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街道办事处、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抗震救灾和地质灾害防治救援指挥部成员单位,有关单位:
《重庆市武隆区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武隆区抗震救灾和地质灾害防治救援指挥部
2023年4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武隆区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安排部署,全力以赴做好我区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重庆市武隆区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要求和《重庆市减灾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 2023 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渝减委〔2023〕2 号)工作安排,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全区地质灾害概况
武隆区是全市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县之一,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面积约538.4平方公里,占比18.56%;中易发区面积约1562.8平方公里,占比53.8%;低易发区面积约784.97平方公里,占比27.06%;非易发区面积约15.11平方公里,占比0.52%。截止目前,全区地质灾害349处,威胁居民群众21770人。按类型分,滑坡257处,斜坡47处,崩塌9处,危岩32处,塌陷1处,塌岸3处;按防治级别分,A类重点防治22处,B类次重点防治156处,C类一般防治171处。
二、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形势预测
据气象部门预测:预计3月上旬后期至中旬前期、4月上中旬、5月上中旬和9月下旬,大部地区有低温阴雨天气。汛期(5~9月)有9~11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暴雨洪涝重于常年和2022年。主要多雨时段在5月上中旬、6月上旬、6月下旬、7月上中旬、8月下旬和9月上旬。大雨将从4月上旬开始,较常年(4月中下旬)偏早。综合气象预测情况及我区地质灾害发生特点,预计2023年全区地质灾害发生频率总体较常年偏高,较2022年偏高,乌江及其支流两岸区域、重点工程建设区域部发生地质灾害风险较高。
三、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及重点防范期
(一)重点防治区
1.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朱家塘滑坡、贺家湾滑坡、老滩滑坡、上古迹台危岩等22处A类重点防治地质灾害隐患点。
2.乌江沿岸和白马山区域滑坡崩塌重点防治区。主要分布于乌江沿岸及白马山陡崖带,受降雨、城镇及交通建设等因素作用,地质灾害风险较高。地质灾害类型以高位山体滑坡、崩塌为主,重点保护对象为沿江城集镇、铁路、公路、电站、乌江航道及人口聚集区。
3.在建工程建设工程领域。白马航电枢纽、渝湘高铁、渝湘高速复线、武道高速、武两高速等重点工程建设区域是防治工作重点区域。
4.公路沿线陡边坡和其他行业重点防治区。主要包括武(隆)务(川)路、319国道、巷(口)双(河)路、鸭(江)大(溪河)路、垫(江)道(真)路、沧(沟)后(坪)路以及农村“四好”公路等交通干线防范区;三峡库区、乌江银盘水电站库区、芙蓉江电站库区、病险水库以及全区旅游景区重点区域;新农村建设和旧房改造等工程建设切坡区域。
(二)重点防范期。受三峡库区水位调度影响,综合我区地质灾害发生发展规律,主汛期是地质灾害防范的重点时期,乌江沿岸和白马山区域滑坡崩塌重点防治区全年均为重点防范期。综合汛期暴雨洪涝及春秋季连阴雨天气等因素,其余区域重点防范期为4—10月。
四、地质灾害防治重点任务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提升防范能力和水平,努力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新机制,提升基础能力和基层治理水平,强化数字赋能,牢牢掌握安全主动权,以工作的确定性应对风险的不确定性,坚决实现“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用扎实的工作把灾害风险降到最低,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全面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全区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相关规定,抓好本行业、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坚持“属地管理、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严格实行部门“一把手”负责制和“一岗双责”制,将地质灾害防治责任落实到一线,落实到基层。区规划自然资源局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区经济信息委负责监管职责范围内工业企业生产活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财政局切实做好各项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的保障,按区财政收入的5‰纳入财政预算;区住房城乡建委负责统筹在建房屋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因施工诱发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城市管理局负责市政设施道路及周边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交通局负责公路航道沿线边坡及周边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加强在建交通工程领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督促指导;区水利局负责水利设施及周边、三峡库区移民迁建区高切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文化旅游委负责指导旅游景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应急局负责组织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各街道办事处、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监测网络体系,明确防灾重点,抓好应急处置;其他相关部门、有关单位按职责做好本行业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大力实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风险调查工程。一是组织有关部门、乡镇(街道)按职责分工做好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及时雨前排查、汛中巡查、雨后核查,重点加强在建重点工程、人员密集区、重要基础设施周边、重要交通干线、切坡建房区域、旅游景区、临边临崖临水等区域巡排查力度。二是组织技术力量做好综合遥感识别成果现场核查,经核查属于地质灾害隐患的,及时纳入管控。三是全面完成1:1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与风险评价,以及农村房前屋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形成地质灾害风险管理“一张图”,全面启动实施风险区+隐患点双控管理体系。四是在芙蓉街道、白马镇、长坝镇等乡镇、街道开展5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控制性勘查。
(三)大力实施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和监测预警工程。一是继续夯实“四重”网格体系,全面落实371名“四重”网格员和732名地质灾害防治员,及时更新警示牌、边界桩、防灾预案等相关内容,严防死守已查明的34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二是强化部门联合会商,探索建立精细化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机制,切实做好强降雨期间和重要时段的会商研判,精准防范地质灾害。三是加强科技防灾应用,利用InSAR、无人机倾斜摄影等技术,对乌江江沿线、石梁河沿线等重要区域和重要隐患开展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和长期监测预警。四是持续抓好349处隐患点智能化专业监测设备运行维护,按流程和要求快速处置各类告警预警信息,形成闭环管理。启动张家湾滑坡等4处地质灾害一级专业监测预警建设,对2处一级专业监测预警点完成设备更换,完成6处地质灾害高风险区试点建设专群结合监测预警体系。
(四)大力实施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和避险搬迁工程。一是进一步加大中小型地质灾害排危除险力度,开展27处中小型地质灾害工程治理;结合城市建设、生态修复等工程,实施4处重大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对市级挂牌督办的5处重大隐患点,要加大加快分类整治力度,尽早消除隐患。二是坚持避让优先,结合宅基地复垦、危旧房改造、倒房重建、乡村振兴等项目和资金,落实宅基地复垦项目“四优先”原则,实施地质灾害“金土工程”,按时保质完成市政府确定的避险搬迁受威胁群众900人的年度任务;对未完成避险搬迁任务的乡镇,年终考核时予以扣分。三是探索极高风险区避险搬迁机制体制建设,试点推动风险区避险搬迁工程。
(五)大力实施地质灾害能力提升和统筹调度工程。一是充分依靠5个技术支撑单位20名驻守地质队员做好防治工作技术支撑,建立完善驻守地质队员员专家咨询服务体系。二是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识灾、防灾、避险自救等知识宣传培训,汛前对所有隐患点至少开展1次避险演练,提高受威胁群众防灾意识和防灾水平。三是探索构建四级区-乡镇、街道-村社-四重网格立体化分级调度体系,完善突发地质灾害快速反应、先期处置机制体系。四是探索开展高和极高风险区精细防灾,分区避险撤离,并做好撤离避险群众的管控,坚决杜绝撤离人员擅自回流造成伤亡。
联系人:陈江涛,联系电话:85619235,邮箱:344100529@qq.com.
附件:1.武隆区驻守地质队员分片联系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览表
2. 武隆区2023年度重点防治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
3. 各乡镇(街道)、区级有关部门地质灾害防治值班电话
4.各乡镇(街道)2023年金土工程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任务表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武隆区部门街镇网站
其他网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002320015 ICP备案:渝ICP备11006838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3202000180号