义务教育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和划片招生。严格执行普通高中招生政策,秩序规范,无违规招生行为。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认真落实“五项”管理,全区中小学无违规编班、乱收费和乱订教辅资料等行为,学前教育无小学化倾向。
(二)落实教育优先发展
3.坚持教育投入优先,完善教育投入增长机制,落实教育经费投入“两个只增不减”,落实各级各类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落实动态调整。
我区财力十分紧张,财政投入情况如下:一是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总投入70634.21万元,比2021年83733.91万元减少13099.7万元,增长-15.64%。二是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落实情况:中等职业学校为15300.53元,比2021年19319.63元减少4019.1元,增长-20.8%;
普通高中为11167.78元,比2021年11082.37元增加85.41元,增长0.77%;普通初中为15647.13元,比2021年18340.1元减少2692.97元,增长-14.68%;普通小学为16350.04元,比2021年18086.69元减少1736.65元,增长-9.6%;幼儿园为4764.46元,比2021年6347.84元减少1583.38元,增长-24.94%。
落实各级各类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建立健全动态调整机制,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具体生均补助标准:民办幼儿园一级、二级、三级分别为800元、700元、600元,公办幼儿园一级、二级、三级分别为700元、600元、500元,小学700元,初中900元,普通高中1300元,职业高中2000元。对不足100人的学校补足到7万元,100人以上不足11万元的补足到11万元,500人以下未享受7万、11万元补助资金的另增加2万元公用经费,对小规模学校师均公用经费每年不足1.2万元的补足到1.2万元。财政每年设立1000万元的教育教学和教师队伍建设专项资金,将教师工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
4.坚持教育规划和资源配置优先,制定实施区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提升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推动建立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坚持教育规划和资源配置优先,有序推进教育事业“十四五”规划,务实制定教育事业未来五年目标任务。一是认真开展教育“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各项指标完成较好。二是着力开展趋势研判,除学前教育公办在园幼儿比例60%难以完成外,其余指标预计均能够如期完成。三是科学拟定目标,对中长期目标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划和制定,为创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实施县域高中发展行动计划、建设市级“双优”中职学校、打造全市特色教育示范区、推动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
扎实开展智慧教育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建成出口4GB互联网出口带宽并与重庆市“渝教云”融通的武隆教育城域网,学校均以千兆接口接入;二是建成武隆区智慧教育大平台,集成了管理、教学运用和安全管理等13个区级应用系统;三是投入300余万元迭代升级智慧教育设施设备,信息化和功能室仪器配置达标率达100%;四是创新应用,持续推动教师智慧教育素养提升;五是加强统筹协调,持续打造智慧教育“1+1+1+N”名片,即“一网、一云、一平台、N个共性系统加N个个性系统”。
(三)统筹推进教育发展
5.完善特殊教育、专门教育、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推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县创建工作。
巩固、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对区域内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情况进行了摸底核查,电话联系、入户上门、宣传政策、办理学籍等相关工作。更新《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情况监测系统》平台数据。全区适龄残疾儿童364人,已完成教育安置364人。其中,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07人,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174人,义务教育阶段送教上门49人,区外安置34人,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100%。
成立了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定期研究推动相关工作。印发《对有不良行为中小学生进行教育转化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开展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送专门学校和就读回转工作,送入专门学校2人,对108个不良行为学生进行了建档、帮扶及转化教育。
完善幼儿园规划布局,推动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幼儿园园舍条件、教师配备等指标大幅提升。将竹苑幼儿园转为公办园,新征建设用地10亩,投入5433.64万元新建芙蓉西路幼儿园,新建校舍6157.71平方米,大力提高公办园幼儿占比。目前,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4.47%,专任教师生师比14.48:1,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9.26%,普惠幼儿园覆盖率96.39%。
竭力推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工作。区政府印发了《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工作方案》,各项工作有序推,2023年迎接市级过程督导,根据督导意见,制订《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问题整改方案》,对存在的问题按计划整改,贝斯特幼儿园已转为小区普惠性幼儿园,竹苑幼儿园已转为公办园,新建的芙蓉西路幼儿园已完成开工前期工作。采用领衔园引领乡镇独立建制园、乡镇独立建制园辐射薄弱园方式,层次化、递进式、全覆盖实施联盟发展,推进教、研、训一体化,整体推动全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6.全面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深入推动“双减”各项任务落实落地,推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县创建工作。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化、城乡教育一体化、师资配置均衡化。实施乡村振兴重点乡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采取“1+X”模式,确定实验小学帮扶沧沟乡中心校、火炉镇中心校,第二实验小学帮扶凤来镇中心校、宋坪“八一”小学。对第二批15所捆绑发展受援学校开展了终结性评估验收,评出3所学校为“优秀”支援学校。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印发《武隆区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学校发展共同体)管理改革实施方案》,全区共设置5个办学集团和5个学校发展共同体,将城乡联动起来、让片区互动发展,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办学活力,促进了教育公平。落实城乡统一编制标准,采取班师比和师生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确保全区中小学教师编制有保障,除武隆中学保留一定的机动名额外,其余学校配备均达到相关编制标准,每年根据生源变化动态调整学校编制。
建立“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印发《关于印发〈武隆区“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的通知》,成立15个区级职能部门组成的“双减”专门协调机制,不断优化措施,汇聚“双减”合力,有效推动“双减”政策落实落地。校内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持续深化作业管理,做优课后服务;扎实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每月深入学校开展“双减”专项督导;多部门联合执法检查3次、“双随机、一公开”检查2次,化解矛盾纠纷1起,处理欠薪8万余元。区教委成立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科,督查64次,“双减”工作接受了区人大评议,得到充分的肯定和认可。
序时推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工作。我区“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初中、小学达标率均为100%;初中综合差异系数为0.3365,小学综合差异系数为0.4698,均在标准范围0.5以内;义务教育标准班额占比62.67%,标准校额占比93.94%;序时推进实验中学迁建项目,项目总投资58808.29万元,新建校舍87696平方米;将原实验中学改造成1所小学,容纳学生1620名;开展武隆一中改扩建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投入886万元改善和更新一批学校设施设备;全区上下齐心协力,教育质量逐年提高。
7.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水平。
区内高中生源流失有所好转,武隆中学生源流失今年减至100人以下,但主城名校掐尖和抢挖优质生源的现象仍严重。干部教师队伍得到加强,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兼任武隆中学党委书记,济南名校副校长张纪余挂职该校副校长,提拔校级干部2人;通过公开招聘和在职选调补充了25人,加强骨干名师队伍建设,现有特级教师1人、市级骨干14人、区级骨干66人,区级名师工作室2个,区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4人。办学经费得到保障,每年生均公用经费1300元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保障了学校的基本运行。薄弱办学条件得到改善,下达资金685万元,用于运动场、学生宿舍供水管网、校园文化和数字校园等建设。
加强中职学校建设。实施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项目,总投资10049.97万元,新征建设用地31.1亩,新建校舍20461.61平方米。目前,该校占地92271.2平方米,生均用地面积23.74平方米;校舍54215.11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13.95平方米。
8.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教师工资待遇。
全区各义务教育学校、公办幼儿园和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严格按照市级编制标准核定,配齐率达100%。2022年,全区公务员平均工资年收入148403元,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年收入达151563元,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高于区内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
教师继续教育经常性经费落实。全年工资总额54561.35万元,按1.5%标准应预算继续教育经常性经费为818.42万元,财政实际纳入预算金额392.38万元,其中预算到校292.38万元,本级专项项目100万元。
(四)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9.落实校园安全责任落实。
本年度,区政府常务会议分2次研究开学疫情防控、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和听取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工作情况汇报并解决实际问题。
落实学校安全属地责任。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暑期安全管理的通知》《预防学生非正常死亡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关于防范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的紧急通知》《中小学幼儿园“护校安园”专项工作方案》《武隆区校园及周边区社会治安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联动专项治理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交通秩序、文化环境、饮食环境、市容秩序、校外培训机构、考试周边环境等突出问题。建立问题台账67个,整治周边环境问题隐患65起。形成了区委领导、区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的齐抓共管工作机制。
10.完善涉校涉生安全事故防控。
加强校园安全基础建设。按照“校园安防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强化三防建设,配备专职保安302名,兼职保安120名;配齐配足防暴头盔、防刺背心、钢叉、盾牌等防卫器械,全部安装防冲撞设施,完善围墙、护栏等实体防范设施建设;安装视频监控摄像头6367个、一键式报警器108台,全部接入公安系统;建立“护学岗”96个672人;全面实现了保安配备率、校园封闭率、一键报警和视频监控联网率、护学岗设置率“四个100%”,全面提高了学校安防保障水平。
加强校园安全日常管理。严格落实学生集体活动审批程序,交管部门严格落实“高峰勤务”制度,开展接送学生车辆的执法检查,严厉打击涉校涉生车辆的违法行为;严格新建工程规划、选址、建设规范,健全校舍长效保障机制,强化闲置校舍安全管理;大力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借助“重庆阳光食品”APP智慧化监管平台,提升学校食堂智慧化管理水平;认真贯彻落实新冠病毒“乙类乙管”各项防控措施,严格落实“四早”,全面加强校园常见传染病的防控;强化校园消防安全监管,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全区消防安全监管职责清单的通知》,指导学校按《消防安全导则》开展检查;扎实开展消防安全进校园活动,每学期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消防疏散演练活动。
三、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投入有差距。一是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总投入2022年较2021年减少13099.7万元,下降15.64%。二是教师继续教育按标准应预算继续教育经常性经费为818.42万元,财政实际纳入预算金额392.38万元,存在426万元预算缺口;已预算的近两年继教经费到位100万元,缺额为150万元。
(二)对标学前普及普惠发展有差距。一是普惠性幼儿园控制性详细规划未全覆盖,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已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区域将普惠性幼儿园列入了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区域(江北片区、老街片区)未将普惠性幼儿园列入控制性详细规划;二是民办园教师工资均达到全市最低工资标准,但69.32%的民办园教职工未交纳住房公积金;三是部分幼儿园园舍条件不达标,2017年以前规划设计的幼儿园23所幼儿活动用房生均面积不达标,18所生均建筑面积不达标,17所室外游戏场地生均面积不达标;四是标准班额达标差距大,全区幼儿园254个班其中103个班额不符合《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
(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离验收标准有差距。“城镇挤、乡村弱”的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城区教育资源总量严重不足,农村“两类”学校发展相对滞后,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在促进城乡教育融合发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实现农村教育全面振兴等方面亟待进一步加强。
四、整改措施
(一)建议区财政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及时拨付2022年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和区本级未拨付的预算项目资金,确保教育投入做到“两个只增不减”。按政策口径足额预算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按照学前普及普惠发展验收标准,逐一解决问题。一是科学测算学位供求,将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纳入城乡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区规划部门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江北片区、老街片区)适时将普惠性幼儿园列入控制性详细规划;二是加大投入,切实保障幼儿园经费补助,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区财政局按要求拨付学前教育经费,保障评估前三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投入只增不减,生均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投入只增不减;三是合理调控,逐步提升标准班额达标率,加快推进城区公办幼儿园和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通过新增普惠学位,严格执行招生计划,逐步解决城区大班额问题。
(三)全力助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十四五”期间,按照《武隆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工作方案》序时推进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机制,精准实施新一轮城乡学校布局规划,持续改善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和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扎实推动城乡学校师资队伍均衡,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力保障教育系统安全稳定,特别是重点解决城镇挤乡村弱、大校额、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不优质等问题,促进我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到2025年,各项指标任务总体完成65%以上,为2028年通过国家督导认定打下坚实基础。
特此报告。
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1月8日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武隆区部门街镇网站
其他网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002320015 ICP备案:渝ICP备11006838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20200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